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幼兒園教學設計(15篇)

幼兒園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園教學設計(15篇)

幼兒園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節奏。

2.根據詞意大膽創編不同的動作表演歌曲。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欣賞《堆雪人》的樂曲,幫助幼兒熟悉音樂的旋律。

2.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遷移經驗,説一説“冬天”

1.觀察圖片,提問引導

“下雪了,你們最想做什麼事情呢?”

“你堆的雪人是什麼樣子的?”

2.現在我們欣賞一首《堆雪人》的歌曲。“一起來聽一聽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

二、觀察圖片,理解歌曲內容

1.欣賞歌曲第一段。

(1)歌曲裏小朋友們在玩什麼?

(2)雪人長得什麼樣? 2.欣賞歌曲第二段。(1)誰在堆雪人?

(2)他們在玩什麼遊戲?遊戲時的心情怎麼樣?

三、初步學唱,感受三拍子旋律。

1.示範演唱,幼兒隨音樂拍出每一小節的強音。

2.嘗試隨音樂演唱,邊唱歌邊拍手。

3.用歡快的情緒表現歌曲,唱準節拍。四、創編動作,大膽表演歌曲。

1.根據歌詞創編動作“我們來給歌曲加入動作,可以怎麼做?”

2.隨音樂嘗試表演動作。

3.幼兒扮演雪人,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下雪時,帶幼兒在户外堆雪人玩遊戲,感受有趣的遊戲及雪天美景。

中班藝術《堆雪人》活動反思

孩子們很喜歡冬天,尤其喜歡在下雪天進行推雪人的活動。活動來源於生活,音樂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抓住幼兒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活動中加入表演唱以及遊戲等環節,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前孩子們對於歌曲的旋律已有初步的瞭解,活動中欣賞歌曲,觀察圖片理解歌曲內容,為創編動作表演唱做好鋪墊。歌曲內容有兩段,在演唱時個別幼兒三拍子不準確,還應加強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練習。歌曲內容簡單,幼兒觀察圖片很快就學會了,但在表演歌曲創編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有些侷限,表演很單一,平時還需加強幼兒的肢體表現力,讓幼兒有更多隨音樂表現的機會,大膽創編動作。讓幼兒走進音樂,體驗音樂的美,感受音樂的美。

幼兒園教學設計2

創新設計説明

《秧歌十字步》是選自我園園本課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題《可愛的家鄉》——“民俗文化”中的內容。《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活動要求幼兒感知秧歌熱鬧、喜慶的特點,並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及它的種類,用途等。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幼兒瞭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動通過直觀欣賞和實地練習、課件演示、要領講解、探索練習、榜樣示範等方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較高,每一名幼兒都在活動中有所收穫,利用圖示、對比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十字步,大大減少了幼兒學習中的困惑,做到簡單清楚,一目瞭然。

一、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我國漢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男角動作粗獷有力,女角動作優美利落。主要在春節期間,每年正月九年級至二月八年級是"踢鼓秧歌"的活動期,先由各村鬧"小秧歌"、"小場子"和"對秧歌"活動,大約在正月十五以後,便開始由幾個村聯合鬧"大場子",逐漸形成春節活動的高潮。

二、幼兒分析

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典型的民間民俗活動,讓幼兒瞭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對於成人來説並不難,而幼兒則會在繞來繞去的舞步中亂了陣腳,所以設計簡單易學、直觀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1.感知秧歌舞熱鬧、喜慶的特點,知道秧歌舞是家鄉的民俗活動。

2.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讓幼兒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礎上,愉快自由地舞蹈,體驗學習中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掌握“秧歌十字步”動作要領,嘗試運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體動作隨音樂表演。

五、活動準備:

秧歌影像資料、教學課件、十字步圖譜、表演道具、十字圖示若干、紅色、藍色小圓點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景,快樂舞蹈。

1.欣賞教師表演的秧歌舞,引發學習秧歌舞的興趣。

【設計意圖】:教師手拿花傘,隨着音樂,跳着熱鬧喜慶的秧

歌舞進入活動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2.觀看課件,提問交流,初步瞭解秧歌舞的特點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設計意圖】:幼兒對於教師關於秧歌枯燥、重複的介紹不感

興趣,秧歌舞是可以讓幼兒直觀欣賞的畫面,秧歌舞熱鬧喜慶的場面會給幼兒帶來視覺上的衝擊。簡單明瞭地幫助我們將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歡迎度,以及它熱鬧喜慶的特點呈現在幼兒面前。

(1)幼兒自由討論、大膽發言。

師:誰知道我們剛才跳的是什麼舞蹈?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舞蹈?

【設計意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在語言活

動的學習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2)教師播放課件講解: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民俗活動。每當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在舞台上、在廣場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裏跳起熱鬧、喜慶的秧歌舞,來慶祝我們的節日。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觀看課件,瞭解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師:你們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絹來跳一跳熱鬧、喜慶的秧歌舞呢?要學好秧歌舞,首先要學會一個新本領——十字步。

2.探索、學習十字步的走法。

(請幼兒説説,你在圖示上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理解這些圖示的?)

【設計意圖】:幼兒對於技能技巧性的東西學起來會覺得比較

枯燥乏味,但是課件、圖譜的設計卻將這一問題簡單化了,課件、圖譜將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領簡單明瞭地展示出來,讓幼兒一目瞭然。

3.根據幼兒對圖譜的理解,引出兒歌。

紅腳丫.藍腳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紅交叉,藍交叉,

紅的橫來藍退下.

紅腳丫.藍腳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設計意圖】:配有兒歌,充滿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兒視聽結

合地觀察舞步的行走過程,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4.左右腳貼圖示。

(左腳貼紅色圓點,右腳貼藍色圓點。)

在課件、圖示、圓點的幫助下,引導、鼓勵幼兒分組嘗試到活動場地後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並請個別幼兒講解、示範,互相學習。

【設計意圖】:圖譜的適時介入解決了練習上的困難,並且在十字上用紅色和藍色腳印(與腳上小點顏色一致)標示出左右腳(標記是大班科學活動中已經學過的),用數字標示出步伐的順序,幫助孩子發現、學習、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5.幼兒分組在十字上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三、跟着節拍扭秧歌步。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幼兒練習秧歌步的又一個難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會比較快一些。

四、嘗試隨音樂表演秧歌舞。

1.初次嘗試。

師:讓我們聽着音樂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設計意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於一個引導者的位置,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祕密,鼓勵、引導幼兒積極嘗試。

2.嘗試加上手臂動作隨音樂完整表演秧歌舞。

【設計意圖】:鼓勵每個幼兒大膽表現,相信在教師多次的鼓勵下幼兒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

五、結束活動。

師:你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到户外更大的場地去給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隨音樂跳着秧歌舞到室外繼續表演。

【設計意圖】: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為了這次活動我翻閲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瞭。採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為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

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

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秧歌十字步》活動反思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為了這次活動我翻閲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瞭。採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為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幼兒園教學設計3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不怕冷地,勇敢的參加體育活動。

2、聽信號進行走、跑、跳的動作練習,發展幼兒靈活的反應本事。

二、活動準備:

檢查幼兒的穿戴三、活動過程:

1、幼兒分散在場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練習動作,並聽教師數1~10,當數到10的時候教師喊:“結冰”,全體幼兒就不動了。

2、教師説:“冰化了”幼兒散開繼續自由做動作,如此重複遊戲。

3、幼兒熟悉遊戲後,教師可改變口令,如“兩人結冰”“三人結冰”等,幼兒必須兩人或三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接觸,表示凍結在一齊了。

規則:教師説結冰時,幼兒必須停止各種動作,原地不動,誰動了,暫停遊戲一次。

幼兒園教學設計4

活動名稱:動物遊樂園

一、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和豐富的想象力。

2.通過創造性的講述,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認識5種以上的小動物,並且叫出她的名字。

4.初步的學會説5種小動物的全名,模仿小動物做動作。

5.學會“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二、活動準備:

(一)準備各種小動物的圖片及各種動物名稱字卡。

(二)環境準備事先佈置好動物園場地。

三、活動方法想象法、激發法、重組法。

四、活動過程

(導入:寶貝們,真高興今天又見到你們了,寶貝們早上好!你們和我問好的聲音要是在大一點的話,我就帶你們去參觀動物園。(教案 ) 好不好?)

1.參加遊戲的幼兒分別為動物園的遊客,扮演遊客的幼兒必須在動物園門口“購買”一張門票(小雞的圖片)。

2.遊客手拿動物入場券入園後,根據自己的喜好參觀自己熟悉的動物(如:小鳥、獅子、大象、猴子、鴨子、老虎、梅花鹿等)作為人場券。

按順序參觀它們的居住處並找出相應的名稱卡片,看誰找得又快又多又準。

3.玩“看誰猜得對”。請找到動物字卡的幼兒做動作,讓其他幼兒猜,給猜中的幼兒一定獎賞。

五:中間休息:(我們在遊樂園裏玩了一大圈,現在我們休息一下,一會我們再和身邊的媽媽、爸爸,爺爺、奶奶一起在參觀一次把手中的小動物送回家。)

六、遊戲:

1:《玩小動物模仿秀》

大象:伸出大象的鼻子,模仿大象走路。

鴨子:伸出鴨子的翅膀,模仿鴨子。

老虎:練習幼兒的手足爬。

小鳥:模仿小鳥飛飛,翅膀張開、腳尖着地的做動作。

2:參見《小動物的運動會》

七:各領域滲透:

瞭解各種動物吃什麼和生活習性及動物與人類相互依存的關係。

八、家庭中滲透:

動物、植物、人類活動的圖片和字卡,進行隨機教學。

幼兒園教學設計5

活動名稱:音樂活動:大貓和小貓

活動目標:1、初步感受歌曲中較輕較響的兩種聲音。

2、願意跟老師一起學做貓。

 活動準備:錄音伴奏帶

 活動過程:1、欣賞歌曲

師:寶寶們,你們看誰來了?

(1) 師表演,托兒欣賞

説説剛才來了一隻什麼貓?

另一隻什麼貓?

(2) 重複聽賞

説説剛才兩隻貓是怎麼叫的?

(大貓的聲音怎麼樣?小貓的聲音怎麼樣?)

2、反覆感受

(1) 托兒跟着老師一起隨着音樂學做大貓小貓。

(2) 引導托兒大貓叫時聲音大,小貓叫時聲音小。

3、模仿跟學

師:大貓小貓們,我們一起捉老鼠去羅!

模仿動作,邊唱邊跳。

幼兒園教學設計6

一、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漸強與減弱

2、大膽創編動作,自由表達

3、能跟隨音樂的變化使用樂器,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大巨人與小矮人的音樂

2、漸強與漸弱的符號

3、小矮人圖譜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方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在茂密的大森林裏,住着一羣會魔法的小矮人,他們每天快樂地勞動,快樂的生活着,這一天,小矮人準備去森林裏打獵。聽,小矮人唱着歌出發了。

2、教師示範唱:(啦···)教師:小朋友們,小矮人上山時唱的歌有什麼變化呢?(聲音逐漸變強)工作了一天,小矮人哼着歌下山回家啦。(啦···)教師:小矮人下山時唱的歌又有什麼變化呢?(聲音逐漸變弱)

3、師:像這樣聲音逐漸變強,我們就叫他“漸強”,聲音逐漸變弱,我們就叫他“漸弱”。有誰願意嘗試唱一唱?(師幼嘗試表演)

(二)欣賞音樂,感知漸強與漸弱

1、師:小矮人打完獵下了山,高興地往家回,突然傳來了“咚咚咚”的腳步聲。“咚······”聲音越來越強,誰來了呀?(出示大巨人)。來了一個大巨人,頭頂天,腳踩地,你們猜一猜小矮人會不會害怕呀?小矮人有魔法呢,他沒有害怕,那我們來聽一聽他是怎麼變魔法的?

2、教師播放音樂的第一句“我變變···變成大巨人”。師提問幼兒:魔法的咒語是怎麼説的?請幾位幼兒講述。師:那咒語的聲音是怎樣的?(越來越強)師幼共同説咒語。此環節出示小矮人逐漸變成大巨人的圖片。

3、師:看,小矮人變成了大巨人,比那個大巨人還要大,把大巨人給嚇跑了。越跑越遠,聲音越來越弱“咚···”(漸弱)接着,我們再聽一聽小矮人又是怎樣唱的。教師播放:“我變變····變成小矮人”。

4、教師:小矮人這次的咒語又是怎麼説的?師:咒語的聲音呢、怎樣變化的?(聲音越來越弱)師幼共同説咒語,此環節出示小矮人逐漸變化的圖片。

5、師:小矮人用魔法與勇敢戰勝了大巨人,你們想不想也學他們變一下魔法呢?我們一起來變魔法吧。

6、教師完整播放《大巨人與小矮人》,幼兒聽音樂。師:咒語師怎麼説的?我變···變成大巨人,我變···變成小矮人。然後呢?變大,變小,變大,變小。變到不見了。(教師變唱邊出示圖譜)

7、師:小朋友們,咒語我們會説了,那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表演一下。大巨人可以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幼兒創編)小矮人又可以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那我們跟着音樂表演一下好不好?(此環節播放音樂表演2~3遍)

8、師:小朋友們表演的都很棒,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樂器,我們用樂器來變現小矮人的魔法好不好?當變成大巨人的時候,聲音要漸漸變強,變成小矮人的時候聲音逐漸變弱。我們先來試一下。教師邊説邊帶領幼兒表演。

9、師:下面我們帶上樂器跟着音樂一起變魔法吧!(師幼表演2~3遍)

(三)活動結束:小朋友們,想不想繼續變魔法?下面我們帶上自己的小樂器一起到户外變魔法吧!跟老師們再見吧!

幼兒園教學設計7

【教材簡解】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創造的兒童教育》中提出:“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解放了空間,才能蒐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造型藝術活動就是要讓幼兒接觸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各種豐富的物質材料,並自己決定用什麼材料幹什麼,使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盡情地使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藝術創造。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的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等,以胡蘿蔔為例,對幼兒來説這是最常見的材料,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在活動中發散思維空間想象力、自我表達以及合作創作來獲得自我滿足感。在造型藝術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情感體驗與創造力發展,為幼兒創設自由開放的討論與創作空間,讓幼兒敢於表現自己。

【目標預設】

1.通過觀察知道建構造型的特點以及多種建構的方法,

2.嘗試用多種材料組合來表現自己對建築造型的想象。

3.在合作拼拼、搭搭中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知道建構造型的特點以及多種建構的方法,

活動難點:嘗試用多種材料組合來表現自己對建築造型的想象。

【教學準備】

1.學具:胡蘿蔔丁、牙籤若干

2.教具:園區建築PPT

3.經驗準備:已知園區的一些著名建築

4.環境準備:桌面鋪設好材料以及展示台

【設計理念】

美術教育家勒温費爾特説:“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問和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的接受成人的模式和範式,那麼每個兒童都是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開放性是幼兒造型藝術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內容的開放性、材料運用的開放性和師幼關係的開放性上。因此,在活動中我提供幼兒很熟悉的胡蘿蔔和牙籤,讓他們發現原來這些很平常的東西也能夠創造驚喜。讓幼兒在接觸各種材料中,鼓勵幼兒動手操作、相互交流自由地進行創作,同時在活動中儘量採用開放性的語言來引導幼兒去觀察、去創作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幼兒能夠學會去觀察身邊的生活和事物,帶着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看世界,自己找到生活中的奇妙,從而激發去探索世界的慾望。我們教師則需注意肯定和接納每個幼兒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與幼兒分享創作的快樂。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觀察感知——通過和幼兒討論園區的建築,引導幼兒進入建築設計師的角色。以及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建築的造型特點,知道這些建築的用途等等。

第二部分:材料的討論——認識新的材料,以及討論如何運用新材料來搭建,並且知道一些建構的基本方法。

第四部分:合作拼搭——在經過討論後,互相合作進行創作,運用各種建構方法拼搭出作品。

第五部分:作品欣賞——在合作搭建小小街區之後,互相欣賞各自的作品並做簡單介紹,體驗成功感。

【教學過程】

一、美麗園區

——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哪個城市啊?對了,我們生活在蘇州的工業園區,在我們園區有許許多多的高樓大廈?你知道有哪些嗎?(幼兒自由講述)

——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建築吧。(幼兒觀察)

——看了這麼多的建築,你們覺得我們園區是不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呀,作為一個園區人,王老師覺得特別自豪呢,這些建築都是由著名的建築師設計的,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下呢?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表達對園區建築物的瞭解,並且能夠觀察各個建築物不同的特點。感受園區景色美麗的同時激發幼兒設計建築並創作的慾望。)

二、小小建築師

——小朋友平時在遊戲時用過什麼材料搭過房子呢?(幼兒自由講述)

——今天王老師帶了一些新的材料,一起來看看吧。(出示材料)

——這是我們在生活區切的胡蘿蔔丁、還有牙籤,這兩個材料可以怎麼造房子呢?(幼兒討論並示範)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通過讓幼兒回憶已有經驗,聯繫自己生活中用過的不同材料,然後引導幼兒觀察新的材料,並且學會和夥伴一起針對新的材料來討論和猜想。之後讓個別幼兒來進行簡單的示範,從而引導幼兒進行進一步思考。)

——剛剛小朋友是用蘿蔔丁和牙籤拼插組合的方式來搭的,那怎麼樣讓它更穩固呢?

——在這之前,我們來看看建築工地在搭房子之前會做什麼?(出示照片)

——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需要打地基,有了牢牢的地基房子才更穩固,地基是什麼樣的?

——建築工人會把這塊地上挖好一個很深的坑,然後把周圍起來搭建地基,這樣才會更穩更高。那我們的胡蘿蔔丁怎麼圍合起來呢?(幼兒示範)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引導幼兒從建築工地打地基的這一工作聯想到建構遊戲中圍合的步驟,從而發現需要有穩定的地基才能保證整個建築物的穩固。)

——在圍合之後,可以往哪個方向搭呢?(出示圖片)

——往上搭,那就可以一層接一層的疊加上去,變成高高的。

——那還可以往哪邊搭呢,往旁邊搭的話就要用順接的方式往兩邊或者前後的方向去延長。這樣我們可以搭出造型更多樣的建築了對不對?

(設計意圖:從圍合的步驟,引導幼兒發揮聯想力,往不同的方向進行拓展延長從而設計出造型不同的建築。)

——小小建築師們,今天就請你們來用蘿蔔丁和牙籤來搭建一棟又高又穩的建築吧。

——請你和你的搭檔商量並設計好你們的建築。(幼兒討論)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你們進行的怎麼樣了?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引導進行學會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用幾種不同的建構方法,搭建出自己想象的建築物,發散思維空間想象力。)

四、欣賞作品

——完成的建築師們,可以把你們的房子放在我們這邊的街道上哦,請你介紹一下你的建築是做什麼用的呢?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通過合作,將分組完成的作品一起搭建一個小小的街區,然後一起欣賞,並且介紹自己的建築功能。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體驗到創作出作品的成功感和滿足感。)

幼兒園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知道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

2、能用三角形通過轉轉拼拼組合成多種圖形。

3、幼兒在探索中感知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能用三角形轉轉拼拼組合成多種圖形。

活動準備:三角形多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複習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觀察發現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

(1)教師旋轉圖形,幼兒觀察

(2)教師自己轉動,幼兒觀察(發現再轉還是老師自己)

二、圖形碰碰碰遊戲。

(一)兩個三角形組合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兩個三角形碰碰碰,兩個三角形碰在一起的邊邊要全部碰在一起。每人一個三角形,兩人一組合作遊戲)

1、教師示範

2、幼兒動手操作,兩個三角形碰碰碰遊戲,教師指導。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組合成的圖形記錄下來。

(二)、四個三角形轉轉拼拼遊戲。

1、請幼兒猜猜四個三角形能組合成那些圖形。

2、強調遊戲規則:每人一個三角形,四人一組合作遊戲。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一起將拼成的圖形記錄下來。

三、結束:

三角形寶寶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真開心,其他的圖形寶寶也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下來讓我們邀請更多的圖形寶寶一起來玩遊戲。

活動延伸:

科學區,投放各種圖形,幼兒探索土星之間的關係。

《有趣的圖形》活動微反思

本次活動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整個活動教學安排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從複習鞏固——找出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的特點——再到由易到難得合作遊戲,每個環節密切相關,層層深入,深深吸引着幼兒參與到活動中。

讓幼兒分組操作培養了幼兒團結和作,動手操作的能力發揮了幼兒的思維。教學中利用課件讓幼兒直觀認識。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過程中探索圖形之間的關係,感知遊戲的快樂,激發了幼兒對數學圖形的興趣。其次,能將多媒體技術有機的運用到活動中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了幼兒的觀察力。不足之處是過度不是很圓滑,課堂組織語言還不夠生動,不能及時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收穫很多,要上好每節課教師需要更多的激情投入來帶動幼兒,其次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所講述的語言一定要吸引幼兒,那麼活動就成功了一半。任何一個活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種,只要我們不斷的研討,就會取得成功。

幼兒園教學設計9

設計思路:

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轟動,魔術成了大家經常議論的話題。孩子們也把劉謙視為自己的偶像,整天議論他是多麼的神奇。由此,使我受到啟發,我從孩子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即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現《綱要》倡導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説一句完整的話。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大膽想象表現的慾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現力和觀察力。

3、為幼兒提供故事傳説的主題人物及主要情節,初步調動個人經驗即興創編故事傳説。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魔術棒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引出主題

播放劉謙變魔術的錄像,教師引導幼兒觀看。

二學習表述故事傳説主題。

1、遊戲:魔術師變魔術。

師:我來當魔術師,你們當我變出來的東西,我的魔術棒一指,你們就變,想變成什麼就變成什麼。

幼兒在魔棒指揮下做動作變出各種造型,並用一句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2、觀看課件,豐富幼兒學習材料。

師:魔術師的本領可大了,他什麼都能變出來,我們再來看看魔術師還能變出什麼?(播放課件)

師:原來,他還能變出我們想不到的東西呢!我們再來合作一次,看看這次你們能不能變的和剛才不一樣。

幼兒再次在魔棒指揮下做動作變出各種造型,並用一句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3、通過做看説,請幼兒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説一句完整的話。

4、看了魔術師精彩的表演,請小朋友用語言動作表現觀眾的反應,再次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表述。

三播放課件內容,學習編構完整的故事傳説。

1、教師講故事傳説,引導幼兒發現故事傳説主題表述主要情節線索,並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講述。

2、請個別幼兒創編故事傳説,教師隨機指導,學習分享。

3、分角色表演遊戲,再現故事傳説主要內容。

幼兒園教學設計10

中班律動《勞動狂想曲》

活動目標:

1、 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動作表演來區分音樂的ABC段。

2、 學習用拖地、刷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現音樂。

3、 嘗試合作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健身活動

白雪公主離開小矮人後非常想念他們,不知道他們現在生活的怎麼樣,今天白雪公主想請我們幫她去森林裏看望小矮人,你們願意嗎?

播放(波浪舞)音樂,幼兒跟隨老師走進場,穿過森林—走過小橋—繞過草地,來到樹林小木屋(ppt展示森林小屋場景)。師生做敲門狀。可能小矮人們都去工作了,我們去房子裏面休息一會兒吧!

二、分段練習,熟悉音樂(小矮人家裏很亂)

(1)A段音樂,學習拖地板動作

師:小矮人家的地板髒了,我們來幫他們拖一下吧。老師發現在拖地板的時候動作不規範,這樣是拖不乾淨的,拖地要這樣拖。

(2)B段音樂,學習刷馬桶的動作

師:看小矮人家的馬桶這麼髒,還長滿了細菌。那我們要用什麼刷馬桶?用馬桶刷,圍着馬桶四周刷。

(3)C段音樂,學習擦窗户的動作

師:小矮人家的窗户很髒了,我們來擦乾淨吧,用什麼擦玻璃呢?抹布還有雙面擦,抹布太費勁了,用雙面擦貼上去擦玻璃。(拿一個貼上去,咕嘰咕嘰咕嘰咕嘰真乾淨)

(4)打掃卧室,打掃之前先做準備帶上小圍裙和手套,進行三段音樂和拖地、刷馬桶、擦玻璃動作的相結合的遊戲。(兩遍:第一遍打掃第一間,第二遍打掃第二間) 這是誰打掃的呀,做下去休息,看看哪裏還需要我們打掃。

三、互相合作,體驗快樂

師:小矮人家裏有個大的落地窗一個人時沒法擦乾淨的,必須要兩個人合作才能擦乾淨的(啟發孩子們相互合作的精神),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示範。(先隨音樂做擦窗,在做長音樂)強調擦窗户時要和小朋友貼上去,再來一遍。

4、在老師的指導下再次做音樂和動作相結合的綜合遊戲。

結束:結束音樂起,小矮人回家了,我們藏起來(藏在小椅子後面),給小矮人一個小驚喜吧。聽一聽小矮人説了什麼,教育孩子做一個愛乾淨,愛勞動的人。

《勞動狂想曲》學情分析

中班幼兒聽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細微變化。他們一般能欣賞內容較為廣泛、性質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如舞曲、進行曲、搖籃曲等。對不同體裁、性質、風格樂曲的分辨能力也有很大發展;在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結構把握上,他們往往能夠通過教師組織的音樂活動,初步感受到樂曲的結構,聽出樂段、樂句之間的重複以及樂曲在情緒性質上的明顯差異;能基本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並由此產生一定的想像、聯想。

隨着幼兒思維、想象的進一步發展,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斷地發展。這種理解能力通常表現在歌曲及有標題器樂曲的理解上,幼兒已能借助於歌詞及已有的生活經驗、音樂經驗,基本理解音樂所表達的藝術表演形象,對於較為複雜的、沒有標題的純器樂曲的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另外,他們在欣賞過程中的創造性表現能力也不斷增加。

《勞動狂想曲》教材分析

《勞動狂想曲》選自中班下學期的一節音樂律動活動。《綱要》中指出: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培養幼兒初步的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勞動狂想曲》旋律優美,非常貼近幼兒的實際上生活,將生活中勞動的場景融入音樂律動中。基於此原因,我設計了本次的教學活動。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為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徵,吃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景中主動參與活動,引導幼兒熱愛勞動,體驗勞動和音樂帶來的快樂。

《勞動狂想曲》反思

《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越來越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自主性的發揮,都儘可能地在活動中創設條件,讓孩子能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達。只要是幼兒感興趣、能自發參與的,都是在自主學習。

《勞動狂想曲》活動目標定為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動作表演來區分音樂的ABC段。學習用拖地、刷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現音樂。嘗試合作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為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生活中常見的勞動動作貫穿整個律動。讓孩子們感到音樂帶來的的快樂,從而萌發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活動下來,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開心的感受到每段音樂的不同以及勞動帶來的快樂。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為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徵,吃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托爾斯泰曾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隨着活動的進程,情境導入——教師表演——集體表演——合作表演,幼兒自然地融入其中,邊遊戲邊體驗音樂。重視的是幼兒音樂情趣的培養,並且在活動中幼兒也有自由協商、充分想象的空間。

幼兒園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瞭解種樹的基本步驟和照顧小樹的方法。

3、萌發參加植樹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植樹》相關圖片、歌曲音頻、歌曲原速和慢速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結合圖片,瞭解植樹節。

——日曆上是幾月幾號?知道這一天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嗎?

——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小結:3月12日這天是植樹節,許多人都參與了植樹活動。植樹節提醒人們要

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結合圖片,瞭解植樹步驟。

——提問:應該怎樣種植樹木呢?會用到哪些工具?

——教師結合圖片向幼兒介紹植樹方法,引導幼兒瞭解植樹的步驟(挖坑→放樹苗→培土→澆水)。

小結:要先用鏟子挖一個坑,然後把小樹苗的根部放進坑裏,再用鏟子把土蓋住樹苗根部,確認小樹苗站穩了,最後給小樹苗澆水。

製作植樹牌,導幼兒討論管理小樹的方法。

——小樹這麼多,我們怎麼樣才能更好地照顧它們呢?

小結:我們來做植樹牌,可以幾個小朋友為一組寫上名字並且畫上喜歡的圖案,以後掛在小樹上,這樣就知道這棵小樹是誰來照顧了。要固定時間給它澆水、除草、抓害蟲,保護小樹不被他人破壞。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美工區中鼓勵幼兒用繪畫等形式分組製作植樹牌。

2.表演區中播放《我和小樹來比賽》歌曲,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演唱並進行自由表演。日常活動

鼓勵和引導幼兒為幼兒園裏的小樹澆水、除草,觀察樹木的生長。

幼兒園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看看、念念、做做等活動中,發展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2、嘗試用小手、身體、綵帶表現小蜘蛛爬行的有趣經歷。

3、幼兒在表演和遊戲中,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色彩帶人手一根、布袋一個、音樂、視頻。

經驗準備:瞭解蜘蛛的習性,見過蜘蛛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激發幼兒興趣。

手指遊戲:一隻小小蜘蛛慢慢爬上來,大雨落下把它衝跑了。

太陽出來曬乾瓦上雨,那隻小小蜘蛛慢慢又爬上來。

二、幼兒初步感知音樂。

1、看一看。

(1)老師用手指表演“小蜘蛛”的故事

(2)結合動畫,理解歌曲意境。

2、説一説。(幼兒發揮想象,瞭解歌曲內容)

提問:小蜘蛛在幹什麼?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幼兒猜測、理解《小蜘蛛》意境

3、念一念,熟悉歌曲的節奏。(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4、兩兩合作,分角色表現蜘蛛爬行的有趣經歷。(跟着音樂做遊戲)

三、在遊戲中,用身體表現蜘蛛爬行的有趣經歷。

1、老師邊唱邊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歌曲

重點鼓勵幼兒創造性的表現蜘蛛網

2、師生共同探究怎麼樣讓蜘蛛網不破呢?有什麼好方法?

3、幼兒嘗試兩兩合作結合肢體進行合作表演,並看誰的造型最獨特?

4、重點提問:你剛才和朋友是怎麼配合的?三隻蜘蛛在一起還能怎麼玩?

四、用綵帶表現小蜘蛛爬行的有趣經歷。

——引導幼兒嘗試用綵帶在遊戲情景中表演《小蜘蛛吐絲》

1、摸彩帶。(製造神祕感,鍛鍊幼兒勇敢的品質)

2、綵帶的遐想。(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3、蜘蛛網的遊戲。(用綵帶編制蜘蛛網表現歌曲內容)

探索編織更大的網,並説説編織的蜘蛛網像什麼?

4、全體師生共同遊戲《害蟲大作戰》

師:你知道蜘蛛結網是為了什麼嗎?幼:捕捉害蟲。

那你們試一試結一張最大的網,把害蟲都吃到肚子裏面。(小朋友結網、客人老師鑽一鑽)

幼兒園教學設計13

《幼兒園裏好事多》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活動名稱:幼兒園裏好事多

二、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太陽,要什麼有什麼,家裏人對孩子是千依百順,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因此我設計了這次的`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活動能感知到幫助他的人快樂,加深他們對好事的理解。

三、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親自參與講評自己周圍的好事,加深他們對“好事”的理解。

2、讓幼兒知道幫助別人做事,會使別人快樂的道理。

四、活動準備:

1、將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繪製成若干張圖片(內容為:掃地、擦牆、大姐姐幫小弟弟繫鞋帶、關水龍頭等)。

2、用紙盒自制“電視屏幕”。

3、歌曲《幼兒園裏好事多》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4、木偶小猴子一隻。

五、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幼兒園裏好事多》,師生一起進行即興的歌表演,誘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情緒。

(二)、出示木偶小猴子,告訴幼兒,小猴今天帶來了一盤錄像帶,錄像帶中説的是小朋友們的事情,請大家評論一下:這些小朋友做了什麼事,是不是好事。

1、觀看錄像,引導幼兒用評價的方法識別好事。(1)片中小朋友做的是什麼事情?(2)他(她)做得是好事嗎?(3)為什麼説是好事?(好事是給別人帶來快樂、使人滿意的事情)。

2、播放幼兒的父母反映自己孩子在家做好事情況的錄音,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好事的理解。

(三)、教師以小猴子的口吻説:小朋友在家裏和幼兒園裏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我很高興。我們一起演唱《幼兒園裏好事多》這首歌吧。

表揚做好事的孩子,使幼兒再次體驗到做好事的愉悦,初步體驗到別人快樂我才快樂的美好情感。

(四)、鼓勵小朋友多做使別人快樂的好事。説説我們可以做哪些好事。

幼兒園教學設計14

設計意圖:

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人物”永遠是創作畫的主題,特別是自己身邊人,如父親、母親、小朋友等。他們想畫各種各樣的人,表現各種各樣的人物動態,以表達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他們畫的人卻又總是“千篇一律”:圓圓的腦袋,直直的身體,木棍似的手腳。顯然,缺少一定的“畫人”的技能,已阻礙了他們的發現和表達:以最新動畫片中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動態小人物》中,好多孩子邀請身邊小朋友——“模特兒”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但是他們不知如何表現出這些動態,好多孩子向老師“求救”:老師,這個彎下身體的喜羊羊怎麼畫?,老師,這個小人兒怎麼畫?

老師,我不會。孩子們不甘於畫那“千篇一律”式的小人,卻又不知如何下筆畫出那形態各異的動態人物。因此,我覺得有必要為孩子們“補上”這一課,讓他們初步掌握一些畫人的技巧,學習一些寫生的知識,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感。

活動目標:

1、能夠掌握採用動態線條輔助的方法進行動態人物的寫生,初步學習“整體——局部——整體”的寫生方法。

2、能夠細緻觀察,掌握“寫生”的含義,避免簡筆人物的模式畫法。

3、能夠為畫面進行想象添畫、完善畫面。

4、開發學生的愛好興趣、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活動重點和難點:

學生能對人物姿勢動態線條的勾畫,並對畫好的動態線進行補充。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鉛筆、橡皮、水彩筆等繪畫工具。

活動環節與內容:

1、教師示範人物寫生畫的方法,引導幼兒採用動態線輔助的方法,學習“整體(動態輪廓)——局部(衣物、裝飾品等的刻畫)——整體(線條整理、添畫)”。

2、教師:今天老師就請動態線幫忙來和大家一起玩畫人的遊戲,誰願意做我的“模特兒”出示一人物寫生的範畫(畫中的人物身體用一條動態線表示),引導幼兒評價出發幼兒學習用動態線輔助的方法畫身體動作的方法。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覺得這幅畫怎麼樣?。

老師用一條線表示身體了,那這個人的身體動作是怎麼樣的?我們來學一學。

誰來幫忙把身體添畫好?要讓身體的動作跟這條線一樣!

請一名幼兒上台添畫身體輪廓。

現在我們一塊來欣賞xxx小朋友的畫,看她畫的怎麼樣?

老師:身體動態畫得很好,你是怎麼根據這條線畫出身體動態的?(把這條線當作身體動態,沿着它畫出輪廓。這個方法真不錯,我們給這條表示動態的線取個名字吧!)這條表示動態的線叫做“動態線”。教師講解示範:

1、整體動態的刻畫:首先,我們來畫他的頭、脖子,然後畫出身體動態線,沿着動態線畫出身體線條,最後畫出腿、腳,手。(用鉛筆畫)強調兩腿的畫法,引導幼兒觀察,避免腿部分開的“模式”畫法,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寫生。

2、局部細緻的刻畫:接下來我們該畫什麼了?

我們要把衣服褲子的樣式、花紋等仔細地畫出來,可以直接用水彩筆畫。

引導幼兒不必拘泥與原來的身體動態形狀。

3、整體畫面的修飾:最後,我們要把畫面上的線條整理一下。把不需要的鉛筆線條擦去,需要的用水彩筆描畫出來。

今天,我們學習了照着一個人把他畫下來的方法,這種方法叫做寫生。除了寫生人,我們還可以寫生什麼呢?

引導幼兒添畫:現在我們的這個人已經畫好了,咦,他可能在做什麼呢?他會在什麼地方、和誰在一起呢?

3、佈置幼兒作業,教師輔導。

1、今天,我們就用寫生的方法來畫人,注意要表現出人物的動態,然後進行細緻的刻畫,畫出衣服褲子花紋等,最後為這張畫進行添畫,使畫面更加漂亮。

2、請一位幼兒做“模特兒”,其他幼兒進行寫生。

4、作品展評。

師生共同欣賞、評論。

結束語:

教師在選材上非常接近幼兒生活實際。教師一敏鋭的洞察力抓住了這個教育契機,充分利用幼兒熟悉的費舊物品,讓它在教育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真正的做到讓幼兒主動學習。教師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引領着幼兒在自然的狀態下,一步步的進行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學習過程。每一次問題的提出,就是幼兒將要實踐的主題。使幼兒逐步獲得了更多的經驗,真正體現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意義。教師在活動中,能夠根據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啟發、引領幼兒在困惑時如何走出來,隨時抓住幼兒迸發的創造性火花,加以引導、啟發,懂得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啟示,最後讓幼兒自己得出結果。讓幼兒獲得一種成功感。在師幼的互動活動中,教師能通過自己對孩子的觀察,做到對幼兒實施有意義的關注。每一次關注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隨意的、盲目的、形式上的。幼兒做什麼?怎麼做?做的怎麼樣?教師都能做到心中有數。關注孩子的學習效果,不斷激發幼兒的思維和想象,進行再創造。教師的適當啟示使師幼互動變成有來有往的有效性互動,使互動中幼兒的反應成為有價值的反應。另外,教師在活動時,不是死背教案,教學具有一定的伸縮變化,能根據孩子活動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

幼兒園教學設計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認識茶葉並觀察泡茶葉時茶葉的變化,激發幼兒探索慾望。

2、通過課件,瞭解中國的茶文化,培養幼兒對中國文化的親近感。

3、通過故事,使幼兒知道中國是第一個發現茶葉可以泡水喝的國家,激發幼兒對祖國的自豪感。

4、教育幼兒從小懂禮貌。

重點領域:

科學、社會活動方式:集體、小組

活動準備:

1、課件

2、茶葉、玻璃杯、茶具、磁帶、表格、信封。

活動過程:

一、用魔術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運用嗅覺,觸覺認識茶葉。

1、魔術:信封出物。

2、提問:猜猜老師變出的是什麼?討論:用什麼辦法來判斷?

3、請幼兒觀察茶葉的形狀、顏色。

4、記錄下沒泡前茶葉的形狀。

二、通過看課件,使幼兒瞭解中國的茶文化

1、介紹茶具及用途。

2、泡功夫茶的步驟。

3、介紹幾種名茶。

4、品茶:(1)教師泡茶(2)幼兒聽故事《茶葉的故事》(3)請客人品茶。

5、記錄結果:沒泡過的茶葉 泡過的茶葉 相同不同

要求:可以畫,可以寫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

三、結束:

1、教師小結

2、提問:關於茶葉,你們還想知道什麼呢?請幼兒查找資料並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

[評析]《茶文化》一活動,教師能夠抓住生活中的教育素材,運用幼兒多種感官交互使用的辦法,通過觀、議、品、記等幾個過程讓幼兒初步瞭解到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激發幼兒探索慾望。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高漲,氣氛活躍,取得了預期效果。

標籤: 幼兒園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lgvv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