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方案6篇[精選]

設計方案6篇[精選]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6篇[精選]

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初步學唱歌曲,知道ABA的結構類型,並學習用"跳躍地"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能創編跳躍、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內容;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CD音樂《郊遊》。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複習歌曲《小紅花》。

指導語:(教師彈湊歌曲前湊)這是什麼歌曲?在最後一句我們應怎麼唱?(前面跳躍,後面連貫)

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小紅花》。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郊遊時的美好前景。

提問:你們郊遊過嗎?去了哪裏?玩了些什麼?

3.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裏小朋友郊遊時快樂嗎?他們是怎麼郊遊的?看見了什麼?

4.幼兒學唱歌曲

二、教師再次範唱歌曲,啟發幼兒發現ABA的結構

提問:你們發現歌曲裏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進一步理解熟悉歌詞。

提問:這首歌裏唱到白雲怎樣?陽光怎樣?青山、綠水怎麼樣?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發現並運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問:你們發現中間部分和前後重複的地方有什麼不同?你們唱什麼歌的時候也運用了這兩種方式?

五、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

到"地方郊遊",帶領幼兒完整學唱1~2一遍。

六、鼓勵幼兒聽音樂結伴邊表演邊歌唱

設計方案 篇2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市文明辦的有關要求,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萬户,XX決定,在 20xx年廣泛開展“送温暖、獻愛心”等一系列扶貧助殘社會公益活動。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為指導,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條主線,以“三關愛”為主題,認真貫徹落實我市關於進一步解決好睏難羣眾生產生活問題的通知精神.

二、組織領導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開展扶貧助殘等“送温暖 送愛心”活動的重要意義。

三、時間安排

四、活動內容

1、開展走訪慰問活動。開展走訪慰問孤寡老人、貧困失學青少年、困難羣眾等,送去黨組織的關懷與温暖。

2.開展“三關愛”獻愛心送温暖活動。組織黨員志願者向孤兒院捐贈春夏衣物、圖書、文體用品等,

3、開展志願服務社區活動。積極開展“服務社區、奉獻社會”黨員義工服務活動。

4、開展助學幫困“圓夢”活動。走訪慰問貧困家庭,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為貧困學生捐款,動員社會力量。

5、開展義務宣傳教育活動。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通過向居民發放宣傳冊、設立諮詢服務站等形式。

五、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把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切實安排好各項活動的有關工作。

2、務求活動實效。瞭解困難羣眾的需求,對活動作出計劃和具體安排,精心組織,整合資源,積極動員黨員幹部廣泛參與,務求取得實效。

設計方案 篇3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方案設計的優勢並分類具體歸納其技術、流程,而後從組團、體量、細部三個層級展開介紹數字技術介入下的綠色建築設計策略、思路,對新技術繼承傳統綠色建築設計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和歸納。

關鍵詞:綠色建築設計;數字技術;方案設計研究

作者簡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創作中心建築師,徐衞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於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國外學界在其理論基礎及技術路線等方面已有一定討論。該領域可被看作是設計方法的另一切入點,對我國目前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針和建築領域語彙的多樣性來説均具有切實意義。

一、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理論基礎

1.傳統綠色建築設計特徵

傳統的綠色建築設計,建築師無法僅從經驗或審美來判斷方案的節能與否,因此使用相關軟件平台以模擬分析的方式對方案進行評測成為了綠色設計的關鍵之一。[1]綠色建築設計的一般技術路線,往往是通過專業軟件進行建築室內外物理環境(如風、光、熱、能耗等)的模擬,並將結果數值量化對比,以此評估方案的生態合理性。然而,有關生態性能的評測一般在整體設計的後期開展,如節能計算多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用。[2]因此綠色建築設計中的“模擬”環節完全淪為方案完成後的評價與檢驗工序,並未將其有機地納入設計前期,性能評測工具失去了對建築方案應有的指導意義,[3]使生態設計效率變得較低。尼爾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xx中提到一種建築設計同性能評測模擬相結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築初步設計被描繪成一種循環往復的過程—概念模型的各類能耗模擬及結構、機電工程師的評價意見等形成一系列“反饋信息”來對方案提出修正建議。此過程經多次反覆,可被看作是一種“循環設計”,其本質在於強調“數據反饋”的重要性。

2.數字技術特徵

較有代表性的參數化技術,核心在於“關聯模型”(抽象的機器)[5]的構建。一般來講,Rhino、Maya等參數化軟件在其早期開發時都定義了一種被稱作“記錄建構歷史(recordhistory)”的功能,可被看作是“關聯性”的體現和參數化技術的早期雛形。當幾何體在軟件中被描述時,不同維度間往往遵循這樣一種規則—“低維構建高維,高維提取低維①”,所謂“記錄建構歷史”記錄的則是這種規則下的具體“關係”。當模型建立過程中每一步“關係”均被記錄時,改變初始幾何信息而最終結果相應變化,這就是參數化系統基礎所體現的“關聯性”。傳統的建模軟件平台即使擁有記錄建構歷史的功能,也相對侷限,當今普及最廣的參數化平台Grasshopper,其前身名為ExplicitHistory,意為“清晰完整的歷史”,即構建完整的“關聯模型”。因此,參數化技術可以被概括為“關聯模型”(圖2),模型一端提供各類輸入數據,被用於指導不同類型的操作並在記錄關聯的前提下不斷傳遞,最終輸出一系列設計結果。該“關聯模型”的核心即“關聯性”(as-sociative),其在對“過程”和“數據”的控制方面體現較大優勢。

3.數字技術運用於綠色建築設計的優勢

綠色建築設計可被看作一個信息不斷反饋、循環的過程(圖3)。這種循環的兩端分別是建築設計和評測體系(軟件性能模擬、工程師建議),一方面建築師提供多種可能的預選方案並傳遞給評測系統,另一方面評測系統將運算、模擬結果數據進行反饋。在這種“循環設計”過程的操作下,建築方案被不斷分析、評價、反饋、選擇並最終得到優化。理論上看,這種性能評測同建築方案相結合的“循環設計”形成了一種完整統一的“綠色建築設計”技術路線,但在實際方案推進中,建築設計同綠色技術評價兩部分仍是互相脱節。無論是單一方案模擬評測還是多方案對比,建築設計同技術分析兩者間存在的僅是操作上的先後關係。數字技術在綠色建築設計領域的介入則從根本上消解了方案設計同測評分析間的“時滯性②”,對其“循環設計”過程和數據的傳遞進行更為有效、高效的控制。在參數化關聯模型中,“數據”本身可由“循環設計”中的評測體系反饋得來並被不斷驅動和傳遞,同時通過關聯模型對原有方案進行優化或生成新的設計備選方案。關於評測體系反饋得來的數據,筆者認為目前其同參數化關聯模型結合有三類思路。

二、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技術歸納

1.性能評測數據的.“可視分析”

實質是在參數化關聯模型中加入“生態評價模塊③”並鏈接各類生態分析軟件,提取評測結果數據並將之反饋至關聯模型,以“數據可視化”(如色彩過渡等)的方式對方案進行反饋和評估,設計師可依此調整方案。嚴格來説,參數化平台的結果數據可視化並不能完全體現數字技術介入的優勢,一是目前絕大多數性能評測軟件均具有分析數據後處理(可視化)的功能,二是即使數據在參數化平台可視化,但其並未納入關聯模型系統,無法體現數字技術對信息傳遞的控制。然而,在Grasshopper等參數化平台中的確存在一部分插件來實現生態模擬數據的可視化,其意義是“統一平台界面④”。同直接使用評測軟件進行生態分析相比,參數化平台下的結果可視化有利於設計師對方案的直觀判斷。因其可在設計推敲的同時得到相應的生態分析視覺化結果,在方案初期給使用者較為充分的性能改進建議,所以該類型亦可被看作數字技術同綠色建築設計的“弱鏈接”。

2.性能評測數據的“控制深化”

實質是將生態模擬結果作為過程數據參與關聯模型構建並指導後續設計生成。如通過模擬得出方案几何體表面每片區域的陽光輻射量數值,以此控制其開窗、遮陽的生成等。該類型特點在於,所涉及方案的前一階段(如體量、界面等)已確定,而評測數據能夠同關聯模型對應,並基於現存的幾何體量對方案的後續深化進行控制(如開窗大小和多少、遮陽構件形態等)。由此,設計本身與評測數據間建立了直接且相互呼應的關係:陽光輻射模擬數值較大的區域相應開窗較小或遮陽出挑較多,抑或維護結構較厚等,因此方案的立面或細節處理將更具合理性。

3.性能評測數據的“反饋優化”

實質是在參數化關聯模型中加入“優化算法模塊”,能以生態評測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指標為優化方向,並反向調節初始的輸入參數組合,來使輸出結果在滿足生態評測標準的前提下較為優化。特點在於,所涉及方案前一階段(如體量、界面等)並未確定,模擬數據所起的作用即反饋並協助獲取方案初期較優化的結果。該類型中,概念方案由關聯模型控制,一系列不同的輸入參數可生成眾多的設計備選。關聯模型中的“生態評價模塊”用以評測這些潛在的備選方案,並得到相關結果數據;“優化算法模塊”(例如“遺傳算法”)則將評測結果數據作為設計發展方向,通過反饋調整初期的眾多輸入參數,來將其協調配比並得到較優化方案。

4.相關工具歸納

基於Grasshopper平台,應用於綠色建築設計的輔助工具歸納。

三、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策略展開

1.組團層級

(1)概述

宏觀層面的城市設計、居住區或傳統聚落,其生態策略可從建築與環境間關係、建築與建築間關係兩個角度展開。對於建築與環境,應考慮如何有效利用建築所處的地域資源,即合理調節陽光、風、地形、土地、水源、綠化等要素同建築間關係;對於建築與建築,則需探討建築的組團佈局,即合理規劃建築羣落整體朝向、建築間縫隙、街道或開放空地等。總體來説,組團層級的生態策略主要體現在建築整體佈局的關係及形態上的優化,從而達到對室外風環境、自然採光、陽光輻射等方面的利用或防控。

(2)數字技術介入

首先,在數字平台中建立關聯模型來描述羣組的形態及空間關係,精確、多樣化的輸入參數(如建築形態、高度、數量、疏密等)能夠對建築羣的整體呈現進行調節;其次,評測體系(計算公式或生態模擬平台)可將室外風環境、熱環境、建築採光優劣、容積率等作為待優化目標,通過性能模擬結果數據來“反饋優化”,得到組團聚落的生態最優方案。具體來説,策略一為城市生成,屬於方案從無到有的“控制深化”過程,多見於國際城市設計競賽或數字城市設計研究等。首先需確定形態結構原型,而後性能模擬則會為城市羣落的生成提供“中間數據”或切入點。這類城市設計探索更具建築設計傾向,因其由參數關聯模型整體控制,所生成的城市結構和形態更加有機、整體且較純粹。策略二為“反饋優化”,多見於建築羣組結構已確定的城市片區或居住區,通過設定單或多目標來優化各個建築單體的朝向、開間進深、層高和佈局等。其在工程實踐中幫助較大,能在建築師人為介入的前提下對羣組空間結構、形態進行可控調節。此外,由於眾多設計規範(如採光、防火、疏散間距等)的嚴格限定,加之“行列式”等現存參考模式,數字技術的統籌能極大地提高該尺度層級的設計效率。

2.體量層級

(1)概述

該類型建築的“主體”設計層面,包含建築形態和功能佈局兩方面。建築體量形態在諸多方面(如體形係數、截面形狀、庭院設置等)與其節能與否相關;此外,形體的組合關係也會影響建築整體的生態性能。對於功能佈局,可根據用户對其使用的形式及活動量劃分,將次要房間作為“生態緩衝區”佈置在惡劣氣候的朝向,並將機電設備運行區集中佈置來降低能耗。

(2)數字技術介入

關於數字技術在體量層級的介入,目前並沒有一個被學術或實踐界公認的一般流程。因為體量階段是方案設計從無到有的第一步,而生態策略或評測數據自身無法生成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優化方案植入到具體場所語境的基地中去,所以體量階段的生態優化必須伴隨方案設計的邏輯操作同步進行。總體思路是,建築師首先應結合場地關係、功能訴求、問題分析、背景信息等對方案體量有一個初步的解決策略或預設,而後在數字平台利用參數關聯模型對其進行描述,最後通過生態模擬的結果數據來“反饋優化”,使體量朝着某一個方向發展進化。例如可以通過關聯模型將方案在一定範圍內調整變動(如不同的形體組合、中庭大小或位置等),並通過評測不同可選項的生態性能(體形係數、風阻大小、整體得熱等)取得相應數值,以該數據為目標反饋來確定優化的建築體量方案。

3.細部層級

(1)概述

對於建築細部層級的綠色設計討論同樣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優化設計方案外圍護體系的細部構造。對此,維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好壞決定其生態與否,一般認為構造層次的傳熱係數K值較小則較為綠色低碳,[6]即“牆體越厚越保温”。而細部的優化處理則為了防止因結構外露及門、窗等處形成“冷熱橋”而降低外圍護體系的整體性能。二是建築外立面(如開窗、遮陽等元素)的設計深化。開窗處往往是維護體系熱工性能的薄弱環節,其大小、位置以及用材、構造等都需從生態優化的角度重新定位。遮陽是建築被動節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降低進入室內的陽光輻射,並改善自然採光均勻度,是構成建築外立面的一類重要元素。有研究顯示,外遮陽措施節能效率可達10%~24%,而其造價僅佔工程總造價的2%~5%,可被看作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築被動式節能技術典範。[7]

(2)數字技術介入

在已經確定方案體量的前提之下,數字技術在細部層級的介入主要體現在性能評測結果數據的“控制深化”,例如運用參數化關聯模型總體控制建築表皮的生成,而生態模擬則為之提供了合理的數據來源,即表皮構件中各元素遞變的“外力”,用以整體控制、干預界面的結構形態和呈現效果。

4.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策略歸納

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策略,按照不同層級,可歸納如表3所示。

四、結語

影響建築生態性能的主要策略基本在方案設計階段確定,即初期的概念設計成果往往對建築最終生態節能與否有較大影響。[8]無論從國家對建築節能的硬性指標、國內目前的建築能耗現狀,還是從建築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出發,推行綠色低能耗設計都勢在必行。數字技術是設計中的一股革新力量,其並非“宏大敍事”,而是以“局部滲透”的方式影響建築研究及實踐領域。除新的組織形式、形態關係創生外,其在建築的生態低碳、結構優化、輔助施工等領域也極具潛力。而參數化技術將在建築的綠色可持續方面發揮巨大價值,體現出社會及人類發展的關懷。

參考文獻

[1]毛鴻霖.淺析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與綠色建築設計結合[J].科技傳播,20xx(12):191,193.

[2]胡玉梅.面向節能建築設計的計算機能耗模擬[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xx.

[3]申傑.基於Grasshopper的綠色建築技術分析方法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xx.

[4]張承.面向建築設計過程的能耗模擬分析—採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程序的開發[D].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xx.

[5]徐衞國.褶子思想,遊牧空間—關於非線性建築參數化設計的訪談[J].世界建築,20xx(8):16-17.

[6]張歡,楊斌,由世俊,等.遮陽板在建築節能中的應用研究[J].太陽能學報,20xx(3):14-18.

[7]胡深,冉茂宇,袁炯炯,等.關於居住建築遮陽優化設計的探討[J].建築科學,20xx(12):88-91.

[8]夏春海,朱穎心,林波榮.方案設計階段建築性能模擬方法綜述[J].暖通空調,20xx(12):32-40。

設計方案 篇4

一、課程設計

本課程以典型工業產品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為核心技術,進行基於減速器生產過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根據減速器生產過程,課題組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確定了車削、銑削、鑽鏜削、磨削及裝配五個教學項目,與減速器的加工過程相對應。本課程還以減速器的零件作為主要的學習情境,進行任務驅動教學;以減速器零件加工過程安排教學任務;以減速器零件加工安排實踐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均以減速器為核心進行設計的,充分體現了基於減速器生產過程的課程建設的思路。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一)首先根據減速器的生產過程安排教學項目

減速器的生產過程是從零件的加工到部件的裝配。那麼在安排教學項目的時候,根據這個過程,先安排切削加工項目:車、銑、鑽鏜、磨(加工減速器零件),然後進行裝配知識的學習。

(二)按照零件的加工過程安排項目順序

通過市場調研發現,車削、銑削是學生從事最多的兩個工種,是金屬切削加工方法中最為主要的兩種,作為重點內容先學習,鑽鏜及磨削次之,所以先安排車銑後鑽鏜磨削。此外一般零件的加工都是由粗到精,車、銑兩類方法也是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方法。而磨削是精加工的方法,所以由粗到精組織教學任務。

(三)以項目實現過程安排學習任務

下面以車削為例對這門課程的授課思路做一簡單的介紹,通過減速器的拆分拆分出傳動軸及端蓋等軸套類零件:

1)任務一:傳動軸是哪類機牀可加工的典型零件?———車牀。從而引入車牀的知識:包括車牀的應用、結構、分類等方面內容。

2)任務二:切削加工要用到刀具,車牀用什麼樣的刀具?從而導入車刀的知識。包括車刀的種類、使用、角度及磨刀方法等內容。

3)任務三:有了刀具了,工件如何在機牀上進行定位?從而引入夾具的知識。包括夾具的組成、典型夾具的結構及夾具的應用等內容。

4)任務四:具備了機牀、刀具、夾具等必備的條件後,如何在車牀上把這個零件加工出來?從而把車削加工的有關知識以這根軸為學習情境進行講解。

5)質量檢測:首先理論講解質量檢測的.方法,然後讓同學們分組對自己加工出來的零件進行質量進行。以上5項任務完成車削部分的教學。每一個項目後面均設計了典型學習情境,每一各任務書後面均設計了學生用的工作單,每個工作任務後面還附了完成本任務的評分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完全理實一體化。此外對知識的講解是:先分解再整合,如分開講解車牀、車刀、夾具,後整合,在每個項目中都有相應的綜合實訓環節如車削綜合實訓。

(四)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教材參考書:《機械製造》、《機械製造實訓指導書》。教學資源還包括:教學資源庫、網絡課堂、實踐教學。在立體化網絡課堂中採用大量典型零件加工實例、圖片、三維動畫、視頻資料及虛擬實訓等多媒體素材,使網絡課堂更貼近於實際、現場,更具高職特色,更實用。資源庫大量採用三維動畫,可實現任意方位的觀察,便於學生對零件的加工原理的理解、對於工藝的編制方法累積素材,加深理解。

(五)教學設計思想與效果

1.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教、學、作一體化;◇為構建後續專業理論與技能培養平台服務。

2.教學設計思想:“分步實施,系統整合”

1)將最後要實現的目標進行分解:如:要達到學生能夠完整認識切削加工,並能夠編制工藝、加工出合格零件,先分步驟實施下列任務:機牀結構、基本操作;刀具;夾具。

2)將以上內容學生掌握後,進行系統整合;操作機牀加工零件;零件質量檢測。

(六)學習情境及課時分配四、主要教學方法

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確定與其適合的教學方法,針對《機械製造》的課程特色,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六步教學法

本課程主要採用六步教學法:授課過程為:學生信息收集-制定計劃-選擇方案-目標實施-信息反饋-成果評價,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全部過程。教師再這個過程中知識一個指導者,學生是教學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

(二)案例分析法

由於《機械製造》是一門較為綜合而且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針對本課程開發出了適應這門課特點的案例分析法。就是在介紹各個課題的時候分別以典型零件為例,通過這個實例的講解,把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貫穿起來。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減速器”這一典型零件,通過減速器不同零件的加工和整體裝配來學習相關內容。

(三)分組討論法

在有些授課環節上採用了分組討論法,如在講授加工工藝的制定內容時,學生分組討論,制定工藝,共同分享成功後的喜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五、教學基本保障條件

1)工業用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10套、配套圖紙10套;

2)測繪工具10套;

3)普車及配件10台、銑牀及配件10台、鑽牀及配件10台、鏜牀及配件10台、磨牀及配件10台。本課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以任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能力訓練為目標”,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知識與能力並進,培養高技能人才。注:此課程設計獲得全國機械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設計方案 篇5

活動分析:

本着綜合實踐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力圖以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內容為主題,引導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學會自主選擇,實現自我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本主題活動共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學生通過訪問父母、實地踏勘和上網調查,瞭解仙都主要景點,熟悉旅遊相關知識。第二階段:學生自主組建成立“旅行社”,綜合運用數學、美術、信息、勞技等知識,確定旅遊組團特色及旅遊景點,核算報價單,設計旅遊路線圖並製作導遊旗,各組旅遊方案推介和評議。第三階段: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按照所設計的旅遊方案帶領親戚朋友進行“仙都一日遊”。下面介紹的主要是第二階段活動的課堂實施情況。

學生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實踐,由學生自己去構建新的知識。三年級學生能夠看懂簡單的平面圖,並基本能夠根據要求繪製路線圖;計算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初步形成;活動興趣較高,作為縉雲人比較瞭解仙都的基本情況,通過家長協助下的調查、走訪、比較,可以嘗試設計仙都旅遊方案;就該年齡段學生的勞技製作水平而言,利用一張白紙和一根小棒,應該能夠設計並製作出簡單而又體現個性風格的旅行社導遊旗。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景點並熟悉旅遊相關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環境,幫助學生形成“縉雲小主人”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作為“縉雲小市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2.指導學生通過訪問父母、實地踏勘、上網查閲等途徑蒐集研究所需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並從中得出結論的實際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美術、信息、勞技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各科知識的優化組合能力,並強化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

活動流程:

一、設計情境,導入活動。

師:同學們,我們都是縉雲人,你能用一句話來讚一讚我們的家鄉——縉雲嗎?

生:我們縉雲非常美;山清水秀,羣山環抱;縉雲有仙都;仙都景色甲江南……

師介紹:是啊,我們的家鄉縉雲有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那就是仙都,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仙都景區總面積166.2平方公里,包括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山四大景區和鼎湖峯、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朱潭山、趙侯祠等300多個分景點,九曲練溪 ,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田園風光,野趣盎然,兼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特別是鼎湖峯高達170.8米,拔地而起,直刺雲天,被譽為“天下第一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仙都美妙的山水風光、賞心悦目的人文資源倍受各影視劇導演青睞,已有近百部影視作品在此拍攝了外景,被讚譽為“天然攝影棚”。 每天,來仙都遊玩的人很多很多,作為縉雲人,我們也來當一回小主人,向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介紹一下我們美麗的仙都。現在,我們要組建四個“旅行社”。每個旅行社的成員要分工合作,共同設計一套《仙都一日遊》的旅遊方案,向遊客推薦一條黃金旅遊路線。讓我們四個小組來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哪個小組介紹的旅遊路線受到最多遊客的青睞。

(設計意圖:設計情境,就是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通過佈置場景和營造氛圍來創設生動真實的情景。學生尤其是國小生,當其置身於某個具體的情境時,容易激發興趣,調動情感,開啟智慧,陶冶個性,培養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能夠留下深刻體驗,這是國小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最主要的活動目標。)

二、組建小組,明確分工並初步進行分組活動。

1、學生自願分組並明確分工。

2、組內交流各自蒐集到的旅遊信息。

3、為各自的“旅行社”命名,初步設計“仙都一日遊”方案。

(設計意圖:各組考慮主要遊客的類別,並結合遊客特點設計旅行社名稱、具有個性的旅遊方案和導遊旗。此過程可引導學生關注周圍事物尤其是觀察不同類別的人是怎樣生活的,有哪些具體的旅遊要求等。“關注他人”是學生親近和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和素質。)

三、集體交流共性知識,解決設計困難。

1、各景點的門票價格。為旅行社報價作準備,也方便遊客貨比三家,讓遊客明白消費。

學生們七嘴八舌報出自己瞭解到的各個景點門票價格。

師:“一年四季的門票價格是否都相同呢?”

生:3、4、5、9、10、11六個月為景點旺季;6、7、8、12、1、2六個月則為旅遊淡季。

師:那麼,現在屬於淡季還是旺季?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個景點的票價吧。

學生紛紛舉手報出自己調查到的一些景點淡季票價:鼎湖峯 50元 倪翁洞 20元 小赤壁 30元 鐵城 35元 朱潭山 15元 趙候祠20元 好溪漂流不管淡季旺季一律40元,學生一邊報票價,一邊運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景點標誌性圖片及相應門票。

2、景點的開放、結束時間。一般來講,景點都是8時開放,17時結束。瞭解這些信息,旅行社才能合理安排行程。

3、租車費用。這是成本核算中重要的一項。學生彙報,一般豪華金龍空調車仙都一日遊車費每人15元。

( 設計意圖:在初步設計的.過程中,各組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困難,有的是佔據的資料不全,有的是諸多因素考慮不周,根據具體情況,教師及時指導,合理組織集體交流,彙總課前調查結果,分析制定旅遊方案要考慮的多種因素,實現資源共享和經驗借鑑,相互啟發智慧。)

四、學生再次分組活動,設計旅遊方案。

1、基於對各景點特色和各特定羣體旅遊要求的瞭解,各組根據自己的組團特色,確定旅遊景點。

2、製作簡單的旅遊路線圖。要求看懂《仙都景點分佈圖》,瞭解各景點相對位置,在方位圖上標註指向標,活動中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

3、根據路線圖設計一張行程安排表,並標註集合時間、地點和大致費用支付情況,讓遊客明明白白消費。

4、設計一面帶有旅行社標誌的導遊旗,作為旅行團隊的標誌。教師提供一張白紙和一根小棒,形狀、顏色、標誌、文字由各小組自定。

(設計意圖:引導掌握準確而豐富的旅遊信息,學會用多角度考慮問題,各小組的設計活動才能順暢進行,勞動與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四大指定領域之一,國小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特徵,教師用“一面導遊旗”這樣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組織學生的勞技活動,並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為市場經濟服務,實現了勞技教育工具價值與發展價值的統一。)

設計方案 篇6

關鍵詞:薪酬;節税技巧;方案設計;目標協同

一、工資薪金的節税技巧

1.充分發揮免税項目和免徵額的税收擋板作用

非特定行業工資薪金按月計税,因此,在員工年度應付工資總額大於等於年度免税項目和免徵額的情況下,每月的應付工資,應當大於等於當月的免税項目和免徵額合計,確保税收擋板的充分利用。

2.均衡每月的工資薪金,儘量避免超額税的發生

非特定行業工資薪金按月確定應納税所得額,並按七級超額累進税率計税,一旦納税年度內各月工資薪金出現較大波動,極易發生超額累進税而增加員工税收負擔。在年度薪酬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撇開年終獎因素,若能通過合理的薪酬管理,均衡員工每個月的薪酬,可以分享到類似特定行業的税收優惠政策,達到節税目的。

3.取利舍弊,合理安排年終獎的發放

是否發放年終獎,應當發放多少年終獎,從節税視角看,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不影響税收擋板作用原則。也就是説,只有當員工年度應付工資超過年度免税項目和免徵額合計時,才可以考慮年終獎的發放,並且發放年終獎之後,每月的應付工資仍然要求大於等於免税項目及免徵額的合計金額。(2)規避年終獎臨界點盲區原則。年終獎特定的計税方法,其税率確定和税額計算存在明顯的數學缺陷,致使“餡餅”與“陷阱”並存。若使用得當,可以大大減輕員工的税收負擔,但若使用不當而掉入納税陷阱,反而會變成得不償失的“冤大頭”。“餡餅”:一是非特定行員工年終獎可以單獨作為1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税,從而減少了年度內正常工資薪金的税基,甚至還可以傳導降低工資的適用税率;二是年終獎適用的税率,可以按除以12的商數確定,從而大大降低了適用税率,規避“超額税”的發生。“陷阱”:由於年終獎在計税時,少了11個速算扣除數,導致年終獎臨界點盲區的產生,如表1所示。一旦突破某個臨界點税率發放獎金,會大大增加税款,在盲區內,多發的獎金抵不上增加的税額。要使每分錢年終獎都擲地有聲,必須避開盲區,並按照極值點發放年終獎.(3)合理選擇年終獎臨界點原則。按臨界點發放年終獎,雖然可以使得每分錢的年終獎得到最大的税後收益,但每個員工的薪酬水平不同,究竟應當按哪個臨界點發放年終獎,最大限度地節税,則必須依靠納税無差別點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筆者通過建立納税無差別點模型,結合逐次測試法,得出4個年終獎納税無差別點.利用納税無差別點節税的方法如下:①當員工年應納税所得額在18000-83550元範圍時,按18000元發放年終獎;②當員工年應納税所得額在83550-519000元範圍時,按54000元發放年終獎;③當員工年應納税所得額在519000-627000元範圍時,按108000元發放年終獎;④當員工年應納税所得額在627000-1452500元範圍時,按420000元發放年終獎;⑤當員工年應納税所得額超過1452500元時,按660000元發放年終獎;⑥當年應納税所得額超過1452500元之後,無法再找到納税無差別點,説明無論年應納税所得額有多高,按960000元及以上發放年終獎,其最大節税額依然低於按660000元發放年終獎的`節税額,按660000元發放年終獎,已到達節税極限。

二、薪酬方案的實證分析

1.薪酬計劃實施方案

某事業單位員工的薪酬主要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崗位津貼、補貼和獎金構成.説明:①12月份的應付工資包括全年一次性獎金9846元;②免税項目1-9月包括醫療保險、通訊補貼、住房公積金;10-12月份增加養老保險金;③其他扣款1月份包括失業保險金12元、工會費7.6元;2-9月份只包括工會費;10-12月份包括工會費7.6和職業年金408.74元;④各月應納税所得額=應付工資-免税項目-3500元

2.薪酬方案執行情況分析

(1)12月份發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9846元被併入當月工資計税,沒有采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特定的節税方法,多納税款1771.61元;(2)1月份的失業保險金12元、10-12月份每月的職業年金408.74元,沒有在税前扣除。税法規定,職工失業保險費可在税前扣除;由個人負擔,在工資薪金中扣發的職業年金,根據財税[20xx]103號,不超過崗位工資與薪級工資兩項之和的4%部分,准予在税前扣除。由於税基計算錯誤,導致相應月份分別增加税款3元、40.87元、69.86元、102.19元;(3)9月份發生税款計算錯誤,導致多納税款195.6元;(4)由於沒有均衡各月份的工資薪金,導致大量“超額税”的發生;(5)若該單位在實施員工薪酬方案前,能增強責任意識和節税意識,避免錯漏,用足用好税收優惠政策,可以大幅減少税款支出,提高員工的實際薪酬水平。比如在本方案中,首先正確計算出年應納税所得額69999.94元,再比照納税無差別點安排全年一次性獎金18000元,並按國税發[20xx]9號規定方法計税,剩餘部分平均到每個月(69999.94-18000)÷12=4333.33元,計算出全年最低税額合計為4479.99元,可比實際節約税款支出4353.8元,降低税負49.29%。

三、嵌入節税目標的員工薪酬方案設計

1.薪酬方案嵌入節税目標的前提

(1)要協調好單位與員工的目標衝突。比如,為了激勵員工,單位往往會根據自身目標需要確定員工的薪酬結構,採用按勞計酬方式發放工資、季度獎、半年獎、津貼等,導致員工不同月份的工資跌宕起伏,產生諸多“超額税”;再如在員工薪酬水平很低,本來無需納税的情況下,要面子不要裏子,不切實際安排發放年終獎,造成無端納税。而員工雖然追求與自身價值相適應的薪酬待遇,但更關注單位是否真正能為自己着想,設法為自己最大限度地節税。

(2)要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節税籌劃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量大,運用不當還會有一定的風險。要讓員工薪酬計劃嵌入節税目標,不但要求單位人事、財會部門人員精通税收法律法規,更需要其具有高度的服務意識。

(3)要具有靈活的薪酬管理制度。非特定行業工資薪金按月計算納税,避免“超額税”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可能根據每個員工的預計薪酬水平,先確定年終獎發放金額,剩餘部分再設法均衡到每個月工資。要均衡每月工資,需要有靈活的薪酬管理制度作支撐。

2.嵌入節税目標的薪酬方案設計思路

(1)準確預計員工的薪酬水平。單位人事部門,可以根據行業薪酬平均水平,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薪酬計劃。在此基礎上,根據員工所從事的崗位性質、能力大小、價值高低,制定計酬標準,並量化落實到每一個員工,確定其計劃年度的薪酬水平;也可以根據上年度的薪酬執行情況,結合員工成長與薪酬增長因素,準確預計員工年薪。

(2)合理設計員工的薪酬結構。不同層級的員工薪酬水平不同,實踐中需要根據每個員工的實際情況設計個性化薪酬方案。在薪酬結構中,三險一金、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免徵額等項目具有剛性,可以根據相應的法規計算單列,再根據年度應納税所得額大小,嵌入節税目標,確定是否發放年終獎、按哪個臨界點發放年終獎、以及年終獎後的日常工資金額。

(3)建立員工薪酬管理台賬。靈活薪酬管理制度的組織與實施,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單位內部人事、財會、部門、個人全方位的協調與配合。在員工薪酬計劃的日常管理中,負責制定計劃的人事部門,需要將每個員工的具體計劃下發到員工所在的部門,由所在部門為員工建立薪酬管理台賬,平時如實計算、記錄員工實際工作業績,1-11月份暫按薪酬計劃確定的水平均衡上報給人事、財會部門計發工資,12月份再根據員工薪酬管理台賬的實際情況調整工資金額。若薪酬計劃與管理台賬出入較大,也可以將調整額一併計入全年一次性獎金。但必須注意,將調整額計入年終獎的方法,只適用於計入調整額後年終獎金額仍然不超過18000元的特殊情況。為了避免因差額調整誤入年終獎納税臨界點陷阱或違背納税無差別點節税原則,在尊重員工意願的情況下,可將本年度調整額遞延到下一年度的薪酬計劃合併執行。

標籤: 設計方案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j1oj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