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精神文明調查報告

精神文明調查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精神文明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神文明調查報告

精神文明調查報告1

近幾年來,我的家鄉衡水市精神文明建設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認真貫徹省文明委有關部署,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斷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和各類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大力實施了三項重點工程:着眼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和眼服務國際馬拉松賽,展示衡水新形象,突出文明禮儀教育、公共文明行為養成兩個重點,實施了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着眼推動公民道德素質,培育良好社會風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突出推進道德模範學習宣傳和“厚德衡水”主題道德實踐活動,實施了道德高地打造工程;着眼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突出構建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教育機制和推進紅花行動等道德實踐活動為重點,大力實施了道德奠基工程。三大工程的實施,有效提升了全市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推動衡水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和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以“厚德衡水”主題道德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紮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我市按照省文明委“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部署,認真組織開展了“厚德衡水”主題道德實踐活動。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堅持黨委政府大力推動、各行各業共同參與、組織羣眾廣泛參加、新聞媒體集中宣傳,形成了推動有力、參與廣泛、氛圍濃厚、聲勢浩大、成果豐碩的良好局面。

(一) 廣泛開展了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羣體的作用,廣泛開展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活動。一是組織開展道德模範事蹟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四進”活動。組織幹部羣眾與道德模範現場交流,建立主題宣傳板報,利用電子屏幕宣傳等多種方式,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深入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

二是組織開展道德模範事蹟宣傳活動。在全市11個縣市區和市直組成道德模範巡講團,組織40名道德模範建立個人微博,通過與基層幹部羣眾交流善行義舉的心得體會,使道德模範先進事蹟在基層的廣為傳頌,營造了崇尚道德模範、熱愛道德模範、學習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

三是積極營造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氛圍。大力表彰、宣傳道德模範和道德典型事蹟,增強他們的影響力;組織哈里遜國際和平醫院、衡水中學等部門,開展“為奉獻者奉獻”活動,為生活困難的道德模範提供幫助,讓人們關心關愛道德典型,在全社會形成了好人有好報、為奉獻者奉獻的濃厚氛圍。

四是建立“衡水好人牆”,集中宣傳“衡水好人”的典型事蹟。市文明委在滏陽生態文化廣場建立了“衡水好人牆”,將我市全國道德模範林秀貞、王文忠等共35位“衡水好人”的簡要事蹟和照片鑲嵌於牆上,使廣大市民能夠經常性的感受到這些“好人”崇高的.道德風尚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長期的薰陶中境界得到提高,精神得到昇華。

(二)圍繞“互助、孝老、敬業”主題。組織開展了八項重點活動

一是在城市社區組織居民開展“鄰里互助,共建和諧”活動。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增進居民關係,促進鄰里和諧;

二是在農村組織廣大農民開展“尊老敬老孝老,創建和諧家庭”活動。結合開展五星級文明農户創建,村、鄉、縣、市層層評選表彰孝德家庭和孝德之星,通過組織農民羣眾參與評選和對孝德典型的廣泛宣傳,營造了尊老敬老孝老的濃厚氛圍。

三是開展“厚德衡水大講堂”活動和“厚德衡水典型人物”評選表彰活動。根據不同人羣的不同特點,利用週末課堂、黨委中心組學習等載體組織開展內容不同的宣講活動。經過基層推薦、羣眾評選,評出“厚德衡水典型人物”,在市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對厚德衡水典型人物進行了隆重表彰,同時利用新聞媒體進行集中宣傳。

四是廣泛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引導人們探望父母、追思長輩、幫助孤寡老人。

五是開展“大興文明禮儀之風”活動。為迎接“20xx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市文明委在全市部署開展了大興文明禮儀之風”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幹部羣眾禮儀輪訓,近百萬人蔘與;大力普及社會禮儀、生活禮儀、涉外禮儀、職業禮儀常識教育,為馬拉松賽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

六是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小紅花行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按照省要求組織美德好少年評選活動的同時,我們按照厚德衡水活動要求,進一步完善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小紅花行動”,在全市中國小生中全面開展了爭創“紅花好少年”十大系列評選活動,在教師中開展爭創“紅花輔導好教師”評選活動,在社區、單位開展了爭創“紅花使者”評選活動。

二、圍繞學雷鋒,大力推進志願服務活動

一是把“關愛”志願服務作為品牌長期堅持、重點打造。關愛他人,以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羣體為重點服務對象,廣泛組織開展“學雷鋒、獻愛心”志願幫扶活動;

二是不斷壯大我市志願服務隊伍。為推進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建立了10個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建設示範點依託省志願服務註冊管理網站,在全市各級文明單位建立健全志願服務組織和服務隊伍,並進行註冊管理。同時,充分發揮網絡文明志願者作用,不斷加深網絡文明建設。

三是開展“月評河北雷鋒”活動。根據省文明辦要求,積極組織“月評河北雷鋒”活動,堅持每月從基層評起,逐級評選出當月衡水市學雷鋒先進典型,而後向省推薦。我市先後有5名同志被評為河北省當月雷鋒。

三、圍繞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大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1、加強學校德育隊伍建設。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德育教師結合工作實際建立科研課題,開展好德育科研工作鍛鍊教師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師德育水平及學校德育水平。

2、豐富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講堂”活動,爭做環保小衞活動, “低碳”假期等活動,形式多樣,效果頗佳。

3、組織開展衡水市新童謠創作評選活動。7月份全市廣泛開展了優秀新童謠創作、評選活動。11月13日對推薦作品進行了評審並擇優確定了優秀童謠10首報省文明辦。

4、穩步推進鄉村少年宮建設。我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作用”的工作思路,對鄉村學校少年宮進行統一規劃。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利用文體中心、農家書屋等場所,規劃設置未成年人道德建設場所。發揮農村中國小校現有教師的作用,根據其特長安排到各少年宮作輔導,實現師資共享。

5、百場兒童劇走基層進校園活動。市教育廳組織開展的“百場兒童劇走基層進校園”活動,在我市安平縣、深州市、饒陽縣、桃城區、武強縣演出5場次。

6、深入開展“孝親敬老歌進課堂”活動。九月份以來,督促各地各學校將《孝親敬老歌》列入音樂課教學內容,組織中國小生學唱;

精神文明調查報告2

摘要:近幾年,隨着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農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各地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身到農村文化建設當中。通過對孫店鎮各行政村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瞭解到當前農村農民的文化生活確實得到了活躍,但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滯後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促進農村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的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激發出農村文化的新活力,通過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切實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目標,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活動是學校為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安排的社會實踐,為完成此次實踐,特意做了調研。

xxxx年7月23日特意回到家鄉——孫店鎮,進行為期十天的有關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活動。發展農村文化、提高農民休閒認識層次是實現新世紀“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要求的根本需求。農村文化建設、農民意識引導是開展羣眾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文化的主要途徑。據瞭解到的情況,xxxx年xx省在其全省基層文化工作會議上更是提出基層文化工作將由部門上升為政府行為。“十一五”以來,在xx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領導下,應該説xx省的農村文化建設、片區農民精神層次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改觀與提升,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了較好勢頭。

此次調研主要是運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調查過程中,以隨機抽取孫店鎮100家庭户為樣本,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其中農民問卷90份,有幹部家庭背景問卷10份),後經過篩選,最終得到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達到90%。本次調查方法以採用以問卷發資料收集為主,個案非結構式訪談和文獻資料為輔。資料輸入和統計分析通過相關統計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的,分析側重微觀層次,以農民休閒娛樂方式為核心,針對農民的休閒娛樂形式、內容、供給渠道等方面進行描述。訪談對象主要是鄉鎮幹部、農民、農村教師和民間文化藝人。

二、結果與分析

(一)農民休閒娛樂現狀

(1)在休閒娛樂形式方面(見表—1),在調查問卷“你平時主要的業餘活動”的一項,筆者給出了包括“看電視”、“打牌”、“讀書看報”、“運動”、“上網”、“看電影”、“閒聊”“看戲曲”等若干選項,結果農民選擇“看電視”的達到80%,選擇打牌或麻將的達到66%,選擇閒聊的達到40%。看電視是當地農民業餘時間休閒文化活動最主要的形式。其餘娛樂休閒方式的較多選擇還包括閲讀報刊、打牌或麻將、上網、和鄰里聊天等等。問卷中有對農民選擇的業餘活動進行先後排序這項,結果表明,大約50%的當地人將看電視節目作為娛樂的第一選擇,其次第二選擇是打牌或麻將(30%),分別有20%的人選擇與鄰里聊天、閲讀報刊書籍、做運動做為娛樂的第三選擇。

(2)在休閒娛樂消費方面,筆者進一步對當地人娛樂休閒消遣時間的安排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88%的人表示“什麼時候有空就什麼時候,沒有定數”,另外有12%的人選擇了只在週末或假日進行娛樂消遣。

(3)休閒娛樂花費的問題上,調查數據表明:農民娛樂消費在100元以內的高達了53%;101—200元的佔38%;201—300的佔6%;400元以上的只佔了3% 。

(4)在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農民的消費意願較5000元以下的農民要高。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民對文化消費的不同態度表明了農民對文化娛樂的消費意願根本上取決於農民的收入水平。

(5)從文化需求的內容上看,筆者瞭解到,在看電視節目內容上,大多數農民選擇了最喜歡和最需要的文化內容是“梨園春”和電視連續劇;77%的人表示在看電視時經常選擇“梨園春”;85%的人表示願意看“梨園春”。這是因為“梨園春”每週末都會放xx的傳統“豫劇”。

而具體在電視節目欣賞方面,節目多集中於新聞(佔82%,41)和電視劇(佔64%,32),其次依次是法律類(佔38%,19)、娛樂類(佔34%,17)、科技類(佔26%,13)、體育類(佔20%,10)節目。觀看新聞節目成為多數農民瞭解國家政策的主要渠道,根據調查數據,有96%(48)的被訪農民是通過電視來了解國家政策。在他們所選擇的電視台中,又以中央台和省台居多(分別佔70%和30%),中央和省一級可以充分發揮“電視”這一現代媒體的作用,開辦更多更好健康向上、喜聞樂見的“三農”節目,進一步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而在民間的公共文化活動中,則以春節(51%)、祭祖(46%)、修家譜(28%)和趕會(41%)居多。從總體上來看,農民的文化生活基本上處於一種自發的、個體的或傳統的(乃至封建迷信的)狀態。

對“你最願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選項,60%的人選擇了“訂購一些科技致富書刊”。筆者通過查閲農民的借書登記發現,經常有人借閲有關神怪奇談、暴力言情的短篇故事類書和光碟,而很少有人借閲中長篇小説特別是中外文學名著。這説明許多農民還在求富脱貧的路上艱難跋涉着,對美的追求和對豐富高雅文化的享受還缺乏主動性,欣賞品位還有待提高。

(二)、農民文化需求問題突出

在調查中,筆者深深感到,隨着農村的經濟發展,尤其通過發展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經濟,農村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的文化發展也出現了新特點,但同時呈現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體現在:

(1)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比較單調

在調查期間,筆者初步感受到了“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需要文化,尚未富起來的農民也需要文化”這個社會呼聲,隨着農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他們抱怨“活動少,渠道窄,形式舊”,渴望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從調查數據可以表明,80%的被訪者業餘生活是看電視節目,66%選擇打牌打麻將,接近半數的被訪者選擇閒聊。這可以從側面説明目前當地農民的業餘生活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新鮮方式。

(2)農民休閒娛樂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了娛樂意識,才談得上娛樂休閒的方式及其相關問題。馬克思經濟學原理也告訴我們,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消費,而消費是人類自我實現的過程。馬克思還説:“真正的經濟節約是勞動時間的節約,而這種節約就等於發展生產力。”有了娛樂意識,才談得上娛樂休閒的方式

及其相關問題。目前農民的休閒娛樂總體上還處於起初成長階段,農民的休閒娛樂意識還比較淺顯,普及率也不太高,農民觀念中的休閒娛樂方式主要體現在節慶的慶祝和日常的自娛自樂方面。在這方面,筆者歸結原因是:一,農村文化根深蒂固,很難一時有很大發展;第

(3)政府作為有待進一步加強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民業餘休閒娛樂的文化生活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責任。雖然近年來地方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豐富羣眾的精神生活。但是與新農村建設中提起的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是仍然有距離的。

主要表現為:第一、政府在農村的娛樂休閒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雖然鄉里修建了休閒健身廣場,書屋,但調查發現,接近60%的被訪者表示目前娛樂設施不足夠。筆者通過走訪,發現實際情況是鄉里雖然有休閒活動的場所和體育設施(如網吧、公共健身器械),但數量不多。第二、精神文化方面的宣傳力度不夠。在走訪過程中,筆者瞭解到部分村民對鄉鎮裏的相關活動舉辦的時間沒有什麼瞭解,也有部分受訪村民表示鄉鎮裏從來沒有舉辦過相關的活動。第三、農村文化人才隊伍薄弱。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建設事業的主體,繁榮農村文化生活,政府在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離不開一支業務強、素質精的文化隊伍。目前鄉里的基層文化工作人員普遍素質不高,而且結構老化,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對農村文化發展引導作用。

(三)深入分析、思考及建議相關原因分析:

(1)“輕文化、重經濟”,是農民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的體制性原因

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經濟的發展是整個國家自上而下的追求,尋求經濟發展,追求GDP指標,成為國家一定時期的政策重心。在這種經濟建設中心化的環境下,各級政府自上而下形成一種壓力型體制關係,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考核多注重於經濟發展指標,以至於對農村文化建設關注不夠。這表現在:地方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資太少,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滯後,政府在農村文化活動上組織力度不夠。

(2)“缺人才、難合作”,是農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的社會性原因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之間的非均衡性發展,不僅體現於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資少於城市,還體現在農民進城打工所導致的大量農村文化精英向城市的流入。文化精英外流和農村文化人才匱乏,也是當前農村基層政府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組織農村文化活動的一個主要困境。[3]在當前農村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這種現象更為突出,農村社會呈現為一種“空心化”發展趨向;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集體主義式微,農民之間的親密互助關係逐漸被赤裸的經濟利益關係所取代,農民在日漸功利化的同時,也日益原子化、疏離化。

思考與建議:

(1)應該完善政府職能,強化地方政府的主渠道供給。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民業餘休閒娛樂的文化生活是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提高羣眾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從現在的情況看,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基礎薄弱,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的被動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現階段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農民文化供給上要發揮主渠道作用。筆者認為,在文化供給渠道上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經費保證。政府應保證和加大農村文化的投入,國家制定的文化事業經費政策必須得到落實。

其次,壯大基層文化隊伍,傳承優秀民間文化。要在加強現有文化幹部隊伍的培訓和建設的基礎上,注意網絡和培育農村中的民間藝人、文化骨幹,從思想上和業務上加強對他們的引導,給予其必要的扶持,提供其展示的舞台,發揮好他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

再次,開展多種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農村文化活動。要貼近羣眾生產生活實際,堅持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豐富和活躍農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比如説可以充分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等活動。

(2)引導農民文化消費。

要加強對農民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和宣傳,促使農民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觀念和意識,逐步接受文化的有償消費和主動選擇。要高度重視當地農村文化人的使用和培育,鼓勵他們多組織開展一些文藝活動,在資金投入、税收、藝術指導上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扶持,發揮其搞活農村市場的作用。通過其模範帶頭示範作用,引導當地農民的文化消費。

三、總結與思考

精神文化是休閒娛樂的靈魂,休閒娛樂是精神文化的載體。”農民休閒娛樂的過程,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精神文化構建的過程,農民休閒娛樂方式的改變,實際上反應出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事關全國廣大農民羣眾的幸福安康和整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不僅是農民住上新房子,穿上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培育和造就一代能有素質有文化的新農民,讓廣大農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切實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目標,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精神文明調查報告3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於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構建和諧農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廣大農民羣眾過上一個積極健康的精神生活,這確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基本現狀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動力。近年來,南江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緊圍繞“農民致富奔小康”這個中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了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我縣共創建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最佳文明單位2個,市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社區1個、集鎮1個、村2個,縣級文明單位(社區、村)2個。

(一)思想觀念不斷進步

近年來,隨着農村人民羣眾的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費逐步增多,休閒方式逐步多樣化。就是在邊遠鄉鎮,也有不少羣眾自發組織起來,唱歌跳舞,健身娛樂,“壩壩文化”較為火熱,村級文化活動也開始發展。由於農村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和廣泛開展宣傳政策法規及“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活動的開展,農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識不斷增強,運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覺性不斷提高。

(二)活動形式日趨多樣

正月初七“燈火節”遊園活動、萬名羣眾環城長跑、中國四川光霧山紅葉節等主題突出、參與性強的羣眾性文體活動,各文藝宣傳團體創作編排的金錢板、音樂快板、歌曲等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農民讀書節”和“迎奧運、促和諧”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等,使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陣地建設更臻完善

加強了鄉鎮文化站和農村文化大院建設,新規劃建設了12個鄉鎮文化站,為光霧山鎮鐵爐壩村、元潭鄉字庫村、侯家鄉姜家大院捐贈圖書20xx0餘冊,並建立了規範的.圖書閲覽室。加強了縣內趕場老年枴棍宣傳隊、南江鎮女子秧歌隊、長赤鎮腰鼓隊、元潭鄉嗩吶龍獅隊等民間文藝團體建設,豐富了廣大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傳統文化頗具特色

我縣精深的紅軍文化、獨特的楹聯文化、豐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藴。南江詩詞楹聯學會發展會員137名,建成了4個楹聯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對聯入户懸掛,相繼在5個村、2個鎮、1所學校、2條街道、2個景區開展了楹聯文化創建活動,為南江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確定了“舀火紙、爨壇戲、雜耍、説春”四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二、存在問題

我縣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南江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相比,與人民羣眾的迫切願望相比,都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重視不夠,認識偏差。一些鄉鎮,尤其是經濟和基礎建設較為落後的鄉鎮,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設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對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在幹部隊伍建設、設備資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經濟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沒有做到兩者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獎懲,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形成了“兩張皮”。

2、投入不足,基礎薄弱。一是缺經費。目前鄉村兩級財政十分困難,無法籌集到資金建設文化陣地,有發展之心而無建設之力。鄉鎮以上各級投入以“送”為主,送戲送書送電影等,用於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不多,經費投入明顯不足。二是缺陣地。邊遠鄉鎮大多缺乏文化設施,就連一些原本已經建設起來的文化設施,也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沒有很好的保養和管理,無法發揮作用;大部分邊遠鄉鎮沒有文化站,村沒有文化活動室,社沒有圖書閲覽室,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少載體,羣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難以開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62g6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