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淺談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的指導範文

淺談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的指導範文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指導,是教師進行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提問能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培養學生定向閲讀的能力,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閲讀教材內容,並根據個人的實際理解水平,自覺地思考問題,促使學生把文章讀會;而提供合適讀書方法又可促使學生學會讀。葉聖陶先生指出:“就讀的方面説,若不參考、分析、比較、歸納、體味,哪裏會‘真知’讀?哪裏會‘真能’讀?”這就明確指出了不管什麼方法的讀,思考是達到“真知”讀和“真能”讀的保證。把課堂提問和讀書方法的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便能達到使學生充分感知,深刻理解,積極思維,發展智力,提高閲讀能力的目的,最終達到葉老説的“真知讀”和“真能讀”。

淺談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的指導範文

下面談幾種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指導相結合的形式。

  一、感知速讀法

感知就是對課文的整體認識。速讀就是瀏覽性的讀課文。二者的結合可培養學生在大量的閲讀信息中抓住課文要點和速中求質的能力。例如在學生初步接觸一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和文章中心思想;劃出生字、新詞;運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認字、釋詞、疏通句子;標出課文的自然段碼;找出文章重點段落;分析題目,瞭解題目與課文內容的關係等等,便可採用此法。分析課文過程中,重點段落中勾劃重點詞句,概括段落和層次的意思等,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整體感,為下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理段聯繫法

理段是指理清段與段、層與層之間的內在關係。聯繫法是指讀的時候,從課文整體出發,弄清各段內容的聯繫與區別,合併意思緊密的自然段,分出邏輯段,概括段意,綜合各段內容,便歸納出全文的主要內容。此法一般在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從文章各段內容引發問題,引導學生形成定向思維,逐段讀讀,想想寫什麼,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再聯繫各段內容理清課文的結構安排。如《威尼斯的'小艇》共五個自然段,指導學生用聯繫法讀,看每段內容有什麼關係,通過讀,學生認識到五個自然段寫了五方面內容:1。 威尼斯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2.小艇是什麼樣子。3。 坐在艙裏感覺如何。4.船伕駕駛技術高超。5。 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學生用段的聯繫法,認識到課文按五方面內容來寫的,那麼理段也應從五方面來劃分。再如《鳥的天堂》,學生用聯繫法讀,便可知課文寫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重點看到大榕樹的長勢,沒看到鳥。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重點看到鳥活動的情景。讀讀開頭,交代了時間、事情和周圍環境;再讀讀結尾,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讚美和留戀。通過上下聯繫讀,加深了對課文各部分內容的瞭解,從而搞清了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繫,以達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曉全文的目的。理層也可運用此法。

  三、理解研讀法

學生通過整體認識,搞清段落層次,便進入部分深究階段。教師要根據段落要點,從文章的“文眼”出發,提出問題,讓學生形成定向的探究反射。通過分析、比較、體味等形式,從不同側面去思考、探究和爭論並及時進行反饋調節,從而使思維得到發展。例如《將相和》開頭有這樣一段話:“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推薦説有個藺相如,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句話中,“勇敢機智”是對藺相如個性品質的高度概括。其具體內容貫穿全文,堪稱“文眼”。我們便引導學生去細細品讀各段內容,帶着“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都表現在哪裏”這個問題,進行自學深究和集體研討。通過研討,學生弄清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之所在,藺相如的思想品質也就理解掌握了。再如《鳥的天堂》裏,作者結尾一段説:“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是作者對鳥的天堂發出的由衷的讚美,堪稱:“文眼”。我們便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學習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通過研究、探討,認識到第三段寫鳥兒在這裏快樂地生活,的確是鳥的天堂;第二段寫大榕樹既大又茂,是鳥兒快樂生活的天堂;第一段交代是水養育了大榕樹,才使大榕樹變成了鳥的天堂。然後再一層一層深究;從哪看出大榕樹之大之茂?從哪看出鳥兒在這裏生活很愉快,的確是鳥的天堂?學生通過一部分一部分地讀書思考、討論,弄清了一個個問題,也就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到了作者此時的感情。總之,提出問題,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閲讀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高質量地完成閲讀教學任務。

  四、設問推進法

語文教材中的單元訓練重點都有相應的典型課文。這類課文,對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這類課文的教學,一般宜細不宜粗。教師可設計相應的問題,有層次地提出,逐步深入,使學生形成逐步推進的定向思維。問題的設計可選擇學生質疑中挑選出來的有價值的、認識上有異議的問題,這樣可以利用學生不同的理解,引起全班性的爭論。問題可隨學生的討論分層次設問,但可事先出示一部分關鍵性問題。如《草船借箭》一課,學生根據課題,提出瞭如下問題:誰用草船借箭?為什麼用草船借箭?怎麼用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結果借到箭了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還可層層設問,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如諸葛亮提出三天造十萬支箭,周瑜明知辦不到,為什麼要他立下軍令狀?諸葛亮立了軍令狀,周瑜為什麼很高興?周瑜為什麼要吩咐軍將們故意遲延,不給諸葛亮把造箭用的材料準備齊全?諸葛亮能夠智勝周瑜,三天造十萬支箭的關鍵是什麼?進而指導學生,逐段推進,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上面談了幾種常用的課堂提問與讀書方法指導相結合的形式。此外,還有圈點勾畫法,變序讀議法和假設聯想法等。

課堂提問和讀書方法指導作為閲讀教學的兩種重要手段,是為更好地完成閲讀教學任務服務的。所以教師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4r3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