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扶貧考察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1

根據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安排,現將學習培訓期間及赴某市調研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某村、某鎮的經驗做法某村土地制度綜合改革、某鎮的電商傢俱產業園各有特色。某村通過吸引外來資金投資,成功獲得了英國楊威及合夥人公司的投資,實施了農民集中居住、開展社區創建,建成了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廠房、污水處理廠等城市才具有的基礎設施,使某村形成了一個“小城鎮”,為我們提供了鄉村建設的一個樣板。某鎮則通過本地居民的努力,以小帶大、以點帶面,從幾個網店做起,發展成為了全國“淘寶第一鎮”,為我們推進電商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複製模式。

二、學習培訓及調研考察的體會

1、抓黨建、促脱貧要“有正氣”。通過學習培訓、參觀考察,可以明顯的看到,無論是某村,還是某鎮,都是在一個堅強班子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從少到全,帶領幹部羣眾,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黨支部提供的堅強基礎,沒有投資商對地方黨政組織的信賴,某村是很難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的。任何一個村莊的集體搬遷一直是基層工作中的難題,如果沒有村支部的有力工作,這一難題則無法解決,村民集中居住、土地制度綜合改革是無法順利推進的。如果沒有某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僅僅靠農民個人發展電商,相關配套措施跟不上,某鎮也很難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因此,基層工作特別是農村工作,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班子,也必須有一個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黨支部書記。在抓黨建上,要堅強有力、工作到位,標準動作不走樣,還要突出“本土特色”,實現“一村一品”;在扶貧上,實事求是,不送人情,不從中徇私牟利。

2、抓產業發展要“接地氣”。某村的發展,在吸引投資的基礎上,依靠本村傳統的木業和編織等手工業,發展挖木勺、制油端子、打蒲包、編蒲扇等項目,而且積極引導村民創業,打造出了村內的商業街,通過擴大影響、吸引商業資本,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某鎮的傢俱產業歷經了十幾年的發展,從20xx年開始,從家庭式的作坊生產,發展成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商務服務、生活配套五大功能區為一體的電商傢俱產業園,入園企業達到588家,傢俱涵蓋了實木類、板式類、鋼構類、碳化類等品種。從某村和某鎮的發展之路可以看出,都是依託本地產業,藉助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形成“互聯網+”的經營發展模式。

3、抓電商推廣要“聚人氣”。電商從根本來説是一種銷售渠道,而且是一種“無邊界”的銷售渠道。不受營業場地、營業時間、營業人員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交易,隨時隨地可以產生收入。但是,電商的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的要素――產業集羣。以某鎮為例,集聚了大量的傢俱企業,規模有大有小,檔次又高有低,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線上線下都便於考察、採購。同時,傢俱產業的集羣又帶來了其他產業靠攏,如傢俱研發設計、倉儲物流、物業管理、生活服務等其他產業,以滿足傢俱產業集羣所需要的原料、職工生活、子女上學等各種所需。因此,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關鍵一步是吸引產業聚集。

三、目前我們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是人才缺乏。農村最普遍的情況是,青壯年勞動力缺乏,也就是最能接受新事物的勞動力缺乏。青壯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在某地是這樣,這次到三地進行扶貧檢查,這幾個區(市)農村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制約了本土經濟的提升發展。沒有年輕力量的積極投入,是很難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的。

二是產業基礎薄弱。在派駐村周圍,可以説是缺少各類工礦企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無法形成促進農村發展的帶動力量,制約了鄉村的經濟發展。目前,農村居民的產品銷售基本以原生態或半成品進行銷售,利潤低、銷量低,產品基本銷售給周圍較小的個體經營業主,然後再由他們往外銷售,無法形成產業規模效應。

三是思想相對落伍。雖然農村居民的收入較低,但這是橫向比的結果,是同城鎮居民收入比較的結果。如果從縱向比,現今農村居民的收入比過去不知高了多少倍。“小富即安”,固守鄉土,是農村村民的一個很傳統的想法,尤其是在年輕一代外出謀生,本村常住村民基本為中老年村民,更是凸顯了農村居民在思想上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互聯網+”對他們來説,只是一個詞,沒有任何意義,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客觀事實。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2

為穩步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月14日至15日,縣長**、副縣長**率縣政府辦、縣民政局及各鄉鎮管理區主要領導一行15人赴**、**兩縣,就精準扶貧的方式與方法實地考察學習,兩縣主要領導參與陪同。

一、考察情況

考察團分別參觀了**縣**片區、**片區、**片區、**茶業集團以及**縣**片區、**鎮等地方,每到一處,考察團聽取了各參觀點精準扶貧工作情況介紹、查看扶貧實施作戰圖及建檔立卡貧困户信息台賬、瞭解精準扶貧工作具體實施步驟。兩縣在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給考察一行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兩縣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精準扶貧、拔除窮根的根本出路,以“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捨、民生決定目的”的三維綱要為統領,堅持外修生態塑形、內修人文鑄魂的理念,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整縣推進、金融扶貧等舉措,整合資源,全面發力,展開扶貧攻堅的強大攻勢,取得顯著成效。

(一)精神脱貧轉民風

**、**兩縣,在精準扶貧上,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扶業,一手抓扶志,**縣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評選,讓一批道德楷模、身邊好人的故事登上鄉村文化牆、走進廣播電視,使之成為**的“草根明星”、百姓學習的“標杆”。**縣是十星級文明户創建的發源地,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户評選,**村由腰纏萬貫的精神乞丐村變成全國文明村,家規家訓與村規民約有機結合,新的中華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隨處可見,強大的`宣傳氛圍,使全縣百姓的“精、氣、神”在耳濡目染中發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神奇“裂變”,使“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蔚然成風。在這裏,核心價值觀與家規家訓融為一體,親切而自然地走進千家萬户,孕育良好民風。

(二)做實產業引富民

在精準扶貧中,**、**兩縣圍繞生態好、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產業扶貧的理念,堅持產業扶貧與生態建設並重,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產業,在培植產業中發展生態,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致富產業,實現了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的雙贏。

舉全縣之力,招引外援,全力爭取鄉土能人迴歸故里,以茶葉、核桃、藥材、魔芋、養殖為主導產業,帶動產業發展,其中,蔣家堰鎮**片區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投入3900萬元,註冊成立****藥谷晨康藥業有限公司,**創建**錦源綠化造林公司,採取“公司+農户+基地”模式,流轉土地6700畝,投入3500萬元,發展紅豆杉、美國紅火箭等珍稀苗木63萬株。土地流轉後,“五個一點”的收入有效促進了貧困户脱貧,即身富力強的農户外出打工收入一點、土地流轉以每畝700元的標準收一點、自留土上產一點、每年在合作社掙一點(公司每年向流轉土地農户提供50個勞動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資計算,每户農户每年至少可以掙到5000多元勞務工資)、合作社紅利分紅分一點。

同時在發展家庭式種養殖方面推出以獎代補、直補農户的相關政策,比如:養牛3頭以上,每頭補助300元,養豬按實際出欄數,每頭補助100元,發展一家農家樂補助2000元,發展一家商店補助1000元等補助措施,有效帶動貧困户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其他產業。

(三)金融支撐精滴灌

2014年以來,針對銀行“不敢貸”和貧困户“貸不到”、“貸不起”、“還不了”的突出瓶頸問題,**縣出台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的意見》、《**縣郵儲政銀“互惠貸”、“助農貸”、“扶貧貸”貸款業務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貧資金,緩解了扶貧投入壓力。2014年,**縣政府安排2000萬元,整合其他擔保資金1億元作為扶貧貸款風險基金,整合貼息資金1500萬元(其中扶貧資金810萬元),吸納郵儲銀行、農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4家銀行,按貧困農户1:5、企業1:10的倍數發放扶貧貸、助農貸、互惠貸、助保貸、綠滿園、富路通、小額農貸、農户小額貸、致富牽手貸等9個品種的金融扶貧貸款。

為確保扶貧資金的規範運行,**縣根據脱貧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大小,設定了貸款額度、貼息年限標準。對貧困户扶貧貸款額度每户不超過1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3年,第一年全額貼息,第二年貼息90%,第三年貼息80%;對產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2年,每年貼息50%,其中,對帶動貧困户佔比達到50%或年帶動貧困户脱貧達到10户以上的給予全額貼息;對縣域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1年,貼息50%;金融扶貧創新資金主要投向全縣各類發展生態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户及龍頭企業。縣扶貧辦、縣郵儲銀行對申請扶貧貸、助農貸的農户,逐户調查,指導幫助他們制定發展計劃,解決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貸款用得好、能歸還、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齊推進

統籌扶貧、發改、移民、國土、住建、殘聯、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搬遷項目資金,堅持“三為主” (集中安置、進城鎮安置、進中心村安置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區、靠近集鎮、靠近園區、靠近景區),統一規劃、統一補助標準、統一建房試樣,採取村級修建集體宿舍安置貧困户或農户自建給補助等靈活多樣的安置方式,連片推進生態扶貧搬遷和消危、舊房改造,從而改善搬遷户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下段工作建議

**無論從地理位置、資源環境、氣候條件、經濟實力和貧困層度與**、**兩縣相比,都有着絕對的優勢,我們理應對精準扶貧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結全我縣當前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觀念、樹新風

當前部分幹部職工仍把精準扶貧工作等同於以往的“三萬”工作,滿足於發個文、聯個村、包個户、給點錢、走走看看,噓寒問暖。還有部分羣眾爭着要當貧困户,等着上級領導送來慰問金和物資,這種“等人授魚,等米下鍋”的思想,嚴重製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我們應學習兩縣把精神文明創建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扶貧理念,幹部精準幫扶、羣眾受惠感恩,將幹部羣眾的扶貧工作思路迴歸正確導向,扶貧先扶志。要強化駐村幫扶責任,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扶貧氛圍,做到扶貧扶誰、怎麼扶、扶到什麼程度,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二)建試點、立標杆

精準扶貧是一項全新工作,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辦法、具體措施。要在幹中學、學中幹,以星星村為試點,以點帶面,全縣推進。一是學習兩縣重調查、強基礎的做法,抓基礎台賬建設。切實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請表、有信息採集表、有脱貧方案、有結對承諾書、有五評審核表、有房屋或能夠反映貧困户生活現狀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二是學習兩縣精準扶貧、規劃先行的思路,抓村級規劃。在充分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環境,在農田水利、特色優勢產業、飲水安全、生產生活用電、交通、農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業和生態等方面認真研究、合理規劃,重點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合理制定村級基礎建設發展規劃和產業項目發展計劃。三是學習兩縣樹典型、強宣傳的經驗抓扶貧氛圍。在全村開展身殘志不殘、十星級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一批身邊的典型人、典型事蹟,做到電視有聲、牆上有影,同時加大扶貧相關政策、村級發展規劃、結對幫扶思路等宣傳力度,營造扶貧與扶志相結的氛圍。

(三)立規矩、重考核

規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機制,建議縣政府儘快出台《**縣扶貧攻堅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鄉鎮管理區、縣直單位績效考核體系,作為提撥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建立專班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明確獎懲措施,保障工作經費,引導各鄉鎮管理區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攻堅上,引導縣直各單位協調各種資源參與扶貧攻堅,切實擔負起扶貧攻堅的重要職責,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3

隨着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化,創新發展成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必然要求,而鄉村旅遊扶貧就是扶貧開發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2015年8月26日至27日,xxxx縣政協第十三界委員會農經界別組赴興隆考察調研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通過對三橋濱州移民新村、興隆玫瑰農莊和卡麂坪傳統古村落民居保護的考察調研,對我縣鄉村旅遊扶貧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旨在探討鄉村旅遊扶貧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目前,扶貧已進入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階段,理清扶貧攻堅思路,增添扶貧攻堅措施,實施新一輪精準扶貧,已成為各級政府使命崇高的艱鉅任務。

貧困地區是鄉村旅遊資源富集區域,更是扶貧重點投入的地區。鄉村旅遊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形式內容,提升了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鄉村旅遊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是調整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收入結構的重要手段,自然成為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是資源優勢的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其本質都是為了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促進貧困地區繁榮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助力。

一、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xxxx縣通過實施特色產業融合,打造鄉村旅遊服務平台,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創建鄉村旅遊品牌、大力培育鄉村旅遊扶貧支柱產業。一是打造鄉村旅遊景區景點。目前新建龍橋、長安、太和、雲霧民族風情街,板壁房,保存濃郁川東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接待服務基地的.形象和檔次。新建三橋、龍橋、蜀鄂、杉木等扶貧移民旅遊新村,與綠樹花草相映襯,與景區景觀相輝映。農户依託景區發展農家樂、提供特色旅遊產品商貿和後勤服務,實現安居樂業、經濟增收。二是建設鄉村旅遊配套設施。大力培育餐館、賓館、農家樂等鄉村旅遊服務業。制定出台《xxxx縣鄉村旅遊農家樂補助標準及驗收辦法》,搭建貧困地區創業協會和小額信貸金融服務平台,採取政策扶持、信貸、借款貼息等方式,解決資金困難,鼓勵引導發展。已發展鄉村旅遊扶貧農家樂1000家,總牀位12000個,餐位15680個,接從業人員1萬餘人,其中貧困羣眾2000餘人。致力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養。開展鄉村旅遊景區知識、鄉村旅遊扶貧營銷、農家樂服務規範、農家樂基本廚藝等專項培訓30餘期,培訓從業人員1.2萬人次,大大提高了鄉村旅遊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搭建電子商務平台。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建設電子商務村,增強景區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產業發展。三是壯大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圍繞“示範帶全域、旅遊促產業、產業輔旅遊”的思路,以鄉村旅遊產業為龍頭,發展“養生休閒”農業特色產業、觀光休閒農業園、規模化生態養殖。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培育本土企業,圍繞鄉村旅遊要素,扶持、引導農業產業企業發展。鑫橋特色種植、雲龍牧業生態養殖等龍頭企業逐步成長,與之相應的就業羣體、服務團體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立足資源、市場和鄉村旅遊發展,謀劃特色效益農業產業佈局,支持、引導實施特色效益農業產業項目。建設紅豆杉生態原料林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4.1萬畝,繁育紅豆杉種苗7000多萬株。帶動5000餘户農户種植紅豆杉,近200農户實現年收入超萬元;發展臍橙30萬畝,油橄欖6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大力發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萬畝,滿飽遊客眼福和口福,帶動成片農户致富。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建成興隆扶貧觀光園、鶴峯油桃基地、江南臍橙觀光園,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餘人,新增產值1億元,户平增收2萬元。四是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深度發掘鄉村生活、鄉村文化內涵,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凸顯三國文化、詩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藴和地方特色,積極培育壯大鞏義美術產業羣,開發名優特產品、綠色食品、傳統工藝品,以及民風民俗手工製品和民族飾品等旅遊產品。五是創建鄉村旅遊品牌。打造了聚龍觀光園等2個3a景區、銘陽等3個2a景區、回龍和杉木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二、鄉村旅遊扶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發展缺乏共識聯動

鄉村旅遊扶貧是旅遊產業與扶貧產業相融合形成的新興產業形態,兩種完全不同的產業的結合,有一個探索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完全形成產業發展共識,主要表現為各級黨委、政府對鄉村旅遊與農村產業發展的關係、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作用、鄉村旅遊與鞏固農村經濟地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對鄉村旅遊扶貧思路不明確,理念不清楚,引導不給力;鄉村旅遊扶貧很大程度處於扶貧部門自説自唱的階段,宣傳推薦力度不夠,社會認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得到凸顯;公安特種行業管理,文化、工商、税務、旅遊、衞生、防疫等部門管理服務還沒有跟進,產業聯動發展機制還沒形成。

(二)旅遊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由於受扶貧項目資金投資週期的約束和績效評估機制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形成的多是“幾間房,幾張牀,天熱歇個涼”的低端旅遊產品。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產品缺乏市場分析,同質化現象突出。季節性強、效益不佳;開發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單一,文化內涵單薄,無法形成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等問題。

(三)發展環境急需改善提升

貧困村多處邊遠高寒地區,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往往是對外交通條件是最差的地區。要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必須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級、用電保障、飲水安全、環境整治等環境條件。

(四)服務管理缺乏規章規範

一是制度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由於跨多種行業,缺乏法律法規支撐,管理服務職責模糊不清,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制度。二是糾紛處理機制不健全。有經營行為,就有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在經營過程中,主顧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糾紛都有可能發生。由於條件限制,鄉、村、户處理糾紛的能力已很不適應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需要。三是人員素質低。在實際的鄉村旅遊扶貧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本土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

(五)鄉村旅遊扶貧“扶強不扶弱”

由於貧困户多數是經濟、能力、條件多種致貧原因疊加的結果,住房條件、個人能力、經濟收入大多不符合參與鄉村旅遊扶貧所必備的要素,所以鄉村旅遊扶貧的扶貧性也在一定程度飽受社會爭議和質疑。由於鄉村旅遊投入大,點多面廣,貧困户大多和旅遊扶貧政策沾不上邊。

三、鄉村旅遊扶貧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認識,形成鄉村旅遊扶貧共識

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形成鄉村旅遊扶貧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共同意識。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旅遊扶貧是推進扶貧開發、創新扶貧模式及方式的探索與實踐;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區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旅遊發展方式轉變、建設旅遊品牌的重要途徑”這一重大意義。

(二)科學規劃,強化規劃操作性嚴肅性

一是科學規劃。把鄉村旅遊扶貧作為一項區域經濟發展的系統性工程來策劃規劃。要站在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縣人大通過的《關於加快xxxx旅遊產業發展的決定》為指針,與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等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xx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綱要等相銜接,突出扶貧特色和可持續性、可操作性,高起點、高規格制定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明確主題。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應該堅持豐富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羣最關注的以文化、生態和健康為主題的扶貧品牌。三是注重規劃的嚴肅性。鄉村旅遊扶貧總體規劃,必須對全縣的鄉村旅遊扶貧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在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規劃執行的剛性原則,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延續性。

(三)突出主題,打造鄉村旅遊扶貧品牌

立足生態涵養髮展,重點突出“生態休閒、健康人生”主題,提升鄉村旅遊扶貧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按照不同區位優勢和客源市場,利用水利、農業、林業、交通及新農村建設項目等優勢資源,開發避暑、健身、漂流、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形成比較全面的產業佈局。要以“保護資源環境、蔭澤子孫後代”主題。加強對鄉村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的保護,有選擇地保留、有重點地保護、有計劃地修繕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蹟。鄉村旅遊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拓鄉村旅遊扶貧市場。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在重點旅遊線路和景區(點),設立鄉村旅遊扶貧宣傳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觀賞、瓜果採摘等節慶媒介,宣傳推介鄉村旅遊扶貧目的地。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管理系統建設,積極開展網絡營銷,網絡預定等旅遊在線服務,指導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扶貧示範户建立網上預訂系統,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資源,夯實鄉村旅遊扶貧基礎

一是加大財政扶貧的引導性投入力度。設置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資金,重點向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户傾斜;按照渠道順暢、方向不變、統籌安排的原則,整合農民新村建設、民族發展、道路通暢、飲水安全、用電保障、環境整治等行業部門資金。二是拓寬鄉村旅遊扶貧開發融資渠道。鼓勵縣內外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户和民間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聯營、購買、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鄉村旅遊扶貧開發。三是鼓勵和支持項目區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資金、技術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富有活力的旅遊服務經濟實體,創新“公司+農户”、“公司+協會”等扶貧開發方式,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的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五)規範管理,提升鄉村旅遊產品質量

一是建立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管理體系。把鄉村旅遊扶貧納入農村扶貧開發法律法規管理體系,實現鄉村旅遊扶貧“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貧”規範管理轉變升級。二是建立和完善鄉村旅遊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審批、管理使用、檢查驗收等制度,明確鄉村旅遊扶貧資金支持的對象和範圍,建立扶貧、旅遊、工商、衞生等相關部門管理服務聯席制度。三是走專業合作化道路。以村為單位成立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發揮其在市場開拓、質量管理、教育培訓、價格管理、投訴處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合作社+示範户”的模式,實行標識標牌、星級評定、收費標準、客源分配等“四統一”規範運行管理。四是強化從業人員培訓。整合旅遊、人力資源、教育、文化等培訓資源,開展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説、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逐步提高鄉村旅遊人才的整體素質。

(六)創新機制,實現扶貧效益最大化

一是創新鄉村旅遊扶貧方式。對貧困户發展農家樂,在享受鄉村旅遊普惠政策的同時,可以享受d級危房改造、宅基地復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地災救助、三峽庫區移民等政策的疊加扶持。還可以享受扶貧的信貸貼息、低息和無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業開發的旅遊景區,政府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時,將扶貧責任捆綁給企業。企業必須履行優先吸納貧困户勞動力就業,收購貧困户生產的農副產品,門票收入提成用於貧困户扶危濟困、社保扶貧補助、經濟發展扶持等扶貧義務。建立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探索無償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機制,實現循環使用、滾動發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堅持鄉村旅遊扶貧資源集體所有、村民共享。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等方式明確並公示扶貧項目資金使用、利潤分配、項目受益農户等重大事項,使鄉村旅遊扶貧成果真正惠及貧困農户。三是建立扶貧項目成果鞏固機制。加強扶貧項目後續管護指導工作,建立“誰所有、誰管護、誰受益”的管護機制,發揮扶貧項目效益。

總之,xxxx鄉村旅遊扶貧要立足生態涵養區發展“三步走”戰略,以“建設長江三峽國際休閒度假中心”總體目標,以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和天坑地縫景區為依託,以產業化拓展為平台,以發揮鄉村自然生態優勢和人文資源優勢為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特色產業,走特色化、規範化、品牌化和可持續一體化的道路。

扶貧考察調研報告4

為穩步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xx月14日至15日,縣長xx、副縣長xx率縣政府辦、縣民政局及各鄉鎮管理區主要領導一行15人赴xx、xx兩縣,就精準扶貧的方式與方法實地考察學習,兩縣主要領導參與陪同。

一、考察情況

考察團分別參觀了xx縣xx片區、xx片區、xx片區、xx茶業集團以及xx縣xx片區、xx鎮等地方,每到一處,考察團聽取了各參觀點精準扶貧工作情況介紹、查看扶貧實施作戰圖及建檔立卡貧困户信息台賬、瞭解精準扶貧工作具體實施步驟。兩縣在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給考察一行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xx、xx兩縣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精準扶貧、拔除窮根的根本出路,以“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捨、民生決定目的”的三維綱要為統領,堅持外修生態塑形、內修人文鑄魂的理念,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整縣推進、金融扶貧等舉措,整合資源,全面發力,展開扶貧攻堅的強大攻勢,取得顯著成效。

(一)精神脱貧轉民風

xx、xx兩縣,在精準扶貧上,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扶業,一手抓扶志,xx縣以“xx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評選,讓一批道德楷模、身邊好人的故事登上鄉村文化牆、走進廣播電視,使之成為xx的“草根明星”、百姓學習的“標杆”。xx縣是十星級文明户創建的發源地,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户評選,xx村由腰纏萬貫的精神乞丐村變成全國文明村,家規家訓與村規民約有機結合,新的中華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隨處可見,強大的宣傳氛圍,使全縣百姓的“精、氣、神”在耳濡目染中發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神奇“裂變”,使“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蔚然成風。在這裏,核心價值觀與家規家訓融為一體,親切而自然地走進千家萬户,孕育良好民風。

(二)做實產業引富民

在精準扶貧中,xx、xx兩縣圍繞生態好、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產業扶貧的理念,堅持產業扶貧與生態建設並重,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產業,在培植產業中發展生態,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致富產業,實現了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的雙贏。

舉全縣之力,招引外援,全力爭取鄉土能人迴歸故里,以茶葉、核桃、藥材、魔芋、養殖為主導產業,帶動產業發展,其中,蔣家堰鎮xx片區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投入3900萬元,註冊成立xxxx藥谷晨康藥業有限公司,xx創建xx錦源綠化造林公司,採取“公司+農户+基地”模式,流轉土地6700畝,投入3500萬元,發展紅豆杉、美國紅火箭等珍稀苗木63萬株。土地流轉後,“五個一點”的收入有效促進了貧困户脱貧,即身富力強的農户外出打工收入一點、土地流轉以每畝700元的標準收一點、自留土上產一點、每年在合作社掙一點(公司每年向流轉土地農户提供50個勞動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資計算,每户農户每年至少可以掙到5000多元勞務工資)、合作社紅利分紅分一點。

同時在發展家庭式種養殖方面推出以獎代補、直補農户的相關政策,比如:養牛3頭以上,每頭補助300元,養豬按實際出欄數,每頭補助100元,發展一家農家樂補助2000元,發展一家商店補助1000元等補助措施,有效帶動貧困户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其他產業。

(三)金融支撐精滴灌

2014年以來,針對銀行“不敢貸”和貧困户“貸不到”、“貸不起”、“還不了”的突出瓶頸問題,xx縣出台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的意見》、《xx縣郵儲政銀“互惠貸”、“助農貸”、“扶貧貸”貸款業務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貧資金,緩解了扶貧投入壓力。2014年,xx縣政府安排2000萬元,整合其他擔保資金1億元作為扶貧貸款風險基金,整合貼息資金1500萬元(其中扶貧資金810萬元),吸納郵儲銀行、農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4家銀行,按貧困農户1:5、企業1:10的倍數發放扶貧貸、助農貸、互惠貸、助保貸、綠滿園、富路通、小額農貸、農户小額貸、致富牽手貸等9個品種的金融扶貧貸款。

為確保扶貧資金的規範運行,xx縣根據脱貧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大小,設定了貸款額度、貼息年限標準。對貧困户扶貧貸款額度每户不超過1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3年,第一年全額貼息,第二年貼息90%,第三年貼息80%;對產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2年,每年貼息50%,其中,對帶動貧困户佔比達到50%或年帶動貧困户脱貧達到10户以上的'給予全額貼息;對縣域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1年,貼息50%;金融扶貧創新資金主要投向全縣各類發展生態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户及龍頭企業。縣扶貧辦、縣郵儲銀行對申請扶貧貸、助農貸的農户,逐户調查,指導幫助他們制定發展計劃,解決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貸款用得好、能歸還、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齊推進

統籌扶貧、發改、移民、國土、住建、殘聯、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搬遷項目資金,堅持“三為主” (集中安置、進城鎮安置、進中心村安置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區、靠近集鎮、靠近園區、靠近景區),統一規劃、統一補助標準、統一建房試樣,採取村級修建集體宿舍安置貧困户或農户自建給補助等靈活多樣的安置方式,連片推進生態扶貧搬遷和消危、舊房改造,從而改善搬遷户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下段工作建議

xx無論從地理位置、資源環境、氣候條件、經濟實力和貧困層度與xx、xx兩縣相比,都有着絕對的優勢,我們理應對精準扶貧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結全我縣當前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觀念、樹新風

當前部分幹部職工仍把精準扶貧工作等同於以往的“三萬”工作,滿足於發個文、聯個村、包個户、給點錢、走走看看,噓寒問暖。還有部分羣眾爭着要當貧困户,等着上級領導送來慰問金和物資,這種“等人授魚,等米下鍋”的思想,嚴重製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我們應學習兩縣把精神文明創建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扶貧理念,幹部精準幫扶、羣眾受惠感恩,將幹部羣眾的扶貧工作思路迴歸正確導向,扶貧先扶志。要強化駐村幫扶責任,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扶貧氛圍,做到扶貧扶誰、怎麼扶、扶到什麼程度,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二)建試點、立標杆

精準扶貧是一項全新工作,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辦法、具體措施。要在幹中學、學中幹,以星星村為試點,以點帶面,全縣推進。一是學習兩縣重調查、強基礎的做法,抓基礎台賬建設。切實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請表、有信息採集表、有脱貧方案、有結對承諾書、有五評審核表、有房屋或能夠反映貧困户生活現狀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二是學習兩縣精準扶貧、規劃先行的思路,抓村級規劃。在充分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環境,在農田水利、特色優勢產業、飲水安全、生產生活用電、交通、農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業和生態等方面認真研究、合理規劃,重點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合理制定村級基礎建設發展規劃和產業項目發展計劃。三是學習兩縣樹典型、強宣傳的經驗抓扶貧氛圍。在全村開展身殘志不殘、十星級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一批身邊的典型人、典型事蹟,做到電視有聲、牆上有影,同時加大扶貧相關政策、村級發展規劃、結對幫扶思路等宣傳力度,營造扶貧與扶志相結的氛圍。

(三)立規矩、重考核

規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機制,建議縣政府儘快出台《xx縣扶貧攻堅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鄉鎮管理區、縣直單位績效考核體系,作為提撥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建立專班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明確獎懲措施,保障工作經費,引導各鄉鎮管理區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攻堅上,引導縣直各單位協調各種資源參與扶貧攻堅,切實擔負起扶貧攻堅的重要職責,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ledw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