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古詩教學論文

古詩教學論文

一、課題的提出:

古詩教學論文

生活中有美,古詩教學中也有美。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澱,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國小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可謂字字珠璣。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學生近距離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它是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的一個切入點,尤其是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 70 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體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國小古詩的教學,對於國小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 “ 國小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 , “ 以生為本 ” 的教學理念始終警策着我們。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後背誦。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來試圖改變這一局面:如創設情境教學古詩,利用音樂欣賞古詩,進行美的古詩教學研究,利用網絡進行古詩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等,但總覺得這些教學模式內容豐富,且只留於形式,這樣的模式教學,也只能是強硬地灌給學生一些知識,而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不到培養,更何況中國的古詩詩情畫意充滿了美感,這種模式教學卻又讓學生失去了那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反思過去,我們説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重視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藴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古詩的教學就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開自己,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切體會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同時,新課標也強調學科之間的'交流與整合,這種古詩教學模式啟發學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語文古詩教學中,能力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二、課題的界定: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而古詩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是一次自主體驗的過程。近十年來,在美國興起的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所以學習過程不是對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積累,而是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是閲讀的主體,國小語文古詩教學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實際上,閲讀也需要傾吐,可以説閲讀是伴隨着傾吐的吸收。猶如吃飯,吃飯自然是吸收,但必須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隨着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營養。由此看來,在國小語文古詩教學中,毫無疑問,必須十分尊重學生這種自主性 .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 “ 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 ” .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國小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是要把古詩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查閲資料等等,探究性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當然,重視探究性學習,並不意味着接受性學習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記憶、理解等層面的學習沒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學習是探究性、創造性學習的前提。

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完全處於整個學習探索過程之內。現在各種資料充斥着學生的生活,相信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釋字詞的能力理解古詩。

三、課題操作策略:

1 、 自主感悟,讀準詩句。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首先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讀準字音,瞭解字義,讓學生大聲朗讀, “ 不求甚解 ” 地讀,讀通,讀好,讀到朗朗上口,在讀中自悟。

2 、 自主理解,畫詩意圖。激發學生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詩句的描寫,充分發揮想象,畫詩意圖。古詩把詩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熔鑄在短短的幾十字中,以少勝多,以大見小,給古詩教學鑑賞者留下充分的再創造的餘地。

3 、 畫演古詩,探究詩意。古詩意境深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想象的空間。詩意圖形成了,學生對古詩的感悟又深了一層,在教學中讓學生合作交流討論,結合自己畫出的詩意圖,對照詩句説説或演演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4 、 討論交流,體悟情理,品味語言美。進一步啟示和激發學生深入地體驗和審視感受,領悟詩句中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學生悟法用法,引導學生放寬思維,説自己想説的,不要盲從於書本。

5 、 創設情境,感情朗讀,感受意境美、音樂美。國小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而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應引導學生感受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古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 “ 境 ” ,要求教師範讀,學生領讀,教師學生講讀,指名朗讀和熟讀成誦,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受到美的教育。

6 、 改寫古詩,體驗創新。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觸發學生的美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

四、課題實驗成效: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無論在改變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詩的內容上,還是在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的發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 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通過賞析,理解詩中藴涵的思想感情,達到會背誦。

2 、學生學習古詩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探求,自學能力大大增強,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把古詩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從而真正發揮古詩教學的特有魅力;鍛鍊了學生蒐集、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對古詩的閲讀鑑賞能力,使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2 、 通過對古詩的學習與鑑賞,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 、 古詩教學並不是為了學古詩而教古詩,該實驗研究讓學生跳出了單純學古詩的境界,拓寬學習空間,滲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交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的能力與素質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五、課題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後背誦。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來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進行美的古詩教學研究,利用網絡進行古詩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等,但總覺得這些教學模式內容豐富,且只留於形式,這樣的模式教學,也只能是強硬地灌給學生一些知識,而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不到培養,反思過去,我們説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重視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使學生終生受益。古詩的教學就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開自己,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切體會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同時,新課標也強調學科之間的交流與整合,這種古詩教學模式啟發學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語文古詩教學中,能力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標籤: 古詩 教學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qnn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