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

在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1

一、瞭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周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的,承擔各種義務。即所謂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目的:鞏固統治。

(3)分封對象: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還分封功臣、姻親、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勢力範圍擴大;②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鞏固了統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內容:周王、諸侯還是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為大宗,其他嫡長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如諸侯對於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

(3)作用:①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②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1、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特徵:權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權制度內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權至上,大權總攬;

②“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

(3)地方官制—廢分封,置郡縣(郡守和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縣以下有鄉、裏等基層機構)

3、影響:

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後20xx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人民版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1856年10月;藉口: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實質: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其目的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1)增開牛莊(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遊歷、通商、自由傳教;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闖入圓明園搶劫,後縱火焚燒了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園林。

《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

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對中國的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户,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

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戰國時期孟子、荀子加以總結改造,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時受到沉重打擊;西漢時,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漢武帝採納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興辦太學,打破了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宋朝時用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發展成理學,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成為南宋後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統治。明朝後期的李贄挑戰了正統思想;明清之際,以個性解放為核心,反映社會需要的早期啟蒙思想滋長。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繼承傳統儒學,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黃宗羲等人不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家。

2、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對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響深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儒家思想有助於提高個人道德修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3、西方人文精神發展的歷程:

起源: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智者學派;復興(興起):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

發展:16世紀的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

智者學派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蘇格拉底不是智者學派的代表,他關注人的品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本質是以人文主義衝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羅馬神權統治的社會政治思想運動。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沒有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崇尚理性和科學,但理性不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反對天主教會的神權思想束縛,但仍然信仰宗教。

啟蒙運動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鬥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

啟蒙運動中提出的學説有:“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學説。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領袖。孟德斯鳩的'學説否定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成為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盧梭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但他不反對私有制。

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都提倡君主立憲,孟德斯鳩不是首倡分權之人,思想最為激進的是盧梭。

法國啟蒙思想家主張用理性取代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要求獲得人的徹底解放,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

德國的康德總結了啟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啟蒙運動對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但沒有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產生影響。

4、中國古代科技曾長期世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農耕經濟的繁榮,為發明創造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科技的使用與傳播創造了條件。四大發明推動了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5、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具有多元一體、多民族融合、吸收外來文明成果、雅俗共賞的特徵,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時代風貌和作者心聲。它們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

1、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伕”。

原因:

(1)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2)經濟條件:資本主義經濟發達

(3)對外貿易發達

(4)政治上:共和國的成立

(5)外因:西班牙的衰落

2、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英荷戰爭(16世紀中期):導火線:英國議會頒佈《航海條例》英國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如紐約)

荷蘭戰敗説明: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

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確立在印度優勢。

法國戰敗説明: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戰勝落後的封建制度。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2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演變: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最終發展為中央集權制度。

2.政治制度的特點: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就是出現了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即國家機器,如曆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

3.世襲制的發展:從夏朝開始,王位世襲制在中國歷史上逐漸發展,歷經商朝、西周等朝代,成為了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變: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另一重要方面。分封制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逐漸發展和完善,宗法制則與分封制緊密相連,成為維繫貴族統治的重要制度。

5.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從秦朝開始,中央集權制度逐漸建立起來。這一制度的特點是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權力受到中央的嚴格控制。

6.官僚制度的形成:在中央集權制度下,官僚制度逐漸形成。這一制度的特點是官員由皇帝任命,實行俸祿制度,職務分工明確,官員的任免和升遷由皇帝決定。

7.法律制度的建立: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也是從夏朝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到了秦朝,商鞅變法使得秦朝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漢朝時期,法律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漢謨拉比法典》等重要法典。

8.文化影響: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漢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都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產物。

總的來説,高中歷史必修一主要講述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起源、發展和演變過程。通過學習這一模塊,學生可以瞭解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體制、法律制度、文化影響等,從而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95og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