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4篇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4篇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1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今年7月份我有幸參加了國小語文教師新課標培訓,使我受益匪淺。由於這次培訓的針對性很強,培訓的主題是新課標的的學習,培訓的目的是幫助老師深入理解課標,在培訓過程中,我認真聆聽專家的講座,認真做筆記,與同行們討論交流使我對新課標下的新課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是我參加培訓後的幾點感悟,與各位同仁分享: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4篇

一、大單元學習內容的`的生活化和育人性

18號上午,XX老師通過理論引領與實際教學案例從兩個方面為我們講解了基於任務羣思想的國小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事實依據及實踐案例。在學習中我深刻認識到大單元、大情境的有三個顯著特點:貫穿性:整個單元的教與學都發生在一個情境中,而不是一個教學片段中運用的小情境。還要具有真實性:是真實的生活情境或語文學習情境,而不是擬真或虛假的。同時還應具有發展性:情境必然包含語文學習任務,支持學生用語文的方式做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應站在語文育人的高度,凝練單元主題整合目標內容,解決只見工具不見人文的問題。一上午的學習使我在課程層面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對課程進行生活化創造,讓課堂有趣好玩將生活化內容進行課程化提升又要體現育人價值,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去掉不必要的學習支架,避免零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個統領性大情境學習任務確保思維層級螺旋上升,從而實現大單元,大情境的生活化和育人性。

二、依據學段特點,側重學習任務羣

下午,XX老師的“新課標、新課堂、新名師”主題講座視覺新穎為我們帶來了一股“新”風.在講座中我瞭解到語文學習任務羣:第一層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羣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分為“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字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分為“整本書閲讀”和“跨學科學習”。

這些新要求我們:別再過分強調筆順,要把漢字交活,把漢字的美教出來,把漢字與生活聯繫起來(這是思維問題),還要把漢字文化、獨特的構詞功能教出來,總之從漢字的識字角度讓學生更有文化自信。

三、整合跨學科、加強學段銜接

XX和XX兩位專家分別從新課標理念下國小語文跨學科學習實施策略和幼小銜接下國小語文的教與評兩方面中:我認識到語文跨學科學習是根據國小語文教學的需要,有機地將其他學科知識概念以及方法融入到國小語文學科的教與學之中,讓其他學科成為國小語文的有力輔助,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發展文學素養,人格修養的形成。而幼小銜接是為了幫助新生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國小一年級重要的教育任務。

本次新課標的培訓活動讓我對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與理解。讓我認識到教育教學不是紙上談兵,它是必須在實踐中體現的,即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次講座就像是為我這樣的新戰士行軍前的餞行宴,授予我基礎的理論知識,針對新課標的一些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落實新課程標準提高課堂質量;認真研讀新課標,立足核心素養;從培養人的角度來實現教學中的素養導向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懂、學深、學精、學透,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落實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實現新突破。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2

暑假期間,我認真研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課程改的理解與體會,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課程實施增強情境性,實踐性

其實,我們在準備公開課時,往往會讓孩子做很多的實踐準備,比如,蒐集資料、拍照片、帶實物道具,課前小採訪、假期小調查……這些都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和實踐性,新版的課程標準更突出了這個實施特性,這其實是育人核心素養目標的一大展現,也要求學生更高的參與度、更強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審美體驗。這也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轉變觀念,情境性和實踐性不僅僅體現在公開課中,更應該切實融入家常課裏。

2.課程內容的變化帶動教與學的變革

核心素養要求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無一不體現了課程內容的變革。這都帶動着我們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相應地改變。教師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們需要學習和教的'內容也更多了。唯有終身學習,才會適應時代變革。

3.語文學習任務羣

語文學習任務羣的概念讓我認識到語言文字積累、實用性閲讀、文學閲讀、思辨性閲讀以及整本書閲讀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浸入學習任務羣,不斷地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閲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沁入,提高學生認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通過學習,我不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語文新課標,並且能精準抓住新課標的重點、難點,尤其是新課標的變化和特點。這對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不斷學習,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努力,積極實踐。

國小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

8月26日,有幸在線學習了崔允漷《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石芳《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馬雲鵬《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國小內容解讀》等講座。各位專家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把一本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深深地吸引了線下的每一位教師。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崔允漷談到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表現、課程實施之教學建議這兩方面的內容。

數學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三方面,即“三會”,

一、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三、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下國小階段的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11個方面,分別是: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崔允漷老師着重談到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表現,國小生側重於對經驗的感悟。我覺得這個恰好符合學生的身心發現規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也要考慮到學生本身的心理髮展狀態按步進行,切不可揠苗助長。崔允漷老師講座中講到的,我們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考慮三個方面: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怎樣學,這給我們制定教學內容指明瞭方向。

課程實施之教學建議方面馬雲鵬老師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1、制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體現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處理好核心素養與“四基”和“四能”的關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體現整體性和階段性。

2、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我們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應考慮整體與單元整體教學有什麼關係?

3、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方式,改變單一授課式的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重視設計合理問題。在真實情境中提出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合理問題。問題提出應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積極探究,讓學生經歷數學觀察、數學思考、數學表達。概括、歸納、遷移、運用等學習過程,體會數學是認識、理解、表達真實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語言,增強認識真實世界、理解真實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如以主題活動開展的綜合與實踐常見的量方向與位置負數等,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理解數學知識,感悟數學意義。

5、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數學教學改的推進作用,促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

最後,各位專家老師給我們教師的發展指明瞭方向:研讀課標,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技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明確到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和《XX省國小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轉變教學觀念,用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逐漸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3

通過參加新課程培訓,我學習到了新穎的教學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在交流、學習、總結中不斷獲得新知。下面我就談談這幾天的收穫和心得體會。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積極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程下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培訓結束後,我會結合這次學習的寶貴經驗,從語音、詞彙、語法、聽説讀寫的教與學,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培養。這對指導我今後的教學和促進我的`能力提高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二、創設情景教學,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通過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一方面使得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緊密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也創造綜合運用聽説讀寫技能的機會。

三、積極探索有效的英語評價方法,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測試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不是具體的語法知識點,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上,而不是某一單項的訓練上。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改進學生的學習,併為教師提供反饋。

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英語的平台

在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製作課件,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新課程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對新課程的學習和研究才剛剛開始,它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面臨的問題還很大。我會沿着這個方向不懈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國小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4

打開電腦、戴上耳機、翻開筆記本,把自己置身於一個靜謐的空間,我開始了今天的學習:聆聽省教研員專題講座。由於疫情,我們只能隔着電腦屏幕學習,但卻隔不斷學習的熱情。邊學邊記,在老師的解讀中,我的內心充盈着震驚和欣喜。震驚的是,看似薄薄的一本課標,背後卻需要那麼多的積累與付出,討論與交流……欣喜的是課標特別強調了學生主體、具身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突顯;並且課標還新加入了學業要求與學業質量標準,使評價有了更明確且細緻的表現,讓我們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了更清晰的評價指向。

一、凸顯學生主體培養音樂思維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呈現“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已經不是新概念了,從20xx年新課程改以來,一直在強調兒童的學習主體性。時間已經悄然過去11年,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的課堂,還有聽課時看到的各種課堂樣態,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並非易事。老師們把最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教”這一個動詞就能看出,老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依然在被動接受中。然而,教學本身是一種對話性的活動,是一種與自我、與教師、與文本、與環境場、與文化本身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不僅僅是交流與談話,還包含着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與行動。弗萊雷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不能缺少批判性思維的運用,否則就談不上什麼有意義”。

由此我想到主任給我們評課時,經常會説的一句話就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這樣便於理清我們自己的思路和思考過程。同理,我們在給學生上課時,也應該讓學生多思考幾個“為什麼”,注重音樂思維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問他們“這是什麼音色?”“這段樂曲有什麼特點?”“這個節拍的'強弱規律是怎樣的?”從而幫助學生能自主、自發的理解音樂及其背後的文化,而不只是着眼於知識技能的學習。實現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轉化為一種能力,最終形成音樂素養這樣的學習路徑。

二、唱遊音樂激發音樂學習興趣

20xx版課標將“欣賞”“表現”“創造”“聯繫”四大板塊,十四個學習內容包含在十個學習任務中,這是一個新的改變。我特意關注了第一學段(1-2年級)的學習任務,其中,第一個學習任務“趣味唱遊”是:“以歌唱為主,融合演奏、聲勢、律動、即興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種表現形式及其活動內容,以趣味化遊戲方式開展的音樂活動”。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回看徐老師給我們指導的音樂課,無不設計了豐富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們在初感知、細體驗、深理解中逐步主動的思考音樂。想到我的第一堂去市裏比賽的課《小漁簍》,就是在形象有趣的“學螃蟹”“找螃蟹”“吹海螺”“聽漁歌”等唱遊活動中讓學生們感知了歌曲的節奏感、韻律感,歌曲背後的情感,充分激發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凸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課標在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中凸顯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內容選擇上提出了以作品為主的要求。我們有5000多年的歷史,我們有足夠的文化自信。但是在當今社會互聯網、外媒等的充斥下,我們學生可選擇的音樂素材實在是太多太多,他們喜歡聽外文歌曲、喜歡西洋樂……卻忽視了我們自己的民族音樂。這對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有很大影響的。有時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聆聽極富民族韻味的樂曲時,引來的是學生們的鬨堂大笑與不甚理解,彷彿這些作品離他們非常遙遠。這一現狀急需我們改變,課標為我們指明瞭改變的方向與要求。

隱隱的,有一些小小的期待,期待新編的教材,期待生本的課堂,期待文化的自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kdyv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