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評課稿1

此次區教研活動中,聆聽了xx學校兩位老師執教的語文課:《矛和盾的集合》和《科里亞的木匣》,頗有受益。他們的課風清新,語言靈動,教材處理簡約得宜,導學紮實,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評課稿

下面着重就毛老師執教的《矛和盾的集合》來做以簡單評析。《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

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衞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縱觀毛老師的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各教學環節緊緊相扣,教學重點突出;課堂導學耐心細緻,比較重視學生讀的訓練,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讀悟之中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一節課下來,給我留下印象較深的有兩點:

一是毛老師對學生極具耐心的指導。

比如,毛老師對課堂上書寫和朗讀的指導符合年段特點,很能調動低年段孩子聽説讀寫的多種感官。及時課堂教學容量較大,時間稍顯緊缺的情況下,毛老師依然能花一定的時間對生字的'書寫進行指導和鞏固,對詞語反覆認讀,放在句中同桌互讀,非常紮實;再如對“大顯神威”相關語段和重點句的朗讀,形式多樣,指導有效,不走過程,“耐心”讓課堂更具語文味。

二是設計精心,學生的學習活動層次性比較強。

毛老師先從《自相矛盾》的故事導入,讓學生對矛和盾的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在認讀詞語、初讀感知的基礎上,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概括全文“誰把矛和盾集合成了什麼”,而這恰恰是切入教學重點的突破口“文中有一句話非常概括地寫出了矛、盾、坦克三者之間的關係,用波浪線劃出來。”引出重點句“坦克把段的自衞、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結合第五自然段終點語句理解了“大顯神威”之後,老師緊接着順理成章地拋出本課核心探究的問題“這麼棒的武器來自於矛和盾的集合,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合二為一的呢?”接下來毛老師圍繞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重點剖析發明家發明坦克的心路歷程,讓學生明白髮明家在發明坦克中遇到什麼問題,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從而讓學生懂得任何一項發明都是在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時間關係,最後的總結比較倉促,但此刻學生對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的明理感悟已經水到渠成,教學環節層層推進,不説教,不空洞。

最後提一點不成熟的建議,如果在課尾,老師對教學的設計能有一個學以致用的訓練環節,如聯繫生活拓展的環節深入為課堂的小練筆,將思維固化為語言,就如課件的思維提綱一樣,或許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評課稿2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衞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張老師在上本堂課時,教態自然,充滿激情,能做到以身示教。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分析張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最大亮點是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分三個方面組織教學。

第一方面:重視學生的初讀感知,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側重點,從生字的讀音、字形、以及詞語之間,詞語在句子中的內在聯繫,瞭解生字詞的意義。這一步教師做得十分有耐心,“矛和盾”的字形從會意的角度出發,提醒學生寫字的注意點,“坦克和履帶”的關係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履帶的作用,從而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伏筆。至於“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這一組詞教師又以現成的鉛筆和書本作道具,創設課文情境,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從而形象地理解詞的含義。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學習字詞的方法策略。

第二方面:重視對語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探究。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讚歎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並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衞”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同時,教師重點抓住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心理歷程,讓學生潛心會文,找出寫發明家想法的幾個句子,抓住關鍵詞,讀讀議議。“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並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對這幾個句子的教學,教師也各有側重點。

第三方面:巧用表格,探究發明家的思考過程,同時遷移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發明家是如何想到給帶“槍口和炮口”的“鐵屋子”裝上輪子、按上履帶的,課文沒有具體展開,這便為學生的探究和實踐提供了平台。教師及時地抓住了這一機會,激勵學生也來做一回發明家,模仿課文中“如果……就……”表達方式,闡述發明的思考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從讀到説到自由寫,體現由扶到放的教學原則。

整體上,張老師上課富有激情,表情豐富。但是我也有疑惑的地方,首先張老師的板書是否還未完整,研讀部分是否偏重人文,忽略了工具性。語文課離不開學生主動地反覆地讀,在讀中感受語言,在讀中積累語言。

這純屬個人意見,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評課稿3

在高新區國小語文“關注文體、凸顯語用”校際教研活動中,毛老師執教了《矛和盾的集合》,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關注文體,凸顯語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也着力突顯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尤其在語用方面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首先。在課前交流中,引入了《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未成曲調先有情,成語故事與課文學習的內容息息相關,為課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安排獨具匠心,這樣的課前談話有實效,值得提倡。

其次,第二學段教學目標準確,重點突出。本課在字詞句的教學上,紮實有效,不流於形式。比如矛、盾的教學,通過圖片瞭解字義,再從字形分析到漢字的書寫。再如集合的教學、通過直觀貼圖達成對履帶一詞的理解、通過動作演示理解左抵右擋、招架的理解等等,能夠始終做到關注學生對字詞的學習,完成學段目標的意識強烈。

再次,能夠根據文本特點選擇語用練習的落腳點。文章第2至4自然段重點介紹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這段話有着嚴密的邏輯順序,課堂的研讀推進緊緊抓住這一特點。首先用不同的符號劃出遇到困難——怎麼思考——怎麼解決,接着通過演示、朗讀、複述等方式整理這一邏輯關係,然後進一步拓展到其他類似發明的發展過程。這一語用訓練主要集中在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層次、有實效,也凸顯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

本節課給了大家很多啟發,也可見教者的用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0l19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