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84、第8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瞭解角各部分的名稱。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張口)的程度有關,會用觀察或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教學難點: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張口)的程度有關。

教學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紙片、兩根硬紙條和圖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出示被遮蓋中間部分的三角形紙片、五角星紙片、長方形紙片圓形紙片)你們能猜猜她是什麼圖形嗎?

2、談話:同學們真棒!老師還想考考你們,敢挑戰嗎?(出示只露出一個角的圖形)提問:你們還能猜猜她是什麼圖形嗎?追問:為什麼不猜圓?(預測:圓沒有角,其他圖形有角)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另一個平面圖形——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猜圖形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引入新知,激發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1圖。

(2)提問:誰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談話:剛才同學們指認了物體面上的角,如果把這些角從物體上移下來就成了數學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數學上的角是怎樣得到的?這三個圖形都是角。(課件展示角的抽象過程,屏幕上只留下三個角)

(4)折角。

談話:在生活中我們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張紙折出一個角嗎?

要求:①用筆描出角的頂點和邊。

②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5)畫角。

先畫一點,再從這一點開始畫兩條直直的線,再在這裏畫弧線,這樣就畫成了一個角。這一點是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都是角的邊。

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預設: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設計意圖:認識物體面上的角時,注意示範指角的方法,為認識角做好了準備。用課件展示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角來源於生活】

2、教學“試一試”。

(1)製作角

拿出兩根硬紙條和圖釘,用圖釘把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做成一個活動角。

(2)觀察角

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嗎?變小一些呢?試一試,和小組裏的同學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我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3)比較角的大小

提問:誰知道這兩個角誰大?

追問:你是怎樣比較的?(預設:重疊)

談話:重疊法比較角大小要注意:

角重疊的時候,首先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然後讓角的一條邊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條邊,如果重合了就説明兩個角一樣大;如果沒有重合,另一條邊在外面的角比較大。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做出大小不同的角,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對所學知識有新的體驗和感悟】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一個角有( )條邊,( )個頂點。

(2)畫角時先畫( ),再畫( )。

(3)三角形有( )個角,正方形有( )個角。

2、下圖中,是角的在括號裏打√,不是的打×。

3、判斷。

⑴邊越長,角就越大。 ( )

⑵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 )

⑶一個角只有兩條邊,一個頂點。 ( )

4、數一數,下圖中各有幾個角。

()()()

5、把下面這四個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填序號)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角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課末總結所學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回顧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方法】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邊叉開(張口)的大小有關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有系統性的認識,初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想,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目標解析

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操作中回顧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並在不同的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牢固掌握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鐘面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問中揭示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出示第100頁圖(二)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説説和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有關?

(3)測量物體的長度應用到什麼單位名稱?這學期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4)計量一節課的時間應用到什麼計量單位?

2.揭示課題

板書: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操作中梳理知識

1.複習長度單位

(1)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測量鉛筆的長度應選( )作單位,測量一棵樹的高度應選( )作單位。

①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②思考:測量物體的長度應選誰作單位?

③指定學生彙報想法,並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加以説明。

④學生彙報: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2)及時練習。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並説説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線段的長度,並指定學生説説測量的方法。

③畫一畫:(出示下面的題目。)

a.畫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5釐米長2釐米的線段。

c.畫一條比5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

2.複習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組成

①學生在作業紙上畫一個角,並標出角各部分的名稱。

②學生作業展示並進行評析。

(2)角的分類

①出示下面的三個角。

②指定學生説出各個角的名稱,並説説你的判斷方法。

③在下面給定的邊上分別畫一個直角、鋭角、鈍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3)及時鞏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個圖形哪幾個是角?它是什麼角?哪幾個不是角?為什麼?

②畫一畫:從這個角的頂點出發畫一條線,把它拆分成兩個角。這兩個角可能是什麼角?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先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後獨立完成,最後全班交流。

3.複習認識時間

(1)出示一個鐘面,從鐘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識?

①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這個鐘面現在表示幾時幾分?時針和分針組成的是什麼角?

(2)及時練習

①畫一畫:看看幾時整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直角。(3時、9時)

②寫一寫:寫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説説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麼角?(教材第101頁的第3題)

③撥一撥:老師説時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設計意圖】在複習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時,沒有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複習,而是讓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寫一寫、撥一撥” 等操作活動中,經歷複習知識的全過程,避免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加深對所複習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中深化知識

1.出示教材第104頁的第9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選擇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估計,再動手測量,最後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頂點是給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2題。

先讓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交流時指定學生説説每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麼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所複習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完整。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意識,做到能輕輕鬆鬆學知識、做數學,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總結中暢談收穫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覺得哪些地方還有疑問?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認一認”“擺一擺”“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通過“比一比”活動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猜物導入:

這個盒子裏有一樣東西,是什麼呢?老師不告訴你。我請一位同學上來,請你用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然後告訴同學們,讓大家猜猜看是什麼東西?那你猜是什麼東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為什麼叫做五角星呢?哪五個角?誰上來指一指?我們今天就要來認識一下角。(板書:認識角)

二、感受特徵:

活動一:找一找

(出示紅領巾)這是我們同學每天佩戴的紅領巾,它上面有角嗎?有幾個角?誰上來指一指。(課件展示)

(出示鍾)你能在這兒找到角嗎?在哪裏?(生説)你上來指一指。(課件展示)

(出示剪刀)這上面有角嗎?在哪裏?師示範指一指。跟老師一起指一指。

除了這些,你還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説)你能用手指給大家看一看嗎?

我們找到了這麼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擺一個角嗎?

老師把它畫到黑板上,看老師是怎麼畫的?

活動二:認一認

(指着黑板上的角)我們把尖尖的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出來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跟老師一起説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剛才擺的這個角的頂點在哪裏?邊在哪裏?

一個角就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同時在電腦中演示畫角的過程)

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和兩條邊,你有什麼感覺?這兩條邊是(直直)的。

這兩條邊之間的部分就是這個角,我們可以用“)”標出角。角有個專門的符號:“∠”,同學們覺得這個“∠”的符號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比較像?它們完全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為了方便記錄和説出這個角,我們可以用序號1來表示。記作:∠1。讀作:角1。

都認識角了嗎?

活動三:指一指

(嘗試練習: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説出角的各部分名稱,不是角的説出為什麼,如何使它變成角?)

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標出來。(實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標在書上67頁的指一指。

三、比較大小:

看樣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角。

活動一:做一做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用裏面的`材料做出一個角。

慢慢轉動角的兩條邊,看看角有什麼變化?(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

活動二:比一比

⑴比較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大的畫“√”。

哪個大?同意嗎?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紅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還有別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嗎?都認為這個角大嗎?那你發現比兩個角的大小,其實就是比這兩個角哪個角的(張口大)。那現在呢?看樣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那這兩個角誰大呢?為什麼?

⑵大小三角板比較

王老師手上有一塊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塊三角板,你覺得老師手上三角板的這個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這個角比的話,誰大?為什麼?

(3)同桌兩人每人撥一個角,然後比一比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四、動手實踐

在發現角的這麼多祕密後,你能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一個角嗎?

五、總結收穫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個新朋友?如果你是角,你會怎麼跟大家介紹你自己呢?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4

本課時《認識角》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觸摸和體驗中學習新知,就是要求教師依據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進入實質性的、體驗性的學習進程,讓學生自己多實踐、多操作、多交流,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正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典型體現。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摺紙、制角、比較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説一説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着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藉助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幾何知識教學中,信息技術參與數學教學,提供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的圖象能促進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並培養空間想象力。國小中的幾何初步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們在獲得空間觀念的過程中,視覺、觸覺、聽覺及其相互結合起着重要作用。空間想象力是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空間想象是高一級的心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現思維

過程,以促進學生這一能力的提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説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為本。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並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象",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昇華"。而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獲取的絕大部分數學知識都首先是在對現象感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表象從而形成概念的。所以在課的開始,我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從圖形王國裏的圖形元遊戲導入,讓學生找到躲在實物中的角娃娃,抽象出角這個圖形,從而揭示課題。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三關。鼓勵他們,只要課上能積極動手、動腦,用自己的智慧順利地闖過三關,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為學生打開"學習闖關"這扇窗,為他們展示一個具有吸引力、新奇鮮活的數學世界,進而在挑戰和體驗中學習新知。

第一關: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認識角。我將出示一些學生身邊熟悉的實物圖,如三角板、剪刀、數學書等,讓學生找實物圖中的角,由實物圖過渡到幾何上抽象的直觀圖,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便於學生理解,同時滲透了"一切客觀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繫"的啟蒙教育。接着,通過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讓學生

親身感受一下角的特點,聯繫觸摸時的感覺,從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稱,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然後通過一些判斷練習,進行辨析,可以説學生對角的.學習是一種"體驗性"的學習,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觸摸式"、"體驗式"、"建構式"的學習。正如皮亞傑所説:"只有要求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關:做角。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裏,我將充分體現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工具,用自己的方法來做一個角,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去經歷一個過程,因為過程肯定和一些具體的知識、技能或方法聯繫在一起的。做完角,選擇一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説折角過程,以便全體學生觀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第三關:比較角的大小。這部分內容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在上課前,我反覆研究教材,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猜測到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長短有關;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怎樣能直觀的將這兩種情況演示給學生看,並能驗證到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緊跟着展示角這個環節,我選兩位同學上前出示自己做的角,(其中有一個是活動角)。即而提出問題: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呢?學生果然出現兩種答案。這時候,我不急着判斷,我出示一個實物鐘面,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學生很容易發現,時針和分針構成的角在逐漸變大,於是我追問:"可是,時針和分針的長度並沒有變化呀!這説明什麼問題呢?"自然地,將學生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生將更容易得出正確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學習的角度重點指向了學生,俗語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必須在教學中體現這一角度的轉換。在學生順利地闖過了這三關以後,我設計了一個"角樂園"的情境,伴隨着輕鬆的音樂,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準備好一個帽子,帽子裏有三角形,長方形、五邊形、圓等各種圖形,老師走到某個學生身後,他將有機會在老師的帽子裏摸一個圖形,只要他摸到的圖形上有角,那個圖形就送給他了。我將再一次讓學生體驗觸摸的感覺,而這次是有選擇性的,因為一不留神就會摸到圓這樣沒有角的圖形。這樣設計的目的,第一,我想讓學生與數學知識來一次親密接觸,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觸手可及的,在心

理上縮短與數學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第二、履行了課一開始自己的諾言,大家闖過三關以後,將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老師的諾言,對孩子們來説,是異常重要的,而這些五顏六色的圖形,在孩子們心裏已經是個不錯的獎勵了。短短几分鐘的輕鬆,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有益又有趣。

本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三種。第一:在初步認識角之後,隨之出現5個圖形,讓學生判斷該5個圖形是否是角。這個練習我把它叫做"跟隨"練習,即剛學會一個新的概念,認識一個新的圖形之後,緊跟着的一個比較容易的以選擇和判斷為主的練習。第二:在完成認識角、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的所有教學之後,設計了一次練習,我把它叫做"鞏固"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做一次運用,難度稍加大,但學生能做出來,並且能找到練習中的規律,能享受到一種成就感。第三:在課的最後,留下課後練習,我把它叫做"開放"練習。題目是這樣的:試着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看看還剩下幾個角。比一比誰的方法多。這個題目不止一個答案,是留給學生課後做的,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完成。

以上就是就《認識角》這節課進行的教學反思。更多的是想將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實驗的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幫助,以此來更好的完善我們的教學。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一第一課時(課本73-74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該信息窗呈現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機繁忙的作業景象。觀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機器,興奮地交談。擬藉此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剷車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麼樣的角”的問題,引入對角的知識的系統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鋭角的大小關係。

2、在觀察、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角的知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自覺運用角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周角並會畫平角、周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直尺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師:(課件)仔細觀察信息窗,你發現了什麼?

(將發現集中到: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生1:畫面上有4台挖掘機和一輛大卡車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發現挖掘機上有角。

生4: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師:誰能用手指指一指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哪位同學願意到台上來指出角來,大家看仔細,看看有哪些發現?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師:要指一個角,正確的`方法是從頂點開始,分別指出兩條邊。(動作説明)

生再次指角。

(動作與語言相結合:從頂點出發,先指出一條邊,再指出另一條邊)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角,你們真了不起!

3、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的各種角分別是什麼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下面我們運用我們製作的活動角研究一下。

師提要求:

(1)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

(3)小組同學説一説,你得到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生:學生自主研究,根據要求進行操作。

(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並隨時指導。)

師:哪組的同學願意上台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轉動的角?

生1:我通過轉動得到了一個鋭角

生2:我得到了一個鈍角

生3:我得到了一個平平的角

……

2、,並且教師選擇學生畫的有代表性類型的角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3、彙報交流、分類

看黑板上的角,認識它們的名稱。(老師指,學生進行辨認)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鋭角

生4:平角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學生動手操作)

説説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生1我把直角分為一類

生2:我把鋭角分為一類,

生3:我把鈍角分為一類。

……

4、認識平角。

(1)質疑:

方案一:學生畫出平角

師:剛才有位同學畫出了這樣一個圖形(指着學生畫的平角)這個角是誰畫的?

生回答

師:你是怎麼得到的這個圖形?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轉動,轉到兩條邊成一條直線。

師:“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裏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師:有的同學説是,有的同學説不是,請問同學們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2: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方案二(預設):學生作品中沒有出現,教師演示,面向提出疑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釋這個圖形也是角

(2)畫平角

師:那麼平角怎麼畫呢?自己試着畫一下

生動手試着畫角。

(規範畫法,示範平角的畫法,學生跟着一塊畫)

師:先畫頂點,再畫一條邊,然後再畫另外一條邊,這樣就可以了嗎?

生1:感覺像一條直線。

……

師:想一個辦法,能使它看起來更像平角?(學生疑惑的表情告訴老師“他們沒能相出辦法”)

還記得剛才我們是用什麼辦法得到的平角嗎?

生1:轉動的辦法

師:看來只有在圖中把旋轉表示出來,看起來才更像是平角。那麼,用什麼符號來表示旋轉呢?

生1:箭頭

……

師:一般情況下,在角的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來表示旋轉所成的角。你們修改一下吧!

生:動手修改。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1)老師先説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鋭角!直角!鈍角!

(2)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説出它的名稱。開始!

問: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現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旋轉形成的,而且是旋轉了一週,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裏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動角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畫周角

師:好,跟着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並提醒學生,用弧線表示旋轉。)你能自己再畫一個嗎?

生自己畫

6、小結(用課件):今天我們見到了以前學過的鋭角、直角、鈍角,又認識了兩種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認識他們了嗎?他們都有哪些特點?

生彙報:生1: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生2: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練習:課件出示課本77頁自主練習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義放前面小結,畫法與前面重複)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生思考,創造符號(兩生上台板演)

師: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師: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動角研究一下。(小組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生1:我們發現: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還是平角的2倍

師:同意嗎?(學生都點頭同意,師板書)

三、迴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課件播放,學生回答:直角、鋭角、鈍角、平角)

2、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角,比如在鐘錶中就有角的學問(出示課件,看鐘表中分針和時針所成的夾角)

生彙報交流

3. 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角?

生1:三角板上有鋭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開就是一個平角,中間是頂點

……

師:你們説的都非常好,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存在着角。

請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畫面:國旗、鐘錶、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説什麼?

生1:角有很多用處

生2:生活離不開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顧整理

師: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會畫平角和周角了

……

師:同學説的真好!是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角,書包裏、教室裏、家裏、校園裏、上學的路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豐富多彩,角的知識奧妙無窮,今後我們將會了解更多關於角的知識,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三冊第38--39頁例1,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活動角,三角板、圓形彩紙、小棒等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樂學善啟

1、故事導入

談話: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可開心啦!這不,它們正在玩“猜圖形”的遊戲呢。你們想玩嗎?(出示一個信封,裏面裝着一個圓形,露出一部分)

師: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圖形?(猜完取出這個圓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個信封,裏面分別裝着一個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測。問:這次你們為什麼不把它猜成圓形呢?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和 “角娃娃”交個朋友,認識角這個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樂學善思,探索新知。

1、聯繫實際,初步感知。

師:在圖形娃娃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現在我們一起到美麗的校園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圖)小朋友們,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角,教師總結。

老師這兒也有幾種物體,你們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誰來指一指? (電腦顯示第39頁上方的三幅圖)。學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剪刀、吸管、水管裏用彩色線標出這些角。(課件演示)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麼在數學中我們學習的角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變成這什麼樣。(多媒體演示,將物體隱藏,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出示例1圖)

(2)認識角:

師: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大家看看這三個角有什麼共同點呢?

①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師做:用角的頂端輕輕扎扎我們的手心,説説你有什麼感覺?(感覺角的頂點是尖尖的)然後再摸一摸角的這邊和這邊,是怎樣的呀。(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

②師: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圍成一個角,這兩條邊所夾的這個部分就是角,我們通常用小弧線來表示。

③請同學們説出屏幕上三個角各部分的名稱(點擊課件)。觀察一下,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樂學實踐,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張圓形的紙,問:大家看,這張紙上有角嗎?(沒有)你能用你會變魔術的小手將手中的紙做一個角嗎?(小組比賽)

? (學生小組活學生"折角"活動)。

師:老師看到各組同學折出了各種各樣的角,有這樣的嗎? (教師一手持折出的黃色"直角")

舉起來讓同學看看。

②誰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大的角?頂點不變。試試看!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讓學生比較大小。

③誰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小的角?也是頂點不變。試試看!

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再讓學生比較大小。

師:可見角不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還有更有趣的特點呢!

(2)認識角的大小

①師:老師也做了一個角,這個角的邊是可以動的,我們就叫它活動角。

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願意嗎,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嗎?試試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叫“超級變變變”。 好,聽老師的口令,舉起你們的小手,先擺一個角。跟着老師説:變大,變大,再變大。問:“這個角是怎麼變大的?” 師:現在把它變小,變小,再變小。怎麼會變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係呢?(板書: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③比大小:

師:(出示師擺的角),誰敢跟老師的角比大小?(請一名學生上來)你們猜一猜哪個角大?究竟是怎樣呢? (跟學生的角重合)

? 師:大家認真觀察,老師的角的兩邊剛好跟這個角的兩邊怎麼樣?(緊靠)為什麼老師的邊這麼長,跟她的角卻一樣大呢?

(學生的角張開一些後,問:現在誰的角大?為什麼你們的邊這麼短,卻比林老師的角大呢?

??師:那説明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係呢?

④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板書: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

4、樂學善畫。

(1)觀察畫角

師:請看黑板,我們先來學習怎樣畫角。( 教師示範)

師:誰能説一説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動手畫角

師:你覺得畫角時要注意什麼?(小朋友們注意了:在畫的時候要把尺子按緊,否則線畫歪了,就不是一個角的圖形了。)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智力闖關)

(1)辨一辯

(2)排一排

(3)數一數

(4)擺一擺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呢?

兒歌出示: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再畫邊。

五、作業:

1、畫一個角,並標出它各部分的名稱;

2、欣賞生活中的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單元主題圖“校園早晨”,引導:校園的早晨不僅美麗,而且還藏着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圖中許多物體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嗎?

2.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的三角板、剪刀、時鐘等實物中找角。

3.(課件閃爍)三角板、剪刀、時鐘上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對角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上課伊始,教師藉助單元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有角,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實物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罐、水龍頭。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

(2)學生從例1的圖中找角,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中所隱藏着的三個不同方向的角。

(3)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引導學生談談對角的感受,説説角的`組成部分。

(2)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9頁,思考: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3)引導學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頂點和邊。

3.判斷角、數角。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4.折角、變角。

(1)用圓形紙片折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用圓紙片折出一個角。

②讓幾個學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並介紹該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2)用繩子變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繩子,同桌兩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繩子拉出一個角。

②全班學生聽教師口令把拉出的角變大或變小。

③小組討論,在變角的遊戲中,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彙報。

5.比較角的大小。

(1)從剛才的變角遊戲中找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並説説比較的方法。

(2)比較兩個大小相等、兩邊長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但兩邊長短不同的角。

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比較課本中第42頁第三題中兩個角的大小。

③學生彙報比較方法和結果,並演示比較的過程。

④多媒體演示兩個角動態重疊的過程,證實兩個角大小相等。

6.體驗畫角。

(1)教師示範畫角,學生觀察後説説畫角的步驟。

(2)學生動手畫兩個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讓學生展示所畫的角,師生點評欣賞。

(4)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

(5)多媒體直觀演示畫角的完整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中找角,通過課件演示,直觀地展現角的抽象過程,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讓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找角、指角並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進一步體驗到角就在身邊,感受到角的特徵。然後,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瞭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折角、變角的動手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從中感悟到: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係,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最後,運用觀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三、創新設計,拓展提升

1.多媒體出示:由角組成的美麗的圖形。

2.學生觀察欣賞圖形,説説觀察後的發現。

3.學生自由創新設計:用角創作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全班欣賞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角、瞭解角、會畫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用角來設計作品。這是一個拓展提升練習,既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又能放飛學生的思維,彰顯自由發展的個性,點燃學生的創造性思想火花。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p38——40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複習。

談話引出課題。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提問:你認識這幾個圖形嗎?

指三角形,問:為什麼把這個圖形叫做三角形?請同學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角嗎?指出來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紅領巾、手絹、三角板等,它們都有角嗎?

教師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題。

二、新課

出示課本主題圖。

提問:這是一幅什麼圖?

從校園裏你看到了什麼?

提問:做操學生伸開的兩臂、足球場的邊線、三角板的.兩邊、老爺爺拿的剪刀都組成了什麼?(角)提問: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你從圖上還能看出什麼地方有角嗎?

認識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

課件出示實物。

提問:從張開的剪刀,吸管,自來水的水龍頭,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嗎?

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回答作出肯定,並在課件中抽象出角。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活動角,並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問:這裏面有角嗎?你能説説角有什麼特徵?(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結合學生髮言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邊組成的。(板書:畫角並標出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指出其餘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告訴學生:指角時,必須從頂點開始向斜線方向指。教師演示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邊的長短有沒有變化?

小結:角的大小發生變化,邊的長短沒變,説明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物品中找角、認識角、認識量角器和測量角的過程。

2、認識角,會讀、寫角;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角,會讀、寫角;會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

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二、引導探究。

1、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和讀、寫法。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2、聯繫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繫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貼在黑板上展示。

3、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出示教材上的兩個角,提出活動要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比較兩個角大小的方法。

(2)交流學生比較的`方法。

4、認識量角器。

(1)演示課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圖片。

講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為它的形狀是一個半圓,所以又叫半圓儀。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 °”表示,結合圖片,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和內外圓刻度。

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1°角的概念。

(2)出示幾個不同的角,並估算角的度數。

(教師: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準確,還要通過測量。)

5、量角的方法。

(1)自學教材第40頁。

(2)由學生彙報度量角的方法。結合黑板上的角,邊度量邊介紹。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量角方法”。

(4)嘗試測量角的度數(儘量使角的開口方向不同),巡視中注意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6、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角的測量方法:把量角器放在要測量的角的上面,角的頂點要與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條邊要與量角器的0。刻度線重合,角的另一條邊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度數(外圈從左向右讀,內圈從右向左讀)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由學生試着測量,教師注意檢查、指導學生的測量方法。

2、練一練。

第1題,測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數,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使學生知道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數。

第2題,如果學生測量時有困難,可以指導學生先將角的兩條邊延長後再測量。

第3題,讓學生按要求折一折,測量後再交流。

第3題,先找出不同的鋭角、直角、鈍角,再測量它們的度數。

第4題,先觀察、討論每相鄰兩個角有什麼關係,再利用平角是180°計算各角的度數。 第5題,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摺的時間。交流時重點説一説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四、質疑總結。

1、這節課都學會了什麼?(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教師整理成順口溜助記。

角可分為五大類

直、平、周角最特殊,

鋭角小於九十度,

鈍角介於直、平間。

3、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答。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0

一、激趣引新

談話: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稻香小鎮——望亭,魚米之鄉美景盡收眼底。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問:看,在這些物體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經學過的圖形?

師:小明同學也有發現,聽,他發現了什麼?

問:你們發現角了嗎?角是怎樣的呢?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角、認識角、研究角。(板書課認識)

(設計意圖:課前視頻《稻香小鎮——望亭》動感的畫面,震撼的音樂,一方面給學生帶來感官的衝擊,一方面幫助學生回憶並再現之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畫面中藏着要認識的新的圖形——角,如此憶“形”引“角”,順其自然地引入了本節課所要研究的新問題,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

二、探索悟新

(一)認識角

1.指角

師:老師這裏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嗎?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師用筆描出“.”,然後取走三角尺。

問:這是角嗎?

師:那應該怎樣正確的指角呢?(邊示範邊講解)先指這裏的一個點,再沿着兩條邊指,最後像這樣在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師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課件中物體上的角。

師:這些物體上有很多的角。為了把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物體上的一些角移下來(課件演示角下移過程)標上角的標記,它們就成了數學上的角。

(設計意圖:多次教學實踐研究表明:學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難。教師基於學生的認知起點,對不準確的指角方法進行糾正、示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向“數學化”的過渡,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指角活動,不斷強化對角的形狀的感知,為之後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經驗支撐。)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問: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師: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頂點。(板書:頂點)直直的線是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指名學生回答,課件依次出示角的頂點和邊。

師: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徵,使學生越來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鞏固角的基本特徵

1.判斷辨析,再次鞏固角的特徵

師:課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北太湖風景區,你們想去玩嗎?想去看美麗的油菜花海嗎?那必須通過稻草人的考驗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嗎?

稻草人1:歡迎同學們來參觀油菜花海,請跟我來吧!

稻草人2:小朋友們,我要先考考你們的判斷力。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師:是角的,我們用這個手勢表示(√),不是的用這個手勢(×)。

學生判斷,指名説説理由。

稻草人3:你們的判斷力真強,我要給你們點個大大的贊!繼續跟我來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們,角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你們能找到身邊物體上的角嗎?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説一説。

3.數一數圖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題)

稻草人5:小朋友們,想進入油菜花海大門就必須輸入正確的密碼。密碼是由每幅圖角的個數組成的數,看你們是否能順利找到密碼,進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學生上台數一數,寫一寫。

師:小朋友們,你們輸入的密碼是否正確呢,讓我們一起喊出“開門大吉”,好嗎?

課件出示油菜花海視頻,視頻最後有綠化帶工人在修剪樹枝。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富有層次。通過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圖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鞏固角的認識,明晰角的特徵,同時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角作為圖形中的一部分,是隱含在很多圖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師:為了使景區更美,油菜花海路邊的綠化帶裏,園林工人正在修剪樹枝。(課件出示綠化帶工人修剪樹枝的兩張圖片,一把剪刀張開得大,一把剪刀張開得小。)

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角了嗎?仔細觀察剪刀上的角,你們有什麼發現?

指名回答。

師:也就説明角是有大小的。(板書:角有大小)

問: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創造一個角?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神奇的造角工具,請同學們拿出來,創造一個角,完成後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

學生活動。

啟發:我們做出的角稱為活動角。現在我們就好好地來利用這個活動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請聽要求——

師:這是老師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舉給大家看一看。

問:你是怎麼做的?

用你的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做的角還小很多的角。做好的舉起來。

問:你是怎麼做的?

師:通過做角活動,你有什麼發現嗎?

指名學生邊回答邊演示。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下。把角變大,再大一點,變小,再變小一點。

問:現在你知道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嗎?

生: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同桌兩人各做一個角,比一比誰做的角大一些,誰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變哦。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名交流。

師發現憑觀察難以比出大小的情況,教師讓兩位學生到講台前舉起角。

問: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學生意見不一。

師:有什麼好方法來比較出這兩個角的`大小呢?

指名學生上台來演示比較的過程,發現這兩個角的大小相等。

問:你是怎麼比較的?

生:把頂點對齊,再把一條邊對齊。

課件出示邊長不一樣的兩個角,問:這兩個角呢?哪個大,哪個小?怎麼比?

師:見證結果的時候到了。課件演示重合。

課件演示把角的兩條邊慢慢拉長,問:如果把這個角的兩條邊拉長,角會變大嗎?

課件演示把角的邊慢慢縮短,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問:所以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長短?

生: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通過剪刀張開的大小初步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較的。再讓學生每人做一個活動角,並用活動角分別做出比老師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圖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接着,通過同桌做角、比角,結合課件比較了邊長一樣、邊長不一樣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注重了學生的操作、觀察和體驗。這樣的活動,能使學生對角的大小獲得豐富的體驗。)

三、拓展提升

師:同學們,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員想在長方形油菜花地地裏建一個兒童遊樂場,如果割掉一個角把剩下的地用來建造遊樂場,猜一猜,這塊地還有幾個角?

學生先猜一猜,再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展示,課件同步演示。

問:你們還能想到不一樣的剪法嗎?可不可以拐着彎剪?

師:看,這樣拐着彎剪,就會剩下6個角。如果這裏拐的彎越來越多,剩下的角就會越來越多。你看我們數學就是這樣的變化無窮又充滿樂趣。

(設計意圖:這個拓展練習,學生通過猜想、驗證,交流提升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讓學生在練習中,大膽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角。你們有什麼收穫嗎?

師:你們的收穫可真多呀!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讓我們用一個手勢來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嗎?

師:因為有了角的存在,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關於角的知識還有很多,課後大家可以繼續探究角更多的奧祕。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畫√,使學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數學的眼光。)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發現角、知道角、初步認識角

2.動手畫角、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並能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紙片、三角尺、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這時大雁飛行所形成的圖案是什麼圖形?

生:角

導入:對,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圖:剪刀、鐘錶、紅領巾

告訴學生:剪刀上有角。學生模仿説除鐘錶、紅領巾上的角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1)請各小組同學拿出用紙做的角,摸摸這裏,有什麼感覺?(刺人、很尖)對了,也就是説,尖尖的,這裏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作頂點。

(2)再摸摸這裏,又有什麼感覺?(很光滑,很平)對,也就是直直的,我們也給它們取個名字,叫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設計綜述

1、基本説明

●學科領域:數學,並涉及勞技、語文、美術、信息技術教育

●智能領域: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人際溝通

●適用年級:國小三年級第一學期(實驗教材)

●所需時間:1課時

2、理念概述

通過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日常教學,促進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學期使用的上海市數學二期課改實驗教材,實際是對數學教師教學技能的考驗和磨鍊。如何用好這本教材,領會新教材的意圖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體現,要通過不斷的鑽研。在“幾何小實踐”這個單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類”的知識。選擇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並在設計時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與單純的數學知識講授相區別。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智能學習活動,充分調動、發揮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智能潛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知識點的.探究結果用演示文稿來呈現,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分類的認識。通過動手、判斷、辯論、再次討論、得出結論、再次動手操作的一系列環節,使學生在反覆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三角形按邊分類的正確、完整的概念,使得他們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按邊之間的關係給三角形分類並用信息技術進行彙報。

(2)通過動手摺疊,探索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3)通過探究與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4)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注:這是貫穿我們日常學科教學的長遠目標)。

對應的新課標:上海市二期課改三年級數學(實驗版)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4、教學準備

(1)學生基礎: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及主動性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3)設計學生探究的模板。

(4)制訂教學評價和智能發展評價量規。

5、所需教學環境及資源材料

(1)具備投影功能的多媒體教室(或網絡教室)。

(2)計算機及因特網、音響。

(3)上海市國小數學二期課改(實驗版)提供的資源課件片斷(三角形初步認識)。

教學過程簡述

1、導入新課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播放學生課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築和物體圖片,確定要探究的教學主題。

(2)學生認真觀察圖片,説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徵。

2、搭三角形

本環節涉及:語言、人際溝通、身體運動、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做示範,並提出學生動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學生思考: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

(3)學生小組合作搭三角形。

(4)學生交流研討。

3、三角形分類

本環節涉及:語言、數理邏輯、人際溝通、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演示電腦課件,提出任務:將做好的三角形分類。

(2)學生小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進行分類。

(3)師生間互相交流(電腦演示學生分的結果)。

(4)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將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學生用拍手來表示贊成和反對:在“涉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時,學生間會對其是否屬於等腰三角形產生意見分歧,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用辯論賽的形式由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6)師生共同總結。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板書來揭示三角形按邊分類的結果(三條邊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7)鞏固練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及時對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鞏固)。

4、折一折,畫一畫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智能。

(1)教師取出一個三角形,要求學生動腦筋來判斷這是什麼三角形。

(2)學生動手操作後發現是等腰三角形,並且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3)教師通過電腦演示驗證學生的判斷,得出判斷等腰三角形的最簡便方法。

(4)教師再次取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利用好方法進行判斷。

(5)學生動手操作後發現是等邊三角形,而且有三條對稱軸。

(6)教師通過電腦演示驗證學生的判斷,進行鞏固練習。

5、小結並拓展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語言言語智能。

(1)教師利用課件,組織學生回憶本節課學習內容。

(2)學生交流表達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收穫。

(3)佈置作業:(拓展)用長方形剪一個等腰三角形。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生活情景,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通過做角、比角等活動,知道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學重點:

能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明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活動角、三角板、紅領巾。

學生準備:

做角材料、彩筆、三角板、正方形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首先,老師給大家變一個魔術,想看嗎?

生:想!(多媒體動畫演示由四根小棒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什麼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師:現在我讓它變(邊説邊用動畫演示拿掉一根小棒變成三角形。)變成什麼了?

生:三角形。

師:再變一次(動畫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變成了什麼?

生:角。

師:對,説得沒錯,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角的世界認識這位新朋友。(板書:認識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師:(課件創設情景:路標指示牌)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各種角,小朋友們請看大屏幕,這些物體的表面有沒有角嗎?角在哪裏?趕快找出來。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師:小朋友們一眼就能把這些物體中的角找出來,真是好眼力,老師佩服你們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請下來(課件演示抽象出角的過程)。那麼你們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嗎?找出角,並用手勢表示給你的同桌看,好嗎?

師:巡迴查看,正確指導學生指角。看到大家這麼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麼指給你們看的(師示範指角)。

2、摸一摸

師:看完這些角,你們願不願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摸角。讓學生説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師:(在多媒體裏出示角的頂點)對,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

師:(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有什麼感覺?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師:(在多媒體裏出示角的邊)直直的,我們叫它“邊”。那麼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畫一畫

師: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在沿着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後再沿着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下面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並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師巡迴查看,有錯及時糾正。

師:我們對角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但只知道角的頂點和邊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實呀,兩條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課件用圓弧表示角)請同學們用剛才學習的標記角的方法標出你所畫的角,用水彩筆標出。

4、做一做

師:師出示活動角,誰上來玩一玩,看看角有什麼變化?

生: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

師:請小朋友們用課前準備的材料也做一個活動角。玩一玩,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麼有關?

師:這説明角是有大小的,那麼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説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裏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師:你們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師:你們能做出一個和它一樣大的角嗎?教師取一名學生做的角來比較大小。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師: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師:我們玩得這麼高興,有兩個小夥伴卻不知什麼原因爭吵了起來,瞧,是誰呀?小黃和小藍各自畫出了一個角。(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在比的過程中都認為自己的角大,現在請你們試着判斷一下這兩個角的大小,並説明理由,產生分歧,組內研究交流。(動畫演示比較大小)

師:小朋友們,你們太棒了。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非常感謝你們!

師:剛才我們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我們就用重疊法來比較了。

6、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係,只與角的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

三、兒歌滲透

我是一個小小角

一個頂點兩條邊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評價反思

師:這節課你們學得太棒了,我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五角星,你們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幾個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體的某些部位比劃出一個角。

2、找一找我們身邊的角。

六、總結回顧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紹自己?

七、作業

寫一段話:説説你所知道的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4

在教研基地活動中,我進行了冀教版二年級上冊56~58頁《角的認識》一課的教學展示。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或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圍繞着這樣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情境創設:

師:我們先來看一幅圖(出示圖)這幅圖上有許多我們認識的圖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把你發現的圖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擺出來(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擺完後和你的同桌説一説你擺了哪些圖形?分別用了幾根小棒?(全班彙報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擺成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擺成了一個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擺成了一個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擺成了一個菱形;

生5:我用兩根小棒擺成了一個角;

……

隨學生的彙報,教師把用兩根小棒擺成的圖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針對教材呈現的用四根、三根、兩根小棒進行再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字路口的情景圖,圖中藴含了很多圖形,讓學仔細觀察圖,把你發現的圖形用小棒擺出來,這個開放情境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新的挑戰,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發現圖形,同時拉進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師:剛才經過大家的認真觀察、積極動腦,我們擺出了許多圖形。其中像這樣用兩根小棒擺出的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圖形角。哪個是角呢?角就是這兩根小棒相夾的部分。請大家也像這幾位同學這樣用兩根小棒擺成一個角。拼完後,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勢告訴老師。

(揭示角、擺角、指角、用手勢比劃角,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為下面進一步認識角打下了基礎。)

二、探究與體驗

師:剛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個可以活動的角,請大家用準備好的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角(學生操作)

師:把你做的角舉起來,同學們做的都不錯!請大家像老師這樣移動角的一條邊,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和你同桌説一説。

生彙報:

生1:我發現移動一條硬紙板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

生2:我發現移動一條硬紙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發現兩條紙板的張口越大角越大,張口越小角越小。

……

(移動角的一條邊你發現了什麼?這一開放性問題的設計符合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通過同桌交流,發現並進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師:移動一條硬紙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請大家舉起來(找幾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較一下誰得角大?誰的角小?

師:總結,也就是説可以形成這幾種類型的角(電腦出示實物圖)如果把這幾種角畫下來是這樣的(電腦出示角)這就是角,我們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角,你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同桌互相説一説)

生:彙報。

師:我們把這兩條直線叫角的兩條邊(出示)這個點叫角的頂點。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積極動腦認真操作我們認識了角,並製作了一個活動角,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摺紙的遊戲好不好?請大家用準備好的彩紙折一個角,折完後,同桌互相説一説哪是角的邊,哪是角的頂點?

生:交流(找4—5人展示)

(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安排用彩紙折角的遊戲,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確角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地方有角,誰來説一説你在哪見過角?(指名説)

(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數學知識擴展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學生情緒一下子調動了起來,從教室中找出了許多角,並能筆畫出哪是角,雖然找出了許多角,但學生仍有語言未盡的感覺。)

師:大家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個角?

教師示範,學生認真觀察説一説應怎樣畫,請大家打開書58頁,自己試着畫出三個大小不同的角,畫完後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邊和頂點。

三、實踐與應用

1、出示教材58頁2題。同桌互相説一説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麼?

2、問題討論”欄目,哪些圖形裏有角,哪些圖形裏沒有角?説明理由。

課上完了,回想《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於學生對角的認識生活經驗不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精神,創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感覺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點: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會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鋭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並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係。

②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難點:區別周角與射線,平角與直線。

突破方法: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實際操作來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具學具:

課件,活動角,紙扇,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找找生活中的“角”(課件出示生活中的有關角圖片)

師:“我們已經學過角,你知道角的哪幾部分組成的,它們各部分名稱?”

學生説出角的有關知識,教師出示角各部分名稱。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們理解並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來度量,角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學習角的分類。(板書:角的分類)

1.認識平角。

(1)課件演示平角,讓學生觀察並説説這個角有什麼特點?(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了。)

(2)請你指出這個新的角的邊和頂點各在哪裏?(頂點沒有變動,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了。)

(3)這個角是多少度?(180度,因為是兩個直角組成的或者用量角器量一下。)

(4)教師指出: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書)

(5)請學生用活動角操作,旋轉一根硬紙條,使其成為直角,再旋轉成一個平角。

(6)你能説説平角與直角有什麼關係嗎?(一個平角等於2個直角。)

板書:1平角=2直角

(7)下面圖形哪個是平角?(出示ppt)

引導學生明確:圖①是一條線段,它有兩個端點,也就不是平角;圖②是兩邊在一條直線上,而且有一個端點,所以它是平角。

2.認識周角。

(1)教師演示。

把摺扇慢慢打開,讓學生看清扇子把轉動了一週,也就是兩條邊重合了。

(2)教師課件出示周角的演示過程。

讓學生看出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週,知道了周角的畫法。

(3)學生操作。

把自己活動角的一條邊,旋轉一週,兩條邊重合了。

(4)師指出: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看出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週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板書)

讓學生指出周角的頂點和兩條邊,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兩條邊重合了。明確周角是兩條射線重合。

(5)你能説説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明確:1周角=2平角=4直角(板書)

3,角的分類

直角

鋭角

鈍角

平角

周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

2.判斷正誤.(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指名彙報。)出示幻燈片

3、量一量,算一算

4、看圖填一填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直角=90°,平角=180°,鋭角<90°,90°<鈍角<180°,周角=360°

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rl3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