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關於變形記的課堂實錄

關於變形記的課堂實錄

[師]課前已經要求同學們反覆閲讀《變形記》課文了。今天我們一起品味這篇著名的小説。我們先來品讀第一段。

關於變形記的課堂實錄

教師朗讀課文第一段,以冷靜而低沉的語氣、語調渲染氣氛,營造一種符合文本風格的課堂氣氛)

[師](問)格里高爾變形後的身體感覺如何?

[生]格里高爾變形後身體上承受着極大的痛苦:為了能夠向右邊睡,他足足試了一百次,一直試到腰間感到一陣陣“隱痛”才不得不停止。

[生]他只不過為了撓撓肚子上的“癢癢”,就要承受“渾身一陣戰慄”這樣的痛苦。

[師]請大家想想:翻身、撓癢,這些在平時輕而易舉的動作,可是現在對於格里高爾來説卻是難於上青天。這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這次“變形”給他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

[師]格里高爾的“不便”是不是就這兩點呢?能否再從文中找到一處?

[生]我覺得格里高爾開門那一段寫得特別精彩。

[師]就請這位同學表情朗讀格里高爾開門的那一段文字。

[生](緩緩而沉重地)格里高爾扒着椅子慢慢向門口移去……

[師]讀出了感情,讀出了味道,很好。這段文字描寫了格里高爾起牀開門的經過。如果只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你們認為這個詞應該是……?

[生](齊答)艱難!

[師]大家感受到他的艱難了。請問,你們是從哪些詞語、句子裏看出他的“艱難”的呢?

[生]他用嘴巴來轉動鑰匙,“這無疑已經給自己造成某種傷害了,因為一股棕色的液體從他的嘴巴里流出來,淌過鑰匙並滴到地上……”我覺得這就是寫格里高爾流着血在拼命地開着門。開門,對一個正常的人來説是輕而易舉的事,可是格里高爾卻要為此付出血的代價。可見他的艱難。

[生]“他竭盡全力,死命咬住鑰匙”也表明了開門的艱難。

[生]“他隨着鑰匙的旋轉而繞着鎖孔舞動”。

[生]還有,他“吊在鑰匙上,用全身的力量將鑰匙壓下去”也看出了開門的艱難。

[師]還有嗎?(學生停頓,教師啟發)本段第一句中,格里高爾為什麼要“扒着椅子慢慢地向門口移去”?

[生](恍然)格里高爾變成了甲蟲,已經無法像人那樣直立行走,所以要藉助椅子“移動”,到了門口,還要“用力撂下椅子”,再借着這股力向門口撲去”,最後又不得不依賴門板的支撐,才得以“直起身子”。從牀鋪到門口,幾步路的距離,但是格里高爾卻走得如此艱難!

[師](由衷地)分析得真好。不過,格里高爾為什麼要如此艱難地掙扎着去開門呢?

[生1]為了上班。

[生2]為了不讓父母擔心。

[生3]害怕因此而失業。

[師]是啊,已經如此處境艱難了,還是這樣惦記着家人,為家人着想。聯想到前面內容,當格里高爾發覺自己變為“甲蟲”時,雖然身體極為痛苦,但他內心關注的似乎卻不是自己。大家説説,當時他關注的是什麼?

[生1]是要去及時上班。

[生2]是要養家餬口。

[生3]是不想讓父母太過擔心。

[師]我有句話想問問大家。當你突然遇到一件不幸的事,或者説你得了一場大病吧,你會怎麼做呢?

[生1]我一定會想辦法治好自己的病。

[生2]我至少要好好休息好好保養自己

(眾生笑)

[師]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想法。但我們反觀格里高爾,不覺得他太反常嗎?他真的對自己毫不關心?

[4]

[5]

[生](沉吟)我想,恐怕是家庭生活的重壓吧。他要是太關心自己家庭怎麼辦?一個家庭總得有人要多做一點奉獻的。

[師]請注意:在這裏,肉體的極度痛苦與內心的指向發生了異乎尋常的衝突,一般而言,任何人遭遇這種不幸都會痛不欲生,但格里高爾卻居然想着自己的工作。這隻能説明在他心中最有分量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工作!

我還想問一句:如果你的生活中有類似格里高爾這樣的人,你將怎樣評價他?你會給他打多少分?説説你的理由。

[生1]我給他打滿分。我覺得這個人太了不起了,完完全全的奉獻,絲毫不講求回報。我敬佩這樣的人。

[生2]我只給他打60分。因為他太沒有自我!一個不關心自己的人,其實是對家庭的最大的不負責!因為,他是家庭中的支柱,他一旦倒下,他的家庭就完了。所以,他不關心自己就是不關心家庭。

[生3]我給他打90分。我認為他對家人的真誠和奉獻非常值得我們敬重,所以我總體上肯定他。我扣他10分,看法和他(指[生2])差不多,但我認為沒有那麼嚴重,因為,他不關心自己,我覺得也是當時的情形所逼,人有時確實是會忘記自我的。

[師]是啊,這就是格里高爾。他心裏始終裝着別人,惟獨沒有他自己。格里高爾在遭遇巨大不幸時,他的意力似乎並不在自己的不幸上!他始終牽掛的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工作。

格里高爾如此關心家人,他的家人在他遭遇不幸後如何對待他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後兩節,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翻閲課本,認真勾畫,教師巡視,7分鐘後,學生陸續發言)

[生1]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父親用蘋果轟炸他,其中一顆蘋果居然深深“陷進”格里高爾的後背,我覺得這位父親簡直是殘酷。我覺得就是對一隻小蟲這樣做都太過分了,何況是對自己兒子----一直深愛着家人的兒子!太沒有人性了。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父親把他推進房內的一幕:“格里高爾當即血流如注”幾個字讓我痛心!

[生3]妹妹從來不對哥哥説一句話,最後説的一句卻是在訓斥哥哥。可是哥哥即使變成甲蟲後卻依然關心着妹妹。可以説,哥哥最牽掛的就是妹妹了,但妹妹最後卻這樣對待哥哥。我為此心裏非常難受。

[生4]我感受最深的是:格里高爾後,全家人都感到非常輕鬆愉快。我一直在想,這家人到底怎麼啦?當格里高爾好好的時候,大家都那麼依賴他,一旦他沒有價值甚至成為家庭負擔時,大家就巴不得他趕快自己死去以免拖累自己。如果我生活在這樣家庭,我真的覺得還不如死掉!

(教室非常寂靜,大家似乎都受到這一番話的感染。教師於是插話道:)

[師]那麼,如果大家是格里高爾的家人,你會怎樣對待這隻“蟲形人性”的大甲蟲呢?

[生1]我不會像他的妹妹一樣,整天不和他説一句話。我想,他一定更需要安慰,更需要關懷。我會經常和他聊天,不管他能不能聽得懂!

[生2]我不會像他父親那樣粗暴地對待他,畢竟他是自己的兒子。我一定會為他營造一個他感到舒服的空間。

[生3]我決不會在他受傷之後對他不聞不問,我會竭力為他療傷,儘量減輕他的痛苦。

[師](追問)你不怕變成甲蟲的格里高爾會嚇跑家中的房客以致失去經濟來源嗎?

[生]我決不會為了金錢而丟棄親情!

[師](再問)你願意常年與一隻大甲蟲生活在一起嗎?

[生](毫不猶豫地)他畢竟是我的親人呀!

[師](三問)當別人因為你的哥哥是一隻甲蟲而取笑你、疏遠你,你還會一如既往地心他照顧他嗎?

[生]為自己的親人受這點委屈,我無怨無悔。況且,如果有人因為這件事而取笑我、疏遠我,那麼他就根本不值得我去和他交往。

[師](四問)最後,如果你的一切關心和努力實際上都幫不了哥哥擺脱困境,你怎麼辦呢?

[生](斬釘截鐵地)即使我的一切努力都沒有效果,我也永不放棄!只要我盡到自己的心,我就對得起自己的親人!

(全班同學鼓掌)

[師](動容地)我為你的愛心而自豪,我為你的父母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而自豪,我為你的班級有你這樣的同學而自豪!你的愛心是我們這堂課最大的收穫!

謝謝你。

(下課)

評點:

[友人評點]

最近有幸聽了鄧彤老師的一節公開課。鄧老師選擇的課文是卡夫卡的《變形記》。説實話我是為鄧老師和學生捏把汗的,一節課的時間要幫助學生解讀一萬多字的而且是與學生距離那麼遙遠的一篇作品,老師將如何把握?我實在佩服鄧老師的勇氣,他敢於向傳統挑戰,其實也是在向自己挑戰。他不斷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挖掘那些有價值的問題,他幾乎略去了文中所有的情節,只抓住已經變為甲殼蟲的主人公葛利高爾如何費力地開門這一細節,探究他的.心理髮展過程與環境對他構成的壓迫,這樣就讓學生找到了一把解讀的鑰匙。結束分析之前鄧老師安排了這樣一組精彩提問,真是步步緊逼,妙語連珠,當然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甚至引起了聽課教師熱烈的掌聲,但我認為首先還是鄧老師的主導作用把握得好,開發學生思維的意識和能力很強,才會有如此舉重若輕、出奇制勝的效果。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的幾個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價值的審美追求,充分體現了鄧老師在學生思維品質訓練中廣度、深度、頻率等方面的精心設計和良苦用心。

(袁湛江:《新課程中的問題意識與教師角色》,《教學月刊》中學版2003年第8A期)

[網絡評點]

1.舞戚卒

……去年我聽了鄧彤先生用一節課上卡夫卡的《變形記》,這堂課並沒有指向小説思想和藝術的核心,僅僅抓住卡夫卡的親情意識指導學生不斷地加深認識。卡夫卡的親情意識,對這部作品而言,只是有價值的冰山之一角,但是,卻異彩分呈,聽課專家(黃玉峯、程紅兵等)無不讚賞有加。

2.姜廣平

這可能就是鄧彤先生的危險之處,極有可能誤導了學生。《變形記》是一種經典性的現代性文本,它所指向的是人或人類的生存。符號意義與普泛意義都極有價值,而變形的小説手法,也是這一文本的一大貢獻。

我們的語文教學很多時候都只是讓學生走入小處。或者説,語文教師往往不大器,總在核桃殼裏亂轉。有時候抓了大的,但大而無當;更多的時候,是隻抓住了小的。得罪之處,請原諒。

3.舞戚卒

首先,鄧彤先生38歲,典型的新生代教師。鄧彤先生的高度可能是許多新生代教師目前達不到的,至少三卒現在不行。

其次,對文本的學習,課堂上是不可能包羅萬象的,如果能就某一個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有更深入地研讀和思考,就可以説是一堂好課。例如,17000字的《變形記》在四十分鐘內能涉及到幾個方面?鄧彤的精彩之處和過人之處就是敢於在超短的時間內和學生一起共同欣賞這部小説,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第三,語文教師的大氣往往就是從小處着眼,窺斑見豹。很多偉大的作品,教學時間卻非常有限,但僅僅欣賞到冰山一角,也可以領略到無限風光。更何況,有些作品,即便是一生來讀,也不能窮盡其精華。這就不能簡單地用大小來云云。

4.荷戟卒

同意舞戚兄對鄧彤此文的解説,取其一端,正是有限課堂的必然選擇。在這裏,“自覺的文學意識”有了侷限,也許舞戚兄前面所提的“自覺的理論意識”已經走上前台,對課堂的生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戚兄也不必過於自謙,就理論高度,你或可與鄧兄抗衡,就文學修養,劍兄當高過鄧兄,某不才,只能慚愧,呵呵。)

5.姜廣平

説及鄧彤,不妨再多説一句。

我對其人沒有多少研究,不敢放言。只是覺得,鄧彤似乎是對某些主流是有些妥協的。主流之為美當然自不必論,但主流之為醜的現象也很多。如國人的意識形態中的禁區。姜某胡説八道,三卒原諒。

6.荷戟卒

不能以鄧彤生於六十年代就認定他與新生代是一條船上的。姜廣平説得好,鄧可能對某些狀態是有過妥協的。

譬如與鄧彤兄與舞戚兄相比,姜廣平可能在“自覺的理論意識”上,就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雖然對文字的敏鋭與高超的把握能力能夠幫助以姜廣平為代表的作家型教師在理論寫作上“一步到位”,但我以為,這還並不是我們所謂的“自覺的理論意識”,而具備自覺的理論意識,對一個新生代語文教師而言,其重要性可能絲毫不在“自覺的文學意識”之下。因此,我覺得解剖鄧彤兄等人的成功,也許是探索新生代成長的另一條必由之路。

2003年第10期《中學語文教學》刊登了鄧彤老師的一篇文章《讓人性的光輝照耀課堂》,很值得我在這裏摘要分析:

一部《變形記》含義極為豐富。情節、人物、主旨、手法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值得品味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那麼,課堂教學有沒有必要鉅細無遺、面面俱到呢?我們不妨作如下斟酌。

先看主題。“異化”的主題過於抽象,學生對此也比較陌生,倘若以此為教學主要目標,勢必使教學陷入玄虛空洞,甚至有可能是課堂成為哲學講堂----脱離了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

那麼,本文“荒誕化”、誇張變形藝術手法能夠作為教學重點嗎?事實上,學生對現代派文學的瞭解十分有限,絕大多數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變形記》這類叢滿現代意味的作品。此時,如果過分注重手法分析,由於學生對此積累有限體驗不深,則教學也會陷入僵局。

至於“評析人物”“梳理情節”這些傳統小説教學中不可或缺之元素,學生對此固然是輕車熟路,但由於不容易撥動心靈的琴絃,教學就很容易流於沉悶死板。

那麼,本文教學的關鍵究竟應該設在哪裏呢?

……

鄧先生的這段分析僅僅是對如何實施具體的教學行為的理性分析。這種分析沒有半點“理論”的枯燥與玄虛,但處處閃爍着自覺的理論意識的光華。例如,分析的核心指向是“怎樣做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這一重要問題。為什麼教學要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這裏就潛藏着建構主義理論中的學習觀。鄧先生所努力尋找的“教學的關鍵”正是試圖找到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信息(文本)產生最佳反映的切入點。

可以這樣講,自覺的文學意識作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而自覺的理論意識則作用於課堂教學前的備課準備工作。沒有自覺文學意識,很難將語文課上出語文味;而沒有自覺的理論意識,教師的課堂教學很難有高度和深度。

7.吳禮明

事實上,這些執着追求的教師,很多都有過尋常教師難以想象的遭遇或心靈感觸.他們先是遭到體制的懷疑,再之排斥,接着是追求。姜先生在評論鄧彤先生時説到鄧在主流觀念面前妥協。我覺得這話很有意味。

……因為他們有主流的強力支撐,更為主要的,他們有優越的師承。但是,在他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品質-----而這些才是將他們醒目的根本所在----他們注重“踐行”,他們的人生已經根本不侷限於那本就侷促的書齋,而是懷着滄桑的心靈

感受,去體驗,去思想,去追求。這才是一個自覺的知識分子最為可貴的品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eprk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