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野望》教學設計

《野望》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野望》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野望》教學設計

《野望》教學設計1

《野望》是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三課《唐詩五首》中的第一首詩。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着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曲作者王績的生平創作,積累文學知識;

2、瞭解五言律詩這一體裁;

3、積累名句;

4、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5、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6、完成背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

情景感染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拓展法,比較閲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惆悵、孤寂的情懷,感受漢語言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訓練,瞭解詩的內容;藉助品讀、想象,感受詩人孤獨仰鬱的心情,感受漢語言的美;積累名句。

【教學難點】

賞析詩歌,領悟詩中情趣,培養學生鑑賞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並嘗試先背誦課文;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導入:

秋天傍晚時分,詩人遙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頗濃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願而歸,不禁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全詩於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幅山中秋景畫——《野望》吧!

2、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古絳州龍門縣(山西萬榮縣通化鎮,通化鎮1972年由河津縣劃入萬榮縣)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屢被彈劾。自比嵇康、阮籍、劉伶和陶淵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鬱的感慨,與唐初流行的浮靡詩風顯然有別。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3、背景介紹: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亂,故託病辭官歸田而作,藉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教師配樂範讀。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全體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詩歌。

2、疏通文意,註解重要字詞,請學生翻譯,並注意提醒校正。

東皋:作者家鄉,歸隱之地。皋,水邊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後,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領學生再次品讀詩歌,瞭解詩歌大意,請同學翻譯詩句。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着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着那牛羣返還家園,獵馬帶着鳥獸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2、詩句賞析。

(1)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作者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這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着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3)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説:“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説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讓學生描述一下詩中的場景,想象一下詩人創作的`意境。

把我們想象成作者:“你”在自己憂愁無依的時候,一個人在水邊的高地上,耳邊隱隱約約傳來水聲,這時秋風蕭瑟,一輪金黃的夕陽照射在山上、樹上,而樹木光禿禿的,只留下滿地的落葉,山上只有刺目的餘暉,心中無憂的興起一股憂愁、淒涼、蕭瑟之感,恰恰這時一個牧童驅趕着牛羣,踏着夕陽回家,打獵之人也騎着馬歸來,可自己卻都不認識,這時會有什麼感受呢?

2、品讀詩歌,説説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着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脱了初唐輕靡華豔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五、課堂總結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全詩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於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透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並抄寫和翻譯全詩;

2、課外收集學習王績另外的詩歌,自學背誦。

《野望》教學設計2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王績的生平創作,積累文學知識;

2、瞭解五言律詩這一體裁;

3、積累名句;

4、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5、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景感染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拓展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惆悵、孤寂的情懷,感受漢語言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藉助品讀、想象,感受詩人孤獨仰鬱的心情,感受漢語言的美;積累名句。

【教學難點】

賞析詩歌,領悟詩中情趣,培養學生鑑賞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並嘗試先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秋天剛剛離我們而去,大家有沒有好好欣賞欣賞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唐詩《野望》,再來回顧一下這秋色的美!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請學生自告奮勇背誦這首詩歌。

2、集體朗讀詩歌,正音。

3、疏通文意,註解重要字詞。請學生回答,並注意易寫錯的字。

東皋:作者歸隱之地。皋,水邊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歸依

犢:小牛,這裏指牛羣。

禽:鳥獸,這裏指獵物。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後,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4、學生自由選擇兩句詩文來説説自己的理解。然後老師説詩句意思,學生對詩句。

傍晚時分詩人站在隱居的地方縱目遠眺,徘徊不定不知歸依何方。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着落日的餘光。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趕着牛羣返回,獵人騎着馬帶着獵物歸來。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認識,詠一曲長歌來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5、集體誦讀這首詩歌,感受一下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本詩通過對籠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繪,表現了詩人當時孤寂、苦悶的心情。

三、走近作者:

那麼,王績為什麼會寫這樣一首詩呢,他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讓我們來一起走近作者。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詩人。王績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詩壇四傑之一王勃的叔爺爺。除一度做過六合縣丞、太樂丞等卑職外,一生大部分時間隱居鄉里。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淵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而這首詩歌就是他託病辭官歸田後所作,藉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細讀課文,賞析詩句: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討論思考:(下面的這些問題可以同桌、前後桌就近共同探討解決,然後推舉一個同學準備發言。)

1、“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作者在這裏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東皋”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也隱隱傳達出作者的歸隱之意。

既有所望必有所見,作者都看到了什麼內容呢?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描寫了怎樣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注意“樹樹”和“山山”傳達出的景色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靈活講解。“樹樹”是每一棵樹,説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連山,層巒疊嶂。這兩個疊詞用得非常好,寫出了秋色的蒼茫和廣闊。)

3、“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中哪幾個字用得好,為什麼?

這兩句中幾個動詞“驅”“返”“帶”“歸”用的很好,對牧人與獵馬進行了特寫,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幾個詞初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你可以試着換個詞,卻是不能夠的,看似很俗,細想起來那畫面卻是如現眼前,人彷彿身臨其境一般。所以作者的用詞是自然而精警的'。

(引導學生歸納這兩聯的寫作手法,體悟作者光色交融,遠近交錯,動靜結合的寫景妙筆)

如果作者能與他們談笑風生,共享成果那該是多麼愜意啊。但他認識這些村人嗎?

4、“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抒發了怎樣的情懷?作者採用什手法來傳達這種情懷的?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説:“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在這裏作者巧用典故説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而且還要跨越兩千多年去尋找知己,這是怎樣的一種曠古的落寞,曠世的情懷啊!

五、精讀課文,寫作探究:

請同學們帶着感情再次誦讀詩歌討論思考:(就近討論)

1、本首詩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它在詩歌史上有什麼重要作用?

這首詩歌語言質樸自然,一改南朝以來詩風的奢華豔麗之風,給人以樸素清新之美,“如鸞鳳羣飛,忽逢野鹿”,很是難得。

2、這首詩是唐詩中的什麼體裁,你怎麼看出來的?

這首詩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老師與學生一起歸納律詩特點)

六、作業:

將此詩中寫景的名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在課堂語言描述的基礎上再擴展,改寫成一篇優美的寫景小散文。

(在寫作業之前,同學們先討論交流一下改寫的想法,互相啟發一下思路,這樣寫起來會更容易些。)

《野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王績的生平創作,背誦詩歌;

2、認識唐詩尤其是律詩這一體裁的基本常識;

3、反覆誦讀,通過想象描述畫面,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重點、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上個學期,我們已經學習過古詩,可以知道詩歌分兩大類:古體詩和近體詩。談談對近體詩的瞭解。

(生答)

二、瞭解律詩

(1)【學生提及押韻】自由讀讀這五首詩歌,看看這五首詩歌各壓什麼韻,並且找一找韻腳各是什麼。

(2)觀察韻腳所在位置。

(3)學習課後“關於律詩”補白部分。(劃出關鍵信息)

【屏顯】

關於律詩

每首律詩限定八句:五律規定每句五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

一首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第一聯稱“首聯”,第二聯稱“頷(hàn)聯”第三聯稱“頸聯”,第四聯稱“尾聯”。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4)律詩結構框架

【屏顯】

關於律詩

起——首聯點題,以敍事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承——頷聯,緊承首聯意思,或寫景,或敍事,是首聯的延續和延伸;

轉——頸聯,詩意轉折變換,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別開生面;

合——尾聯,以議論、抒情為主,點明題旨,收束全詩。

三、整體感知

1、 此詩幾個韻腳?(點明早唐作品)

2、 瞭解詩人。

【屏顯】

王績:

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今宿州五柳風景區),自號“東皋子”。

3、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對節奏。

3、 指讀→齊讀

四、通過想象,描述畫面

1、 唐詩結構提到起承轉合,理一理,這首詩歌怎麼分佈事、情、景的?

明確:第一聯:事、情;二三聯:景;尾聯:情

2、 默讀詩歌,結合註解,簡單描述詩歌內容,並記錄下來。

3、 小組合作,發揮想象,完善所描述的內容。代表發言。

4、 小組展示。

(1)首聯

提示:欲何倚:不知歸依何方。

抓住“望”“徙倚”“欲何依”等關鍵詞,加上主語,揣摩人物動作、人物心理;同時補充環境特徵。【彷徨】

(2)二三聯

提示:畫面中有何景物?注意描繪的順序(先寫景再寫人,先寫遠景再近景,先寫靜的.再説動的)適當添加能夠描述這個氛圍的形容詞。【靜謐安詳】

(3)尾聯

提示:揣摩人物心理:根據“懷”“無”等詞揣摩詩人心理想法。【孤獨無依、苦悶】

5、總結:合理想象,人物抓動作和心理,景物抓色彩、動靜、遠近。

6、帶着想象再讀詩歌,感悟詩人情感。

五、拓展補充

【屏顯】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醖釀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裏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説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覆,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k1vg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