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論古希臘哲學中的人文精神論文

論古希臘哲學中的人文精神論文

人文精神是人類生存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最高體現,它以人作為指向和尺度,引導人以求善、求美、求自由為旨趣,在自由創造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人生命的真正意義。因此,人文精神乃是人的自我關照、自我領悟、自我反省和自我理解。這樣的人文精神應具有精神的超越性——對人衝破外界的束縛,成為人之為人意義上的人的永恆追求;精神的無限性——對真理和智慧的無限追求;精神的人文性——對人的尊重和對人的生命意義的智慧追求。

論古希臘哲學中的人文精神論文

一、對命運的追問

命運一詞在古希臘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從俄狄浦斯能夠解決斯芬克斯之謎卻擺脱不了殺父娶母的命運開始,人們就以一種極端畏懼的心理看待凌駕於他們之上的“命運”的意志,命運不可違抗是古希臘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他們更多的是以人的可能的生命強度做一種崇高感的承受。直面這種神祕的東西並探其究竟是哲學誕生之後的事情。希臘人懷着特有的探求事物本體的好奇心,帶着宿命感的叩問,似乎漸漸明白了生命之二律悖反可是高貴的、自由的希臘人沒有低頭屈服,沒有跌倒在這可怕的幻影面前,卻通過對命運進行英勇而驕傲的鬥爭找到出路,用這鬥爭的悲劇的壯偉照亮生活的陰沉的一面;命運可以剝奪他的幸福和生命,卻不能貶低他的精神;可以把他打倒,卻不能把他征服。人應超出神為他設定的限制,獲得比命運所折射出的限制性更堅強的意義。

古希臘早期哲學家所表現出的這種關於苦難的尋求方式體現了古代生活的人文精神,他們不願意僅停留在對生命的感性直觀中,努力尋求感性世界的苦難解脱,以及人性本身的根據。他們相信一切的世間萬物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原因,而人的價值只能實現在自己同外界的對象性關係中,因為人們總是受制於這樣的對象性關係中,而這一原因正是把握這種對象性關係的“根”和“本”。為了擺脱這種命運,從米利都學派開始的古希臘早期哲學一直在向世界發問:世界究竟是什麼?萬物的本原是什麼?對此,早期的哲學家們基於自己對世界的觀察與歸納,猜測與構想,提出了各種他們認為正確的答案。命運關聯於始基,表明始基的懸擬在於人的心靈,對人類乃至對於人類説來的整個世界的最後歸着的眷顧。因此,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簡約的心靈,他們所懷的單純的內心世界使他們對人之為人的關切呈現出澄明的狀態,這是現代人苦苦追尋,卻常常無法獲得的,人的單純性存在展示出了關於命運、關於生命的限度和關於世界的獨特廣度。

二、對智慧的追尋

自古希臘哲學開始,哲學就被定義為是愛智慧,據考證,是畢達哥拉斯將哲學理解為愛智慧的。在畢達哥拉斯看來,人不是智慧的擁有者,而是智慧的熱愛者和追求者,人對智慧的愛就是哲學(philosophy)。所以,哲學不是讓人聰明智慧的學問,而是把人引向智慧的學問,是讓人知道自己無知而去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的這種品格一直是西方哲學兩千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精神追求。愛是不懈的追求和探詢,其對象是智慧,智慧是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藴,是生活中的一種大聰明或大智慧。

智慧是以一定的文化修養為基礎的氣質和遠見,是一種極高的悟性和超常的明智卓識,也是一種靈性和靈氣,人的生存發展不僅需要生理上的滿足,也需要哲學智慧的引領。哲學的真諦在於對智慧的領悟與擁有,而哲學的靈魂——智慧是不可描述的,它永遠在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所描述的“魂形”之外,但又絕不是外在於人的某種神明,而是我們心靈中已經有所感知但又説不出的某種東西。隨着認識的深化,我們總會把它變成一種定型化的知識體系。但是,當我們一旦把它變成了定型化的知識體系時,它就不再擁有哲學之魂了,而是哲學之魂脱下的遺骸——知識,哲學之魂又會以新的形態縈繞在我們的心靈與未知的知覺感悟中。這裏所隱含的更深層的本體論寓意就是:哲學智慧之境是一個本體論的悖論之境,哲學對智慧的追求一旦達到哲學的“根處”,就是對“愛智慧的困難境地”的澄明性的擁有和自覺承受。這裏所昭示的哲學智慧的本體論悖論就是:哲學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學智慧的涅??——“無智慧”和對“無智慧”的自覺擁有與承受;哲學智慧的追求者所能達到朝聖的終極境界,就是哲學智慧的祭壇——在他們所達到的哲學境界使哲學之魂,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給人們的一種直觀,這裏才是哲學靈魂的真正顯身之境。因此,心靈的直悟遠比邏輯的盡至更能接近哲學的神韻。

三、對人性的追求

希臘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尊嚴,以為它是人的最重要的福祉,這種尊嚴只有人才能夠具有,而人為什麼能夠享受這種獨有的權利呢?於是,他們尋找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作為人的意義上的人,才是能夠享有生命尊嚴的人,而對本原的討論正是他們在尋找人之為人的根本。在對本原的抽象的敍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早期哲學家尋求人之衡量的'尺度,這是他們尋求自然宇宙的哲學理解方式的最後面的也是最隱蔽的理想,人作為人不是基於人作為主體,作為自然的對立面,而是作為自然的延伸者,作為自然共同體的意識形式,作為本原存在的原初性。這種本真的理想表現為在宇宙的大尺度下審視人的一切行為:人應該如何行事才能承擔起存在的原初性。因此,本原不是一個與人無關的抽象的原則,而是最終成為關於人的思考尺度的承載者。於是,和諧的數、流動不息的火和不動不變的存在都輪番作為本原物登上了哲學的舞台,而深究其本質這些正是哲學家對於人之為人的獨到理解。

古希臘早期哲學家的思想明確的顯明瞭人的本體論形態,以及在此視野下的人的公共性和張力問題。他們把完全的自由的個體視為宇宙生命在人間的真實形式,他們的人文主義的個體主義的濫觴得益於其背後開放的宇宙論背景,他們追問:什麼是人類所要追求的體現在個體身上的宇宙有機性相融通的目標,這就是追求本體的“善”。這就是蘇格拉底以後的哲學,這一問題開啟了以後幾千年西方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向度,這是從古希臘早期哲學開始的。

四、結語

古希臘哲學之所以作為歐洲文明的兩大源頭之一,正是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關於人的不同的視野,它的人文主義有它特有的意義和指向。希臘不是依附於後來的文明傳統而有其偉大成就的,希臘之所以是希臘,之所以言必稱希臘,是因為它有大於後來歐洲文明傳統的精神旨趣,這一切都在古希臘早期哲學家的思想中初露端倪。他們尋求一種貫通於萬物之中的法則,試圖視他們的生命和思想與它和諧一致;他們以堅定的眼光凝視這個世界,不把任何一部分看成是獨立的並和其他部分分離,總是認為它存在於一個活的整體中的元素。在他們的哲學中,充分體現了本體論的人文向度,以其高遠而空靈的本體論意境,昭示着人對宇宙和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與思考,在形而上的極限之處,開啟着人們對宇宙和人生終極意義的感知與擁有的根本靈性,由此引發出人對“存在”的“震驚”與心靈震顫,進而使人的境界得以提升。他們在人的生命地開啟着原創性的人文關懷和文化活水,併為人和人的歷史展露着形而上的曙光和未來的呼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qeno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