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小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後反思

國小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後反思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的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繫。上了《分數的意義》這節課以後,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國小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後反思

一、關注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孕伏

在單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對於學生來説,那是最熟悉不過了。一支筆,一個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除了一個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還有什麼也可以用1來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不難。很多支粉筆裝成的一盒粉筆,很多個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也可以用1來表示。既然 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可以用1來表示,那麼,3個蘋果能看做1嗎?6個、9個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個看做單位1,通常這時的6個蘋果就不再看 做1了,該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6個裏面有2個這樣的單位,9個蘋果裏有3個這樣的單位。引出單位1,有幾個“1”就用幾來表示。這時的“1”就成了一個計量單位。為什麼叫單位“1”呢?對於學生來説,建構就水到渠成。因為有了前面單位“1”的建構,第三環節,整數、分數、單位1的溝通,就顯得輕鬆流暢,容易理解了。

二、體現概念的建構與生成過程

在教學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動手操作等環節建構分數的意義,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從一個個具體感性的單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體意義,讓學生感悟到不同的單位1,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取出的份數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即不管把什麼看做單 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數,進而逐步概括、內化為抽象的分數的意義的概念。在下面的設計中,又創設了相同的單位1,相同的陰影部分,卻是用了不同的分數來表示情境,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個分數的表示,不僅要關注單位1是什麼,還要關注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分,表示其中的幾分。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強化學生對分數、單位“1”的認識。

又如在學生做桃子題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提問:“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麼塗色桃子的個數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分數,單位“1”不同,每份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

三、概念的概括,要讓學生有所憑藉

為突出這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我設計了各種情境,提供的感性材料也是大量的。概念的概括呼之欲出,但在引導學生概括概念的環節,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後來與組內老師交流後,才明白上面環節幾個分數意義的概括引導得很好,但是黑板上什麼也沒留下,課件像放電影一樣都過去了,最後學生概括起來,沒有憑藉,所以老師只好自己概括。這樣,學生的主體性顯得不夠,教師講得就多了。如果前面概括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意義時,板書留下下面這些意義:

四分之三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三分之一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

五分之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

觀察這些分數的意義,它們共同的意義是什麼?這樣一來,學生的概括就有了依據,有了憑藉,就有話可説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o30m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