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聽《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聽《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數學中,比的意義是什麼?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比的意義》教學反思,來看看比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聽《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我們教研組張磊老師做了組內研討課《比的意義》,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的意義與基本性質,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知識,掌握了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解答分數除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包括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按比分配解決實際問題等。

新課改後,為突出“比和比例”的獨立性、重要性,新版教材把這部分內容從“分數除法”中拆分出來,編成一個獨立單元。比的知識是學習比例相關知識的必要基礎。因此,把比單獨設為一個單元,有利於學生從量與量之間的關係這一角度去認識比,而不僅僅從運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代數思想。

課前我們教研組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研讀與分析:教材精心選取了“神舟”五號的現實素材作為載體,先給出兩面長方形小旗的尺寸相關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關係:怎樣用算式表示它們長和寬倍數的關係?在此基礎上直接指出:可以用比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如果僅從形式上看,比是除法關係的另一種表示方式,這為學生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教材介紹飛船的運行路程與時間,用除法表示出飛船進入運行軌道後的速度。在此基礎上,直接指出還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係,引出非同類量的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的意義以及比和除法的關係。教學了可以用比來表示兩個同類量或不同類量相除的關係的基礎上,直接抽象出比的意義: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這一意義是後面求比值、推導比的基本性質的理論基礎。

比和除法、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比更強調的是量與量之間的倍比關係的直接描述,有時並不關注具體比值是多少,而除法、分數更多的是強調兩個量之間的一種運算關係,通常也會關注運算的結果。此外,我們用比可以同時表示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量之間的倍比關係,而除法、分數一般只能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係。

本節課的教學實施過程完成了我們課前集體備課的相關內容,教學效果良好。張磊老師的課堂上做到了:

1.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比的意義,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學時,應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通過情境設計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在已有的“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描述的基礎上,引出同類量的比,結合“路程與時間的關係”認識不同類量的比。在理解了比的現實背景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義。

2.讓學生感悟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貫通新舊知識,進一步深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除法、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聯繫相關知識進行類比和推理。比的前項、後項、比值與除法中的被除數、除數、商以及分數的分子、分母、分數值形成對應關係等,都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答,這不僅有利於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也能加深對除法與分數概念的理解,促進比與除法、分數的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

3、張老師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為學生創設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為學生搭建充分表達自己思考過程與結果的平台。在理解了比的意義後,張老師讓學生自學49頁內容,並充分交流、展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強,不但很快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稱、比和除法的關係,學生還自主發現比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觀察出比和分數的關係。

有同學還主動提出比的後項不能為0,因為除數不能為0,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也不能為0。張老師順勢提出了中國隊?日本隊,4?0,這個後項不是0嗎?此題一出,學生就爭論了起來,並根據比的意義,説明體育比賽中的比表示相差的關係,和我們數學上的比不同,很好的突破了這個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建議:

1、在課的導入環節,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這個環節費時太多,學生舉例能力有限,舉例單一,和後面的學習聯繫並不大,所以建議本環節可以捨去或時間分配上再少一些!

2、練習題中給出了一定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説出比,但都是固定數量關係的比,我認為題目開放性應該更強一些,改為只給學生數量信息,不提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信息描述任意數量之間的比。這樣題目就答案不唯一了,便於學生髮散思維,並體會比的前項和後項交換後意義就不同了。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0qp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