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三年級語文《蜜蜂》評課稿2篇

三年級語文《蜜蜂》評課稿2篇

三年級語文《蜜蜂》評課稿1

《蜜蜂》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在自己執教了第一課時後,我聽了師父的第二課時的教學。

三年級語文《蜜蜂》評課稿2篇

本單元的導讀要求是要孩子通過學習課文,一起去發現作者發現的祕密,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發現的品質。《蜜蜂》介紹了作者通過一個簡單而精心的試驗得出結論的故事。

在第一課時,師父上了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講清了做試驗的原因和得出的結論,留下了疑問,即: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這個試驗的呢?

第二課時,首先聽寫幾個詞語,檢查上節課的基礎掌握情況,然後通過提問:“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回顧課文的內容結構即:聽説——試驗——結論。

接下來自然導入今天新課的學習,初讀時提出明確的閲讀要求:“讀一讀,劃出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再想想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在交流時,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

1、抓二十隻,做白色記號;

2、讓小女兒在旁等;

3、走兩裏多路。

進而提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從而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認真的科學態度”。接下來,學習試驗的過程和結果,通過句子的交流與講解理解第三自然段。在此基礎上,進行説話練習:“小蜜蜂我想對你説———”,並且説説原因。最後迴歸全文,感受作者“求實的科學精神”,並且歸納課文的寫作特點,即用詞準確。

聽完師父的課,有幾個很明顯的感覺。第一個感覺就是過渡流暢,語言優美。每一個環節的銜接聽起來都很自然,試想如果同樣一個問題我自己來處理,自覺肯定過於生硬,簡言之,就是對於教學設計中版塊之間或者每個問題間的引導過渡不自然,或者説就是不知怎麼去引導到下一個環節和下一個問題。所以我想,這需要時間與不斷的摸索,並且要多學習,多聽課,要有準備的有針對性的去聽課,這樣才能有效的進步。

第二點是問題指向要明確。師父的.問題,內容直指要點,問題指向清晰明確。不羅嗦,不模稜兩可。國小階段學生的領悟力畢竟有限,那麼課堂中教師對於問題的問法就顯得至關重要,學生的思維會跟着老師的引導走,因此,我們必須把提問(特別是幾個關鍵性的統領全文的問題)設計好,不僅問題內容要緊扣文意,問法也很值得思考與斟酌,這都需要我們花時間去不斷地探索與鑽研。

最後還想説的是,聽師父上課,覺得她在執教時,總能圍繞主線與中心展開再收回,而我自己在處理一篇課文時很容易偏散,顯得比較散,沒有凝聚的感覺,脈絡不是很清晰,也就是説,不能完全引領全班學生的節奏,這點務必要多學習,多積累經驗,對於教材也要多鑽研。

三年級語文《蜜蜂》評課稿2

今天聽林老師教學《蜜蜂》一課,感覺受益匪淺。整節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到深入研讀課文,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

在字詞教學中,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從學生對字詞的認讀中,感覺到學生的預習非常充分。本節課的生詞基本都能準確地讀出來。本節課中出現了幾個易讀錯的多音字,林老師讓學生通過組詞進行進一步鞏固和掌握。

在課文教學中,學生個性化閲讀感悟讓我驚喜。從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為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裏,帶到兩裏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後,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麼?學生紛紛舉手,瞭解了實驗的結果,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心情?有學生説:“蜜蜂了不起,它逆風而飛,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飛回蜂窩,真讓人佩服。”

其次,也體現了林老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林老師引導學生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説”一詞。是聽説的就不一定是真實可靠,因此這也成為了作者進行試驗的原因。從這個詞中還可以看出作者不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

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也是三年級的一個訓練重點。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林老師讓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想:作者在放飛蜜蜂之前做了哪些準備?還讓學生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林老師的這些做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閲讀能力,還讓學生學會思考。

在林老師的教學中,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每一個教學細節的重要性。“教學細節”看似平常,卻在平常中藴含智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loyj7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