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1

這本書寫的其實挺深而全面的,講述了閲讀的目的,讀書四問,閲讀的層次,閲讀方法,讀與寫。讀書四問是我們讀一本書時應該一直存在腦海中的指導思想,可以讓讀者帶着這四問來讀懂書中的內容。

我覺得在四問中,為什麼讀這本書,這個問題是最核心的,然後才是讀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對你有沒有用。用最後的應用,通過想找到應用的方法反過來指揮自己選擇書,解答為什麼選擇這本書,能讓我們讀起書來更有目的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比如説我,讀起書來盲目的'時候更多一些。只是單純的想看看這本書講了什麼,至於對我有沒有用,能為我帶來什麼這些事上,肯定會有,但我可能提前並不能想到,這種探索過程,也不失為讀書的一種樂趣。至於讀書方法,我覺得因人而異,可以去學習不同的學習方法,然後不斷改善自己的讀書方法就好了。書中所講的閲讀的層次和讀與寫部分,我覺得是屬於一種閲讀的進階層次了,這需要是擁有了讀書愛好的人,在讀過了很多書後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實現的。我覺得我目前還達不到這種層次,讀了一本書,摘抄幾句,寫幾句感想,做個札記就是我當前的目標了。如果我能繼續的熱愛閲讀下去,讀到了下一個層次的時候,我會回來重新翻閲這本書,相信那時會有不同的感悟。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2

天爸從5月份開始讓我讀書,推薦了我這本《如何閲讀一本書》,然後我磨磨蹭蹭到現在才看完了。

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好吃力,然後看兩頁看不下去,但是後來反覆讀了前幾頁,咦,好像看出了點什麼,然後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幾遍才看懂了目錄的結構關係和大體含義。

那為啥要讀這本書呢,因為它想讓我知道閲讀可以是一件多少該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當一個人主動去讀一本書,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很用心,對於有啟發的地方還會拿筆畫出來,讀完之後還會思考書中的內容,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真正吸收了書裏的內容。所以,單純為了"獲得資訊而閲讀",並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理解力,只有我們將讀書目標鎖定在"為增進理解而閲讀"時,去讀一些"燒腦"的書,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閲讀中遇到問題咋辦,看不懂呢,反覆看啊,還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問題來——在閲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問題。只要是超越基礎閲讀的閲讀層次,閲讀的`藝術就是要以適當的順序提出適當的問題。所以如果書讀的少,連自己想問的問題都表達不出來。

當學會了如何閲讀一本書,那看到一本好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

首先,成功地閲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閲讀技巧必然增進了。其次,一本好書能教你瞭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閲讀完了之後,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會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會成為一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當自己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着書中的文字,書中的概念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晰時,就像是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那種生命力突然迸發的感覺,讓人有無比的喜悦感——這種喜悦感,唯有在用心讀書時才能獲得。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3

關於書,關於讀者,書與讀者的關係,書的分類,怎樣認識、瞭解和評判一本書,各類書的閲讀方法,最主要的是閲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和主題閲讀,作者講的非常詳細,有分析、介紹和具體步驟,內容豐富。本書是關於閲讀的藝術,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寫的。娛樂消遣式閲讀不在作者探討範圍。

這本書有點閲讀門檻,提到的各類書,如果有過接觸更利於理解作者的`相關介紹和閲讀技法。而且本書涉獵的內容很難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適合目前遇到哪方面問題就先在實踐中具體試試看,一步步來。以不同閲讀方法接觸不同讀物,説到底讀書是很個性化的事,閲讀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動閲讀,明確目標,提出問題並在閲讀過程中嘗試去回答問題,專心致志,邊讀邊思考。這本書總體在談些什麼,想辦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論點,做出自己的判斷,他説的有道理嗎?這本書和你有怎樣的關係?閲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對書籍內容探索更強,收穫也更多。説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書,最好的方法是做筆記做筆記做筆記,現在越發覺得不做筆記就像沒讀過一樣。做筆記除了幫助記憶、鍛鍊表達能力,還能讓人在閲讀過程中保持頭腦清醒,促進主動閲讀。有時讀完一本書,我們覺得自己有被觸動到,內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説不出來寫不出來,其實這隻能説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而閲讀效率和理解程度&閲讀速度兩者有關,多數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讀不同書用不同速度,根據書的性質和複雜程度採取不同閲讀速度。每一種書有適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會影響到效率。

説了這麼多,最後只想説一句:自己想怎麼讀就怎麼讀。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4

本書感覺太過宂長,不知道是不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給自己加了很多戲;且文章的結構條條框框要求太多,個人認為讀書不該有這麼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憑興趣讀了很多書,喜歡的書也會讀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連當時的自己抬起來都費力,沒人指導,沒人要求,純粹依靠興趣,這樣的讀書和學習或許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閲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其實任何學習都不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閲讀都不該死氣沉沉。

不管你學到的是有關這本書的`知識或有關世界的知識,如果你運用的只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無所獲。你並沒有被啟發。要能被啟發,除了知道作者所説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麼會這麼説。

如果你問一位活生生的老師一個問題,他可能會回答你。如果你還是不懂他説的話,你可以再問他問題,省下自己思考的時間。然而,如果你問一本書一個問題,你就必須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本書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樣。當你提出問題時,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與分析之後,才會在書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學習是一種極為主動的美德。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動自發地運用獨立的判斷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學習到任何東西。或許他可以受訓練,卻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有感最新5

讀書怎樣才是對的?怎麼樣才能更好的閲讀一本書?這本書也是流行很多年了,基本上作為如何“正確”閲讀的一本工具書在被各種推薦。

其實首先對於受眾來説,你得先問你自己,正確和閲讀之於自己的含義。

你想要正確的閲讀,即意味着你在懷疑自己過往的閲讀的方式是否存在疑問的地方,所以你才期望這要修正自己的閲讀,變為正確的閲讀。

那麼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懷疑的想法了?

一本書看完一遍後,忘記書中的內容了?那麼你希望的是提升你閲讀的學習力。

如果你閲讀的書目大多是暢銷書或者網文小説,你閲讀的目的就是為享樂,為了舒服,為了純粹的增加資訊方便以後的談資,那麼我相信你其實沒多大必要來看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完成的很早,那個時候信息匱乏,人們獲得書籍的手段和花費都比較高成本,而且出版的書籍純粹消磨時間的娛樂性書籍不多,不像現在,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把閲讀書籍當作思考和提高精神的工具了,而只是娛樂的一種消遣方式,所以作者説的閲讀一本書的方式顯得會比較功利性,閲讀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增值的。

其實讀書和做試卷甚至各種工匠活一樣,它是一個重複且提煉經驗的過程,如果你寄希望於長久的、持續的通過閲讀來自我學習,獲得成長的話,閲讀它必然是一個耗費精力耗費時間的事情,如果你依舊抱着當下知識付費這樣,幻想買一兩個課就學會了一門課程,幻想看完這本書就在閲讀書籍的路上進階,那就不用太當真了,睡前聽一聽十幾分鐘的拆書和小課堂就吸收那些過一下腦海的總結就能成滿腹知識的達人的事情真是跟去一趟拉薩就完成了精神救贖的想法一樣不切實際。

你要記住,所有的自我經驗的增長和自我技能的增長都是不斷練習,不斷重複熬出來的,如果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理解力“,”提升自我“,”通過書籍來洞悉一部分有價值的經驗“,去獲得顯著的成長,去汲取歷史上最具智慧的前輩們的精神財富。那我強烈推薦你花時間,仔細地讀這本書,無論過程有多少阻礙,無論你覺得字句粗糙難以吸收,甚至讀不下去,我都建議你看完。

不要被讀書的慾望控制,多讀不如精讀,況且知道資訊遠不如明白和理解重要。現在正切在花時間讀書的人已經很少了,而這些有閲讀習慣的人,也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懂得如何閲讀(比如我),讀完這本書,如果你覺得書中內容對自己幫助不大,我相信這不可能,不管是選擇還是分類,還是對於閲讀的.幾種方式的概括,這本書都從普及以及工具性的角度去幫你分析步驟了,而如果你依然覺得對自己幫助不大,無非是過於鄙視權威帶來的負反饋,亦或者是隻是粗略的翻了一遍,並沒有按照書中説的去實踐,甚至都沒有做完最後的實踐習題,當你真正按照作者的方法去做,去嘗試,你會發現每一次按照書中的方式去實踐,都會讓你更好的學會閲讀,而不是過眼就忘。

這本書的思維導圖和拆書在網上有很多,其實你看目錄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就如同教材課本上很清楚的條目一樣,而且作者説的很細,雖然有點繁瑣和囉嗦,但是步驟和閲讀的深度要求都如條斯理的呈現的讀者面前,你只要按照書中説得那樣做完後續的實踐習題,都能感受到閲讀完這本書後的收穫,我自己也是在按照作者説的做了後面的附錄習題後才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一個會閲讀的人,需要加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pelm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