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1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在教學本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選了幾個學生來表演這個故事。"聽到我説表演,同學們頓時就來了精神,爭先恐後地舉起手來。為了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我就讓大家自己選定一個角色,自由地演繹,認真地默讀着,細心地批畫着,"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等等表情詞。等覺得自己把握到位了,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個個躍躍欲試。同學們通過表演這個童話故事,更清楚地理解小木偶那難以明説的無奈心情,所以不要我説明,孩子們就自然總結出:笑是很重要的,不過生活中,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接着我們又進行了課文續編,。同學們紛紛跟同桌講着接下來的故事……之後,還進行了自騙童話的作文練習,都發揮了想象,運用人物四種對話形式寫出了特色。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更清醒得認識到學生就是需要點撥的精靈,他們內在的潛力無窮大,只要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追求的語文課堂。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2

四年級上冊語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3

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相信學生能自己讀懂在小木偶身上發生的事情,但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感受快樂的真諦,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因此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我只要採用了以下教學:先聯繫老木匠説的話“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來理解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老木匠説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的快樂。然後聯繫小木偶自己遭遇的挫折,讓學生自己談談:小木偶的笑給他帶來快樂嗎?通過這樣的反問,學生自然體會到:生活是複雜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之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不同的事情會引起我們不同的情感態度。於是,我引導學生明白應該怎樣看待生活,感受快樂:要用我們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生活,面對生活,這樣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個人感受,加深學生對這段話的理解。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4

《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怎麼上,一線語文老師各有各法。略讀變精讀有之,略讀變自讀有之,略讀變不讀,偶爾也有之(時間不夠用時)。畢竟,《語文課程標準》對於略讀課文的要求過於粗放:“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一直以來,我比較贊同葉聖陶先生的觀點:“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應用什麼?以我手中的第七冊童話主題單元為例:我已經帶領學生把精讀課文《巨人的花園》和《去年的樹》“細嚼慢嚥”了,略讀課文《小木偶的故事》,就要應用為訓練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內容、主旨(我所定的訓練重點)的材料了。甚至,還可以做複述或寫作應用文本。因為,對略讀教學的評價,首在考察學生能否把握閲讀材料的大意。無獨有偶,教材編寫者似乎在佐證我的思考:《小木偶的故事》閲讀提示只有兩點:1、認真默讀課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2、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自己對最後一段話的體會。文章末尾的“小泡泡”,則提出了“續編”要求。任務1其實就是把握文章大意,任務2相當於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主旨的領悟),“續編”則為口、筆頭寫作要求。顯然,一節課把三大要求全部完成必定蜻蜓點水、囫圇吞棗。

抓住以上主幹,我果斷取捨:把“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融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之中(課堂學習活動的第一大板塊);以“擬人體”童話寫作特點帶出“人物”、“對話”以及讀好對話的辦法,再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完後重點體會最後一段話所藴含的深刻道理(第二大板塊),並從“寫”的角度提煉出“主旨高遠”對童話創作的意義。最後,拓展閲讀《小木偶的故事》(二)(三),着重體悟它們的主旨(第三大板塊);“續編童話”口、筆頭任務,佈置為家庭作業。(《小木偶的故事》公開課設計、課件、資料)

這樣的備課思路,雖自歎為神來之筆,但也做好了被質疑乃至被否定的思想準備——雖然我知道類似略讀課文的教學模式很多年前就存在了,但我校“一板一眼”上課的老師仍為大多數。

開課後的“模擬表情遊戲”,很為老師們讚賞,被認為是整節課最出彩的環節。“默讀課文,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在支架的指引下也完成順利,凸顯了良好的表達功底(功夫在平時呢)。磕磕碰碰的地方,就是對“老木匠説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的深層體會。即便我出示了提示詞,抓住個別同學的發言聯繫生活實際作點撥,還是有幾個學生在文本表層的“笑”裏打圈圈,跳不出來。兩篇拓展文章,第二篇也只看了三分之一(課前本有“備用”思想)。總的來看,課堂教學活動比較順暢,目標達成較為理想。

研討課結束後,幾個老師陸續向我反饋了評課意見。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她們其實是很喜歡這樣的拓展閲讀的,只惱於平時略讀課堂找不到類似的到位材料。一位老師説,提供一篇課外閲讀文章就可以了;還有一個老師説,師生合作朗讀費時太多(約8分鐘),可以改為各小組選喜歡的人物對話去朗讀、彙報。我解釋:沒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一是因為小組合作需建立在有效機制上,否則易流於形式;二者小組合作更耗時。如果時間無法把握,後面的拓展部分就無法完成。我課堂的第二、三大板塊內容,其實都在為重難點“體會主旨,領悟寫法” 服務。

該老師還説,我的課例讓她想起“生本”教學的“以讀引讀”。我釐清:兩者有較大的不同。我的拓展內容並非同類主題文章的“讀”的延伸,而是為“寫”做鋪墊的。以往,我教過的四年級學生受慣性思維影響,在續編故事時大部分都想到小木偶如何找小紅狐要回揹包(或報仇)。統一的思路,千篇一律的主題,沒有意義。我這節課,就是針對往屆學生出現的“寫”的問題,應用主旨高遠的材料“以讀引寫”,為學生的小練筆及單元習作打基礎。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5

我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覺心情特別愉快。

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我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在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經顯得多餘。

這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我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是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6

《小木偶的故事》這篇童話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重點是瞭解故事所藴含的道理,續編故事。難點是提高閲讀能力。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檢查預習,導入新課——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在第一環節中,我安排了:交流課前預習情況;看詞語模擬表演。第二環節中,先讓學生回憶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再按照這個步驟和自學提示自學課文。在第三環節時,分四步進行:同桌互讀;抽生讀,檢測讀音;説一説在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談一談你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第四環節中,先讓學生回顧故事情節,進行情景欣賞;再讓學生填表情詞語,並分角色朗讀。最後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續編故事;再把編的故事寫下來。按照上面的教學設計上完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1.這個設計可操作性不強,實效性不大。一節課內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重點不突出,難點沒突破。 2.課文比較長,安排讀的次數過多,如其中的同桌互讀就沒有必要。另外,學生自讀時沒有強調快速閲讀,因此,讀書的時間拉得太長。

3.第四環節中的情景欣賞用了五分鐘,也沒有必要,因為學生對故事情節已經很熟悉了。

4.最後一環節中的把編的故事寫下來也可以安排到下節課或課外完成。當然,其中也有我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看詞語模擬表演”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製成課件,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出示“得意洋洋、眉開眼笑、垂頭喪氣、火冒三丈、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愁眉苦臉”,以選詞上台表演。這一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體現了語文味。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7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童話以“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構思巧妙,讓我們在同情小木偶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樂的真諦。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

我認為充分朗讀應是閲讀本文的主要手段。朗讀的語氣應因不同的語境而變化。如,老木匠為小木偶添上表情後的語言,應讀出一種自我陶醉的語氣,突出老木匠的心滿意足;小木偶見小紅狐撒謊並誣賴他後,對熊警察説“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時,應讀出申辯的語氣,表現出小木偶的氣憤,聲音要高,因為小木偶是尖叫着説的;在讀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的答話時,應讀出一種傷心和無奈的情緒,因為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都不相信他的話,他感到十分委屈。而小白兔的話要讀出嘲笑的語氣,老婆婆的話應讀出責備、不解的語氣。通過指導和訓練,多數學生朗讀故事都有語氣變化。

學生交流閲讀體會時,我着重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老木匠説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可以聯繫老木匠説的話“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來體會;理解這個句子的後半部分,可以聯繫文中小木偶的遭遇加以體會。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或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以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生充分交流閲讀體會之後,引導學生續編這個童話。續編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延伸性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達。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又注重指導方法。從學生上交的習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續編得不錯。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8

一節“名副其實”的語文課究竟是什麼樣的?直至今天,我才有所領會。在這之前,我對國小語文課的理解無非是讀懂課文的內容,悟出藴含的道理,細細想想,我之前的語文課更像是穿着語文外套的思想品德課、班會課。如果真是這樣,設置語文課的意義又何在?

語文課究竟是一門什麼課?今天,在盧老師的指點下有醍醐灌頂之感。語文課的設置就在於讓學生真正理解和運用中國的語言文字。”語“即語言表達能力——説,”文“即書面表達能力——寫,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在語言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去體現語文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針對《小木偶的故事》這節課的教學,確實是失敗的,因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皆沒有體現出來。在盧老師和寒西老師的幫助下,我有了一些教學思路:

1、從語文知識入手。《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故事,那麼什麼是童話?童話有哪些種類?童話有哪些特點?這些都是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的。

2、從語文方法入手。這組文章都是童話故事,一個故事的發生由人物、地點、事件等組成,而精彩之處在於情節的一波三折,漸進疊加。對於四年級的學生,找到故事中的人物、地點、事件一點不難,難點在於故事情節的梳理,以這篇文章為例,小木偶與童話中出現的每個人物都發生了不同的關聯,而這一系列串聯起來才有了故事情節,讀起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當引導學生梳理出故事情節時,孩子們對於如何寫故事就有了一定的瞭解。

3、從語文能力上入手。每一篇語文課文都可以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怎麼概括段落意思或全文意思?這是一種能力,而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作為語文教師要思考並加以實踐。《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敍事童話,這類課文要抓住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4、從語文積累入手。怎樣説好、寫好?在於平時語文學習的積累和沉澱。選入語文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每一篇都有不同的好詞好句,作為語文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幫助學生提煉出對指導孩子們表達有用的文字去積累。

5、從語文運用入手。以上每一點的學習都在於運用。對於這篇課文,如果從語文運用入手,可以教給孩子們什麼是對話(兩個人以上交流説的話)?對話中提示語位置不同,表達情感就會不同,標點符號的運用也不同,當孩子們理解這些後,留時間去讓他們練筆,真正得寫出來,達到學以致用。

以上五點,無論這節課我抓住了哪一點或哪幾點的學習,工具性皆有所體現,孩子們就會有實質性的收穫。

再説語文的人文性,何為人文性?我的理解是課文字裏行間中藴含的道理,對孩子思想感情的薰陶。針對這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孩子們明白生活中笑更重要,但喜怒哀樂等情緒也不可獲取。還有寒西老師説的一點特別好,也是我沒有思考到的,豐富的情緒不但要有,還有學會調節和控制,即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在此感謝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幫助我的師傅和老師們,在你們的幫助下,使我明確了方向,逐漸掌握了方法。在語文的教學中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我會堅守着我的語文教學這塊“一畝三分地”,竭盡所能上好每一堂“名副其實”的語文課。

標籤: 木偶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lg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