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望月》教學設計15篇

《望月》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月》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望月》教學設計15篇

《望月》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重點

1.學會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詩句,感知古詩大意。

2.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9654;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在字音教學上,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纖”讀“xiān”;“脈”讀“mò”。在字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先放手讓學生藉助課文中的註釋,聯繫上下文進行自學,説説詞語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詩句中去,試着講講詩句的意思。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點撥即可。

2.閲讀理解

本課的三首古詩分別寫了三個不同的節日,描寫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習古詩時,可以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聯繫古代文化常識、結合課文插圖等理解詩句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豐富學生對古詩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8226;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9654;教學課時3課時

第1課時

《寒食》

9654;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2.邊讀邊看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象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指名學生答)那麼,你們知道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寒食節)寒食節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韓翃的《寒食》。(板書:寒食)

2.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談話導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利於學生了解寒食節的具體時間,為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礎。

板塊二理解詩題,走近作者

1.交流資料,瞭解寒食節。

(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資料,你們對寒食節一定有所瞭解,誰來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學生説。

(3)教師小結:寒食節也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冬至後的第105天,清明節前1~2天。這一天,人們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盪鞦韆、踢蹴鞠、鬥雞等風俗。

課件出示

寒食節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2.瞭解作者韓翃。

課件出示

韓翃(719—788),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

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

3.指名學生讀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設計意圖】交流資料既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又培養了他們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同時,瞭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有助於學生感悟詩情,深入體會詩人的情感。

板塊三初讀古詩,把握大意

1.自由讀詩,結合註釋説説詩句的含義。

2.解釋詞語。

課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園裏的柳樹。

漢宮:這裏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裏指天子寵幸之臣。

3.解釋詩意。お

(1)指名學生説。

(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處都飄散着落花,寒食節裏御花園中的柳樹在春風中搖曳。

(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宮裏忙着傳送蠟燭,蠟燭燃燒時升起的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

板塊四化詩為畫,體會意境

1.這首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春意?

指名學生答。(課件出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詩人立足高遠,視野開闊,將全城景物盡收眼底。“春城”一詞,高度凝練而華美。“春”是自然氣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

2.詩人説“無處不飛花”而不説“處處飛花”,為什麼?

“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詩人不説“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説“無處不飛花”,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肯定的語氣,有力地烘托出城內春意之濃郁。

3.誰能説一説“飛”字用得好在哪裏?

“飛”字極富動感,不僅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還説明了詩人在描寫時措辭之精當。“飛花”就是指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説“落花”而説“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藴深遠。

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説,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得益於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於一個“飛”字。

4.“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的重點是什麼?

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園。園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影無形的,我們只能從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説來,“斜”字也是在間接寫風。

5.探討:《寒食》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指名學生回答。

按從白天到夜晚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描寫了落花飛舞、楊柳搖曳、輕煙四散等景色。

6.寒食節那天全國禁火,夜幕降臨後,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宮裏卻出現了一個怎樣奇特的景象呢?是誰可以享有如此特權?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這些你會有什麼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裏卻正忙着傳蠟燭。(不滿,輕蔑)

7.“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8.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9.總結: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寒食節裏,全城處處飄飛着落花,御花園中的柳枝隨風飄拂。夜幕降臨,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裏卻正忙着傳蠟燭,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詩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詩中描繪的景色,由這首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從所寫景物分析寄託的情思,是對主題的一個昇華,環環相扣,便於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9654;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迢迢牽牛星》

9654;課時目標

1.瞭解《古詩十九首》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體會詩中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導入詩題

1.教師談話:大家一定誦讀過這樣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詩經》中人們的淺唱;“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歌詠。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取法於《詩經》和漢樂府,但也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板書詩題:迢迢牽牛星)

3.指名學生讀詩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回憶所學或所瞭解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1.課件出示填空題,比比誰回答得快。

板塊二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讀全詩。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

2.課件出示易讀錯的字。

迢纖泣涕盈脈

3.指名學生讀字。

重點強調:“纖”讀“xiān”;“脈脈不得語”中的“脈”讀“mò”。

4.讀出節奏。

指名讀,讀出古詩的停頓和節奏。

課件出示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5.讀出韻味。

關注字音的同時,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師範讀。

7.自由練讀。

8.學生齊讀。

小結:學習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讓我們伴隨着朗朗書聲開始這首詩歌的學習。

【設計意圖】讀得正確,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使學生在逐層提升的誦讀中感到學習古詩十分有意思、有情趣,為熟讀知意打下基礎。

板塊三探究內容,品味詩情

1.導入:讀懂詩,讀出詩裏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詩的正式開始。詩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品味一番吧!

2.自讀自悟。

通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討論彙報。

織女(河漢女)思念牛郎。織女是全詩的主人公。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調較為哀怨。

4.讀完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抒發你讀後的感受,你會用哪個詞語呢?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傷感)

5.如果用一個詞語將詩中傳遞的情感描摹出來,你認為哪個詞語最合適?(板書:相思)

6.帶着這樣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藉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指名學生答。

(1)課件出示詩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指遙遠。今天這個詞語仍然富有生命力,我們形容路途遙遠,會説“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兩個詞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意思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分遙遠,都很明亮。

牽牛星在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主人公內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牽牛星真的離她那樣遙遠嗎?在詩句中有沒有其他的發現?

(2)課件出示詩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①“札札”是象聲詞,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發出的響聲,給人一種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字,是擺弄、撫弄的意思。一個動詞就透露了此時織女的心境,寫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的樣子。

②札札機杼亂人心,最是織女愁腸時。其實,《木蘭詩》中有一句與此句類似,同樣抓住了“機杼”這個意象,來寫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同樣是用有聲來襯寂靜,以有聲來傳悲情。

(3)課件出示詩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這三個字藴含着一個“思”字,揭示了織女的內心動態。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終日勞作卻“不成章”。

③“泣”的本義是眼淚,特指無聲流淚或低聲地哭。“涕”也是指眼淚。

④“零”本是指雨緩緩而降,引申為降落、落下。這裏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的織女淚。這裏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織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讀。

(4)課件出示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

(5)課件出示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①“盈盈”寫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能表現女子的魅力,還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令人回味無窮。“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兩情的象徵。

②“脈脈”用來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達情意的樣子。織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對方,卻不能説話。

7.齊讀古詩。

8.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再讀詩歌,讓我們體會一下這首詩歌“深深的話,淺淺地説”的語言之美。

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又稱復字、重言。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方法。兩字相疊被稱為單疊,四字相疊被稱為雙疊。在本課中,運用了“迢迢、皎皎、纖纖”等6個疊詞。這些疊詞無論是用於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敍述情境,都在反覆吟詠中創設出纏綿的意境。

9.指名讀詩,讀出疊詞的韻律美。

【設計意圖】詩詞的教學重點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在關鍵處給予指導。最後緊扣人物心情,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反覆品讀詩句,讀出詩詞背後的`那份情,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設計

9654;板書設計

第3課時

《十五夜望月》

9654;課時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並背誦古詩。

2.感受這首詩的畫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詩中抒發的感情。

3.學習生動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傳統佳節裏,我們會做些什麼呢?(吃月餅,賞月)

2.圓月,是中秋的象徵。中秋的月亮,總是帶着些平日裏沒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對月提筆,一抒己志。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古詩《十五夜望月》。(板書課題)

4.交流: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中秋夜賞月的情景)

5.瞭解詩人王建。

課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詩人,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王建是大曆進士,早年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時政弊端。他的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所作《宮詞》百首,在表達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詩選自《王司馬集》。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發展。思,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塊二初讀古詩,讀出韻味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圓。

2.指導朗讀,讀準字音。

(1)第一句中的“棲”讀作“qī”,在這裏是指“烏鴉在樹上休息”。

(2)“濕桂花”的“濕”是翹舌音,“冷露”的“冷”是後鼻音,“盡”是前鼻音。

3.賽讀古詩,讀出節奏。

讀詩不光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節奏。請男女生比賽讀,讀出這首詩的節奏。

課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詩的方法,由讀得字正腔圓,到讀出節奏,再到讀出音韻美。朗讀要求逐步提高,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古詩的美。

板塊三把握大意,整體感知

1.結合註釋,理解重點詞語。

課件出示

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2.指名讀第一、二句,並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1)指名讀。

(2)指名説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着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讀第三、四句,並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指名讀。

(2)指名説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今夜人們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身上?

4.理解詩句,全班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課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讓學生帶着理解朗讀古詩。

板塊四精讀古詩,感悟詩情

1.為什麼詩中寫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時節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農曆八月,也就是中秋時節盛開。

2.“人盡望”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描繪出了中秋之夜人們爭相賞月的情景。

3.詩歌前兩句描寫的景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景物?為什麼?

4.用自己的語言説説,“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中的“冷”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它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冷”字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從觸覺的角度寫的。這兩句詩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圖景,表現了詩人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情。

5.詩歌后兩句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鄉之情)

6.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詩人藉此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全詩營造了月圓人缺、靜寂孤苦的氛圍,抒發了詩人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有表現力?

“落”字更有表現力,“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同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而“在”字則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8.齊讀全詩,體會詩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體展示從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邊望月等,學生根據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

10.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1.請同學們課下收集其他有關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古詩,並註明作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並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

[教學反思]

本課三首古詩皆包含着傳統節日的習俗。韓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寒食節時皇城內美麗的春色和宮廷的生活場景;《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説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只能在七夕相見一次的故事,抒發了女子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繪了月朗風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抒發了詩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1.讀中理解。

在古詩的教學中,朗讀和感悟古詩意境是重點。首先就要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在讀準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文中註釋理解詩句。

2.讀中感悟。

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讀出韻味,感悟古詩所傳達的情感。例如,在讀中感悟詩人韓翃借古喻今,對現實不滿的情感;在讀中感受詩人王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倍感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3.讀中想象。

讓學生通過尋找詩中描寫的景物,結合自身感悟和課件展示的美景圖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想象的畫面描繪出來。在讀中想象,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感悟詩中的意境。

《望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新詞,並隨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3、 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薰陶擰能湖都城送,並能熟讀成誦。

3、引導學生蒐集、拓展相關的閲讀內容,反覆欣賞、評析,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欣賞第二自然段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準備:

月下江景圖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這堂課陳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望月。

1、(出示課件)現在,夜幕已經降臨,看,一輪明月升起來了!請你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生答)

2、2、小結導入:望着同一輪明月,同學們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望月》,(板書:望月) 看看文中是説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感知大意

1、請大家打開課本,朗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 思考:文中是説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 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號

2、交流討論:

3、(1)文中是説誰在望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相機解釋:小外甥

提問: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同學們初讀課文,讀懂的真多,大家有沒有把生字詞讀準、課文讀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詞)

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雲絮 封鎖 呵欠

①一生領讀,其餘跟讀,及時糾正、鼓勵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覺得較難讀,提出來大家一起練練

3、總結:初讀課文,同學們真認真,但要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還要對其中的內容細細地體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讀課文

(一)感受月色美

1、聽朗讀,説説你能感受到什麼。

2、學生交流:(引導説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畫)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閲讀寫景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很重要,這是一種很好的閲讀方法啊!你們一下子做到了,好樣的!

如果我想把這幅畫畫下來,告訴我,畫什麼景物,這些景物分別有什麼特點。

4、交流:

5、聽了同學們的描述,大概是這樣一幅畫吧,(出示課件)請你再欣賞一下加深印象。(錄音朗讀課文)

6、好,我們也來有感情的朗讀一遍,儘量記住這段美景。

(二)賞讀經典美文

1、過渡:剛才我們猶如欣賞了一幅月下美景圖。對於月下美景,許多大文學家都描繪過它,讚美過它。老師特別喜歡朱自清筆下的.月色,現在推薦給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葉子和花都被月光籠罩着,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幽雅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3、學生集體朗讀。

(三)積累運用語言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欣賞了寫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時親眼所見的月下美景也來描繪一下呢?實在想不出來,請你讚美這幅畫中的月亮。可以寫關於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

(對學生寫的內容,老師應儘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讚美,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作者眼中的美麗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習字冊

①班 “王”字最後一筆為“提”,“文”最後一筆為“點”。

②絮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寫成“系”。

③欠 獨體字,筆畫少,應擺正位子,筆畫要舒展。

板書設計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誦古詩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望月》教學設計3

教材認識:

這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舅甥倆在望月中愉快交談的情形。重點記敍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達了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全文雖有21個自然段,但卻緊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脈清晰可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並概括大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望月的`樂趣及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賞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以理解詞語為抓手,藉助朗讀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感受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激趣。

1、談“月”導入。同學們喜歡月亮嗎?説説你看到月亮時的感受。學生暢談。

小結:同學們的知識面真廣,想像力很豐富。月亮總能帶給我們美麗的遐想與憧憬。出示課文插圖,觀察並説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近舅甥倆,和他們共享快樂。

2、板書:望月齊讀課題;教師設問;讀着課題,你又會聯想到什麼呢?

問題預設:

(1)板書;何時,何地,何人,何事

(2)試着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説一説課文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2、交流了解課文大意: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嗎?指名回答。

3、檢查生字新詞自學情況。

晶瑩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雲絮 封鎖 呵欠

清幽曠遠 外甥 剪影 氣氛

(1)指名讀生字,正音。齊讀。同時相機辨析三組形近字:鍍、渡;喻、愉、偷、愈;艙、槍、搶。相機解釋“外甥”一詞。

(2)指名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朗讀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4、理清課文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1)提示:課文首尾重點寫誰?中間部分重點寫誰?請根據文章各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並概括段落大意。

(2)學生回答,教師進一步歸納。

板書:

月下江景第1-2自然段

舅甥談月第3-19自然段

月下幻想第20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幾句話?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學生默讀,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話。

第一句寫月亮出來了;

第二句寫江面;

第三句寫江兩岸;

第四句寫月光為它們鍍上花邊。

4、自由讀每一句話,想象每處的美景,哪些詞語用的好,畫下來,為什麼用的好?

5、學生自由讀、畫,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

描寫月亮出來的句子“安詳”、“吐灑”、“清輝”用的好。“安詳”和“吐灑”寫的月亮彷彿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親一樣端坐在那裏。“清輝”寫出了月亮光的特點,它不像太陽光那麼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潔。

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剪影”一詞,結合句子理解“鍍”字在句中的意思。

7、聽配樂朗讀,再一次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8、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9、小結:月下江景給你的總體的印象是什麼?一個字--美!教師板書

四、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作者眼中的美麗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板書設計:

24、望月

月下江景(1-2)美

舅甥談月(3-19)

《望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鍍”的含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能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之美景。

2.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板書“月”,你們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古詩?

2.除了古詩你們還能想到關於月亮的故事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3.剛才同學們誦讀了那麼多關於月亮的古詩,和月亮有關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無數的.遐想,無數的詩人,作家們用文字去謳歌,音樂家們用音符來讚美,畫家們用畫筆來描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所寫的——望月。 4.板書課題,齊讀。

二、生字詞教學

1.(出示詞語)點名讀。讀完找生糾正。自己大聲讀讀。

剪影 鍍上 比喻 船艙 凝望 外甥 雲絮 封鎖 瞳仁 繪聲繪色 峨眉山 清幽曠遠

不假思索 呵欠 氣氛

字音:有哪些字是容易讀錯或者寫錯的?不假思索、呵欠、氣氛、外甥 字形:三個生字的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詞義: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不太懂?

剪影:只表現物體的輪廓,而不表現具體的細節。 繪聲繪色:描寫敍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曠遠:(找近義詞)清靜、幽靜、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讀課文

1.點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糾正評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同學們的小節號都已經標上了,這篇課文一共21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比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樣的?(12小節,兩個省略號,這叫刪節號,表示省略了整個自然段。)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望月”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欣賞江中之月

品讀詩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 (板書)

4.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我們可以給課文怎麼分段呢?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請同學們輕聲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出讓你心動,讓你覺得優美的詞語或者句子,你覺得它美在哪裏,在旁邊批註上自己的感受。

2.彙報交流:

(1)將“安詳”與“安靜”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安詳:不僅包含了靜和安寧的意思,作者還把月亮當人來寫,給人以親切和親近感。“安詳”寫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寧靜,你能不能試着把這種寧靜的感覺讀出來。不要快,要體會“寧靜”。)

(2)“流動、閃爍、跳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動態美。“千點萬點”説明江面上跳動的光斑極多,數不清;“晶瑩閃爍”説明光斑有光澤,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很美;“在跳動”説明光斑有節奏。有彈性地跳躍,給人以活潑可愛之感。讀出動態美。

(3)月光下,蘆蕩、樹林和山峯只留下了黑色的輪廓,真像用黑色的紙剪下來貼在遠處似的,隱隱約約,有一種朦朧美。

(4)同學們,你能否將這裏的鍍字換成其他的字?(灑、鋪、罩)“鍍”妙在何處?看看它的字形,再讀讀文中那句話,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屬,金屬均勻的塗抹在物體的表面就叫“鍍”。這裏寫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勻和閃閃發光的意境美。)

(5)這裏的月光為誰鍍上?它們是指什麼?(蘆蕩、樹林和山峯的黑色剪影) 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卻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這是什麼美?(顏色美)

3.配樂朗讀

(1)此時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經融為一體。下面我們跟着音樂來讀一讀,看誰讀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感受畫面。

(2)生跟着音樂齊讀,背誦。

五、賞讀經典美文,感受語言美

過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恬靜的“月下美景圖”,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潔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給了人們多少夢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學家都曾描繪過它,讚美過它。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請同學們試着把它讀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讀者》,點名讀。

2.小結:今天,我們靜靜地跟隨着作者欣賞美麗的月色,正當作者賞的盡興時,偶然回頭,發現多了一個人——小外甥,他們又會交談些什麼呢?我們下節課接着説。

《望月》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4課《望月》第一課時

認識教材:

《望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寫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現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和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散神聚,富有童趣,全文緊扣“望月”這個中心拓展思路,雖有21個自然段,但文脈清晰可見。因此,教學中可抓住“望月”這個中心,化繁為簡,在“精、巧”中求“實、美”。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格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知識與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知識與能力)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愛月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程和方法):學習生字詞——反覆閲讀——感知內容——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一、揭題激趣,創設情境。

1、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悄悄地成為夜空的主角,成為夜晚的天使。它將柔柔的月光傾瀉在寬闊的江面上。看,(出示月夜圖)有月的夜空是多麼的寧靜而優美,望着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的讀課題!(讀課題:望月)

2、 平常月亮都給我們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誰來讀讀課題呢?讓我們感受到月的安詳、月的皎潔。指名讀課題。

思考:文章可能會寫哪些內容?

3、 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趙麗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來《望月》。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課文之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藉助課後生字表中生字注音,準確地讀通課文,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朗讀情況。

晶瑩閃爍 光斑 鍍上 瞳仁

不假思索 雲絮 封鎖 呵欠 艙裏

清幽曠遠 外甥 剪影 氣氛 峨眉山

指名讀生字,正音。齊讀。

説説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

3、交流了解課文大意: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嗎?指名回答。

出示:本文敍述了(時間) ,(人物) 和 在(地點) (事情) 。

4、理清文章脈絡:

(1) 再讀課文,剛才讀錯的地方注意糾正,讀完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頭腦中想像畫面。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峯的剪影。

(2) 指名回答,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教師相機板書:

月下江景

舅甥賽詩

外甥幻想

我也幻想

(3)指導學生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賽詩 第3-12自然段

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

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

5、選擇朗讀:你對哪個部分感興趣就讀哪個部分,要讀好,讀出感情,再想想為什麼這樣讀?

4、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教師巡視指導。

5、 生展示朗讀。

第一部分讀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讀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語氣;第三部分讀出外甥的機靈可愛。

(設計意圖:根據高年段語文課標中的要求,訓練學生默讀課文、瀏覽課文的能力,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幾句話?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學生默讀,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話。

第一句寫月亮出來了; 第二句寫江面; 第三句寫江兩岸; 第四句寫月光為它們鍍上花邊。

4、自由讀每一句話,想象每處的美景,哪些詞語用得好,畫下來,為什麼用的好?

5、學生自由讀、畫,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

描寫月亮出來的句子安詳、吐灑、清輝用的好。安詳和吐灑寫的月亮彷彿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親一樣端坐在那裏。清輝寫出了月亮光的特點,它不像太陽光那麼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潔。

教師出示對應的圖片幫助理解,學生有感情朗讀,用柔和,恬靜的語氣來讀。

(後三句用同樣的方法。)

7、在音樂聲中齊讀第一部分。

8、欣賞組圖,看板書,根據圖的提示和板書的提示不看書,儘量用書上的話説説月下江景。先自由説,再指名説,最後全班齊背第二自然段。

9、總結:月下江景給你的總體的印象是什麼?

(設計意圖:朗讀與點撥結合,展現江月美景畫面,達到活化景物,體會作者的愛月之情。)

四、總結

1、第二自然段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

説説你的體會,你彷彿看到什麼?

(在閲讀寫景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很重要,這是一種很好的閲讀方法。)

2、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家趙麗宏,來到了靜謐美麗,令人陶醉的夜晚,下節課,我們將深入到課文的深處,聆聽作者與小外甥的對詩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課文的意境,作者的心境。

板書: 21、望月

月夜美景(1-2) 月夜交談(3-20)

展開幻想(21)

《望月》教學設計6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格中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名氣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學重點 】 知道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對皎潔的月光,有多少詩人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描寫月亮的詩句,你會背哪些呢? 請2—3名學生,教師也參與。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趙麗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來《望月》。

3、提示課題《望月》。

二、初讀感知,自主釋疑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預習和自讀情況。

3、學生質疑,教師區分處理。 詞語的理解→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 對文中詩句的理解→課後查工具書。 對難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節朗讀,思考: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小組討論分段。

三、精讀品味,欣賞美景。

1、自由朗讀課文,在頭腦中想像畫面。 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峯的剪影。

2、欣賞課文錄音,劃出你認為美的詞句。

3、指導朗讀,品味佳句。

4、讓學生來當一回“小畫家”,在紙上畫出心中的“江邊月色圖”。

5、背誦指導:老師對着投影上的圖片先背,學生嘗試背。

四、教學生字

1、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點指導“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緊湊。

3、描紅。

五、小結課堂,佈置作業

蒐集描寫月亮的詩。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一、回憶月景 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月圖。誰能帶我們去領略一下美麗的月色?

2、提名背2節,齊背。

3、導入: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麗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來到甲板上幹什麼?本節課繼續學習。

二、美讀課文 交流感悟

(一)精讀課文(3-12節)

1、自由朗讀課文,暢談課後感受。

2、交流感受:一個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聰明好學表現在哪?

3、小組學習討論,以分角色美讀形式進行彙報。 代表彙報,評價激勵。

4、分角色朗讀,體會詞義、句意,體會當時的意境。

5、小結談話,激發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小外甥知道的詩真多啊!我們與他進行比賽,好不好? 課件出示“擂台賽”的要求。

6、課件播放優美的配樂月色圖,進行賽詩會。

7、小結: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齊讀“詩,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望月》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進而體會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於幻想。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為什麼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裏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並遷移運用,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聽幾首曲子,試試誰的耳朵最靈,能告訴老師樂曲的名稱。(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僅被創作出一首首動聽的樂曲,還被寫成了一篇篇優美的文章,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一起讀課題。

這樣讀課題,老師感覺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時望見的月亮是怎樣的?我們在什麼時候望月啊?想好了誰來再讀一讀課題(指名讀)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麼的寧靜而優美,望着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地讀課題!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這一片江上月色,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時候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

(板書:“我”——散文、詩人——詩歌、小外甥——童話)

4、我眼中望見的月是怎樣的?我們先來欣賞作者用散文的語言描寫的月景。

二、欣賞“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到了什麼呢?

1、課件播放配樂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畫面。

同學們都被這月光下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江景陶醉了,並跟隨着作者的腳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地來到江輪甲板上望月。此時,你望到些什麼?

請學生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剛才這麼美的畫面,這麼美的文字,你也想讀一讀嗎?

2、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與作者一起去欣賞美景吧!

3、看來這樣讀,課堂顯得比較嘈雜,大家也很難真正欣賞到美麗的月色。如此優美的文字,只有靜靜地品味才能讓人動心動情。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想象出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賞(提示:如果讀到了讓你心動的詞語、句子,用筆圈畫出來,細細品味)

4、讀書有時就得這樣靜下心來品味,哪句話讓你動心動情了?

a、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

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種温柔、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麼呢?(有了生命,像母親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覺,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裏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灑落在長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這句話寫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種動態的美。(“千點萬點”光斑多,數也數不清

“晶瑩閃爍”光斑有光澤,像天上的星星灑落到江面上。)

c、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峯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隱隱約約寫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寫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動態美。

d、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銀色寫出了色彩美。

4、你們看,從這段優美的文字裏,我們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寧靜安詳的、朦朧柔和的,又是具有動態美的,這是多令人動心的感覺啊。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這段動心、動情的文字,你們覺得最適合咱們班誰來讀呢?(學生配樂讀)

還有誰想表達心中的喜愛之情?(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美麗的月光美景吧!(齊讀)

三、感受詩人眼中的月景

過渡:月下的江景實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個人都會沉思,都會陶醉,都會在心中湧動起濃濃的詩情。正當“我”盡情地欣賞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他還要和我比賽對詩呢!

1、下面請你們同桌一個做舅舅,一個當小外甥,讀讀下面的'內容。讀的時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詩應該在一種怎樣的氣氛裏呢?他們吟誦的每一句詩應該讀出怎樣的情趣呢?(出示課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練習對詩。

(2)指名上前表演。請學生評價:同學們,你們説説他們對詩對得怎麼樣?舅舅和小外甥吟誦的每句詩是不是表達同樣的情趣呢?月下吟詩是在一種什麼氣氛中進行呢?書上用了一個什麼詞?(讀“清幽曠遠”)

(3)在月下吟詩就彷彿超越了時空,回到了古代。設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請一組上來對詩,看看他們有沒有把我們帶進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點擊,音樂響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2、你看這每一句詩詞裏,都鑲嵌着一輪明月,詩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詩人也是睡不着覺的,詩人借月在訴説着什麼呢?你能從上面的詩詞中看出來嗎?(思念故鄉,詩人小時候的天真、有趣,詩人的憂愁,思念家鄉親人,品味着孤獨與憂愁……)

3、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在詩人的眼裏卻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時是詩人孤獨惆悵的哀思,有時又化作一片美麗的鄉愁,有時又變成詩人的天真與童趣,有時又是詩人鬱郁不得志的人生感歎!同一種景物,為什麼會表達出多種不同的情思呢?(環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説:一切景語皆情語。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裏感受是不一樣的。關鍵看人所處的環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詩人的眼裏是多情的,奇妙的。我們來一起有感情的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齊讀)

5、有月的詩多如繁星,我們也來學着比賽背有月的詩,好嗎?老師為同學們配上音樂,你聽(音樂《春江花月夜》)

6、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着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清亮、僻靜、寬闊、久遠的氣氛中。

7、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學生齊讀)

四、領會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個詩人的眼睛裏都有一個月亮,在每個孩子的眼睛裏也都有一個月亮,你們説説,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裏的月亮又是怎樣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裏充滿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學們自己讀讀有關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關小外甥的句子,學生自讀)

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好嗎?(指名讀,説説喜歡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麼會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説,月亮像什麼?”

説明小外甥喜歡聊天,愛刨根問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裏,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愛,眼中閃動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説。理解“不假思索”。那這句話應該怎麼讀?(生再讀)

(5)“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樣説這段話的呢?(生:想了一會兒,繪聲繪色。)

追問:這裏的“繪聲繪色”還能換成什麼詞語?(生:有聲有色、聲情並茂、娓娓動聽……)那請你繪聲繪色地讀一讀。(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點擊,出示月亮的變化圖,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打了個呵欠,搖搖晃晃走回艙裏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覺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它躲到雲層裏睡覺去了,小外甥賦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話般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月亮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做小外甥吧!(師生分角色讀)

3、讀了這些句子,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所以作者説: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開想像,寫話

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裏月亮像什麼?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賞圖片)

先靜靜地想一想,再試着寫一寫。

六、結束語

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裏也和小外甥一樣多趣,多變,同是天上的一輪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裏,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形式,不一樣的內容,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其實,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這就是(板書: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七、作業

1、閲讀寫月亮的散文、詩歌或童話故事,背誦精彩的語句。

2、用你喜歡的形式寫一寫你心中的月亮。

板書:

望月

“我”——散文詩人——詩歌小外甥——童話

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望月》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獲取、處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望月》是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它處處滲透了美,包含了美。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並通過朗讀,感受了文中藴藏的美。我們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書:月色美、詩詞美、想像美)。(對學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應予以肯定,如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節課的學習成果。

齊讀上節課作業要求:讀一讀課內課外描寫月色的美文;聽一聽關於月色的音樂;找一找描寫月色的詩詞;畫一畫文中所描寫的月色美景;寫一寫我們家鄉的月色美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區中展示的內容早日上傳)

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

選擇你喜歡學習的某一方面或課文所有內容,認真品味課文語言文字,瀏覽相關資料,完成學習目標。

1、詩詞美:(1)我”和小外甥對了幾回詩,對了哪些詩,它們出自哪裏,是什麼意思?詩句之間有什麼聯繫?(2)從小外甥和“我”的對詩中,你體會到小外甥是個怎樣的人。(3)與學習夥伴對詩。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説明了什麼?(2)感情地朗讀小外甥幻想的句子。(3)再次欣賞網站中美麗的月色,聯繫生活,説説你幻想到了什麼?

三、合作交流學習成果。

1、感受詩句美

(1)我”和小外甥對了幾回詩,(三回)對了哪些詩,它們出自哪裏,是什麼意思?詩句之間有什麼聯繫?(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問、抒發思鄉情懷、詩人都在江上賞月)

(2)從小外甥和“我”的對詩中,你體會到小外甥是個怎樣的人。(聰明好學、愛幻想)

(3)他們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不分勝負。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他們吟誦的詩句,注意體會他們賽詩時的那份熱情。

哪桌同學願意讀給大家聽聽,請大家做評委,聽一聽誰吟誦得最美。

(4)作者和小外甥僅僅吟誦了這幾句詩嗎?你怎麼知道的?(這裏的省略號告訴我們,他倆還吟誦了許多寫月的詩句。這不由得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聰明好學)

三、想象美。

過渡:月光的.清輝灑在我們的身上,優美的詩句滋潤着我們的心田,這月光,這詩句,又一次把我們帶到了那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月亮是天的眼睛)(月亮被雲層封鎖,看不見了,想象月亮是困了)小外甥的幻想説明了什麼?(小外甥童心未泯,愛學,知識豐富,十分可愛)

(2)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他的天真活潑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出示圖片)假如你是作者,此時此刻,你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對着那山、那水、那樹、那滿天的繁星,飄動的雲煙,你覺得月亮像什麼呢?試着用一段話寫下來。

四、拓展延伸

藉助本文我們一起享受了月文化的美,你能根據自身特長展示你的學習收穫嗎?:收集描寫月色的詩句和成語;修改美麗的月色圖;寫寫與月亮有關的童話故事,用優美的詞句描繪你所見到的月色美景,然後出一份關於月文化的電子小報。

《望月》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並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鑑賞詩歌。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三、教學難點:

學會鑑賞詩歌

四、教學時數:

五、課型:

朗讀賞析課

六、教法:

邊讀邊議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多媒體展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你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着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二)揭示本課的環節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説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説,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説出來。小組內輪流説,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3、默讀——仔細閲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

(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一幅安靜、悽清的秋夜景色,為秋思創造傷感的氛圍)

(2)結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麼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濕桂花”藴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悽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着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感情基調、朗讀語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詠月的詩歌。

板書設計:景→境→情

銀白的地面安靜孤獨寂寞

(皎潔的月色)悽清對親人的

熟睡的鴉雀傷感的深切思念

飄灑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分享:

《望月》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記敍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並概括大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請大家背誦。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中間也有不少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21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麼?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教師進行指導。重點指導:斑、絮、呵欠

2、用鋼筆描紅。

3、寫出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聚集()幻想()清幽()閃耀()

4、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過程:

一、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學生練習。

2、讀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注意朗讀時的感受。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説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美麗如畫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圖畫畫出來?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那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播放課文第一段錄音,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藴。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三、學習課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後板書:聰明好學愛幻想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後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麼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瞭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解釋。

(2)教師點撥理解。

6、指導讀詩,背誦。(出示整首詩讀讀、背背)

7、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後指名回答,師出示蒐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8、教師口述,引入情境:

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着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9、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10、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11、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正是由於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不清的美妙詩句,也因為這美妙詩句的薰陶,小外甥變得更加聰明,愛幻想。我國古代優美的詩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於積累,必有豐厚的回報。

四、學習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在哪裏?愛幻想又體現在哪裏?讓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4、繼續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説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裏,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⑶……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繪聲繪色地説着,彷彿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搖搖晃晃走回艙裏去了。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説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於幻想,頭腦裏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5、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佈置作業

1、摘抄描寫月亮的詩句。

2、背誦課文。

3、收集有關山水的詩文,舉行賽詩會。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四段。

2、指導背誦課文。

3、舉行山水詩歌朗誦會。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他的愛幻想的特點深深地影響了我,此時我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四段。

二、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四、播放錄音,展開想象

1、播放課文完整的錄音,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學生幻想。

現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説出來。(出示“討論區”)

三、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課文的思路理清敍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舉行山水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裏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台朗誦。

(推薦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佈優秀選手。

五、作業(見“測試區”)

課後小記:

本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詩,就要學生在《春江花月夜》的樂曲聲中展開無盡的遐想,進行拓展。同時讓學生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憶以往學過的有關月亮的古詩,以及進行有關山水的詩句進行朗讀、背誦,增加學生古詩方面的積累。

《望月》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2、營造學生的“月亮文化”的氛圍,讓學生浸潤其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引信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體驗、感悟。

3、通過吟誦詩詞,激發學生主動積累句子、詩詞的興趣。

4、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學生和內容分析:

《望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五年級的一篇閲讀課文,語文雋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悟趨勢的散文詩,文章主要通過寫“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從語文的角度解讀《望月》一文,它既有豐富鮮活的語言表達,又有優美如畫的意境呈現,還有人物形象的詩性流淌,所以引導高年級的學生在語言文字及文章所營造的意境中走個來回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手段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唐老師讓大家課後去搜集含有“月”的詩句,今天我們旅遊事業進行一場賽詩會,好嗎?

2、學生自由交流、誦讀含有“月”的詩句。教師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3、師:作者和小外甥也進行了一場賽詩會,他們又吟誦了哪些詩句呢?

二、研讀課文,體驗感悟。

(一)感悟“詩中月”(第5至第12小節)

師:這每一句詩中都有一輪月,但詩人在月下的感受卻又那麼的不同。我們來讀讀這些詩句吧,去感受詩人當時的情懷。(學生自讀古詩)

2、教師引讀詩句。

3、師:是什麼樣的月,什麼樣的美景讓作者和小外甥有興致賽詩,吟誦了這麼多含有月的詩句呢?讓我們走進那個月夜,走上江輪的甲板,一同去望月吧!

(二)欣賞“眼中月”,再次感悟“詩中月”。

1、師:在作者的眼中,這是一輪怎樣的月呢?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把句子讀流利、注意標點的停頓。

3、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月的多變與豐富,品味朗讀。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着它的清輝。”

師:月亮出來了,這是一輪怎樣的月呢?(抓住“安詳”,讓學生感受到月的寧靜、安詳、温暖。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月的寧靜、安詳。)

師:這月是安詳、寧靜,李白望着這樣的月光,會這樣寫到: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學生讀詩句)

“月光灑落在長江裏,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當月光灑落在長江裏,又有了怎樣的變化?(教師抓住月的靈動、跳躍、活潑指導朗讀)

師:這月光淤泥、調皮,所以詩人才會寫下這天真爛漫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學生讀詩句)

“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峯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着,起伏着。”

師:月光不僅灑在長江裏,也灑在了江兩岸,這月光又給了你怎樣不同的感受呢?(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月的.神祕、曠遠來朗讀)

師:這神祕、清幽曠遠的月光灑落在詩人的身上,詩人怎能不感歎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學生讀詩句)

“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抓住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啊!一個省略號將許多説不盡的都概括了!

4、教師小結:指名配樂朗讀

5、齊讀。教師:“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一同沐浴着這月光,走進這清幽曠遠的月夜吧!

教師引讀課文: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抬頭仰望天空……

(三)昇華感情“詩中月”。

1、師:沐浴着這樣的月光,難怪詩人和小外甥會陶醉,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句來。讓我們再讀讀這些詩句吧,相信此時你們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

教師一句學生一句朗讀詩句。

小結感悟

★打出第13小節:“詩,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引讀論都進與朋同時浸潤着我們,才讓我們感覺到……“詩,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四)幻想“心中月”。(第14至21小節)

導入:這詩一般的月光下誰能不浮想聯翩呢?小外甥想到了什麼?請你自己讀讀後面的課文。2、交流小外甥想到了什麼。讀小外甥的話。

3、講小外甥的話變成詩的格式,再讀。

師: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一首詩,是詩一般的月亮。我們一起來好好地欣賞一下,你能體會出其中的詩意嗎?

月亮,

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閉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睜開

每個月都要/圓圓的/睜大一次

4、引導想象。

(1)齊讀末1小節。

★打出末一句話:“我久久地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幻想的翅膀…”

(2)引導想象。

師:讀到這裏,相信同學們跟作者一樣,心中也有一輪詩一般的月亮。讓我們插上幻想的翅膀,去勾畫自己心中的月亮……

(3)學生閉目冥想自己“心中的月亮”,並書寫下來。(播放音樂)

(4)交流。

三、總結

月本無情人有情,你有一顆怎樣的心你就會看到一輪怎樣的月。這就是“望月”的樂趣。帶着你對月的理解再讀讀課題吧!(學生齊讀課題)

《望月》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析詞句,體會文中所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激發學生,對月亮的喜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品味描寫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產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繼續分享趙麗宏的優美散文(齊讀課題)

2、寫的是誰在哪兒望月呢?(一個人嗎?)

3、同學們注意有時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時未必是本人。【板書“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寫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來發生了哪些事?文中寫了哪些內容?(機:就這一個內容嗎?)

(結合回答板書:江景、背詩、幻想。)

過渡:這篇文章啊,仔細讀可以濃縮成這三幅畫,這堂課讓我們走進這三幅畫生動的畫面中,一同來品味、欣賞!

二、學習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景圖。

2、(出示§2)指名讀,要透過文字看景色畫面,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閃爍的光斑”你懂嗎?為什麼一閃一閃?(因為流動的江水,波光粼粼,才會有“讀”“千萬點——跳動。”

②“安詳”柔美、靜諡的感覺。

③、“~~剪影”沒有月光就沒有剪影,給你什麼感覺?(神祕)出示“月夜剪影圖”

④、“鍍”月光均勻地灑在這些景物上。

(配樂齊讀,感受月夜江景的靜謐美好)

4、小結:是啊,月灑清輝,江中有月,這幅畫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讓你給它取個名字,什麼名字比較恰當呢?(板書:江中月)

過渡:在這輪美好的江中月下,引發了作者與小外甥背誦的興致那麼他們背了哪些詩呢?

三、學習第3——13自然段

1、自由讀§3——13節中帶“月“的.詩。

2、(出示詩句)請兩位同學讀,分角色讀。

3、讀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誦,給你們一分鐘試背。

4、指名配樂試背。(剛才背誦的意境不太和課文中吻合,你想背誦要什麼?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着“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誦比賽。

5、寫月詩就這6句嗎?文中哪些告訴你的?(兩個省略號,為什麼要用兩個省略號?你還能説説寫月的詩嗎?

6、老師這裏也有一些寫月的詩。(出示課外詩邊上配月夜圖二幅)。“我“和你們一起來對吟一下吧!(配樂)

7、同學們,吟誦了這麼多寫月的詩句,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發現?

8、那麼,“我”和小外甥此時背誦了那麼多詩後,他們有什麼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筆找找這幾句話中有幾個詞直接寫出了他們的感受?

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曠遠的感覺。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兩個人沉醉,我們所有認真讀書的也沉醉在其間,同學們,在背誦這幅畫面中看一看有詩還有月,那你説給它起個名字叫(板書“詩月中)

過:當我還沉浸在詩中月那醉人的風韻中時,小外男生卻已展開幻想的翅膀!

四、學習第15——20節

1、好,請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詞句,一處不落地畫下來。

2、學生交流。

3、文中啊,有這麼三處。(出示內容)

①請一位學生連起來讀。你用心體會,請你説説對小外甥的幻想有什麼感受?哪些語句你喜歡,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聽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A、眼睛,不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個月都要爭開一次(相機:月變過程)

C、“把月亮寫的可愛、活潑”、充滿了童真、童趣。

帶着感受練讀,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實分明是一首兒童詩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詩)。配樂朗讀

是啊,聽了小外甥生動奇特的幻想,簡直就像聽了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難怪作者説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④同學們,你們呀和小外男生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聰明愛學,愛幻想,每個人讀這段話以後,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麼呢?也寫上兩三句話,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樣,有天的眼睛般的什麼樣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在這幅畫面中,小外甥、我們、作者都一同展開了遐想。我們給它取個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總結

這節課,在趙麗宏宏優美的語言引領下,一同領略了江中月的美麗,詩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們和俞老師一樣,產生了望月的衝動,有機會請你走進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業

1、背誦文中寫月的詩句2、課外積累一些寫月的詩句。

板書:

《望月》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積累課文中描寫月亮的詩句。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説出自己心中的月,並把它下下來。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無數的詩人作家用文字去謳歌,音樂家們用音符來讚美,畫家們用畫筆來描繪。夜深人靜,我—趙麗宏,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悄悄地成為夜空的主角,成為夜晚的天使。

(輕柔的音樂響起)師範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月亮出來了,安詳地(  ),月光(  )在長江裏,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  )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峯的(  ),在江天交界處(  ),月光為他們(  )····· 點名背,集體背。 (相機板書:江中月)

二、品語言,積累“詩中月”詩句。

師: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同學們精彩的朗讀把我們帶入了美麗而清幽、空曠而遼遠的美好意境中。沐浴在這明月的清輝下,我今晚是睡不着覺了,(讀課文)“偶爾回頭,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 我現在就是舅舅,誰來做我的小外甥呢?

生:“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師: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和他一起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生:“我們來背詩好嗎?寫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師:小時不時月,呼作白玉盤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生: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師:是啊,每一句詩詞裏都鑲嵌着一輪明月,這就是(生:詩中月,板書)剛才是“我”和我的外甥對詩,你們也來對詩。

(學生相互對詩)

師:同學們讀得太快,能表現外甥和我的挑戰。如果能把握詩意,一定能把小外甥的在融融月光下的挑戰勁讀得更好。

出示:

小時不時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師:(引讀)師:月亮,有時化作了李白的天真爛漫、稚氣可愛。 生:小時不時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

師:離合的悲歡,政途的苦悶,蘇軾只借月亮來寬慰自己。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明月,是李白對家鄉的思念啊!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月亮,她是孟浩然獨身在外的無盡愁思 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師:月亮,是張繼在江南旅途中孤獨時的寄託。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師:月亮,是李白初出四川時依戀家鄉的情懷。 生: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音樂)

師:他們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不分勝負。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他們吟誦的詩句,注意體會他們賽詩時的那份熱情。

(學生讀書本上的詠月詩)

師:作者和小外甥僅僅吟誦了這幾句詩嗎?不是的,一個長長的省略號告訴我們他們的對詩繼續進行。我們繼續對詩吧。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生:江畔何時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怎麼背也背不完。(吸氣)我們班的同學也和小外甥一樣聰明好學,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三、讀文本,想象孩子眼中的“月”

師:多情的詩人在有月的夜晚個個都失眠了,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無數被後人傳誦的詠“月”詩。月亮給了詩人以靈感,也給了小外甥以靈感,令他產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麼樣的呢?

(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

生: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讀書上的句子) 師:我把小外甥説的話,換一種排版方式,就變成了一首詩。(出示)

月亮像眼睛,

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 每一次閉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睜開,

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師:前面的古詩都是描寫月亮的,我們稱之為“詩中月”,那麼這是小外甥心裏所想的,我們可以説這是(板書:心中月)

師:小外甥詩一般的幻想,耐人尋味。咱們再來讀一讀,嘗試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生練讀,師個別指導。)

師:多美妙的語言呀,儲備到我們的“文學倉庫”裏來,好嗎?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裏月亮像什麼?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播放音樂《小白船》)試着寫一寫。

(學生書寫)

生:月亮是一隻閃着金光的蜘蛛,織了許許多多的網,吞進了我們天真的夢想。

生: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羣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

生: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

生:月亮愛照鏡子 ,每經過河邊、湖邊 ,他都不忘記留下自己的影子 ,看看今天,是胖了?還是瘦了?

生:月亮像塊大月餅,它的缺口一定是被饞嘴的小朋友咬的。

生:月亮喜歡到處走,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

師: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裏和小外甥一樣,是多趣多變的,在作家的眼裏是多姿多彩的,在詩人的眼裏又是多情多愁的,每個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樣。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説:一切景語皆情語。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裏感受是不一樣的。關鍵看人所處的環境,人的心情如何。

四、回全文,沐浴詩和月的光輝。

師: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們再來回顧課文:(師讀開頭)“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

生:月亮出來了,安詳地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學生一個接着一個朗讀課文,過程略)

師(讀最後一段)“甲板上只剩下我一人,我久久地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噓,咱們別去打擾他,好嗎?下課

《望月》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語言雋永、意境優美、生動有趣,使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教學過程中,以品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抓住課文的留白點,充實更多的語文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慾望,讓追求真善美、熱愛語文的“月光”真正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根據不同結構的段落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感受望月的樂趣。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切入點】

望月的樂趣在哪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月亮嗎?為什麼?我們的先輩們曾經在詩歌中表達了月亮無限的熱愛和讚美。大家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誰背誦給同學們聽聽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 24、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隨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僅僅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麼?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佈置作業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導入。

1.這篇課文寫的是誰?(板書:“我”和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二、品讀課文,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説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3.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師範讀,學生邊看圖,邊聽,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藴。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二)品讀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後板書:聰明好學 愛幻想

1.品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後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麼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瞭解詩句的意思。指名學生解釋、教師點撥理解。

(5)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後指名回答,師出示蒐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6)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7)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2.品讀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在哪裏?愛幻想又體現在哪裏?讓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3)繼續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説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裏,一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②……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繪聲繪色地説着,彷彿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説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於幻想,頭腦裏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4)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品讀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三、聽師範讀,展開想象

1.師範讀整篇文章,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學生幻想。

現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説出來。

四、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課文的思路理清敍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舉行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裏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台朗誦。

(推薦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佈優秀選手。

六、佈置作業。

每人回去蒐集三首與月亮有關的古詩,進行摘抄。

板書:

24、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夜中望月

聰明好學 愛幻想 樂趣無窮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教學感悟: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色:

1.為朗讀為主線,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

2.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

3.注重學生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能力。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望月》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在對話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望月》教學設計15

一、 瞭解作者

唐代王建,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齊名,兩人創作詩歌的風格相似,並稱“張王樂府”,後人稱為“張籍王建體”。

二、讀出“望”之畫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詩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讓人彷彿置身於靜謐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們彷彿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樣傾瀉下來,地上彷彿滿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樹的影子照在地上,隨風婆娑,彷彿是水草在搖曳。

2、“棲”

正常的語序應該是“鴉棲樹”,但為了押韻,詩人調整了語序。

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

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彷彿聽到烏鴉等小鳥一開始被明亮的月色所驚動,撲楞楞地展翅欲飛,聲音喧鬧,逐漸逐漸聲音低落下來,最後終於沒有聲音。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從側面寫了月色之皎潔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3、“濕”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濕潤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潤之久,也表明露水輕盈無跡。

我們彷彿聞到庭院中瀰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雲外飄”,傳説人間的桂花樹是廣寒宮裏那棵桂花樹的種子落到人間後生長出來的。那麼人間的桂花香了,廣寒宮裏的桂花也應該香了吧。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美妙的聯想。

4、詩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無聲,望出桂香飄逸,望出天上人間。畫面有聲有色有味,清美靜謐,清雅雋永。

三、讀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東山,詩人在望,烏鴉入睡,詩人還在望,桂花濕潤,詩人仍在望。從這個“望”中你能讀出詩人什麼情感嗎?

“秋思”,秋天的情思。 説的很含蓄,點而不露。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天淨沙 秋思》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徵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齡《秋思》

“相思阻音息, 結夢感離居。” ——蕭愨《秋思》

秋思:秋天,天氣轉涼,大雁南飛,花木凋零,萬物蕭條,身處在異鄉的遊子感受到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與家人團聚。這首詩中,夜深露重,詩人卻久久不肯睡覺,從這個“望”中你能感受到詩人怎麼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親人的孤寂傷感之情。

四、讀出“望”之表達美。

但我們從詩句中能直接讀出詩人這種懷人的愁緒嗎?沒有,詩人表達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兩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這麼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賞月,不知道這懷人的愁緒會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遊子思念家人,家裏的人思念在外的親人,這濃濃的愁思啊,到底會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麼落,難道還有我的愁思深嗎?

不直接抒發自己的懷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使自己的情感表達更藴藉深沉。

這種表達情感表達方法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這叫間接抒情。

也有一種情感表達方法,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兩種情感表達方法各有好處。

2、“落”

詩句中還有一個動詞,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緻,讓人眼睛一亮。這個詞語能否換成“在”?

“落”:理解詞語先思考什麼意思,再聯繫詩句意思,品味詞語在詩句中的具體意思,並與平常的用法作比較看好在哪裏。

運用擬人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緻。

五、讀出“望月”之情結美

1、按老師的`要求説出詩中的詞語或詩句。

直接表達月光如水,澄澈透明;從聲音這個角度側面表現中秋夜晚之寧靜;突出詩人望月之久,表現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問語氣含蓄表達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裏,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裏,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看到月亮,有許多美妙的感受、聯想就會自然而然湧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恆懸於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於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於月,月亮,也就承載着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3、課後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霜月(李商隱)

標籤: 望月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rq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