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上海菜

上海菜

簡稱滬菜,以上海地區傳統菜餚為主,吸收十餘個幫口長處,融匯西菜風味而成。

上海菜

上海菜簡介

上海地方菜得天時地利之便,選材廣泛,用料鮮活,縣城講究時令,四季有別。象春季吃生煸草頭、生煸枸杞頭、刀魚、回魚,夏季吃清炒鱔糊、精蒸鰣魚、水晶蝦仁,秋冬季有炒蟹黃油、油醬毛蟹、蝦子大烏參、紅燒圈子、青魚禿肺等等。

上海菜的烹飪手法以紅燒、生煸、滑炒、蒸、煨、糟為多。有人以濃油赤醬概括上海菜的特色,意即汁濃味厚、油重、糖重、色豔,其實用以形容上海本幫菜的紅燒類菜餚更為確切些。象紅燒河鰻、紅燒回魚,加料較重,經大中小三種火候,幾十分鐘的烹製,使魚體膠質多溶於湯汁,不用澱粉勾芡,湯汁自然濃膩如芡(業內稱“自來芡”),成品紅潤光亮,外皮不破,實則軟爛脱骨,入口肥腴鮮甜,堪稱濃油赤醬類菜餚的代表。

有人將上海菜區分以“本幫菜”及“海派菜”。清末民初,16種地方風味並存上海,號稱16幫,上海菜是本地菜,故稱本幫。本幫菜館多標榜正宗原味,其實亦揉合了不少蘇錫菜。“海派菜”即新派上海菜,較多地吸收了粵、川、寧、揚、蘇錫等地方風味及西餐的烹飪手法,講究推陳出新。

歷史發展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之一。近百年來,由於工業發達,商業繁榮,一直以“世界名都”着稱於世。它位於我國長江三角洲,是一個沿江濱海的城市,氣候温暖,四季分明,鄰近江湖密佈,全年盛產魚蝦,市郊菜田連片,四時蔬菜常青,物產豐富。上海位於交通樞紐,採購各地特產方便,這又為上海菜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調料。

自1843 年上海開埠以來,隨着工商業的發展,四方商賈雲集,飯店酒樓應運而生。到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各種地方菜館林立,有京、廣、蘇、揚、錫、雨、杭、閩、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個幫別,同時還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點。這些菜在上海各顯神通,激烈競爭,又相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這為博採眾長,發展有獨特風味的上海菜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海菜得天時地利之便,選材廣泛,用料鮮活,講究時令,四季有別。象春季吃生煸草頭、生煸枸杞頭、刀魚、回魚,夏季吃清炒鱔糊、精蒸鰣魚、水晶蝦仁,秋冬季有炒蟹黃油、油醬毛蟹、蝦子大烏參、紅燒圈子、青魚禿肺等等。

上海菜的烹飪手法以紅燒、生煸、滑炒、蒸、煨、糟為多。有人以濃油赤醬概括上海菜的特色,意即汁濃味厚、油重、糖重、色豔,其實用以形容上海本幫菜的紅燒類菜餚更為確切些。象紅燒河鰻、紅燒回魚,加料較重,經大中小三種火候,幾十分鐘的烹製,使魚體膠質多溶於湯汁,不用澱粉勾芡,湯汁自然濃膩如芡(業內稱“自來芡”),成品紅潤光亮,外皮不破,實則軟爛脱骨,入口肥腴鮮甜,堪稱濃油赤醬類菜餚的代表。

有人將上海菜區分以“本幫菜”及“海派菜”。清末明初,16種地方風味並存上海,號稱16幫,上海菜是本地菜,故稱本幫。本幫菜館多標榜正宗原味,其實亦揉合了不少蘇錫菜。“海派菜”即新派上海菜,較多地吸收了粵、川、寧、揚、蘇錫等地方風味及西餐的烹飪手法,講究推陳出新。

上海菜中許多名菜均出自民間,“肉絲黃豆湯”直接取自民間的“肉燉豆”,“糟缽頭”則原本是上海郊區的農家便菜。“糟缽頭”二百年前已是地方名菜。據清楊光輔在《淞南樂府》中所述,當時烹製此菜,將豬的內臟、豬腳爪、鮮湯和香糟滷同放在小缽頭裏上籠蒸制,故得名。此菜原汁原湯,清鮮醇香。近百年來,用料、製法不斷改進,用料更精,缽頭也以沙鍋取代。

用香糟和香糟滷製菜,是上海菜特有的一種烹飪方法。冷菜中有糟雞、糟豬腳、糟肚、糟豆莢、糟冬筍……等等,熱菜中也有很多用糟的品種,而且用糟的方法也多樣。象“氽糟青魚”、“肉絲黃豆湯”等用的糟滷是香糟加清水調溶後,瀝去糟渣而成。“火夾糟青魚”則是將青魚放入香糟中,加黃酒、鹽、葱、姜醃數小時後清洗,加工成菜。

除傳統菜,上海菜中還有名廚所創制的特色名菜,如“青魚禿肺”、“蝦子大烏參”、“炒蟹黃油”、“八寶辣醬”等等。“蝦子大烏參”是20年代着名菜館德興館廚師創制。當時上海人喜食海鮮,經營海蔘的商行苦無銷路,便以優惠價格提供給德興館制菜銷售。經多次試驗,配以河蝦子,終於製成形如髮髻、烏光發亮、質柔軟糯,味鮮湯濃,油肥不膩的“蝦子大烏參”。“青魚禿肺”則是當年“老正興”獨創的冬令名菜。取七、八斤重青魚的魚肝(禿肺),加筍片、葱、姜、黃酒、醬油、糖烹製,成品狀如黃金,嫩如腦髓,入口即化。

上海菜清新秀美, 温文爾雅,同時吸收外來文化,不斷創新,極富時代氣息。菜品追求口味清淡,款式新穎秀麗,形式高雅脱俗,刀工精細,配色和諧,滋味豐富,口感平和,讓人回味無窮……

上海菜的.特點

上海菜以烹製河鮮、海鮮、禽、畜和時令菜蔬着稱。

烹調方法有紅燒、炸、炒、爆、生煎、生煸、蒸、糟、煨、油燜等,口味則有鹹鮮、鹹甜、甜酸、鹹辣、甜辣、糟香等不一而足。

其菜品樸實素雅,注重厚味,濃淡兼長,清醇和美。主要特色風味菜餚有景德板雞、幫幫雞粥、小紹興白斬雞、小金陵鹽水鴨、沈家魚頭王、沙律蝦、蟹粉獅子頭、百粒魚球、糯米蒸膏蟹、翡翠蝦蟹、水晶餚肉、陽澄蟹卷等等。

作為一個城市,上海的歷史也不算長,而單就一個城市的菜餚獨成一個菜系,實乃罕見。上海菜形成的時間也不過一百多年,卻能在中華各大菜餚美食中獨具風騷,這得歸功於開埠後的上海作為內聯全國、外通世界的一方重鎮,五方雜居,四海融匯,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上海人把“拿來主義”的精神用在了做菜上。

現在的上海菜有兩種涵義:狹義的上海菜叫本幫菜,上海市民的家常菜即屬於本幫菜。

滬上美食雜談

祖母是上海人,所以我和上海菜的緣份是與生俱來的。從年夜飯裏的全家福、八寶飯,到父母出差帶來的一方鹹肉、幾隻春筍,都是飽我兒時饞肉的恩物。幾十年的上海菜吃下來,頗有幾樣可圈可點可思可想的,拉雜寫來,齒頰之間猶有餘香。

“春雨樓頭尺八簫。”江南的春天像詩,無論眼裏夢裏,都是最令人銷魂的。“春在溪頭薺菜花。”滬上的春蔬像江南的春天一樣可人。

薺菜是極常見的,也極美,極清香——香氣雋永清新,有小河春天漲水的氣味。吃法也平常,薺菜鮮肉餛飩、薺菜春捲,或者做薺菜肉絲豆腐羹——裝盆後加一匙熟豬油,卻一點不膩。

馬蘭頭氣極濃,回味有點麻,和北京的蒿子味相彷彿,與豆腐乾切極碎,加麻油,鹽清拌,宜佐酒。

草頭是苜蓿的嫩尖。乾煸草頭是上海名菜,並不見佳,倒是家常炒法,出鍋前加一勺高梁酒,顯得盤中苜蓿清而不淡。

雞毛菜大約是油菜的一種,也許是間苗間下來的,形如一羽雞毛,沒啥特色,但與洋山芋(上海人稱土豆)一同煮湯,一嫩一酥,一綠一黃,有一種獨特的鮮美,可怪。

春筍是春蔬中的極品,吃法也多,最精彩的是醃篤鮮——與鹹肉、鮮肉一起燉,用砂鍋,也有加百葉結的。此菜以勞配素,以鮮配陳,以酥軟配爽脆,原汁原味,美妙之處難以文字形容,大約古時的太羹之味,也不過如此罷。

上海的夏天極悶熱,難有胃口,糟貨剛好登場。糟貨有“生糟”、 “熟糟”之分,以原料入糟前的生熟來區別,“熟糟”多見。先用黃酒糟、黃酒加鹽、糖,香料調成糟滷,再把煮至剛熟的原料浸入,入冰箱,幾小時即成。上海人怪來兮,一頭豬從頭到腳、排骨下水,乃至雞鴨鴿鵝、魚蟹蝦貝、毛豆茭白、花生面筋,全可以拿來糟一下,糟法大同小異,而各曲盡其妙。糟貨成品一般色淡、味鮮、涼爽、耐嚼,妙在那一股或濃或淡、若有若無、似酒香非酒香的糟香,苦夏的人們少有不聞香色動,胃口大開的。

秋冬季節,蟹滿魚肥,名菜最多。蟹粉獅子頭、冰糖甲魚、紅燒圈子、鍋燒河鰻、蝦子大烏參,均稱佳構。

只説一味鍋燒河鰻:茶杯口粗的河鰻切寸半長的段,先蒸後燒,汁濃而亮,緊裹鰻段,鰻段完整,細嫩如腐,必須用調羹取食,濃腴潤滑不可言狀,極具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色。

冬必食冬筍。在北京的一家滬菜館吃過一味薺菜燴冬筍,冬筍切薄片,薺菜斬細末,以雞汁氽熟。筍片色如象牙,脆嫩無匹;薺菜碧綠清香,的確是江南俊物,令人有觀止之歎。其餘如街頭的油氽臭豆腐乾、糕團店春日清晨的青團、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都值得細品慢嘗,想念不置。

與中國其他地方菜相比,上海菜顯得細膩雅潔而家常,如江南水鄉的女子,脂粉不施,韻致天然,清麗如水。

油爆河蝦

上海菜中最着名的特色菜餚之一,始於民國初年。

做法:油鍋置於旺火,加温至八成熱時下河蝦,炸約20秒鐘,至蝦頭殼和須腳鬆開、顏色變紅、蝦殼酥脆時倒入漏勺。鍋中餘油少許,下薑末、料酒、醬油、白糖及味精,湯汁農稠時即下油爆蝦翻勻撒上葱花、淋芝麻油起鍋裝盤。

特點:殼脆肉嫩,鮮甜適口

紅燒河鰻

據説為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館)首創,是上海本幫菜中最具特色的菜餚之一。

做法:取鰻魚中段,開成約4.5釐米厚等份。炒鍋放旺火燒熱,下葱、姜爆出香味,加入料酒、醬油、白糖、清水和鰻魚段,旺火燒至湯稍濃加油改中火,至湯濃稠時改小火至河鰻酥軟,中火收汁,淋明油起鍋。

特點:滷汁濃稠,鮮甜肥香。

金腿小棕

做法:火腿肉洗淨,切成小塊,加黃酒、醬油油、味精醃製。糯米洗淨,瀝乾水分,加醬油拌勻。棕葉一張,包入糯米、肉塊,呈四角枕形,用紗線紮緊,下鍋煮熟即可。

特點:兩口一隻,鹹香不膩。

標籤: 上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711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