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實用的職業的作文精品(4篇)

實用的職業的作文精品(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業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職業的作文精品(4篇)

職業的作文 篇1

在作文課上,當學生初步寫完後,我選取有代表性的作文,組織全班學生開展評議和修改。考慮到要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性,保護被評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評改慾望,我採用了“紙條”式的評改方式,讓學生寫好意見後交到教師手裏,然後教師再彙總歸納,對文章進行點評。這樣的批改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1.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作文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雖然自己寫得不是太好,但是評起別人的作文來卻頭頭是道。這樣,通過學生參與批改,在發現別人不足的同時,自己在以後的寫作中也會注重改變。

2.實現了讀者與作者的互動,使學生在寫作、批改中進步,在批改與被批改中學習。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勵每一名學生認真寫作,在同學中得到好評。學生批改作文在有效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的同時,也糾正了學生作文課上偷懶的壞習慣,使每一名同學都能夠百分百地投入到寫作中。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意識一定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3.保護了學生之間的友情,使學生敢於批改,勇於説真話。學生在批改的時候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文章,增加其批改的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寫作的信心。有效的批改可以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寫作的動力。

4.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實現了智慧共享。學生讀別人文章、發表自己看法的過程,變成了交流思想、展示閲讀積累、學習別人優點、打開自己思路、培養自己良好習慣的過程,他們在欣賞中得到美麗,在期盼中得到收穫,在教師的鼓勵中得到勇氣。當然,學生批改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採取小組批改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互評,教師在互評的過程中進行監督、指導。這種做法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羣體智慧,實現了智慧的共享,也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時間長了,學生就會適應這種修改形式,參與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作文也越改越好了。最重要的是,教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學生若想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想寫、敢寫,這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心。職業教育中的學生基本學科知識都比較差,因此更需要教師培養其自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課中細心觀察、體會,這樣學生寫作文時才能有感而發,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教師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選用恰當的評語,指出學生缺點的同時,也要肯定學生的能力,給予鼓勵。學生總把寫作文視為最難完成的一項作業。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習作嚴格要求,就會發現他們的習作優點很少,缺點很多。如果實事求是地寫批語,就會讓他們有一種失敗感,每當提筆寫作文時,就會更加懼怕。多年來的'探索實踐證明,只要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學生就會大膽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語言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如果……就……”的評改句式。我在學生寫作文的初級階段,無論學生寫的作文怎樣,字數是多是少,有無錯字病句,是否能把話説明白,有無重複囉唆,構段是否合理,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等統統不做要求,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一切任其自然。我除了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外,尾批用“如果……就……”的形式寫出自己的建議。當學生看到自己作文中有那麼多的可圈可點處,又知道了今後作文怎樣寫會更好,心裏就會美滋滋的,會認為自己寫的作文是成功的,是受教師欣賞的,因此會少了好多顧慮,放心、大膽地寫作,變“想什麼就寫什麼”“怎麼想就怎麼寫”為現實。這正像小孩兒初學走路一樣,需要的是親人的鼓勵,是自己的大膽練習,只要有了開始,就有學會的可能,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反覆練習中才學會走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教他按照“一二一”的口令去走路,他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好的。寫作文不也如此嗎?學生之所以談“文”色變,就是因為教師經常帶着挑剔的目光來批改學生的作文。儘管教師每次作文都精批細改,把所有的毛病,如用錯的字詞、標點符號、各種類型的病句都找出來,甚至改出來,寫上提示語,以指導學生應添加哪些內容,刪除哪些內容……可是當學生看到自己費“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大作”被老師改得面目全非,批得體無完膚,就會對作文失去興趣,失去自信,“作文難寫”的認識就會植根於他的頭腦當中,很難去掉。這也容易造成惡性循環,使學生越怕越寫不好,越寫不好就越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作文失去興趣,對作文的態度也只是應付,不肯再下功夫,更別提寫好了。

總之,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寫,激發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教師善用作文評語去鼓勵學生,學生才能不懼怕寫,才願意去寫,才能在不斷的練習中悟出寫的規律,才能學會寫。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只有“樂寫”才能“會寫”。改變了作文的批改方法,可以消除學生習作的畏懼感,學生就會逐漸由“樂寫”過渡到“會寫”。

職業的作文 篇2

清晨,在唧唧啾啾的鳥鳴聲中醒來,輕輕推開木門,一股樹葉的清香頓時沁人心脾。這就是我最嚮往的職業——護林員一天的開始。

也許烈日炎炎會讓我汗如雨下,但我不會為此感到煩惱。伴隨着我的,更多的是那可愛的動物夥伴們。小巧玲瓏的鳥兒為我唱歌,清澈的嗓音令人喜愛;憨厚忠實的狗兒緊緊地跟在我身後,那伸着舌頭的樣兒讓人忍俊不禁;各種不知名的小蟲更是呢喃細語,讚美着大的神奇與。有了它們,我的巡山不再寂寞。每天,這座山上都會留下我的'足跡,我哼着歌,穿梭在林中。我所做的只是我的職責——護林。

保護動物,不讓捕獵者“鑽空子”,也是我的本職。上一回,我在巡山時,聽見右前方草叢中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我心生疑惑,連忙快步走上前,輕輕撥開草叢的一角,果然發現了兩個捕獵者,正拿着槍,準備把前面的那幾只鹿兒“拿下”。我着急了,先丟了一個小石塊,把鹿兒嚇跑,然後把捕獵者從地上揪起,嚴厲地詢問着他們倆。這兩個捕豬者一開始還振振有詞,可到後來就開始支支吾吾,像泄了氣的皮球,説不上來了。我當機立斷,立即叫上助手,把這兩個沒有良心的捕獵者送去公安機關。有時還會遇到盜木者,我同樣對他們毫不留情。

為了保護好這些動物,更要守護好它們的家園。巡山的同時,我會留意有沒有易燃的火源,有,我就立即排除,要知道森林一旦着火,後果不堪。

護林員,一個看擬平凡,但又不平凡的職業,是我所向往的。

職業的作文 篇3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職業道德是治病救人而我認為我們鐵路職工的職業道德就是“人民鐵路為人民”。

我是一名工作在鐵路線路上的普通線路工人,悄然回首我來到鐵路已經五年了,回顧這些年來感慨頗多。我一直都在鐵路線路的一線工作,作為一個道德體系,我認為鐵路職業道德就是“人民鐵路為人民”。從入路的第一天起我就認識到安全是鐵路運輸永恆的主題“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確保旅客有一個安全並且感覺賓至如歸的旅程是我們一直追求併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人,無論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只要火車一“休息”,他們就要爭分奪秒對線路進行檢修,排除險情,確保鐵路運輸的一方平安。像往常一樣,早上天還沒亮,線路工們就帶着他們的“吃飯家伙事”來到現場,這輕則十多斤重則上百斤的工具對他們來説就和吃飯的碗筷一樣,沒什麼區別,幹起活來運用自如。室外的工作環境是艱苦的,夏天,鐵軌温度最高可達六七十度,人在長時間炙烤下極易中暑;冬天,站在幾十米的高架橋上巡檢,幾分鐘功夫,寒風就能把兩層棉褲吹透。就相對輕鬆的線路檢查工作來説,他們每天的工作量平均在8公里左右,每個職工一年下來要走20xx公里。他們隨時為鐵軌做“體檢”,他們好比是鐵路線上的“外科醫生”,需要實時掌握現場設備動、靜態變化。看着一望無邊的'鐵路延長線,他們要一步一步地量,一釐一毫地測。他們不是不怕嚴寒酷暑,而是有比個人冷暖更重要的,那就是千萬旅客的生命安全。鐵路人用對隱患絲毫必究的責任意識,換來現場運輸的平穩有序。而這只是我們鐵路職工的縮影,作為一名普通的線路工人我的責任和我的職業道德的體現則是每天奔走於鐵路線路上,充分利用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認真測量分析以確保線路的安全,配合與協調好各項實際工作,為鐵路線路安全做好有力保障。

人民鐵路為人民作為鐵路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鐵路職業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是鐵路現代化建設和實施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鐵路職業道德的顯著標志。

作為職業道德的體現就是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高質量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在企業中,無論是一線生產職工,還是哪個層次的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是不可缺少的。責任意識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用心培養;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用心呵護。做任何一項工作都要從多方面去思考,包括安全、質量、工作進度等,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積極、認真和奉獻、創新等。對待工作要盡善盡美、盡職盡責,才能高質量地幹好自己的工作。讓我們的鐵路企業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穩步發展!

職業的作文 篇4

在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相當一部分教師“以本(教材)為本”的意識十分頑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當“聖經”來使用,認為“書上有什麼,我就講什麼;書上怎麼寫,我就怎麼講;寫進書本的都是正確的。”不會把書本的知識,經過自己的處理,合理運用到生活中,以致於在殯葬的時候出現這場鬧劇。我們現在有些教師把自己束縛在教材中,對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掰開揉碎,繁講細講,生怕有半點遺漏,認為只要把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即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單調、沉悶。

現代課程論強調課程是“教科書與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與教學環境”構成的複雜、開放系統,因此教材是實施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課改的精神告訴我們:教材應具有開放性和彈性,應有利於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收集資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反思等,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這些新的課程理念使我們重新認識教材的“法定”性質,只強調“教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必須突破教材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僅僅是教教材,應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淪落為教材的奴隸,既要運用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既要憑藉教材又不依賴教材。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聽到朋友的夫人責罵拆表的孩子之後,連連搖頭説:“你打掉了一個

‘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裏把小孩領出來,帶到修錶店看師傅修表。陶行知對那位夫人説:“鐘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捱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由此看出,只有將“生活”這本教材靈活的'運用好,並將書本知識融匯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觀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要敏鋭地觀察生活,善於用生活的內容、時代的“活水”來充實、豐富教材。教材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教師要擺脱教材的束縛,就應具備課程改革的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其實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的環境、教學設備設施、自然和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等等。只要我們留意生活、敏鋭觀察,豐富的生活積累將成為我們教學信手拈來的生動課程資源。作為教師,只要我們摒棄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觀念,增強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為神奇”,使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價值得到“超水平”發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eoo4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