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1

顏老師在七年級五班上的一堂《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概念課。利用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種等腰三角形來導入到課堂中來,順暢、貼切。然後顏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識,結合學生對書本的.預習,來認識等腰三角形的角和邊,達到了知識的遷移。然後運用一個設問,等腰三角形的邊與邊,角和角以及對稱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這樣學生就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顏老師在表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後,就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全等知識來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這樣學生對於所學內容有了充分的認識。隨後的鞏固聯繫緊密結合性質,使得學生進一步的掌握性質。

在課堂聯繫的設計上,始終圍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來設立,科學合理,其中判斷題目,説理題目讓學生很好的運用了所學知識,鞏固提高。在課堂上顏老師表達精練、板書佈局合理、書寫公正。有利於在視覺上、聽覺上講等腰三角形的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

顏老師這堂課如果能在證明性質中充分發揮學生自己探討,引起學生爭鳴,則能使課堂更加活躍起來,學生也可以更好的激發探索興趣,促進對數學的熱情。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2

等腰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質之外,還有許多特殊的性質,因此它比一般三角形的應用更廣泛。聽了王老師的課後。

1.本節課中,性質的引入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以自制的實物引出課題,使學生去猜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摺疊等腰三角形”這一實踐中,通過“小組內交流→小組間交流→小組內歸納”這一過程,總結出等腰三角形的各種性質(現象),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對知識的探究也深入了,印象也比較深刻,明顯比教師講解有更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説明了教師有深厚的學科功底,對教材的理解非常深刻,是在“用課本教”而不是在“教課本”。

2.本節課的容量非常大,教師對知識的運用和引申非常熟練,在學生提出問題後能夠及時進行解釋。同時又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老師對例題的變形處理,“特殊→一般”的數學思想,數學知識和生活實例的聯繫等方面的教學安排,值得借鑑。

下面提一點我不成熟的意見:

1.加強證題前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已知條件出發,探究解題思路,此時可能有多種途徑選擇,最好結合所要求證的結論一起考慮,按需擇取。

2.加強學生的書寫能力的培養。本節課學生書寫板演基本沒有,比較欠缺,可能學生能説不會寫,或者寫不好。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評課稿3

我聽了一節數學公開課:等腰三角形性質,任課教師對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定位是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採用"目標——問題"的教學方法,力求體現"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

教學從複習提問開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重要性質?教師指出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線、中線和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的性質,是研究等腰三角形底邊上重要線段之間的關係。接着教師引入新課。問題:等腰三角形中兩腰有哪些線段我們還沒有研究?將學生帶入新知識的探索之中,教師要學生動手畫出等腰三角形的兩條底角平分線,並探究它們的關係。當學生髮現"相等"關係後,教師將課堂教學引入重點程序,並以問題的形式層層展現,要求學生將上述發現表述成文字命題,並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再用符號語言改寫成已知和求證。學生不難證明命題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歸納文字命題證明的一般步驟和注意事項是什麼。這樣本節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已初步達到了。接着教師再次要求學生探究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線、中線各有什麼關係。重複上述性質發現與證明的過程,節奏也加快了。當學生還處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時,教師又拋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兩腰上還有沒有相等的線段?學生討論無果,教師只好提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在兩腰AB、AC上,任取D、E兩點,只要AD=AE,就可以得到BE=CD,回顧這堂課發現的性質,教師歸納出具有共性的結論: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對應線段相等。(這時時間已過了30分鐘)

話鋒一轉,教師給出例題,"求證:等腰三角形底邊中點到兩腰的距離相等。"圍繞教學重點按文字命題的.教學要求,師生合作,再作示範。接着教師給出了新的問題:將"中點"沿着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上下移動後,它到兩腰的距離相等嗎?還可以得到哪些相等的線段?這時課堂活躍,新的結論又多了幾個。

課堂小結階段,教師在強調文字命題證明的一般步驟後,特別肯定了同學們敢於創新的意識。在師生共探索和歸納知識的樂趣中,一節公開課也就結束了。

前面近乎單調的回述,顯然沒法呈現課堂教學的精彩。儘管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吹盡黃沙始現金。一位入職才兩年多的青年教師,能比較準確地把握教材,經過設計——實踐——再設計——再實踐,以可貴的真實,留給了大家回味和思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25m9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