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淺析古印度哲學中的真假與善惡觀念

淺析古印度哲學中的真假與善惡觀念

在古印度哲人所提出的大量思想觀念中,真假與 善惡佔有重要的地位。這兩組觀念有明顯不同,但又密切相關。本文擬對印度思想史上一些影響較大的哲學流派或文獻中與這兩組觀念相關的內容進行梳理分析,簡要地提一些看法。

淺析古印度哲學中的真假與善惡觀念

一 吠陀奧義書中的 真假與 善惡觀念

吠陀是現存最早的古印度文獻。它最初是遠古印度先民口頭創作的一大批讚歌,後人將其整理成書面文字。印度早期宗教思想在吠陀中有大量展示。哲學思想雖在吠陀中也有所表露,但此類成分很少。印度古代最早提出較多明確哲學思想的是奧義書。吠陀文獻從廣義上説包括奧義書,但狹義上説的吠陀文獻則不包括奧義書。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的許多思想的最初萌芽形態都可追溯到吠陀奧義書中。真假與善惡觀念也是如此。最初的這類思想也可在吠陀奧義書中看到。

二 婆羅門教哲學流派中的 真假與 善惡觀念

婆羅門教在印度很早就出現,但此教中形成明確的哲學派別則要晚一些,大致在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初。這一時期婆羅門教中明顯形成了六個主要哲學派別: 數論派、瑜伽派、勝論派、正理派、彌曼差派、吠檀多派。通常稱這些派別為 正統六派哲學。這些派別中的真假觀念與善惡觀念也是密切關聯在一起的。數論派在其文獻中表明他們對一些行為是不贊成的,如殺生以及由於某些人在一些方面佔據優勢而導致另外一些人心理不平衡等。這些都被認為是不善或不好的行為。但此派認為最為不善的其實是人的輪迴狀態,因為輪迴中的世界充滿了痛苦。這痛苦有自身內部引起的,有外部的動物或物體引起的,有天氣或天上的自然現象引起的。數論派致力於消除人的痛苦,以達到一種擺脱輪迴後的至善狀態。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認識世間事物或人生現象的本質或本來面目。此派認為世間事物或人生現象來自於兩個根本因: 自性( Prakrti) 和 神我 ( Purusa) 。自性是物質性的實體,神我是精神性的實體。二者結合之後就產生各種事物或生命現象。在數論派看來,這種解釋是關於事物和人生現象的根本真理。不瞭解這真理,就會陷入痛苦的輪迴狀態,而瞭解了自性和神我的差別,獲得了關於它們及其轉變物的真理,就能消除對事物的虛假認識,從而擺脱輪迴狀態的種種不善,達到解脱。

三 佛教的 真假與 善惡觀念

佛教是一個思辨性很強的宗教派別。其中大量的教義涉及善惡觀念,也有相當多的理論探討事物的真假問題。而且,這兩方面的內容是交織在一起的。佛教創立時提出的根本目標是要把眾生從痛苦中解救出來。有益於達到此目的的行為均為善。佛教在後來的發展中又倡導慈悲利他的思想。慈悲利他的行為屬善行,相反的行為則為惡行。

四 其他哲學或宗教派別中的 真假與 善惡觀念

在古代印度,除了婆羅門教哲學和佛教哲學外,重要的思想流派還有耆那教和順世論。這兩派中也有關於真假與善惡的觀念。耆那教雖然是一個宗教派別,但也十分重視對世間事物及人生現象基本形態的分析。耆那教在進行這種分析時提出了 七諦的理論。七諦指命我、非命我、漏、縛、遮、滅、解脱。命我主要指生命現象中的輪迴及解脱的主體。一些 命我存在於地、水等一般物體中,屬於 不可解脱的命我 一些 命我則存在於人等生命體中,通過修行和認識真理可以擺脱束縛,屬於 可解脱的`命我。非命我是對 命我之外的其他事物的概括,包含耆那教對世間各種物體及其存在條件的基本看法。五 綜合分析與評述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在古印度,哲人們很早就把事物的真假問題與善惡問題聯繫起來考慮。吠陀和奧義書中都有這方面的論述。後來的哲學或宗教派別大多繼承了這種傳統。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古印度宗教哲學的一些重要特點。

第一,多數宗教或哲學派別的善惡觀念分有層次。

各派多將善惡觀念區分層次。一般層次的善惡觀念是各派都認可的。例如,佛教中的戒律要求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貪婪等。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中也有這方面的要求。因而,在各派中,殺生、偷盜、妄語、貪婪等行為一般都被認為是惡,而這些行為的反面或為抑制這些惡行所實施的行為則是善。但這類善行或惡行並不是最高層次的善惡。最高層次的善惡通常都與各派對世間事物或人生現象本質的認識聯繫在一起。

第二,各派通常都認為善與真是一致或相應的。

印度哲學從吠陀奧義書開始就認為真實或真誠是善的,真是善的重要標誌,而虛假或不實通常則是惡的標誌。古印度後世的主要思想流派多數也持這種觀點。婆羅門教哲學派別中一般都認為本派對事物或人生現象的探索是為了達到至善境界。高層次的善一般被認為與人的真理性認識直接相關。這些派別通常都強調,認識了事物的本質或人生現象的本來面目,就能達到一種至善的境界,而各種惡或不善的根源則來自人不能認識事物或人生現象的本來面目。因而,消除各種無明,獲得最高智慧,是達到至善的根本,是滅除各種惡或不善的必由之路。無論在婆羅門教中,還是在佛教或耆那教中,都有這種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w22d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