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

隨着國際金融風暴逐漸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產品訂單減少、生產下滑甚至停產,大量工人失業,一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全市農民工迴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情況不容樂觀。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迴流人數近一成

20xx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迴流約9萬人,約佔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迴流時間提前2個月

農民工返鄉時間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迴流農民工中年齡偏大者居多

據調查,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1%,,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40-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迴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

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佔70%以上;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築房地產業,佔19%。

5、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

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迴流的原因

1、企業經營不景氣

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鬆説“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獨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x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

2、返鄉迴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

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説,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

3、政策

國家最近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大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着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鋭減。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温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幫扶工作,關係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1、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繫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2、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後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3、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4、積極協調配合税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税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5、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6、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可以象臨澧縣那樣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提供小額貸款,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從而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7、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儘早幫助返鄉農民工渡過難關,儘快重新就業。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2

隨着國際金融風暴逐漸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產品訂單減少、生產下滑甚至停產,大量工人失業,一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全市農民工迴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情況不容樂觀。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迴流人數近一成。20xx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

,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迴流約9萬人,約佔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迴流時間提前2個月。農民工返鄉時間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迴流農民工中年齡偏大者居多。據調查,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1%,,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40-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迴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佔70%以上;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築房地產業,佔19%。

5、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迴流的原因

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鬆説“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獨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返鄉迴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説,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大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着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鋭減。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温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幫扶工作,關係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繫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後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税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税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可以象臨澧縣那樣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提供小額貸款,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從而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儘早幫助返鄉農民工渡過難關,儘快重新就業。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3

按照x政辦明電[20__]x號文件《關於開展返鄉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調研的通知》要求,農業局、農綜辦和人勞局分別抽調人員組成三個調研組,於 20__年x月21日至26日深入全縣鄉村和農户,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走訪羣眾等形式,對當前我縣農民工返鄉情況和土地承包權益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在鄉、村各級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圓滿完成了此次調研任務,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民工外出與返鄉迴流的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農業人口x人,有農户數x户,其中有外出農民工的户數x户,佔總户數的x%,舉家外出的户數x户,佔總户數的8%。全縣共有農村勞動力x人,其中外出農民工x人,佔勞動力總數的37%。春節前共有返鄉農民工x人,截止2月底仍有x人沒有返城。

㈠返鄉農民工返鄉的原因

1、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出口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停產、轉產、降薪、載員等,造成農民工不得不返鄉。這是造成我縣農民工大量返鄉的主要原因。

2、國家惠民政策的影響。如糧食補貼、生豬補貼、農機補貼等一系列強農支農惠農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具有吸引力,部分農民工返鄉後發展農業生產和開展多種經營,如果經營得當,每年也有不錯的收入。

3、部分農民工經過幾年的創蕩,開闊了視野,掌握了一技之長,準備返鄉企業和再就業。如有的農民工經過多年打工,有了積蓄,有了技能,有了一定的銷售門路,返鄉後自己當老闆,或者在家鄉再就業。

4、因年齡和技能的侷限,迫使部分農民工退業返鄉。由於年齡的增長和技能偏低,迫使他們退業返鄉。

㈡未返城農民工的就業意願

1、未返城農民工中,大部分已認識到技術和技能的重要性,想學到一門技術,掌握一項技能,最好是原來已經基本熟悉和掌握的技術、技能,達到熟練和精巧,為以後更好就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2、我縣近期大規模農民工返鄉現象雖然尚未出現,但伴隨着沿海企業經營的不景氣乃至關停倒閉,農民工就業不穩定的狀況已經呈現。調查發現,面對歇崗和失業,我縣少部分農民工選擇回鄉,但大部分農民工仍然滯留原地等待、觀望,還有部分農民工流向內地一、二線城市,繼續尋找就業機會。

3、“外地再好,沒有家鄉水甜”。部分農民工返鄉後,還是希望能夠用上自己在外學到的技術和經驗,在家鄉再就業和創業。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及流轉情況

我縣是從1998年開始按照國家農業土地政策開展了二輪土地承包,以村為單位與農户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發放經營權證書等,承包期限定為30年。20__年根據《土地承包法》要求,對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進行了完善。全縣土地承包合同的簽訂率和土地經營權證書發放率都達到了98%以上。但是在農業税費改革以前,部分農户紛紛外出務工經商,甚至棄耕撂荒,有的村組將土地收回,重新進行了發包,有的農户進行了流轉,有的農户放棄了承包權。目前,全縣外出農民工家庭沒有承包地的户數為2256户,佔舉家外出户數的17.8%。

㈠造成農户沒有承包地的原因

1、在二輪承包時自願放棄。在税費改革前,有的農户已經在外務工經商,同時感到税費負擔較重,於是自願放棄了土地承包權,這部分農户有x户,佔無地農户的50%.

2、因欠繳税費或撂荒等被收回。這部分農民已經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耕種了一段時間後舉家外出,因欠繳税費數額較大或棄耕撂荒等,被村組收回土地重新進行了發包,承包土地的農户現在不願放棄承包權,使這部分農户無地可種。這部分農户共有x户,佔無地農户數的28%.

3、二輪承包時因全家外出務工經商未通知到户。二輪承包時有的農户已經舉家外出失去聯繫,因未通知到,使這部分農户失去了土地承包權,這部分農户共有x户,佔無地農户數的8%。

4、其它原因造成。如新增人口,因村組機動地已分完,沒有機動地可調整;還有土地被徵用等原因失去土地,這部分農户共有x户,佔無地農户數的14%。

㈡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目前我縣有土流轉的農户數為x户,佔農户數的10.3%,土地流轉面積x畝,佔土地承包面積的28%。我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土地流轉面積較大。全縣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有流轉現象。主要原因是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產業結構調整,國家徵用如修路、辦企業、移民等和缺少勞動力的農户。

2、土地流轉對象是本村農户的比例較高。在農户外出務工經商和缺乏勞動力的流轉土地中,有90%以上的流轉對象是本村的農户。

3、土地流轉期限較長。全縣農村的土地承包權流轉中,有超過86%的土地流轉期限在一年以上。

4、簽訂書面流轉合同的比例太小,幾乎沒有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全縣農村土地流轉中,簽訂書面流轉合同的比例僅為0.5%。除國家徵用和少數流轉外村的土地簽訂有書面合同外,其它都是口頭協議和私下轉包,有的流轉連村組幹部都不知道。

三、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情況

全縣今年元—2月份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共有81起,其中涉及農民工家庭的糾紛案件共有20起,佔糾紛起數的24.7%;因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生糾紛的案件數為58起,佔糾紛起數的72%。

引起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因口頭協議引發的權力和義務的糾紛,近幾年國家惠農政策加大補貼力度後,補貼款歸誰等引發糾紛。二是失地農户與承包地較多農户的糾紛。外出務工農户口頭將承包地轉給別人,現回來想收回,但對方不願放棄承包。三是新增人口無地可種引發的糾紛。如有的通過機動地的調整分到了土地,有的則沒有分到。四是個別村組幹部執行政策出現偏差,“一碗水端不平”造成糾紛。

四、對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及土地承包糾紛的有關建議

㈠對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的.建議

1、加強對返鄉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投入,改進培訓方式,擴大培訓效果。在中等職業

學校開展面向返鄉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培訓,根據返鄉農民工的特點開設專業和課程,採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搭建就業平台。加強對農民工的信息引導和就業服務,加強與勞務輸入部門的聯繫和銜接,發揮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同時,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投身新農村建設。抓緊制定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具體政策措施,引導掌握了一定技能,積累了一定資金的農民工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3、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障。抓緊制定農民工社會保險關係異地轉移與接續辦法。及時妥善安排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其看病就醫問題。

㈡對解決當前土地承包糾紛的建議

1、着力解決返鄉農民工的土地承包問題,特別是無地農民工若沒有機動地,可通過流轉的方式使其獲得一份耕地,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其重新返城或在本地就業。

2、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監管力度,完善縣鄉兩級土地承包管理和糾紛仲裁機構,加強對土地流轉監管和糾紛調解工作。只有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監管,消除因口頭協議,形成土地承包糾紛的隱患。通過監管把農户之間的土地流轉形成書面合同形式,確保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不受侵犯。

3、完善糾紛調處機制。認真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維護農民工的土地承包權益。縣鄉農經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和《信訪條例》有關規定,建立農民來信來訪制度,對每一起農民來信來訪都認真對待,及時入村入户調查核實,按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進行調解,做到“件件有結果,事事有迴音”。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4

去年下半年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一些外向型中小企業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停產倒閉,導致大批外出農民工迴流返鄉。為準確把握農民工問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及時、準確地為政府提供農民工外出、返鄉、就業和培訓等情況,近期,我們就xx區返鄉農民工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

全區農民工返鄉現狀

xx區

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縣,20xx年全區勞動力總人數15.5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6.4萬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1.2%。從調查統計的情況分析,全區農民工返鄉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返鄉和外出人數“一減一增”。從勞動部門統計數據來看,農民工返鄉人數呈逐月回落態勢。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返鄉農民工人數分別為19058人、20479人、21712人,環比分別增長7.5%、6%,四月份返鄉人數增幅較三月份下降1.5個百分點。二、三、四月份外出就業人數分別為10036人、13244人、17496人,環比分別增長32%、32.1%,四月份外出人數的增幅較三月份外出人數增幅上升0.1個百分點。外出就業人數的環比增幅遠遠高於返鄉人數的環比增幅。

返鄉人員務工地比較集中。調查發現,返鄉前80%的外出農民工集中分佈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域,主要從事製造、建築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企業效益下降是農民工返鄉的主導因素。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無論是出口外向型企業,還是物流業、建築業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企業因產品積壓、銷售不景氣甚至倒閉破產,導致農民工無法維持正常生計而返鄉,這類情況佔到70%。但有30%的農民工受強農惠農等大好政策的吸引(如糧食、農資綜合等各項補貼政策以及一些新的土地優惠政策)決定返鄉從事農業生產。

培訓力度加大。為提高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創業技能,xx區積極組織落實農民工參加各類勞動技能培訓。截至4月份,全區農民工參加培訓人數達1523人,其中返鄉農民工參與培訓481人,佔農民工培訓人數的31.6%。

農民工返鄉利弊分析

農民工返鄉既有利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於優化農業生產隊伍結構。外出的農民工長期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新了觀念,積累了資金,學到了內地從未有過的先進經驗,返鄉農民工帶回了資金、技術、觀念和經驗,使農業生產隊伍得到進一步的壯大和優化,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有利於家庭穩定和諧。青壯年農民工的返鄉,將大大減輕留守老人的生產生活負擔,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有了規律和保障,老人不再孤獨,兒童不再孤單。

不利方面:一是外出勞務收入減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二是就業壓力加大。據勞動部門四月份統計顯示,返鄉農民工累計21712人,今年外出就業人數17477人,未就業4235人,佔返鄉人數的19.5%。三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農民工整體素質相對較低,若長時間未能實現就業,難免出現急躁、埋怨等不穩定情緒,甚至暴露出過激行為,給維穩工作增添不利因素。

建議

針對金融危機下農民工返鄉的實際,要抓好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

認真抓好農民工返鄉情況統計監測。充分發揮鄉鎮、街道辦事處基層勞動保障服務站的`職能作用,深入村組逐户開展調查統計,及時掌握和上報農民工返鄉動態信息。勞動保障部門要及時對返鄉農民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勞動力需求、農業生產特點等情況,提出對返鄉農民工培訓、再轉移就業、創業的對策意見,為返鄉農民工做好服務打好基礎。同時藉助報紙、電視等重要媒體開辦專題欄目,搞好政策宣傳、及時發佈就業信息。

強化返鄉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由勞動保障部門牽頭,各相關單位密切配合,結合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適應轉崗轉業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大力開展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就地就業和創業提供優質服務,為實現再務工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打好基礎。

引導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一是進一步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種養、旅遊休閒服務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鼓勵吸納當地勞動力,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二是各鄉鎮要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規模種植,創辦鄉鎮企業,吸納本地返鄉人員就地務工。如四都坪鄉即將啟動的五倍子萬畝種植基地和釩礦開採項目都將有效地吸納本地返鄉農民工,為其創造再就業機會。三是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機會,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依託農田水利、交通、沼氣工程等農業項目建設,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四是加強區域勞務合作,通過招商引資,促成項目建設,實現農民就地就近開展勞務創收,為農民工外出務工開闢新的渠道。

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要發揮大量農民工返鄉帶來的人力、技能、財力、新思想、新觀念這一優勢,引導鼓勵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政府在工商登記、税收、信貸、土地使用等方面要給予政策傾斜。

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摸清返鄉農民工實際生活情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正常生產生活。同時確保返鄉農民工子女正常入學。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5

近期,XX縣農業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全縣勞務輸出大鄉,就XX縣返鄉農民工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農民工返鄉基本情況

20xx年9月以來,全縣農民工提前返鄉人數逐月增多。據統計,返鄉農民工達29982人,佔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人數的83%左右。其中,因金融危機影響返鄉農民工1080人,佔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總人數的2% 。目前XX縣尚未出現農民工返鄉潮。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1、因金融風暴返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減產、降薪、減員,全縣因此返鄉農民工達1080人,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2%。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西北、東北等建築行業受季節影響返鄉農民工達28902人,佔全縣返鄉農民工總數的 96%。

3、因災後重建返鄉。5.12地震中XX縣農房損毀多,是省級重災縣之一,政府規劃重建總户數達8888户,要求2008年12月底完成,災後重建任務較重,導致農民工提前返鄉達6225人,佔全縣返鄉農民工總數20.7%。

4、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回鄉創業興辦實體130人,佔全縣回鄉總人數0.4%。

三、返鄉農民工結構性特點

一是從地域分佈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返鄉農民工達1493人,佔4.9%。

二是從行業分佈上看,製造業、建築業農民工返鄉達26983人,佔90%。從事製造業的返鄉5696人佔19%,從事建築業的返鄉21287人佔71%,從事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的僅佔6%。

三是從年齡結構上看,29歲以下15590人佔52%,29歲至40歲10493人佔35%,40歲以上的3899人佔13%。

四、存在問題

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一是XX縣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受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將持續疲軟,企業用工也會減少,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影響較大。大量農民工迴流,目前只有少量求職者現身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由於該縣本身就業崗位有限,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提供的崗位也在減少,預計今年將對該縣人力資源市場構成衝擊,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二是沿海一帶的企業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停產倒閉的速度比較快,面比較大,目前在當地觀望和處於“半就業”狀態下的農民工有可能在後期陸續返鄉。三是當前返鄉農民工大部分年齡偏大,沒什麼技術特長,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政府引導。四是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規模小、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面臨融資難、人才缺、土地緊張等困境,急需國家出台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五是如不妥善處理好農民工失業返鄉後的培訓、就業、社保轉移接續、隨返子女入學、土地經營、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等相關問題,將不利於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關係。

五、決策建議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省、市的部署,積極應對,主動解決農民工返鄉新問題,努力把各種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促進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1. 加強動態監控。在勞務輸出重點地區設立農民工返鄉監測點,做好在外務工人員的穩定工作和在當地的轉崗推薦就業,及時掌握農民工返鄉的規模和速度。各鄉勞務部門每週上報一次本地農民工返鄉情況。為減少農民工返鄉後就業生活困難,要建立農民工返鄉迴流基礎台賬,加強動態監控和統計分析。

2. 搭建就業平台。加強對農民工的信息引導和就業服務,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的聯繫和銜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縣外勞務辦事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同時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鞏固與外省大型企業的勞務合作基礎,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小的`地區和行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契機,加強區域勞務合作,為農民工外出務工開闢新的渠道。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加大收集和發佈用工信息量,降低農民工求職成本,暢通求職渠道,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

3.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工培訓補貼專項經費。動員社會培訓資源,利用農民工大量返鄉時機,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4. 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全縣確定3個農民工回鄉創業示範鄉,扶植示範鄉創業就業培訓,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吸納當地勞動力。各鄉要在創業場地、税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政策、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方面,鼓勵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5.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可接續、可轉移的辦法。切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配合,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支付農民工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多渠道提供和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國小為主的“兩為主”方針,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規範職業中介、勞務派遣活動,嚴厲打擊坑害農民工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妥善處理因企業裁員發生的勞務糾紛,切實維護該縣農民工合法權益。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6

為及時瞭解調查春節前農民工返鄉的情況,我單位及時對我區重點企業用工情況及農民工返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回訪,總體來看,全區重點企業用工穩定,通過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出現以下幾個方面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情況及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比例較低。我局工作人員運用信息監測平台跟蹤相關數據變化情況。宿豫區現有人口48.38萬人,勞動力20.1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8.3萬人。今年以來,一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2800人,二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3900人,三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5100人。四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6900人。每個季度農村勞動力人數都有所增加,但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比例較低。新莊鎮勞保所工作人員李剛介紹道:“我們鄉鎮農民工外出打工返鄉基本上沒有創業的,創業需要本錢,農民工創業不現實。”

(二)就近就業趨勢不太明顯。關廟鎮長興村會計説道:“我們這裏地處蘇北地區,村裏凡是出去打工的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什麼手藝,基本上不會去周邊工廠上班的,而且我們這邊工資不高。我們村裏人都外出去蘇州,上海打工居多。”

(三)短工化趨勢一直存在。電話調查了50名農民工,有43名農民工選擇打短工。曾經做過農民工新莊鎮朱林圩村蔣斯剛解釋道:“做長期工的話,工地壓工資,一壓就是壓半年。遇到要小孩學費、家裏要生活費,手裏也沒有錢給。不如做短工,工資現結,隨走隨清,工資還高。像我是幹瓦工的,做短工的話,是按計件給錢,短工一天四百到五百的樣子。”

二、原因分析

通過走訪、電話調研等形式,現將原因分析如下:

(一)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缺乏資金是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首要困難。一方面是個人收入不足,難以支付創業所需費用。另一方面是企業流動資金不足。企業辦起來了,卻因缺少流動資金而運轉困難。

(二)我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人均工資不高,導致農民工更傾向於去蘇南、上海、浙江等地打工,人工待遇高。所以無農民工返鄉潮。

(三)選擇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普遍文化水平低,就業技能薄弱,達不到周邊工廠企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導致就近就業趨勢不太明顯。

(四)短工化趨勢明顯的原因在於:農民工家裏都會種上幾畝田地,田裏的莊稼要收的時候,他們還要請長假回家收莊稼,不如選擇打短工這種來去自由的工作。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惠農政策支持力度,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更好的硬件環境。

做好基礎設施的升級,為農民工減輕創業壓力。在税收方面,地方政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企業提供鼓勵發展的政策,如減免税收等,積極引導和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業資金的缺乏始終是農民工創業的短板。構建多層次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好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作用。引導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羣團組織、社會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各類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打破農民工返鄉創業者融資瓶頸。

(二)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推動農村經濟再增長。

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促進返鄉農民創業。對農村裏出現的成功創業典型和有影響力的創業起家的農村企業進行廣泛宣傳,在電視台開闢創業專欄,在廣播電台開闢創業專題講座,邀請創業專家和成功創業的典型講述和傳授創業成功經驗,帶動更多的農民工積極返鄉創業。

(三)做好創業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農村勞動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專門技能,達不到城鎮經濟發展和加工製造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針對於此類問題,把就業技能培訓作為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抓手,依託各類培訓機構開展針對性培訓,突出實用技能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提升創業培訓成效,增強農民工技能水平提升,增強農民工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儘可能讓農村勞動者就地就業就業。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7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縣雖未出現大批外出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情況,但隨着金融危機的延續,返鄉農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縣的就業壓力。對此,**縣及時啟動了形式多樣的“暖冬行動”,構築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綠色通道,有針對性的提出瞭解決的措施,並認真做好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各項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一、迴流返鄉情況

二、積極應對危機促進就業措施

(一)摸清底數,建立台帳。一是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聯動,做好返鄉農民工情況統計調查,並實行旬報制度。二是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動態監測管理。三是以鎮鄉為單位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等基礎信息,建立了返鄉農民工人員基礎台帳,做到對返鄉農民工收入狀況、家庭情況、就業意向、技術素質、安置去向“五清楚”,為推進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提供培訓、促進就業。一方面組織開展技能培訓,通過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再就業培訓”等現有培訓資源,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培訓,建立培訓與就業掛鈎的機制,現已培訓農村勞動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勵返鄉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將農民工參加創業培訓納入就業再就業培訓補貼範圍,按規定享受免費創業培訓,通過創業培訓,幫助返鄉農民工增強創業信心,強化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現有17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了創業培訓。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以“送崗位、送培訓、送健康”為主要內容的關愛返鄉民工專項行動。專門製作發放了5000個裝有崗位卡

、培訓卡、健康卡的“關愛返鄉民工春節禮包”,使廣大返鄉民工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之情。通過此次活動,把3000多個崗位送到了返鄉農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輕鬆地找到了工作。

三、農民工創業措施

(一)組建創業工作機構,指導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的領導,**縣調整了農村勞動力開發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全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工作,並將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發展勞務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定期督查考核。縣勞動保障、發展改革、建設規劃、土地管理、農委、商委、科技、財政、衞生、金融、工商、税務、扶貧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督查,形成合力,確保涉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鎮鄉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加強工作力量,積極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指導、協調工作。

(二)規劃創業基地,出台優惠政策,構築平台“引鳳還巢”。

在**工業園區內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各鎮鄉在規劃小城鎮建設中預留部分土地用於農民工返鄉創業,集中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和“創業超市”,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集中經營、聚集發展。把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招商引資範圍,與外地客商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進入園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享受園區的所有優惠政策。具體享受的優惠政策為:一是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在登記註冊後,3年內按規定繳納的企業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財政部門安排返還給企業,支持企業進一步發展;二是對返鄉創業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的,適當提高營業税的起徵點,對不徵營業税、增值税且經調查核實無應納税所得的,不徵收個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鄉創業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年內現行政策規定應繳納的各項地方行政事業

(三)設立專項經費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

進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實施力度,將貸款對象擴大到返鄉農民工,貸款額度個人貸款擴大到5萬元,並對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貸款額度擴大到80萬元,並享受80%貸款貼息的政策優惠。

(四)依託創業培訓為創業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託syb創業培訓項目,對有培訓需求和創業願望的人員大力開展創業培訓,以此來提高創業人員的素質,使廣大創業者不僅想創業、敢創業,還要能創業、會創業、創成業。截止目前,已成功開辦7個班170人創業培訓,其中80人正在籌備創業,計劃吸納600人就業。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立足本地資源,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他們搞大棚蔬菜、西瓜,開辦養豬、雞、鴨、羊、魚、蠶等農村服務項目養殖場,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個養殖場誕生,共解決400餘名返鄉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建議

(一)加強統計調查。落實好統計旬報制度,強化統計責任,深入基層,對返鄉農民工建立台帳,實行動態統計。全面掌握年齡結構、技能專長、就業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信息庫,實行分類管理,提高工作的針對性。

(二)開展就業援助。一是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免費服務範圍,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的“一站式”就業服務。二是把返鄉農民工中的轉移就業困難户納入就業援助對象。三是以“三送”活動為契機,把崗位、政策、培訓及時送到返鄉農民工家門口。四是廣泛收集縣內外用工信息,適時舉辦專場招聘會,搭建勞動力市場供求平台,有效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

(三)開拓就業市場。按照“外拓市場、內挖潛力”的思路,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工再就業。對外,充分發揮勞務部門、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作用,支持他們分赴全國用工輸入地,收集用工需求信息,開拓新的就業崗位,幫助有外出意願的返鄉農民工再次外出就業。對內,深挖就業潛力,在新農村建設、民生工程建設等項目中,安排返鄉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技能培訓。按照“眼前抓就業,長遠樹品牌”的思路開展培訓工作。結合返鄉農民工意願和需求,抓好分類培訓。對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繼續外出務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對於具備創業條件、有志回鄉創業的,抓好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對年齡偏大、不願外出的,可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增強其增收的能力。鼓勵本地企業開展員工在崗培訓,實現減產不裁員,為經濟復甦提前儲備競爭能力。

(五)抓好返鄉創業。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有經濟、有技術、有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對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積極開展創業培訓,在項目推介、税費減免、小額貸款等方面提供幫助。鼓勵引導返鄉農民工成功實現創業,以帶動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8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沿海發達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被迫停產、破產或大量裁員,造成大批農民工陸續返鄉。**是一個農業大市,是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勞務輸出大市,也經受着農民工返鄉大潮的衝擊,如何緩解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全市返鄉農民工基本情況

1.基本概況。2008年,**市外出務工人數為132.3萬人,年前農民工返鄉人員達50.56萬人,佔38.2%。截至2 009年2月5日,全市再度外出務工人員34.05萬人,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家待業人數達16.51萬人,佔12.5%。

2.返鄉原因。根據在常寧市泥潭鄉的抽樣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世界金融風暴返鄉。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出口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停產、轉產、降薪、裁員,造成一些農民工提前返鄉,佔全鄉返鄉農民工總數的75%。二是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佔全鄉返鄉農民工全總人數12%。

3.返鄉動態。調查發現,目前在家待業的返鄉農民工主要動向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在家務農。這批農民工約佔58%。二是再次就業。這類人約佔12%。基本上都是希望接受駕駛、電腦、焊工、電工、烹飪、旅遊、酒店服務等培訓後等待機會再次外出到內陸地區或本地企業務工就業。三是回鄉創業。這類人約佔15%。其中不少人憑藉資金、信息等優勢,發展規模經營、從事農產品流通等。

二、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分析

儘管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先進的理念、經驗、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但仍給**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壓力。

1.經濟發展壓力。一是直接導致農民減收。農民工非正常返鄉在短期內經濟增收受到影響,各地勞務收入大幅減少。二是給本地資源和環境帶來壓力。人口與資源、經濟匹配不當,多項承載力相對不足,將構成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負擔。三是影響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有效實施。從短期來看,農民工返鄉帶回了少數資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然而,農民工難於就業導致減收必然減弱消費需求,從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四是制約了農業規模經營。原來將土地長期租賃給他人的農民工,現在回家要依靠土地來生活,從而影響了農村土地的加速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2.社會穩定壓力。一是心理失衡帶來的社會壓力。無奈返鄉的農民工自尊心受到傷害,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導致過激行為,宣泄對社會的不滿。二是價值認同帶來的社會壓力。很多農民工因長期生活在城市,一旦回到較落後的農村,可能會心情浮躁,滋事生非。三是不排除返鄉農民工在沿海發達地區染上一些不良習氣,隨着返鄉將影響社會風氣。

3.民主建設壓力。一是民主化進程的差異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長期在外的農民工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知識和法律知識,對民權的要求也較高。如果基層幹部依然實施簡單粗放的工作作風,就容易造成農民的牴觸、對立情緒。二是長期積累的潛在問題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農民工回鄉後,對於農村容易出現的土地、山林邊界權屬爭端等問題必將引起關注和重視,從而考驗基層幹部的執政能力,必須有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案。三是維穩治安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不排除有些農民工蓄意製造事端,或染有、吸毒等陋習,從而滋生一些危害社會安定的行為,這對維護社會穩定提出嚴峻挑戰。四是農民工的更高期望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越是有見識的農民工,對於地方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地方幹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達不到農民工的期望,其管理權威必將大打折扣,並伴隨產生執行不力等諸多問題。

三、因勢利導將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轉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力”

儘管農民工返鄉將帶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困難和壓力,但是,只要措施得力,因勢利導,完全可以將返鄉農民工轉換成為當地就業創業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1.完善機制,構建返鄉農民工幫扶體系。

(1)建立監測機制,掌握農民工返鄉的形勢和動態。由勞動就業部門牽頭,組織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及時做好返鄉農民工的登記、摸底和就業需求信息,並就返鄉潮的當期狀態、趨勢及可能給社會治安帶來的問題定期報告。

(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社會競爭力。調查顯示,在返鄉人員中,參加各類培訓的僅佔14.6%,因此,培訓農民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要整合教育、農業、扶貧、勞動和社保等相關部門的資源、資金,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儘快建立健全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培訓體系,加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的鼓勵支持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和創業成功率。要認真分析預測經濟復甦後的市場及返鄉農民工的共性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含量高的長線專業培訓。尤其要圍繞發展一村一品、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積極做好糧食增產增效、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宣傳引導和服務支持。目前,**市縣兩級依託技工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訂單式培訓、農業生產適應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對28歲以下返鄉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技能。

(3)健全社保機制,維護返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獨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全國統籌,有效解決當前農民工保險續接和續保問題:建立生活狀況的定點監測制度,對生活困難者給予救濟、財政補助等,幫助他們度過失業難關;加強疾病防控、計劃生育、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等,積極引導他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障返鄉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益;給予吸納返鄉農民工並按規定交納社會保險的企業以保險補貼,在促使企業儘量多地提供就業崗位的基礎上降低用工成本;推行鍼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綜合保障辦法,將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捆綁,實施政府託管下的市場化社保經營制度。

2.搭建平台,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

(1)建立政策支持體系,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一是完善返鄉農民工創業政策促進體系。在採取措施保證現有政策全面落實的基礎上,專門研究出台《關於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形成包括土地流轉、融資、税費、擔保、培訓等在內的支持政策體系。加強信貸扶持,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利用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個體經營、合夥經營的企業可作為微利項目,在貸款期限內給予全額貼息優惠。改善返鄉農民工創業環境。開設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建立健全返鄉農民工創業服務體系,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力度,完善住房、用水、用電、交通和物流中心等設施,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便利條件。二是培育生產大户。鼓勵他們回鄉後,依託本地自然優勢,興建特色種養基地和科技示範園等,發展一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羣。三是興辦二、三產業。利用他們在城市和大中型企業工作的經驗、技術,抓住規模企業產業鏈條向前和向後延伸的機遇,主動接受大中型企業的輻射帶動,積極發展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配件配套企業,促進一批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利用他們亦工亦農亦商的特點,積極參加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成為經紀人或創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帶頭人。通過農產品的生產資料購銷、傳播信息以及開展技術承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興建特色種植業等。

(2)加強政府就業服務,推動返鄉農民工有序轉移。一是就地轉崗就業。支持、鼓勵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規模養殖、設施農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農業科技企業等,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務工提供崗位。二是轉移輸出重點。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的地區和行業。三是開闢新的渠道。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契機,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加強區域勞務合作,採取舉辦用工企業專場招聘會等形式,為農民工開闢新的外出務工渠道。

(3)深化社會農村各項改革,擴大農村就業容量。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是加快產業化建設。依託區域和資源優勢,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不斷擴大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的載體,讓更多的農民工“離土不離鄉”。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規劃發展小城鎮、小集鎮,適度集中財力硬化、優化發展環境,讓小城鎮建設與非農產業建設產生互動效應,構築縣域經濟的新格局,把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吸引到小城鎮上來,讓他們有更大的就業空間。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温總理提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依託農田水利建設、沼氣工程、新農村建設等農業項目,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引導農民工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讓返鄉農民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3.強化服務,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

(1)做好農村社會綜治工作。一是加強心理疏導。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通過開展金融危機的專題知識講座,聘請心理諮詢師對農民工進行就業和生活方面的專門心理輔導,認真化解返鄉農民工心中的疑慮。二要擴大法律宣傳。積極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重點開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知識講解和省市幫扶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三要擴大低保範圍。做好既無地又無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安置工作,對他們進行摸底,像城市失業工人一樣納入低保,保障其生活、就醫及子女就學等。

(2)構建健康的鄉村文化。一要擴大公共文化陣地。加大投入,逐步建設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閒娛樂場所,引導農民從事健康的文娛活動。二要開展多彩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充實農民的精神生活。三要打造鄉土文化品牌。積極推進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與傳承,支持農村自然旅遊資源的挖掘、保護與修復等,激發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增強農民工對農村的價值認同感。

(3)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一要解決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建立黨政領導幹部掛鈎聯繫返鄉農民工制度,拓寬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聯繫羣眾的覆蓋面,認真收集梳理各種涉訴涉訪信息,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安全生產隱患、食品衞生安全、勞動社會保障以及鄉村幹部違法違紀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排查,下大力氣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將政治素質好,可塑性強,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返鄉農民工納入重點培養對象,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三是培養農村後備幹部隊伍。實踐表明,回鄉創業的農民工不僅是農村帶頭致富和帶動羣眾致富的領頭人,是農村基層幹部的後備力量,更是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推動者、開拓者。要有的放矢地開展後備幹部培訓,選配一批農民工擔任村幹部,引導返鄉農民工有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切實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9

20xx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伴隨着危機進一步蔓延,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增加,務工收入下降,農民工外出就業形勢嚴峻,給我市農民持續增收帶來壓力和困難,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為了及時瞭解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情況,為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決策依據,近日,市統計局採取全面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及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從快速增長期轉入到穩定發展期,全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6萬人,佔全市農村鄉村從業人員比重38。7%。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鳳台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13。7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43。4%),潘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8。7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27。5%),毛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9。8%),大通區、謝家集區、田家庵區、八公山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及所佔比重分別為:2。1萬人、6。7%;1。9萬人、6。0%;1。7萬人、5。4%;0。4萬人、1。3%。

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和建築業。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市當前農村勞務經濟的影響

據調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市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人數2。1萬人,僅佔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的6。7%,目前儘管從數量上來看還並未形成大批民工返鄉潮,但綜合多種因素分析,真正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影響將在春節後,應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一)因所在單位裁員或停產、收入明顯減少成為農民工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

據對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鄉人員的問卷調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市2。1萬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因為收入明顯比金融危機發生前減少而返鄉的佔46。2%,所在的公司(單位)因訂單減少而裁員或停產返鄉的佔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繼續外出打工不划算返鄉的佔7。6%,所在公司(單位)因經營困難而破產倒閉返鄉的佔4。5%,認為所處的打工環境明顯不適應(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學不方便、當地人岐視民工、工資不能足額及時兑現、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政策不配套、在當地受老闆欺負等)返鄉的佔1。4%,認為其它原因返鄉的佔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壯年農民工成為非正常返鄉的主流。

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非正常返鄉迴流農民工20歲及以下的佔11。7%,21歲至44歲的青壯年卻高達61。7%,45歲至54歲的佔21。0%,55歲及以上者佔5。6%。

從勞動力文化素質來看,受教育低的勞動力返鄉的比重大,其中:國小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鄉人員佔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52。4%,國中文化程度佔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0。6%。

(三)經濟發達地區返鄉人員和外出務工時間較短的人員返鄉比例較大。

在調查中從長三角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30。0%,從珠三角非正常返鄉佔23。5%,從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14。3%,京津地區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8。3%。

據調查外出務工時間的長短也是影響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外出2-5年的勞動力返鄉佔到69。5%,20xx年當年外出當年返鄉的佔14。5%,外出6-10年的佔12。3%,長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鄉迴流的僅佔3。7%。

(四)從事勞動密集型及外向型產業的人員受到的衝擊最為明顯。

據調查,在我市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從事服裝加工行業的返鄉人員佔到22。3%,從事玩具加工行業的.佔到11。5%,從事電子行業的佔到2。8%,從事其他工業的佔到3。8%;從事建築業行業的返鄉人員佔到26。8%,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迴流人員佔到19。8%,從事餐飲業的佔到3。6%,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佔到1。3%,其他行業佔到7。4%。

(五)非正常返鄉人員返鄉後收入下降明顯,少數農村居民家庭生計可能發生困難。

據對返鄉人員調查中發現,有81%的人員返鄉後不能馬上就業,僅有19%的人員在返鄉後馬上能夠就業。

工資性收入一直是拉動我市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約4500元,其中:工資性收入2443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54。1%。據對我市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調查瞭解,有95。8%人認為返鄉迴流後收入明顯減少,其中:有48。3%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2000元以上;有27。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在1500—2000元;有9。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元以下。

(六)由於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春節後繼續外出務工的意願大大降低。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形勢愈發嚴峻,我市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壓力加大。

調查顯示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中有71%的人員春節過後不準備外出務工,僅有29%的人員在春節過後繼續外出務工,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對金融危機衝擊下,外部打工形勢不看好,對將來感到迷茫。

三、對穩定和發展我市農村勞務經濟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做好農村穩定工作,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當前經濟運行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宣傳,堅定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發展農村勞務經濟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難之時,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同時進一步貫徹中央20xx年一號文件《關於20xx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的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切實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億拉動內需的資金,我市積極爭取了2。9億元,主要用於煤礦棚户區改造和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資項目的帶動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就地就業,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加強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農民工實用性、針對性的業務技能培訓,幫助提高農民工業務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在調查全市非正常返鄉迴流農民工對政府的建議和希望中,首先選擇有關部門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的高達64。8%,由此可見農民工對本身職業技能提高是多麼急迫與渴望。

(三)強化和完善政府職能,提高為農村勞務經濟服務水平。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是一項巨大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目前實行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的力度弱,解決困難問題有些力不從心等,建議市政府對現有相關部門力量整合,建立起調度有力協調有序的長效運轉專門機構,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我們僅以農民工外出組織化程度為例,據瞭解當前我市農民工以老鄉親戚介紹方式結伴自發外出務工佔絕大多數,而通過政府職能部門或市場中介形式組織外出務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廣大農民工對外地務工需求準確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並希望有關部門搞好信息服務,以便減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職的旅途奔波,減少開支。

(四)借鑑外地經驗與我市實際制定出台幫扶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外省、市有許多扶持和幫助農民工就業和創業的先進經驗,我市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幫助和支持農民工就業和創業。如:我市可否將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城鎮創業就業人員納入小額貸款扶持範圍。是否對誠實守信企業在資金週轉困難時,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存入等。

注:1、由於目前國家關於農村外出勞動力及非正常返鄉迴流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為此我們結合農村經濟工作特點及本地實際,確定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必須同時符合兩條標準統一調查口徑:一是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在空間上必須達到跨出鄉鎮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鄉(鎮)內由第一產業就地轉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因為此方面難以界定統計數據難搞準確),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計時間必須達到3個月及以上,全年累計低於3個月,視為臨時工,屬未成功轉移不在統計之列。

2、對於受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的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迴流的統計標準我們規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機衝擊引起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鄉迴流,主要是考慮到了金融危機蔓延負作用於20xx年10月份方才顯現明顯,也考慮到新年返鄉團聚,全國各地於20xx年元月中旬步入春運高峯的民俗傳統等,不包括外出農村勞動力正常返鄉過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0

為全面掌握轄區勞動力就業形勢特別是農民工節後返崗就業情況,龍眠街道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問詢等方式對節後農民工返崗情況和就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並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基本情況

龍眠街道轄6個行政村、7個社區,街域總人口5.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5萬人。通過調查統計,20xx年,龍眠街道在市外(桐城市外)務工人口0.66萬人,返鄉約0.48萬人,市內本地農民工約0.2萬人。農民工節後返崗就業形勢穩定。其75%的農民工已返回工作崗位,15%的農民工處在留鄉創業、就地擇業兩者間徘徊,10%的主要來自山區的農民工準備待茶季結束後再外出就業。省外就業主要分佈在北上廣和江浙一帶,約佔出省就業人員的70%。年齡構成上,以70後為主,80、90後新生代農民工隊伍正在壯大中。外出人員與總人口的比例距離城區較遠的山區村較大,如街道黃燕村總人口數是1442人,外出務工大約600多人。根據調查,外出務工人員從事的行業只要集中於傳統的建築和裝潢行業,其中湧出很多如東盛村的楊海在上海的統帥集團那樣的規模企業和成功人士。在20xx年街道和各村居舉辦的在外傑出人士懇談會上,不乏農民工的優秀代表。

二、節後就業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節後農民工返崗率漸降。根據電話調查問卷分析,接受調查的300名農民工中有220名錶示春節後會返回現在崗位工作,48名不會返回,32名目前還不確定,返崗率達到75%,距離上年度下降8%。願意返崗的原因中,有50%的農民工是因為習慣了作業內容和工作環境,35%是因為所選擇的城市更有利於自身學習提高和對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10%是由於返崗單位工資待遇好,5%是因為購買了住房及其它原因。返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向型經濟走低,造成就業、待遇等都不穩固,因此更多的人在無法保障穩定就業的情況下願意選擇回鄉就業和創業,本地企業不斷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環境,滿足了農民工對務工生活的心理預期,就近就地就業趨勢加大。

2、農民工就業選擇和利益訴求多元化。隨着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隊伍的壯大,就業選擇從傳統的建築工地更日趨傾向於安全、舒適的工作。因此建築行業、作業環境髒亂差的行業對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吸引力逐漸變小。農民工就業的領域更廣,大概40%的農民工進電子廠、服裝廠,類似“產業工人”,另外60%廣泛分佈裝潢、餐飲、物流、建築工地等行業中。對第一代農民工來説,“提高工資待遇”依舊是該羣體最大的訴求,相較於老一代農民工,新一代農民工的訴求更加多元,薪酬高低已不再是他們找工作的唯一標準,他們更看重工作環境、生活品質、職業發展等因素。

4、用工難和就業難同時存在。根據街道不完全統計,龍眠轄區內工商業總的就業大概1萬多人,全市估計10萬人。大量農民工外流讓我地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經政府多方協調解決,尚有不少缺口。綜合全市農民工就業形勢,勞動力總量充足,但“合適”的勞動力不足,結構型短缺已經成為新常態。經過多年發展,龍眠轄區形成輸送機械、羽絨家紡、包裝印刷、電線電纜和農產品加工等五大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在本地很難招到熟練和充足的員工。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議市級層面結合鄉村振興、脱貧攻堅研究制定農民工創業政策,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等方式積極引導有技術、有資金、有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自主創業,發展鄉村特色餐飲、旅遊、服業等三產融合產業。結合桐城近年來形成的產業集羣和產業發展實際,鼓勵經濟開發區、各鎮街工業園項目建設農民創業園、科技孵化器、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平台。進一步健全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務體系,從而紮實推進“農民工回鄉創業工程“。

2、着力提升就業技能。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大都中學畢業後直接外出務工,既沒有老一代木工、瓦工、鋼筋工的專業技術,所從事的也大都是力氣活,要化解“用工難和就業難”這一矛盾,需大力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工提升就業技能,促進農民工就業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也為企業用工找到“合適”的用工對象。

3、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針對務工信息傳輸不暢通,鄉村勞務人員基本得不到正規渠道信息等情況,加大市、鎮街、村居三級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力度,強化平台職能,全力做好信息發佈、公共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和推薦培訓等工作,定期舉辦各類勞動力招聘會。加大企業空崗報告制度的推廣完善力度,使各大園區勞動用工供需情況掌握在勞動就業部門手裏,發揮好基層基礎平台的“穿針引線”作用,為農民工就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精準的服務。

4、優化企業用工環境。近年來,外出務工的性價比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地方經濟逐步發展,家鄉對農民工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工就近就地擇業就成為一種理性選擇。但多數農民工普遍反映,本地企業上班時間長,工資低,假期少,因此規範企業用工,及時查處不簽訂勞動合同、拖欠工資、超時加班等損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依法保障員工的正當權益勢在必行。

5、營造返鄉創業氛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徹底解決鄉村人口大量外流,村莊日益凋敝的事實,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這項工作尤為重要。為此,建議每年要充分利用春節這一契機,舉辦專場招聘會,發放返鄉創業政策宣傳單頁,面對面向前來諮詢的返鄉創業人員講解各項扶持政策。廣大鎮街幹部進村入户,大力宣講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利用鄉情、親情、友情和我市駐外招商機構及行業協會鼓勵農民工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增強外出務工人員建設家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力選樹農民工創業成功典型,在返鄉農民工中,培養和挖掘一批鄉賢,發揮鄉賢文化的道德張力,使尊重農民工創業、推崇農民工創業成為全社會的良好風尚。

伴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生根和惠農政策的逐步普及,農民工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將會逐漸被打破,必然會呈現出雙向流動的新局面,“返鄉潮”則為期不遠。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1

農民工是**區的新型勞動大軍,在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由於經濟和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民工成為一個典型的弱勢羣體,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經濟違法犯罪案件屢有發生,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特別是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大批農民工提前返鄉,對我市的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帶着這些問題,結合愛民實踐大走訪活動,就當前**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因農民工就業困難而可能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傾向性問題進行了分析研判。

一、**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目前,在**區務工的外來農民工約2萬餘人,大多從事建築、加工、服務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區的建築工地、工廠、飯店、娛樂等場所。外出務工人員6萬餘人,主要是在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從事製造、建築、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等工作。

當前,**區農民工具有以下特點:

(一)經濟上貧困,生活質量低下

當前,我市60%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間,只有少數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資。經濟上貧困決定了生活質量的低下,農民工衣着簡樸、粗陋,一般都暫住在工地、廠區或合夥租住於城鄉結合部,由於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普遍較大,勞動時間較長,閒暇時間少,基本上處於一種工作、吃飯、睡眠的生活狀態。

(二)中青年居多

**區的農民工中約80%是中青年,留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人、婦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職業技能差、謀生能力弱

農民工大中絕大多數為國中畢業,少數為高中畢業,由於文化水平偏低,農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建築業和加工業等幾大領域,從事普通的勞務性工作,對職業技能沒什麼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較弱。

(四)法律意識不強

**區農民工中很多人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學校學到的法律知識很少,從各種途徑接受的法律宣傳教育少,法律意識普遍不強。

(五)具有羣體性特徵

農民工一般都是屬於一個地方或區域的,經朋友、老鄉等介紹工作的,很少有單個農民出來打工,呈現羣體性的特徵。

二、農民工返鄉給我市社會治安造成的影響

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逐步凸顯出來,一批中小企業倒閉,就業機會減少,**區外出務工人員逐步迴流,從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的同時,有一部分不良人員也隨之返鄉,並將外地惡習帶回,給本地治安帶來壓力。

(二)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員大多為家裏的“頂樑柱”,失業就等於喪失了經濟來源,特別是**區的偏遠鄉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鋌而走險,產生過激行為,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事。

(三)有的.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在外務工,長達數十年之久,在外務工過程中的現實表現本地公安機關不甚瞭解,可能存在負案在逃或是曾經有過違法犯罪行為人員。

(四)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加之有的單位不講誠信拖欠民工工資,而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和相應救濟手段還很不完善,惡化了農民工生存環境,從而誘發犯罪。

三、關於解決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問題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的影響。要深入貫徹全國公安機關領導幹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孟建柱部長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治安形勢,特別是中層幹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鋭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待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做好全體民警的宣傳發動工作,切實增強全體民警對此次金融危機的認知,增強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重視,切實提高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以“大走訪”活動為載體,紮實開展農民工返鄉情況的調查工作。結合“大走訪”活動,組織民警深入轄區,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户調查,並召開村(居)委座談會等,全面摸清轄區返鄉農民工情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仔細梳理歸納農民工返鄉原因,並全面掌握返鄉農民工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現狀,瞭解其思想動態;加強同返鄉農民工的溝通聯繫,交心談心,身體力行為其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行動上、言語上正面加以引導。對有不良行為與不良嗜好的人員進行徹底摸排,並積極依託基層羣防組織加強情報信息收集掌握,對重點人員要釘死、看牢,防止其趁火打劫,危害社會。

(三)建立情報信息分析研判機制,做好社會輿情的監控工作。對目前尚未出現的但可能會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制定應對預案,超前採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力爭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對轄區的社情進行有效監控,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堅決遏制過激行為,確保轄區社會穩定。

(四)強化法制輔導,變盲從為遵從,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法制宣傳工作,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組織民警將農民工必知的有關法律知識印製成小冊子或卡片發放到農民工手中,讓農民工做法律的明白人,自覺維護其正當權益。建立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組織農民工開展法律競賽等有益活動。切實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意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失業不矢志”的理念。

(五)加大查處侵害農民工權益案件的力度。積極協助工商、勞動等部門,嚴厲制裁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配合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增加就業,並給予有實際困難的羣眾以保障、扶持,緩解嚴峻的社會形勢。加強街面及治安複雜場所的治安巡邏及治安防控工作,保持高壓態勢,遏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營造一個有條不紊的、和諧的、良好的外部治安環境。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2

近年來,崇信縣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不斷強化返鄉創業就業服務,充分激發他們對建設家鄉的熱情,全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穩步推進。近期,結合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通過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和對農民工的情況調查,總結出了一些促進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具體想法和建議。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和特點

(一)基本情況

崇信縣是一個農業縣,轄2鄉4鎮2個工業園區,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18萬人。農村勞動年齡人口約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3萬人,全縣累計返鄉農民工近11000人,返鄉農民工佔常年外出農民工總數的50%。其中,實現自主創業的農民工6000多人,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個體經營等形式實現創業就業。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特點分析

1、返鄉創業主體多為中青年羣體。這個年齡階段的農民工經過多年的打拼磨練,積累了相當的富餘資金,且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工作技術上游刃有餘,人際關係和社交網絡上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觀念經過在外的歷練不再保守落後,他們有勇立潮頭自主創業的意向。當他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有足夠的創業條件,有完善的創業基礎,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時,返鄉創業便順然誕生。返鄉創業人員中湧現出的創業明星如柏樹鎮的謝月林、銅城工業園區杜銀祥、黃寨鎮馬寨村的高昕等人,在外打工一些年後,觀念認識和經驗、技術的積累都達到一定程度,同時有返鄉農民工創業扶持優惠政策因素,他們便回鄉創業,投入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創辦建材生產企業、種植養殖合作社、職業培訓學校等,安置和帶動縣內富餘農村勞動力就近創業,發揮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2、返鄉創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結構單一。從全縣返鄉創業者建辦實體看,企業多是小規模企業,主要依靠自有結餘資金,親朋好友幫扶資金,投資10—50萬元的較多。在縣內建辦的自己的企業及實體店20xx多户,比如從事種植、養殖行業的返鄉農民工在發展結構上相對比較單純,所以創業成功率還有優勢,真真在發展前途上下功夫,還能形成更多的規模。

3、返鄉創業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差。大多返鄉農民工文化程度雖比一般農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畢業的低學歷,只有打工經歷,掌握的多是生產技術,沒有受過相應的專門創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存在一定盲目性,市場分析和產品定位以及防備風險的能力比較欠缺、在企業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創業初期雖然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較差,堅持發展潛力不足。一些返鄉自主創業的農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萬之間,時間一般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創業者,收入能夠達到20—30萬左右,與外出務工收入和本地就業相比,收入偏高。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原因及近年來措施成效

(一)原因分析。

大部分農民工返鄉,選擇在家鄉就業的原因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因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無人照料,放棄外出打工機會,以方便照顧家庭選擇回鄉就業;二是因為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自身的職業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偏低,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用工需要,導致農民工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批農民工因找不到崗位而返鄉。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地方創業環境不斷改善,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提供了吸納空間。四是有一批長久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通過打拼,掌握了一定技術,有着收入頗豐的資金積累。目前,本縣務工工資水平雖比外面發達省市、地區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業的交通、房租等成本,當地務工的實際收入水平與外出就業基本相當。

(二)近年來的措施成效

1、完善政策機制。近年來,崇信縣委、政府堅持把加快推進全民創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事來抓,為返鄉創業搭建平台,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先後出台了關於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各鄉鎮(區)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縣婦聯、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有關金融機構等部門整合資源抓好政策的落實和工作的開展,各部門結合實際,提供了共多項優先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各鄉鎮(區)結合項目實施作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規劃,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人數佔有勞動力的農民工人數的20%以上,全縣已掀起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

2、強化典型帶動。各鄉鎮(區)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都培植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示範户,示範户的種類主要是結合縣扶貧辦項目、縣農牧局種養項目發展種養的大户;比如黃花鄉涼水泉村的致富女能人袁佔梅帶動羣眾創辦了涼水泉榮盛養殖園、高年養殖園,在她的帶動下,近年來,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4元。她曾先後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甘肅省勞動模範”、全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女能手等多項榮譽。手工製造企業、服務業示範户以樑小紅為代表成立了公劉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傳播手工刺繡編織技藝、培養優秀文化傳承人才為目的,着力於傳統手工刺繡、編織等作品的研發與創新,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提高,打造突出崇信傳統刺繡編織文化的精品力作,讓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愛好者更多的瞭解崇信公劉農耕文化和民俗藝術,實現創業願望和夢想, 這些典型示範户充分發揮了吸引和接納農民工創業就業的作用。

3、部門協作推動。出台優先優惠政策的相關職能部門及負責項目審批的服務部門深入到各鄉鎮(區)主動對接,尋找工作的重點,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服務,縣人社局、農牧局結合精準扶貧在各鄉鎮的協作支持下,大力抓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素質促增收,緊緊圍繞果樹工、電焊工、餐廳服務、牛肉拉麪等多種農民實用工種集中培訓,截至目前共有6624農民工參加了技能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三、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扶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實。優先優惠政策的對接難。已經出台的優先優惠政策,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優先優惠,在加強辦事程序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農民工在申請享受和辦理落實上較難。

(二)創業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返鄉創業者的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一次性投入到項目中去,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缺乏後續資金和防備風險的能力。還因受限金融體制、企業規模、信用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十分困難,只有靠高息民間借貸輸入企業維護生產和再生產的“血液”,成本高、負擔重,有時因資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機,資金問題成為返鄉創業者創辦企業難以持續發展的瓶頸。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3

在外打拼多年學會了一技之長,增長了見識和才幹,有了新思維和新理念,同時也攢集了一定的資金,又對家鄉情深義重,這些打工者,一旦時機成熟有人提醒,他們一定會返鄉創業。個人認為,返鄉創業是利縣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由於他們的創業,為很多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就業提供了崗位,可以保穩定,保民生;

二、為政府排憂解難,減少就業安置費用;

三、擴大了縣域經濟總量,增加了財税收入,確保了經濟增長。

但是作為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太難太難。這是前段時間我走訪調查兩户返鄉創業的企業得來的結論。下面我就他們的困難及解決困難的思考歸集如下:

一、困難

1、資金的困難

創業一個企業不是點滴資金能夠解決的事。一是固定資金投入,包括建廠土地,建設廠房,購置機器設備等等。二是流動資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採購、庫存產品運輸費用、日常週轉資金、人工工資、水、電、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開資、三是廣告、協調、新產品研發等費用資金緊缺成了所有企業都存在的共性問題。

2、用地的困難

創辦一個企業必須要有廠房,要建廠房必須得用地。土地資源是非常緊缺資源,城鎮的土地顯得更為緊張。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報批難;三是土地價格高。所以企業建廠用地時,一是難有滿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沒有現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續辦下來,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企業籌辦期太長。

3、人才的困難

要辦好一個企業,必須有支撐企業運轉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闆,還得有做事的員工,管事的管理人員和為生產經營服務的後勤人員。通過對兩個企業的走訪,我發現,現在的私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業,老公(或老婆)當老闆,老婆(或老公)當技術負責人兼總經理,管生產,管營銷,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當保管、會計或出納、採購員等等,沒有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沒有成套的系統的管理[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手續制度。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不難看出,業主不是不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企業缺職業經理,缺技術研發人員,缺市場營銷人才,缺財務管理人才。

4、環境艱難

這些年,政府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環境與沿海發達地區比還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環境無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設施等無法比,其次是軟環境,一是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官員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們往往只盯住企業的產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優惠政策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無法落到實處,業主還不敢亂説,説不好得罪誰了自己吃了虧還不知道,只好不説,有人調查時,一概説好。

二、解決這些困難的建議和想法

1、資金困難的'解決

一是政府成立融資擔保公司,為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擔保融資,為守誠信的企業融資擔保,為一時資金週轉困難的企業擔保融資,為企業季節性需求資金融資擔保,保證融資渠道暢通。二是理順銀企關係,建立完善的銀企借貸制度,確保企業資金困難時能及時從銀行貸款,同時,也保證銀行貸出去的款項能按時全額收回。三是引導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讓有資金有意願的人到企業入股,增加企業資金,保證入股人的利益實現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閒置的資產和土地入股,減少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增加企業流動資金。

2、解決用地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裏要為工業用地儲備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適的工業項目,就按程序審批適量的土地供應。二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成立土地儲備中心和其他可流轉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收歸土地儲備中心備用,凡有企業用地申請,根據企業特點和環保要求,批給其適用適量的土地。

3、解決人才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裏為企業招聘急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後企業認為他確實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了特殊貢獻或重大貢獻的,經有權部門審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縣委提拔為政策相關部門的管理型領導或者由政府重狀。二是企業自己選拔優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創業培訓的平台,為企業免費培訓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三是企業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到企業入股,讓人才變為股本,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分紅,讓他們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去,死心踏地的去為企業做事。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4

一、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的具體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xx街道切實把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着力優化服務,創優環境,在制定優惠政策、破解資金難題、加強創業培訓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每年春節期間,以“春風行動”為平台,開展以“關愛農民工”為主題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宣傳月活動,廣泛宣傳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政策規定,發佈創業信息,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成功人士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

二是制定落實優惠政策促創業。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開通返鄉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為他們提供全程服務。

三是加強技能培訓,夯實創業人才支撐。20xx年以來,街道組織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60餘人次,創業能力培訓40餘人。目前,街道返鄉創業人員達到150餘人,直接帶動500餘人就近就地創業就業。

二、當前影響農民工創業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難,阻礙農民工創業熱情

據調查,返鄉農民工80%以上都反映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農民工雖然在外積累了一定資金,但還是要依靠貸款和向親朋好友借錢才能使經營項目正常運轉,返鄉創業投入很大,加上農民創業尚未樹立起自己的信譽和知名度,吸引投資和融資能力差。另外,銀行部門擔保貸款手續比較複雜,農村承包地不能作為有效抵押物,找到符合條件的擔保人比較困難,致使農民工返鄉創業融資很是困難,即使得到貸款,資金成本也比較高。發展資金不足,已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最大障礙。

(二)綜合素質較低,抗風險能力弱

據統計,在我街道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60%以上是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40%,他們外出務工大都是從事重體力、低技術的勞動,整體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偏低。多數返鄉農民工接受過創業培訓,但創業知識、財務管理、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知識還是相對欠缺,難以滿足創業不斷髮展需要,加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待遇較低,先進企業技術和優秀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致使企業投入見效慢、回報率低,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生存前景堪憂。

(三)要素保障不足,創業環境較差

由於農民工返鄉創業大部分涉及以農為主的基礎產業領域,創造的税收相對較少,導致用地難比較突出,辦理審批時間長,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大多又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返鄉農民工自己修路,錯失了市場機遇,又增加了企業成本。受制於收入低、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服務條件不完備等問題,創業者在聘用管理和技術人才組建創業團隊上存在很多困難。儘管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但有些新辦企業並不清楚自己可享受哪些服務,減免哪些税費。總的來看,支持農民工創業的氛圍還不濃,創業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四)創業意識不強,成功率較低

由於部分返鄉農民工思想保守,觀念落後,缺乏長遠的目光和規劃,缺乏闖勁,即使有創業意願,也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加之掌握創業的信息渠道不暢,不能把握市場風向,導致創業產品不暢銷或滯銷,企業發展壯大比較困難,創業成功率不高。

三、進一步推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及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創業服務和指導

要把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採取多種措施“引鳳還巢”。

一是全面落實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制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資金短缺問題。

二是成立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指導中心,為農民工創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指導。

三是結合實際,引導返鄉農民工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發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項目;發展“互聯網”和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新領域,提高創業的層次,促進農民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二)進一步強化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根據返鄉農民工創業特點、需求和地域經濟特色,緊扣精準扶貧攻堅,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實現就業為目標,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等培訓計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培訓形式多樣化、培訓對象層次化、培訓方法多元化、培訓內容實用化。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有效整合培訓資源,提升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在熱情,為促進農民返鄉創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三)切實改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環境

要全面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的利好政策,放寬門檻,完善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審批一站式服務,指派專人全程跟蹤服務。整合各項涉農資金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一些村莊水、電、路、訊仍較落後的問題。建設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基地,聚集創業要素,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綜合服務平台。

(四)大力營造創業氛圍

大力宣傳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方針政策,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典型,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激發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熱情,使創業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中來。

返鄉農民工調研報告15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限產、停產或者外遷。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許多大中型製造企業也迅速收緊擴充步伐,導致大批工人被裁,或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路程,提前歸家的現象。最近,我局農調隊對返鄉迴流農民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迴流總人數。我們對所轄17個鄉鎮的315個村進行了摸底調查。20xx年前三季度,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9.5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6.5萬人,截至12月底,全縣共返鄉迴流約5200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5%。

2、返鄉迴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於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長的達到90天以上。

3、返鄉迴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0%,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佈。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佔65%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達到65%,其次為建築業,佔20%。

5、返鄉農民工工資情況。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3.6%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兩者累計,高達88.6%的農民工工資可以得到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調查發現,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被調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0%,兩者合計,八成以上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1%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調查分析認為,目前全縣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420元,而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餘元,這相對於城市用工來講明顯偏低,加之農民工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其付出和收入並不成比例。農民工之所以對其收入狀況滿意度較高,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6、返鄉農民工迴流的原因。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鬆説“: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一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務工相對收入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太浮鎮王化村的楊振國説,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發展的機會。

二、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這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是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這些思想活躍的農民精英該如何管理成為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着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鋭減。大部分農民工返鄉,讓我們得以再次思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富餘勞力如何培訓,如果行之有效,不失為轉“危”為“機”的新契機。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xx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為農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温暖。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並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繫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免費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税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税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減負。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其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其向縣小額貸款中心爭取人均不超過4萬元,貸款期限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返鄉農民就業的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併為農民工交納了保險的,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v9eg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