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人音版)第二冊第九課《巧巧手》欣賞

教學年級:

一年級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樂曲的來歷,知道波爾卡是起源於歐洲的一種音樂體裁。感受樂曲不同的情緒。

2、採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現樂曲活潑、熱烈、歡快的主題。

教學重點:

採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現樂曲活潑、熱烈、歡快的主題。

教學難點:

能聽辨出樂曲的段落。

教學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聽音樂邊做律動邊進教室,背景音樂為《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2、師生問好。

二、新授部分:

1、欣賞第一部分:

1)設問:我有一雙萬能的手,現在老師在做什麼呢?(師配第一部分主題音樂做打鐵動作)老師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力度一樣嗎?什麼時候強,什麼時候弱?

2)出示圖譜,誰能從這幅圖裏找到答案(師邊喊口號再演示一遍,引導學生找出節奏規律)

3)跟隨老師的口號做打鐵動作。

4)跟音樂邊聽邊做動作。

5)作品簡介。這首樂曲的名字叫《鐵匠波爾卡》。波爾卡是從歐洲流行起來的一種二拍子的舞蹈節奏。《鐵匠波爾卡》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在一百年前創作的。1869年3月保險箱製造商製成了兩萬個保險箱,心裏很高興,所以就舉辦了一次焰火慶祝大會,據説這首《鐵匠波爾卡》首次在焰火大會上演出的時候,樂隊曾採用兩台打鐵用的鐵砧作為節奏樂器呢!剛才我們聽到的只是這首樂曲的第一部分。聽完後,你感覺到鐵匠打鐵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輕鬆、愉快)

6)再聽第一部分,邊聽音樂邊做動作,敲打擊樂器。

過渡:同學們表演得太棒了。看來,作曲家成功地抓住了人們來參加焰火大會時的心情,大家跟着音樂跳起來抒情的舞蹈,你們聽!

2、欣賞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音樂,生聽辨與第一段在風格和情緒上的不同之處。

師:舒展的音樂過後,又聽到了火熱的打鐵聲,和剛才的一樣嗎?(出示圖譜)

2)生隨口號敲節奏。

3)生隨音樂敲節奏。

4)完整復聽第二部分,沒有打鐵聲的時候用舒展的動作表示,聽到打鐵聲時用錘子敲一敲。

3、欣賞第三部分

1)播放第三部分音樂,聽辨與哪部分相似。

2)你們注意到結尾了嗎?焰火大會進入了狂歡階段,為了配合人們的情緒,音樂也進入了高潮,這時我們有什麼樣的感受?

3)復聽第三部分音樂,生表現高潮部分

4、完整欣賞作品

回憶全曲

三、拓展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每年的1月1日,在維也納著名的金色演播大廳裏都要舉行一次新年音樂會。《鐵匠波爾卡》也是經常在這裏演出的'一首曲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世界級的音樂大師們是如何演奏的?(播放視頻)

四、聽音樂出教室。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有趣、生動地欣賞表演課。音樂是流動的,具有形象性和不確定性。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我採用了“總---分---總”的教學手段,抓住“音樂形象”這條主線,加入了打鐵的動作和節奏來鞏固學生的記憶力。初聽時我用打鐵的聲音將學生帶人情境中。在分段欣賞時引導學生從每段不同的情緒、節奏入手,這樣就把學生引進特定的意境中去,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樂曲的情緒,感受到音樂內在的美,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整節課學生的參與度都很高。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聆聽《鐵匠波爾卡》

教材分析:

《鐵匠波爾卡》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作於1869年。同年3月在保險箱製造商為製成兩萬個保險箱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餘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採用D大調。 拍,復三部曲式,在敲打鐵砧為節奏的4小節引子後,樂曲呈現出單三部曲式寫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題。此主題輕快活潑,表現了人們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歡樂。

學情分析:

通過情境創設打鐵的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活動,同時通過不同的樂段設計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的參與很好的分辨樂段與主題旋律。

教學目標:

1、通過參與樂曲《鐵匠波爾卡》能用較好的.節奏感知表現樂曲。

2、在各種形式的反覆聆聽過程中加強對音樂主題的記憶,能聽辨樂曲主題旋律的特點和變化,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

3、通過欣賞樂曲《鐵匠波爾卡》,讓學生初步瞭解波爾卡這種音樂形式。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的形式聆聽、感受及表現樂曲《鐵匠波爾卡》。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感受樂曲的獨特風格。

教學難點:

1、在音樂的聽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表現力。

2、通過已學節奏和主題旋律表現樂曲。

教學準備:

課件 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設計意圖:讓學生迅速進入音樂情境中,初步感受大鐵錘與小鐵錘的力度,辨聽音樂。) 1、出示打鐵節奏,邊做邊念。

2、 請同學們起立,男孩子倫大鐵錘,女孩子敲小鐵錘,一起來感受敲鐵的節奏。

3、出示音樂,感受音樂的動律。注意聲音配合。

二、分段欣賞音樂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分段欣賞以及哼唱主題,能夠準確的配樂敲擊節奏,體驗燒火打鐵的過程,瞭解音樂結構。)

(一)分樂段設計活動,讓學生充分聽與體驗。

1.欣賞A段音樂。

(1)學習敲鐵節奏。

(2)尋找木凳男女生配合敲擊,突出強與弱的力度。

(3)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3)配樂演奏,注意與音樂配合的準確。

2.欣賞B段音樂

(1)第一主題,通過實踐拉風箱的動作,辯聽B樂段第一主題音樂。

師:樂曲的速度、力度有什麼變化?他們在幹什麼?

(2)第二主題

通過辨聽大火燃燒的音樂,分辨四個樂句。

3.欣賞A1段音樂

(1)哼唱主題旋律,並帶上歌詞演唱。

(2)聽音樂,用三角鐵敲擊節奏圖譜。

(3)分辨一樂段與三樂段的不同之處,在結尾處添上一個完美的YE。

4.表演全曲

師:今天我們逐步聆聽了鐵匠波爾卡的三個樂段,接下來,我們要完整的表現 歌曲了。老師請一四組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二三組做拉風箱和火焰的角色扮演,全班同學在聽到主題音樂的時候要用歌詞輕聲跟唱。老師希望你們能通過自己的勤勞打出完美的鐵器,準備好了。

(二)作曲背景簡介

1.介紹樂曲背景。(《鐵匠波爾卡》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作於1869年。同年3月在保險箱製造商為製成兩萬個保險箱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餘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

三、拓展欣賞

1、簡介交響樂一般由哪些樂器組成並欣賞現場表演視頻

2、總結

師:今天我們聽賞了由奧地利著名音樂家約瑟夫.施特勞斯根據鐵匠們的勞動場景和打鐵的聲音創作的《鐵匠波爾卡》。體驗並感受到了勞動的愉快。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裏,再見同學們!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人音版第二冊第七課欣賞課(一課時)

教學重點:

1、能準確地跟着音樂模擬打鐵的聲音;

2、熟悉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能準確地跟着音樂模擬打鐵的聲音

教學方法:聆聽、表演、模仿、模唱

教學準備道具:多媒體課件、鋼琴、紅扇5把、手偶1個、鐵片與鐵錘各1

教學流程:

一、教學組織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對於新鮮事物好奇心強,但卻有着有意注意時間短、自控能力差的特點。針對這一點,我故設計了以“遊戲”和“手偶交朋友”的環節進行導入,投其所好,增強有意注意。)

1、老師自我簡介;

2、遊戲“正話反説”

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聽、仔細看、擁有一雙“懂音樂”的巧耳朵。

二、主題學習

(主題音樂的學習是本課時的重點,也是音樂欣賞課中關鍵的一環,我緊緊抓住孩子良好狀態的時段進行教學,以期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聽一聽,音樂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的?還是沉重、悲傷的?

2、為音樂選配圖片;模擬打鐵的聲音

3、看圖譜,用“叮咚”模擬“小鐵匠的歌”。(熟悉主題音樂)

三、學習第一樂段

(該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運用“倒敍”的手法,根據孩子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將每環節設計成具體可見的“小鐵匠的歌”、“打鐵聲”、“火焰”,依次引導孩子聆聽各個音樂側重點,由潛入深,從孩子聽覺的第一印象,再到重複中的進一步探尋,逐步體驗第一樂段由弱到強的音響效果帶來的愈加“熱烈的情緒”。)

1、聆聽第一樂段(主題音樂的鞏固聆聽)

“聽一聽,小鐵匠的歌出現了幾次?”

“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2、模擬打鐵的不同節奏型(音樂最飽滿的部分學習)

2/400|0X|00|0X|0X|0X|XX|XX|XXXX|XXXX|XXXX|XXXX|

3、打鐵前的`加熱——火焰(音樂中間部分的銜接)

①“生鐵是打不了的,必須要先進行加熱,那就需要什麼呢?”(引出“火焰”三個樂句的聆聽)

“請聽音樂看老師表演火焰,跟着音樂悄悄地數一數每一次火焰持續了幾拍?火焰升騰了幾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續八拍。)

②“我來扮演火焰,同學們擔任小鐵匠。注意耳朵聽音樂哦。”

4、完整聆聽第一樂段

“讓我們跟着音樂,再來回憶下小鐵匠是怎樣進行工作的。”

(出示相應環節的圖片加以提示)

“我請四位同學來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學擔任小鐵匠。讓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表演吧。”

四、第二樂段的學習

(聆聽音樂)

“聽,這段音樂又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呢?請你跟着音樂自由的動一動。”

“音樂的後半節出現了什麼聲音?”

五、第三樂段的學習

(新課標提倡孩子的主體地位,要求我們教學中要儘可能的以生為本,“創造”是孩子們樂於參與的,本環節,我以“請你用動作表現出鐵匠打出的神祕鐵器”來引導孩子們積極的進行編創,即能帶動他們的聽覺,又能讓他們動腦、動身體,可謂“一舉好幾得”,是本課的亮點之一。)

1、完整聆聽第三樂段

“聽一聽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麼不同?”

2、學習尾聲,出示節奏圖譜

3、在尾聲音樂的伴奏下,擺鐵器造型

(圖片提示:有可能是……?)

六、完整聆聽全曲

(音樂學科十分強調整體性,本環節的任務就是進行全曲聆聽。但由於作品長達兩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聽前,我設計了“情景回顧”的環節,幫助孩子梳理音樂,以便聆聽中的參與體驗能順利進行。)

1、結合課件快速鞏固各樂段的參與方式

2、完整聆聽並表現

七、揭題,拓展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抓住本課的尾巴,給孩子預留一個探尋學習的空間,為以後的學習埋下伏筆。)

1、揭題《鐵匠波爾卡》

2、瞭解兩個名詞“作曲家:約瑟夫-斯特勞斯”、“波爾卡”

3、隨音樂有序結束課堂。

標籤: 波爾卡 鐵匠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gk12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