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作文(錦集6篇)

設計作文(錦集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作文(錦集6篇)

設計作文 篇1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學習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類的生存狀態;沒有學習,就沒有社會的延續,就沒有文明的傳播。在當今,學習對於我們有一種更加空前重要的意義。每時每刻所面臨的挑戰,都需要靠學習去充實自己。

請以“學習”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範圍內。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體自選;

③題目自擬;

④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入手.但這也正是題目的難處所在,令考生覺得無從下手。這裏就要考查考生小中見大的能力,即從一個側面下手,小切口,深分析,反映出深刻的思想。

可以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出發,表達自己對學習的理解,即學習所應抱有的態度和精神。先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一段時光或遇到的一個困難,着重當時的精神狀態和經驗體會,最後明確總結出自己對學習的認識。

可以用正反對比的手法,寫出苦樂交織中所藴含的學習真諦。先寫學習之苦.舉出大家熟知的'事實為例,極言其苦;再寫學有所成時的種種樂處,極言其甜。用身邊之事進行鮮明對比。引起讀者感情的共鳴——學習的真味就藴含其中。

宋朝大思想家朱熹説:“無一人不學,無一事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書店裏成人大學聯考(論壇)的輔導材料銷售情況異常火爆,一位準備參加考試的中年人説出了自己的想法:終生學習是每個人經營生命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從學校裏畢業,但是隻要活着,就不能從人生的學校中畢業。

這個題目給了考生極大的空間,不僅在內容上可以多向展開,在體裁上也可以進行創新。比如考生可以寫一個故事,用寓言的形式來反映學習的內涵,製造含蓄悠長的回味效果。

設計作文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樂,説出秋天的快樂。

2.引導學生學會互動交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提出問題和意見。

3.培養學生把話説清楚,能有一定條理的説清楚、説完整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口語表達清楚,交際大方、有禮貌。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到大自然觀察秋天。

2.蒐集秋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感悟秋天──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圖片、錄像引入。

(1)師:同學們,上週我們學習了第三單元的四篇描繪秋天的課文,誰來説説秋天是怎樣的景象?

(學生們可以根據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資料或結合自己身臨秋天的感受來談秋天。)

(2)教師渲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小夥伴們放風箏的身影、玩耍嬉戲的場面都讓我們回味無窮。秋天裏紅紅的楓葉,黃黃的葉子,清涼的秋雨??這麼美麗的秋天,同學們想親眼去看看嗎?(播放錄像,幫助學生豐富秋天的印象。)

(3)師:剛才同學們自己描繪了秋天,現在我們又親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時此刻你們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斕、豐富多彩的吧!那就請你藉助手中的畫筆,把心中的秋天畫出來吧!播放一段輕音樂,邊聽邊畫。(通過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拓展習作思路。)

(4)教師小結:同學們利用畫筆畫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説説秋天吧!

[設計意圖:教師的任務不是硬性要學生怎麼寫,而是引導、啟發,讓學生在選材、構思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發。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習作素材,為學生的自主習作提供條件和廣闊空間。因此本部分設計了學生親臨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錄像回味秋天,描繪秋天。目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從特定的環境中感知,豐富積累,為下一步“説”好秋天埋下伏筆。](本小節用時8分鐘)

二、説秋天──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小組交流。

師:請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麼想的就怎麼説。(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2.集體交流。

(1)指名上台描繪秋天,及時進行評價與指導。

師:聽了這位同學描繪的秋天,你們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説)

生:他説秋天裏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師:你聽得可真認真!是呀,剛才那位同學注意用上了咱們平時課文中積累的詞句來説秋天,他多會學習呀!(隨機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2)再找一人描繪秋天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他觀察得多仔細呀!不僅説出美麗的景象,還體會到了秋收時人們的喜悦之情。這就説描寫秋天時不僅可以寫秋景,還可以寫秋天裏的人(隨機板書:景、人)

(3)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相機指導。

教師抓住學生髮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例如,描寫秋天的文章裏還可以寫秋天裏的事情以及秋天帶給我們的歡樂。)

3.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雙方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使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中態。本部分的教學設計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過學生自由的説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與生拓展思路、善於表達,為下一步“寫”女秋天奠定基礎。]

(本小節用時10分鐘)

三、寫秋天──引導習作,抒發真情

1.習作導入。

師:同學們描繪的秋天這麼美,那現在請你提起筆,把你心中的秋大寫下來,怎麼想的就怎麼寫,別忘了用上咱們平時積累的詞句,好嗎?

2.開始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自己的畫或圖片開始進行秋天的片斷寫作,教師巡迴指導。[設計意圖: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因此,在此部分的設計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最終寫出優秀的文章。]

(本小節用時15分鐘)

四、品秋天──評析習作,交流真情

1.小組評析。

師:請同學們寫好後讀給小組內同學聽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2.集體評析。

實物投影出示幾個學生的習作,讓全班同學評議。

3.小結延伸。

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後,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後根據別人的意見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裏,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步的設計目的是重視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習作能力。]

(本小節用時7分鐘)

五、教師總結:

抓住人物的特點,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寫出好文章。

設計作文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明確細節描寫的內涵,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通過鑑賞、訓練來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引發學生情感衝動,激起參與興趣,產生表達衝動,誘發成就動機,從而自覺投入寫作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

2.激發情感,把對生活、社會、人生的真實、獨特的感受化作細寫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看希望工程宣傳圖片,談感受)

看了圖片你有何感受?你覺得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明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細節描寫”的內涵及作用。

2、初步掌握描寫細節的方法和技巧。

三、感知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發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動作以及環境等一些細微而又有典型意義的情節所做的細膩、具體的描寫。

“我在生活中到處尋找細節,如果把我的作品比做編織好的生活網,那麼細節就是網中的結點。” ---- (托爾斯泰)

三、品味經典,欣賞細節

品味以下的經典文段,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片斷】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朱自清

(點析)動作、外貌描寫,用慢鏡頭分解,細化動作。

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層次分明地先描摹父親的外貌:身體肥胖、穿着臃腫、步履蹣跚,這簡樸的形體素描,不僅給背影提供了實感,而且寫出了父親老態、憨厚。

作者深情地寫出了父親的一系列動作,"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台","兩手攀着","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傾"……父親艱難的舉動,肥胖的背影打動了兒子的心,這裏背影的描寫,字裏行間充溢着父親對兒子的慈愛。

“情動於中而行於外”,動作是人物的情感性格的流露,來自於作者的真切的生活體驗。在這樣的細節中,最容易使讀者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因而最容易感染讀者。

小結: 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閒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

四、藉助實例,明確細節(分類)

品讀下列細節描寫,思考是怎樣描寫的?

1. 場景(環境)細節描寫。

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 服飾(外貌)細節描寫。

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魯迅《孔乙己》)

3. 語言細節描寫

母親於是很不痛快地説:“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後轉過身對着我,又説:“至於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4. 動作細節描寫

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説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魯迅《孔乙己》)

5. 心理細節描寫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都德《最後一課》)

五、對比反思,探究方法

1、這裏有段學生習作,寫一個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老師辦公室的情景。大家來評一評,寫的怎麼樣。

【甲文】

我走進了辦公室,迎面正碰上黃老師的目光,裏面充滿了責備,我喊了一聲“黃老師”,黃老師點了下頭,只是“嗯”了一聲。

學生點評並試着修改

點撥:我是怎麼走進辦公室的?有什麼動作和心情?黃老師的目光是怎麼樣的?看到那樣的目光我又有什麼心情?我是怎麼“喊”老師的,有什麼心情?老師點頭的神態,“嗯”一聲的語調如何?這些都是可以展開描寫。

出示【乙文】

我懷着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走進了辦公室,迎面正碰上黃老師的目光,那裏面沒有了往日的慈祥可親,而是充滿了責備。於是一陣恐懼襲上心頭。我只好勉強的笑一笑,喊了一聲“黃老師”,連聲音都有幾分顫抖了。黃老師皺了皺眉,鼻孔裏“嗯”了一聲。我的心又是一陣緊縮:我犯了什麼錯嗎?

學生對比點評

點撥分析:(1)用詞比較準確。例如“忐忑不安”一詞就寫出了作者當時那種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的七上八下的心理(2)細節突出。例如:黃老師皺了皺眉。(3)注意了人物的情態特徵。例如:“那雙眼睛裏沒有了往日的慈祥可親,而是充滿了責備”。

小結:方法一:細化動作、延長過程

方法二:運用修辭,畫其神韻(結合前面環境、外貌描寫例句。)

六、退而結網--學以致用

1、明確強調:細化動作、延長過程

運用修辭,畫其神韻

2、練筆:選擇以上方法,試根據語境,任選一題,給下面的句子添加細節描寫。

1、下課鈴響了,老師還在講着,同學都很着急。

2、我的同學小宇他很瘦。真沒見過這麼瘦的人。

3、學習借鑑 這裏有一篇寫片段2的學生習作。大家來看一看好在哪裏?。

【甲文】

我的同學小宇他很瘦。真沒見過這麼瘦的人。

【乙文】

他很瘦。有人形容誰瘦常常説“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種脱水兩三天之後的蔫豆芽。他很瘦。筆挺的西裝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變成了風衣,只能向下垂。他受的叫人擔心,以至於關心他的人總是勸他--風大的時候儘量不要出門,即使必須出門也要離樹遠一點,離水遠一點。他瘦得是那樣的徹底。假如醫學院的學生要學習人體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瞭然了,視覺效果絕對不亞於醫學標本。

學生對比點評

點撥:怎麼個瘦法,瘦到什麼程度?

分析: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突出人物特點。

七、作業

文題:我從沒有這樣 過

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如舒暢、激動、煩惱、懊悔等。

2、以寫人、記事為主,記事要完整、具體,要有真情實感。

3、至少要有一處人物細節描寫,拿紅筆用曲線勾畫出來。

4、不少於600字。

設計作文 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當然,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服裝設計師。

“時尚”一詞,會讓你聯想到什麼人呢?那無非是一些80後的小青年。而我的媽媽已經是快奔40的人了,想要為這個年齡段的.阿姨們買衣服,那真是難上加難。

去年寒假,我們全家要回老家過年。回老家自然就得穿得一身新衣裳。於是,媽媽帶着我來到新街口一條街上的服裝店買衣服。哇!這裏的衣服款式應有盡有,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這麼多衣服裏,挑上那麼三五件,豈不是小菜一碟?媽媽看中了一件深灰色的大衣,在試衣間裏試穿了一下。我一看,立刻搖搖頭,説:“不行,顏色太深,顯得土氣了。”媽媽仔細照照鏡子,説:“嗯,款式好是好看,就是顏色不夠鮮豔,死氣沉沉的感覺。嗯,不買這件。”我們又逛了逛,我指着一件淺綠色的蓬蓬裙羽絨服,説:“看看這件,多可愛!穿在您身上一定顯得年輕!”媽媽還是搖了搖頭,説:“不行,這個可愛的過了頭了,那都是些小青年們買的,我穿着不太合適。”“説的也是。”我點了點頭,説道。接着又逛了好幾家商店,就是沒有適合媽媽穿的衣服。回到家我心想:媽媽雖然已步入中年期,但她也需要時尚,需要媽媽那個年齡段的時尚。可是現在的服裝店已經沒有能讓媽媽穿出時尚的衣服了。嗯,我以後一定要當一名服裝設計師,要設計出適合媽媽那個年齡段的人們穿的衣服。

要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天賦,而且更需要懂得學習方法併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學有所成。而且要重視專業資料和各類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善於在模仿中學習提高;不斷提高審美能力;還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要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嗯,對,既然有了這個理想,那就為此進行努力吧!

設計作文 篇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並識記下列詞語:矜持、赫然、折騰、迫不及待、從頭到尾。

2、品讀課文,體會老師的鼓勵對作者的影響。

3、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教學重點

體會老師的鼓勵對作者的影響以及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作文上的紅雙圈》,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惑?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什麼是紅雙圈?作文上的紅雙圈有什麼作用?)

【板書:“紅雙圈”?作用?】

2、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一起走進文本,希望這節課下課後我們能找到答案。

3、作者簡介:黃蓓佳,1955年6月出生於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幹部,省作協理事、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專業作家。1984年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船,小船》《這瞬間如此輝煌》《目光一樣透明》《玫瑰房間》《夜夜狂歡》《午夜雞尾酒》《何處歸程》《世紀戀情》及《含羞草》等。1985年調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20xx年12月加入民進。現任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創作室主任、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二)自學要求

1、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矜持赫然折騰偶然必然刊物

2、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作者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在一次徵文比賽中獲得了成功,作文補考被老師打了九十八個紅雙圈,後陸續刊載。在這次成功的激勵下,作者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最終成為了一名作家。文章選材獨具匠心,以小見大,九十八個紅雙圈代表着老師對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領。結尾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對老師、對母校的感激之情。

3.過渡:是的,同學們都很善於提問,作文中的紅雙圈是如此普通,我們平日書寫作文經常能看到,為什麼作者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跟隨作者看看這紅雙圈到底奇特在何處。

【板書:不平凡】

(三)品讀“不平凡”的紅雙圈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有着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我的一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首先被貼在(),然後又發表在(),接着又發表在()上,最後發表在()上。

校園報欄——縣辦刊物——揚州區刊物——上海正式刊物

2、誰來説一説,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處?

帶着雙圈的作文在報欄裏貼了很久。一天,縣文化館的同志路過這裏,偶爾看見了,就揭下來帶走了。不久,我的作文發表在縣辦刊物上。縣辦刊物送到揚州地區,被地區刊物選中,第二次發表。幾經週轉,次年,《補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預設:從小小的校園出發,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縣城,走出了江蘇省,傳到了大城市上海)

3、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讚賞,這其中有——(預設:老師的認可、縣文化館同志的欣賞、縣辦刊物編輯的欣賞、揚州區刊物編輯的認同、上海正式刊物編輯的)

4、是的,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出示語段:其時,我已經下鄉插隊。父親鼓勵我説: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騰”,後來發表了很多小説,成了作家。

(1)父親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麼意思?他是想告訴我什麼?(既然有一篇作文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就,為什麼不試着再多寫幾篇呢?)——父親想告訴我:多寫作文,你還是有這方面的天賦的。——繼續努力,爭取發表更多的作品。

(2)“折騰”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結合當時的背景,思考為什麼打引號?

(折騰指的是寫作文,對於當時在農村插隊從事農業勞動的作者來説,看起來是有點“不務正業的”)

(3)下鄉插隊:插隊就是指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從國中到大學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統一安排下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勞動。一開始是住在老鄉家裏,後來成立了青年點,就集體居住在青年點裏。到文革後期和文革結束後,逐漸通過招工、當兵、工農兵推薦上大學以及恢復大學聯考後考大學等方式離開了農村,也有些人在農村成家,就留在了當地。

(4)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説一説這篇作文對作者命運的影響力嗎?例:假如沒有這篇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許一輩子只能做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或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和欣賞。假如沒有這篇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不會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或許也不會發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創作上獲得如此多的成就

(5)是的呀!這個畫滿雙紅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出示該語句)是否可以改一改:“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個效果好一些?為什麼?(反問句,語氣更加強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堅定)

(6)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

(這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是作者成為作家的`重要條件)

(7)課文中哪個句子也説明了這篇作文對作者意義重大?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那一次學校舉辦“紅五月”徵文比賽。追問: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這篇作文意義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記得很明確,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這個詞)過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何作者將這件事記得如此清清楚楚

(四)賞析“作文的第一次發表”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那一次學校舉辦“紅五月”徵文比賽。我投了稿,作文題目叫《補考》,是篇很長的作文。我的語文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他總是給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在操場勞動,有人跑過來告訴我:“徵文在報欄裏貼出來了,有你的,上面打滿了雙圈。”我很興奮,即刻就想去看看,卻又矜持,不願在同學面前顯出我的迫不及待。捱到中午,校園裏寂靜無人時,我像做賊一樣地溜過去,獨自站在報欄前,欣賞我的打滿雙圈的作文。我帶着心跳,從頭到尾一個個數下來,一共是九十八個紅雙圈。這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的評價。

問題:當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貼在報欄裏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圈出相應的詞語,寫一寫你的閲讀體會

(1)興奮:為自己作品能夠張貼而感到喜悦和激動為什麼會感到興奮呢?

——同學説上面打滿了雙圈,説明作文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認可。從哪裏看出了興奮?

——我帶着心跳,從頭到尾一個個數下來,一共是九十八個雙紅圈。

(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從哪些細節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捱到中午——時間過得很慢,是一種煎熬。)(溜過去——速度很快地衝到報欄前)

(3)你平時發下來的作文上,老師也會畫雙紅圈,你是否和作者一個細緻得將個數都數出來,從這個細節中,你讀出了什麼?(作者對老師的評價很在意)

(4)這是作者第一次獲得老師的讚許嗎?(不是——他總是給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時的習作中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肯定)5、為什麼這一次如此激動?

(徵文比賽,很多人蔘加,能張貼説明已經獲獎了,這是更多人對作者寫作能力的認可。)

(五)品讀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寫作方面獲得如此大的收穫,你覺得這裏面有誰的功勞?——老師的鼓勵

——母校創設徵文機會,讓作者嶄露頭角——作者自己不斷折騰

——雙紅圈作文給作者帶來的信心和勇氣

2、是的,於是作者充滿感激之情,寫下了這樣的語句:永遠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母校的報欄,感謝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

“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該如何理解?

(紅雙圈指的是他人對我的鼓勵和認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會遇見許多這樣的事例)

3、聯繫生活實際,你的生命之樹上是否也有令人記憶深刻的“紅雙圈”一直激勵着你呢?(紅雙圈,可以是__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_______,還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吶喊——課堂上響亮的掌聲——做好事後綻放的笑臉。

設計作文 篇6

【教學內容】

寫自己家鄉四季的景色。

【課時】

一節課。

【教學目的】

1、瞭解寫好景色的基礎知識。

2、用心感受,練習寫作姚渡的春,夏,秋,冬,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教學設計】

一、導語

1、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你們已經經歷了十幾個這種周而復始的變化。季節的體驗一定給你留下了許多揮之不去的記憶。

每個人的性格和經歷不同,對四季的感受也千差萬別。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呢 請我們的同學帶上你所畫的季節之圖來描述一下這個季節的美景。(1:30)

(生放圖片後進行描述,春季兩人,夏季兩人,秋季兩人,冬季兩人)

2、春季,姚渡是桃花盛開的地方,桃花山上到處色彩斑斕;夏季,樹木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毗河水漲,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秋季,沉甸甸的稻穗和飄香的水果,映着農民燦爛的笑容;冬季,如薄紗般的輕霧籠罩大地,一切都是那樣的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姚渡似乎在仙境中一樣同學們,姚渡的四季美嗎?(生答)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寫姚渡的春,夏,秋,冬。(多媒體課題)(1:30)

二、組織討論

要寫姚渡的四季,要刻畫姚渡的美景,那我們就必須知道:(多媒體)

怎樣才能寫好景?請大家認真思考後回答:

1、引導學生思考,發言。

2、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邊講邊多媒體答案,學生記筆記。)(5:00)

⑴ 要細緻觀察:(多媒體)

① 抓住景物的特徵:(多媒體)

不同的景物,形狀,色彩,光澤,聲響等特徵千差萬別,具有鮮明的個性;不同季節的同一景物,其形態也不一樣;高山,平原,荒漠,其景緻也各不相同;即使是風,霜,雨,雪,江南和塞北也風格迥異,因此,要寫出姚渡的美景,就必須細緻地觀察,抓住姚渡特有的風景來進行描繪。

② 確定觀察點:(多媒體)

如果你要觀察的景色範圍較小,你可以站在一個固定的高處觀察,可以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等等都行,這叫定點觀察法。(多媒體)

如果你要觀察的景色範圍太大,而你要刻畫的是整個範圍的美景,你就可以採用移步換景法(多媒體)(這有點像武俠小説裏面的武功),也就是邊走邊觀察,因為你在走動,所以你觀察的景緻在不斷變化,故名移步換景法。在走動中,如果有某一處景物很特別,很美麗,那你也可停下來進行定點觀察。

⑵ 寫作中應該注意:(多媒體)

① 按一定的順序來描寫:(多媒體)

寫作順序指從什麼寫起,依次寫什麼,怎樣結束,這些都應該在動筆之前寫好。寫景的順序要符合表達的需要。可以按定點觀察的順序來寫,也可用移步換景的順序來寫。

② 寫好情與理:(多媒體)

情,就是作者見到景物時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多媒體)如喜,怒,哀,樂,憂,思,盼等等不同的體驗;理,就是作者依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從眼前景中得到的啟示或所感受到的道理。(多媒體)

寫情寫理,應該真誠,自然地借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所懷之情或所悟之理,避免生硬造作。

三、例文借鑑

下面所選的文章是國中生的優秀作文,請大家認真地分析:這篇作文好在何處 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 並思考:我們應該怎樣來寫姚渡之_________的'作文。(多媒體/放錄音)

家鄉的景物(片斷)

我的家鄉是地道的山區。這裏雖然不是景色迷人的仙境,卻也能吸引遠方的來客,讓他們看到一幅筆墨凝重的水墨山水畫。朋友,你可有興趣到這兒來旅遊觀光?

沿着石塊壘成的山間小徑往前走,一片蒼翠首先映入你的眼簾。那是茂盛的毛竹林,密密麻麻,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際。石峯間壁,溪水兩岸,小徑左右,茅屋前後,到處都是毛竹。它是山裏人的聚寶盆。每逢趕集的時候,這石塊鋪就的山間小徑上,便充滿了歡笑。

穿過茂盛的毛竹林,走完這段山間小徑,你就來到我們的霞嶺衝。遠處,出現了一座座白牆紅瓦的住宅,腳下蜿蜒的小溪嘩啦啦地歡唱。溪水清澈見底,水底的石子和藍天上的白雲盛在起。渴了,掬一捧溪水喝下去,甜絲絲的。熱了,掬一捧溪水洗洗臉,全身都覺得清爽。小溪穿山繞石,向前流淌,平靜處如銀河瀉光,湍急處像飛珠濺出,發出抑揚頓挫的錚錚聲。每到晚上,溪水聲伴合着蟲鳴蛙唱,渾然形成絕妙的旋律。

從霞嶺衝下坡,再走一段平坦的大路,你就到鄭家灣了。這裏四周仍然是層層青山環繞,中間卻是一片丘陵起伏的農田。你要是在秋季來到這裏,就可以看到片片成熟的晚稻,像一片片金黃色的地毯,鋪在起伏的丘陵下。水稻之外,就是黃豆了。在收穫時節,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掛滿了一把把豆角,甚至房前屋後的樹梢上也掛滿了豆角。當藍色的炊煙在薄暮中升起時,清風就會送來陣陣炒豆香,你無論走到哪一家,憨厚純樸的山民都會拿香甜的炒豆來招待你,接着便是一碗濃郁的熱茶,一支常德牌香煙,一杯芳香的燒酒。你不必拘謹,不必客氣,儘可以一邊吃,一邊和主人天南海北地閒聊。晚飯後,借山民一席鋪位,好好睡一大覺,明天再去領略山區風光。

朋友,你願到我們家鄉湖南湘潭來旅遊觀光嗎?我們真誠地歡迎你。

(多媒體)

1、本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從山外寫到山裏;

2、作者還抓住了地域特徵,描述了眾多有突出特徵的家鄉景物:毛竹林,山間小徑,蜿蜒的小溪,白牆紅瓦的民宅,青山環繞的農田,房前屋後樹梢上的豆角充分展示了山區的優美風光,也表現出小作者對家鄉的無限熱愛的情感。

3、文章結尾處與開頭相照應,用導遊者的口氣歡迎人們參觀,讀了使人倍感親切。

四、欣賞完這篇文章,我們同學可能也學到了一些描寫景物的方法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寫姚渡之________的一個片斷,注意:抓住那個季節的主要景物來寫。

五、生練習寫作

六、請同學們把寫好的片斷念給其他同學欣賞

生唸完後,教師進行簡單評論。

七、下來後將你所寫的片斷擴展成一篇作文後,交給我欣賞

八、下課

標籤: 錦集 設計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2g4w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