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現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生興趣。

2、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磁鐵,回形針、紙片、鈕釦、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等。

2、活動室佈置一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3、區域活動材料:

1)、動物迷宮板6塊,每塊配有立體小動物,底部有回形針。

2)、立體魚若干,頂部別有回形針;魚竿10根,線上繫有磁鐵。

3)、礦泉水空瓶8只,裏面裝有回形針。

4)、U字形,長條形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解決問題,找出最佳方法。

創設問題情景:老師不小心把許多回形針散落在地。

提問:你有什麼辦法幫助老師?試一試哪種辦法最好?為什麼?

2、幼兒感知,探索磁鐵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1)、提供紙片、鐵夾子、鈕釦、螺絲、小積木、易拉罐、鐵質鉛筆盒、硬幣等,請幼兒猜測:磁鐵除了能吸住回形針,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2)、幼兒嘗試,探索發現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

(3)、交流自己的發現。

3、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特性,引導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並相互交流。

4、分組活動。

(1)、走迷宮:把磁鐵放在迷宮板的下面玩。

(2)、釣魚:看誰在規定的時間裏釣的魚最多。

(3)、取回形針: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過來,設法把回形針從瓶中取出。

(4)、U字形、長條形磁鐵:可以怎麼玩?有什麼新發現。

5、交流活動情況:你玩了什麼?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2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經過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變化規律。

(3)瞭解月相變化的成因。

2、科學探究

(1)能持續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月相,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

(2)能依據模擬實驗的現象推理、分析並得出月相變化的成因。

3、科學態度

具有長期堅持觀察的學習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堅持持續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的月相,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及成因。

三、教學準備

課件、月相變化動態gif、乒乓球、手電筒。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生活情景:在電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辯解道,“我昨晚藉着月光,看見他從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卻説,“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電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問,“為什麼那天沒有月光呢?”

產生問題:對於學生來説月相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學生一般都知道有幾種不同的月相,間接的會認為每天都可以看得見月亮(除了天氣原因外)。而且學生不會每天去觀察月亮,因此極少會有學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瞭解在新月的時候是沒有月光的。於是就會產生疑惑,“為什麼警察這麼肯定沒有月光?”

驅動任務:什麼時候月亮沒有月光呢?

活動1:月有圓缺變化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都見過月亮哪些樣子啊?

學生經過交流,他們會發現月亮有多種形狀,有的時候像圓盤,有的時候像鐮刀……這時,教師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對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狀態的稱呼,並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幾個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稱:滿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認識月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彎彎的蛾眉月怎麼就變成了圓月?”引導學生思考月相是如何變化的。

活動2:月相變化有規律

月相是有變化的,經常在農曆十五的時候能見到滿月,月相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教科書上的表格是妍妍從滿月開始,在一個月內每天觀測月亮,記錄下來的月相,同學們分析妍妍的'月線觀測記錄,你發現月相變化的規律了嗎?

學生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能發現,月相呈現“滿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見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滿月”的規律。此時,教師再指出“看不見月亮”的時候的月相稱為新月,然後再回應驅動頁的問題,學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見月亮的時候。

活動3:月相變化成因

月相有規律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模擬月相變化成因的實驗來探究吧!

用電筒光模擬太陽光,用塗黑的乒乓球模擬月球,觀測者的眼睛模擬地球上的觀測點。

以觀測者為中心,乒乓球分別放在八個方向,電筒光一直平行一個方向直射乒乓球,觀測者觀察並記錄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狀。

結論:綜合模擬實驗的現象,發現由於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

五:課堂小結及交流分享

同學們小結出本節課瞭解的內容,月亮不同形狀的名稱,月相變化的規律及其成因。並嘗試在生活中堅持長時間地觀察月亮,瞭解其真正的月相變化。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設計:

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瞭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瞭解蒸發現象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麼變化?

2、學會彙報,(變幹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麼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麼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麼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麼樣。比如説,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後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麼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後,它會不會幹?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幹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彙報時注意説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彙報(按方法彙總)

7、唐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説説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於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説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麼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儘量不減少嗎?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4

教學目標

1、初步通過查閲資料進行專題研究,初步瞭解和體驗專題研究的基本態度。

2、瞭解人類進化的過程,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3、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培養學生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和體驗通過查閲資料進行專題研究的完整過程。

教學過程

1、對選擇的主題做出猜想之後,就要引導學生關注事實與證據,這是專題研究的核心環節。

2、計劃與組織。

在以往和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計劃與組織能力得到了鍛鍊,知道了做好研究準備的基本方法和內容。教師可以組織研究相同問題的學生先進行商討,並制訂出研究計劃,然後集體交流和評議,再修改完善研究計劃。教材設計了一個範例,從計劃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對學生制訂研究計劃給予適當的指導。

3、事實與證據。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計劃開展專題探究活動,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查閲資料尋找證據。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學校圖書資源比較豐富,能夠上網查閲資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認真組織學生利用課堂或課外時間蒐集資料;如果學校沒有足夠的查閲資料的條件,而學生家庭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或網站,讓他們利用梨外時間查閲資料,蒐集證據;如果學校和學生家庭均不具備足夠的查閲資料的條件,教師課前就要認真準備原始材料,以便在課堂上供學生查閲。

(2)、教師一寬一要指導學生做好資料卡,為後面的整理和交流提供豐富的'材料,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記錄,注意證據的科學品質。教材中呈現了三個資料卡和一個採訪記錄,分別是探究小組和奇妙小組蒐集的資料,就是要引領學生重視填寫資料卡,重視把蒐集的資料記錄下來。

(3)、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攤材料和證據。

4、整理與分析。

學生蒐集到的資料往往是雜亂無章的,資料的來源也不盡相同。對這些數據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解讀,是專題研究的重要步驟,也是思維加工的過程。教學時,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與討論:哪些可以作為證據驗證我們的猜想;哪些不符合我們的猜想;哪些是相互矛盾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然後,可以開展集體交流,彙報小組形成的結論,對於不能形成統一意見的要組織全體學生討論,集思廣益。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各個研究小組提供對問題的解釋,與大家交流和分享。

活動延伸

對於研究問題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結論,可以將不同的解釋展示出來,讓學生繼續查找資料,繼續關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這樣非常有益一於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千萬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強制學生認同某個解釋。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優秀5

教學目標:

鐵生鏽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鐵生鏽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鏽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鐵鏽是不同於鐵的物質,瞭解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

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並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

鐵片、鏽鐵、鐵鏽、電路、磁鐵、錘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活實例圖片:

很多的鐵製物品被鏽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鏽就要了解鐵鏽。

二、觀察鐵鏽,和鐵形成對比認識

1、提出問題,明瞭探究任務:鐵鏽是從鐵變來的,那麼鐵鏽是鐵麼?生答。怎樣證明鐵鏽是不同於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鏽鐵、鐵鏽(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持我們的看法?

3、引導思路:要看鐵鏽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鏽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借鑑課本資料實驗探討填寫35頁表格。(指出: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

4、反饋交流探討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現説明你的'看法的?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説明鐵

鏽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麼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鏽的關鍵。

三、探索鐵鏽形成成因

1、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大膽討論猜測。

3、制定研究計劃。

4、交流研究計劃,相互質疑補充,(對研究命題作出指導,通過比較“鐵為什麼生鏽?鐵生鏽與什麼因素有關?與具體學生單一猜想問題作出比較,指導問題選擇的可行性,人員分工等)

四、總結

下週我們再上課的時候,相信同學們對鐵鏽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穫,我們還可以獲取避免生鏽的方法。

閲讀43頁相關資料——鐵為什麼會生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35qe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