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1

按照《關於開展xx活動的通知》,我採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國小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着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説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並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羣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着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激情。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脱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脱離時代,脱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着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2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xx國小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xx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xx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xx國小還沒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xx中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xx國小,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五、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六、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3

如今,在農村國小,音樂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同時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出了:要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為現代社會培養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而音樂教育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見,農村國小音樂教育不容忽視,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關注。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入手:

(1)要轉變和更新思想教育觀念;

(2)要有愛崗敬業的態度和精神;

(3)要有善於教學、勤於鑽研的能力;

(4)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在農村國小,音樂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我們都知道: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4/5,農村人口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的人口素質。同時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出了:要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為現代社會培養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而音樂教育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見,農村國小音樂教育不容忽視,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關注,提高音樂教育在農村學校及其在社會上的地位已刻不容緩。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音樂學科師資配置上,我縣農村國小基本上沒有專職音樂教師,有的僅限於鄉鎮中心國小。村小几乎沒有音樂教師,有幾個鄉鎮有兼職的,也是以其他學科為主,捎帶上音樂課。再有一點就是音樂師範畢業生分佈不均,有的鄉鎮多,音師生教不上音樂課,去當班主任。而有的鄉鎮音師生少,或者連中心校都分不到一個。在音樂教學設備上也比較落後,一部分學校有專用音樂教室和鋼琴,大部分的音樂教室也可以叫做綜合活動室,各種活動都可以用這一個教室。一些國小上課必備的打擊樂器、教學磁帶等也只有幾家學校有。還有一些村小連音樂教材都沒訂,可想而知,沒有教材如何上音樂課?另外,一些學校還常以各種理由,利用音樂課上其他學科的課程,致使學生無法學習和掌握完整的音樂知識結構,剝奪了兒童享受音樂教育的權利,阻礙了音樂教育的發展。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做?

一、要轉變和更新思想教育觀念。

要想改變當前的這種音樂教育狀況,要轉變教育觀念,大力倡導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把農村國小音樂教育工作提到議事日程,嚴格的執行《音樂教育大綱》和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清除“主科”與“副科”的意識,真正把農村的音樂教育工作紮實、有序地開展起來,把快樂和美的享受還給孩子們,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力。

二、要有愛崗敬業的態度和精神

現在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更為了考大學。因此家長和學校從小都對語文、英語和數學等所謂的“主科”關心,忽視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相應地説,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就無法提高。記得一位音樂教師説:“咱們在學校從來沒有被評為優,更別説先進了”。儘管這名教師在教學和其他方面都不錯。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低,音樂教學設備差,社會及教育部門不重視音樂教學等一系列客觀現象,極易造成教師主觀上對音樂教學的應付心理,對自己的崗位不熱心,甚至願意當班主任。這種態度看起來似乎是人之常情,但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音樂學科地位的提高,有賴於教學質量的保證,假設我們的教學水平是一流的,我們的課外活動、校園文化都搞得多姿多彩,有聲有色,我想,我們的領導和同志都會看到,無論考核還是評優,都會有你一份兒。

無論專職和兼職教師都應該有敬業精神,提高師德素養,增強對學生的愛心和為專業獻身的精神,勇於在“艱苦”的`環境中“創業”。利用身邊一切可用的資源,為上好音樂課服務。敬業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細心大膽,不拘泥於固定形式,敢於開拓創新,善於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審美環境。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相同點就是他們都熱愛音樂藝術,所不同的是農村學生受到的音樂教育比城市學生更少些,因此,他們對音樂有更濃的好奇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如何引導他們從好奇心開始,一步步走進音樂的殿堂。

現在的學生今後將面臨的是處處充滿競爭的複雜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完善的綜合能力是他們必備的參與社會競爭的條件。這種能力的培養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教師身上。音樂教育在這方面的功能雖不是萬能的,但也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起到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例如:歌唱的音調對語調的影響,合唱對團隊精神的培養,舞台表演對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的培養等。

總之,要求我們教師要有一種特殊的神韻,貫注在他的言談舉止中,引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心聲去表達,用自己的動作去體驗,給他們貧乏的心靈帶來朝氣,給他們生硬的舉止帶來生機。

三、要有善於教學、勤於鑽研的能力

這種能力它包括教學技術、文化修養、創新意識、教研意識等多方面內涵。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把知識準確地、完整地傳給學生,才能真正喚醒激發學生的心靈和智慧。據瞭解,像我們縣這種情況不只是存在少數地方,是全國多數農村國小共同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何結合實際因陋就簡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何藉助音樂特有的魅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如何結合新課程理念,把其他姊妹藝術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來。能力是實施的保障,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有創新意識,要有設計充滿新意、效果最佳的音樂課堂教學和教學方案的能力。要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藴含審美價值、洋溢審美情趣的立體動態藝術的能力。

四、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知識要不斷的更新,不斷的給自己充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和時代飛速發展的需求,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柏拉圖曾説過:“音樂教育是至高無上的,因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節奏與和聲那樣深達人類內心深處並給予最強烈的震撼。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將音樂銘刻在心,傳於後人。”因此,真誠期望各級領導和全社會都來重視農村國小音樂教育,也真誠希望農村國小音樂教師能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我縣的音樂教育教學之中,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

總之,只要把農村國小的音樂教育搞好了,我們農村國小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4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國中又有國小的農村學校。在那裏,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佔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範生都説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這裏還有這麼多的代課教師呢?於是,我對這裏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裏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裏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範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於上述原因,許多師範生畢業後寧願託關係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也不願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説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有的只念了國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於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裏我瞭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裏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歎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麼養家餬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於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國小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於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裏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於老師的幾次閒談,我才知道,於老師的心裏裝着不少苦水呢。

這裏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於老師説,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裏,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説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於老師苦笑着説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於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説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並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於老師又説,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着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後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麼。

(五)幾點值得討論的問題

1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着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後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晚景淒涼吧。

2 我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代課教師也有一顆進取的心,原來因為時代的限制,他們沒能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現在他們參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學文憑,卻又遇上了國家對代課教師轉正年齡的限制,這是不是讓人感到很遺憾呢?

3 現在大學擴招,師範專業的畢業生更多了,面對畢業生們一個勁兒地往城鎮學校跑,哪怕是託關係,而農村學校卻無人問津的現狀,國家是否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鼓勵師範畢業生去農村任教呢?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5

本文選擇上海市部分中國小的戲劇藝術教育現狀展開調查。通過訪談調研,發現目前本市中國小戲劇教育正呈現“教學滲透、社團培養、課程教學、工作坊試點”等四種不同的實踐模式,由這四種模式分析和歸納而得目前中國小戲劇教育雖然已經得到普遍的重視,但仍然存在精英化的傾向,同時戲劇教育的多重功能尚待開發、教育理念也尚待完善。在調查分析的最後,提出“樹立全人教育戲劇觀念、加速培養戲劇教師、儘快出版規範的戲劇教材”的建議,期待能夠為戲劇教育在中國小的進一步推廣做出呼籲和努力。

課本劇扮演、校園生活的舞台呈現、為培養團隊精神而鼓勵的戲劇遊戲,都開始被教育者們接受與運用,以各種方式滲透、參與到中國小基礎教育的各個方面。同時,隨着教育戲劇這一概念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引進和推廣,校園戲劇活動掀起了一波波小熱潮。

本文對上海市的六所中國小和兩個戲劇工作室的戲劇教育現狀進行了調研,受訪對象分別包括教師、學生、學校分管領導以及學生家長。這七所中國小及其區域分佈分別為: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徐彙區)、上海市實驗學校(浦東新區)、上海市進才中學北校(浦東新區)、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長寧區)、上海協和雙語學校(閔行區)、民樂學校(松江區)、育紅國小(嘉定區)。

一、現狀:四種實踐模式呈塔型分佈

通過對訪談的整理和研究,筆者發現,目前上海市中國小的戲劇教育模式大致可分為教學滲透、社團培養、課程教學、工作坊試點四大實踐種類,並且這四類在中國小中被利用的頻率呈依次遞減的塔形分佈態勢。

(一)文科教學的戲劇滲透

所有的受訪對象都表示會用戲劇的手段來進行文科(主要是語文和英語)的教學。這是目前上海中國小戲劇教育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在學科教學中注入戲劇元素,讓兩者互為滲透,達到相關學科教育和戲劇教育的雙重目的。

中國小的語文教學中,戲劇文學及戲劇元素始終佔有一定的比例。國小課本里的《烏鴉與狐狸》《小馬過河》等篇目有故事、有衝突、有動作、有對話,非常接近完整的戲劇。而到了學生閲讀能力相對完善的初高中階段,語文課本中的戲劇內容就更多了,《陳毅市長》《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雷雨》《茶館》《竇娥冤》等劇本涵蓋了古今中外最經典劇作家、最經典戲劇作品的最精彩部分。而在英語、德育等其他學科,教師們也會選擇情節性較強的篇章來進行戲劇改編,以增強課程教學的互動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科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對戲劇的運用,大致表現在以下方面:

1、角色朗讀

這是運用戲劇手段進行文科教學的常見方法。由老師選擇課文,學生根據文中內容分角色朗讀。一般為念讀方式,有的教師為節約時間,就讓學生站在各自座位上進行;也有一些教師會選擇讓出講台的位置作為舞台,請學生於事先背誦後上講台以分角色對話的形式進行簡單演出。

從戲劇的角度來看,這種演出缺乏舞台演出基本的場面調度和角色裝扮,並非完整的戲劇,但這算是戲劇元素在中國小教學中最普遍的應用。

2、課本劇呈現

課本劇,是指把課文中的敍事性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刻畫人物、表達主題。課本劇是戲劇與教育結合的典型呈現。

在調查中,筆者得知《雷雨》《一碗陽春麪》《哈姆雷特》《項鍊》《威尼斯商人》等課文在各受訪學校的課本劇編演的概率很高。同樣的,“課本劇”也是在此次調研中受訪者提到的高頻詞彙,師生們紛紛表示非常樂於通過戲劇的藝術形式來賦予語文學習和英語學習更多的樂趣,讓學生在欣賞與體驗戲劇藝術之美的同時,學習學科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二)戲劇社團的興趣培養

幾乎所有的受訪學校都在課外開設了戲劇社團。據瞭解,戲劇社團的成員招募過程是學生和指導教師的雙向選擇:對演戲感興趣的學生自主報名,指導教師對其進行考核,根據學生條件確定入社成員。戲劇社的活動全部都在課餘時間,每週活動次數一到兩次不等,每次活動時間平均為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

與課堂上不甚成熟的戲劇元素相比,戲劇社團的劇目無疑更加完整、精彩,並且具有更強的藝術性,更類似成熟的戲劇演出。戲劇社的指導老師也大都在學生時代參加過戲劇社團,或參加過相關的戲劇培訓,甚至還有科班出身的戲劇專業畢業生。

戲劇社的活動成果一般來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校慶、學校藝術節等大型校級活動上進行展演;二是代表學校參加各類區級和市級的校園戲劇比賽。

從戲劇社指導老師的確定,到成員招募的淘汰機制,再到演出劇目的反覆排練,都體現了中國小戲劇教育的另一種精英化的傾向。“精英化”的戲劇教育打造出精彩的校園戲劇劇目,在各類比賽中獲得榮譽,但這注定了只可能是一小批學有餘力或具備戲劇潛質的學生才能享受到的教育過程。同時,也因為其活動並不納入學校的正規體系之中,所以造成參與學生的流動性較大。採訪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表示,一旦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或學習強度過大,他們最先考慮的就是讓孩子放棄戲劇社團。而那些贊同孩子參加戲劇活動的家長則另有打算:戲劇比賽獲獎可能會有利於孩子升學或是申請國外的學校。例如,上海實驗學校連續幾年聘請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的表演系教師擔任戲劇指導教師,精心挑選優秀的戲劇表演苗子加以培養鍛鍊,優秀學生課本劇目《商鞅》《藥》堪稱專業級水準,而好幾個優秀的小演員們也因其戲劇才能和獲得戲劇類的獎項,而順利通過了復旦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

中國小戲劇社團的精英化教育,比課堂上的戲劇元素滲透來得更全面、更徹底,它讓一部分有潛質的學生很早就領會到戲劇的藝術性和舞台表演的魅力,為優秀校園戲劇劇目和戲劇新苗的挖掘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教育講究的是“有教無類”,如何在普及教育階段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戲劇教育,如何充分保留戲劇藝術的藝術性、教育性和普遍參與性,挖掘出戲劇教育與學習生活更多的關聯,這也是中國小戲劇社團“精英化”教育有待思考和權衡的一個問題。

(三)戲劇學科的課程打造

戲劇學科的課程打造,是指在中國小中開設戲劇藝術教育專門的課程,把戲劇藝術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來進行教學。就和中國小中有規定課時保證的美術教育和音樂教育一樣,當戲劇課成為學生必修的科目,會有更多的學生接觸到這個領域,也會引起更普遍的重視。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目前專門開設戲劇課程的中國小很少,且大多集中於民辦和國際學校之中。

20xx年起,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正式開設藝術拓展綜合課程。校方把藝術類課程分為聲樂、戲劇、舞蹈、外國音樂、民族音樂共五大門類,每門課程都引進了該專業的藝術教師,包括戲劇表演系本科畢業的戲劇教師參與到中學的課程教學之中。五門藝術拓展課程中,聲樂、戲劇、舞蹈均屬於表演實踐類,外國音樂與民族音樂則被分到藝術文化欣賞體系中,但校方還是規定這兩門課程的選修學生必須分別學習口風琴和陶笛,也就是保證了所有藝術門類選修的學生都能掌握相關的表演實踐技能。

據瞭解,世外中學現有六、七、八、九共四個年級,每個年級11個平行班。學生在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習中,必須每學年都挑選一門藝術拓展課作為必修課程,且每年不可重複。也就是説,所有的學生在國中階段的前三年可以修習三種不同門類的藝術課程,每門藝術學科的修習時間為一整學年(兩個學期),每週行課1課時,每課時40分鐘。等到了九年級,學生可以在前三年選過的三門學科中再重複選一門進行精讀修習。

據該校戲劇教師介紹,她的戲劇班每學年每個年級的選修人數在20―30人,由學生在校級網絡選課系統中自行操作,沒有額外的面試篩選。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的戲劇課被她稱為基礎訓練,主要教授與聲樂、台詞、形體、表演等一系列戲劇舞台實踐相關必修內容;而她把九年級的班級稱為進階班,這個班每年固定招學生20人,全部都是前三年選修過戲劇課的學生組成,教學目標是在舞台上完成合格的戲劇表演。

該教師還為本調查提供了基礎訓練班和進階班的課程大綱。戲劇基礎訓練課程大綱共分為四個單元,設置四個主題,涉及的表演技能分層遞進。同時在每個單元的實踐訓練之前還會有戲劇遊戲環節和戲劇常識講授環節。

而對於進階班,由於選修的學生已經受過一年的戲劇基礎訓練,並且也有興趣、有意願進一步學習戲劇表演,所以指導教師會為這個班設置兩個戲劇表演任務:一是校藝術節上完成一個經典戲劇片段的演出,二是設計戲劇工作坊,指導學生自編自演參與到戲劇創作的每個環節,從無到有呈現一個反映校園生活的戲劇小品。

分析世外中學戲劇課程大綱,不難發現這個表演訓練體系與高校表演系的基礎訓練課程基本相似。可見,這種表演實踐的訓練方法是以培養舞台上的合格演員為目標的,只是在世外中學這種專業演員的入門訓練很好地體現了戲劇教育的普及性,每個願意上戲劇課的普通學生都自主接受,並能夠在接受專業的戲劇表演訓練後於演講、交際、即興反應等方面體現良好的進步。

同時,在調查中很多學生告訴筆者,他們在戲劇課上最喜歡的環節不是照着劇本演戲,而是每一次正式上課前都會進行的戲劇遊戲和即興小品。對青少年來説,戲劇遊戲和即興小品都是沒有劇本的表演,是一種本能的自我呈現的表演。在這兩個環節,學生的熱愛並不是戲劇表演本身,而是把戲劇作為一種工具,成為表達個人情感和宣泄青春情緒的一種媒介。

(四)教育戲劇的初步參與

上文所提及的課本劇、戲劇社和戲劇課基本涵蓋了目前上海市中國小戲劇教育的絕大部分實踐模式。這三種模式各有利弊,但每一種都是對於戲劇教育的寶貴探索與嘗試。在戲劇教育的研究領域,這三種模式本質上都屬於劇場教育的範疇,主要關注的是純粹藝術技巧的訓練,如表演技巧、聲樂演唱、戲劇編導等,其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合格的戲劇人才、完成完整的戲劇演出。

在西方戲劇教育的研究中,除了劇場教育,還有教育戲劇(Theater in Education)這個範疇。與劇場教育相比,教育戲劇更多的是寓教育於戲劇藝術的表現過程之中。它的教學重點不是戲劇技藝,而是要學生更多地去體驗日常生活,用自己的閲歷、經驗、記憶來判斷和確定戲劇人物的選擇,從而完成表演任務。表演的結果並不重要,表演的過程、體驗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全面地洞察和認知他人、自我與社會。

近年來,教育戲劇從西方被引入中國,在一線城市的高等藝術院校中引發不小的探討熱潮,同時也在一些專業志願者的探索之中,以各種形式默默地進行實踐試水。

1、創新戲劇探究課形式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和上海市進才中學北校,是目前上海少數兩家把教育戲劇納入課程體系的學校。市三女中於20xx年開設相關課程,而進才北校則是上海戲劇學院藝術教育專業的合作實驗學校,早在20xx年就開始進行教育戲劇的試點。兩個學校都把該課程當作創新戲劇探究課,分別在高一新生和七年級新生中全面鋪開。市三女中是每週1課時,行課40分鐘;進才北校是每週2課時,行課80分鐘,總共歷時都是一個學年。

根據進才北校相關教師提供的課程大綱,我們會發現教育戲劇的課程設置與世外中學戲劇拓展課有着較大的不同。

與世外中學的戲劇拓展課相比,進才北校的教育戲劇課程大幅減少了聲樂、台詞、形體、表演等表演基礎訓練課程,對於經典戲劇片段的編演也幾乎沒有涉及。而戲劇遊戲的內容大幅度增加,其演示內容更多地與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相關聯,教師在課程中的主體作用被大幅減弱,更多的不是決斷者,而是學生表演與相關思考的引導者。

2、教育戲劇工作室的公益推廣

教育戲劇在上海尚屬於新生事物,將其納入課程體系的學校只有上述兩所,其餘更多的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短期介入到中國小教育實驗當中。這種推廣大致有兩類:一是承接短期的定期培訓和演出;二是配合社會團體的公益慈善推廣。

首先,承接短期教育項目的定期培訓和演出。每年上海市各區縣教育局會有一些專題教育的短期項目,項目推廣過程中會有戲劇演出的子項目。例如,上海應戲劇工作室於20xx―20xx年間承接了上海市松江區和嘉定區教育局關於個人衞生推廣的教育推廣項目,以教育戲劇的理念設計與“勤刷牙”“勤洗手”等有關的短劇小品在區縣所屬20多所國小中上演,共計60餘場。這樣的宣傳短劇帶有教育戲劇的元素,改變了觀演壁壘分明的戲劇模式,增加了大量問答互動內容,頗受小朋友們的好評。

另外,上海戲劇學院的希望彩虹教育戲劇發展中心多年來始終在上海偏遠郊縣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弟當中開展免費的教育戲劇推廣和關懷活動。這些活動並沒有通過學校,而是通過社會公益團體來展開。如在寶山區和嘉定區的一些城中村,戲劇教師每週六上午會在村子裏廢棄的場地上開設教育戲劇活動,就像愛心學校那樣,把缺乏家庭關愛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從家裏、街頭和網吧中聚集到一起,參加戲劇遊戲和故事劇場,以戲劇的方式來進行心理診斷和輔導,並豐富這些孩子的課餘生活。

二、特徵:四種戲劇教育的發展傾向值得關注

此次調查表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小教育者們已經認識到戲劇教育的重要性,並主動地在教育過程中添加戲劇的相關元素。並且,可喜的是,已經有部分中國小把戲劇納入教育課程之中,把戲劇和美術、音樂並列,傳統的中國小藝術教育課程體系被正式地拓展。但同時,戲劇教育在上海尚屬新興領域其推廣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發展的傾向值得關注和探討。

(一)戲劇教育的優勢已被認可

此次調查中,受訪師生普遍反映戲劇能夠輔助文科的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而開設專門戲劇課程的學校領導也表示,戲劇課的開闢是成功的'、受到師生歡迎的,中國小藝術教育的課程體系因此變得更加完整和豐富。還有一些學校的校長還表示戲劇應該像音樂和美術一樣,被納入上海所有中國小的必修藝術課程體系之中,這是發展的趨勢。

此外,戲劇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所起到的良好作用,也被普遍認可。對於獨生子女佔多數的上海中國小生來説,戲劇排練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每一次的戲劇編排,每一個道具的設計製作,每句台詞每個動作的設計調整都需要大家羣策羣力。也有很多學生表示,在上了戲劇課後,他們敢於在公眾面前發言、演講,較自如地表達自我的觀點,並且還能注意儀態和措辭。而青春敏感期的中學生們還把戲劇表演當成釋放情感和學習壓力的工具,他們需要這種情感宣泄來調整和認知自我,同時還能增強對於社會和生活的觀察與體驗。

而提出不同意見的聲音來自於學生的家長。大部分家長表示,當他們在面對孩子沉重的學業競爭壓力的時候,和語、數、外等主課相比,戲劇和美術音樂課程雖然重要,但關鍵時期(如複習迎考)可以被放棄。而那些願意讓孩子接受戲劇教育的家長大部分都有以後讓孩子出國唸書的打算,因為“國外的學校不僅看成績,還看學生是否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可見,戲劇教育在整個社會中的推廣和普及是個長遠的歷程,不僅要改變教育者的觀念,還要讓並未接受過戲劇教育的家長們也認可其重要性,並且如何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多年博弈中獲得發言權,戲劇教育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課堂戲劇的多種功能尚待開發

雖然課本劇已經普及到受訪的所有中國小校,但是大部分學校對於課本劇的功能開發,依然呈現一定的侷限,課本劇的教育功能、交流功能、激勵功能都尚待開發。

首先,涉及學科單一:目前,課本劇涉及的學科多為語文科目和英語科目,絕大部分的課本劇都是以語文、英語教材為基礎,選擇其中故事性、動作性、衝突性較強的篇目加以改編,通過種種戲劇技巧加以呈現,讓學生看了這些演出後藉助形象的思維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但是,如果能更多地開掘戲劇的教育功能,為學生營造戲劇的“體驗式的學習情境”的話,就會發現很多戲劇元素如角色扮演、旁白與對話、道具音效等手段,能變平面的書本為立體的戲劇情境,引導學生在此環境中自我認知、自我學習。可見,如果用課本劇的形式來輔助理科教學,就能突破枯燥的語言和公式實驗的瓶頸,把數理化也變得生活化、大眾化。比如若能以年輕的科學家牛頓為主角設計一系列故事以闡釋力學定律,這種設計應該也比反覆背誦公式要有助記憶得多。

其次,即興互動的缺失:目前的課本劇依然是以最終的舞台呈現作為目的,但如能對課本劇排練的過程加以開發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課本劇排練其實本身就是一套即興式的、反省式的、引導式的教學方法。當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戲劇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進來以後,並不會提供完整的、嚴格的劇本供演出使用。當教師提出問題以後,讓學生做即興發揮,教師再即興回覆,學生可能會成為整個場面的主導者,對於下一步的劇情,師生會通過協商來進行下去。通過反覆即興的討論和體現,增進學生對相關議題的深入瞭解。

(三)精英教育與普及教育的兩極分化

普及教育,是指放低教育對普通大眾的門檻,使全民教育的程度普遍提升;而精英教育則特別看重受教育者的能力,強調其所受基礎教育的程度,有機會受到精英教育的對象比普及教育的接受者要少很多。普及教育是面向大眾的通識教育,而精英教育則更加強調在某個領域的研究能力。

目前的上海市中國小戲劇教育也在較大範圍內呈現出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兩極分化的局面。

在課本劇普及的中國小文科教育中,教師通常會把戲劇當成傳播學科知識的重要工具,幾乎每個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機會在課本劇中演出一個角色,或是分到幾句台詞。但由於課本劇的指導教師大多沒有受過專業戲劇的訓練,所以課堂戲劇往往會出現只會重複一些文學的片段或是無法完整呈現戲劇情節的起承轉合,使課本劇缺乏完整的戲劇性,因而無法徹底貫徹戲劇藝術本身的教育功能。

而精英化則是一些學校或戲劇社團挑選少數經過表演技藝的基礎培訓的學生,讓他們可以有能力在舞台上塑造完整的角色形象、完成合格乃至優秀的舞台表演。但這種開小灶式的精英化戲劇人才培養,忽略了基礎教育的普及性和開放性,偏離了戲劇教育的初衷。

如何調整戲劇教育普及的領域,改進戲劇教育在中國小中推進的方式方法,改變“漂亮靈活的孩子才能去演戲”的傳統觀念,更良好地運用教育和戲劇的互動關係,保留普遍學生的集體參與性,是戲劇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四)戲劇教育教學目標尚待探討

筆者根據調研所獲得的戲劇教育教學目標大致總結如下:完善藝術課程體系、輔助學科課程教學、戲劇藝術通識教育普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同的教學目標造就不同的戲劇教育實踐模式。較大的分歧在於:戲劇教育到底為了培養學生的才藝還是修煉其素質?

無論是世外中學的戲劇藝術拓展課還是進才中學北校的教育戲劇遊戲,我們會發現戲劇的基礎訓練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和重複性,而學生在兩種戲劇教育實踐模式中都收穫了素質能力的一定提高,例如他們的自我表達都更自信了、團隊精神都變強了、情感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和宣泄。然而,從長遠來看,我們會發現這兩種戲劇教育課程都會培養出好的演員:一個是在舞台上的自信,而另一個則是掌握戲劇手段來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良好社會形象。這是一個演員(社會人)從本能表演到自覺表演的過程,也是戲劇教育漸漸離開藝術探索的領域,不斷走向社會化的前進方向。

在中國小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倡導“全人教育”,是塑造整個人品德、思想、創造力和人格,而絕不只是單純地掌握知識。長久以來中國的中國小教育比較注重知識的灌輸,讓孩子成為被動的接受者,造成創新思維的缺乏和為人處事的拘謹。所以,戲劇在全面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成為一種突破傳統觀念的工具,把學生的單方接受變成師生雙方的平等交流,把戲劇藝術基礎的聲、台、形、表變成學生傳達思想和認知的重要媒介。

當然,以才藝表演為目標的戲劇教育和以培養完整人格為目標的戲劇教育,這兩者絕非矛盾或替代的關係,這兩者完全可以齊頭並進、百花齊放。但在中國小基礎教育的階段,筆者期待戲劇的教育功能能夠被更多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認知、接受、嘗試、開發,那麼中國小的戲劇教育必定會滲透到更多的學科教學和教育環節之中,戲劇也會給學生的人格培養和素質修煉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驚喜。

三、建議:拓展上海市中國小戲劇教育和提升戲劇教育水平的舉措

(一)傳播戲劇藝術的“全人教育”理念

英國戲劇教育學家喬治尼蘭德茲説過:“一個理想的戲劇教育課堂應該是這樣的:教師需要把王冠取下來,靜靜放到椅子上然後與學生説,這裏並不需要國王,我們每個人參與其中,並承擔責任,一起探索、學習和發現。”

這種戲劇教育的觀點,提倡的是師生的平等交流。教師是學生探索戲劇、探索世界的同路人,而非灌輸者。這和國人傳統觀念中的老師指導學生上台演戲的戲劇教育截然不同。當戲劇教育的目的不是最終的舞台呈現,而是把各種教育理念和知識傳達融會於戲劇手段之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戲劇教育的天地將變得非常廣闊,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性也已經遠遠大於單純的藝術薰陶。

從根源上來説,戲劇教育等於“全人教育”,這種理念在中國小教育對戲劇的認知中,並沒有普及。老師、學生、家長對於戲劇教育認知的侷限性,會無法真正落實戲劇教育真正的教育目標,從而造成戲劇教學手段的使用也出現一定的偏頗。如果能增強對於戲劇教師教學理念的培養,增加對於戲劇教育手段對於學生人格培育確實有效的成功案例的展示,從微小的試點做起把輻射面擴大,那麼全人教育的戲劇觀念將會影響到更多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的上海市中國小戲劇教育依然尚在起步階段,前路探索將是挑戰與收穫並重。

(二)培養戲劇教師

此次調研中,筆者發現中國小基礎教育體系中戲劇專業教師資源嚴重匱乏。除了少數開設專門戲劇課程的中國小聘請了專職戲劇教師,其他大部分學校的課本劇與戲劇社的指導老師全部由文科教師兼任。一旦遇到戲劇競賽、藝術節等演出任務,學校會另外聘請區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藝術老師或藝術高校專業人員協助完成相關演出。這種專業指導絕大部分在特定任務結束以後也不會再繼續深入進行下去。

推廣戲劇教育的關鍵環節,就是應該大力培養第一線中國小專職戲劇教師。

戲劇教育更注重戲劇實踐的過程,戲劇遊戲的開展、戲劇方法的倒入、戲劇情境的構建等才是戲劇教育的核心,這些都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得以進行。戲劇教師要負責在戲劇活動中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引導討論、誘發建議、釐清規則。同時,他們還是戲劇課程氛圍的營造者,要有足夠的感染力和組織技巧,能運用戲劇遊戲或戲劇活動營造恰當的戲劇氣氛,還需要有匯聚參與者注意力及把控戲劇活動節奏的能力。

以上這些要求,對於非戲劇專業背景出身的文科教師來説,要完全踐行並非易事。所以,建議從專業戲劇院校引進受過戲劇科班訓練的畢業生或是對文科教師加以更加系統、更加完整、更加長期的戲劇教育培訓。通過不斷的戲劇教師工作坊課程的訓練,來促成戲劇教師的成熟。如果能夠培養出具備這些能力的教師,戲劇教育推廣就有了深厚的基礎。

(三)出版戲劇教材

目前,無論是課本劇改編還是戲劇教學課程大綱的編寫,每個學校都處於各自為戰的“打游擊”狀態。甚至每個學校每個學期推行的課程內容都在不斷調整,隨意性較大。且另有一些學校對於戲劇教育課程表達出“有心無力”的態度,不知如何着手。

如果要進一步推行戲劇教育,建議儘快編寫一套通用於中國小、具有普適性的戲劇教材,這將有益於戲劇教育在中國小校的全面推行。

戲劇教材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經典編排,把語文課本中的《雷雨》《一碗陽春麪》《威尼斯商人》《小馬過河》等經典戲劇片段由專業戲劇教師進行編排、演出並錄像,同時配合比較詳細的編排準備過程文字,製成光盤進行投放。這些“樣板片段”可以讓那些對戲劇教育沒有經驗的中國小從模仿開始,慢慢地對舞台設置、演員表演及戲劇編排達成最初的實踐積累,並逐漸熟悉戲劇、熟悉改編、熟悉舞台。

其次,是配合這些經典片段進行基本戲劇常識以及舞台表演實踐內容的文字講解,讓初入門的師生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有基本的戲劇理論認知,瞭解戲劇的基本方法。

最後,羅列實用的戲劇遊戲及其較詳盡的操作方法,幫助教師通過戲劇遊戲觀察每個學生的特徵、心理以及潛質,從而通過戲劇手段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旦有了相對統一的中國小戲劇教育教材,不但能夠讓所有的普通中國小都有能力走出戲劇教育實踐的第一步。對於推廣和研究者來説,也有了一個可供調查、研究和改進的基礎藍本,對進一步推進上海市中國小戲劇教育的全面開展也有很大的益處。儘管戲劇教育的重要性在上海的中國小裏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無論是從師資配備、課程設置還是培養理念上依然處於草創階段,未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重。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戲劇會成為一門藝術必修課進入到普通中國小課程體系;我們期待會有更多專職戲劇教師帶領更多的中國小生領略戲劇的魅力――這種魅力不僅是藝術的體驗,更多的是把戲劇當作媒介和工具,讓青少年藉助體驗戲劇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衝突、理念和情境,來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樹立正確的處世態度,進而提升綜合素質和完善創新思維。

關於國小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6

音樂教育實踐表明,學習音樂對培養學生良好記憶力和敏捷的思維能力,幫助發展情感和提高語言技巧,有着獨特的教育功效。音樂教育是開發人類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和激勵人們奮進的一種工具。中國小音樂教育是我國普及教育的一個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啟蒙教育。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市中國小音樂教育經過幾代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近年來,中國小音樂教育逐漸受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並提出相關的工作思路與要求,使我市城鎮中國小音樂教育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不過,對於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通過對百色市的相關教育部門進行了走訪調查,瞭解到當地中國小目前音樂教育的一些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農村音樂師資不足

據瞭解,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配備大大優於鄉村學校。城市每所中國小校,大多配備了2—3名以上的專職音樂教師。相比之下,廣大農村中國小校的音樂師資狀況就令人擔憂。一般最多也只有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其他大多由非音樂專業的教師兼任。而部分鄉村學校連能兼音樂課的教師都沒有,音樂課只能虛設。一方面受到教育經費的限制,鄉村學校配不起、也養不起專職音樂教師,這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受鄉村經濟、生活條件、文化氛圍、個人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至於師範院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不太願意去鄉村學校任教,導致音樂師資不足。

二.受重視的程度不夠

各級教育部門對農村中國小的音樂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教學目的不夠明確,政府、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片面追求升學率、音樂教師待遇差等阻礙了中國小音樂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課,但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應付上級,一個學期下來沒有上過幾堂音樂課。因此,也沒有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音樂課程安排不合理

通過調查,音樂課程開設狀況鄉村不如城市,高中好於國中,

國中又好於國小。受師資狀況的限制,城市學校的音樂課比較規範化, 而不少鄉村學校的音樂課形同虛設,應付上級,一個學期下來基本沒上過幾節音樂課。另外,受應試教育和傳統的“大三門”與“小三門”觀念的影響,很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音樂課。導致學生無法瞭解各民族的音樂史論也無法體會到高雅的藝術賞析,從而也阻礙了中國小音樂教育的發展。

四.音樂教學中的問題

在一些設有專職音樂教師的學校中,也往往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教研活動抓得比較緊,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得到較好的體現;但新的教學手段,受到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以及教師能力的限制,在相當多的學校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是沒有得到應用的。在師資不足與器材缺少的學校裏,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不規範、隨意的現象。他們把音樂課變成了簡單的娛樂活動課,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學會唱一兩首歌,而沒有教授學生如何識譜和唱譜,也沒有教授學生了解民族音樂史。這同樣成為當地農村音樂教育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 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

這個問題在調查中反映也比較突出,大部分的學生都很喜歡音樂,但一般只喜歡流行歌曲、選秀歌曲,很少有學生喜歡民族音樂或者古典音樂,有的學生也不喜歡上音樂課。這其中存在着諸多的原因:有來自社會影響的原因;有學生自身學習態度的原因;也有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這些也是阻礙音樂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原因之一。

六.家庭經濟上的原因

很多農村家庭的學生,經濟不是很寬裕。而很多家長覺得藝術之路太難走,擔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就沒想讓孩子去考藝術。只希望孩子能把主考科目學好,為此很多喜歡音樂的學生也沒有機會繼續學習音樂。這樣一來,瞭解和喜愛民族音樂的學生則少之又少,進一步阻礙了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例如;1.百色高級中學是市重點中學,其高一、高二每個班級每週有一節音樂欣賞課。而音樂特長生每週除了週末和星期一上午的升旗儀式外,其餘每天上午6:20—7:10和下午的5:20—6:10都安排有專業課。主要安排有聲樂、視唱練耳和樂理三門課程,專業學習時間很充足。音樂教師上課積極、認真,負責任,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嚴格,在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每一屆學生在專業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並在全區藝術統考中榮獲佳績。2.田陽縣初級中學是田陽縣重點國中,擁有聲樂、樂器、舞蹈等多名專職音樂教師。音樂器材與設施比較齊全,音樂課安排比較合理,七年級八年級每個班級每週都安排有音樂課。且學校經常舉行歌詠、表演、演講等各類文藝活動,學生也積極參加,被高中錄取的音樂特長生的人數也不斷增加。3.田陽縣洞靖國中是農村初級中學,其七年級八年級每個班大概每週有一節音樂課。但由於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音樂課上一般只要求學生學唱一到兩首歌曲,而並沒有樂理知識和音樂欣賞的教學。因此,該校音樂教育課程並沒取得很好的效果,靖安中心國小和其他幾個村完小點的學校更談不上了。

從以上調查結果中,我感到自己任重而道遠。同時,我認為一方面中國小音樂教育,尤其是農村中國小音樂教育應更加受到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視。另一方面廣大音樂教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應積極到農村中國小任教,努力建設農村中國小的音樂教育事業。

關於我市今後音樂教育的發展,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 政府

進一步加強農村的經濟建設與思想文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教育機構的教學資金得到

保障。教學資金得到了保障,才能引進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先進的教學設備,才能保證音樂教育的順利發展。

二. 教育部門

繼續加強對中國小音樂尤其是農村中國小音樂教育的建設與投入,加大對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引進一批專業音樂教育機構畢業生,只有具備了強大的師資隊伍,高質量的教學才有保證。另一方面,對一些學校已任的音樂教師進行再培訓,教育行政部門可組織一些再培訓活動,或者為他們提供去高校學習專業技能的機會,使教師們不斷提高教學涵養和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 在職音樂教師

一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

斷驗證備課時設計的反思。通過自情感的充分投入僅僅的吸引住學

生,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教師飽滿的授課情緒和學

生高漲的學習情緒是相互聯繫的。教師要用愛心、責任心、真摯的情

感等激起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和音樂課。另一方面,

音樂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涵養和能力,從而提高教

學效率。

四. 高校音樂畢業生

自覺以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為己任,主動到城鎮、農村去執教,幫助教育落後的學校發展教育事業。積極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藝術精髓和民族音樂,為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培養更多更好的藝術人才,為國家的教育事業作貢獻。

五. 學生家長

應轉變讀書無用或非主課不學等傳統思想,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和支持孩子發展自身的愛好與特長,使孩子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

六. 學生自身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曾説過;民歌也流行。所以,學生自己應該多欣賞愛國歌曲與藝術歌曲,而不是僅僅關注所謂的流行音樂。同時,要積極配合學校的音樂教學活動,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不斷提高愛國主義精神,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9rkn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