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梯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梯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梯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梯形,能測量或畫出梯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梯形的認識過程,瞭解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建立廳性的高的概念,畫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教學流程:

一、生活導入

1、出示例1的圖片,你能在這些生活場景中找到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重點可讓學生上台指一指梯形)

2、你能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嗎?

3、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梯形。你還記得我們昨天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嗎?

根據學生回憶板書:

(1)探究特點

(2)認識高、底

(3)多種練習

有了這些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想自己來進行研究活動嗎?在小組裏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開展哪些活動來完成(1)和(2)。

老師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時注意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繫與區別,將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組活動

(一)探究特點

1、展示小組內製作的梯形,介紹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歸納梯形的特點: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二)認識高、底

1、介紹小組內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礎上指導看書自學: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就是梯形的高。這樣的高有多少條?為什麼?與平行四邊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説説什麼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試一試:指一指高垂直於哪條邊,量出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4、説明:第二個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幾個直角?

三、練習提高

想想做做1-5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桌間説説看。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學習內容與任務説明

1.學習內容:

①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比較周長和麪積的區別。

②用網絡圖形構建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推導公式體系圖,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③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任務説明:通過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複習,使學生能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完成任務的過程:

①各小組同學明確學習目標,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組內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②組長巡視,組織本組同學完成學習目標,彙總本組觀點。

③老師巡迴指導,答疑解惑,彙總本組的觀點。

④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總結、評價、提升。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身心發展來看,本課的複習對象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雖然,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已具備了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於老師提出的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回憶,主動複習的內驅力。他們能對具體要求有序地進行思考、討論,獲得豐富的知識再現。並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渴望與他人進行網上交流和合作學習。網絡環境下的課程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應用,學生興趣很濃,但對信息的分析能力欠缺,基於以上思考,我擬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為主,利用情境、合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②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學習整理知識,領會學習方法。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在設計的網頁上瀏覽複習內容,初步培養他們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較信息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從貼近學生實際的身邊出發,通過形象的動畫演示,豐富的網絡資源,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

②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探尋知識間的相互聯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根據它們間的聯繫構建知識網絡,並應用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對策:

①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提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上網學習,獲取信息,分析歸納形成結論。

②在老師引導下,通過交流協作,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①在網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差異,完成自主協作學習。

教師怎樣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

對策:

①巡視瞭解,觀察學生的反饋狀況,及時輔導、調整。

②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在線測試。

③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的具體化。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語言表達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逐步培養學生“説”操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維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察填空。

指名學生回答,並講一講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個5等於10(只)的思考過程。

2.擺小棒。

老師在投影儀上擺5根小棒,然後問:老師擺了幾根小棒?(5根)

提問:誰願意到上面來擺小棒?

請一名小朋友到投影儀上來擺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棒。

如果小朋友們擺的小棒是老師的3倍,應怎樣擺?(學生繼續操作。)

提問:你是怎樣擺的?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

學生擺的根數是老師的3倍,就是擺5的3倍,5根5根的擺,擺3個5根,一共是15根。

板書:3個5根是15根

5的3倍是(15)

3.小結:我們剛才一起復習了有關“倍”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做好知識和探究方法的準備。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擺小飛機,認識“倍”。

師:(用5根小棒擺出一架飛機)小朋友們想不想擺小飛機呀?

(請一名小朋友到投影儀上擺小飛機,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飛機,教師指導。)

組織彙報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擺了小飛機幾架。

學生(可能)的擺法:

用1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2架;用15根小棒擺了小飛機3架;用2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4架……

(老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信心。)

教師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擺小飛機3架,也就是説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着提問:誰能説一説用1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2架,就是説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幾倍?用20根小棒擺呢?

讓學生多説一説,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用小棒擺小飛機再説一説的活動,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在擺小飛機的活動中,經歷了動手操作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做所想的過程,逐漸抽象出了“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認識了“倍”概念,訓練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再擺一擺,把對“幾倍”的理解轉化成“除法”問題。

教師用投影出示下圖:

師:老師用5根小棒擺了小飛機1架,小朋友們準備用多少根小棒來擺小飛機?(15根)小朋友擺小飛機用的小棒數是老師用的小棒數的幾倍?(3倍)

(讓學生互相説一説,因為5根小棒擺1架小飛機,所以15根小棒可以擺小飛機3架,15根是5根的3倍。)

師:誰能把這15根小棒迅速地擺一擺(不用擺成小飛機樣子),能夠讓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來呢?

板書:15是5的(3)倍

請小朋友在投影儀上擺出下圖,並説一説。

學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裏面有3個5根,所以15是5的3倍。

板書:15根裏有3個5根

師:如果你們用20根小棒來擺小飛機,所用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20根是4個5根,所以20是5的4倍。)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像上面擺小飛機就是求15是5的幾倍。想:15裏面有幾個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説明“倍”是一種關係,不是計量單位,所以3後面什麼也不用寫。板書:15÷5=3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應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成“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提高了思維質量。

3.想一想,説一説。

(1)蘋果3個,梨6個,梨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6裏面有幾個3,用除法算6÷3=2。)

(2)蘿蔔6個,茄子2個,蘿蔔的個數是茄子的幾倍?(6裏面有幾個2,用除法算6÷2=3。)

[設計意圖]讓學生由實物聯想到倍數關係,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3)擺圓片。(動手操作,再説一説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幾倍。)

a.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8個○。

b.第一行擺9個○,第二行擺3個○。

(4)8裏面有( )個4,8是4的( )倍

12裏面有( )個3,12是3的( )倍

24裏面有( )個6,24是6的( )倍

42裏面有( )個7,42是7的( )倍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讀課本第54頁至55頁的內容。

2.學習例3(思考回答問題)。

(1)仔細看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解決“唱歌人數是跳舞人數的幾倍”。

(3)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並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5)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思路引導分析解決。)

3.引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4.歸納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探索。

四、鞏固訓練

1.練習十二第1題。

要求學生認真看圖。(1)圖中有些什麼動物?(2)分別是多少隻?(3)獨立分析解決,小鹿的只數是小猴的幾倍?(4)為什麼這樣列式?(5)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

2.獨立完成第2題。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認識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關係(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3、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所學創設情境

出示兒歌。

師:同學們咱們在二年級學過一首關於方向的兒歌,還記得嗎?(與同學一起回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設計意圖:已有的基礎又鼓舞着他們探索的興趣和信心。同學們會用已經知道的前、後、左、右來描述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師:那麼在生活中我們知道太陽是從哪兒方向升起的?用手指一指這個方向。(設計意圖: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動手操作,整體感知方向打下良好基礎)

師:同學們指的非常棒,那麼我們通過兒歌可以知道,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也就是説我們手指的方向是----東方。

師:那我們在通過兒歌看看西方在哪個方向?

學生指向後方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東和西,那麼如何辨別南和北呢?老師這裏有一個識別方向的小妙招。

請同學們一起做,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張開雙臂,左手所指方向就是北,右手所指方向是南)做完找同學演示。加深印象

(二)調動原有經驗初步感知方向

(一)師:同學們,其實東南西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都會遇到,你們還知道哪些知識或者詞語和東南西北有關呢?

生:冬天要刮西北風

生:太陽從東方升起

…………

師:看來有關東南西北的知識還真不少。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怎樣來辨別方向呢?

生:積雪,融化快的是南方

生:北極星,永遠指向北方

......

師:看來同學們懂得很多辨別方向的方法呢,在野外一定不會迷了路。

(二)闖關識方向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四個方向,讓那個我們來看看咱們學的四個方向有什麼關係呢?(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

師:同學們真棒,現在老師有一個小遊戲需要你們來闖關,看看誰是方向小達人。

(找幾個同學上台,由老師發號方向口令,同學快速指出,正確的同學獲勝)

師:這位同學真棒,真是名副其實的方向小達人呢,那麼下一輪遊戲我想找一名同學替老師發號指令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的趣味性,鞏固認識感知四個方位)

(三)聯繫實際,感知方向

師:在我們的教室的東、南、西、北方位都有什麼?請你寫下來。

生上前展示,老師隨堂批改

(四)、答題闖關

師:出示課件圖片,圖中小紅所説的方位正確嗎?請小組討論一下。

生:正確

師:判斷的理由呢?

生: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所以面對太陽的方向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師:真棒,老師為你驕傲。老師這裏還有幾道題,誰來回答一下?

太陽從(東)方升起,晚上從(西)方落下,北極星掛在(北)方

早晨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西)你的左面是(北),你的右面(南)。

三、總結

師:同學們掌握的都很棒,很好的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也知道了四個方位在我們生活的運用。也能通過積雪、北極星等辨別了方向。

四、練習:

請同學們課下完成圖中的練習,寫出各個建築所在的方位。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認識東南西北

北與南相對東與西相對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5

活動內容:祕境佤山遊。

適合年級:五年級。

內容簡析:

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本活動結合人教版教材六年制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分數乘法”、第二單元“分數除法”及第三單元應用題的“行程問題”,將所學知識融於“祕境佤山遊”之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旅遊中常見的數學問題,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及其魅力。

設計思路:

以到臨滄市滄源縣的景點旅遊為線索,將這些景點串聯成線,形成旅遊線路,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方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油耗、油錢和旅遊線路的選擇等問題,以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與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的:

1.通過挖掘身邊的數學素材,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鞏固已學知識。

2.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引導學生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探究旅遊四個景點至少要用多少油及所需油錢。

2.選擇合理的旅遊線路。

活動過程:

一、簡要導入

1.今天見到佤山小朋友,心裏很高興!老師從電視裏瞭解到祕境佤山不僅有神奇的文化,而且有優美動聽的民歌,還知道佤山有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旅遊景點。下面,請同學們介紹你知道的景點。(學生介紹)

2.同學們介紹的景點令人心馳神往,老師現在最想到四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景點去看一看、遊一遊。(屏幕出示)請同學們大聲地把這四個景點的名字喊出來。(翁丁原始部落、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崖畫、司崗裏溶洞)。

3.請同學們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旅遊途中遇到的問題。

二、根據信息探究問題

1.(屏幕出示)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旅遊車平均每小時行40千米),如果先到翁丁原始部落,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怎樣列式?(學生提問題,口頭列式)

2.如果再給大家提供一個信息“從翁丁原始部落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有12千米”,你又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估計學生會提出下列問題:①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共有多少千米?36+12=48(千米)。②從翁丁原始部落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需幾小時?12÷40=0.3(小時)。③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共用幾小時?0.3+0.9=1.2(小時)或(12+36)÷40=1.2(小時),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各有哪些優點。

3.同學們這麼快就解決了在第一條旅遊線路中遇到的問題,很好!接下來,老師還要到崖畫和司崗裏溶洞去遊一遊。請看大屏幕,根據提供的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解答)

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問題:①從縣城到崖畫有多少千米?0.6×40=24(千米)。②從崖畫到司崗裏溶洞有多少千米?0.4×40=16(千米)。③從縣城到司崗裏溶洞共有多少千米?24+16=40(千米)。④從縣城出發到司崗裏溶洞共需幾小時?0.6+0.4=1(小時)或(24+16)÷40=1(小時),並讓學生分別説一説這樣算的理由。

小結並板書:路程=速度×時間

三、進一步探究“油耗”和“油錢”問題

1.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老師知道了從縣城到每個景點的路程和時間。下面,老師再給大家提供兩個信息,看看從信息中你們瞭解到了什麼,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信息:①旅遊車每千米用油0.15升;②每升油價5.60元。

2.學生思考後提出問題,教師再選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

問題(1):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需多少升油?0.15×48=7.2(升)。

問題(2):從縣城到司崗裏溶洞需要多少油錢?

①24×0.15×5.60+16×0.15×5.60=33.60(元);②(24+16)×0.15×5.6=33.60(元);③40×0.15×5.60=33.60

(元)。最後比較這三種解法,説説每種解法的理由。

問題(3):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往返需多少升油?48×0. 15×2=14.4(升),並説説“往返”是什麼意思。

問題(4):從縣城到司崗裏溶洞,加70元的油能返回到縣城嗎?33.60×2=67.20(元),並説説為什麼要“×2”。

3.引導學生歸納並板書:油的總錢數=每升油價×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數。

4.讓學生先説説“每升油價×每千米用油量”和“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數”所表示的意義,再説説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四、給這次旅遊提合理化建議

1.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了旅遊中遇到的這麼多問題,真了不起!現在請同學們看旅遊線路圖,給老師的這次旅遊提一些合理化建議,並説明你的理由。

2.學生提建議,教師對能省時、省錢、省油等經濟實惠方面的建議予以肯定,倡導綠色旅遊。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懂得的旅遊知識還真不少,謝謝同學們給老師提了這麼多的建議,這次祕境佤山遊將成為我美好的回憶。(板書課題:祕境佤山遊)

附板書設計:

祕境佤山遊

路程=速度×時間

油的總錢數=每升油價×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數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遊戲: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動畫片,邊看邊想,有什麼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對,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千萬不能象盲人一樣,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斷,得出結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後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板書:相同的物體)

為什麼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板書:不同的樣子)

(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裏拍攝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的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裏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麼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師:請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間,熊的臉對着1號座位的同學。

(學生分前、後、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坐在這個位置,請問看到的小熊是什麼樣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後面

師:咱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麼樣子的?(學生紛紛發言)。

師:我們繼續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麼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説一説。

(小組內交流完畢後,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並交流。最後讓學生回到原位。)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熊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請站起來。

教師邊説邊出示:

師:××同學,你為什麼站起來?

生:因為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

師:答得真好。大家剛才都換位置觀察了,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生:(齊答)是。出示:

(做法同上)

繼續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2號座位和4號座位的同學都站了起來。)

師:他們都站對了嗎?(立即有幾個學生坐下)

師:你們幾位同學為什麼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3重複生2的説法。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此時判錯了的學生相繼坐下)出示:

(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熊的觀察,你發現了一個什麼問題?

(師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樣子是不同的。)

四、應用拓展

(一)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連一連。

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懂得了什麼?(板書:不同的角度)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後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2.通過學生合作、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能力。

5.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欣賞幾張圖片,大家想一想這是什麼活動中的呢?(運動會開幕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入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師:看,同學們在幹什麼?在運動會開幕式上表演團體操,整齊嗎?(出示P99頁情景圖)

師: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3個方陣一共多少人?

老師有點看不懂這幅圖,哪裏才叫一個方陣?(請同學在屏幕上指一指)那另外兩個方陣在哪裏?(屏幕不夠大,照片沒有照出來)。

那這道題除了“有3個方陣”這個條件外,你還能找出其他的條件嗎?

生:(每行10人,每個方陣有8行。)

師:那麼我們想一想如何根據這些條件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討論討論。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生彙報。板演。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具體的情境呈現給學生信息,培養了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僅調動了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數學問題,從而初步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方法一:先求出每個方陣的人數,再求出3個方陣的人數。

10×8=80(人)表示什麼意思?

80×3=240(人)又表示什麼意思?

列出綜合算式10×8×3=240(人)。

方法二:先求出3個方陣一行的人數,再求出3個方陣8行的人數。(把3個方陣橫着並在一起,先求出一大行的人數,再求出8大行的人數。)

10×3=30(人)表示什麼意思?30×8=240(人)又表示什麼意思?列出綜合算式10×3×8=240(人)

方法三:先求出3個方陣一列的人數,再求出3個方陣10列的人數。

(把3個方陣豎着並在一起,先求出一大列的人數,再求出10大列的人數。)

8×3=24(人)表示什麼意思?

24×10=240(人)又表示什麼意思?

列出綜合算式8×3×10=240(人)。

小結:觀察這三種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最後結果相同,都連續用了兩次乘法,是兩步計算應用題

不同點:方法不一樣。

師:真了不起!,同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但是,無論思路如何,都是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也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連乘

(設計意圖:多種算法的展示,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許多用連乘的方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幾個。

做一做: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呢?

練習1:它堅持鍛鍊身體,每天跑兩圈。跑道每圈400米,他一個星期(7天)跑多少米?

練習2:我們算一算這個場所可同時接待多少位客人?

練習3:他已經遊了多少米?

拓展4:鋼筆問題(方法最優化,解決問題)

為了杜絕浪費糧食現象,學校準備舉行節約資源教育活動,並準備購買鋼筆獎勵給節約之星,共有40個班級,每個班級有3名節約之星。大隊委員來到文具批發市場後,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家商店:每支8元。

第二家商店:每支9元,如果購買100支或100支以上,每支6元。

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到哪家去買?

四、回顧總結。

短短的四十分鐘過去了,這節課你們開心嗎?那我們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教師總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現、提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最後祝每個同學都越來越聰明、能幹。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第29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中的具體物體,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能在實物和平面圖形中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培養學生探索與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在認識和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對稱的美。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現象引入教學

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我昨天到眼鏡店看到了一副眼鏡,請大家幫我看一看,我要不要買呢?(用課件出示一副不對稱的眼鏡圖片)

學生彙報:不買,因為兩邊不一樣,不對稱??

師:大家都説眼鏡不對稱,到底怎樣才是對稱的呢?可以用手比劃一下。

生:比劃兩邊大小一樣就是對稱的了。師板書:兩邊一樣

師:這兩幅中買一個可以嗎?看來眼鏡我得選一個對稱的才行。感謝同學們,真會出主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對稱”的數學知識。板書:對稱

二、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欣賞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對稱現象(課件出示圖片:外國國旗、臉譜、飛機??)

師:春天來了,同學們都喜歡外出放風箏,看這兩隻風箏圖,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呢?生:左右一樣,都有翅膀。追問:左右兩邊的翅膀長得怎樣?

師:再看下面幾張圖,它們有着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對稱的,兩邊都一樣。

師:説一説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的對稱現象嗎?教師裏有嗎?

生:舉例??

師:生活中的這些對稱現象,把它的形狀以圖片的形式出現,就是圖形。我這裏請來了幾個圖形,認一認,(衣服、樹、葫蘆、箭頭、醫院十字形符號。)

師:請問這些圖形是對稱的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追問:你能用什麼方法,動手證明它們是對稱的?可以動手摺一折。

師:衣服這個圖形,誰來證明?(請生操作)

提問:你用的什麼方法?(生:對摺。)

怎樣對摺的?(生:左右對摺)

然後你看到了圖形的兩邊怎樣了?

(生:重合了,一樣,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還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師:我用這四個字表示你們對摺後看到的。板書:完全重合

示範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對摺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師:下面再請4個同學用對摺法,折一折這4個圖形。依次説一説??。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邊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

小結:同學們真棒!像這些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數學上叫:“軸對稱圖形”。現在你知道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圖形嗎?(生: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師:我這兒還有一個圖形,紫金花形圖片它是對稱的嗎?用對摺法試一試。(生:示範對摺後,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對稱的)

三、認識“對稱軸”

師:剛才同學們把這些圖形對摺後,中間都留下了一條直直的摺痕,這條摺痕剛好

把這個圖形怎樣了!(生:分成兩邊一樣了)

師:可以把它分成左右兩邊,上下兩邊,斜着的兩邊一樣了。我們也給這條摺痕取一個數學名字:“對稱軸”

師:衣服的對稱軸,我們用虛線把它畫出來,畫的時候,要超出圖形的兩端,這樣就更容易看到摺痕所在的位置了。師依次畫出每個圖形的對稱軸。指出紫金花圖沒有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四、練習鞏固

1、找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指一指

2、找出軸對稱圖形,對的打“√”,錯的打“×”。

3、數字、字母、漢字也可以寫成對稱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車,銀行標誌也是對稱的。

小結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生:略)

五、實踐操作

我們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一張白紙,你們能運用對稱的知識用這張紙剪一件衣服嗎?請大家跟老師一起來完成,好嗎?

(1)、折一折: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

(2)、畫一畫:在對摺的紙上畫線。

(3)、剪一剪:沿着剛才畫的線剪一剪,會剪出一件上衣的圖案。(出示課件)(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圖形嗎?如:松樹、桃心、葫蘆等。

(1)、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剪一剪,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一種,看誰既會動腦又會動手。

(2)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秀作品貼黑板)

四、課堂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可以看見軸對稱圖形,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圖形,我們的生活才會裝扮得這麼美麗。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張貼學生及及教師的剪紙作品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

2.過程與方法: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已學知識,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能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信息。

[教學重點]

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園嗎?有一個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園,在這個小公園裏,它發現了很多數學問題。老師今天也帶你們去一趟這個公園,看看你們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出示小公園的掛圖。這就是那個小公園,同學們,你們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2、在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點研究其中的一個與我們這段時間學習的數學知識——周長有關的問題。

3、你能指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如果讓你來計算這個公園的周長,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辦法獲得這些信息嗎?

4、現在老師告訴你們這些信息,你能求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試試看。

5、讓學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你們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求小公園的周長的方法嗎?

2、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在這個小公園的附近,小動物們還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圖形,你們認識它嗎?

我們班有六個組,老師這裏一共有六個圖形,每個組可以拿幾個?但老師想請每個小組算兩個圖形的周長,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2、今天我們一起去遊玩了一個小公園,你有什麼收穫嗎?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0

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教學感受,好的教學預計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闃重要作用。現低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或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參與,主動探索,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合理地分析教學內容

一節數學課教學的成敗,教學內容的呈現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教師必須能多樣地、靈活地呈現教學內容。

在這裏特別強調的是對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的分析,就是希望教師不僅考慮本節課所教的知識,更要考慮到本節課後藴涵的潛能。如國小數學中知識的遷移:由剛開始的表內乘法→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整數乘法→小數乘法→分數乘法→百分數乘法,每個知識點之間都存在緊密的聯繫.

二、合理地分析學生情況

教學設計必須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學習困難,學習興趣及學習方式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會事倍功半或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老師不能用自己的視界來衡量學生的視界。要想真正瞭解學生不僅僅依靠經驗,有時還需要一定的調研,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選擇。

三、合理地確定教堂目標

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看這種教學目標有沒

有價值,能否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某種積極的變化,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個性需要。所以説教學目標是為學生的“學”而設計的,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而服務的。《教學課程標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民價值等幾方面規定了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也要體現數學教育的多方面價值,教學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為此,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是否有新的收穫,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了任務。

四、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

在設計活動時,要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教學進行差異化處理。教師:導入→提問→探究(組織學習、交流)學生:動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練習等,準備:教具、學具、課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學活動是為了完成和達到教學目的而設計的,為此,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

五、合理地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是對個人本自身的教學進行批判和反省的過程,一節課下來,靜心反思,及時記下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思考再交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教學,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了個新的境界和高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避免無效性教學。

通過教師合理地設計、安排,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住,再接再勵,把教學工作搞得更好,更出色!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的應用,感悟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點,體會百分數與比的知識的內在聯繫,能説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學會寫百分數。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事物是普通聯繫的,並且不斷髮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瞭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明確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學生準備:

課前蒐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通過查找資料,請教他人,知曉關於百分數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活導入,板書課題。

上一週,白蒲鎮組織了期會考試,周老師把白蒲國小六年級數學成績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

白蒲國小六年級數學期會考試,及格的人數佔98%,高分人數佔89.2%,有12%的同學進步很大。

(1)哪位同學願意把這一句話讀一讀。

(2)再請哪位同學讀一讀。

(3)這句話中有3個特殊的數,你知道他們是什麼數嗎?(百分數)

對,他們是百分數。百分數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運用。今天這一堂課,周老師就我同學們一起來認識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二、尋找生活中的百分數,感悟百分數的意義

1、尋找身邊的百分數。

課前周老師請同學們尋找收集身邊的百分數,都帶來了嗎?誰願意介紹一下你尋找的百分數。

(1)衣服:棉60%,滌淪40%

(2)酒:酒精度42%。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2

為了總結蘇教版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教材十年實驗的經驗,交流江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以推動教材的進一步完善和數學課程改革特別是課堂教學研究與改革的不斷深入,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編輯部決定舉辦“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優秀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教學設計應圍繞蘇教版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教材所安排的教學內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體現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善於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習材料、創設問題情境,合理選擇、有效運用不同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努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數學思考,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設計文稿包括“教學內容”“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資料鏈接”七個部分。其中,“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 部分必不可少。“教材簡析”可簡要分析相關內容在相應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處理的意圖和特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主要的教學策略,字數一般在500之內。“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忌空話套話。“教學過程”是文稿的主體。教學過程應翔實、具體,不僅要有教學程序的敍述,更要有教學重、難點的具體教學處理,以及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預測和相應的教學應對措施;設計的學習活動應力求新穎、層次清晰,富有啟發性和數學思想內涵。對教學過程必須所作的“説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選擇3~5個關鍵環節,結合具體教學安排簡述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的依據,以及這樣的安排對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方法、積累經驗所具有的積極意義。“資料鏈接”主要是指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數學史料、名題趣題,以及它們在社會、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等,字數一般在500之內。教學設計的敍述主要採用“談話”“引導”“啟發”等教師如何組織教學活動的方式,而不是師生對話的形式。

設計內容不僅包括新授課,而且包括練習課、複習課。將分別確定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的一、二、三等獎的不同比例名額,進行評選,頒發證書並擇優發表。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3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決定了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教育必須朝着適應未來的方向進行深刻的變革。自20xx年9月啟動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中國小的課堂里正在發生着質的變化,課程改革的理念已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初見端倪。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學的目的性、過程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而且需要適切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

第一,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長期以來,教師們普遍認為系統而複雜的教學理論不易被有效地運用於課堂教學中。而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們努力學習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論,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事實證明,理論必須與實踐不斷結合才能為教師所掌握和運用;同樣,也只有經常性地反觀課堂教學實踐,對其進行深度思考與梳理,才能使教學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這套《新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叢書》正是積極探索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第二,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新課程的推進既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應看到,它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極好機遇。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不是機械的重複。教師既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同時作為專業人員還必須遵循少年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諳熟他們的需求,掌握學科教學的內容與方式。

第三,在改變課堂教與學的方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查爾斯?赫梅爾在《今日的教育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在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已經過時、百科全書比老人老得還快的大變革時代裏,教師再也不能僅限於傳授知識,而需要“喚醒不被知曉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個人都能分享到人們完全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幸福”。因此,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成為本次課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深圳市南山區正是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為突破口,對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突出知識的建構過程,如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作了大量深入的探索。這套叢書中的教學設計雖然側重活動性,但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力圖向人們反映一種理念:只有將學習任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才能真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才能真正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意義和方法,掌握最簡分數的概念

2、能力訓練點:熟練進行約分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育滲透點:引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並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投影出示,思考30秒,能説的就站起來説

1、數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能被3整除。

2、指出哪兩個數是互質數3和8 12和18 5和12 3、説出28和42的公約數

4、填空根據性質

(複習能被2、5、3整除可以能很快看出分數的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約數2、5、3,

複習互質數,可為最簡分數概念降低坡度。

複習公約數,為約分時除以公約數做必要輔墊。

填空是分數基本性質學習後的直接應用,也就是約分的變形形成。既説明分數基本性質,又引出下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1:把化簡

提問:看到例1這個題目,你想做些什麼?

(2)引導學生自由問答,並板書:分子分母都比較小,同它相等

(3)提問:你準備怎樣化簡呢?根據思考題分小組討論

①的分子分母含有公約數。

②用去除分子分母,得到。

(4)交流發言,生説師演示,再生説生演示師板書

(讓學生猜想做什麼,理解化簡詞義:化--轉化、大小相符,簡-簡單、分子分母都比較小。出示思考題,分小組討論自學,讓學生自由主動地去學習、交流。

學生説,老師直觀演示,再讓學生邊説邊演示,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化簡過程。)

2、教學最簡分數和約分意義

提問:還能繼續化簡嗎?為什麼(因為3和4是互質數)

明確: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板書)

是最簡分數,你還能舉例嗎?會説站起來説。

下面的分數是最簡分數嗎?

(出示P111上做一做)指出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

(指着不是最簡分數)這些不是最簡分數,通常要像這樣進行化簡,這就是約分板書課題約分

提問:什麼是約分,你能根據剛才的做法説説嗎?

生試説,同桌説,指名説把一個分數比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板書)默讀一遍

(先教學最簡分數的概念,調整了教材的順序,但更符合思維順序。再指出不是最簡分數的可進行化簡,一方面説明化簡的範圍,又及時指出這就是約分的概念,顯得自然。

由直觀過程抽象概括出約分概念,體現從直觀到抽象的教學過程。)

提問:又怎樣來約分,怎樣寫呢?

3、教學例2

(1)出示例2:把約分

(2)分小組,根據思考題看書討論①一般怎樣約分,怎樣寫?

②也可怎約分,怎樣寫?

③約分要注意些什麼?

(3)指名交流生説師板書

(4)小結:你能將3個問題連起來説嗎?

(小組討論自學例2約分,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對約分的幾種形式正確書寫,指出可用你喜歡的寫法。)

4、反饋練習

P112下做一做把下面的分數約分

指名兩生玻片書寫,其餘寫在書上

講評説出的約分過程,結合書寫,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目的在於掌握約分方法和書寫形式,並結合書寫表揚學得好寫得好的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三、鞏固練習

1、P112 1觀察下面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約數2,哪些有公約數5?哪些有公約數3?

2、P112 3下面哪些分數沒有約成最簡分數

3、獨立作業P112 2任選6題,放音樂《二泉映月》。

同桌互批全對得優,得優的同學可以站起來。

(抓住學生想既對又快做好的心理,以介紹經驗的方法,調動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強調約分過程中的兩個注意點。

練習1訓練迅速找準約分過程中用幾去除分子分母,

練習2用紅綠卡判斷並改正,明確約分結果一般要是最簡分數。

作業讓學生自選,體現自主性。並在音樂聲中愉快完成,得優的同學可以自己站起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全課小結

學生小結

師小結:

今後作業中的分數,作為最後結果一般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你能找出老師黑板上還有哪些分數要約成最簡分數嗎?

發現的可以自己上黑板來改。

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作業要認真仔細,做完要復看檢查,好不好?

(針對約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主動勇敢地上黑板改錯,這對反應快的學生又是一次成功的表現,並結合進行學習習慣教育。)

五、質疑

今天大家學得都很認真,還有沒有什麼問題你暫時不明白?

(質疑是對本課教學情況的再現反饋,也為下次課提供學生方面的真實情況)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5

(一)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初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學習和是2-6的加法,認識加號,會讀加法算式。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瞭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學生在交流多種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養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4、學生在用加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5以內數的加減法

(2)關於0的加減法

(3)6至10的加減法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思維導圖

2、開發性學習包

精彩故事會

猴 王 出 世

小猴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來。它走到一塊玉米地裏,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裏。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認真,要有始有終。

猴子撈月:

一羣猴子在林子裏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隻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裏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裏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裏有個月亮。

一隻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裏一看,也吃了一驚,跟着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羣,老猴帶着一大羣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裏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裏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着、鬧着。最後,老猴説:“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麼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着月亮。

倒掛了半天的猴們覺得很累,都有點支持不住了。有的開始埋怨説:“快些撈呀,怎麼還沒撈起來呢?”有的叫着:“媽呀,我掛不住啦!掛不住啦!”

老猴子也漸漸腰痠腿疼,它猛一抬頭,忽然發現月亮依然在天上,於是它大聲説:“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還在天上呢!”

眾猴都抬頭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於眾猴不瞭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當真,所以空忙一氣,又愚蠢又可笑。

3、拓展性學習包

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國小是在金壇仁劬國小度過的。因成績不好,他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只拿到一張修業證書。華羅庚原來也是個很調皮和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 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箇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的數,還餘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完後,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説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説:“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説出了得數,而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將本單元5以內數的加減法與6—10的加減法進行整合,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中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接着學習10以內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

2、學科間整合:把語文課本中的《美猴王》在本單元中加入,讓學生對花果山和水簾洞簡單的瞭解,滿足好奇心,同時通過小猴下山的故事學習關於0的加減法,教育學生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3、把傳統文化中的名人故事《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在本節課中整合。

4、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20課時。

(四)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 信息窗一 5以內的加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學會加法算式的讀法,會進行5以內數的加法計算。

2、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初步學會思考問題,通過與同伴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初步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動畫片《西遊記》嗎?你最喜歡《西遊記》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師:有那麼多的同學喜歡孫悟空,誰來講一個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學生爭先恐後的舉手講故事)

師:孫悟空的花果山對小朋友來説一定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嗎?

二、 初步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來到花果山》的情景圖,讓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他們在幹什麼?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你説我講”紅點中所示內容。

(1)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①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②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交流想法。教師巡視指導。

③ 全班交流。

估計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方法一:一隻一隻地數一數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樹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樹下有2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後數一數一共有幾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幾隻小猴了。也就是把3和2合起來

(2)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

學生通過交流知道把3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3)認識加號。

(4)理解算法。

結合圖意或利用學具擺一擺,讓學生理解“3+2”的算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方法進行口算,只要結果正確就可以。

三、精講點撥

結合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

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在“問題口袋”中,到學到相關知識時再解決。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求一共有幾隻小鳥,一共有多少隻小猴子,像這樣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計算。

五、走進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你來説一説好嗎?

六、談收穫

讓學生説一説本節課自己學會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穫?

注:

5以內的加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加法知識,創設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加法學習中。

交流多種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養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在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標籤: 教學 國小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1qvr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