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5篇(薦)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5篇(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5篇(薦)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21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2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着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説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説説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台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四、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xx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xx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xx

五、作業佈置:

閲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系”多音字的用法。

2.一邊閲讀一邊思考,記錄自己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

1.自主朗讀《蝙蝠寶寶》,讀出疑問的語氣,試着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解答。

蝙蝠寶寶

一隻蝙蝠寶寶

嚇得大喊大叫:

“請你打開黑暗,

我害怕這裏的光線。”

2.你問我答讀

二、整體感知——讀薄

過渡語:關於蝙蝠寶寶飛行的祕密,你瞭解多少?(指名回答)這一節課我們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説明文,相信看到這個題目,好多學生就會生出疑問,別急,請看自學提示。

1.自學提示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關於結構,誰能提出問題?

a.讀準字音

蝙蝠啟示即使敏鋭鈴鐺蒼蠅證明障礙熒屏

b.多音字

系,在繫鞋帶、系領釦、系圍裙讀jì;在系列、系統、關係、聯繫讀xì。

c.寫字練習

系駕駛

預設:從結構看,課文分哪幾部分?(板書思維導圖)

2.自學提示二: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針對課題和內容,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記錄自己的問題。

三、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至四題。

板書設計

6.蝙蝠和雷達

提出問題(1-2自然段)

研究問題(3-7自然段)

得出結論(8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從課文內容、寫法、啟示等不同角度提問,並能藉助提出的問題理解課文。

2.遷移運用提問策略,代文完成《主題閲讀》中《人類的“老師”》課後題。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

1.講評練習冊一至四題;

2.課前小測試(見同步課件)

二、整理問題清單——讀厚

自學提示一: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想一想、説一説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

温馨提醒:可以結合課後題來整理。

預設1:針對課文內容提問

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飛行的祕密的?讀讀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預設2:從課文寫法上提問

為什麼要把蝙蝠比作沒頭蒼蠅?

我們可以從“到處亂撞”和“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等語句中想象蝙蝠的狀態。是不是和生活中的沒頭蒼蠅四處亂竄相似,這樣表達生動形象。

預設3: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提問

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

師生問答讀:

師:雷達的天線像什麼?

男生:雷達的天線像蝙蝠的嘴巴,

女生: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發出的超聲波。

師:雷達的熒光屏像什麼?

男生:雷達的熒光屏像蝙蝠的耳朵。

合:科學家正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才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

三、以文帶文

1.課後閲讀材料

自學提示二:讀片段,想一想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

邊讀邊思考邊記錄問題;

交流分享。

2.自學提示三:運用邊讀邊思考邊記錄問題的方法,閲讀《主題閲讀》中《人類的“老師”》,完成課後練習。

四、自主作業

將本課學到的從不同角度提問的方法繪製一份思維導圖。

板書設計

6.蝙蝠和雷達

針對課文內容提問

從課文寫法上提問

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提問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3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11課《蝙蝠和雷達》,還記得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嗎?(科學家們經過反覆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研讀課文,解開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

導入:【課件出示一隻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説有話要對我們説呢,我們來聽聽吧:你們人類真了不起!竟然連我們蝙蝠界的祕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人類是怎麼發現我們的祕密的,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嗎?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代替科學們回答小蝙蝠的問題嗎?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要把問題回答準確、完整就要先認真讀書,我們先來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寫了科學家們的試驗的?(4、5、6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4、5、6自然段。

(一)學習4、5、6自然段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在什麼環境中做實驗,分別怎麼做,結果怎麼樣?得出了什麼結論?

邊默讀4、5、6自然段,邊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組討論填表結果

指名講所填寫的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哪位同學可以看着表格來為小蝙蝠解釋試驗的過程?要注意人稱的變化。【課件出示:表格】

【出示課件】過渡語:你們這班小科學家真棒!那你們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麼配合起來探路的嗎?

(二)學習第七自然段

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問題?快速讀第七自然段,動手畫出有關句子,並把句子讀一讀。

彙報句子

男女同學賽讀

默讀句子,在表格背後的空白處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圖

展示示意圖,並複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學生的示意圖,板書:

同桌看板書複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的祕密容易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理解“反覆、終於”的用詞準確性。【課件出示句子】

齊讀句子,説體會

齊讀體會

齊讀第七自然段

【課件出示小蝙蝠】:同學們説得不錯,我能在夜間安全飛行的祕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兩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們人類的科學家發明的雷達又是怎樣探路的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答案?

(三)學習第八自然段

邊讀文段,邊畫出有關句子,並讀一讀

模仿板書動手畫雷達的探路方法示意圖

同桌交流示意圖,並複述

指名展示示意圖,並複述,完善學生的示意圖並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44頁,完成課後練習三

指名講答案

齊讀

三、拓展延伸

(一)默讀“資料袋”,填寫: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課件出示】

(二)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説。【課件出示】

(三)補充有關仿生學的資料【課件出示】

(四)説一説:我從( )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 )。【課件出示】

參考:我從變色龍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變色紙尿褲,如果嬰兒小便了,就顯示藍色,如果嬰兒拉臭臭了,就顯示紅色,大大方便了家長。

(五)推薦課外書籍:《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課件出示】

四、作業佈置

1、閲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敍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我把它歸結為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是發現問題:飛機和蝙蝠都能安全飛行;之後分析問題:是不是蝙蝠的耳朵特別靈敏等等。之後是做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安全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揭示了蝙蝠探路的祕密,解決了問題。

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質疑問難,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從題目開始質疑。如在課堂開始,我出示題目,問學生,蝙蝠是什麼,雷達是什麼,為什麼把蝙蝠和雷達放在一起了,推想一下課文會寫什麼,等等。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讀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又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合作,這道問題是根據課後的一道問題中產生的,那道問題是: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的雷達的?我把它換成:科學家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激發學生思考。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之後進行彙報。但是這節課,學生説的還是比較少,我主要是採取示意圖的方式解釋的,讓蝙蝠的探路方法與雷達的工作方式做對比。從而明白什麼是啟示。如果讓學生自己畫示意圖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二、在教學中關注寫的訓練

語文教學必須憑藉聽説讀寫的方式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又是為了更好的提高聽説讀寫的能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是重讀書和抄寫而絕少聽説發問的,現在強調聽説讀寫並重後又似乎有矯枉過正之嫌,課堂上是聽説多,讀寫少。

這裏寫的`練習包括寫字和寫作。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是非常注重學生説,讀的訓練,寫的極少。這就造成了,課上熱熱鬧鬧,成績卻平平淡淡。會念的不會寫,作文更不用説了。在這次聽劉仁增老師的一節課,使我受益匪淺,劉老師在課上(三年的),當學生讀到要寫的字時,劉老師特別認真的指導,讓學生説間架結構,並且用手指在桌面書寫。因此在上課時,我們可以:見縫插針練習造句;將“造段”進行到底;在典型處模仿寫;在省略處補充寫;對簡略處擴展寫等等。

三、立足文本,拓展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國小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閲讀量。因此,讓語文課堂學習由課外促進課內,再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課內外有機結合。事實證明,學生只有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即通過文本的拓展教學來促進課文文本的理解,加深拓展文本的印象,在有限的時間裏,消化更多的文字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因此,這節課上,我們必須明白蝙蝠和雷達的關係後,才能有所拓展,聯繫課後提到的仿生學,引出更多的例子,也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發明更多從動物身上學到的東西。我們要摒棄那種,沒有消化好課內東西,就進行延伸的教學。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4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組織學生玩“矇眼聽聲尋人”遊戲。

2、引導學生談發現和體會。

在眼睛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用耳朵與其他東西配合起來,也可以發現目標。

3、導入新課。

為了發現目標,同學想出了辦法,那麼在漆黑的夜空中飛行覓食昆蟲的蝙蝠是靠什麼本領來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有趣的發現之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

4、課文哪個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奧祕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揭開這一生物之謎呢?

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了吧?

四、深入閲讀,理解課文內容。

師引導學生自學課文3??6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發現。

1、一邊讀一邊思考: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順序:條件:經過:結果:證明:

3、師引導學生語言訓練:

(1)第一次試驗是在什麼條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説一説)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説一段完整的話,説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學生自由讀第6節,並思考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飛行的?

5、教師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用複合、抽動片演示,邊演示邊講解)並指明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6、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板書)

7、教師小結:

(出示雷達圖片)蝙蝠的這一特異功能被成功揭祕後,經過研究開發,人類發明了雷達,它被廣泛地用於軍事,科考等各個領域。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個了不起的發明吧!

五、合作閲讀,前後聯繫,突破重難點

1、生自學課文最後一節,談談自己的發現。

2、教師出示雷達工作情況的圖象資料,引導學生表述清以下的問題:

(1)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2)雷達的工作原理與蝙蝠夜行的祕密之間有什麼具體聯繫?

教師相應板書:

天線

障礙物

無線電波

熒光屏

3、生根據兩處內容的板書,理解“模仿”一詞。

4、引導學生填寫課後練習題,説清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

六、小結全文,拓展延伸

(1)給飛機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達的發明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所以我們的課題就叫:蝙蝠和雷達。(齊讀課題)

(2)默讀全文,説説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3)閲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使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閲讀與探究興趣。

(4)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設計小發明並動手實驗。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5

課文分析:

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敍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説明的主要問題。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鋭、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致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2、課文朗讀錄音、寫有生字詞語的小黑板、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説一説你對它們的瞭解。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指導寫“蝙蝠”兩字。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了吧?

四、學習前三個自然段

(一)默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出過渡句

(二)出示過渡句,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設問)讀了這個句子,你心中產生了什麼疑問?

過渡:要想揭開其中的奧祕,我們要先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三)重點學習第三自然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2、指名講段意

3、對於蝙蝠在夜間飛行,你會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它?為什麼?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

(2)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裏飛行嗎?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裏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

(3)説感受

(4)指導朗讀:蝙蝠的本領真讓人佩服,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話?(讚歎、佩服)

五、結束語:我們人類是靠什麼來判斷有沒有障礙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裏飛行,它靠的是不是那雙像貓頭鷹一樣鋭利的眼睛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作業佈置:

抄寫生字詞語

熟讀課文

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11課《蝙蝠和雷達》,還記得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嗎?(科學家們經過反覆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研讀課文,解開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

導入:【課件出示一隻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説有話要對我們説呢,我們來聽聽吧:你們人類真了不起!竟然連我們蝙蝠界的祕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人類是怎麼發現我們的祕密的,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嗎?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代替科學們回答小蝙蝠的問題嗎?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要把問題回答準確、完整就要先認真讀書,我們先來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寫了科學家們的試驗的?(4、5、6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4、5、6自然段。

(一)學習4、5、6自然段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在什麼環境中做實驗,分別怎麼做,結果怎麼樣?得出了什麼結論?

邊默讀4、5、6自然段,邊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小組討論填表結果

指名講所填寫的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哪位同學可以看着表格來為小蝙蝠解釋試驗的過程?要注意人稱的變化。【課件出示:表格】

【出示課件】過渡語:你們這班小科學家真棒!那你們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麼配合起來探路的嗎?

(二)學習第七自然段

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問題?快速讀第七自然段,動手畫出有關句子,並把句子讀一讀。

彙報句子

男女同學賽讀

默讀句子,在表格背後的空白處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圖

展示示意圖,並複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學生的示意圖,板書:

同桌看板書複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的祕密容易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理解“反覆、終於”的用詞準確性。【課件出示句子】

齊讀句子,説體會

齊讀體會

齊讀第七自然段

【課件出示小蝙蝠】:同學們説得不錯,我能在夜間安全飛行的祕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兩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們人類的科學家發明的雷達又是怎樣探路的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答案?

(三)學習第八自然段

邊讀文段,邊畫出有關句子,並讀一讀

模仿板書動手畫雷達的探路方法示意圖

同桌交流示意圖,並複述

指名展示示意圖,並複述,完善學生的示意圖並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44頁,完成課後練習三

指名講答案

齊讀

三、拓展延伸

(一)默讀“資料袋”,填寫: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課件出示】

(二)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説。【課件出示】

(三)補充有關仿生學的資料【課件出示】

(四)説一説:我從( )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 )。【課件出示】

參考:我從變色龍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變色紙尿褲,如果嬰兒小便了,就顯示藍色,如果嬰兒拉臭臭了,就顯示紅色,大大方便了家長。

(五)推薦課外書籍:《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課件出示】

四、作業佈置:

1、閲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五、板書設計: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激發學生愛科學,從小就有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知識目標:弄清楚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自覺預習,查閲收集資料的能力。教學重點: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課前準備:學生動手製作和蝙蝠有關卡片。(嘴、超聲波、超聲波、阻礙物、耳朵)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嗎?(學生回答)

2、那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位新朋友,你們認得嗎?(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蝙蝠圖)

3、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看來,同學們對這一位朋友已經很熟悉了。好了,另一位親朋友來了,你們認識它嗎?(出示幻燈片)能説説和雷達有關的知識嗎?(學生回答)

4、通過兩種圖片的展示,引出課題《蝙蝠和雷達》

二、學習課文內容

1、從課題入手,作者把兩種不同的物體放在一起,並用了一個和把它們聯繫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研究,共同探討。請同學們拿起書來齊讀課文,邊讀邊找找課文中哪句話最能説明蝙蝠和雷達之間是有聯繫的?並且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回答,教師規納。出示關鍵句(幻燈片)(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讓學生根據這句話的前半句,看看能提出什麼問題。(學回答,教師概括,出示幻燈片)

3、根據提出的問題解決問題。

4、出示試驗表格,讓學生分小組完成。

5、從這三次不同的試驗中,試驗中,證明了什麼?(出示幻燈片)

6、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出示幻燈片)學生讀文,找出答案。

7、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完成填空。

8、學生用手裏的卡片進行演示,用自己的話説説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

9、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什麼?(雷達)

10、雷達是怎樣工作的呢?學生讀文找答案。用手裏卡片進行演示,用自己的話説説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11、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從題目中顯示出來(出示出示幻燈片)

三、學生談收穫

四、課後作業

科學家除了從蝙蝠飛行的祕密中行到啟示,發明雷達之外,還從哪些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創造了其他東西呢?(出示幻燈片)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

2、瞭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弄清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3、利用科學家幾次進行科學實驗的例子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重點)

2、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繫。(難點)

教學準備: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懸念,激趣導入

1、請兩位同學做走路比賽的遊戲,其中一位同學蒙上眼睛,賽後各自談感受。

2、(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

3、、(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麼?知道雷達有什麼作用嗎?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麼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二、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麼認識?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四、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閲讀4、5、6三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4個人組成一小組,邊討論邊完成這張實驗表格。

實驗順序 實驗方式 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

1 矇眼 沒響 不靠眼睛

2 塞耳響 靠耳朵探路

3 封嘴響 靠嘴巴探路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試驗情況。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

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 產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疑問。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

2、讀懂了嗎?請同桌邊討論邊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着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4、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鋭。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5、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八自然段

1、自讀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無線電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學生自畫自説。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七、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麼?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明、去創造。希望同學們從國小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 遊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上課前,我請兩位同學做走路比賽的遊戲,其中一位同學蒙上眼睛,賽後各自談感受。通過這個遊戲,不僅引出課題,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面向全體,自主探究。

為了揭開蝙蝠夜裏飛行的祕密,我讓學生自學4-6自然段。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的機會,人人動腦,個個動手,我讓學生邊讀邊填表。學生自學後大多數同學都得出結論: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部分的學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有一種成就感。

不足之處:

在學習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板書來表示。因為我的問題不夠明確,學生不理解我提出的要求。接着我讓學生把"嘴""耳朵""超聲波""障礙物"幾個詞擺位置來表示配合情況,學生也未能設計出我預想的板書,所以我就一再引導學生,結果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其實學生早已理解了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探路的,是我將該問題想得太複雜了,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所以課前除了備好教材外,還要"備"學生 。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精煉準確的語言。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閲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和體驗三次科學試驗的過程。

2、理解蝙蝠夜間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PPT輔助課件、三次試驗表、仿生學小資料。

四、課時設計:

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導入:同學們,請看屏幕,(指着圖片)一種是動物,一個是探測裝置,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課題卻用“和”字連接。究竟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1課《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細讀第三段,體會蝙蝠靈巧的飛行本領。

過渡語:同學們,連那麼先進的飛機都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啟示,才解決了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那蝙蝠的本領一定很厲害吧!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蝙蝠飛行本領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間是怎樣飛行的?(指生彙報)

【出示課件:蝙蝠在夜裏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3、文段中有一個關聯詞語:“即使……也……”你能口頭説一句話嗎?

4、指導朗讀。

①蝙蝠夜行的本領真厲害!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全班齊讀

5、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生説)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三、小組合作,解密科學家的試驗

過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厲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4、

5、6自然段。

1、小組內齊讀

4、

5、6段。

2.小組討論並填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完成)

試驗順序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實驗證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彙報交流。

(l)第一次試驗是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説一説)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説一段完整的話,説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結合課件演示)

(4)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5)老師稍稍地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們發現少了什麼?去掉行嗎?為什麼?

師:“配合起來”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探路的祕密

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到底它們是怎樣配合呢?下面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第7自然段。

1.生齊讀第7段。

2.現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哪位同學來説説。

3、提問,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頭完成填空:

蝙蝠的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4、哦,原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飛行的。為了解開這個祕密,科學家容易嗎?(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讓你體會到這一點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們看看這兩個句子:

B比較句子:

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C從“反覆、終於”你感受到什麼?

5.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用語言來把科學家的艱辛讀出來啊。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解決二者聯繫。

過渡: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給飛機裝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來學習第八自然段。

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邊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用“”劃出重點語句。

2、仿照板書上的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並口頭説出雷達的.工作原理。

2、他畫得對嗎?那請你説一説雷達是怎麼工作的?

3、對比兩個示意圖,得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個示意圖,進行一次脱口秀的遊戲,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達的聯繫。【出示課件: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學到這兒,你們想説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六、總結昇華,激趣拓展

1、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預設:

2、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啟示發明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啟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的句式來説。

生1:由長頸鹿長長的脖子得到啟示,發明了吊車。生4:由甲蟲得到啟示,發明了坦克。……

3、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很豐富,我也蒐集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嗎?一邊看,一邊猜並大聲説出由這些小動物你能想到什麼。(師播放課件,生邊看邊説)師總結: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而美好,大自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祕,你們想發現嗎?就請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多觀察,勤思考,認真發現和創新。七:作業佈置:

1、閲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

2、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八、板書設計: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2、藉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工作原理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二、重、難點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繫。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

要想知道飛機為什麼能在夜間完全飛行,首先得揭開蝙蝠夜裏飛行的祕密,這節課我們也來當一回科學家,共同揭開蝙蝠飛行的祕密。

2、小組合作,瞭解試驗的過程。

⑴ 科學家們是怎麼做的?課文哪些段落寫了這些內容?(4—6小節)

快速默讀課文,完成表格上的內容,並在小組裏進行交流。

目的

次序

方法

結果證明 1 2 3

⑵ 小組派代表彙報,複述試驗過程。

3、學習7、8自然段。

⑴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來探路的呢?齊讀第7自然段。

⑵ 用自己的話説説蝙蝠夜間是如何飛行的。

師板書:

⑶ 看着教師的示意圖説一説。

⑷ 自學第8自然段,想想夜航飛機與夜間飛行的蝙蝠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並仿照教師的方法給雷達畫一個示意圖。

⑸ 指名一生演板,説一説。

⑹ 對照兩份示意圖,説一説蝙蝠夜間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⑺ 相機出示課後的填空題。

⑻ 小結:

雷達的發明確實的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這種從研究動物的特別功能後得到啟發,發明出科學儀器,機械為人類服務科學叫仿生學。請大家想想,平時,我們看到的哪些儀器、機械和動物的特有本領有密切的聯繫?(如烏賊魚──汽墊船;響尾蛇──空對空導彈;魚──潛水艇……)

4、讀寫結合,仿寫課文1、2、7、8自然段。來當一回小作家,從中選擇潛水艇這一發明,仿照課文1、2、7、8自然段的寫法,也來寫一篇仿生學的小短文,按照“提出問題──揭開祕密──發明創造”的寫作順序來寫一寫,寫得好的就投稿到我們的校刊上,好嗎?(學生練寫)

5、課外延伸:

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們會在生物的啟示下將會越來越多的發明創造。課後,大家可以閲讀12課中的《大自然的啟示》一文,相信將會帶給你更多的啟發。

板書: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科普小短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們通過對蝙蝠夜間飛行祕密的探究,並從中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全文條理清晰,邏輯性強。針對教材特點,我將本堂課的

〖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朗讀課文,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2、藉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工作原理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這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課文,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枯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我首先創設了讓學生來當一回科學家的情境,通過三次試驗來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這是整堂課的第一個環節。其次,在深入理解課文本內容之後,學生對仿生學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又鼓勵學生當一回作家,仿照課文1、2、7、8自然段的寫法,以魚和潛水艇為題指導學生練筆,按照“提出問題──揭示祕密──發明創造”的順序,以課文為範例,進行讀寫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閲讀面廣,在語文課上樂説善思,有強烈的表達慾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説,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裏的內容,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對照屏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説的機會,都能説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説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3、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繫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

二、不足之處

1、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因為這一部分內容簡單,而花時太多,擠佔了後面仿寫的時間。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目的複述課文的真正用品。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情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2、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儘管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説的訓練,但思考和問題過於淺顯,對學生的思維素質沒有很大的促進和影響,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

3、這堂課上的讀寫結合的小練筆本應成為這堂課的亮點,可惜因為時間的原因沒能顯現出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教學方法上還是有很強的預設性,未能凸顯出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曾有人説,語文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評課〗

羅建萍: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覺得萬老師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最讓我受益的是,萬老師不是以教給學生多少知識為根本目的,而是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她在讓學生畫出雷達工作原理的示意圖之前,她先用示意圖給學生畫出了蝙蝠飛行的原理,再讓學生自讀第八自然段,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雷達工作原理的示意圖,這不但讓學生自己動手又動腦了,並且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學的更輕鬆,更有趣。

李揚:《蝙蝠和雷達》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章,這樣的課文學生會覺得比較枯燥,而且比較難懂。而萬老師這堂課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枯燥,而是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發言面廣,而且回答很精彩。這與萬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是分不開的。

曾文:萬老師執教《蝙蝠和雷達》這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新課程理念下新課堂的精彩,整堂課,教師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引與獨立閲讀能力的培養,積極推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注意了創設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這堂課我還有個不成熟的看法,小練筆《魚和潛水艇》的仿寫,應給予一定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科學原理後再仿寫,也許學生會寫得更好。

張麗娟:閲讀教學貴在老師善於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課上老師引導學生採用“讀、畫、思、議、寫”等方法一步步理清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意思。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於運用語言。學習課文的方法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寫一寫另一個仿生學的小短文,實現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在這樣的遷移訓練中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激起了學生閲讀文本補充文本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習作慾望。

廖海雲:語文教學要遵循從“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是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從整體入手學習課文,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利用習題及其板書,讓學生複述課文內容,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這樣讓學生饒有興趣的再次回顧課文,讓學生真正在文本里走了個來回。

龔桂華:各類課文的教學,都要加強語言文字和思維能力的訓練,這就要求老師根據教材特點,找準訓練的突破口。萬老師在理清課文的思路後,讓學生練習表達,進行鞏固。這樣安排,減少了學習的難度,力求使絕大多數學生均能熟悉課文內容,吸收課文語言。

黃俐文:老師們説的我都很贊同,在這裏我有一個疑問,就是科普類的課文除了教給學生需要懂得的知識外,語文學科的特點如何來體現?是不是就不需要語言文字的訓練了?這篇課文描寫科學家如何做試驗的,寫得很精煉準確,特別是“橫七豎八的拉着繩子,蝙蝠飛了幾個鐘頭,一個鈴鐺也沒碰着”等詞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科學家對科學的嚴謹認真的態度。等等一些這樣類似的詞語,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必要帶着學生品詞品句。

李蘇慧:聽了黃老師的.發言,我有同感,《蝙》是一篇科普短文,如何在學生弄懂仿生學初淺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值得大家思考。萬老師在教材的整體把握及重難點的突破上處理比較到位。如課文第二部分(即科學家的三次試驗),萬老師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填表進行反饋評價,學生能較好把握教材這部分內容的整體,然後拋出問題: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萬老師引導學生讀、説、畫示意圖等方法重點學習這部分。這樣的教學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效果明顯。但如果在學生説完後,再指導學生有效地讀,體會書本上縝密的精煉的語言。本堂課的另一特色,即學生的朗讀、理解到位,説得準確充分。這正體現了語文教育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雖然,“當小作家”這一環節未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現,但通過學生大面積地説,反反覆覆地説,不難想象,學生寫作方向、寫作內容,甚至寫作方法,都應該是胸有成“文”了。

談到萬老師的學生,這更讓我羨慕。從課堂常規到課外延伸,從學生的合作學習到他們主動探究、大膽表達……無一不體現了萬老師對新理念、新課程、新課堂的正確詮釋,同時萬老師在課堂內外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課堂上,孩子們發言踴躍、準確、聲音宏亮……倒如:一學生上台演板並當小老師講解,書寫漂亮、講解清晰;資料的收集;學生合作時主動參與……

教研室田敏老師:

萬老師在課前認真鑽研了教材。課堂教學語言清晰流利,簡練暢達,教態親切自然,教學過程層次分明,課時任務目標明確,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領作用,整堂課有以下幾處亮點:

1、注重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

老師們可能都留意到了,萬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讓學生“練説”的環節,如:對照表格説一説科學家做實驗的經過,對照示意圖説蝙蝠夜間探路的祕密,自己組織語言説一説雷達的工作原理。學生説的形式有自由練説、小組內説、指名説等,學生“練説”的面廣,參與的積極性高,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2、能準確把握“階段目標”,落實《課標》的要求:

《課標》在第二學段閲讀教學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萬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仔細品味“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一句,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思考從“反覆、終於”這兩個詞中,你讀出了什麼?從而明確:人們從大自然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往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甚至幾代人的努力。這樣的教學很好地落實了《課標》中關於“詞句理解方面”的要求。

3、加強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繫,拓寬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課前,萬老師讓學生蒐集了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資料,課堂上學生交流資料,激起了閲讀、探究的興趣,同時巧妙地利用所蒐集的資料,讓學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其他的一些發明創造”,體現了讀寫的遷移。

同時,我還想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對這節課自己的一些思考: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老課文,在新課標的實驗教材中,新課文令人耳目一新,但教材仍保留了一些“老”課文,這些老課文很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習綜合性、整體性、實踐性的特點,堪稱經典。“老”課新教,教師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⑴ 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獨立閲讀能力。

“教”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因而要上好“老”課文,要把教學的重心從“教”轉到“學”上來。今天這節課,上得很“順”,但卻沒有看見師生、生生思維碰撞,交流互動的動態過程。整堂課,老師精心安排了每一個教學步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得很被動,這一步讀哪幾個自然段,下一步畫什麼示意圖,都是在老師的“指揮”下進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自主性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發揮。閲讀教學的根本目標並不在於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而是讓學生養成獨立閲讀的習慣,最終達到自能讀書,閲讀的本質是思考,思考源自疑問,有疑才有思。因此,這篇課文如果能按“問題情境──合作探究──交流互動──點撥總結”的流程教學,即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或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讓學生自主學,合作學,並用自己的方式彙報學習的結果,如畫示意圖,填空,小小解説員介紹,表演等等,教師再進行巧妙地點撥和引導。這樣的語文學習是不是就更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有利於學生思維品質、良好閲讀習慣的培養,也能體現《課標》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

⑵ 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老師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每篇課文在本單元所應擔負的學習任務,《蝙蝠和雷達》在第三單元,這個單元的讀寫訓練點是 “閲讀本組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即訓練學生在閲讀中能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萬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本單元的這一訓練點,沒有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準確、精練的語言,抓住要點進行歸納,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

如果在學習中,老師能讓學生在文中走一個來回,理一理課文的敍述順序,即“提出問題──揭開祕密──受到啟示發明創造”,再按這一順序自己組織語言説一説,那麼“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學習目標的達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0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閲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教學安排】

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提前蒐集蝙蝠和雷達的有關資料和圖片

二、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上已經知道蝙蝠具有特異的功能,那我們這一課是不是隻講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主要講了什麼?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無論怎麼飛,都不會撞上什麼東西,這到底為什麼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無數次實驗,下面我們進一步讀課文,瞭解這些實驗。

三、品讀4~5自然段感知

1、學生自讀,老師出示小黑板。

實驗次數

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結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矇眼沒響

不是眼睛

第二次

矇眼響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嘴響與嘴有關

2、要求分學習小組討論填寫。

3、抽學生説,老師填寫。

4、鞏固這部分內容,抽讀,比賽讀。

5、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6、誰能代替蝙蝠跟科學家説説心理話。

(學生表演蝙蝠自述:⑴ 準備了蝙蝠的頭飾。⑵ 兩位學生用雙簧的形式表演。內容簡介是:先介紹自己(蝙蝠)的來歷,及還有別名叫“燕老鼠”的來歷。然後介紹自己被科學家發現了祕密,“我”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導語: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7、出示小黑板上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個句子那句好?為什麼?

8、同桌討論回答,老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同時起作用。)

過渡句:哪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七自然段。

四、品讀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讀,自己在筆記本上畫出蝙蝠飛行示意圖。

2、學生自畫,老師巡迴指導。

3、抽學生上講台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評比)

4、老師也畫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圖與你們比一比。

5、請同學們對照示意圖練習説話訓練。

過渡語:通過我們的進一步學習,更加知道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用在飛機上,根據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自學第8自然段。

五、細細品讀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根據前面蝙蝠飛行示意圖,自己能獨立畫出雷達為飛機導航的示意圖嗎?

3、試一試,畫在筆記本上。

4、畫好後,抽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來。

5、師生共同來肯定評一評。

6、同桌互相交流,根據示意圖説説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為飛機導航的?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7、出示製作的卡片,填空用圖形表示。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擴展練習

過渡句:人類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你們通過自己閲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2、師生共同評價,誰的資料好,語言又流暢。

七、總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掌握或瞭解了什麼知識?希望以後有時間多讀課外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2、能力目標: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學習理解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以圖為媒,導入新課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麼?知道雷達有什麼作用嗎?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麼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二、朗讀課文,明確重點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的特點以及蝙蝠和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寫蝙蝠的句子:

1)讀了這些句子,你們對蝙蝠有什麼認識?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來體會)。

2)讀寫蝙蝠和雷達關係的句子: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4)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並板書上關問題。

四、自主閲讀,全作學習,瞭解科學家探究蝙蝠探路的奧祕。

1、快速閲讀4、5、6兩個自然段,小組合作討論科學家如何通過實驗探究蝙蝠探路的`奧祕。

2、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實驗報告。

3、每組選代表上台介紹試驗情況,同時展示試驗報告所要填寫的內容。

4、屏示、齊讀,説説三次實驗説明了什麼?

過渡語:那麼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劃出關鍵詞句,四人小組合作説一説。

5、指名説説。

6、多媒體演示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

7、讀懂了嗎?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8、假如你是蝙蝠,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本領。

9、讓我們一起用讚賞的語氣再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五、理解飛機如何利用雷達探路

1、飛機是怎樣用雷達探路的?請大家輕聲讀相關課文內容。劃出關鍵詞句。

2、指名説説飛機用雷達探路的方法。

3、多媒體演示飛機利用雷達探路的特點。

4、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5、假如你是雷達,請給向別人介紹一下自己的本領。

6、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之間的聯繫。指名説後師生評議

7、多媒體顯示:完成填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六、拓展提高,昇華情感。

拓展: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這就是仿生學:你知道還有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多媒體展示如:蜻蜓—— 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等)科學是多麼神奇,一隻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學家們得到啟示,創造發明了能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雷達。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七、課後作業:

1、把這個仿生學的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後閲讀有關創造發明的讀物。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這是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這篇課文就是通過舉例——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雷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地處鄉鎮,見識少,沒見過蝙蝠和雷達,所以需要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敏鋭、揭開、障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從而發明了雷達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雷達。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教師準備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播放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問: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是雷達?

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回答。

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蝙蝠和雷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在文中圈出生字詞。

2、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生字詞,不懂的向同桌請教。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學生齊讀屏幕上的生字詞。學生就不理解的詞語提問,教師請同學解答。學生不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難寫的生字,如:蠅,熒等。

5、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科學家為了弄明白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進行了幾次試驗?每次分別得出什麼結論?最後綜合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朗讀問題,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和同桌交流對問題的見解。

4、出示表格,集體交流,填表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沒碰着一個繩子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處亂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處亂撞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四、小結並拓展

1、這節課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十四個生字詞,明白了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

2、聯繫生活,説説我們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

五、作業

1、複習生字詞。

2、課後思考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出雷達的?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介紹了科學家通過對蝙蝠情況的研究,找出蝙蝠為什麼能在夜間順利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從而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常識興趣的一篇説明文。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生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

從教材的內容看,難點是讓學生弄清楚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在夜間飛機;重點是理解科學家做實驗的初衷與經過。為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減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坡度,本次設計注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品讀關鍵詞句,抓住要點準確把握內容。其次由於本文是科普課文,引進媒體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多樣化的信息能讓學生全面去感觀,創設了更新穎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説,發展和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能力目標:利用科學家幾次進行科學試驗的例子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情感價值觀:瞭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弄清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1、瞭解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的。

教學難點:

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1、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説一説你對它們的瞭解。

2、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3、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指名説,教師根據説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四、學習前三個自然段。

(一)默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出過渡句

(二)出示過渡句,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設問)讀了這個句子,你心中產生了什麼疑問?

過渡:要想揭開其中的奧祕,我們要先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三)重點學習第三自然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2、指名講段意

3、對於蝙蝠在夜間飛行,你會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它?為什麼?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 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

(2)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裏飛行嗎?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裏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

(3)説感受

(4)指導朗讀:蝙蝠的本領真讓人佩服,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話?(讚歎、佩服)

五、結束語:我們人類是靠什麼來判斷有沒有障礙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裏飛行,它靠的是不是那雙像貓頭鷹一樣鋭利的眼睛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11課《蝙蝠和雷達》,還記得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嗎?(科學家們經過反覆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

二、自主閲讀,全作學習,瞭解科學家探究蝙蝠探路的奧祕。

1.快速閲讀4、5、6兩個自然段,小組合作討論科學家如何通過實驗探究蝙蝠探路的奧祕。

2.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實驗報告。

3.每組選代表上台介紹試驗情況,同時展示試驗報告所要填寫的內容。

4.屏示、齊讀,説説三次實驗説明了什麼?

過渡語:那麼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劃出關鍵詞句,四人小組合作説一説。

5、指名説説。

6.多媒體演示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

7.讀懂了嗎?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8.假如你是蝙蝠,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本領。

9、讓我們一起用讚賞的語氣再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三、理解飛機如何利用雷達探路。

1、飛機是怎樣用雷達探路的?請大家輕聲讀相關課文內容。劃出關鍵詞句。

2、指名説説飛機用雷達探路的方法。

3、多媒體演示飛機利用雷達探路的特點。

4.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5、假如你是雷達,請給向別人介紹一下自己的本領。

6、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之間的聯繫。指名説後師生評議

7、多媒體顯示:完成填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拓展提高,昇華情感。

拓展: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這就是仿生學:你知道還有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多媒體展示如:蜻蜓—— 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等)科學是多麼神奇,一隻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學家們得到啟示,創造發明了能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雷達。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五、課後作業:

1.把這個仿生學的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後閲讀有關創造發明的讀物

板書設計:

11 蝙蝠和雷達

嘴 天線

蝙蝠 超聲波 障礙物 無線電波 雷達

耳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4

教學設想:

《蝙蝠和雷達》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科普文章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蝙蝠夜間是憑什麼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根據大綱的要求本組課文的教學應注意:要在理解詞句,練習給課文分段的基礎上學習歸納段落大意,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提高閲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同學們,現在讓我們玩一個小小的遊戲。(請一位同學到講台上來,然後用毛巾矇住他的眼睛。)

現在,請這位同學走回自己的座位,(學生走)同學們,為什麼他會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學們都很聰明,是因為這位同學被矇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麼重要,那麼現在請大家想想,如果我們沒有了眼睛,走路的時候怎麼才可以避開障礙物呢?好,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蝙蝠和雷達》。

二、品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1、2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

1、第1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第1自然段描述一架飛機在夜航。)

2、“夜航”,同學們剛剛提到了這個詞語,那為什麼飛機能在黑夜中安全飛行呢?

書本中有這樣的話嗎?它是怎麼解釋的?現在請大家認真閲讀,然後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3、在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是重點詞語呢?

(“啟示”,多媒體播放)

4、那麼第1、2自然段寫了什麼呢?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

(飛機夜航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二)那麼同學們現在覺得課文接下來的會怎麼寫呢?誰來回答老師這個問題呢?

(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

1、下面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科學家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然後4人一小組進行討論。

(課文第4至第7自然段寫了這個內容)

2、下面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讀3自然段。其他同學帶着問題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什麼內容?

(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引起了科學家的思考。)

3、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畫出有關句子,説説你的理解。

(夜間飛行能捕捉極小的飛蟲,從來不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也能靈巧地避開。)

請同學們朗讀有關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領。

4、這些引起了科學家怎樣的思考?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説。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鋭,在漆黑的夜裏能看清楚所有的東西?……

5、看書上是怎麼説的'?請大家齊聲朗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6、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做了三次試驗,每次試驗的目的是什麼?用了什麼方法?結果怎樣?

(讓同學們4人一小組一起討論學習第4、5兩個自然段。事先每組發一張表,討論後集體填表。)

第一次試驗: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間屋子裏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繫着許多鈴鐺。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屋子裏飛。

結果:鈴鐺一個也沒響。

證明:蝙蝠夜行探路與眼睛無關。

第二次試驗: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讓它在屋裏飛。

結果:蝙蝠就像沒頭蒼繩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證明:蝙蝠夜行探路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試驗: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裏飛。

結果:同試驗二。

證明:蝙蝠夜行探路與嘴有關。

7、彙報填表情況。

8、科學家在這三次不同的試驗中證明了什麼?

(齊讀: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9、“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來探路的。”(多媒體播放)這個結論與書上的有什麼不同?哪一個更科學?同學們聯繫兩次試驗去思考一下。(丟掉“配合”不科學,因為第二次和第三次兩次試驗,分別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説單獨將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領,這説明探路時靠的是這兩樣器官同時發揮作用,所以課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學的。)

(三)指導朗讀第6、7自然段。

1、指名讀第6、7自然段,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蝙蝠是怎樣口耳配合起來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討論,再舉手回答問題。)

學生説時,老師要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

2、下面哪位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話説説蝙蝠是怎樣捕捉小飛蟲的?或蝙蝠是怎樣避開極細的電線的?

3、那麼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科學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祕密是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的?

請同學們細細地體會“反覆研究”一詞。“反覆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們能想象出科學家是怎樣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研究的嗎?

5、教師小結:任何一項科學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是科學家們反覆研究,經過無數次失敗,無數次地總結經驗教訓。無數次地再試驗才得來的,只有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敢於攀登的人才能夠摘下科學王冠上的一顆顆閃閃發光的寶珠。

6、老師讀第7自然段第一句: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全體同學齊讀後三句: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裏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7、科學家反覆研究,揭開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祕密。科學家從這個祕密中得到了什麼啟示呢?(4人一組討論,試着畫出示意圖。指三或四個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並加以説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麼探路的?與飛機比較,然後畫出示意圖。

9、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説説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為什麼?(雷達探路的道理是從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來的,所以説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11、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

四、劃分段落

1、指導分段:

仔細看每個自然段,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説的是一個具體的意思?(小組討論)全文可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7自然段;

第三段:第8自然段。

2、指導歸納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練習3。

把課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內容中選擇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

(2)科學家通過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選擇(3),因為(3)準確、全面、正確。)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示?(許多科學技術都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創造出來的。)

2、你知道人們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還發明創造過什麼?

六、總結歸納

同學們,希望你們從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啟示,有更多的發明創造,希望你們像一隻只雄鷹展翅飛翔在科學的藍天上,未來的科學家就在我們中間。

板書設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飛機夜航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段:第3至第7自然段;科學家反覆研究,揭開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祕密。

第三段:第8自然段;雷達探路的道理是從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來的。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5

課文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全日制聾校語文第十三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科普文章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蝙蝠夜間是靠什麼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等等。

學情分析:

每一個學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抓住學生這一天性引導學生大膽的質疑問難,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設計思路: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減緩學生掌握本文科學知識的坡度,我運用現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多樣化的信息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創設一個生動具體,新穎活潑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形可見,有話可説,從而發展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觀看科學家對蝙蝠進行的三次試驗的模擬動畫,使學生在觀察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歸納段意,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目標:利用科學家幾次進行科學試驗的例子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情感價值觀:瞭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弄清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歸納段意;理解科學家的驗試過程。

教學難點:

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繫。

教學過程:

導言:(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喜歡倒掛在樹枝上休息,經常在夜間飛行,捕捉飛蛾、蚊子等昆蟲。這是什麼?雷達(齊讀),誰知道雷達是什麼東西?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廣泛運用於天文、氣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師:指着圖片,一個是動物,一個是探測裝置,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

新授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生: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齊讀)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飛行。

過渡: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讀

師:蝙蝠在夜間飛行,你覺得它飛得怎麼樣?(靈巧)

你是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劃一劃。

(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

師:讀出蝙蝠飛行的靈巧!

師:⑴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説)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⑵(出示第二句話)誰能用疑問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表達一下我們心中共同的疑問?

師過渡:同學們,既然我們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小科學家,來研究和發現一下其中的奧祕吧、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師問: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證明了什麼呢? (課件演示三次試驗)

2、自由讀,⑴找一找,科學家第一次實驗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⑶用“首先……然後……最後……”有順序地説一説科學家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3、試驗結果如何?生答:鈴鐺一個也沒想,繩子一個也沒碰。

⑵小科學家們,從這個結果中你有何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科學家又是怎樣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試驗的情況)

邊演示,學生邊用“首先……然後……最後……”的句式分別説出第二第三次試驗是怎樣做的。

師:結果怎麼樣?

教師小結:

科學家針對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做了三次試驗,第一次排除了視覺在夜間飛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間飛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寫試驗時作者在寫作方法上有詳有略,同時使我們知道寫試驗情況時應介紹交代什麼。望同學們學習這些寫作方法。

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後是否通順?為什麼不能去掉?

師: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師: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生;(科學家對待科學的態度認真、刻苦鑽研的精神,結論來之不易。)

師: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

(2)生説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找一名學生將四張卡片“ 嘴 耳朵 超聲波 反射“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

(4)師補充: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鋭。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4、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圖講述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師: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雷達,所以課文的題目叫《蝙蝠和雷達》 (師板書課題)

師: 現在我們知道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也知道了雷達的工作原理,下面來做一個練習。

1、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 )。

2、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超聲波 )。

3、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通過講敍科學家對蝙蝠飛行情況的研究,找到原因,從而得到啟迪。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使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這就是仿生學。你們還知道那些發明創造也是從生物得到的啟示。(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 、魚——潛水艇、松樹尾巴——降落傘等)

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老師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多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向科學家學習,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j1n4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