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

設計説明

簡易方程的複習分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列方程解決問題。

1.重視等式性質的再理解,提高學生解方程的能力。

運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是教材在代數知識上的最大改革。本學期是學生首次正式地接觸代數知識,這些代數知識對於培養學生相關的代數思想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於《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與以往的教材中用四則混合運算中各部分關係來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複習時要結合等式的性質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解方程的方法。

2.重視學習方法的.積累,提高自主歸納整理的能力。

教學時,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整理這部分知識,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複習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題中的各種數量關係,並能根據數量關係確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練習卡

學生準備 課堂練習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簡易方程”這部分知識。

(板書課題:簡易方程)

師:同學們請打開教材看一看第五單元的內容,這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你們小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並歸納,將總結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本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哪些內容最容易出錯?

學生看書,小組合作進行歸納後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回顧,形成知識網絡,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回顧知識,鞏固提高

1.複習用字母表示數。

(1)完成教材113頁3題(1)。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指生彙報集體訂正。

(2)填空。

①圖書角原來有x本書,被同學借走10本後還剩(  )本。

②小芳今年y歲,媽媽的年齡是小芳的6倍,媽媽今年(  )歲。

③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分米,它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小組內交流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師:用字母表示數,簡寫時應該注意什麼?

(3)判斷。

①a×b×8可以簡寫成ab8。(  )

②a的平方等於2個a相加。(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的思想,鞏固一些特殊的寫法:數字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一個數的平方的意義和寫法等。

2.複習方程。

(1)什麼叫做方程?等式與方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什麼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判斷。

①4+x>9是方程。(  )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

③x+5=4×5是方程。(  )

④x=4是方程2x-3=5的解。(  )

(3)完成教材113頁3題(2)。

獨立完成,指名板演,並請學生説一説解方程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藉助等式的性質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效率。

3.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113頁3題(3)。

①學生審題後同桌交流等量關係式。

②根據等量關係式讓學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③説一説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2)解方程。

10.2-5x=2.2    3(x+5)=24

5.6x-3.8=1.82×1.5+6x=33

600÷(15-x)=200x÷6-2.5=1.1

(3)列方程解決問題。

①一輛公共汽車到站時,有5人下車,9人上車,現在車上有21人,車上原來有多少人?

②小明是5月份出生的,他今年年齡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總天數。小明今年多少歲?

③學校買回來3個足球和2個籃球共90元,足球每個22元,籃球每個多少元?

④學校買10套桌椅共500元,已知桌子的單價是椅子的4倍,每張桌子多少元?

⑤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大32歲且是兒子年齡的9倍,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⑥油桶裏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油的4倍還多2千克,油桶裏原有油多少千克?

設計意圖:注重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繫,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並鼓勵學生採取靈活多樣的解題策略。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並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2.在活動體驗中學會觀察方法,積累觀察經驗,發展數學思考,養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習慣。

二、制定依據:

1.內容分析

教材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長方體形狀物體的觀察,引導學生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在觀察活動中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練習活動中,通過對正方體的觀察,體會到正方體的每個面的形狀都是正方形,通過對拼搭後的物體的觀察,感受視圖的形狀是隨着觀察角度而變化的,為下一段的學習作好鋪墊。

2.學生實際

二年級時,學生已接觸過從物體的前、後、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初步掌握了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要由只關注物體的一個面發展到同時觀察兩個面、三個面,還具有一定的難度。在表述自己的觀察方法或結果時也會出現敍述不清的狀況。

三、教學過程設計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6-7分鐘

 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出示圖書箱,引導學生:從你的位置觀察,你能看到什麼?

2、讓學生在盒子上指認

3、指名介紹

活動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觀察圖書箱,説説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隨機認識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帶的盒子(長方體形狀)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義

以學生熟悉的圖書箱為觀察對象,在看、説、指等一系列活動中,調動多種感官,協同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並初步感受到因為觀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同的。

25

分鐘

 二、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盒子,體會觀察結果的不同

1、佈置觀察任務,

明確觀察要求,

指導觀察方法,

2、教師巡視,注意收集不同的資源

3、組織交流與評價

隨機引發思考:從一個位置觀察,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

4、引導小結

活動二、從不同位置觀察盒子,體會觀察結果的'不同

1、學生觀察,記錄觀察結果

2、交流觀察結果,檢驗觀察方法。

3、感悟小結

這個大問題的設計是在學生前一次的初步觀察體悟的基礎上提出的,這樣,每個學生都有獨立觀察,解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而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差異資源”又為互動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多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6-7分鐘

 三、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觀察,鼓勵學生不斷挑戰。

一、1、從正方體的三個面觀察

2、觀察老師拼搭的兩個正方體,想象後與視圖連一連

二、按要求擺圖形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初步體會正方體的每個面的形狀都是正方形,通過想象與觀察結合,學生初步感受圖形與視圖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後續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1―2分鐘

 四、全課總結

學完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交流,

自我評價

 五、課後反思重建: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3

設計説明

“商的變化規律”是在學生掌握“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引導學生由乘法中積的變化規律類推出除法中商的變化規律是本節課的關鍵。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緊抓學生知識的增長點,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效延伸。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積的變化規律”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例8向學生滲透函數思想,同時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讓學生在初步感知被除數、除數、商之間存在着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抓住這個知識的增長點,然後從單純的算式計算延伸到算式內部、算式之間的聯繫,擴大學生的知識範圍。最後探究商的變化規律,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經歷發現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

2、重視合作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學生在與同學合作交流時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接受同學的批評與建議,和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既與他人分享了學習成果,又體驗了合作的快樂,為達到會學、樂學和創造性學習的境界奠定了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畫有表格的紙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揭示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數學王國的遊樂園玩一玩。(課件出示遊樂園的情境圖)遊樂園裏有很多有趣的知識,也藴涵很多規律,要想獲得知識、發現規律,同學們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一幅生動形象的遊樂園的情境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探究體驗,建構新知

1、探究除數不變時,商隨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課件出示教材87頁例8中的(1)題]

(1)課件出示導學要求。

①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②商隨着誰的變化而變化?怎麼變的?

③它們的變化有規律嗎?

(2)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3)彙報討論結果。

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或除以幾),商也乘幾(或除以幾)。

2、探究被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律。

(1)我們再來觀察教材87頁例8中(2)題的算式,什麼變了?什麼沒變?(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變了)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引導學生按照下列方式進行觀察。

①從上到下觀察被除數、除數、商。

②從下到上觀察被除數、除數、商。

(3)學生自由交流,相互補充。

(4)師總結: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或除以幾),商反而除以幾(或乘幾)。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4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複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課複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課的複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複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複習長度單位,然後通過舉例、示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後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複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的鋭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複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複習釐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  )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  )作單位。

②舉例説明1釐米,1米各有多長。

(食指寬約1釐米,小明高約1米)

③複習釐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1米=(  )釐米

(2)複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着刻度幾,對着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2.複習“線段”的知識。

(1)複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麼樣的線叫線段?

(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2)複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①課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釐米,填在括號裏。

②估計、測量、彙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釐米,實際長4釐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釐米,實際長8釐米)

(3)複習線段的畫法。

①提問:怎樣畫規定長度的線段?

(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沿着尺子,是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②操作: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學生自主畫線段)

3.複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複習角的組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複習角的畫法。

(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複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複習學過的三種角。

①課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並説出各種角的特點。

(第一個角是鋭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鋭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鋭角、直角和鈍角。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

2、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瞭解“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3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小朋友們,十月份是我校的體育節,我們學校不僅舉辦了盛大的.開幕儀式,還舉行了全校運動會。為了給運動員解渴,他們還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組織學生討論“一共有多少盒?”的問題。

①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組織全班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請小組代表向全班學生介紹本組的方法。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逐一顯示各種解決方法。

①點數出結果。

從9接着數。

從4接着數。

②推算出結果。10加4等於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於13。

③用“湊十法”計算出結果。

3、理解“湊十法”。

①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箱子裏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飲料。

演示口算過程。

②教師邊提問邊指導操作:回憶一下,剛才的同學是怎樣移動飲料的?該怎樣移動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飲料拿走一盒,還剩幾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飲料一共是多少盒飲料?所以9加4等於多少?)

③問:在這幾種方法中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4、解決“踢理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問:你還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小組討論後發表意見,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引出課題)

三、反饋練習

1、練習二十第l題。

①先説圖意,再列式。

②集體評議,訂正,並説一説計算方法。

2、練習二十第2題。

3、練習二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麪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32頁。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邊和角的名稱,知道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等邊三角形3個內角相等。

2、 讓學生在探索圖形特徵以及相關結論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鍛鍊思維能力。

3、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的特徵。

教學難點:

發現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角的特徵。

教學準備:

例題中的三角形;一張長方形紙,一張正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關於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識

1、按角分成三種三角形

2、三個內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個角的度數,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減;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減……

二、認識等腰三角形:

1、比較老師手邊的兩塊三角板,他們有什麼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麼不同(其中有一塊三角板的兩條邊相等,兩個角相等;而另一塊三角板的角和邊都不相同。)

指出:像這種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們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張長方形紙,對摺;畫出它的對角線,沿對角線剪開;展開

觀察:這樣剪出來的三角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為什麼要對摺後再剪呢(這樣剪出來的兩條邊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兩條邊是相等的,還有什麼也是相等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還有兩個角也是相等的,因為也是重合的。)

3、畫一畫:

討論一下,如果我要把這個等腰三角形畫下來,應該怎麼畫

從一個頂點出發,分別畫兩條同樣長的邊,這樣就確保有兩條邊是相等的,然後再連接這兩條邊,就得到了一個等腰三角形。

師生共畫等腰三角形。板書:等腰三角形

4、教學各部分名稱:

讀“等腰三角形”,想一想,這名字是什麼意思(兩條腰相等的三角形)

在圖上標出:這兩條相等的邊,我們就叫它“腰”;這第三條邊和它們是不相等的,我們叫它“底”

在底邊上的這兩個角是相等的,就可以共用一個名字“底角”;剩下的這個角,稱之為“頂角”。

三、認識等邊三角形:

1、剛才有的同學畫的等腰三角形,看上去三條邊都是相等的。如果真是那樣,那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等邊三角形”。

2、為了確保三條邊都相等,我們可以這樣折:取一正方形形紙,邊折邊示範,並講清楚為什麼要這樣折

剪下後,量一量每條邊是不是真都一樣長在量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發現(3個角也都相等,都是60度)

3、畫等邊三角形:很容易保證兩條邊相等,但保證三條邊都相等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等邊三角形不好畫。你有什麼辦法

方法一:根據角度來畫。比如先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然後分別畫出60度的角,如果兩邊正好會合,正好都是3釐米,那就説明畫得很準確。

方法二:根據高來畫。比如先畫一條3釐米的線段,然後在1.5釐米處畫高,從端點出發到高量出3釐米,並畫下來,再畫另一條,就得到了等邊三角形。

學生動手畫一畫。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物體的面,哪個是等邊三角形,哪個是等腰三角形

指名説一説,並説明理由。

2、用一張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剪開。剪出的.兩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是直角三角形嗎www.

分別請學生説説判斷的理由。指出:三角形可以按角來分也可以按邊來分,這是兩種不同的依據可得到不同的結果。

3、畫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並説説這幾個軸對稱圖形都是什麼三角形。

指出:既然是對稱的,那肯定有兩條邊是相等的,那就是等腰三角形。

4、在點子圖上畫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再畫出每個角都是鋭角的等腰三角形。

老師注意巡視檢查,也可請幾個學生説説自己怎麼畫的,怎麼想的

5、教學你知道嗎

五、課堂作業:

第32頁第5、6、7題。在寫之前可先組織學生説説各題是怎麼思考的。

板書設計:

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徵,初步在學生的頭腦裏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標:經歷聯繫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積極、愉悦的數學情感並適時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層面來感受秒。

教學難點:建立1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理解1分=60秒。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 (世上有件寶,黃金買不到。一去不復返,願你珍惜好。)

師:關於時間的知識你們回家複習了嗎?那讓我們一起檢測一下你複習的怎麼樣好嗎?(讓學生認讀時刻)把你們畫的表拿出來,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誰畫的好?師巡視把畫得好的貼在黑班上展示給大家看。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喜歡過節嗎?有一個咱們中國最傳統的、最重要的節日,猜猜是什麼節日?每到這個節日,你們都會得到壓歲錢,這是什麼節日?(春節)

打開教科書第59頁,觀察主題圖,這是在哪兒?圖上的人們在做什麼?(春節聯歡晚會現場,新年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人們在倒計時……)

師:過年真好!誰知道,剛才咱們倒數的5、4、3、2、1是用的什麼時間單位?

生:秒。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有……(時、分)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師:對於秒這個新朋友,你瞭解多少?(生:1秒很短。生:特別短。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觀察探究,建立時間概念。

1. 觀察錶針(出示一個鐘面)

師:老師帶來一個表,請你們看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你能不能給同學們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來。(每兩個數字間有5個小格。12個大格一共就有60個小格。)他説的好不好?鐘面上還有什麼?(還有三個指針)

2. 認識時分秒針走動

師:鐘面上三個指針的長短粗細一樣嗎?我們看鐘面上這個最短的針叫什麼?(時針)時針轉動一大格就是1時,時針表示時。(師把“時”字貼在黑板上)黑色的長針叫分針,分針轉動一小格就是一分鐘,分針轉動一大格誰知道是幾分鐘?轉動兩個大格呢?轉動一圈是多少分鐘 分針表示分。(師把“分”字貼在黑板上)

師:除了這兩個針外,還有一個針在轉動,這個針最長最細,它叫秒針。

師:請觀察,秒針動一下就是走一個小格,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師:一秒鐘就是這麼滴答一下,你能在1秒鐘裏做點什麼呢?

生1:一秒鐘可以打開電視機的.開關。

生2:看電視時可以調一個台。

生3:可以呼吸一次。

生4:可以站起來。

生5:一秒鐘脈搏跳2下。

(2)1秒鐘你能做一個什麼樣的動作

(拍手、數數、眨眼睛、點頭等)

師: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個自己喜歡的動作。

師:經過剛才的活動,你對1秒有什麼感受?想説點什麼?

生1:一秒很短。

生2:是太短了。

3. 1秒的價值。

師:短短的1秒鐘,滴答一下就過去了,其實,在1秒鐘裏也能幹許多事呢。老師這裏蒐集了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出示圖片)

師:瞭解了這些,你現在又想説點什麼呢?

生1:想不到一秒鐘還能做很多事。

生2:一秒鐘也很有用,時間很寶貴,我們要珍惜時間。

師:短短的一秒鐘卻是那麼有價值,因此,時間很寶貴,連1秒鐘都不能浪費,對嗎?説到這兒,讓我想起了咱們中國有一個聞名世界的飛人,知道是誰嗎?(出示圖片)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男子110米欄世界冠軍的成績是12秒91。短短的12秒91,還不足13秒鐘時間裏,就產生了一個世界冠軍,劉翔簡直太了不起了。如果他慢上一丁點兒,獲得金牌的人還會是他嗎?因此,1秒,對他來説對於我們來説,都是至關重要,我們要分秒必爭、爭分奪秒。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和秒有關的東西或事情嗎?

生1:發射火箭的時候也要倒數10、9、8……

生2:我們開運動會的時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3:過馬路的紅綠燈倒計時也是一秒一秒的。

生4:電子錶上有秒。

師:是啊,咱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4. 認識幾秒。

師:現在請想一下秒針走一大格是多少秒?你是怎麼知道的?(生1:數出來秒針走了5下。生2:不用數也可以知道,因為秒針走了1大格,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5小格就是5秒)走六個大格呢?

師:想一想,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秒針走一圈是60秒)秒針表示秒。師把“秒”貼在黑板上。

5. 探究秒與分的關係。

師:時分秒是時間單位,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師:請看鐘面上有形影不離的三兄弟,有一天,這三兄弟在鐘面上交談,時針和分針要進行跑步比賽,請同學們觀察,時針和分針同時從一個地點出發,在相同的時間內,看他倆誰跑得快?(師演示)時針跑了多遠?(時針跑了一個大格)時針跑一大格是多長時間?(時針跑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跑了多遠?(分針跑了一圈)分針跑一圈是多長時間?(分針跑一圈是 60分)想一想60分和1小時之間有什麼關係?(相等)所以我們就找出了時和分的關係:把1時=60分貼在黑板上)1時=60分,2時=( )分呢?説説你是怎麼想的?(1時=60分,兩個60加起來就等於120,所以2時=120分)分針和時針比賽完後以後,秒針也來參加比賽,秒針要求和分針一起賽跑。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觀察,當秒針到12時比賽開始,(好,開始。 比賽時間到)分針跑了多遠?(分針跑了一個小格)分針跑一小格是多長時間?(分針跑一小格是1分鐘)秒針跑了多遠?(秒針跑了一圈)秒針跑一圈是多長時間?(秒針跑一圈是 60秒) 1分和60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指名回答)(師貼1分=60秒)1分=60秒,3分等於( )秒?誰知道?説説你是怎樣想的?(1分=60秒,3分就是3個60秒相加等於180秒,所以3分等於180秒)他説的好不好?(非常棒)

四. 活動體驗

1. 感受1分鐘

師:60秒也就是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咱們來個一分鐘的體驗活動,好不好?

(1)老師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項活動,有的是寫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寫數字。現在從抽屜裏拿出題單看一看自己要做什麼,儘快作好準備。問學生:寫字的同學是哪些?做口算的呢?寫數字的呢?

生活動後彙報,師給予評價:孩子們這一分鐘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2)剛才我們是靜靜地體會一分鐘,現在咱們來點可以動的,好不好?每個大組選一個孩子表演拍球、跳繩,其餘學生數數。(生活動後彙報,師分類給予評價,突出相同的一分鐘,做得多的速度快。)

師:這一分鐘裏,我們可以拍幾十個球,跳幾十下繩,一分鐘的價值挺大的。那麼,我們這一節課有多少個1分鐘呢?(40個)。在這40分鐘裏我們將會收穫更多的知識。

(畫蘋果 寫字 寫數字 做蹲起 背古詩 背誦乘法口訣 做口算題 要求:聽我計時。)

五. 鞏固新知

師:學了知識,還要會用它解決問題,我們來比一比誰掌握得最好。

1. 書63頁第1題,請你仔細讀題,認真思考,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2. 排名次説明理由(學生獨立討論完成)

六. 總結全課,談談收穫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時間很珍貴,連1秒鐘都不能小看,因此,我們要珍惜每一秒鐘!

師:孩子們,時間是由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積累起來的,每傾聽一次新年的鐘聲,我們就長大了一歲。相信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鞏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及推導過程。 2、弄清各圖形面積之間的聯繫,熟練掌握面積公式。 3、靈活運用割補法、拼全法解決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問題。 4、在知識的運用與遷移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教學方法:

探究式學習、闖關式練習

教學準備:

各種平面圖形和組合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生互問候並提出本課時教學期望及要求——智勇闖三關。

二、熱身活動

1、出示各種平面圖形,請同學説説用字母表示的面積公式。

2、説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滲透各圖形的面積計算過程中切割法和移補法運用的數學思想)

三、第一關

1、出示圖形

A B

2、解析題目

A圖:割補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圓。(長方形面積加上圓的面積)

B圖;切割成一個正方形和半個圓。(正方形的面積加上半個圓的面積) 3、出示數據,學生任選一題進行計算。 4、做好的自行上台演板,再全班交流、評析。

5、小結闖關情況,體驗闖關成功的喜悦,激發闖關鬥志。

四、第二關

1、出示圖形(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A B

2、解析題目

A圖:割補成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梯形面積減去三角形面積) B圖:移補成一個長方形。(長和寬都要減去空白處的.寬度)

3、出示數據(A圖梯形上底20㎝,下底40㎝),學生任選一題進行計算。

4、做好的自行上台演板,再全班交流、評析。

5、小結闖關情況及闖關成功訣竅,體驗闖關成功的喜悦同時充分準備應對下一關的挑戰。

五、第三關

1、出示圖形,引導學生展開空間想象,剛才兩關都是利用割補法把組合圖形切割、移補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再進行面積計算,那這兩顆星形圖又是從怎樣的圖形中割取下來的呢? A B

2、解析題目,並出示下圖。

A圖用三角形的面積減去半個圓的面積。 B圖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圓的面積。

3、出示數據(A圖三角形的底是20㎝,高是17㎝;B圖正方形的邊長是40dm),學生任選一題進行計算。

4、指名叫剛才想象出的同學上台演板,再全班交流、評析。

5、小結闖關情況,體驗闖關成功的喜悦,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六、全課總結

全班歸納闖關心得,並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及優化學生的數學思想。

反思:

因為我運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闖關形式開展本節練習課,故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為了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且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我設計了由易到難的三關,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經歷一個推進、鞏固、深化的過程。而且都是全班先交流解題思路,再任選一題進行計算,如此時間上也易掌控,又照顧到了那些學困生。整堂課下來,統計後發現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學闖過了三關。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促使學生加深對每句口訣意義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訣。

2、使學生熟記6的乘法口訣,能靈活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學生滲透函數對應思想。

4、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探索的樂趣。重點:掌握6的乘法口訣。

難點:

熟記6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師:剛才同學們悦耳的背書聲,吸引海底的小魚來到我們的課上和我們一起學習。

它們啊!出了幾個題目讓你們做!小魚説:你會嗎?2x5= 4x4= 3x1= 5x4= 1x2= 5x3= 4x2= 4x3= 2x2= 1x3= 2x4= 2x2=

師:同學們,你們1—5的乘法口訣學得真認真。今天我們繼續學習6的乘法口訣,這次,老師想讓同學們自己編口訣,你們敢挑戰嗎?

二、自主探索,總結規律

師:老師很喜歡魚,可是又老是養不好魚,於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擺金魚可以嗎?(課件先出示一條金魚)

師:擺一條金魚用了幾個三角形?擺2條呢?那麼擺3條、4條、5條、6條呢?學生討論,然後完成下表。(教材61頁主題圖下面的表格)魚(條)1 2 3 4 5 6三角形(個)6 12

提問:

1、6是有幾個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麼列?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據1x6=6,1x6=6編出一句乘法口訣嗎?(板書:一六得六)

師:你能編出6的其它5句口訣嗎?請你把教材61頁的口訣補充完整(板書: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彙報時師板書,並讓生説一説口訣所表示的意思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訣編出來了。齊讀!

師:認真觀察這些口訣,你發現了什麼?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這些發現都可以幫助我們記住6的乘法口訣。

師:你認為哪句容易記,哪句難記?你有好辦法很快記住嗎?如果我忘記了“四六”是多少怎麼辦?口答:5個6比4個6多幾,比6個6少幾?

師:現在自由記憶口訣看誰記得最快?1)齊背2)分組背3)對口令4)開火車背5)指名背6)同桌比賽,誰背得熟練

三、趣味練習,應用新知

1、用口訣讀下面的乘法算式2x6= 3x6= 4x6= 6x2= 6x3= 6x4= 6x5= 4x5= 6x6= 1x6=

2、釣魚小高手2x6= 4x6= 6x4= 1x6= 6x5= 6x6= 3x6= 6x2= 6x3= 5x6=

3、謎語:有時掛在天上,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師:這首詩裏面一共有多少個字?誰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4、根據圖形説口訣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溝通,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6的乘法口訣1x6=6一六得六6x1=6 2x6=12二六十二6x2=12 3x6=18三六十八6x3=18 4x6=24四六二十四6x4=24 5x6=30五六三十6x5=30 6x6=36六六三十六,還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業佈置、教後反思。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1

【知識目標】

提高理解和運用漢民族語言的能力

【能力目標】

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情感目標】

學習作者一絲不苟,探究質疑的治學態度,培養準確運用祖國語言的精神。

【重點、難點】

一、提高理解和運用漢民族語言的能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是本文難點。

【教學方法】

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測預習

【解釋下列詞語或根據釋義寫出詞語】

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錙銖必較:對極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十分計較。錙、銖,古代重量單位。

索然無味:乏味,形容沒有興趣的樣子。文中指提不起興趣。

清沁肺腑:文中指清新氣息滲入了人的內心。

付梓:古時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白鳴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貶義)

乞靈:指請求神佛幫助。文中指請求書本及詞藻典故的幫助。含貶義。

二、速讀課文,問題思考,討論交流。

1、你能從中看出文章的寫作思路嗎

第一部分指出:文字與思想情感的關係,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情感上的“推敲”。

後一部分指出:用字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運用文字聯想意義,“惟陳言之務去”。

全文主旨: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精神,為文應刻苦自勵,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達到藝術之美。

2、你會對下面幾個例子從“咬文嚼字”的角度進行分析嗎

例一:“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例二:《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例三:“僧推月下門”一句詩的推敲。

例四:《惠山烹小龍團》詩中三、四兩句的內涵剖析。

【這個思考探究活動是開放性的,允許學生自主思維】

第一例:句式有所變換,隨着句式變動,感情色彩也有極大的變動,特別是“你這……”帶有極端憎惡的驚歎語氣,表現着強烈的情感。但不能認為這樣改動一律有效,有的不僅不能表現強烈感情,反而會造出一句病句。“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並不能成為句子。

第二例:【除了作者的分析外,實際上允許學生各抒己見。王若虛的説法也有一定道理。】這則事例也告訴我們換一字、一句都會改變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至於簡筆還是繁筆,應是“各得其宜.各盡其妙”。

第三例【應該聯繫詩歌背景來分析,作者的觀點不一定準確,但探究質疑的精神是我們應學習的】

作者認為“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而“敲”就顯得拘禮些。“推”好還是“敲”好正如作者所説:“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是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四例,蘇東坡《惠山烹小龍團》詩的.三四句.明月照着泉水與清茶泡在泉水裏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這是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含混之中有藴藉。

3、理解“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首先“咬文嚼字”是煉字的過程,是對語言文字的選擇加工和錘鍊,選擇那些既表達意思又體現思想情感的語言。

其次.“咬文嚼字”是閲讀或寫作的一種嚴謹態度,表面上它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其三,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其四,既要善於運用詞語的聯想意義,又要防止“套板反應”,本着運用文字所應用的嚴謹精神,推陳出新,創造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三、遷移運用,試比較下列來自生活中的例子

☆你這混蛋--你是混蛋--你是個混蛋--你真是混蛋

☆你真是的--你這個人真是的--你這人真是的

☆你客氣什麼--你這麼客氣幹什麼--你不用這麼客氣

☆我要來去石獅吃桌子--我到石獅給朋友請吃飯--我到石獅赴宴

☆我白白米養了你這蹲窩雞--我用盡心血養你真沒用--我含辛茹苦養了你這不肖子

☆我快要死了,你怎麼這樣沒用--我老了,你怎麼總是長不大--我已是風燭殘年了,你怎麼這麼不成器

☆網絡語言:我靠-我暈-我被打敗了--老大爺:我犯糊塗了--俗語:我如墜五里霧中--書面語:這簡直不可思議

四、拓展思維

範題引路

請同學們從“煉字”的角度出發,在下文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女人反對重男輕女,卻又常常跑到“減肥訓練班”。

臉皮厚的人,最常説的--句話是“我待你不薄”。

招聘大都是“有經驗者優先”,①則相反。

有人請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為②。

從電話費的帳單中.最能體會出“③”的道理。

沒錢的流浪者,叫“遊民”,有錢的流浪者,叫“④”。青春不要“留白”,可也千萬別“白留”。

大學生只有當月未囊空如洗時,才會給雙親寫寥寥數語,因為,惟有家書才能“⑤”。

白手起家的富翁,有的是從“⑥”幹起的。

以前,父母的話對子女是一言九鼎;而今,子女對父母的話則是一言九“頂”。

答案①招婿②病是假的③言多必失④遊客⑤抵萬金⑥黑手

五、作業

完成《導學》“能力訓練“

預習《讀《伊索寓言《

【教學反思】

本文是文論,針對性強,觀點集中明確,學生不難自己理解。教師引導學生以子都為主,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學習作者一絲不苟,探究質疑的治學態度,培養準確運用祖國語言的精神。抓住重點語段與關鍵詞,並且能夠進行較為準確的概括歸納。

對語言的運用,希望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中實例,咀嚼品味語詞的不同用法與作用,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運用語詞,精確遣詞造句的能力。

本課努力把文本提供的實例與生活情境結合,貼近學生生活與生命、情感體驗,學生較為吸取,學習效果較好。

學生還未能夠從生活中提取信息,加以分析和比較,可以讓他們在課後互相合作,通過報刊閲讀或生活語的採集,做進一步的比較提煉與提高。也可以提供平時習作片段,大家都來“咬文嚼字”,互挑毛病,互相促進。

惜緣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2

設計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圖形的教學要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本節課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具體的實物圖中抽象出角,建立角的表象。本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觀察和實踐操作,突出角的結構特點。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通過觀察主題圖,經歷從實物圖中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角。然後通過折角、製作角等操作活動,明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視合作學習。

在《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着重突出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操作,在合作中觀察猜想,自主探究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口的大小有關以及角的畫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形紙

學生準備 小棒 三角尺 圓形紙 剪刀

教學過程

⊙遊戲導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擺,其他同學在下面擺。注意聽老師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學生動手擺,教師巡視)

2.你們擺出的是什麼圖形?(正方形)

3.現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擺一擺,又會是什麼圖形?(學生動手擺,交流是三角形)

4.你們真聰明!接着再拿走一根,這又是什麼圖形呢?(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動手擺熟悉的圖形,依次分別拿走一根小棒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和四邊形、三角形的內在聯繫以及角的結構特點。

⊙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1.在主題圖中找角。

課件出示教材38頁主題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來找找吧!(學生説出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着複述一遍,並及時表揚)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觀察的主題圖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2.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真了不起!(課件出示剪刀、鐘面和三角尺)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的。(課件中把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學生動手比劃角,同桌互評)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是尖尖的;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

①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看:這個尖尖的兩條線的交點是角的頂點,這兩條線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射線,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就組成了一個角。

②師指着課件中的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一個頂點,兩條邊)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從生活中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並明確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同學們想看看嗎?這些圖形中有我們剛剛認識的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課件出示教材43頁2題)

(4)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好多的角。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裏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老師的要求,兩個同學一組,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請學生説説找到的角,並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感知角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3

設計説明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及多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注重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性的數學活動。

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是一次質的飛躍,他們已經能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對事物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立體思維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利用學具開展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學習數學,熱愛生活。

2.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完成新知構建。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知識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所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圓是一個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圓的面積計算,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讓學生猜測和運用小正方形來測量的基礎上,利用學具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發現圓的面積和拼成的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將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識的構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大小不同的兩張圓形紙片

學生準備 剪刀 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圓形學具

教學過程

⊙複習鋪墊,導入新課

1.回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1)已知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2)已知半徑怎樣求半圓的周長?

2.建立圓的面積的概念。

(1)感知圓的面積的大小。

師拿出準備好的大小不同的兩張圓形紙片,問:大家看這兩張圓形紙片,它們的面積一樣大嗎?

師明確:圓的面積有大有小。

師:誰能説一説什麼叫做圓的面積呢?

師指出: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區別圓的面積和周長。

指導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形學具,同桌之間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哪兒是圓的周長?哪兒是圓的面積?

學生操作後,師生共同明確:圓的周長是指圍成圓一週的封閉曲線的長;圓的面積是指圓所佔平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混淆圓的周長和麪積,因此,設計了摸一摸、指一指這個活動,讓學生在初步感知圓的面積和周長的區別的同時,充分感知面積的意義。着重對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對比和強化,儘可能地讓學生減少差錯。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過度量,猜想圓的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於半徑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圓的面積,(課件演示度量過程)觀察後得出圓的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小,又比3個小正方形大。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於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師: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是無法通過度量得出的。

2.回憶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想一想,我們是用什麼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

(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過渡: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通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3.動手操作。

(1)組織學生分別把圓平均分成16份、32份,然後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

課件演示剪拼的過程:

(2)討論: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②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把圓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後,拼成的圖形有什麼區別?(把圓平均分成32份後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

④如果把一個圓平均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圖形會怎樣呢?

(課件演示,得出結論: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3)觀察、彙報拼成的長方形與圓的關係。

①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麼關係?(結合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圓的半徑=長方形的寬

圓的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長

②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理解:形狀不同,面積相等)

(4)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理解)

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相當於原來圓的面積,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原來圓的半徑,且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圓的周長的一半×圓的半徑,即S圓=×r

因為C=2πr,所以S圓=πr×rS圓=πr2。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⒈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⒉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原理。

⒊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寫法。

教學過程:

㈠複習導入

⒈口算

22×3= 33×30= 50×4=

60×70= 62×10= 40×8=

⒉創設情境:王老師到書店買書,每套書有14本,12套一共有多少本?

⒊提出問題:如何列式?如何計算?

請不同的同學説説自己是如何列式並計算的。

14×12=?

引出今天的新課: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㈡探究新知

⒈嘗試計算

師: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把結果算出來嗎?

方法一:口算

可以把12分成10和2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方法二:豎式

想一想:該怎樣列豎式呢?怎樣計算?

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

指導:先用個位上的2與14相乘,乘得的積的末尾與個位上的2對齊,再用十位上的1與14相乘,乘得的積與十位上的1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1 4

× 1 2

——————

2 8

1 4

——————

1 6 8

⒉比較哪種算法更簡單?

計算的時候對比一下,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更簡便?(豎式計算更簡便)

⒊洋葱微課視頻

播放洋葱微課視頻,觀看的同時自己也要動手做,比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看視頻注意計算過程

㈢鞏固練習

⒈教材46頁做一做

自己做,集體訂正。

⒉洋葱微課隨堂練習

出示題目,叫學生解答,全班一起訂正。

㈣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一: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進行計算。第一種是用拆分法進行口算,第二種是豎式計算。

學生二: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乘起。

總結: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各位上的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各位上的數,得數表示多少個十,所得的積的末位要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㈣課後反思

上課的時候,結合了傳統教學與視頻教學,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內容。先通過傳統教學讓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有一個認識,然後通過生動有趣的洋葱微課視頻繼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並進行正確計算,個別學生在乘積的數位對齊方面還有些混淆,需要在做題的時候多強調,多練習。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着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衞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麼叫做列,什麼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裏,(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裏,(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裏,第一行在哪裏。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後數。

(3)誰能説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麼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説出自己的位置在哪裏?(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麼,Y表示什麼?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錶示法(板書)

那麼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彙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後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麼區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座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裏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裏?讓學生思考並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説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衞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穫了什麼?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ly4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