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積累幽靜、波濤洶湧、陶醉等詞語。

2、在教師引導下,有感情朗讀課文。

3、開展想象,根據提示進行説話練習。

4、通過學習課文,瞭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重點】

1、開展想象,根據提示進行説話練習。

2、瞭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難點】

瞭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新,導入新課

1、聽音樂,揭示課題:

月光曲。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名曲背後的故事。

(音樂月光曲的引入,讓學生伴着優美和諧的曲子,進入課文的情境中,從聽覺上刺激了學生,也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情感因素,對課文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檢查預習,完成填空: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音樂家()譜寫的。

説説你對貝多芬有什麼瞭解?補充介紹貝多芬。

(適時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為進一步瞭解人物的品格作鋪墊。)

2、快速閲讀課文,找出月光曲的內容:

⑴指名交流。

⑵學生自由讀,找出旋律變化的內容,説説理由,指導朗讀。

⑶合作讀整段文字。

(採用倒敍的手法,讓學生從文字上感受《月光曲》所描繪的魅力意境,再利用音樂、圖片進一步從聽覺視覺上刺激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的語言和樂曲融為一體。)

三、講讀課文,深入感悟

1、過渡引入故事,理解茅屋這個詞,開展想象,説話練習。

2、引讀兄妹倆的對話,開展想象,體會貝多芬的心情變化。

3、學習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開展想象,體會貝多芬的驚喜。

4、讀句子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顯得格外清幽。體會貝多芬的創作靈感。

(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對《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學習來體會貝多芬的人格魅力,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進行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回顧前文,點明主題

1、再讀月光曲的內容,體會作家創作的動力。

2、再一次感受樂曲的力量。

(讀,學生表達。)

3、理解兄妹倆的陶醉。

4、總結

(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感受樂曲帶來的震撼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板書設計】

月光曲

好奇同情激動

貝多芬走近走進茅屋

月夜美景

同情窮人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本設計將“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閲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查找,收集,拓展相關閲讀材料,通過“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學會8個生字,能理解“幽靜”、“清幽”、“純熟”等詞語的意思。

⑵瞭解“知音”的意思,引導學生去查閲“知音”的由來(可參考“高山流水”一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能根據課文內容開展合理想象,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

⑶通過合作學習,能根據課文描寫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無限熱愛之情以及兄妹互相體貼,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

⑵體會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他同情勞動人民,願為知音創作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那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貝多芬。

出示貝多芬照片、學生介紹貝多芬、出示文字、指名讀。

二、揭題

今天我們來了解他的另一部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揭題,讀題。

三、據題提問

1、那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學生提問。教師梳理。

⑴《月光曲》是怎樣的?你覺得這個曲子跟什麼有關,聽這個曲子會是怎樣一種感覺,假如還有一個曲子叫《陽光曲》。它們會相同嗎?

⑵《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2、滿足你們的第一個願望,一起欣賞《月光曲》。請閉上眼睛。聽聽是否與我們剛才的猜測相似。

3、課文什麼地方描寫了這些畫面?(第9自然段)那就讓我們打開課本跟兄妹倆一起去感受吧。教師範讀第9自然段。欣賞了《月光曲》,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貝多芬。

四、學習課文2~8自然段,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

《月光曲》動聽吧?可這麼美妙的旋律是怎樣誕生的呢?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什麼呢?接下來是不是該你們滿足我的願望了?一起探究吧!從哪裏去尋找答案呢?

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一個詞叫:傳説,什麼叫“傳説”?

(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民間傳説往往能夠反映出人民羣眾的某一種願望。)

1、請自由朗讀課文2~8自然段,找找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什麼?哪些景,哪些情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靈感呢?

2、學生自讀課文,找依據。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有個詞叫“此情此景”,那就先講“情”吧。)

⑴情(遇知音):

①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把貝多芬深深地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裏“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於悽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這種真摯的感情也感染了我們的音樂家。)

②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我覺得這一句是分兩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是盲姑娘對貝多芬彈琴的評價,説他彈得十分純熟,還有感情很深;第二部分寫了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還十分懂音樂,她有很高的欣賞水平。)

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音樂家遇到了懂得自己音樂的人,這叫遇到了什麼啊?

(知音。)

什麼叫“知音”?

貝多芬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會怎樣?

指導好朗讀。

而且這位“知音”不是一般的人。

(簡單學習“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盲姑娘她雖然眼睛瞎了,可她的心裏是明亮的,她非常懂音樂,她用心去聽音樂,所以她能聽出是貝多芬在彈。)

③貝多芬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④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從這兩個地方,你感受到的是貝多芬的什麼?

(平民思想,同情窮人等。)

⑤小結:

貝多芬是為誰而創作《月光曲》的啊?他是為知音而作還是為窮人而作?如果是遇到窮人就作曲的話,那是不是他在街上遇到每一個乞丐都要給他彈一首曲子呢?

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深深地感動着貝多芬;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感悟更是讓貝多芬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得有着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音樂大師有了即興創作的衝動。那他為什麼要創作《月光曲》而不是別的什麼曲呢?

板書:

有感於知音

⑵景(清幽、幽靜):

①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A、從“幽靜”一詞能想象到什麼?

(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B、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着,萊茵河環繞着一座小鎮,小鎮具有古典氣息。河水清澈,湖面靜謐。夜晚時分,貝多芬剛剛結束演出,抱着輕鬆、閒適、愉悦的心情藉着月色在一條小路上散步。多麼悠閒、愜意啊。)

板書:

萊茵河畔靜夜圖

C、“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彈的正是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比如你晚上去散步,走到一家人的窗户外面,聽到裏面有朗讀聲,在朗讀什麼?在朗讀你發表在作文選上的一篇文章,你心情會怎麼樣?

(高興。)

(“驚訝”?)

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不是很正常嗎?需要那麼驚訝嗎?讓他驚訝的是什麼呢?

D、理解“斷斷續續”:

正因為貝多芬好奇、疑惑,所以他就──走近茅屋。

②茅屋裏點着一枝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展現的是月光照射下,茅屋顯得低矮而破舊,屋內的陳設更顯得寒傖,燭光是微弱的,鋼琴是陳舊的,但茅屋裏卻洋溢着和諧而祥樂的氣氛。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板書:“茅舍借月彈曲圖”。)

五、藉助板書小結課堂,引出下節課的探究方向

現在你又會用怎樣一句話來評價貝多芬呢?這個民間傳説,讓我們領略了音樂家同情勞動人民,願為知音創作的博大高尚的情懷。大師不愧為大師啊!

再讀第9自然段,《月光曲》到底描述的是怎樣一副畫面呢?又是怎樣的旋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標籤: 月光曲 課時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dwjl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