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點。

②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③使學生通過看、説、畫、分、互問、互答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④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來認識鋭角和鈍角。

難點:分辨鋭角和鈍角,它們都是有無數個

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 活動角 作業紙 三角尺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複習鋪墊。

①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師:你們喜歡去遊樂園玩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這裏面藏着哪些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看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們?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誰來指出這些角藏在哪?

師:同學們太棒了,找到了這麼多角(課件顯示,去掉背景圖後的大小不同的角)他們長得一樣嗎?你能根據他們的特點分分類嗎?

2、給“角“分類。

(1)要求:先獨立思考,你按什麼標準分類?想想還可以怎麼分?分好後與同桌説説你是怎麼分的?

(2)學生彙報分類方法,師標出鋭角和鈍角的特點。

師:同學們説得挺好,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師邊講解邊標示出鋭角和鈍角)

(板書課題“鋭角和鈍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

誰能説説鋭角長什麼樣子?鈍角呢?

3、用手勢表示角(直角、鋭角、鈍角)

(1)師:同學們説的多好啊!為了確定同學們對新朋友的認識,我們來動手做做。來,願意的伸出2食指,師做生學,先做一直角(你怎麼證明你做的是直角),再把它變到鋭角,告訴大家它的邊是怎麼變的`?

生:我是把兩條邊往裏靠近,就變成鋭角了。

(2)他説的和你們做的是一樣的嗎?(生答:一樣)再把它變回直角,這回就要把兩邊分開,回到了直角。如果再分開呢?會變成鈍角。叫一生説變化過程。

4、找角

①找圖片中的鋭角和鈍角

師:大家都認識鋭角和鈍角了,做角也已經難不倒我們,那麼你能從這裏找到角嗎?(課件展示:毛衣“V”字領、跳高架、雙面梯、路燈、剪刀……)

學生指出鋭角和鈍角藏在哪裏。並用手勢表示出來。

②找身邊的角。

師:我們在圖片中能找到鋭角和鈍角,那麼在我們的身邊能不能找到它們倆呢?各小組同學找一找,互相説一説(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紅領巾,校徽,等上面都有角。來看看老師找的角,好嗎?你有什麼發現?(課件展示:籃球架,屋子,欄杆,自行車)

5.畫一畫

鋭角和鈍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有,説明他們的用處很大。接下來我們也來畫角,只要你喜歡的角,都可以。動手吧,看誰畫角技術最好,動作又快。

彙報畫的是什麼角,並説説你的想法?同桌互説。

6、折一折、摸一摸

(1)師折一個角,讓學生閉着眼睛摸,説出角的名稱,並説想法。

(2)同桌互相折角、摸角、猜角。

7、神奇的活動角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手中的活動角擺出鋭角和鈍角嗎?引出有無數個鋭角、鈍角。師報學生做角舉高。

7.全課總結

安靜地想一想: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是怎樣學的?

(2)師總結:分一分(認識了鋭角和鈍角)

做一做(體會直角、鋭角、鈍角之間的關係)

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鋭角、鈍角是無處不在的)

畫一畫(深入瞭解鋭角、鈍角的特點)

變一變(體驗鋭角和鈍角是有無數個的)

數學知識就藏在我們身邊,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就一定能找到它,不信你就去生活中找一找吧,下節課告訴老師你的收穫。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國標本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64-66頁的內容。本課是第1課時,主要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感悟角是有大小的,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教具準備:活動角、多媒體課件、白紙等。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紙、一個圖釘、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角

談話: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們要來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大家歡迎嗎?(……)瞧!(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一羣三角形娃娃邊唱邊跳走過來的情形。)他們來了。(課件動畫:一個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條邊。)……咦?這個三角形娃娃怎麼少了一條邊呢……原來調皮的三角形把一條邊給弄丟了,出示, 它少了叫它---角。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並與“角”交朋友,好嗎?

二、探索新知,認識角

1、抽象角,認識角。

(1) 從實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幫我們請來了很多“角”娃娃, “角”娃娃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意嗎?(出示多媒體畫面:長方形紙、三角板、鐘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這些小客人嗎?看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説説,你從哪裏找到了角?並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結:原來調皮的角就藏在這些物體中,小朋友真聰明。

師(驚喜狀):這會兒,角娃娃藏到教室裏來了,你能在教室裏找到它嗎?

生:……

(2)折角,體會角的特徵。

出示一張白紙。

師:角跑到老師這張紙上了,你能幫老師找出來嗎?

這張紙還能變出很多角呢,誰會變出一個角來?請小朋友拿出一張紙折一折。

請學生將紙對摺,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師:小朋友,用你折出來的角對着自己的手心或臉,戳一戳,試一試有什麼感覺。” (師邊説邊示範)

為什麼會有痛的感覺呢?(……)對,因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兩邊還戳人嗎?有什麼感覺?(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樣子。

小朋友,角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藏在物體的身上,還能從物體身上走下來呢。(學生睜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課件動態演示角從剪刀、三角尺、鐘錶上移下來的情景)學生髮出驚歎聲。

2、演示畫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小朋友找到了許多角,老師也找到了一個,並把它畫在電腦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畫的?(課件動畫演示“手握鉛筆”畫角的過程。)

誰來説説你看到老師剛才是怎麼畫角的,先畫什麼,再畫什麼。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有意識讓學生畫開口方向不一樣的'角。)

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麼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第64頁裏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學生交流後,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練一練,鞏固角。

a.數學王國的圖形娃娃聽説我們在學習角,都爭着説自己是角。誰説得對呢?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b.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想想做做”第2題。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

1.圖形王國裏兩個角在爭吵,都説自己大。到底誰大呢?請看屏幕。

學生爭議後,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兩個角重疊。(頂點對齊,其中的一條邊對齊。) 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們學得這麼認真,給我們送來了一件禮物,看!(動畫演示鳥銜“活動角”的一邊不斷活動的情景。)

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老師也有一個這樣的角,因為它的兩邊可以活動,所以我們叫它——活動角。

拿出你們的活動角(老師和學生的活動角兩邊同樣長),誰能上來拉一個和老師同樣大的角。

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和老師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個同學再過來拉出一個比老師拉的角大一點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師小的角嗎? 小結: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師生比活動角的大小:邊一樣長的活動角相比,邊不一樣長的相比。交流:你有什麼發現?

(2)讓學生拉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提問:如果老師把你的活動角的兩邊給剪掉一段,你還敢和老師的角比大小嗎?

討論: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小結: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4、活動角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見過像這種大小會變化的角嗎?説給同學聽聽。

你知道剪刀、扇子設計成活動角有什麼作用嗎?

四、鞏固拓展,應用角

1、拿出兩支鉛筆擺角

⑴擺出1個角⑵擺出2個角⑶擺出4個角

學生擺,師指導。

2、數一數有多少個角?

3.最後“角娃娃”送給我們一把金剪子,讓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看還剩幾個角?我們動手做一做吧。

五、總結評價,延深角。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學得快樂嗎?你能用角説一句話嗎?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複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課複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課的複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複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複習長度單位,然後通過舉例、示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後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複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的鋭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複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複習釐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  )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  )作單位。

②舉例説明1釐米,1米各有多長。

(食指寬約1釐米,小明高約1米)

③複習釐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1米=(  )釐米

(2)複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着刻度幾,對着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2.複習“線段”的知識。

(1)複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麼樣的線叫線段?

(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2)複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①課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釐米,填在括號裏。

②估計、測量、彙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釐米,實際長4釐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釐米,實際長8釐米)

(3)複習線段的畫法。

①提問:怎樣畫規定長度的線段?

(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沿着尺子,是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②操作: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學生自主畫線段)

3.複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複習角的組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複習角的畫法。

(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複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複習學過的三種角。

①課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並説出各種角的特點。

(第一個角是鋭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鋭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鋭角、直角和鈍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內容設計

這部分教材是初步認識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第2道例題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並在操作活動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並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着教材還介紹了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3題,主要是從圖形中辨認出角或數出角的個數,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4.5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並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二、編寫特點

1、初步認識角時,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然後,讓學生從教材所給的圖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這樣,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

2、教材設計了做一個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活動編寫開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不同學習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給出想法、做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既可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

3、教材加強與其他知識內容的聯繫,體現綜合性。比較角的大小時選擇“鐘面”作為學習素材,通過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轉動,不僅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而且也深化了對有關鐘面的認識。

4、教材結合已經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讓學生數出這些圖形中角的個數,引導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樣既鞏固了對角的初步認識,又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對多邊形的認識。這些安排對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數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很有意義的。

5、例題的編寫有層次,有一定的彈性,條理清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如“你知道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等啟發性的語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例題和習題可操作性強,調動了教師的能動性,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真正體現了《標準》提出的教材編寫思想。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

2、並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3、在多樣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每人準備一副三角板,一些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實物素材(鍾、瓷磚、五角形、三角板等)。

1. 導學:瞧!同學們,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禮物,喜歡嗎?請每個小組拿出這些禮物摸一摸,看一看,他們各是什麼樣兒的。(學生觀察、相互議論、師參與)

2. 展交:你們發現了嗎?這些禮物裏藏着一些新的幾何圖形,瞧!(課件演示抽象角的過程)我們把這些圖形就叫做“角”。

這些角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仔細觀察、找一找,是幾部分組成的。(先讓學生説,如有困難教師幫助。)

3. 組織互學:你還能找出這些禮物的哪些地方還藏着角嗎?(自己找一找,然後在小組裏指一指、説一説。小組長彙報學習情況。)

4. 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後指給同學或老師看一看。(相互評價)

[設計思路:教師提供各種典型的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後,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豐富對角的表象積累,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動手做角,加深認識

5. 導學:從叔叔阿姨送來的禮物中我們認識了角,你能説一説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相互説説後指名説)你能想辦法做一些角嗎?請動手試一試。

6.組織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7. 引導自學:看看蔬菜老師們又是怎樣想辦法做角的(引導學生讀圖)?你也拿出自己的學具學一學,做一做。做出後相互看看。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我在教學中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然後組織展示,給學生創設充分表現自己的環境,讓學生變“聽眾”為“主人”,由消極接受變為積極發現,並在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肯定自我傾聽他人意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觀察比較,感悟大小

演示活動: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叉開的大小,感知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係。

1、導學:剛才我們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看出兩針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説説自己的體會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展示交流:根據你的想法判斷教材74頁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判斷後在小組裏説一説,相互評價。)

3、導學:我們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先判斷教材75頁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然後再看看蘿蔔老師是怎樣比較的。(課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較方法)

用這種比較方法比較老師給你們畫的兩個角的大小,並給你的同伴説出比較的結果和比較的方法。

導學:你知道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

論後組織展示交流)

?設計思路:我先讓學生看角的大小,然後用比較的方法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既提高學生的求知慾望,又學習新的比較方法,同時也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最後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並組織交流,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流中拓寬知識,發展數學思考

四、應用拓展,積累經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從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中學會了這麼多的數學知識,老師也想考考你們,請完成第1題。

組織交流,評價鼓勵。(作出判斷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判斷的理由。並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2.自己測試。

完成“想想做做”2、3題。(老師報結果學生自己評價)

引導思考:“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組織全班交流。

按規律判斷。(師説圖形生判斷,相互評價)

3.玩一玩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紙扇和剪刀按老師的要求玩一玩。(師説要求,生親自操作。)

多玩幾次後組織説説得出的結論。

根據剛才的結論你能很快判斷一些角的大小嗎?請試試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區別的角。)

4、總結評學,拓展延伸

總結評學。

從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設計思路:認識角後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應用:“導學、展交、訓練”教學模式,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並認識圖形、做角並認識角的大小、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巧妙地把導學、展教、訓練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而展開教學。課堂活動中把課件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對角的認識,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做到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鬆,學得愉快。真正體現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20xx年8月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圓形的手工紙、一根毛線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

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維是關鍵。在本節課中通過“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在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既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通過有趣的探究活動,品嚐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故事導入

談話: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可開心啦!其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並與“角”交朋友,好嗎?

[教學設想:這一環節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同時幫助學生找到生活與新知的鏈結點,即圖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時間感知,自主建構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 從實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體畫面)調皮的角娃娃就藏在這些物體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比比,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説説,你從哪裏找到了角?引導學生在物體表面找到角並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師也從這些物體上找到了一些角,並把它們畫了下來。指出: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

[教學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實物上找角,在學生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請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麼感覺?(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兩條線,有什麼感覺?(直直的)

(2)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麼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的第68頁裏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3)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教學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到抽象出角、認識角的各部分,這個環節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厚實的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兒童思維特點,同時藴含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學觀。]

(4)你能指出這幾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3、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談話:聽説我們在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小客人,都爭着説自己是角,誰能來判斷一下。

(1)你能指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嗎?

(2)角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有角?

[教學設想: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後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過程中豐富對角的表象的積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製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 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談話: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想不想親手做個角呢?趕快動手試一試吧!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兩根小棒、兩根硬紙條、一段毛線、一張圓形的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者身邊的物體創造一個角,比一比哪一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2)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誰來介紹一下你做的角?(將所做的角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3)感知角有大小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巧巧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角,老師也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你能使這個角變大些或者變小些嗎?(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樣使角變大些?變小些?

(4)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要使角變大些,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些,只要怎樣?因此,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教學設想:“聽過了,便忘記了,看過了,便記住了,做過了,真正掌握了”,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做角、展示角,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初步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5、比較角的大小

問:現在你能比較角的大小了嗎?

(1) 直接比較,引導觀察

這裏有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2)自主探究,誘發思考

問:剩下的這兩個角誰大呢?你能想辦法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討論。

(4)你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比較出角的大小嗎?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設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學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辦法,不僅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綜合應用, 鞏固深化

師:角娃娃真調皮,現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課本里去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1、“想想做做”3題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引導思考,根據你看到的圖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根據自己的發現推想出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這顆星星上有幾個角嗎?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看到小朋友這麼聰明,角朋友非常高興,要送給大家一把金剪子,請你回家試着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一比,誰的剪法多,好嗎?

[設計意圖]

1、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開始,用低年級兒童感興趣的故事情境導入新課,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產生探究的慾望。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也充滿了活力。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教師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首先,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調合作下初步認識角。其次,注重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對角的認識。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三冊第38--39頁例1,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活動角,三角板、圓形彩紙、小棒等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樂學善啟

1、故事導入

談話: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可開心啦!這不,它們正在玩“猜圖形”的遊戲呢。你們想玩嗎?(出示一個信封,裏面裝着一個圓形,露出一部分)

師: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圖形?(猜完取出這個圓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個信封,裏面分別裝着一個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測。問:這次你們為什麼不把它猜成圓形呢?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和 “角娃娃”交個朋友,認識角這個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樂學善思,探索新知。

1、聯繫實際,初步感知。

師:在圖形娃娃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現在我們一起到美麗的校園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圖)小朋友們,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角,教師總結。

老師這兒也有幾種物體,你們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誰來指一指? (電腦顯示第39頁上方的三幅圖)。學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剪刀、吸管、水管裏用彩色線標出這些角。(課件演示)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麼在數學中我們學習的角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變成這什麼樣。(多媒體演示,將物體隱藏,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出示例1圖)

(2)認識角:

師: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大家看看這三個角有什麼共同點呢?

①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師做:用角的頂端輕輕扎扎我們的手心,説説你有什麼感覺?(感覺角的頂點是尖尖的)然後再摸一摸角的這邊和這邊,是怎樣的呀。(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

②師: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圍成一個角,這兩條邊所夾的這個部分就是角,我們通常用小弧線來表示。

③請同學們説出屏幕上三個角各部分的名稱(點擊課件)。觀察一下,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樂學實踐,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張圓形的紙,問:大家看,這張紙上有角嗎?(沒有)你能用你會變魔術的小手將手中的紙做一個角嗎?(小組比賽)

? (學生小組活學生"折角"活動)。

師:老師看到各組同學折出了各種各樣的角,有這樣的嗎? (教師一手持折出的黃色"直角")

舉起來讓同學看看。

②誰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大的角?頂點不變。試試看!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讓學生比較大小。

③誰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小的角?也是頂點不變。試試看!

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再讓學生比較大小。

師:可見角不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還有更有趣的特點呢!

(2)認識角的大小

①師:老師也做了一個角,這個角的邊是可以動的,我們就叫它活動角。

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願意嗎,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嗎?試試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叫“超級變變變”。 好,聽老師的口令,舉起你們的小手,先擺一個角。跟着老師説:變大,變大,再變大。問:“這個角是怎麼變大的?” 師:現在把它變小,變小,再變小。怎麼會變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係呢?(板書: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③比大小:

師:(出示師擺的角),誰敢跟老師的角比大小?(請一名學生上來)你們猜一猜哪個角大?究竟是怎樣呢? (跟學生的角重合)

? 師:大家認真觀察,老師的角的兩邊剛好跟這個角的兩邊怎麼樣?(緊靠)為什麼老師的邊這麼長,跟她的角卻一樣大呢?

(學生的角張開一些後,問:現在誰的角大?為什麼你們的邊這麼短,卻比林老師的角大呢?

??師:那説明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係呢?

④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板書: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

4、樂學善畫。

(1)觀察畫角

師:請看黑板,我們先來學習怎樣畫角。( 教師示範)

師:誰能説一説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動手畫角

師:你覺得畫角時要注意什麼?(小朋友們注意了:在畫的時候要把尺子按緊,否則線畫歪了,就不是一個角的圖形了。)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智力闖關)

(1)辨一辯

(2)排一排

(3)數一數

(4)擺一擺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呢?

兒歌出示: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再畫邊。

五、作業:

1、畫一個角,並標出它各部分的名稱;

2、欣賞生活中的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背景:

前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讓學生經歷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體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各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和學會做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看!(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裏呢?這節課請你們和老師一起來認識角、找找角,好嗎?(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認識角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課件,剪刀、鐘面、紅領巾等圖片)

(讓學生到教台前的實物來摸一摸、看一看再讓學生説這些圖形的特點)

生:這個尖尖的就叫頂點。

(在黑板上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角還有什麼呢?

生:兩條直直的叫邊。

(師畫出角的兩條邊,並板書:邊)

師:現在這就是一個角了。那我們該怎樣來畫角呢?(師板書一弧線,邊指邊説“這是一個角”)

寫作:∠1頂點邊

讀作:角1

師:誰能小結一下,角由哪些部分組成?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2、

判斷角。

師:現在老師有一些疑問,你能幫我解決嗎?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呢?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呢?

生:我是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判斷的。

3、找出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出來嗎?跟同桌説一説,你找出哪些角。

生:黑板的四個角,窗户的角、桌子上的四個角和三角板中的角……(學生在實物投影器上指出角。)

師:你們能找出下圖的圖形中的角嗎?課本88頁指一指(學生獨自完成,再集體評講。有的學生容易把第二個圖形那些圓角看成是角,這就特意提出來説一説。)

4、折一折。

師:每個同學手上都有一張圓形的紙,你能折出不同的角嗎?

生:能。

學生作品:

5、畫一畫。

師:同學們都很能幹,能折出那麼多類型的角,同學們都知道了什麼才是角,那麼同學們能畫出一個角嗎?

生:能。

師:誰能介紹一下,角是怎樣畫的呢?

生:先畫兩條邊。

師:這樣的角完整嗎?

生:還有一個頂點

師:看誰畫的比老師畫的更好,更有創意!畫好的拿出來讓同學欣賞一下。(利用實物投影器展示學生作品)

(二)比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我們會畫角了,現在,我要請你來創造一個角,行嗎?有什麼好辦法?

生:我用兩根小棒組成一個角。

生:我用兩根吸管組成一個角。

生:……

2、做一個活動角。

(利用圖釘和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師:(介紹活動角)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可以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3、找出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張口有什麼關係

師:四人小組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麼有關?(提示:

角變大了,看看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角變小了,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

生: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4、比一比

師:你們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教學過程中,取一名學生做的角跟老師做的角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台比較大小。)

師:剛才我們比角的大小時,有的角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怎麼辦呢?∠1和∠2誰大呢?

師:請同學們認真的看屏幕上角的變化

生:∠1慢慢移動到∠2,最後下面的一條邊跟∠2重合,頂點也何在一起,∠1的張口比∠2的大。所以∠1>∠2.

師:所以這種比較方法就叫做重疊法。

5、探討: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的關係。

師:同學們,你説一説,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4比∠3大,應為∠4的兩條邊比∠3的長,所以∠4>∠3。

生:一樣大

師:為什麼?

生:因為前面説了,角的大小跟張口有關係。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重疊法來證明。

師:現在仔細觀察屏幕兩個角的有什麼關係?

生:我發現雖然∠4的兩條邊比∠3的長,但是兩個角一樣大。

師:現在再比較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我可以用重疊法比較這兩個角。∠5比∠6大。

師:請觀察屏幕。

師:通過∠4和∠3、∠5和∠6的比較,你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跟角的兩邊的張口有關係。

三、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那麼你們能告訴老師,今天你學到什麼嗎?

生:我學會了什麼是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生:我學會畫角,還會做活動角。

生:我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張口有關係,但是跟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係。

生:……

四、思維拓展。

師:既然同學們學了那麼多知識,你能幫我解決這一問題嗎?一共有幾個角呢?

生:一共有6個角。

師:你是怎樣數的?

生:我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數的,而且,這幾條邊都是同一個頂點,在兩條邊兩條邊的數。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你還能想出比較有條理的數法嗎?

生:我是按照角的數量一個一個的數的。首先是一個一個角的來數,有3個,再來就是兩個角合成一個角的就有2個,最後是三個角合在一起的有1個,加起來就一共有6個。

師:同學們很聰明能根據我們上課學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們真棒!

五、佈置作業。

師: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角,説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的組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角的大小:

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跟兩邊的長短沒關係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子畫角。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實物投影、三角板、活動角、;學生每人一個活動角、一副三角板、一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這一節課我們要學習有關角的知識,你對角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多媒體出示課本38頁校園一角情境圖)

圖中那些地方有角?

(用多媒體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a.説説角的樣子?

b.指出下列各角中的頂點和邊

2.動手實踐,感知角

活動一:折角。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紙,動動腦筋,看誰能用你手中的紙折出一個角?(折角是讓學生能親自動手,製作一個角,進一步感知角,獲取實際經驗,為形成角的空間觀念奠定基礎,以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帶角的圖形,真正感悟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這就把角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學生心中,也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活動二:超級“變變變”

同學們,拿起你桌面的活動角,我們一起玩個超級“變變變”的遊戲,我們一起變大,變小,那位同學能告訴我,教師怎麼變大,怎麼變小的?角變大時邊變了沒有?

(通過活動,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去發現知識,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的奧祕,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會講出來,充分的感知角,用變魔術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3.畫角

每人動手畫一個角,説一説自己是怎樣畫的。

三、拓展延伸

1.下面的圖中各有幾個角?你能找到嗎?

2.畫一個有更多角的圖形。

四、回顧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四年級數學下冊第22——24頁《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三角形的認識過程,並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明白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感受到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並能正確測量底和高。

4.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測量底和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出示一條紅領巾讓學生説説有什麼特徵?

(是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教師小結:同學們説得都對紅領巾的形狀就是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歸納並板書:

相同點:都有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不同點:角的大小不相同,邊的長短不相等。

(6)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畫好後,説説三角形的特徵。

2.教學例題。

(1)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看來呀,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麼,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係。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2).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4釐米,一根長6釐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説明操作要求,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彙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彙報,教師及時點評。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係,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釐米和4釐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釐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瞭,為後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現不能圍成的原因。

①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1釐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釐米、4釐米和6釐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麼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得出:1+4<6,所以圍不成。

②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釐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説出:2+4=6,所以不能圍。

板書(補上小於等於號):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麼,卻還沒有發現。這裏,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於或者等於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麼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係?

教師指着3釐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3釐米的時候,誰能來説一説?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3+4>6。課件演示。

教師點擊:那麼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4+4>65+4>66+4>67+4>68+4>69+4>610+4>6

[設計意圖:由於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説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着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10釐米不能圍,可是10+4>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並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繫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

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二、彙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台畫三角形。

(2)什麼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個頂點、()條邊、()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説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説一説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彙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後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説一説生活中哪裏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

1、[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

第1課時 《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儘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符合着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並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説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麼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3.發展題: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着剪一剪:

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答,教師總結)

(三)教學效果評價

第2課時 《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並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 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的方法。

(三)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分配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出示活動角)這是什麼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通過舊知的複習引發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現的這種角説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現。

彙報發現。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製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製作,做好後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製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製作直角的方法並製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彙報製作直角的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彙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摺,再沿着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1)、你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彙報,並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現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並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並彙報。

3、 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幹什麼?

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後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後給小組的同學説説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並説説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製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並通過複習角的畫法引發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1、 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並驗證後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並交流。

2、 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彙報並要求説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並思考是如何畫的。並彙報説明畫法。

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麼收穫?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2

一、設計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順着學生的思路去思考,儘量讓學生去説,去做,老師在關鍵處啟發誘導,直觀教具的使用,提高學生感官上的效果,激發興趣,提高對數學的認識,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材分析

1、授課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課本第38~39頁。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對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對初步認識角有表象基礎。

四、教法、學法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説一説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五、課前準備

一張長方形的紙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2、貼圖片。圖片中有紅線勾畫出的角。

(二)、聯繫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麼請你找找教室裏、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體上有角?比一比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學生一一回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角。

3、師:那麼,這幾個物體上有角嗎?(出示實物,請學生來指一指。)

4、(預設:學生可能指對,直接進入環節5。亦可能指錯進入本環節)

師:剛才有同學指的是這樣一個圖形(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點),這是什麼?(生答)對,這是一個點。想一想怎樣才能將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來。(學生重新指角)

5、師:這一次,大家指角的時候,不單指出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的圖形(師示範畫出來)。

6、師:它們就是我們數學王國圖形家族中的角成員。剛才大家指的這個點與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身體的各個部位,它們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想知道嗎?(教師邊説邊板書,一起口述一遍)

7、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弧)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學生書空)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8、(練習)師:我們這裏來了一些小客人,都説自己是角,請同學們打開書(42頁第1題)先仔細觀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師:剛才大家已經認識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紙折個角呢?小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各在哪裏?)

10、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自己也動手摺了角,現在我們要把角的樣子畫下來,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11、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嗎?

七、板書

頂點 邊 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並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加強學生的直觀操作和探索活動。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條若干,手工紙若干,圖釘若干

教學設計

【活動一】引入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片,這是什麼?

生:是圓形的紙片。

師:老師今天就用這張小小的紙片給大家變一個魔術,大家想看嗎?那可要看仔細了,我先將它對摺,再折。然後用剪刀這樣一剪,猜一猜變成了什麼?

生:五角星......

師:哦!真厲害,知道它為什麼叫五角星嗎?(邊揭示謎底邊展示在黑板上)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板書:角)

師:真聰明!角到底是什麼樣的圖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一起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補充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師:黑板上的'五角星是一顆閃爍着智慧的數學星,我們將獎給在這節課上開動腦筋,善於發現,積極發言的同學。

【活動二】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藏着角,看這是我們熟悉的...它也藏着角寶寶,你能將它找出來嗎?現在就拿出你的三角板,給你的同桌説一説。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這三個角,你發現了什麼?

生:三個角都是尖尖的。

生:角的兩邊是直直的,很滑。

師:引導學生有序再次摸一摸角,對這就是角。那我們數學上又是怎樣來表示角的呢?看清楚了。(示範畫角)老師怎樣畫出角

生:先打一點,再畫出兩條直直的線。

師:點,直直的線。觀察的非常仔細,那他們有沒有屬於自己名字呢,請孩子們自學數學書32頁。再告訴老師

生: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師板書)

師: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角,它可是個頑皮的傢伙特別喜歡捉迷藏現在它藏到了我們的教室裏,我們趕快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生:小組活動

師:瞧,它又藏到了圖行客人中,我們把它找出來。

【活動三】創造

1.折角

師:孩子們真棒,一個也沒有逃出你們的慧眼。那你們想不想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角呢?現在拿出你們的手工紙,比賽開始!

生:摺紙

師:展示幾個動作快的孩子的做品。(這是角嗎,它的頂點和邊在哪裏)

2.做活動角

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試試吧

【活動四】探索

師: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怎麼變?

生: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生:與角的邊有關。

師:與邊的什麼有關,長短嗎?

生1:不是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不是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活動五】牛刀小試

1.數一數下面圖形中各有幾個角。(p35練習八第2題)

2.開放題:對着正方形剪一刀,還剩幾個角。

【活動五】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你有哪些收穫,知道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回到家再找一找,角是不是又藏到你家去了呢?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經歷角的大小變化的過程,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團結合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景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新課,看老師板書:角,齊讀課題。

師:生活中,你們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到過角?

生:桌角。

師:能指一指嗎?大家也來指指。

(生指桌角時,僅會指某個點,並不是數學概念中規範的角)

生:書角。(指的方法同上)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特徵。

(1)直觀對比生活中的角與數學中的角,並逐步形成表象。

師:老師也帶來了兩個圖形(貼剪刀、鬧鐘圖樣),能在剪刀上再來找找角嗎?

師:剛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角。(師邊説邊示範)舉起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好,我先把它畫下來。剪刀上還有這樣的角嗎?

師:誰來指鐘面上的角?

生指鐘錶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指的動作非常規範)

師: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指角的過程非常規範。

師畫出鐘面上的角。

師:認識老師剛才畫角的工具嗎?(三角尺)對,誰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學舉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動作也很規範)

師:現在老師選擇其中一個角畫出來。(畫一個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徵。

師:比一比這3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能來指一指嗎?(生指)

師:同意嗎?(同意)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這個尖尖的地方,有一個點(師描),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生:都有兩條線。

師:對,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邊)

師:誰能指出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生邊指邊説(師引導規範指認)。

師:現在數一數,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齊説: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多樣練習,強化角的認識。

師:現在來辨一辨,哪些圖形是角?(課件出示:教材第65頁,想想做做第1題,生自己思考)

師:想好的同學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師:這道題目做得不錯,再來一道(課件出示第65頁,想想做做第2題)。能自己讀懂題 意嗎?想好後,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錶示出來,藏到身後,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來。

2.感受角有大有小,並且角的大小隻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製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在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聽要求:能把你的角變得大一點嗎?再變大一點,再大一點。(生操作)誰能説説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生:我把角打開,角就變大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師:説得真好,(師演示)確實是這樣的。現在你們能把角變得小一點嗎?再小一點。(生操作)這次又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生:把兩條邊合回來,角就變小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師:(演示)非常正確。

師:看,我現在撥了一個這麼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撥一個比我大的角。撥好的同學舉起來,同學們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確)能不能撥一個比它小的角?同學們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確)

師:哦,(師邊演示邊説)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第65頁的鐘面圖)一起説吧。

生齊: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師:看着老師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兩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沒有?

生:變小了。

生:沒有變。

師:我剛才聽到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角變小了,一種是沒有變。認為角變小的先來説説理由。

生:角的邊短了,角就沒有剛才大了。

師:認為角的大小沒有變的同學也來説説。

生:沒有變。(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剛才它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沒有變。

師:他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誰再來説一説?

生:角的兩條邊僅僅是變短了,但是角叉開的大小沒有變化,角的大小不變。

師:現在大家回想我們剛才的操作過程,(演示角變大變小的過程)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現在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嗎?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小嗎?

生:我知道了,現在角的兩條邊沒有再叉開,也沒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對,説得真好。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越多,也沒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演示)咔嚓,咔嚓,角的兩條邊又短了,角大小變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演示:只剪短一條邊)再剪,角的大小這次變了嗎?(沒有)角的邊都這麼短了,還沒變啊?

生: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更多,也沒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很好,能聽出來同學們對於角的變大、變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們!

(3)繼續感受角的大小,為下節課鋪墊。

師:(指三角板上的直角)還記得這個角嗎?能從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個和它一樣大的

角嗎?找到的同學小組內互相指一指。(生活動,師巡視)

三、總結收穫(略)

四、延續探究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又有了新的進步,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師:同學們,你們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張長方形紙,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角?

師:現在試着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圖形有幾個角?

生:4個。

生:5個。

師: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下課後同學們還可以繼續實踐、研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尺、活動角和習題卡。學生準備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一、導學: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看!它是誰?(教師出示課件)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這些圖形它們一樣嗎?為什麼?

生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你説的有道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王國裏去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知識入手,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為後面的探索知識創設好的學習氛圍。】

二、研學:聯繫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找角。

(1)師:到底什麼是角呢?角國王在城門口設了三道關口,有沒有信心闖過去?請看第一關:認角。(課件出示)看米老鼠將軍給我們提出什麼問題了?(課件出示問題:“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請和同桌説一説。(同桌活動説,課件播放輕音樂)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説説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裏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範。)

(3)指3個實物圖的角

師:老師這也找了三個角,你們想不想看?請看!(課件展示)你們知道角在哪裏嗎?給老師指一指,並把它請出來,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2、認識角。

師:這三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1)同桌討論

(2)彙報。師點拔

生1:都有個點和兩條直直的線。

師:我們就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展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

3、闖關練習一:下列圖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都了角認識嗎?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闖關練習,你們就能順利地進入第二關了,有沒有信心?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一練習的設計,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

(二)畫角

1、試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闖關成功,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關,請看要求(課件出示)你能在這張紙上畫一個角嗎?

2、指名畫角,讓學生評價。

3、示範畫角(課件展示)

師:想不想聽正確的畫法?請看:先畫一個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線,這是它的另一條邊。

4、再畫角。和老師比賽

5、介紹名稱及讀寫法。

師:為了便於區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後在它的後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6、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後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畫角、給角取名字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7、闖關練習二: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弧線標出來,並數一數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彙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加深對圖形特徵的認識,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體現了國小低年級幾何教學的直觀性。並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三)玩角

1、玩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故意藏起來)想不想看老師是怎麼玩的?

生:想!

(課件展示)師:看老師玩,説發現什麼?

生:角會變大、變小。

師:怎樣使得角變大、變小?

生:角的邊拉開,角就變大,角的邊合攏,角就變小。

師:能説説什麼樣的角大,什麼樣的角小嗎?(指名説,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給予肯定)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你們説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裏是怎麼説的。(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看老師的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角有大小並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注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的能力,在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張口有關。】

3、闖關練習三:小小裁判長,對錯我會判。對就在()裏畫,不對就在( )畫。

三、固學:走進智慧島、鞏固提升

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有多少個角?

四、延學:聯繫實際、內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學生介紹角)

師:學了這麼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2、聯繫實際,欣賞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展示)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祕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祕密.

【設計意圖: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最後聯繫實際生活,説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組裏想一想,怎樣比較哪個角大?看哪個組的辦法多。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給這節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也可以使這節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板書設計: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時通過讓學生找角—指角—辯角—畫角—標角和數角—玩角這樣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具體反思如下:

(一)聯繫生活,抽象出角的圖形。《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密切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讓數學走進孩子的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教學時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找起,通過指一指的過程,讓學生在張開的剪刀、每天帶的紅領巾、時針分針成角的鐘面上找角,通過觀察初步感知實物上的角,然後利用課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狀,讓學生建立角的表象。這時及時組織學生觀察、對比、討論:“這三個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稱--頂點、邊。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然後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辨認與説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本節課的最後,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賞我們生活周圍物體上的角,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動手畫角,探究、體驗和感悟方法。低年級的孩子要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的過程。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畫一個角,全班同學進行點評後,再聽一聽、看一看正確的畫法,最後根據正確的畫法再次畫出一個角。這個過程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在兩次畫角的動手操作中親身體驗知識(畫角的方法)的形成,這也正是《標準》中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

(三)觀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與邊的開口有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課件展示角的打開和合攏的過程兩次,體會角有大小並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係。

(四)因材施教,調整教學設計。由於我校地處城鄉結合,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而本節課內容多、任務重,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小小的調整,把“比較角的大小”放在課外延伸拓展上,既給這節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又使這節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雖然本節課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多,但在小組合作交流彙報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組合作的每一個活動都有序進行,這離不開老師平時的培養和活動前的一些明確的要求,這也是我今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jr7w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