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課件、《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放錄音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境

1.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課件示)(藉助課後的註釋;聯絡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 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在學生彙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聽”中的“善”解釋為“擅長、善於”;兩個“善哉”中的“善”解釋為“太好、太妙”。

(2)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會用怎樣的詞語來概括呢?這時,你是怎樣讚歎呢?

(3)分角色表演:老師當伯牙,學生是子期。

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 )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善哉,綿綿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善哉,( )兮像( )!

……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讚歎,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是知音呀!

(4)伯牙為什麼絕弦?絕弦說明什麼?(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四、讀好課文,感悟文情

1. 播放《高山流水》樂曲。

2. 邊聽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悟,回味動人故事。

五、拓展文字,昇華認識

1. 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2. 蒐集有關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有關朋友情意的語句。

六、作業:

1. 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2. 背誦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夥伴聽。

板書設計:

25.伯牙絕弦

善鼓琴 善聽

所念 必得之

絕弦 死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2

第一步:激趣匯入,解題質疑

1.談話交流:

同學們,古今中外有許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誰能說一說?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流傳千古,吟誦至今的有關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帶給我們特有的語言魅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強調“弦”的讀音。

3.解題質疑:

(1)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瞭解伯牙、鍾子期。

(2)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3)質疑:如:伯牙為什麼絕弦?絕弦說明什麼?

第二步: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課文,從中發現問題,隨時範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讀通詞句。注意斷句停頓。

2.重點指導朗讀的句子:如課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第三步:讀懂課文,領會文境

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讀課文聯絡註釋,試著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在學生彙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生:伯牙和鍾子期

師:你從文中瞭解到——?你們能用文中的語句或用自己的話來告訴大家嗎?(指名生用答,可以用書中詞句答,可用自己的話答)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三、品味語言、感受知音

1.體會琴聲:

師:課文開篇就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出示句子)

這兩個“善”字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可以聯絡上下文的理解,這也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好辦法。)

那我們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可以形象感受到“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呢?

2.指答,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師: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高山?(巍峨高聳)你從哪字中感受到的?理解“峨峨”。

請你讀讀。誰再讀?(指名讀出山的.高聳)

b.師:伯牙志在流水,你又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江河?(寬廣、波濤洶湧)

你從哪字中感受到的?理解“洋洋”。

c.師:江河在古文中是有特指的,指什麼?(長江和黃河)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江,黃河是中國最大的河。這個“洋洋”讓你想到什麼詞?

讀句子,讀出江河的寬廣。(指名讀)

d.還能從哪些詞中讀出鍾子期的善聽?(善哉)這裡的善又是什麼意思呢?(好、妙)

e.師:好啊!妙啊!在古文裡就是“善哉”,誰來把這種由衷讚歎的感覺讀出來?(指生讀)

f.師:“善哉——”一延長,琴聲都落到心裡去了。

3.體會心聲

師:還有哪個句子也能體現“伯牙的善鼓,子期的善聽”?(指答)

出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意思。

理解“所念”。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哪個字的意思相同?(生:“志”。)

這兩個字都是什麼意思?(心裡想的。)那麼必得之的“必”呢?

師:是的,高山也罷,流水也罷,無論你伯牙彈奏什麼,我鍾子期都能聽出來。這就是——(齊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伯牙的所念所想,鍾子期必得之。我想問,鍾子期必得之的是什麼?僅僅是聽懂伯牙的琴聲嗎?還聽懂了琴聲裡的什麼?(心聲、志向、胸懷)

師:什麼樣的志向?(出示句子:“峨峨兮若泰山”齊讀)

什麼樣的胸懷?(出示句子:“洋洋兮若江河”齊讀)

4.體會知音

師:知道嗎?老師查過資料,伯牙雖被譽為琴仙,許多人以聽到他的琴聲而榮幸,但他們卻不能真正體會到伯牙傾注在琴聲的志向與情懷。(出示補充資料)

(螢幕上出示一段文字:伯牙當時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設下宴席,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換了一首《高山流水》,可是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

(1)生默讀。

師: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指多名生說)

師: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引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引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因覺得自己的琴聲難覓開知音,所以他便離了宮廷,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螢幕出示文字: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漢陽江口,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突聽有人在旁說:“好啊!這琴聲中彷彿有泰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那人又說:“妙啊!這琴聲就像那無盡的江河水在流淌。”說這話的人就是鍾子期——一個山野樵夫。)

(2)生默讀。

師:是啊,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心充滿了寂寞與孤獨,可就在此時,無論你彈什麼,無論你寄託著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鍾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時,你的心情又如何?(欣喜若狂)又會有怎樣的感慨對鍾子期說呢?

(3)出示小練筆:伯牙得遇鍾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播放音樂《知音》,學生練筆。

(4)交流:(多名生)

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古書《列子湯問》中這樣說:“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好啊好啊,相信你聽到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胸懷和我心裡想到的一模一樣。兩個人之見的默契,用一個成語,就叫什麼?(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師小結:琴聲也懂,心情也懂,情懷也懂,志向也懂。這樣心有靈犀,這樣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知音。(板書:志、念、心,知音)

(5)合作讀書

師:此時伯牙真恨不得告訴天下人,我找到知音了。帶著這種感覺,讓我們一起合作讀課文。(出示課文,用不同顏色表示,師生對讀。)

讀著讀著,你發現課文語言有什麼特點?(相對應)是啊!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伯牙子期一個鼓一個聽,那是何等幸福,何等的心有靈犀呀!

5.絕弦祭知音

(1)師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傳說這次相遇讓伯牙和子期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相會。到了第二年的中秋節,伯牙如期而至。然而,等他來時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塊冷冰冰的墓碑。(出示:子期死,配悲傷音樂,多名生和著音樂讀“子期死”)

(2)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子期死,對伯牙意味著什麼?

從此,還有人能知我志嗎?(擦去板書:志)

還有人能知我念嗎?(擦去板書:念)

還有人能知我心嗎?(擦去板書:心)

師:子期的死,意味著伯牙又再次失去了——知音。(擦去板書:知音)

於是,伯牙把千言萬語化作琴聲——(揪心的琴聲響起,並出示伯牙鼓琴時的畫面,一分半鐘後,琴聲戛然而止……)

斷的只是弦,破的只是琴嗎?

(3)是啊,終身不復鼓,伯牙絕弦,絕的是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希望啊!子期死,讀——

(4)再讀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設計意圖:課外資料的引用,加上教師動情的語言,渲染出情境,旨在豐厚古文的內容,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到朋友的真情,知音的難覓。〕

五、朗朗誦讀、懷念知音

1.師: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這個故事更加蕩氣迴腸。古書中記載,伯牙絕弦後還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

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所寫的詩歌。教師深情範讀。生齊讀。

2.總結:三尺瑤琴為君死。伯牙,子期已離我們遠去,但這世上卻留下《高山流水》之絕唱,留下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道是無琴卻有情。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千古絕唱,齊讀全文。

3.感情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伯牙絕弦

志、念、心

伯牙鍾子期

知音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自瀆自悟

課前一分鐘訓練:蒐集有關歌頌友誼的詩及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導語:

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大家齊讀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瞭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師:下面同學們看課文,聽老師範讀一下課文。

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師:讀通順了嗎?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根據老師畫的停頓,大家練讀古文,要讀出朗讀節奏。(以組為單位派代表讀評)

齊讀放慢節奏再讀已經讀出古文的節奏來了。

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學生: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裡的絕弦意味著什麼,向世人宣告什麼?下面我們默讀課文,結合書下的註釋,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什麼?哪些不懂的可以再小組內交流,結果記在書上。

彙報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指導讀?幾個善?

彙報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讚歎道:“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裡流過!。

師:伯牙彈琴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就能聽出泰山?那麼你們能不能讀出來。泰山讀的有味道,泰山很高,孔子認為因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看出來泰山是很高大的。

師:那誰能說說泰山這個詞。

師:讀書就像你們這樣從字裡行間讀懂意思,能不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師:這句話裡幾個善?這裡的兩個善和第一句的意思一樣嗎?善:善於,會做事情,善:讚歎

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

學生:(好啊、真棒、了不起、真厲害)

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裡也有介紹,伯牙詩音樂家,他的琴聲裡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還會有哪些景色?

學生:(晈晈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隆隆雷鳴)

師:想象一下,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們怎麼讚歎?學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們怎麼讚歎?

學生:晈晈兮若明月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透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那沙沙的春雨了嗎?於是你們怎麼讚歎?

學生: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透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那嫋嫋的歡笑了嗎?於是你們怎麼讚歎?

學生:善哉:嫋嫋兮若炊煙

師:當伯牙古琴,志在雷鳴,透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那隆隆的雷鳴了嗎?於是你們怎麼讚歎?

學生:隆隆兮若雷鳴

師:接著彙報: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理解讀

師:伯牙當時已是一位有名得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不會

師:想象一下別人是怎樣讚美得?

學生:(你彈得琴太好聽了,卻沒弄懂到底還在哪?你彈得琴很悅耳)

師:當他聽到這樣得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失望、寂寞、憂慮)

師:後來,終於遇到了鍾子期他得心情會是怎樣得?(激動、驚喜、充滿希望、欣慰)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得相逢,簡介資料:出示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遍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他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獨自一人來到山間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通過大螢幕的資料此時得伯牙心情怎樣?(高興、激動)

師:如果你是當時的伯牙最想說些什麼?

1)子期能聽懂我的琴聲,真是太好了

2)知音只有一人就夠了

3)沒想到,你一個村夫卻聽懂了我的琴聲,真是我的知音啊

師:知我者,莫過於子期,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凡是伯牙所念的,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讓我們在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讀出伯牙和子期息息相通的感情?

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死了齊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理解讀

師: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沒有人贊他

學生齊: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沒有人贊他

學生齊:善哉:峨峨兮若江河

師:他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

生:前程希望

師:伯牙在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句話(把伯牙的心情讀出來)

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掉年他,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對伯牙說些什麼?

師:說得真好,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再回到文中熟讀古文,試著背誦

總結:

這篇佳作,讓我們深切感到千古知音最難覓,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友情的真摯。

《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故事編些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用心聆聽這首古曲去感受伯牙子期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伴著古曲讀課文結束今天的這節課。

板書設計:

伯牙善鼓琴所念絕弦

伯牙絕弦知音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2.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絕弦”

1、出示課題:伯牙絕弦

2、瞭解伯牙,解釋“絕”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嗎?

3、現在你腦中冒出的問題是什麼?(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師,應該愛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卻為何斷絕琴絃呢?)

  二、反覆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奏美與韻律美。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螢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鼓。

4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讀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參考書中的注

釋或者詞語手冊再去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讀懂了?

2、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1)善是什麼意思?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麼意思嗎?

3、從課文哪裡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說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感嘆地說:“真妙啊!就像寬廣的江河在我心裡流過。”)

(2)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麼?

理解他們的心意相通。

從哪裡可以看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何理解?

伯牙心裡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裡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伯牙在動情地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著陶醉著,子期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5)帶著這種感受讀讀。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表現高山流水,還會表達什麼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鬱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讚美。

(7)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鍾子期感受到徐徐的清風,於是就怎樣讚歎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雨雪,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琴聲中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鍾子期的心領神會,每一首曲子都能得到鍾子

期恰如其分的評價,面對如此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對

鍾子期說什麼?

這樣情投意合,這樣的心意相通,他們真是——知音呀!

2、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四、感受知音離世之悲,感悟絕弦

1、知音相聚,是如此的和諧、美好、歡樂,短暫的相聚過後,兩人分別。相

約在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再度相聚,伯牙苦苦等待,日夜盼望,盼來的卻是子

期去世的訊息。聽到這個訊息,伯牙的心情是怎樣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伯牙怎麼說?(謂世再無知音)

2、、伯牙怎麼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要知道,伯牙可是當時楚國一流

的琴師呀!(琴聲最美妙,也沒有人懂得真正欣賞。伯牙又要回到無人理解,無人傾訴的痛苦中,於是就:齊讀: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乃”是什麼意思?

(2)伯牙斷絕了琴絃,斷的僅僅是琴絃嗎?還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的心情,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伯牙來到子期墓前,破琴絕弦並寫下了一首短歌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3、此時此刻,我們都被伯牙的深情感動了,你想對伯牙說什麼?是想安慰他、讚美他、還是鼓勵他勸慰他呢?請寫下來。

6、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留下這一段悽婉動人的破琴絕弦的故事。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課前播放《高山流水》

一、匯入:剛才聽到的這首樂曲是什麼?《高山流水》

從這委婉動人的旋律裡,我們似乎傾聽到了一段委婉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在這段音樂的引領下走進《伯牙絕弦》的故事。

板書《伯牙絕弦》指名讀,齊讀。解題,質疑。

二、初讀古文。

1.自由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檢查)

2.範讀,出示畫停頓的內容自己再讀古文。

3.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

幾遍讀下來我們知道了文章寫了兩個人?(伯牙,鍾子期)

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說說你有何瞭解?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善:善於,擅長)請生讀,鼓作何意?從哪裡瞭解到?(下面註釋)從文中的註釋瞭解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齊讀,讀出二人的特點來。

師:從哪裡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用筆畫出。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細細讀讀第一句:你有何體會?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心中浮現怎樣的高山?

(巍峨,高大)文中用一個詞來形容是?(峨峨)

請生讀讀出巍峨的氣勢來。(過渡)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再讀讀,體會高山的巍峨。

再讀子期的話,從哪個詞體現鍾子期善聽?(善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好啊!讀出它的味道來。

區別四個善的不同意思。指名讀,齊讀。從哉,兮兩個語氣詞你又作何體會?再讀。

3.用相同方法學習第二句。男女生配合讀。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5.出示伯牙與子期相遇的資料。說說伯牙心情如何?伯牙會對子期說什麼?寫下來。

交流彙報,師適時點評:

過渡:伯牙和鍾子期多麼想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聚首。第二年當伯牙如約而至時,等來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死(指名讀)伯牙此時心情如何?再讀。

6.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從哪裡看出?齊讀感悟,

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碎的僅僅是琴嗎?再讀最後一句。

聽《伯牙吊子期》音樂感受伯牙的

絕望,再讀。

四:總結:

伯牙絕弦只因伯牙所念再無人得之。齊讀,感受絕弦的美麗。

五:板書設計:

伯牙

絕弦

知音

鍾子期死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國小階段所學的第二篇古文,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但從文字上看,又是比較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屬於學生易於接受的'一篇文章。於是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讓學生讀通、讀懂文字。縱觀這節課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讀入手。引導學生從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範讀,指導讀好停頓,再到個別讀,到理解感悟讀,層層顯示出不同環節讀的任務。一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已經會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很多意思自己就能體會,內化。

二、文言文或古詩詞可以說是一個整體的意象。一些重點詞句固然需要引導理解,但如果過多地注重於此,則肢解了文言文字身的的整體性或文言文的韻味(語言美)。於是,如何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與感受文言文的韻味、節奏美上尋求一個平衡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教師的過渡語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我按原文呈現的順序進行品讀,先對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善鼓進行理解,然後用:讀讀句子,你從哪裡體會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以過渡到下面詩句的教學,既完成字詞的理解,又保護文章的整體性,在其它的環節中我也嘗試插入一些輔助的資料,渲染氣氛的語言,把古文的意思連貫起來。使整節課渾然一體。

三、注重對學生的點評。點評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最好渠道,在朗讀時針對學生不同層次的朗讀予以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朗讀目的,提高朗讀效果。在感悟文字時我適時插入一些能加深體會的話,如學生寫完:伯牙會對子期說什麼?在彙報交流時,我給了: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以前是滿面春風皆朋友,如今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琴聲懂心聲懂志向懂,胸懷也懂。這些語言幫助學生把對知音的體會推向高潮。

當然教學中,我對一些詞句的挖掘還不夠深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伯牙與鍾子期互為知音,善彈善聽的特點還不到位。以致學生朗讀缺乏激情。在與學生的交流時還缺乏教育機智,在教案的預設與生成時沒把握好學生的反饋資訊。在今後教學中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爭取在教學上有新的飛躍。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引入課文

初讀課題後,學生理解“絕弦”的意思,大致瞭解伯牙,就課題提出疑問。

二、讀準字音,初知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

2、檢查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聯絡註釋,讀懂文意

1、指導學生聯絡註釋嘗試疏通文意,並練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在學生講述時,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善”“志”等。

3、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韻律。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思考:

伯牙為何絕弦?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⑴學生自學:

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劃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⑵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與流水時,善聽的子期能準確聽懂伯牙的琴音所傳達的'心聲。

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師生共讀,表達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藉助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複雜情感。

對比朗讀,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五、回味誦讀,昇華文心

1、善鼓的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3、師生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迴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後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絃呢?請同學們把書開啟,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範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註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後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麼?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麼理解?體會表示讚歎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讚美和子期的讚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麼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鍾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鍾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後,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著背誦這篇文章麼?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好麼?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實驗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四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本課文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為知己這死。”伯牙絕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已有了《楊氏之子》作為基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藉助註解、工具書瞭解文言文大意;還可以指導學生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再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生特點】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這個學段的學生個性較強,看待事物的主觀性也很強,面對學習內容時會因個人的喜好決定學習興趣度。在口語表達和寫作方面已有了較強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課堂,給學生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還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課件更為直觀的展示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設計理念】

如何優化國小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國小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採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並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

【重難點】

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劃分好節奏的課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寫給子期的輓歌、音樂《高山流水》。

2、學生準備:

蒐集瞭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匯入

1、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遊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也說幾個類似的'詞(出示:楊柳依依)引導學生說詞。

2、老師這裡也收集了一些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

清風徐徐、明月皎皎、炊煙裊裊、芳草萋萋、……

3、仔細看看,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呢?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描寫的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4、過渡:

平時如果有意識的積累這些詞語,對提高寫作一定有幫助。美麗的景色不但能用語言表現出來,而且古人還能用音樂表現。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詠至今,它記載了兩個朋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板書課題:

伯牙絕弦

二、整體讀文

1、師:同學們把課文自由、大聲讀幾遍,注意文言文的節奏,別讀破句子。

教師評價。

2、指名學生讀,教師評價、指導、範讀。

3、學生齊讀。要求:

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抑揚頓挫。

4、師:你們覺得文言文難讀嗎?

(學生回答。)

師: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難度是因為我們平常接觸文言文太少,並且對文意不理解。老師這有劃好節奏的課文,你們再來讀讀看。

(幻燈出示。)

5、指名讀,齊讀。

三、初解絕弦

1、師:標題往往是文章內容的集中體現,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看看標題吧!“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學生回答。)

2、引導學生體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結合註釋、結合上下文、學會變通。)

3、師:除了標題提到了伯牙不再彈琴,還在哪裡也提到了?

(生答。)

這裡的“絕弦“意味著什麼,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生答。)

四、再解絕弦

過渡:為什麼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彈琴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文章。

1、何為知音:

師: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謝地方沒讀懂?分別標註出來,我們一起來交流。

(全班交流。)

⑴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聽”中的“善”解釋為“擅長、善於”。

兩個“善哉”中的“善”解釋為“太好、太妙”。

⑵師: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聽?

(生答。)

⑶反覆朗讀“善哉,……若江河”。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9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

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

播放《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改編自一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故事,一個關於友誼與知音的感人的故事,這是一段怎樣的友情,他們的友情源於什麼呢?《伯牙絕弦》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蕩氣迴腸、令人回味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受韻味

1、自由讀:

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範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在文中作標註: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解題質疑,激疑入文

1、理解文章的題目:

“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對原文詞句作恰當的增減,使之通順、連貫。)

2、伯牙在什麼情況下絕弦?這裡的“絕弦”意味著什麼,他要向世人表明什麼?

3、你對文中的人物還有什麼疑問?

四、研讀課文,感受知音

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一遍,討論理解,研讀課文後交流。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讚歎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嫋炊煙、瀟瀟春雨……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

(“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怎麼讚歎?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7、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8、子期之死,伯牙悲痛欲絕。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讀課文。

9、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五、回顧知音,誦讀課文

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2.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質疑“絕弦”

1、出示課題:伯牙絕弦

2、瞭解伯牙,解釋“絕”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嗎?

3、現在你腦中冒出的問題是什麼?(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師,應該愛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卻為何斷絕琴絃呢?)

  二、反覆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奏美與韻律美。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螢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鼓。

4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讀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參考書中的注

釋或者詞語手冊再去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讀懂了?

2、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1)善是什麼意思?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麼意思嗎?

3、從課文哪裡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說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感嘆地說:“真妙啊!就像寬廣的江河在我心裡流過。”)

(2)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麼?

理解他們的心意相通。

從哪裡可以看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何理解?

伯牙心裡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裡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伯牙在動情地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著陶醉著,子期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5)帶著這種感受讀讀。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表現高山流水,還會表達什麼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鬱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讚美。

(7)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鍾子期感受到徐徐的清風,於是就怎樣讚歎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雨雪,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琴聲中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鍾子期的心領神會,每一首曲子都能得到鍾子

期恰如其分的評價,面對如此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對

鍾子期說什麼?

這樣情投意合,這樣的心意相通,他們真是——知音呀!

2、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四、感受知音離世之悲,感悟絕弦

1、知音相聚,是如此的和諧、美好、歡樂,短暫的相聚過後,兩人分別。相

約在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再度相聚,伯牙苦苦等待,日夜盼望,盼來的卻是子

期去世的.訊息。聽到這個訊息,伯牙的心情是怎樣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伯牙怎麼說?(謂世再無知音)

2、、伯牙怎麼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要知道,伯牙可是當時楚國一流

的琴師呀!(琴聲最美妙,也沒有人懂得真正欣賞。伯牙又要回到無人理解,無人傾訴的痛苦中,於是就:齊讀: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乃”是什麼意思?

(2)伯牙斷絕了琴絃,斷的僅僅是琴絃嗎?還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的心情,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伯牙來到子期墓前,破琴絕弦並寫下了一首短歌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3、此時此刻,我們都被伯牙的深情感動了,你想對伯牙說什麼?是想安慰他、讚美他、還是鼓勵他勸慰他呢?請寫下來。

6、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留下這一段悽婉動人的破琴絕弦的故事。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首動聽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圖畫,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它讓我們的耳朵聽到最優美的旋律,讓我們的眼睛看到最亮麗的色彩,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和啟迪。《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採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並行,改變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絕弦》一文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所以需要靈活多變而又紮紮實實的朗讀指導,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議、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領悟語言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時效,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教學策略及教法: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字的特徵,在教學將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在感受伯牙與鍾子期的純真友誼的環節,我重點抓住“絕弦”、“知音”,緊扣文字,並插入兩人相識相知的小故事。最後還是通過配樂深情朗讀體會“破琴絕弦”的悲痛,一是再次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二是再次感受兩人深厚的友誼。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節奏美和韻味美。背誦課文。

2、能借助註釋、插圖、工具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瞭解文言文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3、抓住對人物的描寫,結合課外補充資料,感受覓得知音的暢快和失去知音的痛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抓住子期對音樂的想象,感受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學習作者通過生動的文字將音樂藝術具體化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資料收集,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在剛才那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知道這是什麼音樂嗎?(《高山流水》)大家知道嗎?《高山流水》背後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25 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學過哪篇文言文嗎?(《楊氏之子》)大家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音樂的美,並順理成章引出課題。)

二、解題。

請同學們再讀課題,注意節奏。(伯牙/絕弦)知道伯牙是誰嗎?(板書:伯牙)(相傳為春秋時代人,琴技高超,是著名的音樂家)絕弦是什麼意思?(絕:斷絕)你們是怎麼知道的?(註釋)所以說,學習古詩文,我們都可以藉助註釋幫助我們理解課文。現在讓你再讀課題,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悲傷)齊讀課題。設疑:伯牙為什麼絕弦?請大家開啟語文書137頁,在課文中找出答案。

三、初讀課文,理解“絕弦”。

1、出示課文,有節奏自讀課文。

25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課文,並掌握文言文的朗讀節奏。)

2、齊讀課文,伯牙為什麼絕弦?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句子,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出示)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絃,終生不再彈琴。

(2)當時伯牙的'心情怎樣?(痛失知音、摔琴,極度哀傷)我們都說知音難尋,現在子期死了,我們能通過朗讀,將伯牙的心情讀出來嗎?齊讀句子。指名讀,齊讀。

3、你知道子期是誰嗎?(板書:鍾子期)他與伯牙是什麼關係?(板書:知音)什麼是知音?(知己,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為什麼說他們是知音?請在文中找出來。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善鼓 善聽 所念,必得之)齊讀句子,讀出知音的關係。

(設計意圖:以“絕弦”引入,初步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有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知音”。)

四、再讀課文,理解“知音”。

1、過渡:俗語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對伯牙來講,得到子期這一位知己,一定十分愉快、滿足。因為雖然讚賞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他的只有子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對知音歡聚的情形,請大家看插圖,你看到了什麼?

2、理解句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出示)

(1)這裡的“善”是什麼意思?(出示:擅長、善於)

(2)從哪裡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3、理解“知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齊讀句子,讀出一個善鼓,一個善聽。

(2)換位體驗:如果你是鍾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請結合註釋理解。

出示: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讚歎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匯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開火車讀,齊讀。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課文講了什麼故事呢?請開啟書。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一樣嗎?(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習古文,首先要求讀通讀順,請你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出示幻燈,標註課文朗讀停頓提示)老師這裡標註了古文朗讀停頓的標示,請用筆畫在書中,再朗讀課文,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師隨機稱讚指導:這位同學讀得多好哇,我也發現,其他同學在聽的同時,也做著口型,心裡與這位同學一起讀著,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再請第二位同學朗讀時,其他同學就讀得更用心了。)

3.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一)學生自主理解內容

1.師:我們讀了幾遍課文,知道了課文有幾位主人公?(板書:伯牙鍾子期)幻燈示兩人簡單資料,學生自己讀。

2、師:我們學習古文,想要理解內容,可以用什麼方法學習?(預設:聯絡上下文;藉助書中的註釋;檢視參考資料)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內容。想一想,從哪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3、學生自學後彙報。

(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善於彈琴,鍾子期很善於聽。(重點理解“善”)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裡就會出現高山……

預設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預設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師指導重點理解句子

1.幻燈示句子: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你從什麼課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在書中畫下來。

2、師:我看同學們都畫得是這兩句,誰來讀讀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誰能讀讀第一句,你從這句話中,如何能體會到“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再指名讀句子。

3、師:有那麼多的高山,為什麼鍾子期只說“俄俄兮若泰山”呢?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前面的兩個“善”剛才我們已經知道是——“善於”、“擅長”的意思,那麼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

再次引導朗讀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讀,問:你為什麼要這樣讀?(激發學生抒發獨特的感受) 生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裡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裡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板書

2.理解文字,探究知音

(1)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3)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4)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3、感悟“破琴絕弦”內容

過渡:(激情敘述)伯牙和子期彈琴暢吟,相知相惜,結為兄度。他們相約,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邊相聚,再彈琴暢吟。當第二年八月十五時,伯牙帶著他心愛的瑤琴,乘著一葉扁舟,乘興而來的時候,(聲音低沉)卻不見子期的影子,四處打聽,才知道,子期卻因故不幸去世。此時,伯牙是什麼心情?(悲痛萬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鍾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這些,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再指名讀句子)

面對著子期的一座孤墳,伯牙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破琴絕弦)生再讀這句話。

伯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4.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破琴絕弦”,難道碎的只是琴,斷的只是弦嗎?(預設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燈片)拓展課文,師:當伯牙志在——。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5、撥動學生的心絃,引導練筆。

如果你是伯牙,面對著鍾子期的孤墳,你想對鍾子期說些什麼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寫完後彙報。再讀課文句子。

6、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積累背誦,深悟知音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道是“無琴”卻“有情”(板書)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於高山流水之間!

《高山流水》的原曲據說已經失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2、作業:課外收集積累。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匯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於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計意圖:匯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節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字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4.師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於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藉助課後的註釋;聯絡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麼?

伯牙和鍾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裡看出伯牙和鍾子期互為知音?

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並繼續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後來,當你終於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讚歎“善哉”,理解“善哉”表讚歎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讚歎?指導讀鍾子期讚歎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讚歎?

確認:“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麼?(可能是稱讚)周圍的人會怎麼稱讚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7.這些讚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麼?(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裡會想些什麼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麼呢?

8.從那以後,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9.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0.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鍾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裡,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樂曲,學生欣賞)

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

六、作業: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絕弦

(知音)

鍾子期 善聽 必得之死

[教學反思: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後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4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字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

琴棋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遊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後激情匯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裡就會出現高山……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6.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怎麼讚歎?(生自由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字,引導學生對照註釋,揣摩句意,理解文字,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裡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裡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一、情況分析:

六班本學期共有幼兒30名,男生女生各十五名,全部為獨生子女。經過上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在三大領域都有較好的發展。在身體發展方面: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樂意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學習了徒手操、新的集體舞,能聽口令進行佇列練習;在各種體育活動及感統遊戲中,能保持身體平衡及協調,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大部分幼兒養成了較好的進餐習慣,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能獨立穿脫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也明顯提高;在認知發展方面:全體幼兒都能堅持說普通話,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與老師、同伴交談;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對周圍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現象都感興趣,求知慾強,能認識常見動植物,學習種植易生長的植物,如大蒜、大白菜等。孩子們對數的概念逐漸清晰,能學習按一定規律排序,區別圓形、球體等,嘗試運用美工材料進行繪畫、手工活動,喜歡唱歌、跳舞,並且有一定的表現能力;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孩子們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遵守集體規則,孩子們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瞭解了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國慶、春節等,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願意為集體和同伴服務;大部分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與他人合作分享等。通過上學期幼兒三大領域的評估,我們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和現象:

1、孩子間存在較大的能力差異。

2、個別孩子不太愛表現自己,性格較膽怯、內向。

3、部分孩子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性格好強、倔強、缺乏謙讓意識;個別孩子攻擊性強。

4、挑食現象仍存在。

本學期,我們將針對這些現象,採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注意個別指導,獲取家長的配合教育,共同使孩子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高。

二、工作思路:

1、以平等、欣賞、樂觀、發展的態度對待幼兒,關注幼兒興趣和要求,根據情況適時調整班級計劃。

2、三位老師都將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嚴格按時間劑量進行藥品登記,妥善保管好藥品,增強工作責任感。爭取出勤率達到90以上,事故發生率控制在0.02以下,流行疾病控制在0.2以下。

3、由於付老師和李老師是新加入我們這個班級體,有些工作還不熟悉。特別是李老師,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老師,所以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肯定不少。因此我們一定要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爭取早日渡過適應期。

4、定期召開班務會,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商討下一步工作要求及措施。

5、進一步學習領會《綱要》精神,並較好的融入實踐活動之中,創造性的使用新課程。

6、根據園本課程內容,堅持每週開展感統遊戲活動、遊戲設計和組織上力求創新。

7、堅持做好清潔衛生消毒工作,為幼兒創設乾淨、衛生、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7、妥善、合理的管理好班級財產。

8、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結合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創設能使幼兒主動參根據情況隨時進行調整,活動區域根據幼兒興趣定期增減、更換。

三、家長工作:

本學期,我們將細緻、有針對性的做好家長工作,在育兒方面與家長搭成共識,獲取家園共育的效果。

1、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學期教育工作計劃,徵求家長建議,幫助家長理解家園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家訪、電訪、離園時面談、“家長有約”,以及“家園聯絡手冊”、家園聯絡欄等形式與家長溝通、交談;與家長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

3、設立《家園聯絡欄》,向家長介紹科學的,並請家長踴躍投稿;家長間相互交流育兒經驗。

4、組織家長開放活動2-4次。

5、邀請家長來園與幼兒共慶“六一”。

四、月份工作及措施:

(一)、身體發展:

三月份:目標

1、學新操,跳集體舞。

2、練習有節奏的走,聽訊號變向、變速走;發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

3、保持個人儀表整潔,注意個人衛生。

4、樹立安全自我保護意識。

具體措施:

1、通過開展《頂沙包走》、《走小路》等體育遊戲及感統遊戲活動,發展動作協調性。

2、在場地上創設標記練習走隊形,在戶外活動中豐富遊戲內容。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4、採用談話、討論等形式,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月份:目標

1、練習雙腳連續跳及快速奔跑。

2、大小便自理,生活有規律。

3、認識幾種安全標記,主動遵守社會基本規則。

4、嘗試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裡的電話號碼。

具體措施:

1、在傳遞《小紅帽》等遊戲活動中訓練幼兒雙腳連續跳及快速奔跑的動作技能,開展袋鼠跳、羊角球類感統遊戲活動。

2、請家長共同指導幼兒正確使用便紙。

3、利用圖片等引導幼兒認識安全標記,請家長在公共場所中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4、組織討論:我愛我家,互相介紹父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等。

五月:目標

1、練習拍球近距離拋接球等,發展控制力和平衡力。

2、學習整理床鋪和自己的物品。

3、能自覺的飯前、便後以及髒時洗手。

4、懂得簡單防病常識。

具體措施:

1、開展《灌藍小高手》、《好夥伴過雙橋》等體育遊戲活動。

2、運用紙球、沙包、紙棒等多種戶外遊戲材料發展幼兒拋接、平衡等能力,開展羊角球、平衡木類感統遊戲活動。

3、午睡環節中,指導幼兒嘗試疊浴巾、衣服、整理床鋪。

4、請保健醫生向幼兒介紹防病常識。

六月份:目標

1、聽訊號行動,訓練鑽、爬、攀等綜合動作技能,發展靈活性及協調能力。

2、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3、懂得牙齒、眼睛的保健常識。

4、遇到危險知道躲避或求救。

具體措施:

1、開展《大鞋與小鞋》等綜合體育遊戲感統遊戲活動。

2、鼓勵幼兒探索不同運動器械的多種玩法。

3、鼓勵幼兒多喝水,儘量到陰涼處戶外活動,保持室內通風。

4、利用圖片、錄影等向幼兒介紹眼睛、牙齒的保健常識,要求幼兒每天早晚刷牙。

(二)、認識發展:

三月份:目標

1、熟悉自己的個人資料,感受自我是獨特的。

2、感知9以內的數量,嘗試按某一特徵給圖形分類。

3、探索小錘子等常見工具的結構、功用及正確使用方法。

4、樂意用音樂、色彩等形式表現歌曲、畫面的主要內容。

5、堅持使用普通話與他人交談及表達自己的願望。

具體措施:

1、開展《特別的我》主題教育活動周。

2、準備數學操作卡、以及錘子、釘子等實物,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

3、在日常活動中堅持說普通話,在教學及遊戲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請求和願望。

4、準備、使用水彩筆、油畫棒等多種美工表現材料。

四月份:目標

1、感知春天的季節特徵及變化。

2、瞭解中國的十二生肖。

3、學習目測的方法,學習按物體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4、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主動提問,並能對自己和同伴進行簡單的評價。

5、學習活潑、愉快、大膽的在集體中用自然的聲音唱歌,會聽前奏、間奏。

具體措施:

1、開展《美麗的春姑娘》、《有趣的生肖》主題教育活動。

2、組織幼兒春遊,收集有關十二生肖的資料。

3、在日常活動中進行目測練習的隨機指導。

4、班級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表演活動。

五月份:目標

1、瞭解食物的品種,食物的營養及貯藏方法等。

2、學習比較、概括一組事物之間相同的特徵,認識肯定、否定標記,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3、學習正確使用量詞,學習簡單的象聲詞。

4、在音樂、舞蹈活動中樂意用聲音和動作表達自己喜愛的事物。

具體措施:

1、開展《可口的食物》主題教育活動,師生共同創設“食品超市”活動小區。

2、數學區中投放標記卡、物品卡等大量操作材料。

3、通過語言遊戲“買東西”、故事“大傘和小傘”等活動學習使用量詞及像聲詞。

4、用鼓勵、獎勵等方式給幼兒營造輕鬆積極的氛圍,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六月份:目標

1、瞭解水的來源、特徵、與生物的關係以及光的反射等現象。

2、學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3、學習朗誦幾首古詩,能較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和故事內容。

4、通過觀察,瞭解蝌蚪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變化以及與人們的關係。

5、在歌曲、舞蹈及欣賞活動中能創造性的表現,初步感受兩聲部的歌曲。

具體措施:

1、開展《寶貴的水》主題教育活動。

2、科學區中增加小鏡子、蝌蚪等,引導幼兒連續觀察蝌蚪的變化,在操作中感受光的反射現象。

3、學習古詩《詠鵝》、故事《會飛的青蛙》等等。

4、在歌曲《小青蛙》等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並嘗試兩聲部演唱。

(三)社會情感:

三月份:目標

1、保持愉快的情緒學習生活,活潑開朗。

2、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樂意幫助他人。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具體措施:

1、開展《做快樂孩子》的活動,激發幼兒愉悅的情緒。

2、結合《特別的我》主題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良好習慣以及關心幫助他人的情感。

3、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培養良好的常規。

四月份:目標

1、感受傳統民間文化,培養民族意識。

2、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3、培養幼兒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具體措施:

1、通過《十二生肖》主題的開展,讓幼兒瞭解人們賦予生肖的意義,感受龍是吉祥物和民族象徵。

2、收集武漢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資料,創設環境《我的家鄉武漢美》。

3、開展值日生活動。

五月份:目標

1、在集體活動中學習與同伴合作交往,協商解決問題。

2、愛護公物,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

3、感受“六一”的快樂。

具體措施:

1、通過《垃圾不亂扔》的活動教育幼兒愛護公物,講究公共衛生。

2、注重隨機教育。

3、師生共同創設節日環境,組織豐富的“六一”主題活動周,邀請家長來園參加,共慶“六一”。

六月份:目標

1、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激發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2、有初步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萌發升大班的願望和情感,願意做個能幹的哥哥姐姐。

具體措施:

1、開展《寶貴的水》的主題活動,創設節水標記。

2、開班會,互相評價。

3、參觀大班小朋友活動。

伯牙絕弦的教學設計15

 一、教材說明: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五、教學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在現行的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教學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要求。這些文言文雖然只是浩瀚文學海洋中的點滴,但卻是國小生認識、吸收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引導國小生學習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為本,讓學生讀、悟,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語感。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感受古文形式美。

1、欣賞“伯牙鼓琴圖”,揭示課題。

2、課件出示豎排全文,感受古文形式美。

二、初讀課文,感受古文音樂美。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指導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重點指導難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教師範讀,學生再次練讀,指名讀。

 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

(一)理解大意。

1、解題,相機總結學習方法:聯絡資料、藉助註釋以及要靈活變通地理解古文。

2、文中有哪些文言詞是你在以往的古詩文學習中已經理解了的?

3、還不懂的地方怎麼辦?

(1)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2)自瀆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3)全班彙報交流,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

在理解“哉”字時,引導學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興了(樂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為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二)感悟深情。

1、得遇知音之喜。

從哪兒可以讀出他們是知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的想法、心聲,你的朋友都能懂得,這是古今多少人嚮往的美好境界啊!這樣的朋友就叫做——知音。讓我們走近這對千古知音:焚一爐香,伯牙席地坐於瑤琴之前,子期凝望著遠方,思潮起伏。同學們,現在你就是那善聽的子期,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動聽的琴聲吧! (播放音樂)

伯牙的琴聲幽然響起,他的思緒隨琴聲飛向了那峨峨的高山之顛,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著琴絃,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流淌而出,子期,此時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美哉、妙哉、壯哉……巍巍兮、浩浩兮、滔滔兮……)

伯牙得遇子期這位知音,他內心會發出怎樣的感慨?(板書:知音得遇,喜哉)

2、痛失知音之悲。

現實常常是那樣殘酷,子期先伯牙而去了。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再也沒有人會說——志在流水時,也再沒有人會說——(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子期已歸,伯牙來到墓前,以琴聲悼念子期。秋風瑟瑟,萬木蕭蕭,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傷。明代小說家馮夢龍這樣寫道:

(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撫琴:彈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聞[聞:聽]琴韻鏗鏘[鏗鏘: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裡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呀?

萬般的滋味化作一句話——(板書:子期已歸,悲哉!)

(播放廣播劇剪輯)反覆感情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激發學生情感。

四、回味誦讀。

隨著那一聲“破琴絕弦”的砰然巨響,伯牙的琴聲消逝了,只有這段友誼的絕唱千古流傳,讓我們把這動人的故事永遠銘記在心。

 八、教學反思:

1.以讀為本,在逐層深入的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古文的形式美、音韻美、意境美。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帶領學生投入到了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古文獨有的韻味,領略到了古文那博大深厚的內涵。

2.以文言教文言,課堂處處飄溢著濃厚的古文化氣息。老師的導語、評價語充滿古韻與詩情畫意,這樣的語言不知不覺地感染著學生,學生的語言也富有詩意起來。

3.合理運用課外資源。無論是音樂、繪畫、廣播劇,還是拓展閱讀的課外文字,都極為有效地縮短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完全忘我的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感悟其中深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sheji/leor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