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竹節人》教學設計

《竹節人》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竹節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竹節人》教學設計

《竹節人》教學設計1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童年時代的“我”和夥伴們自己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因為“我”和同桌上課時偷玩鬥竹節人,竹節人被老師沒收了,卻意外地發現老師也和“我們”一樣喜愛竹節人的故事。這是一篇回憶類文章,語言生動又富有童趣,表現了童年遊戲的樂趣,表達了童真、童趣的可貴。雖然學生們可能都沒有玩過竹節人,但文中那種對玩具的痴迷和喜愛卻能引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相信學生們能結合他們的生活來理解,還是比較容易的。本文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閲讀策略,就不同的閲讀目的使用不同的閲讀方法,可以採取分組交流的方式來學習;同時通過品讀文本,還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去感悟身邊事物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會寫16個生字,重點理解“疲倦、威風凜凜、別出心裁”等詞語。

2、根據課文導語中給出的三個不同任務,採取不同的方法閲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感受童年的時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樂的。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製作竹節人和鬥竹節人的過程寫得具體生動的。

5、品味文章生動、幽默的語言。

教學重點:

瞭解做竹節人的過程,感受鬥竹節人的快樂;品味生動、幽默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採用不同的閲讀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豁、凜、疙”等1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疲倦、疙瘩、威風凜凜”等詞語。

2、對照課前導語和課後思考題,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梳理課文層次。

3、品讀重點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幽默。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理清課文的故事情節,梳理行文思路,根據閲讀方法確定學習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圖片,如木槍、彈弓、陀螺、毽子、風車等,再出示一些時下流行的玩具的圖片,在對比中導入本課課題。

過渡:同學們,這些老式玩具你們認識幾個?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這邊的玩具顯得簡單粗糙,這邊的玩具顯得精美有趣,它們是不同年代的孩子們的最愛,都給孩子們留下了珍貴的快樂記憶。玩具永遠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別是在物質十分匱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顯得格外珍貴了。今天啊,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有趣的手工玩具——竹節人。它長什麼樣子呢?同學們可以翻開課本看一看。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

範錫林,1950年生於江蘇無錫。1990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集《辟邪銅錢》《祕道》《小巷三傑》等,已發表小説、童話、散文三百多萬字。他的作品曾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等40多項獎項。

2、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畫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3、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認讀,注意變色的字,教師糾正字音。

豁開 疙瘩 卡住 冰棍 孫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頭

跺腳 頹然 沮喪 趴下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預設:本課的生字比較多,有些還比較難寫,教師在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時,要對易讀錯字、易寫錯字進行點撥。本課的四字詞語也比較多,可引導學生進行積累,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詞典的方法解決。

◆需注意的字音:

“凜”是前鼻音,“橡”是後鼻音,“籌”是翹舌音,“裁”是平舌音,“瘩”要讀輕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混字:裁—栽—載磕—瞌—嗑

易錯字:“疙”被包圍部分是“乞”,不是“氣”。

(2)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重點字書寫示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過渡: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大致瞭解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畫出你認為寫得好或打動你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裏、為什麼能打動你,稍後舉手交流。

2、交流圈畫內容,教師結合交流情況點撥理解相關語句。

(1)教室裏的課桌破舊得看不出年紀,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裏掉下去了。

預設:引導學生從修辭的角度去品讀這句話,説課桌的“年紀”,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説裂縫“像黃河長江”,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非常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課桌破舊的特點。而這樣的課桌就是竹節人“大戰”的戰場。

(2)把穿着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裏,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叉腿張胳膊,威風凜凜,跟現今健美比賽中那脖子老粗、渾身疙瘩肉的小夥子差不多。

預設: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竹節人比作健美的小夥子,“威風凜凜”和“叉腿張胳膊”又屬於神態和動作的細節描寫,形象地表現出了竹節人的神采。

(3)老師大步流星走過來,怒氣衝衝伸手一拂,“屏風”頹然倒了,一切祕密暴露無遺。不消説,費了許多功夫做出來的,建立了赫赫偉績,鏖戰猶酣的兩個竹節人被一把抓去。

預設:引導學生留意這裏用詞的豐富、語言的幽默和描寫的畫面感。如“赫赫偉績”“鏖戰猶酣”是大詞小用,語言幽默,表現出了遊戲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突出這個遊戲的吸引力之強、樂趣之多,進一步表現了作者童年時期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之情。同時趁機讓學生找出本文中的四字詞語,多積累,對於不理解的詞語,可在課後通過查詞典的方法解決。(出示課件)

詞語歸納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呆頭呆腦 大步流星 怒氣衝衝

暴露無遺 唸唸有詞 忘乎所以 心滿意足 輕手輕腳 前功盡棄

叱吒風雲 得意揚揚 弄巧成拙 虎視眈眈 津津有味 咋咋呼呼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簡單説説全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做竹節人,玩竹節人,竹節人被沒收後發現老師也愛玩竹節人。)

(2)合作與交流。標上段序,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交流劃分原因,歸納出每一層次寫了什麼。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們”喜歡玩具。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描述了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的過程與樂趣,體現了“我們”對竹節人的喜愛之情。

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寫老師沒收了“我”和同桌的竹節人,卻也偷偷玩竹節人的趣事。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過渡:其貌不揚的竹節人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那麼多的快樂,大家有沒有心癢癢,也想動手做一做竹節人呢?每個特定的時代都有對應的玩具,我想同學們從小到大肯定玩過各種有趣的玩具,它們也一定給你帶來了許多樂趣。但老師覺得有點遺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過精美,而且少了一點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體會到許多人圍在一起玩某個玩具的快樂了,更何況那玩具還是自己親手做的呢?下節課,我們就去看看竹節人的製作過程以及鬥竹節人的諸多樂趣。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生字新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劃分了文章的層次,還對一些好詞、好句進行了品讀。我們這節課並沒有就閲讀策略進行學習,下節課,我們將接觸一種新穎而有趣的閲讀方法。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不同的任務採用不同的方法閲讀文章,分組交流學習。

2、通過品讀文本,激發學生對於自己平時生活的聯想、思考,感悟身邊事物的樂趣,感知童年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由於閲讀目的不同而應選擇不同的閲讀方法,抓住閲讀重點。

2、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對鬥竹節人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

豁開 疙瘩 卡住 冰棍 孫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頭

跺腳 頹然 沮喪 趴下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2、指名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教師播放鬥竹節人視頻片段,導入課文。

過渡:同學們看看,這是我找到的鬥竹節人視頻。竹節人玩具確實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玩具,我竟然找不到太多關於它的視頻資料,也很難買到實物。好在作者的描寫十分生動,我們還是去文章裏瞧一瞧吧!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導語和課後習題,快速瀏覽全文,確定閲讀任務,完成表格。

2、學生自由選擇閲讀任務,確定分組,小組交流、彙報。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圈畫重點、思考問題。

閲讀任務一:寫玩具製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

①找出製作竹節人的相關文字,寫一份製作指南。

預設:重點閲讀課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數量詞“一截”“八截”“一對”“一根”和動詞“鋸、鑽、做、穿”來整理。課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關於讓竹節人更威風的裝飾方法,如繫上冰棍棒兒、裝上廢鈎針,等等。若學生就這幾自然段內容進行交流,也可以。

②找出與竹節人的玩法相關的文字,畫出重點字詞。

預設:重點閲讀第8、9自然段,重點字詞如“嵌入、拉緊、一鬆一緊、放在一起、對打”。

③本文是一篇記敍文,為什麼用這麼多説明性的內容來詳細介紹做竹節人的方法和竹節人的玩法呢?

明確:詳細介紹做竹節人的方法和竹節人的玩法,一方面是因為讀者可能對竹節人的遊戲不熟悉,所以説得詳細,讓讀者有一定的瞭解,若感興趣,還可以自己製作和玩竹節人;二是時間過去了那麼多年,作者竟然還對竹節人的製作和遊戲過程記得那麼清楚,可見竹節人曾給他帶來了許多快樂,所以在這個説明的過程中又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閲讀任務二: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①竹節人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樂趣?結合相關語句説一説。

預設:全文隨處可見竹節人帶給孩子們的樂趣,做竹節人是一件樂事,鬥竹節人更是樂趣無窮。學生自由發言,只要能説出“樂趣”即可。

生1:做竹節人看似簡單,卻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動手的樂趣。因為大家都迷上了做竹節人,所以“那一段時間,媽媽怪我總是把毛筆弄丟,而校門口賣毛筆的老頭則生意特別好”,大家都樂此不疲。

生2:鬥竹節人就更有趣了。“(兩個竹節人)沒頭沒腦地對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會倒下。”“有時其中一個的線卡住了,那‘鬥士’便顯出一副呆頭呆腦的傻樣子,挺着肚子淨捱揍。”“沒頭沒腦”“呆頭呆腦”讀來就讓人覺得好笑,因為鬥竹節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兩個竹節人對打,但簡單的玩法兒折射出的卻是孩子們對竹節人單純、熱烈的喜愛。

生3:我覺得給竹節人起名字也很有意思,我讀到第11—13自然段的時候都笑了。其貌不揚的竹節人被安上各種裝飾,取上各種大名之後,彷彿真的很神氣。比如這句話:“竹節人手上繫上一根冰棍棒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號稱‘齊天小聖’,四個字歪歪斜斜刻在竹節人背上,神氣!”可見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得意,那種快樂與滿足的情感溢於言表。

②文章的主體部分是描寫鬥竹節人的有趣經歷(第8—19自然段)。一般來講,寫竹節人搏鬥的場面要按照鬥竹節人的具體過程來寫,但課文中記敍的是幾個片段、幾個畫面。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構思佈局的呢?

預設: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有時”“還有”“其實”“下課時”來理解,這些內容是隨着遊戲的歡樂程度一步步寫下來的。

閲讀任務三: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①完成“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這個任務時,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明確:重點閲讀第20—29自然段,即課文的第三部分,前面的內容可略看。

②老師沒收竹節人時“怒氣衝衝”,玩竹節人時卻又“全神貫注,忘乎所以”,這矛盾嗎?你覺得老師的這一行為會影響老師的形象嗎?

明確:老師“怒氣衝衝”是因為“我們”上課時沒有專心聽講,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竹節人。這並不會影響老師形象,相反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充滿童趣的老師形象。

③為什麼“我”和同桌雖然沒有拿回竹節人,卻“心滿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喪化為烏有”了?

明確:當“我們”看到老師玩竹節人的那一幕時,肯定驚奇於孩子們喜愛的竹節人竟獲得了老師的青睞,原來看似嚴厲的老師也有那麼可愛的一面,這樣的發現讓“我們”很開心。同時,“我們”也因為自己製作的竹節人給了老師一個放鬆、玩樂的機會而感到自豪。老師玩竹節人的一幕也成了“我”關於竹節人的美好回憶的一部分了。

(2)教師相機指導閲讀方法。

預設:三個小組有三種不同的閲讀目的.,學生分組學習,根據閲讀目的選擇相應的內容,採用不同的閲讀方法進行學習,但學生往往會按照以往的習慣來閲讀全文,這樣時間必然是不夠的。教師便可以在過程中相機指導:“讀文章時,與閲讀目的關係不大的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這樣可以提高閲讀速度。比如,你是帶着‘寫玩具製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一任務閲讀,遇到文中寫‘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部分內容時,只要瀏覽一下就可以了。”這樣的指導比較有針對性,可以讓學生掌握簡單的閲讀方法。

3、師生共同品讀精彩段落。

(1)讀第11—14自然段,體會竹節人的威風和神氣。

思考:①同學們是如何裝飾竹節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課件出示填空題)

竹節人手上繫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號稱()。

竹節人手上裝上兩根(),就成為手握()的(),號稱()。

還可以用()剪一把(),用鐵絲系一綹()做一柄(),給竹節人裝上。

②“破課桌,儼然一個叱吒風雲的古戰場。”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給你什麼感覺?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課桌比作古戰場,從中可見孩子們用各種材料裝飾竹節人,給竹節人起上各種名號,把竹節人當成在戰場上廝殺的戰將,寫出了孩子們鬥竹節人的熱情之高,以及竹節人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之多。

(2)讀第17—19自然段,感受場面之熱鬧。

思考:

①讀一讀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麼?

明確:“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這三個詞都是主謂式結構,都是四字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同時,這三個詞常用作武術招式名,形象而生動,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強大,也就可見竹節人“戰鬥”的緊張和激烈了。第18自然段中的一組擬聲詞讓人聯想到戲劇中渲染氣氛的鑼鼓。這兩段用簡潔的文字烘托了鬥竹節人時緊張而又激烈的場面,同學們鬥竹節人時的場面猶如武林高手過招,又似千軍萬馬酣戰的古戰場,氣氛活躍、陣勢浩大。

②從哪裏可以看出觀戰的“觀眾”也很投入?這裏運用了什麼寫法呢?

預設: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如“一圈黑腦袋”極言觀戰的人多,反映了觀眾很投入;“攢”的意思是“聚”,表現了同學們圍聚、簇擁的狀態,表現出熱烈的氛圍。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想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會令觀眾“跺腳拍手”“咋咋呼呼”?觀眾會説些什麼?

明確: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我們”專心入迷的樣子,而是通過側面描寫來烘托,一是“攢着”圍觀、“跺腳拍手”“咋咋呼呼”的細節,一是聽不見上課鈴聲,要等老師來了才知道上課的事實,這些側面烘托與精彩的細節既表現出“我們”對鬥竹節人入迷,又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學生可根據自己童年的遊戲經歷進行補白,獲得愉快的閲讀體驗。

三、拓展閲讀,學有所獲

過渡:範錫林筆下的竹節人是戰場上的壯士,現在我們來看另一位作家筆下的竹節人,她童年時的竹節人又是怎樣的形象呢?大家讀一讀、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出示片段,學生拓展閲讀。

玩竹節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當觀眾。我不想當觀眾,要用竹節人來唱戲。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藝,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我最驕傲的事,就是我的兩個哥哥給我做了二十多個竹節人,有些竹節人的手上還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寶劍,甚至小鋤頭、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我把這些竹節人裝在一個小竹箱裏,那是我最迷戀的玩具。

木鬼戲聽多了,我能記熟情節和戲詞。我常用這一班子竹節人立在一張長椅子上唱戲,全心投入進去,完全在戲中。後來,我大膽地更改一些戲的情節。再後來,我又試着把電影裏看過的故事用竹節人演一演。又再後來,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進去,每個竹節人扮演身邊的人。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誠觀眾。任何時候,我在用竹節人演戲,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對面,目不轉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鐵桿戲迷的樣子。後來,多來了三條狗當觀眾。再後來,就有了人當觀眾,多的時候能達二十多個。有些人被我用竹節人演進去,他們也覺得驕傲。沒有被我演進去的人來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節人演一下。有人喜歡看,我就有了編戲、表演的激情和動力。

2、閲讀與交流。

(1)説説作家王勇英筆下的竹節人與課文中的竹節人有什麼不同。

(課文中的竹節人是打鬥用的,而這裏的竹節人是“戲班裏的演員”,而且形象更豐富些。)

(2)作家王勇英從玩竹節人中收穫了什麼呢?

(收穫了編戲、表演的激情和動力。)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竹節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豁、凜”等16個生字,隨文讀準20個難認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學習“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閲讀策略,完成玩具製作指南,並體會竹節人帶來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預學交流,明確學習要求和起點

1.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課題是《竹節人》

師: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現,今天的課文和平時的精讀課文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打開課文,看看課的前面的內容和課的後面的內容找一找。誰來説一説?

二、關注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1.發現課文前導語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段話,這段話告訴我們閲讀這篇課文的什麼?——任務

2.理解任務

這三個任務我們應該怎麼來理解呢?任務一是讓我們幹什麼,誰來説一説。

任務一:寫做法和玩法

任務二:體會竹節人給人帶來的樂趣,這裏的傳統玩具是指什麼?

任務三:這裏的“老師”是哪裏的老師呢?

3.從課前的導語中我們瞭解了這三個任務,你還知道了什麼?讀讀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閲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也不同。

三、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1.是的,同一篇文章,閲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就不同,採取閲讀方法也不同,這就是有目的的閲讀,是一種閲讀的策略,今天我們就用這種閲讀策略來完成這三個任務。

2.聯繫課後任務欄

課後有三位同學也交流了他們的讀法,來看屏幕,再自由讀一讀,想一想他們是怎麼讀的?我們該怎麼讀?

4.小組討論,選擇讀法。

讀完了以後肯定會有所啟發,課前小組已經選擇了想要完成的任務,現在你們打算如何完成任務呢?在小組內討論討論,交流一下,完成學習單。

5.彙報交流

討論好了嗎?該怎麼來完成這三個任務呢?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

(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們有了這樣的策略之後,肯定會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務)

剛才同學們交流了閲讀方法,大家有沒有發現?要完成這三個任務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這個共同的地方是什麼?

總結方法:瀏覽全文(略讀)——選擇內容——細讀分析

剛才我們快速閲讀瀏覽了全篇文章,選擇了完成任務所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細讀來完成這三個任務。

三、完成任務單,體驗閲讀方法的選擇過程

在正式完成任務之前,我們先想一想,你看,三個任務是不同的,等會咱們彙報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彙報呢?彙報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1.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完成這三個任務,這有三個任務單,請同學們對照任務單上的提示,四人小組合作完成,開始吧!你在完成閲讀任務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用到了哪些閲讀方法?

2.小組彙報交流

同學們,現在請你們來分享一下剛才的學習成果。哪個小組先來。

(1)成果展示

任務一:請兩個小組上前展示。

(2)評價提升,從選擇內容到細讀提煉

有沒有補充,其他同學呢?

聽了他們的介紹,現在你們會不會做竹節人了?他們的任務完成的非常成功,那麼我來採訪一下,你們在寫這個指南的時候,用了什麼閲讀方法?

提取關鍵信息。

任務二:

其實隨着時代的發展,竹節人已經很少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節人是怎麼玩的?

這麼有意思的竹節人給大家帶來了哪些樂趣呢?

任務二,哪個小組來彙報

組內還有沒有要補充的?其他同學有沒有要補充的?還有哪些樂趣。

剛才老師聽到了他們用的最多的一個方法,是什麼閲讀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

四、總結課堂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圍繞本課的三個閲讀任務,關注了《竹節人》這篇課文裏面不同的內容,用了不同的閲讀方法,嘗試了有目的的閲讀,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可以用上這樣的策略進行閲讀,下節課我們再來講講老師的故事。

板書設計:

9竹節人

做、玩 説 瀏覽全文 提取關鍵信息

樂趣 品、讀 選擇內容

故事 講 細讀分析 圈畫關鍵詞句

《竹節人》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竹節人》是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回憶了作者童年時代做竹節人,玩竹節人以及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現了童年遊戲的樂趣,表達了兒童的喜悦與滿足,同時也寫出了老師童心未泯的一面,字裏行間流露出簡易的兒時玩具帶來的心靈快樂。本單元是閲讀策略單元,教材在閲讀提示中給學生安排了三個閲讀任務,引導學生體會閲讀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也不同。

二、教學目標:

1.會寫“凜”、“棍”等14個字,會寫“威風凜凜、疙瘩”等

17個詞語。

2.能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

細閲讀,達到閲讀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

瞭解做竹節人的過程;感受鬥竹節人的快樂;品味生動、幽默的語

言。

四、教學難點:

學習有目的地閲讀,完成三個閲讀任務;體會“根據閲讀的目的,

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的語文要素。

五、教學準備:課件、學習單、小視頻

六、教學課時: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1.今天我們學習第三單元的課文,請翻開單元導語頁,齊讀單元導語。

根據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寫生活體驗,試着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是本單元的習作要素。)

板書課題――竹節人

2.猜一猜課文寫什麼?

(預測、提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發現策略祕密

1.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圍繞竹節人,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製作竹節人―—玩竹節人――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偷偷玩竹節人。

預設:剛才同學們自覺運用了預測、提問等閲讀策略。本單元是閲讀策略單元,它對於課文的學習有哪些要求?

板書:有目的地閲讀

(三)聚焦閲讀任務,分組合作閲讀

1.明確本課的三個閲讀任務。

分組前指導:要完成三個不同的任務,閲讀時關注的內容一樣嗎?採用的閲讀方法一樣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快速瀏覽課文選擇內容)

2.分發學習單,出示閲讀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一和任務二。

PPT出示閲讀要求:

(1)速讀全文,找到相關內容。

(2)對照任務,反覆細讀文段。

(3)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學習單。

(四)交流閲讀收穫,提升語文素養

任務一竹節人制作指南

1.介紹完成的製作指南,你們是如何閲讀的?主要關注了哪些內容?

預設一:我們小組在完成製作指南時重點關注了第三自然段的內容,通過細細的閲讀、圈畫關鍵詞梳理出了製作指南準備材料和製作步驟部分。

預設二:我們先找到描寫製作過程的段落,對所描寫的內容進行了整理,提煉了製作竹節人的要點。

預設三:我們關注了課文的8.9自然段,知道了竹節人的玩法。

總結:閲讀要仔細,蒐集信息要全面;閲讀關鍵信息時,要學會根據需要進行整理。

2.展示、評價優秀作品,指導非連續性文本的寫作。

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了製作指南,閲讀上有什麼收穫?

為了完成閲讀任務,我們先快速地瀏覽了課文,找到了製作竹節人所對應的段落。對於與任務有關聯的內容,我們進行了細讀,其它內容,我們則進行了略讀。

板書:提取關鍵信息

任務二品讀樂趣體會情感

1.竹節人這種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樂趣?你們是怎麼讀出來的?

2.關注語言、精讀品味語言。

(1)預設:出示第11-13自然段,師生配合讀出神氣。

孩子們用各種材料裝飾竹節人,給竹節人起上各種名號,把竹節人當成在戰場上廝殺的戰將,寫出了孩子們鬥竹節人的熱情之高,以及竹節人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之多。

(2)預設:出示第17-18自然段,這三個詞常用作武術招式名,形象而生動,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強大,可見竹節人“戰鬥”的緊張和激烈了。文字烘托了鬥竹節人時緊張而又激烈的場面。

(學生活動:做動作,讀句子,再想像其他有關武術招式的四字詞語,欣賞竹節人打鬥的視頻,為視頻有感情的配音。)

(3)預設:出示第19自然段,你從那些詞語中感受到樂趣?

讀第18—19自然段,感受場面之熱鬧。

預設: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如“一圈黑腦袋”極言觀戰的人多,反映了觀眾很投入;“攢”的意思是“聚”,表現了同學們圍聚、簇擁的狀態。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我們”專心入迷的樣子,而是通過側面描寫來烘托,表現出“我們”對鬥竹節人入迷。

總結: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抓住關鍵詞句,想象畫面加深我們的讀書感悟,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閲讀方法。

(板書:抓關鍵詞句)

(五)回顧過程、教師總結。

1.這節課,同學們根據閲讀目的,找到對應的段落,採用合適的閲讀方法進行了閲讀,體會了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完成了玩具製作指南。

2.下節課我們將要完成任務三——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我們應該關注哪些內容呢?採用什麼樣的閲讀方法呢?同學們,下課!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繼續完成任務

1.分組檢查字詞。

別出心裁技高一籌暴露無遺忘乎所以

威風凜凜叱吒風雲大步流星輕手輕腳

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虎視眈眈

2.根據任務,明確內容。

任務三的閲讀任務,要重點關注哪些內容呢?(形成策略意識,採用適當閲讀方法。)

預設: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關注第20―29自然段。

(二)細讀課文,驗證閲讀任務

1.默讀課文,講一個有關這位老師的故事,要求用上“虎視眈眈”“怒氣衝衝”“忘乎所以”這三個詞語。(出示)

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起因(虎視眈眈)

經過(怒氣衝衝)

結果(忘乎所以)

2.指導故事的梳理。

板書:複述故事

小組內講一講,推薦優秀同學在全班展示。

(三)分享學習經驗,形成策略意識

1.結合課後三個學習夥伴的交流情況,回顧一下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關注了哪些內容,採用了哪些閲讀方法。

2.交流反饋。

預設:任務一,重點關注了課文3~18自然段,提取了關鍵信息。

預設:任務二,特別關注了“我們”投入地做竹節人、玩竹節人的部分,聚焦關鍵語句和描寫,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預設:圍繞第三個任務,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並關注了老師沒收竹節人的動作、玩竹節人的神態描寫。

小結:同一篇文章,閲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等會有所不同。

板書: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不同

3.實踐運用:讀一篇文章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閲讀”。如果是一本書,你覺得可以運用這一策略麼?

預設:有目的地閲讀一本書,我們可以有選擇地跳讀,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篇章,短時間翻閲多本書籍。

結束語。

板書設計:9竹節人

有目的地閲讀

製作指南(提取關鍵信息)

分享樂趣(抓關鍵詞句)

講述故事(複述課文)

《竹節人》教學設計4

設計説明

課文回憶了自己兒時與小夥伴一起製作“竹節人”的方法、過程,以及夥伴們一起玩耍帶來的樂趣。教學這篇課文,一要讓學生感受傳統玩具帶給人們的樂趣,體會童年的快樂。二是要指導學生明確:同一篇文章,因為閲讀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本案以文本為依託,採用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和活動的形式,藉助文前導讀,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由充分的學習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閲讀方法和閲讀策略,將閲讀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有關傳統玩具的圖片、視頻資料。

2.竹節人玩具若干。

學生準備:蒐集傳統玩具,查找製作等方面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交流: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玩具,你能介紹一下你的玩具嗎?怎樣玩呢?

2.激趣:同學們的玩具可真不少。玩具使我們的童年生活更加富有樂趣。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也玩過玩具,不過爺爺奶奶小時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己製作的。你們想看看嗎?

3.課件出示圖片和視頻資料,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傳統玩具。

4.揭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一種玩具——竹節人(課件出示竹節人玩具圖片)。

5.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和學生聊自己喜歡的玩具開始,創設了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又從認識傳統的玩具開始,激發學生探究、閲讀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完成自讀要求:

(1)一邊讀一邊圈出課文的生字,藉助拼音把生字讀準確。

(2)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並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3)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①朗讀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語。

教師相機正音:“凜”是前鼻音,“疙瘩”的“瘩”要讀成輕聲。

(2)形近字組詞。

①棍 混 餛 ②裁 載 栽 ③沮 組 租

3.指導書寫。

“凜、棍、悟、橡、跺、沮、趴”要注意左窄右寬的.特點。“疙、瘩、裁、籌”書寫時要注意生字的結構特點和筆畫間的穿插避讓。

設計意圖:識字學詞在高年級要以自學為主,教師只需在關鍵處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或引導。

三、默讀課文,梳理課文

1.引導思考:課文圍繞“竹節人”這種玩具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個部分?

2.學生交流,理清脈絡。

可指導學生採用段意合併法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我們”迷戀自制玩具和怎樣製作竹節人。

第二部分(第5~18自然段):寫怎樣玩竹節人。

第三部分(第19~22自然段):寫玩竹節人得到的樂趣。

第四部分(第23~29自然段):寫老師也玩竹節人。

設計意圖:課文內容很長,為了讓學生的初讀富有成效,就要從字詞句上紮紮實實進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為下面學生為解決不同學習任務採用不同閲讀方法打下良好基礎。

四、明確任務,自由讀文

1.課件出示導讀提示。

如果給你以下任務,你怎麼讀這篇課文?

·寫玩具製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

·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2.指名讀導讀提示。

3.學生自由讀文,做好圈畫或記錄。

設計意圖:出示導讀提示,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瞭解自己的學習目的,更能高效學習。

《竹節人》教學設計5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投入學習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作者的腳步,看一看閲讀目的不同,我們會採用怎樣的閲讀方法。

二、開展活動,組內交流

1.教師做活動指導,分別下發活動建議。

2.小組內開展活動,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3.第一小組彙報學習成果——寫玩具製作指南。

預設:

為完成“寫玩具製作指南”這個任務,我們先快速讀全文,找到描寫製作玩具的段落——第3自然段,再仔細讀,然後在練習本上寫製作指南。

(1)展示“竹節人制作指南”:

(2)教師提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

預設:

生1:因為課文中説鋸的時候,要小心,弄不好一個個崩裂。我覺得應該把鋸的時候怎樣鋸加進去,就更好了。

生2:我覺得要是能加上“給竹節人刻上眼睛、鼻子、嘴”就更好了。

4.第一小組彙報學習成果——教別人玩“竹節人”。

預設:

生1:為完成“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個任務,我們先快速讀文,找到具體描寫玩玩具的段落(第8~15自然段),再仔細讀,記住玩的時候的要領,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竹節人的玩法。

(1)學生出示玩的要領:

(2)教師組織活動:按照剛剛這位同學總結的方法,其他同學拿出你們手中的竹節人玩一玩。

5.第二小組彙報學習成果——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預設:我們小組彙報的是第二個任務——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完成這一任務的時候,我們讀的時候特別注意文章中寫“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內容。

(1)展示找到的部分語句。

(2)彙報從相關語句中感受到的`內容。

預設:

生1:我從“風靡”“呆頭呆腦”“神氣”“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心滿意足”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竹節人這個玩具給同學們帶來的無限快樂,我很羨慕他們能玩得這樣開心。

生2:我從“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這段話中體會到了竹節人給大家帶來的樂趣,這段話讓我感受到了玩玩具都可以有韻律感和節奏感,太有趣了。

生3:我從兩個“神氣”中體會到了竹節人不僅是玩具,更是同學們親手製作玩具後驕傲自豪的體現。

生4:我想補充一點,竹節人不僅給同學們帶來了樂趣,也給老師帶來了樂趣,老師都玩得愛不釋手了。

6.第三小組彙報學習成果——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預設:

我們來彙報第三個任務——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們重點閲讀了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弄懂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按照這個線索我很快就在小組內複述出老師的故事。

(1)過渡:同學們甚至老師玩竹節人時的動作、神態,無一不告訴我們,竹節人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他們都樂在其中,沉迷其中,以此為照,會意自己熟悉的一位老師的故事吧。

(2)拓展交流:説説在自己的生活裏類似有關老師的故事。

(3)學生試講。

設計意圖:圍繞任務開展活動,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提煉有效信息,並進行交流、總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總結學法,有效讀文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説説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

預設:

生1:我們小組是先仔細閲讀課文,遇到描寫竹節人帶給人們樂趣的句子就畫下來,品讀關鍵詞句,然後在小組內交流體會,感受玩具給人們帶來的無窮樂趣。

生2:我們小組是快速閲讀課文,先找到描寫竹節人制作過程的段落(第3自然段),互相交流後開始寫玩具製作指南,寫完後再組內修正補充。然後找到描寫同學們是怎樣玩竹節人的的段落(第5~18自然段),交流總結玩法,做玩法嘗試,組織玩竹節人活動。

生3:我們小組在完成“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這個任務時,先重點關注相關內容,提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然後在小組內講一講。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為以後閲讀文章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且創設情境,讓學生不僅對文本有了深入的瞭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了對不同的閲讀任務,所關注的內容有所不同,所採取的閲讀方法也有不同。

2.課堂中藉助大家喜歡的玩具,從聊玩具開始到學習課文,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敢説、敢想,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

《竹節人》教學設計6

【課文分析】

這篇課文圍繞“樂趣”一詞,描寫了作者童年時做竹節人、玩竹節人、老師沒收竹節人後偷偷玩竹節人的過程與感受,表現了童年遊戲的無窮樂趣,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

課文共有29個自然段,由四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1至2自然段,簡述“我們”當時全迷上了竹節人。

第二部分:3至7自然段,主要寫了“我們”製作竹節人的經過,以及孩子們在製作過程中表現出的無限熱情和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同時,也寫出了孩子們製作竹節人成功後的喜悦之情。

第三部分:8至19自然段,主要通過寫鬥竹節人的樂趣,來展現竹節人遊戲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我們”對它的深深着迷。

第四部分:20至29自然段,主要寫了“我們”上課時玩竹節人被老師發現並沒收了,下課後老師卻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痴迷地玩。

教材在學習提示中首先提示學生:同一篇文章,閲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接着安排了三個不同的閲讀任務,引導學生從不同的閲讀角度去關注文章的內容。第一個閲讀任務指向竹節人的做法和玩法,需要學生從文中提取關鍵信息來完成;第二個閲讀任務指向人物的情感體驗,需要學生好好品讀文字,感受竹節人帶給人們的樂趣;第三個閲讀任務指向故事敍述,需要學生把握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關鍵細節去講有關老師的故事。

課文有兩幅插圖,分別展示了“金鈎大王”“齊天小聖”和裝有紅絲線蛇矛的竹節人,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竹節人的各種形象。課後安排了一個思考題,圍繞“為完成三個不同的任務,你是怎樣讀這篇文章的?”這一話題而展開的討論,三位學習夥伴針對三個不同的閲讀任務交流各自的閲讀體會,和課前的學習提示形成了迴應,同時,也對“有目的地閲讀”的閲讀實踐進行了一次回顧,首先要快速讀全文,找到相關內容,其次要對相關內容進行細讀,提取關鍵信息或者用心體會,還要根據任務對相關內容進行重點梳理。

【學情分析】

孩子天生愛遊戲,文中孩子們對竹節人的痴迷和喜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這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在此之前,學生也已經學習了基本的的閲讀策略和常用的閲讀方法,這也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習本課的難點在於如何根據三個不同的閲讀任務,減少閲讀干擾,快速地找到相關的內容,並且採用恰當的方法開展有針對性的閲讀,達到閲讀目的。不同的閲讀任務,需要採用不同的閲讀方法,學生既要綜合考慮又要區別對待。

【教學目標】

(一)課文教學目標

1.會寫“豁、凜”等14個字,會寫“威風凜凜、疙瘩”等17個詞語。

2.能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細閲讀,達到閲讀目的。

(二)重點目標

能初步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閲讀。

【教學準備】

學習單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豁、凜”等10個字,會寫“疲倦、別出心裁”等9個詞語。

2.能初步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細閲讀,達到閲讀目的。

【教學過程】

一、閲讀單元要求,明確學習重點

1. 閲讀單元導語,瞭解“有目的地閲讀”的含義。

(1)導讀:“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本單元是閲讀策略單元,它對於課文學習有哪些要求呢?

(2)學生談談對單元語文要素(閲讀部分)的理解。

預設:閲讀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3)回顧已學過的閲讀方法:瀏覽、精讀、跳讀、猜讀、批註等。

(4)小結:“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採用不同的閲讀方法開展‘有目的地閲讀’”。

2.揭示課題

出示竹節人圖片,導入:“誰知道這是什麼玩具?”(竹節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竹節人的課文。”

【設計意圖】瞭解單元學習要求,明確本單元學習重點——有目的地閲讀。

二、聚焦閲讀任務,學習閲讀策略

1.閲讀導語,明確任務。

(1)過渡:“本課《竹節人》我們要根據哪些閲讀任務來開展‘有目的地閲讀’呢?”(板書:閲讀任務)

(2)閲讀課文導語,瞭解本課三個閲讀任務。

2.藉助圖表,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學習活動:填寫下圖。

①交流填表情況,理清文章脈絡。(三至四自然段:做竹節人;五至十九自然段:玩竹節人;二十至二十二自然段:沒收竹節人;二十三至二十九自然段:偷玩竹節人)

②引導學生關注泡泡提示語:從泡泡提示語中你知道了什麼?(後面兩部分內容都是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3.快速讀文,找到相關內容。

(1)過渡:“這節課,我們先帶着第一個閲讀任務閲讀課文。要完成第一個閲讀任務,我們要關注材料中的哪些內容?”

預設:“寫玩具製作指南”要關注製作材料、工具、製作步驟;“教別人玩這種玩具”要關注動作、具體玩法。

(2)學生快速讀課文,找出描寫竹節人制作和玩法的相關內容,做上記號。

(3)交流指導:竹節人制作(第三自然段);竹節人玩法(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自然段。)

4.細讀重點,完成閲讀任務。

(1)細讀重點段落,寫玩具製作指南。

①過渡:“竹節人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我們還要重點研讀找到的內容。”

②默讀第三自然段,圈畫關鍵詞,並藉助下圖説一説製作流程。

③學習活動:填寫製作指南

(2)聚焦重點段落,瞭解竹節人玩法

①過渡:“這麼有趣的竹節人要怎麼玩呢?”

②瀏覽第8—19自然段,圈畫關鍵詞,並藉助下圖説一説玩法。

③找一找有哪些具體玩法,並圈出相應的動詞。彙報交流,相機指導。

單獨玩:嵌入、拉緊、一鬆一緊

兩個放在一起玩:放在、對打、卡住、挺着、捱揍

取名號玩:繫上、刻在、找到、裝在、剪、做、裝上、取、粘上、雕成、招呼、打、磕飛、大呼。

④相機指導書寫“豁、凜、疙瘩、疲倦、別出心裁”等字詞。

認讀詞語:豁然、威風凜凜、疙瘩、疲倦、呆頭呆腦、冰棍、別出心裁、技高一籌、橡皮

正確書寫:豁、凜、疙瘩、疲倦、別出心裁、技高一籌

【設計意圖】圍繞第一個閲讀任務,示範“帶着任務閲讀”的方法。

三、回顧閲讀過程,總結閲讀方法

1.引導:“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回顧下,為了完成第一個閲讀任務,我們是怎樣讀這篇文章的?”

2.交流指導。

(1)相機引導學生結合課後思考題第一個泡泡的內容進行回顧。

(2)預設:先瀏覽,找到相關內容,再根據任務細讀重要部分;寫製作指南就關注製作材料、工具、具體步驟,教別人玩這種玩具就關注具體的幾種玩法以及動作。(根據學生髮言形成以下思維圖示)

3.小結:根據自己的閲讀目的,找到對應的內容,採用合適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這就是“有目的地閲讀”,下節課我們繼續圍繞另外兩個任務進行“有目的地閲讀”。

【設計意圖】回顧閲讀經歷,梳理閲讀方法,在交流中體會閲讀策略的運用。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頹、沮、趴、屜”4個字,會寫“沮喪、心滿意足”等8個詞語。

2.能繼續根據閲讀任務,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閲讀。

【教學過程】

一、根據任務,選擇內容

1.導入:“上節課,我們圍繞第一個閲讀任務,採用合適的方法閲讀了《竹節人》,這節課,我們繼續圍繞剩下的兩個任務來讀這篇文章。”(板書:帶着不同任務閲讀)

2.藉助圖示,回憶閲讀過程。

3.提問:“完成剩下的兩個閲讀任務,要分別關注哪些內容呢?”

預設:第二個閲讀任務,要關注“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第三個閲讀任務,要關注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帶着兩個閲讀任務瀏覽課文,找到相應內容,作好記號。

預設:投入地做玩具:第4自然段;投入地玩玩具: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七至二十一自然段;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

【設計意圖】明確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選擇不同的閲讀內容。

二、細讀內容,完成任務

1.聚焦側面描寫,感受樂趣。

(1)自由讀第4自然段,思考:“我”的毛筆真的`總是弄丟了嗎?為什麼?

賣毛筆的老頭生意特別好,這説明什麼?

(2)交流指導。

預設:毛筆是竹子做的,竹子正好是做竹節人的材料,“我”的毛筆不是弄

丟,而是拿去做竹節人了,老頭生意好的原因是大家都去買毛筆做竹節人了。説明竹節人對“我們”有着無窮的吸引力,充滿樂趣。

(3)想象孩子們每天買毛筆、做竹節人的畫面。

(4)小結:“雖然,作者沒有正面描寫孩子們做竹節人的快樂,我們卻在

媽媽的責怪和老頭生意特別好的側面描寫中體會到了竹節人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2.聚焦細節描寫,體會樂趣。

(1)默讀第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七至二十一自然段,找一找從哪些地方看出玩竹節人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

(2)交流指導,品讀體會。

預設:十一、十二、十三、十五自然段:取名號、大呼勝利;十七至二十一自然段:喊“口訣”、念“伴奏”、攢着觀戰,還跺腳拍手、手癢癢、課本當屏風、搏將起來、看得入迷、伸長脖子。

(3)想象課間上演的竹節人“搏鬥”場面,並用一個詞形容下當時孩子們的心情。(開心、快樂、喜悦)

(4)小結:“作者抓住孩子們給竹節人取名號、課間鬥竹節人的熱鬧場面以及上課偷玩竹節人的描寫,那名號、那聲音、那架勢、那場面、那畫面,處處充滿樂趣。”

3.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1)默讀課文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圈畫出關鍵詞,填寫表格。

(2)交流反饋:

(3)過渡:“講故事如果只是把表格中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講一講肯定

不好,我們還要細讀每個部分,抓住每個部分的關鍵信息,才能把故事講好。”

(4)再次默讀20-29自然段,畫出描寫“我”和老師神情的詞語。

①預設:

我們:

老師:

②相機認讀“大步流星、頹然、暴露無遺、沮喪、唸唸有詞、忘乎所以、心滿意足”等詞語。

③做一做“大步流星、怒氣衝衝”的動作,想象老師沒收玩具的情景。

④演一演“頹然、沮喪、唸唸有詞、忘乎所以、心滿意足”的神情。想象老師玩竹節人的畫面。

⑤正確書寫“頹、沮、趴、屜”等生字。

(5)藉助表格、關鍵詞講一講老師的故事。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理解,學習閲讀方法。

三、對比過程,總結策略

1.回顧:課文導語提了三個閲讀任務,現在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根據三個不同的任務來閲讀這篇文章的?

2.結合課後三個提示在四人小組裏交流。

3.交流反饋,形成板書。

預設1:圍繞第一個任務,通過瀏覽找到相關內容,並根據任務要求仔細閲

讀了竹節人制作材料、工具、具體步驟和竹節人的具體玩法等相關內容。

預設2:圍繞第二個任務,特別關注了“我們”投入地做竹節人、玩竹節人

的部分,聚焦關鍵語句和描寫體會傳統玩具帶給人們的樂趣。

預設3:圍繞第三個任務,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並關注老師沒

收玩具的動作、玩竹節人的神情描寫。

預設4:都是先瀏覽課文,接着找到相應的內容,再仔細閲讀相關內容。但是閲讀內容的選擇和閲讀方法的使用又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是圍繞閲讀的任務而定的。

4.結合板書,引導對比,總結收穫:同一篇文章,閲讀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閲讀方法等會有所不同。

【設計意圖】結合課後提示交流閲讀過程,鞏固閲讀策略。

【板書設計】

9 竹節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95gd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