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以《春望》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課堂有效提問

以《春望》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課堂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能有效實現教學目的。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培養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作為教師,經常會對如何提問,對提問的內容、形式、時機進行思考。通過《春望》一課的教學實踐,筆者深刻體會到有效提問不僅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更是一種藝術、一門學問。

以《春望》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課堂有效提問

一、有效提問應創設豐富的情境

教學情境是提高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國中生的語文閲讀理解能力,尤其是詩歌鑑賞能力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們大多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聯繫生活實際,創設豐富合理有趣的情境,在提問過程中把學生引入文中的情境,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案例】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作為情境。

在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學中,詩歌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隨着歷史沉澱,而且在時代的腳步中毫不停息地前進着。詩歌伴隨着我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小對於“不知盤中餐,粒粒且辛苦”、“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句就耳熟能詳。在這之前,我們學習了“詩仙”李白的《望天門山》,感受了李白豐富想象和豪放氣勢的浪漫主義風格,但是今天老師要通過杜甫的《春望》帶大家領略另一種截然相反的風格。相信大家上課前已經做好了預習工作,現在有哪位同學想介紹一下大詩人杜甫呢?(由於學生平時積累較少,剛接觸新課,對杜甫瞭解不深,學生一片安靜,陷入沉思)

師: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以前我們學過或者讀過有關杜甫的詩歌,比如《望嶽》。(經過提示,部分學生得到啟示,踴躍舉手。)

生1:杜甫,字子美。

生2:杜甫是“詩聖”!

生3:我們還學過他的《登高》。

教師及時補充:杜詩沉鬱頓挫,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故被譽為“詩史”,著有《杜工部集》。著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二、有效提問應抓準切入點

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關鍵在於把握提問的着眼點,抓準提問的切人點。也就是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選擇合適的角度、適宜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提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這就要求,教師對於提問的設計要獨到、新穎、有趣,能夠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在提問的過程中,要重視方式方法,淺出深入。

在詩歌的課堂提問設計中,筆者認為重視“悟讀”是關鍵。詩歌需要豐富的聯想和自我理解、領悟。

【案例】(組織學生朗讀《春望》)接下來老師給大家2分鐘,讓大家思考從這首詩中聯想到什麼?(注意:要引導學生要把自己想象成詩人杜甫,把自己融入到詩句裏的情境中,感受他當時心中所想)。

補充:之所以規定思考時間是為了激發學生們在短時間內找準思維的觸點。

生1:詩人是痛苦的,因為國家滅亡了。

生2:詩人很傷心。因為和家人分離。

生3:我認為他是憤怒的,因為國家遭受了侵犯。

感想:從上面的案例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找準提問的切入點,不僅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而且有利於解放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

三、有效提問應把握好節奏

有些教師片面認為,提高課堂提問的次數和頻率就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效率。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不科學的。試想,一堂課僅有45分鐘,如果設計過多的提問,學生的思維就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得到有效發揮。(範文網 )因此,為了達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控制好提問的密度至關重要。

【案例】師:詩人由看到花鳥的感時恨別,以對花鳥的描寫烘托出自己此時感傷的心情,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屬於哪種寫法嗎?

生1:襯托吧。

生2:我認為是借景抒情

師:意思差不多了,可以換一個成語來概括嗎?

生3:觸景生情。

師:那“感時”的“時”和十艮別的“別”分別指什麼呢?

生1:“時”指時事”,“別”指分別。

師追問:哪位同學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的?

生2:“感時”的“時”是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恨別”的“別”是指“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感想:這些問題的設置有利於幫助學生了解詩句的含義,引導學生加深對詩句的理解。此後再引導學生誦讀詩句,讓學生的思維有個緩衝的時間。因為過多的問題使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探討,教學就會流於形式。

四、有效提問應通過爭論生成更多的問題

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設法時,應該思考是否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問題的設計應該能夠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使提問不僅成為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方法,也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

【案例】師:自從安史之變以來,到現在已經是陽春三月,然而戰火持續不斷,心中多麼期盼可以收到家人的消息,在這時,一封家書莫過於“萬金”啊!這兩句詩句寫出了普通百姓在消息隔絕的戰亂年代,等待家書的迫切心情,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正當筆者感慨萬千之時,一位學生突然發言)

生:我不同意老師的觀點。我認為詩人迫切等待的“家書”其實隱含收復河山的期待。

師:這位同學的觀點非常獨到,很有價值。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1:我同意,從“感時花濺淚”可以看出。

生2:我也同意。

生3:我不同意,我覺得杜甫不會跟妻子討論戰爭的,他不會讓妻子也為戰事煩惱的。

師:説得多好啊!

感想:有效提問不應該一成木變,而要經得起質疑、討淪、探究。有效提問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引導學生自主探討,打破常規,勤于思考,勇於創新。

結語

總之,關於有效提問的研究與探討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提煉。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的我們,應該立足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心聲,從教學實際和學生髮展實際出發,不斷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讓語文課堂真正充實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jol0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