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故事》教學反思

《故事》教學反思

《故事》教學反思1

本篇課文屬於獨立閲讀課文,也是本冊的最後的一篇課文。一共安排了兩則故事:《扁鵲治病》《紀昌學射》。《扁鵲治病》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題目是後人加的。內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稱“齊桓侯”)的病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記敍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個性鮮明,好學的紀昌在名師飛衞的指導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射箭高手。通過這則寓言表達了在良師的引導下,要刻苦學習,有恆心,有毅力,終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故事》教學反思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的時代性,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認知能力,預設的教學流程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聚焦第一個故事:扁鵲治病。

首先設置交流的場景:你們知道古人看病的方式嗎?今天和古代有哪些不同?通過交流,讓學生知道古人憑藉望、聞、問、切等手段就能識別人的健康狀況。今天主要運用現代化的機械來輔助醫生看病,比原來更高級,甄別率更高,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接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握第一個故事的內容。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儘量讀出感情。學生通過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能簡單地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了扁鵲四次見蔡桓公,三次勸告未果,第四次見面的五天後蔡桓公便病情發作,命歸西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扁鵲的醫術如何?請用文章中具體的語言文字來説明。蔡桓公有病嗎?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加以説明。此環節意在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找到相應的聯繫,為圍繞中心話題展開,説服力更強。還引導孩子們去感受蔡桓公真的生了病但卻不相信醫術高明的扁鵲,盲目自信的心理的疾病帶給他的結果是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道理。在明理之後創設口語交際的學習氛圍:你會怎樣勸説蔡桓公呢?學生説得頭頭是道,讓整篇文章的學習推向了高潮。最後的環節是比賽講故事。先是同桌講,在小組內講,班內展示時評選出優秀的小選手,發獎品以資鼓勵。

2、聚焦第二個故事:紀昌學射。

這個故事以完全放手自學的方式讓學生先讀,再討論明白了什麼道理,最後再講故事。要求:注意抓住關鍵詞句,儘量簡單但是完整,態度自然大方,聲音響亮。評選出優秀選手發獎品,以資鼓勵。

二、成功之處

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特別是講故事參與度高,豐富了語言材料,培養了語感,提升了語文素養。

三、不足之處

第二個故事處理相當簡單,中下等學生有點吃不消。

四、教改措施

第二個故事可以指導背誦,創設具體問題和品詞析句的環節讓教學更紮實。

《故事》教學反思2

《大樹的故事》是人美版國小二年級上冊第十五課的內容,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大樹作為全課的主線,貫穿了課程的前後,我利用有關大樹的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向學生介紹各種各樣的大樹,學生在講述大樹的同時瞭解大樹的組成結構,向學生展示大樹中發生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及想象,最後展開小組間的競賽,讓學生在競爭中發揮潛力,提高小組合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小組競賽完成作品的環節由於全班人數太多,四人一小組分的小組也很多,學生完成作品以後,很多學生站在台前告訴老師他們組完成了幾件作品,等着老師貼小紅花,現場有些收控不住。在這一環節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全部等在講台前,如果在競賽前説明讓學生派代表來貼或者將學生分成八人一小組效果會好很多。經老師指導挨在這一環節中又找到了另一種教學設計:將學生分為八人或六人一小組,每個小組討論後開始完成作品,當某一小組完成作品以後派代表在講台上貼出自己的作品,並講述自己小組完成的是大樹中的什麼故事,老師再跟據作品的數量以及講故事的情況貼小紅花。相信這樣的教學設計會更利於公平的小組間競賽,課堂氣氛也會更好。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考慮多種問題存在的可能性,綜合的進行設計。

《故事》教學反思3

一、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國小生,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的興趣。

二、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整十數,所以對於本單元的內容完全可以運用遷移學習方法,通過自己嘗試計算,然後比較交流總結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課堂上,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能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儘可能不説;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師給與肯定。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説明,教師不必要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

三、題組訓練,以舊帶新,發現規律。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學,主要是利用題組,運用遷移的方法,總結出積的末尾的0的確定。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規律,並鞏固簡便的筆算方法。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

《故事》教學反思4

星期四的教學展示結束了,課後反思:許多環節的處理都不是最理想的結果,給大家展示的並不是多精彩的課,在這裏把這節評議課的準備、講授過程和課後反思梳理一下,以後引以為戒。

一、教學準備:

多媒體故事畫面及要求學生閲讀《一千零一夜》。

二、制定學習目標,從三個維度設計: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根據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標:要相信人的聰明智慧,對邪惡勢力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

三、教學過程:

四、感受和不足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頭腦冷靜,善於應變的,課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預設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應該視課堂情況、學生情況而變。

亮點。在課堂上的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現出了魔鬼的兇惡,從語言、動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來,只要老師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啊。

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着教師鋪設的台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表演《漁夫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不足遺憾之處還很多。幻燈片製作比較粗糙,畫面顏色和字體顏色有分辨不清晰的地方。課堂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不合理,前面有些拖沓,後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請聽了課的老師給我多提些建議吧!

  《故事》教學反思5

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非常適合兒童閲讀。因為文字淺顯易懂,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學生熟練朗讀,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引領學生練習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從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其中,《畫龍點睛》的中心人物是張僧繇,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語“畫龍點睛”的含義。

課上,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想象説話:遊客們是怎樣説服張僧繇為龍畫上眼珠子的?當天氣突變,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後,遊客們又會有何反應?會説些什麼?學生的表現十分踴躍,口語表達還真是不錯,想了許多的理由,張僧繇被説服了,遊客們對他的點睛之筆讚歎不已。在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夥伴,在課中只需稍作點撥、引導,學生的靈氣,學生的創造性才得到了真正的釋放。

《故事》教學反思6

大概由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吧,我在接到轉正公開課的任務時,選擇了一個略讀課作為上課內容,師傅知道了我的選擇後説我很有勇氣,但她並沒有勸我放棄,而是鼓勵我好好加油,保持年輕人的衝勁兒和幹勁兒。

《漁夫的故事》這一課的課文並不難懂,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在設計這個課時,我深知要使學生“一課一得”,不僅要自主地學習課文內容,更要學會一個方法。而且這篇課文在整本書中很特別,它是最後一個單元的最後一課,所以在這篇課文中既有對本單元“故事”主題的延續,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對其他單元一些要點的回顧,比如這篇課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與第七單元有隱形聯繫。與此同時,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情節也比較曲折,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確定了使用“長文短教”的方法。

在確定好要上這節課後,我首先關注的是導讀的要求,在導讀中共有兩個比較明確的要求,一個是要求學生理解課文中“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另一個是要求學會簡要複述故事內容。

一開始,我對第一個要求的設計是直接分析兩個人物形象,由我帶着分析第一個,再讓學生自主分析第二個。後來試教一次後發現,因為這兩個問題是平行的,所以沒有梯度,學生在上課時會感覺沒有難度,沒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比較悶。所以我將這一環節改為一個小辯論,讓同學們從文中找依據,來辯論漁夫和魔鬼誰更強大,這樣一個問題帶動整篇課文的學習,而且課堂更加開放,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

我原本預設會有一部分同學覺得魔鬼強大,一部分同學覺得漁夫強大,但是在正式上課時,幾乎所有同學都是支持漁夫的,這非常考驗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我臨時做起了魔鬼的“代言人”,從辯論的主持人轉變為辯論的一方,增加了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在辯論環節中,因為大家都抓住了漁夫的勝利來談,所以我趁勢讓他們思考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出來,思維的遞進非常流暢。

原本在辯論後還有個分角色朗讀的環節,但當時時間不是很夠,而且同學們在辯論時也將句子讀得比較到位,於是在正式上課時這個環節沒有進行,而是在點明道理後直接進入到了複述環節。我所任教的班級平時上課時對主要內容的概括訓練得比較多,這學期的課前演講也是脱稿講一個成語故事,所以他們對於講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還是比較駕輕就熟的。原本想着課文較長,就讓他們從文章的四個部分中任選其一來複述,但在這個環節,有超過一半的孩子複述了兩個以上的片段,近十人複述了全文。

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所以在最後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開拓想像,將這個故事進行續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依照文章呈現的人物性格來進行續寫,有個同學認為魔鬼是有可能被漁夫打動從而改邪歸正的,所以我也將他的正能量大力表揚的一番。

這節課總體而言,上得還是達到了預設效果的,節奏也比較適中,時間安排也卡得很準,在我喊完下課的十秒後就打了下課鈴,孩子們都對我的“未卜先知”感到和驚奇。但是作為一個新教師,我的課肯定還是有許多瑕疵的,課後的評課時間裏,來聽課的老師們也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收穫良多。

一位老師説,在續寫環節後,可以簡單幾句話重新引回《一千零一夜》,讓孩子們從課本所選的《漁夫的故事》切入這本故事書,課內指導課外,進行更加深入的擴展閲讀。

一位老師説,在複述環節中,因為學情關係,可以讓孩子們在複述的基礎上演一演,這樣能夠更加生動形象,課堂也由看到讀到演,更加有梯度。

一位老師説,環節間的過渡語和學生回答問題後的點評語還需要再斟酌。過渡語要簡潔生動,既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又要貼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調動起課堂氣氛。點評語則需要從學生回答的話入手,更加精準,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多樣,以評促學,使學生的上課狀態更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需要磨練的地方也很多,我必將抱着謙虛謹慎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提升自己,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故事》教學反思7

《名字的故事》是大班下學期主題不一樣的我中的一節社會課,這節課主要是對自己的一個認識和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在這節課中,我覺得自己存在着許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來進行一個課後的反思。

一、教學準備

我在上課之前,事先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的名字的寫法、含義及小故事。我又擔心小故事孩子們聽了會忘、或者小故事太長孩子們會記不住,所以還特地通知家長把孩子名字的故事寫在了紙上。 我讓能自己來説自己名字的故事的人自己來講,不會講的就我來講,小朋友聽的都很認真,但是有些沒有帶來故事的孩子就顯得有一些失落了。另外,家長寫出來的孩子名字的故事中有一些個別的詞彙,比如説 “星辰”這個詞語,孩子們是理解不了的,可孩子的名字中又有辰這個字,我也不能換掉星辰這個詞語,只能給幼兒解釋一下這個詞語,但我覺得我臨時的解釋好像不是很好,所以我覺得應變能力還應該加強。

二、常規方面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週,也是孩子們讀書的第二天,很多孩子還沒有進入讀書的狀態,特別是聽到其他孩子的名字的故事的時候,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顯得有一點興奮,場面也有點的控制不住了。所以我覺得尤其是在開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常規的培養,讓孩子們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本領。另外,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在孩子們全部安靜下來,再開始繼續上課,不然的話,我説的再響,孩子們的聲音也很響,大家根本都聽不到我在説什麼,孩子們也就學不到本領了。

三、環節設計

我覺得這節課的環節設計沒有體現出層次性,沒有一步一步一來。前面環節和後面環節沒有很好的銜接,過渡的太快了,好像有一種一步好了馬上換了一步的感覺。所以我覺得這節課的環節設計我應該再斟酌一下,把從小的自己然後慢慢引申到大的國家的名字——中國人。

總的來説,通過這節課,我發現我自己身上還存在着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這是新學期的開始,希望我能在新的學期中,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故事》教學反思8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文時,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語言的特點,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

其次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着教師鋪設的台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故事》教學反思9

本課題是以圍繞“月亮”展開聯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作一幅月亮的故事畫。

兒童常常以想象代替思維,常常把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兒童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學習圍繞主題安排故事情節,編織《月亮的故事》,是本課設計意圖和教學重點。

一上課,我首先播放一曲《小小的船》視頻音樂,這一段音樂非常美,讓人充滿幻想:一輪皎潔的明月載着自己在無邊無際的星空漫遊,是那麼的愜意!我設計這個導入是一種情景創設,更能激發學生的聯想。

本課題我以“美術與人文、科學”為切入點,多方面引導學生感知“月亮”,激發聯想。1、美術方面:(1)、欣賞米羅作品,讓學生感知大師生動的幻想世界,體會藝術家“抽象”的表達方式,激發“點、線、面、色”創造性運用;(2)、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2、人文方面:通過提問:“你們知道有關月亮的傳説嗎?哪些節日跟月亮有關係嗎?”(播放“嫦娥奔月”及“猴子撈月”的圖片)。3、科學方面:(1)、播放楊利偉成功走出返回艙的新聞圖片和開展“月亮知識搶答賽”,一來遊戲方式更能激發學習興趣,二來培養學生樹立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精神。

上好一節美術課不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反思一樣不少,都需要我們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其作品作出具體分析、合理評價,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提高審美能力。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故事》教學反思10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了課文,所以開課後,我先請學生帶着大家認讀生字詞,然後默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段,並説説文章的主要資料。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開始帶着學生研讀課文。透過問題“漁夫救了魔鬼,魔鬼為什麼卻要殺了他呢”讓學生明白魔鬼的狡猾、兇惡、謊話連篇。讓學生看到魔鬼兇惡狡猾的本性是不會變的,之後我透過問題“你們怎樣評價漁夫因為一開始,他明明是被嚇呆了,聽完魔鬼的話時,只得哀歎自己倒黴了。”讓學生感受漁夫的聰明、鎮定、從容。學生根據漁夫的心理活動:“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須能壓制他的妖氣。”明白漁夫此時已經鎮定下來,他清楚怕魔鬼和與魔鬼講道理,都是徒勞的,自己能與魔鬼較量的,不是身體,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讓魔鬼重新回到瓶子裏,才能夠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對話,漁夫的語言就充滿了智慧,用激將法讓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辯解,準備束手待斃,使魔鬼不知不覺進入了圈套。

對課文的主要主角進行了分析,我又讓學生思考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發有的同學:“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我們就應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還有的同學説:“我想起了巴爾扎克説的一句名言: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有的同學説:“對於壞人,我們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當漁夫收服魔鬼時,魔鬼還想説謊騙漁夫,但是漁夫識破了魔鬼的謊言,堅決把它投進大海。如果是別人,恐怕要猶豫,一猶豫,魔鬼會説出更動聽的謊言,比如給他財寶等等,那就會重新落到魔鬼的手裏,那就死定了。”

最後讓同學們複述故事資料,激發學生閲讀興趣,並佈置課外閲讀。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01kn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