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因素的分析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因素的分析

一、高職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效果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因素的分析

對於從高中直接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説,深奧的會計專業術語、“奇怪”的會計公式、難以理解的科目賬户等內容,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消化,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大部分學生只能是強化記憶,依然採用高中的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的做題來幫助解決問題,但往往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有的同學雖然期末考試成績較好,但也不能真正理解這門課程的內容,更無法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也無法完成會計從業資格證等專業證書的考試。

二、影響高職學生《基礎會計》課程學習效果的因素

(一)任課教師

教師是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因素,擔負着引領學生認知課程、提高學習興趣、掌握核心內容、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的重任。基於《基礎會計》課程講授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和核算方法,同時高職教育的特點就是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要強化實踐動手能力。這就要求任課教師既掌握理論知識,又熟悉企業的核算程序和要求,這樣的“雙師型”教師,才符合高職教育的需求,才能結合企業的實際工作,出神入化的將枯燥的會計知識,以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傳授給學生。所以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應該在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同時,利用假期等業餘時間,多走入企業,親手完成企業的賬務處理和報税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二)選用的教材

教材是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連接教師和學生、課堂和課外的紐帶,一本好的教材,是學生無聲的老師,是學生隨時可以請教的老師。現在市場上的《基礎會計》教材,可以説是百花齊放,應有盡有,適合各層次學習的需要。同時也不排除出版社和高校教師為了各自的利益,隨意發行不符合教學要求的五花八門的所謂教材。有的教材雖然標註的是高職高專教材,但實際內容根本不符合高職教學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是滯後於最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可見選擇一本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基礎會計》教材,需要“借我一雙慧眼”,是需要花費一番心思的。適應高職學生的《基礎會計》教材,要簡明扼要的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和要求,不能過多的表述會計的專業術語和理論,也不能太過簡練,省去對相關理論的解釋;同時高職教材需要配備相應的習題和案例,而且習題和案例要與企業實際的經濟業務相符合,要與從業資格證考試題型相符合。這樣的教材才能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是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不同的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基於《基礎會計》課程的性質和高職教育的特點,首先採用理論聯繫實際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置身於想象的企業環境中,引領學生分析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和記錄要求,設置相應的企業財務工作情境和環節。對於每一章節的內容,採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以學生熟悉的企業,如“蒙牛”“、伊利”的經濟業務為例,由學生“扮演”企業經濟業務環節中的不同角色,在輕鬆活潑直觀的氛圍中,學習深奧抽象的會計理論。每節課後,給學生留適宜的例題,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在討論爭辯中明白所學的.內容。

(四)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落實教學內容的載體,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批改作業與階段考試相結合,預習與學生講課相結合等手段促進學習。傳統的教學手段就是黑板粉筆教案,教師講學生記,但對於《基礎會計》這門課程,有些內容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更好,如賬户的結構、賬户之間的對應關係、經濟業務的流程、賬務處理的程序、報表的具體內容等,用PPT展示相關內容,用動畫效果展示對應及流程等,生動形象的演示了學生並不熟悉的企業場景和業務內容,在此基礎上轉化成會計的借貸記錄就較為容易了。《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作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作業消化內容是很有效的。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的錯誤,分析其形成原因,是屬於講授過程中方法的問題,還是屬於學生對企業經濟業務認知的問題。總之通過批改作業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誤區並加以調整;在每一部分內容結束後,都應進行階段考試,既能督促學生及時複習消化新學內容,又能強化知識點,每一次的考試都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結合期中期末考試,學生的學習就能做到步步為營,步步紮實。《基礎會計》課程部分內容需要學生提前預習,通過預習接觸會計專業術語,瀏覽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基本格式和內容,為聽課做充分的準備;對於一些簡單的內容,任課教師可以事先擬好講授標題和內容,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由學生完成講課任務,這樣既可以發現學生理解的盲區,又可以幫助學生儘快熟悉掌握拗口的會計概念、科目名稱等術語。通過上述教學手段的結合,提高學生與課程的融合度,縮短學生與課程的融合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生主動性和探究性,不僅能夠學好《基礎會計》,同時也為以後其他專業主幹課程的學習,養成良好的思考學習習慣。

(五)實訓

實訓是實現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環節。實訓就是完全模擬企業會計崗位、模擬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模擬企業取得的會計憑證、模擬企業處理業務的程序和方法,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中的活動。會計課程學習的終極目的是應用,“書本學來終覺淺,唯有實踐出真知”,學生用大量時間學習的會計理論,只有結合實訓活動,才能真正消化,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書本知識的死背硬記。通過實訓,學生還能從中感受到會計人員的分工、職責和相互之間的配合,這不僅有利於會計課程的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其就業工作打基礎。綜上所述,高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多觀察多詢問,勤思考勤分析,善於學習善於改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會計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經驗,提高水平,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標籤: 教學效果 會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4ko5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