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

《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

《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1

《認識圖形》是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塊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和球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課。它的編排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知到“面在體上,面由體生”的思想。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比較等初步認識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幾個平面圖形的最表面的特徵,使學生能準確分辨並説出每個平面圖形的名稱,它的難點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崔老師在設計上以“感知——操作——鞏固——應用”為主線,突出數學思想的滲透,注重數學方法的指導,關注學生的認知需求,營造了“互動 、主動、靈動”的數學課堂。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 關注認知基礎、輕鬆駕馭課堂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需求。要以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材料為載體,幫助學生學習。本堂課老師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説一説“帶了什麼形狀的玩具?”“這些玩具的形狀有什麼不同?”,這是複習,同時又是瞭解學生的認知,更是為後續教學服務的。

二、 突出數學思考,提升數學素養。

種成功的快樂和體驗,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

本堂課值得探討的方面有:

(1)在學生畫出了各類不同的圖形後,教師對作品作了展示,此時可否讓學生將作品分分類,這樣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時又能滲透分類的思想,進一步突破“長方形、正方體(形)”異同點比較的這一難點。

(2)教師的語言技巧。如評價的有效性、提問指向的明確性等。在課中老師曾提問:“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等,學生的回答各異: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時,教師的評價如果能夠有所側重,有意識地將比較本質的詞句再説一説,可能會更助於學生認識圖形,以及學習用科學的數學術語描述的意識。又如課的結尾處,要求學生塗一塗時,教師的要求是“選一個塗一塗”而學生的操作中是“選一類塗一塗”,這需要更準確的語言引導。

《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2

《認識圖形》一課從學生熟悉的立體圖形中尋找平面圖形,讓學生感知“面”從“體”來;接着讓學生思考如何把“體”中的“面”“請”到紙上來,雖説怎樣“請”的方式並不重要,但過程讓學生想象中建立圖形的表象,讓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和理解變得豐富和深刻。

建議:

1。 增加數學活動:找不同。(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請你找出一個與其它不同圖形。第一組: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目的'是進行曲邊圖形與直邊圖形的區分。)第二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與四邊形的區別。)

2。 對“猜一猜”再整合,讓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先出示一條線段,讓學生判斷圖形可能是什麼?不可能是什麼?為什麼不可能是圓?(嘗試讓學生感知圓與其它圖形的不同),再出示直角,它可能是什麼圖形?為什麼?(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徵),再出示兩個直角,到底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如何區分正方形、長方形)。

《認識圖形》評課稿通用3

20xx年10月30日上午聽取了李老師講的《認識立體圖形》這一節課,《認識立體圖形》是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包括實物和模型),瞭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徵,能正確區分和辨別四種物體,為接下來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學習做好鋪墊。鮑老師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大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

通過聽課,我覺得鮑老師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1、教學的層次比較清晰。嘗試分類——探究形成——聯想應用。使學生對某幾種物體的認識能由具體物品緩緩前進,逐步抽象為數學上的幾何圖形,並應用圖形特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能充分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讓學生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等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從生活數學出發。新課標中指出,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瞭解生活環境,改變生活現狀。本着這個精神,我儘量安排知識從生活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識是有用的,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主要表現在,讓學生在小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獲取知識,並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基本思想:“猜想——驗證”進行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

力。在按形分類的環節欠缺一些引導,顯得單薄,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滾一滾進行分類,一類是可以滾動的、有球和圓柱。其中球可以任意滾動,而圓柱放到用手推回滾動。另一類是不能滾動的長方體

3、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了探究的空間,指導了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由淺入深、由粗到細,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圖形的特徵,使探究活動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多種教學活動結合。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尤其在學生説物體特徵和尋找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言,氣氛十分活躍,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中來,達到了教學目標所要的結果,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但是,整節課還是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學設計所預測的,這節課自主性操作明顯不夠(由於擔心課堂紀律),在個別環節的設計上,總因苛求課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忽略了其實學生在磕磕絆絆地發現過程中可以對知識加深理解。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個別學生出現圓球在教室地面亂滾,影響課堂紀律的問題,需要改進。

總體而言,李老師的這節課,語言表達流暢清晰,教學結構合理,師生互動較好,是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堂紀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由於是低年級,所以也是多數班級共同存在的問題,以後需要共同研究,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eo53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