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什麼是教學設計15篇

什麼是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什麼是教學設計15篇

什麼是教學設計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十課,本單元主題是關注科學。文學和科學是相通的,在學語文中學科學,在學科學中學語文。本單元中《宇宙裏有些什麼》這是一篇介紹宇宙的有關知識的科學小品。作者以生動的語言説明了宇宙裏有些什麼和宇宙的特徵,在介紹“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讚美,對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熱愛,對未知的科學世界的嚮往。這一課處在這一單元的第三篇,因此在學習本課時,應繼續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A、學習本文,能説出宇宙的物質組成及特徵。

B、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説明事物的特徵。

(2)能力目標

A、學會收集資料。

B、引導學生學會品味本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C、指導學生通過做卡片的方法,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多種説明方法的綜合運用和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能感受到對大自然的讚美,對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熱愛,對未知的科學世界的嚮往。

4、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階段,對自然界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瞭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宇宙的音像資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引入課文的學習。

5教具的使用:多媒體。

二、説教法與學法:

1、平等對話:閲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着力為學生構建對話的平台:與課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與自我對話。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帶給學生,與學生共享————帶給學生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本文生動的説明語言。 [説明]示範分析是根據學情來決定的,因為七年級學生對説明文語言的分析還沒有接觸到。

3、在師生共同感知課文內容以後,嘗試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為避免流於形式,可做了如下策劃:(1)明確探究任務;(2)限時間;(3)提要求:在組長的主持下,分工合作,集中所有成員的'智慧,對探究成果做摘記,然後推薦代表陳述、展示探究成果。

4、學法指導:本文是篇生動的科學小品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感知、品味、探究、拓展的學習方法。感知:初讀課文,明確文章寫了什麼。品味:再讀課文,理解語言的生動性。探究:思考並回答解決有疑問的問題。拓展:從課內跳出課外,更多的瞭解有關宇宙的信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5、教學時數:一課時。

三、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配樂播放有關星空的畫面,引導學生暢談自己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宇宙。

2、教師小結導入課題:宇宙博大而又久遠,充滿了神奇的魅力,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宇宙裏到底有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宇宙的祕密吧!

[説明]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給學生創設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的時候,拿起筆,把文中的關鍵句劃出來。)

2、將你所瞭解的知識做成知識卡片,準備以有關“宇宙裏有什麼”為主題,進行小組內彙報。(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不要面面俱到;可恰當根據你的需要,增添課外的內容。)

[説明]這一環節是教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學會收集知識的方法。

(三)再讀課文,請你探究:

1、再次閲讀課文,選擇你認為説明生動的部分,仔細品味揣摩,用“我覺得文中的———句子(詞語)很生動,理由是——— ”的格式説一句話,進行小組內交流。

2、請你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學生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

(四)拓展延伸,暢談感受:

提供有關宇宙知識的短文,請學生以“我眼中神祕的宇宙”或“未來的宇宙”等為話題,暢談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説明]設計此題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

什麼是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快樂,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讀準前鼻音“辛”和後鼻音“勞”,寫好“至”;

2.朗讀課文,讀懂文章內容,讓學生知道要學會欣賞自己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老鼠快樂的原因,學會欣賞自己。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2、認讀生字、新詞,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學習課文第1——第11自然段。

一、板書課題。

1“變成什麼好”看這個題目,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句子?

2猜猜文章會寫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

2集體正音。

認讀生詞:法師、借東西、回答、烏龜、長久、辛苦、勞碌、至於

難度的詞:神奇、魔瓶、發愣、噁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節讀課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4默讀課文,説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讀第一部分,説説從這個部分,你知道了什麼?

提示:這個部分主要寫小老鼠很想變成別的動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師。從文章中小老鼠把門“敲得咚咚響”、“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切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為什麼想變成別的東西?

板書:“大家都不喜歡我”

3説一説,你對老鼠的認識。

看來當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變成什麼,最後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

2、同座互相學習,識記生字。

3、學生練習寫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學習課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老鼠快樂的原因,學會欣賞自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小老鼠覺得做老鼠一點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師借了魔瓶。它想變成什麼呢?

二、讀一讀,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小老鼠想變成什麼?想變和沒有變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3、看着板書説一説,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當時的樣子。

提示:抓住描寫動作和神態的詞,表演小老鼠的思考過程。

5、小組合作表演讀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説一説:小老鼠還會想變成什麼?

7、默讀課文最後3個自然段。

(1)讀魔法師的話,讀出問的語氣。出示小老鼠的話,板書“變得快活”,聯繫前文對比,體會小老鼠覺得“變成別的東西,説不定更糟”,還是做自己比較好,所以它“變得快活了”。

板書: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導讀好魔法師和小老鼠的對話,分角色讀出體會。

8、小老鼠找回了快樂。生活中,你有過向小老鼠這樣的想法嗎?現在你也來説一説。

教師總結: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小老鼠這樣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歡你,你也要愛自己、欣賞自己,在自信中,快樂的生活!

三、小練習。

1、區別組詞。

師()借()辛()至()答()

獅()惜()幸()到()勞()

2、仿寫。想想小老鼠還想變成什麼?結果呢?

3、小組排演課本劇。

什麼是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樹立環保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用“挑戰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探究,激發學生了解氣象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瞭解水的變化及與人類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指導、觀察、討論、交流

四、教學手段:利用有用資源輔助教學

五、教學準備:課文錄音 生字卡片 教學掛圖 自制教具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謎語,通過謎語導入新課,學生猜謎,教師板書課題。

用猜謎語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檢查複習

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學生認讀生字,詞語。

把識字做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自讀感知

學習課文

組織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後鼓勵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為學生理解課外內容做好鋪墊。

分段學習

品讀賞析,

讀讀説説,學習第三小節

1、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想一想:“我”在池子裏怎麼樣?在小溪、江河、海洋又怎麼樣?

2、指名讀本節。指導朗讀。

如睡覺時請其讀得輕一點,散步時可讀得輕快一點等等。

3、再指名讀,集體讀。

4、説話練習

池子裏的水, 就好像人在睡覺。小溪裏的水, ,就好像人在散步。 江河裏的水, ,就好像人在奔跑。海洋裏的水, ,就好像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

5、齊讀。

低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本着少而精的原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讓學生品味語言,欣賞語言,以達到發展語言的目的。

加深瞭解

感悟內容

讀讀做做,學習第一小節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小節。想一想:我是怎樣變成雲的?

2.説説看,你們平時看見的雲有哪幾種顏色?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紅袍”。

3、指導朗讀第四、五句。

培養學生自己閲讀課文、理解課文的能力。

精讀回味

加深理解

讀讀演演,學習第二小節

1、“我”還會變成什麼?指名回答。相機在黑板上貼相關圖片。

2、“落、打、飄”這幾個動詞能不能掉換一下?

3、指導朗讀。(重點是針對“落、打、飄三個動詞)

4、表演朗讀。

①學生自由練習讀第二小節。

② 請4名同學上台分句朗讀第二小節(眾生評價,集體表演讀)。

充分重視學生在朗讀中的獨特體驗。力求促使學生“三個維度”的全面、協調發展。

通過教師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提高閲讀能力。

細讀課文

探究發現

自讀自悟

讀讀想想,學習第四小節

1、我會變,所以有時候我很温和,有時候我又很暴躁。請讀讀第四小節,説説我性格温和時做了哪些好事,脾氣暴躁時又做了哪些壞事?

2、你知道人們是怎樣管住我,讓我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

3、小組討論,交流。

調動生活積累,將思想教育滲透在語言文字的理解之中,相得益彰;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環保意識。

總結全文

教師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性評價。

用評價的方式總結,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感受繪本中各種夢想的美好,勇敢説出自己的夢想;

2、懂得在夢想面前人人平等,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做出努力;

3、能夠將生活中的對話應用到繪本的朗讀中。

教學重難點:

感受繪本中各種夢想的美好,勇敢説出自己的夢想;

一、童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單獨問一問你們?問誰呢?長大以後做什麼?(問3個)

2、同學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我還想再問問,可是不是對你們。師面對一盆花,問:長大以後做什麼?她會怎樣回答,你能想象嗎?

3、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書,也許你讀完後就有答案了。

二、介紹繪本

1、出示《長大以後做什麼》,什麼書呢?生齊讀。1生個別讀,另一位評價(注意疑問好奇的語氣),繼續讀。

2、這本書的封面帶給你什麼信息?

作者、插圖作者、出版社謝謝他們。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兩個小朋友可能是這本書裏的主人公。

三、學習繪本練習朗讀

1、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春天的原野上,綠草油油,男孩和女孩正在草地上快樂地嬉戲、玩耍。

2、練習對話

女孩發現了一朵美麗的蒲公英,她突發奇想地問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長大以後做什麼?”(走到)學生中間,“你來問一問?”蒲公英的名字叫了兩遍,這個小女孩該是怎樣的心情?迫切想知道很好奇。於是你來問一問。就像我來問一問我們同學:你來問問蒲公英?生練習怎樣對白,注意叫人名字時的語氣要連貫親切。對,想做好朗讀可以聯繫我們的生活。師生對話:生:“蒲公英,蒲公英,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師:“我呀,我要做一隻大獅子!金色的鬃毛濃又密,一隻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為什麼蒲公英要做一隻大獅子?(形態的共同點、保護動物、維護和平)原來小小的.蒲公英有着大大的夢想。於是你要怎麼讀?自己練習,師指名學生讀,你剛剛在讀出蒲公英怎樣的語氣?訴説自己夢想時候滿心的憧憬、自豪和期待。再指名讀,同桌練習,可以加動作表情。展示。

3、然而小朋友的一句話讓蒲公英有些失望。出示對話。也許這個夢想真的不太適合她。

4、那麼接下對長大以後做什麼充滿好奇的小朋友還會向誰詢問呢?請同學們打開手中的繪本,自己去發現吧。看完書後,請你思考上面幾個問題。

5、生回答,師小結:

是啊,他們的夢想是那麼奇妙。蒲公英大獅子、小魚鯨魚、蠟筆森林小女孩賽跑小男孩游泳。雖然他們很渺小,他們的夢想可能很難實現,但是在夢想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尊卑,我們都要勇敢説出來。哪怕它很難實現,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一直思考,才可以一直找尋那個大大的夢想。那麼同學們,你的夢想呢?停頓一會,説:先不要分享,請將你的夢想沉澱在這張紙上。寫一寫畫一畫自己的夢想吧!

四、展示交流

五、拓展

祝福你們從現在做起,努力生活,為你的夢想插上強勁的翅膀,擁抱美好的明天!

推薦一本關於夢想和勇氣的繪本《舒克與貝塔歷險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彼得·潘》,大家有興趣讀一讀。

什麼是教學設計5

1 、什麼是教學設計?課程實施與教學設計有什麼關係?

教學設計是教學科學、教學藝術和教學技術的綜合。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對教學系統中的各種要素(教師、學生、教學目標、內容、教學媒體等)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整合各種課程資源,運用現代學習心理學理論,設計規劃學習的程序、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及學習結果的評價標準的過程。 課程實施和教學設計的關係:

1、課程實施的不同取向實際上決定着教學設計的不同目標與策略。在忠實取向的視野中,課程是由專家開發的,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的,它規定了教學的方向、目的、內容和標準,是具有法定效力的。教學則是教師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情境中實現合法化課程的過程、手段。這樣看來,課程與教學是一種線性的、分離的關係。專家、行政人員是權威、控制者,教師是服從者、被控制者。

2、教學設計取決於課程實施的取向。事實上,不同的課程方案主張不同的實施取向,而同一課程方案由於實施者所認同的課程實施取向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教學設計方案,因而會產生不同的實施效果。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已經不限於“忠實取向”,而倡導走向“相互適應取向”和“課程創生取向”。尤其是相互適應取向介於忠實取向和創生取向之間,兼容了另外兩種取向的因素,在課程實施過程的不同階段,隨着各方面條件的不斷成熟,特別是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追求更為理想的課程實施效果。這是新課程在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結構的重建和課程內容的呈現與調整等方面提出的新課題,也是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期望我們做的。

2 、分析教師教學的特點,並聯系生物學科,思考對國中生物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的意義?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生物教師有非常明顯的3個教學特點:

一、 制定教學目標時充分考慮學生實際。

二、 滲透新課程思想,以啟發式教學把握教學重難點,課堂氣氛好。

三、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情趣。

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行為,創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作為教學者必須富有創新意識,不斷地提高創新能力。教學設計要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間、學生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異,從這一層面上來説,每位教師的設計多多少少都應有創新的成分,

(一)突破原有思維定式和傳統觀念的束縛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的頭腦每時每刻都會蒐集到潮水般湧來的信息,其中有各類教學情景、思想觀念、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頭腦在處理這些信息包括篩選信息、分析問題、作出決策等的時候,並不需要對每一條信息都坐下來,靜靜地想一想該怎麼辦,往往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沿着以前的思維習慣、熟悉的思維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另闢路徑。這種思維習慣、熟悉的思維方向和路徑就是一

個人特有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對我們解決問題有時有利,有時就可能成為障礙,對思維有着一定的束縛。只有在遇到新情況、新問題,需要用新方法和新措施應對的時候,創新思維才能派上用場。從斷提出新的思想、對策和方法,才能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新問題。

(二)拓展創新思維視角

所謂創新思維視角,就是用不尋常的視角觀察事物,使事物顯示出不尋常的性質。學會從多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儘量多地增加頭腦的思維視角,就會增加更多的教學設計創意。

(三)激發創新的潛能

創新要有信心,才能不斷開發自己創新的潛能。每個人都有一座寶藏,那就是創新的潛能。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先想後做,所以創新又離不開頭腦,離不開頭腦的思維。頭腦能思維,思維能產生創新。在教學設計中,認真挖掘這座寶藏,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新教師來説,善於思考是創新的基礎,沒有思維上的變革就不會產生行動上的創新。新教師年輕而富有朝氣,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挑戰傳統觀念,突破思維束縛的勇氣不可獲缺。相信只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善於激發自己的創新潛能,總會有收穫的。

教學活動既需要預先設計,又需要適時設計,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這樣的教學才是富有生機的教學,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課堂。無論預先設計還是適時設計都需要發揮創新的潛能,這需要教師具有創新的勇氣、深厚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以及熟練的教學設計功底。作為新教師,更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總結。量的積累在反思中才能產生質的飛躍。

3 、什麼是生物科學素養?結合實際,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生物學科課堂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主陣地,而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應用理念所採取的課堂教學策略密切相關,結合生命科學的'特徵選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夠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策略很多,現舉幾例如下:

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重視生物科學發展史教學

生物史教育可展示生物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生物史教育可顯示生物學家的科學思維,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方法。生物史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的良好素材。在生物教學中,通過生物史展示生物學家的探究行為,學生在觀察中培養一定的科學能力,在瞭解生物學家的科學精神和愛國熱情中形成有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重視理論與實際相聯繫

理論聯繫實際是高中生物教育的傳統精髓,這裏的“實際”主要是指教材涉及的各項實驗以及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驗和生活相結合,從而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認識生物學知識與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強化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增加探究性實驗內容

實驗教學不僅是鍛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大好時機。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實驗現象來探索構成生物的化合物的化學本質和生命現象的本質,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結合所學的基礎知識科學的解釋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設計實驗方案時,要考慮到實驗課題是“探究”還是“驗證”。根據實驗類型,要考慮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過程的控制,實驗現象的觀察等。按照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最後分析實驗現象,與實驗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中應儘可能將驗證性實驗轉為探究性實驗,改變傳統定性實驗一統天下的格局,適當增加定量實驗的比重。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仔細觀察,實事求是記錄,整理分析實驗數據,準確表述實驗結果,最終得出實驗結論。教師應允許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幫助學生分析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在不具備現實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理論訓練,嘗試提出探究性問題,設計假設實驗的操作過程,進行實驗現象的預測、分析並最終得出結論。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和實驗模擬,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二)開展針對性較強的課外實踐活動

1.充分利用本地資源

要把學校內部的和周邊的自然環境作為生物學的實踐場所,把身邊的各種生命系統作為生物學的實踐對象,組織學生走向廣闊的自然。

2.製作生物模型

教師要鼓勵學生查閲資料,利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材料製作生物模型,這不僅能夠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動手查閲資料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3.開展社會調查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應用生物學知識。社會調查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成對生物知識用途的正確認識具有重要作用。如通過對幾種人類遺傳病的調查,使學生了解這幾種遺傳病的發病情況,學會調查和統計人類遺傳病的基本方法。同時通過實際調查接觸社會,能夠提高從社會中直接獲取資料或數據的能力。

4 、 比較傳統教學過程和新課程教學過程的不同,談談如何做到將教學設計的中心向學生轉移?

在現代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獨立學習的。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中,必須注重對教學對象———學生的分析。

學生的一般特徵分析: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往往年齡相近,認知結構相似,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也十分接近。因此,對學生的一般特徵進行分析,瞭解學生羣體的一般心理特徵,是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的最基本要求。傳統教育學和教學論中主張的“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以及教師備課中要“備學生”,都是指要對學生進行一般特徵分析。

學習風格分析:雖然現代學校教學主要是以班級授課制的形式進行的,但這並不能否定和排除學習者個別差異的存在。學習者的個別差異表現在多個方面。如遺傳因素導致的智力條件的差異、已有知識基礎的差異、成就動機及相應個性特徵的差異和學習風格的差異等。為使教學活動對每一個學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分析。學習風格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學生起點學習能力分析:學生在進入新的學習單元或命題之時,其原有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知識和技能等對將來的學習的成敗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5 、思考如何將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傳統模式想探究式轉變 ? 這種轉變的意義是什麼?

學習方式通常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所採用的基本行為方式和認知取向。從學生的活動方式來看,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方式。它表現為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長期以來,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動性、客體性、依賴性基礎之上,比較普遍地存在“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在義務教育中,普遍地存在着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的問題,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教育部一項權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義務教育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徵,具體表現為: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閲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佈置的作業多是書面習題和閲讀教科書,而很少佈置如觀察、製作、實驗、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

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學習負擔很重。

在生物課教學中,上述特徵也比較突出。為數不少的教師僅靠一本課本、一本教參,加上幾張掛圖,年復一年、照本宣科地教學,使本來應該充滿生機的、活生生的生物課變成“死物”課、“無物”課。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不得不靠死記硬背來學習,生物課程在培養學生素質中的教育價值被大大地削弱了。更為嚴重的是,使青少年學生失去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我們不妨想一想,兒童對一切生命現象的好奇心和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可是,到了中學學習一段生物學課程後,卻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對生物學失去了興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把生物課當作“文科”來學,靠背誦書本、背誦筆記來應付考試。不少學生覺得生物學知識比較難學、難背,而不願意學習這門課程。那麼,生物學教師就有必要認真思考一下學生的興趣是怎樣失去的,生物學課程應該怎樣教和學的問題。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以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教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習方式會造成不同的學習結果。我國學者的研究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並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這説明,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事實上,在一些學生中間,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盛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低下,不會動腦筋想問題,很少對現實情境提出問題,創新意識缺乏,已經造成了一種課程的表面達成現象:學生雖然通過了考試,甚至成績優良,但並沒有形成課程目標所期望的素質;表面上教學任務完成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課程要求。從課程目標到教學,再到評價的循環,實質上是在淺層次中完成,並沒有涉及素質教育的深層次目標。因此,改變這種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成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個迫切的任務。生物新課程中提出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要求在新課程的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展開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瞭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學生將從教師講什麼就聽什麼,教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者。教學活動將更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觀察、實驗、討論、調查、交流,在活動的過程中去體驗,去領悟,去構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實現自我發展。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會影響學生,而且將影響到教材的編選和呈現方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處理、教學評價、教學資源、教學時間安排、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等諸多方面發生改變。

6 、 開發利用多種學習資源在生物教學中有什麼重要性?如何根據需要開發我們身邊的多種學習資源?

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有豐富的課程資源來支撐。合理開發和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條件。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有識別、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合理安排學習活動的意識和技能。這也是新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任務。

從生物學科課程實施的層面來看,可以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和特點,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直接作用於課程,並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

什麼是教學設計6

一、談話導入

師:剛才同學們又是拍手,又是跺腳,快樂嗎?人們都説幸福是快樂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從這個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課前大家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説説幸福是什麼(出示智慧女兒的話),那你知道義務是什麼意思呢?(應盡的責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勞動,很好地儘自己的責任,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智慧女兒的話雖然簡單,卻揭示了幸福的真諦。老師相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大家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讀自悟

1、感知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讀課文,用幾句簡短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師:這麼長的故事被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下來了,真是不簡單!這三個曾經年少無知的牧童,經過十年艱辛,終於找到了幸福。説到這,你們最想知道的是什麼?

2、默讀課文,想想三個孩子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師:你真會提問題,跟編者的想法是一樣的(出示導讀提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每篇略讀課文之前都有一段導讀提示,閲讀這樣的文章要根據導讀的要求來學習。你們看,導讀中要求我們要認真默讀課文,想想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這節課,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跟三個孩子一起去尋找和認識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關句子,聯繫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有體會的可以在旁邊做批註。

3、彙報交流

⑴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導:要説好有點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吧,他會怎樣治病救人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當病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他___,當病人消極絕望的時候,他___,當遇到疑難雜症的時候,他___,當___的時候,他___……(他遇到這些情況會怎麼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選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誰先來彙報。(適時點評: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誠懇的話語,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氣)(透過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盡職盡責的醫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終於康復出院了,此時此刻他們會怎麼説,怎麼做?

師:他付出了許多,盡到做醫生的責任,他給病人帶去幸福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難怪他會幸福地説——(生讀)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結:第一位青年竭盡所能,治病救人,為千家萬户帶來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剛才我們聯繫生活實際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讀出了文字背後所藴含的畫面,接下來大家可以繼續用這個方法來彙報,誰來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學生自由説,點撥:他還做了什麼事?(點評:因為他的精心培育,花兒才開得那麼美麗)(好一個勇往直前的消防隊員!)(熱心周到的服務,帶給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師:他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説,那就是——(勤勤懇懇)。他不管做什麼事,都能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忙碌了一天,他滿身疲憊,心裏卻充滿了幸福,因為他覺得(齊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他為人們做了許多事,大家對他讚不絕口,他無比自豪地想——(齊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結:勤勤懇懇地做對別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體會到的幸福,於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師:假如你是那位農民,種麥子養活了許多人,你的心情怎樣?帶着你的感覺讀。——你又有什麼樣的心情呢?讀出你的——(高興、自豪、興奮、滿足)來。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勞動養活了許多人,於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齊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引讀: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後,他們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盡情地暢談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師: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師: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師:曾經的三個牧童,終於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懇懇工作,幸福就是——種麥養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兒所説的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板書)

4、回扣上文。師:這就是三個青年十年後弄明白的幸福真諦,其實十年前他們就曾經有過幸福的感覺,那是在什麼時候呢?(生答)

師:他們疏通泉眼時就已經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在智慧女兒的啟發下,十年後,這顆幸福種子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你覺得,智慧女兒的智慧體現在哪裏?(生答)這個童話中,智慧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這就是童話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跟三個牧童一起去尋找和認識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不過,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對農民來説,幸福是碩果累累的`收穫;對母親來説,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欣慰,對老師來説,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的自豪。孩子們,你們眼中的幸福又是什麼呢?

拿出你們的練習卡,書寫下你認識到的幸福。

練習卡:聯繫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對我來説,幸福就是___,對__來説,幸福就是___……

(給予就是快樂。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得到幫助是多麼幸福啊……)

總結:只要用心付出,用心體驗,你就會發現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好好珍惜幸福,讓她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四、佈置作業

推薦理由:《幸福是什麼》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麼是幸福”上。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我們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應該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學生找到統領全文的話即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接着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按順序彙報,自主選擇喜歡的青年進行彙報,然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盡情想象,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後,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讓學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課堂上我還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瞭解課文含義。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後讀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談到對幸福的理解時,我先談了自己的感受:對老師來説,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接着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許多同學爭相説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説爸爸每天來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説躺在媽媽的懷裏我很幸福;有的説老師每天教給我許多知識很幸福;有的説幫助了別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觸動孩子心靈的感悟,才能煥發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讓孩子體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學生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什麼是教學設計7

什麼是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概述

1、教學設計及其特徵

美國學者賴格盧斯認為教育設計理論是一種關於怎樣更好地幫忙人類學習和發展的明確的指導理論。教學設計能夠概括為:以獲得優化的教學過程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的,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1)以系統方法和設計觀為指導,探索解決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案,目的是實現效果好、效率高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最終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和個性的發展。

(2)教學設計以關於教和學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的。

(3)教學設計是一種產生學習經驗和學習的環境,提高學習者獲得特定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4)教學設計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學科性、決策性的研究活動,它是背景範疇、經驗範疇和組織化的知識範疇三方面綜合作用的產物。

(5)教學設計具有十分強烈的社會交往性,受到背景因素、社會因素、教學設計者、實施者、學習者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制約。

 2、教學設計的產生與發展

教學設計源於美國,20世紀杜威和桑代克最早提出了教學設計的構想,但直到60年代末其基本理論方才成形,主要有兩個根源:系統工程學和行為主義理論。

70年代至90年代,教學設計理論不斷髮展,產生了超多的教學設計模式,典型代表有: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梅里爾的成分顯示理論、賴格盧斯的精細理論以及斯坎杜拉的結構學習理論。

20世紀80年代中期,教學設計引入我國。

90年代以來,教學設計出現多種發展趨勢。主要表此刻:系統論的發展,如混沌論對教學設計研究產生影響;認識論、學習心理學和教學設計的整合;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要求人們重新審視學習者學習的建構主義環境;關注教學設計自動化的研究;重視教學設計理論的整合研究。

 3、教學設計模式的過程模式

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確定教學設計的步驟,並對教學問題的解決帶給特定的指導作用。

(1)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核心要求

瑞達.瑞奇總結了系統設計過程的六個核心要求:

確定學習者的需要

確定教學目標

建構評估過程

設計和選取教學傳送的方法、方式

試用所設計的教學系統

安裝和維持系統

上述要求既能夠適用於整個教學項目的設計過程,也能夠適應於設計某一特定目標的教學材料。並且瑞奇認為當這六個核心要求與各種不同的教學環境相結合時,將會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2)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類型

主要由過程模式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決定的。能夠分成以下三類

以系統論作為建構基礎的過程模式

以學習和教學理論為基礎的過程模式

以傳播理論為基礎的過程模式

(3)教學設計模式的新發展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反映建構主義理念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受到極大的關注,如:基本目標的教學設計模式、拋描式教學設計模式、基本問題的教學設計模式和四要素教學設計模式,它們都有相應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過程

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以下組成部分: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闡明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包括教學媒體的選取和設計)、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與修改。

 1、前期分析

主要包括學習背景分析(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任務分析、學習者分析。

學習背景就是對人物或事件以作用的.歷史情境和現實環境。學習需要就是學習者在學習方面的目前狀態與所期望到達的狀態之間的差距。

學習任務分析是教學設計中最為關鍵的教學資源分析階段。

學習者是瞭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狀態(包括其學習起點水平的分析和認知發展水平的分析)及學習風格與動機的等因素。

2、教學目標的闡明

教學目標是制定教學策略、實施教學評價的依據。

(1)教學目標闡明的理論依據

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透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麼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教育工作者已經對教學目標開展在超多研究,構成了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有:

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布盧姆的目標分類理論由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領域等組成。比較成熟的是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包括明白、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大類,還能夠進一步劃分成更為具體的亞目標羣。

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還不成熟。布盧姆及其合作者將情感目標分成五類:理解(或注意)、反應、價值評斷、組織化和個性化。哈羅將運動技能領域目標分為四類:知覺潛力、體力、技能動作、有意交流。

加涅的學習結果目標體系

加涅和布里斯格建立了新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其分類與布盧姆的分類構成對應關係。

布盧姆的認知領域相當於加涅的言語信息、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

情感領域相當於是加涅的態度;

在認知領域加涅是以學習的複雜程度來進行劃分的,而且與他的教學設計理論有更為直接的關係。

(2)教學目標的闡明

對於教學目標的闡明大致有兩種觀點為:行為主義觀與認知主義觀。行為主義觀強調用能夠觀察或要能夠測量的行為來描述教學目標。認知主義觀則強調用內部心理過程來描述教學目標。但兩者都認為教學目標的重點應説明學習者行為或潛力的變化,且是反映學習者在教學完成之後具有什麼新的潛力。

教學目標闡明的方法有:

採用行為主語的教學目標闡明方法:按這種觀點描述學習目標包括五項構成要素:行為主體、實際行為(分別列出認知、情感與技能領域)、行為結果、行為條件以及行為標準。

採用內部過程和外顯行為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闡明方法:由於行為目標闡明法依據行為主義心理學觀點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習者內在的認知和情感的變化,故有教育心理學家提出應明確陳述如記憶、理解、掌握、欣賞等內在的心理變化,採用內部過程和外顯行為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闡明方法。

教學目標的層次:用這種方法,通常是將教學目標用雙向細目表表示出來。

3、教學策略的制定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思考。

(1)基本的教學策略

生成性策略:

生成性策略就是鼓勵或允許學生透過生成教育目標、資料的組織、細化、排列和強調、理解與檢驗,以及向其它方面的遷移,從教學中建構他們自己特的好處。即學生透過自我帶給的許多學習活動,“控制”着學習中的信息加工的優勢。

替代性策略:就是傾向於透過帶給全部的或部分的教育目標、教學資料的組織、細化、排序和強調、理解與檢驗,以及遷移的推薦,較多地代為學生加工信息。

指導性策略:

這種策略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較易為廣大教師熟習和操作。包括四個階段十五個步驟:導入階段、主體階段、結尾階段、評價階段。

(2)教學順序的確定

智慧技能的教學順序

布魯納提出,兒童的認知是由三個階段構成的:動作把握階段、映像把握階段和符號把握階段。他提出的螺旋式序列要求,這些學科的基本概念要在兒童認知的每一個階段上反覆教授,複雜水平也逐漸提高。

他提出了發現學習的策略,其做法是:教師不把教學資料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向他們帶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並由學生自己收集證據,讓學生從中有所發現。

言語信息的教學順序

言語信息的學習目標分為兩類:一類是一項言語信息與另一項言語信息之間幾乎不存在遷移的聯繫,另一類是好處的言語信息的學習,需要按必須的邏輯聯繫安排教學順序。

典型的是奧蘇伯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策略,即用引介等方法,簡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向學生提示本課資料的結構。其教學順序設計要點,能夠歸納為:帶給先行組織者、用邏輯的順序或根據有好處的上下文組織言語信息。

態度的教學順序

加涅認為,建立和改變態度的方法是運用人的榜樣。步驟如下:

第一,學習者觀察人物在做合理選取動作;

第二,看到榜樣人物從自己的行動中或從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樂;

第三,透過觀看這類表演,使學習者的態度在產生“共鳴”中得到強化。

加涅認為態度改變的過程受到學習者環境的外部事件的強烈影響,這就為媒體選取帶給了依據。此外還務必創設條件激發學習者的期望。

動作技能的教學順序

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的主要原則是先教局部技能,透過超多練習掌握關鍵要領後,再進行全套程序的學習。一般分為三步:

第一,認知階段;

第二,分解階段;

第三,定位階段。

(3)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方法

播放教學法

播放教學方法是教師能夠現代教學媒體播放的方式向學生傳輸教學信息。分為遠程播放與課堂播放兩大類。

發現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強調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學生以主動探究的形式學習。實施步驟為:

第一、提出和設計探究目標

第二、引導探究,提出假設

第三、分析論證、檢驗假設

第四、總結提高、應用遷移

(4)教學媒體的選取

影響教學媒體選取的因素

羅密斯宙斯基提出了影響媒體選取因素模型,他認為主要因素有七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生任務、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管理因素、經驗的現實條件、教師特徵

通常認為,學生任務和學習者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餘因素能夠根據與教學活動關係的遠近來劃分主次因素。

教學媒體選取模式:

一般採用流程圖分析模式,將選取過程分解成一套按諏排列的步驟。

 4、方案編寫和成果評價

(1)方案編寫

完成上述一系列工作之後,能夠文本、框圖、流程圖、表格等形式編寫教學設計方案。

(2)成果評價

教學設計成果的構成性評價是教學設計成果評價的核心資料,其評價過程包括:

第一、制定必要的評價計劃

第二、制定或選定必要的評價工具

第三、教學設計產品的試用

第四、收集教學活動的信息

第五、歸納和分析評價信息

第六、報告評價結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感受到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學生主動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學生能用採訪、觀察等調查方法瞭解大人們的學習情況。

3、學生初步感受我們的社會是個學習化的社會,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終身的事情。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三年級學生還難以理解什麼是學習型社會,他們還不明白人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我們的社會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正在不斷飛躍,奔向繁榮富強的明天。農村國小生儘管不如城市學生那樣強烈感受到新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對人們生活所帶來的強大沖擊,但他們也同樣在感受着農村翻天覆地的新變化。不管是發達或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孩子們身邊那些“學而不厭”、“學而不止”的大人榜樣與事例比比皆是。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當今的社會是學習的'社會,學習已經成為每個人終身的事情。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社會變化給人們提出了不斷學習的新要求,並從大人們“學而不厭”、“學而不止”中受到鼓勵,獲取動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儘量按如下操作來突破本主題的重難點:

1、落實學生課前的小調查,瞭解自己周圍的大人們都在學什麼,為什麼要學?引導他們感受到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不學習就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學習將伴隨我們一生。

2、學生交流觀察,瞭解身邊大人們認真學習的榜樣事例,從這些事例中受到啟發和鼓舞,懂得“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初步感受我們的社會是個學習化的社會,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終身的事情。

2、教學難點:學生感受到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學生主動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的小調查:瞭解身邊大人們的學習情況。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的小調查

1、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及課前調查,交流討論:家裏或周圍的人們都在學什麼或想學什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學?

[出示圖表:大家都在學調查提綱]

2、學生交流。

3、小結:為充實自己的生活而學;不學習跟不上要求;為自己進一步的發展而學習。

活動二他們在學什麼

[播放視頻:他們在學什麼]

提問:你看到人們在學什麼?為什麼學?

2、學生交流。

(板書:他們都在學什麼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新信息)

3、小結:大人們學習的原因:一是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二是時代發展了,只具備過去學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三是為自己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三大家都在學

1、提問:觀察圖上的這些人他們都在學習什麼?

[出示圖片:大人學跳舞;老人小孩練書法;學鋼琴;美容培訓班]

2、提問:圖上的這些人他們都在學習什麼?他們都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學習?不學行不行?

3、學生交流。

4、小結:通過你們的調查大家知道了除了學生,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在學習,學習在伴隨着我們整個生活,隨着科技與生產的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促使每個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適應社會。當今社會是學習的社會,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

六、板書設計

他們都在學什麼

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新信息

什麼是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複習本課11個生字,並積累帶生字的詞語,從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有關水的知識,培養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並進行有感情朗讀。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水在一定情況下會變成氣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氣候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1、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水循環往復的反覆變化。

教學突破:在反覆的朗讀、體會、感悟中去了解水的循環往復並結合生活、聯繫實際去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五分鐘打擂:打擂本課的生字詞

1、出示生字: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毀、災。

2、出示詞語:飄浮、雹子、暴躁、灌溉、機器、淹沒、莊稼、沖毀、災難。

二、做猜謎語遊戲,揭示課題:

師導: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玩猜謎遊戲,請同學們仔細聽,猜猜我説的是什麼?(師隨機板書)我是什麼

提示:打一自然現象,請同學們聽好。(學生説謎底,教師板書)

第一則謎語:忽然不見忽然有,像虎像龍又像狗,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吹它就走。——雲

第二則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中看不見。——雨

第三則謎語:白色花,無人栽,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又無葉,此花源自天上來。——雪

第四則謎語: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靂啪啦從天降,小孩撿起捧在手,慢慢變成水一汪。——雹子

第五則謎語:太陽一曬我就變,火上一燒我也變,向上繚繞像輕煙,遇冷結成小水點。——汽

三、學習課文。

㈠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找出最後一段的答案。(謎底——水)

㈡分段讀文提出問題:水都能變成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㈢分段學文:⒈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知道水能變成汽和雲。

⒉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①用喜歡的方式自由讀。②出示課件,提出問題。a、誰知道括號裏應該填什麼?找人回答b、這段中説了哪幾個氣候現象?這些氣候現象是誰變化的?c、我們填的這三個詞都是什麼詞?這三個氣候現象為什麼填不一樣的動詞呢?你能告訴大家嗎?學生暢所欲言.

③全班加動作齊讀。

⒊老師讀第三自然段,學生閉眼想象傾聽。

⒋同桌齊讀第四自然段,瞭解水的性格。

四、拓展延伸:提出問題,德育教育。

⒈生活中你還知道水做了哪些事?①學生説②出示圖片

⒉出示浪費水的圖片,學生髮表見解。

⒊出示乾旱的圖片,學生談想法。

五、總結課文

⒈學生總結。

⒉教師總結。(板書珍惜資源,節約用水。)

六、出示課件,渲染氣氛,配樂讀詩。

七、板書設計

我是什麼

水汽雨

珍節↓

惜約雲雹子

資用

源水雪

什麼是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徵;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並做實驗記錄;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願意合作交流。

知識目標: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活動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實驗器材:

分組:酒精燈、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燒杯、玻璃棒、鐵架台、放大鏡

1組—4組砂土、5組—8組粘土、9組—12組黑土、濕抹布、小盤

演示:滴管、裝有土壤溶液的錐形瓶、玻璃片、試管夾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1、談話:出示泥塑圖片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這些作品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嗎?

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回答)其實製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麼特點嗎?

2、學生隨問題依次交流:

3、教師小結:由於粘所以可塑性強,除此之外粘土還具有顆粒細、耐火度高等特點。所以人們經常利用它來製作泥塑。

教學過程、評價設計

一、導入

1、談話: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師從不同的環境中取來的土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面前的土壤,根據你生活中的觀察,判斷一下這些土壤是從哪種環境中取來的?開始吧!

2、學生彙報:哪個同學來説説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師從哪種環境中取來的?

3、教師小結:究竟這些土是從哪種環境中取來的?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1—4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學校花壇裏取來的;5—8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學校的種植園取來的;9—12組面前的土是老師從樹底下取來的;這節課我們來共同研究這些土壤裏都有什麼。(板書:土壤裏有什麼?)

二、學習新課

(一)用眼睛觀察土壤

1、談話:你可以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觀察你面前的土壤裏有什麼?看不清的話,可以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放大鏡來觀察,觀察過程中要可別忘記填寫記錄單。聽明白了嗎?開始吧!(發記錄單1)

2、學生觀察:

3、學生彙報:哪個小組的同學説説你們發現了土壤中有什麼?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有的小組發現了土壤裏有沙;有的小組發現了土壤裏有黏土;還有的小組發現了土壤裏有腐殖質。

(二)實驗探究土壤的成分

猜想

1、談話:現在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一下:土壤中還會有其他的物質成分嗎?

2、學生猜測:你認為土壤裏還有什麼?説説你的理由。隨學生回答板書

3、談話:這些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要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

4、學生交流:

生1:查電腦網絡可以幫助我們驗證這些猜想,但課堂上老師沒給大家準備,我們怎麼驗證這些猜想?

生2:做實驗。

5、教師小結:因為有時我們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判斷會得出錯誤的結論,要想獲得正確科學的'結論需要採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

認識實驗材料

1、談話:為了便於觀察和實驗,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土壤和實驗材料,看一下,認識它們嗎?生:認識誰來介紹一下?

2、學生交流。

設計實驗方案

1、談話:利用這些實驗材料,你想怎樣驗證這些猜想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或者幾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並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注意,在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不要動手去操作,討論開始。

2、學生分組商量實驗方案、記錄:

3、學生交流:

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裏有什麼?你們的實驗方案是怎樣的?

驗證空氣:我們小組想驗證土壤裏含有空氣,我們想把土壤放在水中,看看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説明裏面有空氣,如果沒有氣泡,就説明沒有空氣。這個實驗方案有沒有道理?生:有道理。師:好!實驗方案通過!其它的猜想我們怎麼來驗證?

驗證水:我們小組想驗證土壤裏含有水。我們想把土壤放在易拉罐中加熱,看看是否有水蒸汽。如果有,説明含有水,如果沒有,説明沒有。師:其實,這個同學的方案沒問題,但是描述的有點問題,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水蒸汽,看到的是水蒸氣凝結成的白汽。2、如果土壤裏含水多,全班一起捏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含水少怎麼辦?

驗證腐殖質:我們想知道土壤裏是不是有腐殖質,我們的方法是把土壤放在易拉罐盒裏,用酒精燈燒,如果有燒焦的氣味,説明裏面有腐殖質,如果沒有那種氣味,則説明裏面沒有腐殖質。師小結:其它的猜想我們怎麼來驗證?

驗證砂和黏土:師:哪個小組想驗證土壤裏含有砂和黏土?生:我們小組想驗證砂子和黏土。我們想把土壤放在燒杯裏,加入水攪拌均勻後,靜置一會兒,觀察燒杯的下面是不是砂子,上面是不是黏土?師:也就是説看看土壤會不會分層。老師提醒你——等待一會兒,實驗現象會更明顯。

驗證養料、養份:師:養料、養分的驗證實驗比較難,這樣吧,我們先來驗證前面的四項內容,最後再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温馨提示:

1、土壤分層沉澱(dian)需要一段時間,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先做分層沉澱的實驗,把它放在一邊沉澱着,再做其它實驗,等其它時間做完了,沉澱也完成了,再進行觀察。

2、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觸加熱後的實驗材料,防止燙傷!

3、觀察時,要及時把發現寫在記錄單上。

4、談話: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同學們交流的都很好,老師也有幾點提示請看大屏幕(投影)

實驗探究

1、談話:大家聽清楚了嗎?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實驗時先做哪個實驗?為什麼?做土壤分層沉澱實驗時,一直不停的攪拌嗎?那應該怎麼樣呢?還有不清楚的問題嗎?下面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想到的方法開始實驗吧!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學生彙報與交流:

解決難題

1、談話: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土壤裏有水、砂、黏土、水、空氣。現在我們一起來驗證土壤裏是否含有養料、養份。

2、師邊演示,邊講解:我們知道養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夠看到的是一些比較大的雜質或腐殖質等,因此我們必須利用過濾裝置過濾掉這些雜質,由於時間的關係,上課前,老師已經過濾好了土壤的溶液,在這。點燃酒精燈,用試管夾將玻璃片夾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後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待溶液蒸發後,觀察一下玻璃片會出現什麼?怎麼樣,會做了嗎?注意不要用手接觸加熱的玻璃片,下面請小組長到前面來取實驗器材,其他組員點燃酒精燈,按照老師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學生操作:

4、學生交流:誰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現象?大家發現了嗎?

5、教師小結:這層白色的污漬就是養料的一種,我們把它統稱為無機鹽。(板書:無機鹽。)土壤裏的養料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讓植物生長的更好,農民伯伯會在適當的時候為土壤施肥、補充養料。

三、拓展延伸

1、談話:通過實驗和觀察,我們初步瞭解了土壤裏有什麼,下面讓我們再通過視頻瞭解一些關於土壤的知識。播放視頻。

2、學生觀察:

3、教師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土壤裏有水、空氣、腐殖質、砂、黏土、無機鹽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適,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長才會更加茂盛,任何一種物質的缺失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其實關於土壤的祕密還有很多,比如説,南方的土壤與北方的土壤有什麼不同,山上的土壤與平地的土壤有什麼不同?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蒐集有關資料,也可以採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觀察一下它們的顏色和特點,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什麼是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短文。文章用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態、變化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利害關係。課文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結構新穎,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曬、飄”等14個生字,會寫“冷、冰、江”等8個字及以下詞語:冷風、江河、壞事、平常。學習新偏旁小字頭。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3、瞭解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三、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字、寫字,瞭解水的特性和用處。

四、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五、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等。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想把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你們,大家想不想認識它呀?(播放水的視頻)

2、提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我是什麼》(板書),全班齊讀課題。

3、質疑激趣:這個題目很有意思吧?此時你最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提出疑問)“我”指的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先標出來,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

2、檢查自學情況。

(1)、下面的字你都認識嗎?把不認識的字標出來,想辦法認識它們。

曬飄浮傍冷珠硬雹溪奔洋舞災壞

(2)、出示字詞卡片,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注意指導學生讀好以下生字的讀音。

翹舌音:曬珠後鼻音:傍冷硬洋前鼻音:奔平舌音:災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評議朗讀情況。

4、朗讀交流,鼓勵質疑,説説讀完課文後,你瞭解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對問題進行梳理、歸納、解答。

三、認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

2、交流時説説你用了什麼方法,效果怎樣?

雹曬飄浮冷硬洋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識字,並聯系實際説説部首的意思。

3、給這些生字組詞。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書寫的生字,學生拼讀字音並給這些生字組詞。

2、學生分析識記生字的字形。

3、教師範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

冷:左右結構,左邊是兩點水,右邊是“令”字。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右邊“令”字最後一筆點不要漏掉。

江:左右結構,與水有關,所以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字。

壞:左右結構,左邊是提土旁,右邊是個“不”字。

極:左高右低,與熟字“級”比較識記。

常:認識“小”頭,指導學生寫好帶小字頭的常字,與“黨”字比較識記。

4、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5、教師講評學生的書寫。

五、朗讀全文。

1、和同桌一起合作讀課文。

2、齊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條謎語,看看你們能猜到謎底嗎?

(1)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

(2)好吃沒滋味,髒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3)太陽一曬我就變,火上一燒我也變。向上繚繞像青煙,遇冷結成小水點。

2、這三條謎語的謎底都是水,課前咱們收集了許多有關水的資料,現在咱們互相交流交流。(學生互相交流水的資料)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是什麼》這篇課文,這裏的“我”指的是誰?(水)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水會變化嗎?會變成什麼呢?

2、水的魔力無窮,通過讀課文你知道它能有多少種變化?你認為最難理解的變化是什麼?(水能變成“汽、雲、雨、冰雹、雪”)

3、學生交流難理解的地方,教師引導點撥、評價。

(1)“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是怎麼一回事?

請學生看課件後解釋:水在太陽下曬,慢慢地變成了一股熱氣,往空中升騰。這就是水被蒸發了變成了汽。這些汽升到空中,大家在空中集合在一起,連成一片就形成了雲。

(2)用自己的話説説,水汽是怎樣變成雲的?你們所看見過的“雲”有幾種顏色?

(3)這些雲在空中飄來飄去,如果碰到冷風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4)討論什麼是雪?雪在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是怎樣形成的?

4、指導朗讀,讀中要體會意思,讀出感情。

5、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6、剛才大家朗讀了水的變化,現在大家來填一填。

我會變,變成,變成,變成……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水的家在哪裏?請同學們朗讀第三自然段後回答。(池子、小溪、江河和海洋)

2、出示插圖,請學生觀察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3、聯繫生活經驗想象水的不同形態,來理解“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是怎樣的情景?

4、同學們,這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都是誰才會做的/(人)對,這是我們把水當作人來寫。大家能不能把水的'調皮、可愛讀出來呢?

5、指導朗讀。(教師給予評價)

水在池子裏是怎樣睡覺的?(池子是靜悄悄的,水面上沒有一絲波紋,明晃晃的池子就像一面大鏡子,水好像睡得又香又甜。)水散步的時候,慢悠悠的向前流淌,請你們用輕而慢的語調讀出水的平靜和温和,在江河裏奔跑,流速快,在海洋裏跳舞、唱歌。要讀出水的洶湧澎湃的氣勢,語調稍強。

6、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教師播放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的錄像,再現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畫面內容和課文內容聯繫起來。

2、聯繫實際討論: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教師給予評價反饋)

水做的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

水做的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

3、課文是怎樣説水的利弊的?(教師指導學生讀文)

4、“有時候,我很温和,有時候,我很暴躁。”這裏是寫水的什麼?“人們想出種種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管住水,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讓學生感悟到人的本領最大,能叫水聽從人的指揮,為人類造福。)

5、指導學生朗讀。

水做好事與做壞事的口氣要不同,讀做好事時是對水充滿了讚美,讀做壞事時對水要充滿厭惡。

6、齊讀、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齊讀第五自然段。

1、最後一個問句要讀得親切,表現出水天真活潑的情態。

2、讀後一起説,我是什麼?(水)

(五)、朗讀全文。

三、總結全文。

水是奇妙的,是大自然的精靈,人類可少不了水,讓我們珍惜,愛護身邊的水資源吧!特別是我們小朋友要節約用水!

什麼是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兒歌,認識春天的特徵。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着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主動觀察大自然中動植物的變化,在觀察大自然變化的過程中認識春天的特徵。

過程與方法: 塗塗畫畫,讀讀誦誦,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

[教材分析]

教材以春天的景物圖引入,展現了春天的典型季節特徵;柳樹綠了,桃花開了……,讓學生對春天有初步的感受。通過學習富有擬人色彩的兒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去聽一聽春天大自然的聲音。充滿童趣的“詩園”,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更多的春天的足跡。“童心島”的遊戲,強化學生對春天大自然的美好體驗。

[教學重點]

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

[教學難點]

在觀察大自然變化的過程中認識春天的特徵。

[教學準備]

歌曲《春天在哪裏》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引入學習

小朋友們,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新的春天又到來了,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裏,暖暖的風,細細的雨,滋潤了大地,喚醒了沉睡一冬的花草樹木。太陽漸漸朗潤,陽光漸漸明媚,鳥兒開始歌唱,大自然中的萬物演奏着春天的圓舞曲。在上課之前,請你豎起小耳朵,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歌,請你邊聽邊想,這首歌唱的是什麼?

(播放《春天在哪裏》)

(這首歌唱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裏,有紅花,有綠草,還有小黃鸝……)

二、説春天

1、你喜歡春天嗎?請小朋友們看第二頁的主題圖,説説春天裏有什麼?

(有綠樹,有紅花,有丁冬的小溪……)

2、你最喜歡春天的什麼景物,為什麼?

(我最喜歡綠草,因為碧綠的草地讓我感覺到生機勃勃。……)

3、春天,景物都變得那麼美了,春天究竟對他們説了什麼他們才變了呢?我們來念一念第四頁的詩園。

(1)、用最最好聽的聲音,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自由練讀)

(2)誰能來讀給我們聽一聽

(指名讀)

(3)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齊讀)

4、你發揮想象力,想想春天究竟説了什麼話。

(預設1:春天到啦,冰雪快溶化吧,化成甜甜的水讓小苗喝個飽。

預設2:春天到啦,花兒快張開笑臉吧,蜜蜂要來採蜜啦!……)

5、學習兒歌《和春天捉迷藏》

小朋友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玩捉迷藏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念一首有趣的兒歌:《和春天捉迷藏》(生表演)

(1)、用最最好聽的聲音,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自由練讀)

(2)誰能來給我們加上動作,表演一下

(指名錶演)

(3)我們一起來做着動作念一唸吧

(齊讀)

三、找春天

春天到了,一走進校園,我們就看到校園裏嫩綠的小草,黃色的花兒,還可以聞到陣陣的花香,可是春姑娘在和我們捉迷藏,我們一起去找找她吧!

1、做觀察準備

你知道什麼叫觀察嗎?

觀察有很多方法,看是一種,你還知道什麼?(看、聽、聞、嘗、摸)

2、找春天

接下來讓我們帶上這五件觀察法寶到校園裏找春天。

(將學生帶到操場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去尋找春天)

3、彙報

你找到春天了嗎?你發現了什麼?

(春天到了,燕子飛回來了;春天到了,美麗的小花開了;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

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大自然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到處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沙沙沙、轟隆隆、呱呱呱……你還知道什麼聲音啊?是誰發出來的?

(春雨沙沙沙,春雷轟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鳥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

四、總結

今天小朋友們説了春天,找了春天,和春天玩得真開心,相信小朋友們對春天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更加喜歡春天了吧!

五、課外延伸

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户外去找找春天。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次佈置了讓大家去户外找春天,觀察春天,你能來説説你在哪兒找到了春天嗎?

(西湖邊的柳樹發芽了,桃花開了……)

我們找到了春天,小朋友們想不想用美好的語言來描繪春天呢,讓我們來試試吧!

二、寫春天

1、填詩

春天給你留下最美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花點綴在綠草上特別美……)

(出示〈春天的.歌〉)這是一位小朋友沒有完成的春天多美的作品,請同桌討論,一起完成。等一會我們就要來一場比賽,看看哪個小朋友填的詞最美。

(同桌共同討論完成)

2、交流

你願意把你的作品讀給大家欣賞一下嗎?

(春天,來啦,柳樹,綠啦/發芽啦,

冰雪,化啦,小草,長高啦/綠啦,

雷聲,響啦,小鳥,叫啦,

小河,動啦,桃花,開啦/紅了,

春天,來啦,小朋友去玩耍啦/上學啦!)

三、畫春天

小朋友們把春天寫得可真美,接下來我們一起動動畫筆,可以根據詩的內容,把你眼中美麗的春天畫下來。我們來辦一場“春天在我眼中”作品展示會。

1、自由創作

2、我們來交流交流,評一評誰創作的春天最美。

(個人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我們通過説春天、找春天、唱春天、畫春天,小朋友們肯定已經和春天交上朋友了,你想對春天説些什麼嗎?(春天,你真美! 春天,我真喜歡你!……)

[反思]

本課是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春天的特徵,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瞭解和體會春天這一季節不同於其他季節的特點,從而更加喜愛春天。學生們觀察時有獨特的視角和表達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側重於學生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

什麼是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2、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

科學探究:

1、能夠設計簡單的觀察實驗,並依據觀察現象和實驗結果認識土壤的成分。

科學態度:

1、知道土壤資源對植物生長、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2、意識到保護土壤資源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具有探究土壤的興趣,並在探究活動中樂於與他人合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土壤樣本、三腳架、金屬片、酒精燈、燒杯、水、玻璃棒、放大鏡、濕毛巾。以上材料每組1套。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學流程:

第一單元第1課《土壤裏有什麼》

科學實踐——觀察土壤的成分

科學實踐——觀察土壤的成分學習任務一

:觀察土壤學習指南:

1、小組合作學習;

2、用看、聞、摸及使用放大鏡等方法觀察土壤;

3、小組討論後將觀察發現及時記錄在學習卡片上。

温馨提示:接觸土壤後要將手擦乾淨。

科學實踐——探究土壤的成分

1、把土壤倒入水中,有什麼發現?

2、用玻璃棒攪拌水中的土壤,有什麼發現?

3、靜置一會兒再觀察,有什麼發現?

科學實踐——探究土壤的成分學習任務三:

加熱土壤學習指南:

1、小組合作學習;

2、用究酒精燈加熱土壤並觀察土壤的變化;

3、小組討論後將觀察發現及時記錄在學習卡片上。

温馨提示:小心燙傷,不要用手接觸。

科學實踐——探究土壤的成分地面上腐爛的植物、動物完全腐爛後,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質就是腐殖質。

腐殖質烤糊後會發出糊臭味。腐殖質能夠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時還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

科學實踐——説一説土壤的成分有哪些?它為什麼適合植物生長?

什麼是教學設計14

活動名稱:一分鐘可以幹什麼

思路:

本活動是在“我要上國小”主題中的一個生成的內容。是實施新課程,實踐新教材,並嘗試着自我創新的內容。

針對大班下學期幼兒即將上國小情況,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參觀了國小;採訪了哥哥姐姐;認識了書包、書本,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孩子做事拖拉、性差,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上國小以後怎麼辦,特別怕早上遲到。所以我選擇了符合他們實際問題與需求的切入點,希望通過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國小生活,積累粗淺的生活經驗,同時學着安排計自己的時間,有一定的時間意識,知道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知道國小生要合理安排時間,保證早晨準時到校。

2、初步具有按計劃做事的意識,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錄像(記錄國小生早晨上學前的.生活情境,以及記錄大人一分鐘能做些什麼)、課程表、書包、筆、紙張、卡片等(見操作材料包“國小生的早晨”)。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

1、播放記錄國小生早晨上學前的生活情境錄像。介紹國小生從起牀到出門上學做的每一件事情及花費的時間,比較早晨上幼兒園和上國小有何不同。

2、討論:這個國小生早晨做了哪些事情?

3、運算:要花多長時間?

教師將幼兒説的時間記錄下來,並出示給孩子們看;與幼兒共同進行運算,得出一共需要花多少時間。

4、提問:早晨上幼兒園與上國小有何不同?

小結:上國小和上幼兒園有很多不同之處。上幼兒園時爸爸媽媽會為你準備好一切需要的物品,但是,上國小以後就需要自己動手做準備,因此,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十分重要。

二、共同討論

1、討論: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做到不遲到?(如鬧鐘提醒,家長提醒,晚上整理好書包等)。

小結:有計劃地做事才能保證上學不遲到,要早睡早起,合理安排時間。

2、提問:我們每天早晨在上幼兒園前要做些什麼事?怎樣安排這些事的先後順序,以保證上幼兒園不遲到?

小結:合理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才能確保不浪費時間。

三、向國小生學習,抓緊每一分鐘

1、體驗“一分鐘可以幹什麼”?

2、播放錄像:大人一分鐘能做些什麼?

(如營養員阿姨包小餛飩,警察叔叔抓壞人,醫生救病人,運動員比賽等。)

3、競賽活動:一分鐘整理書包。

四、延伸活動

家長和幼兒共同制定一日計劃,從日常小事做起,引導孩子養成

什麼是教學設計15

表,彙報小組讀書的收穫。

2、識字。

(1)自己練讀生子。引導學生與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讀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注意應該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説話。

3、賞讀。

(1)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練讀,再展示。

(3)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二、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夏暗躲藏喳案就猜

2、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

3、老師示範,指導重點筆畫。

4、學生練習,老師巡視。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挑蘋果遊戲。(將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寫上編號)

你選擇第幾好蘋果,讀出上面的生字,再組詞造句。

二、誦讀。

1、教師示範,學生邊聽邊體會語氣。

引導學生評一評老師哪裏讀得好,哪裏讀得不好。

2、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朗讀比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演讀。

1、老師引讀,學生嘗試背誦課文。

2、學生自由練背。

3、課文表演。邊背邊加上動作。

四、討論。

1、課文裏提了多少“為什麼”?

2、“為什麼,太多的為什麼,一天到晚我都在心裏猜”是什麼意思?我心裏猜出了些什麼?

五、拓展探究

你能回答課文中的`哪些問題?你還能提出什麼新的問題?

六、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自由練寫,小組評議。

3、老師小結,指導重點。

板書設計

17為什麼

為什麼不知道

弄明白想知道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3wm7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