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5篇)

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5篇)

教學設計範文1

教學目標:

一、樂於以積極的態度體驗美洲、拉丁美洲音樂的民族風格,喜愛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樂。

二、能夠演唱歌曲《拉庫卡拉查》和《紅河谷》,能表現兩首歌曲的不同情緒,並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聽《平原,我的心》和《化裝舞會》,能夠領會拉丁美洲音樂的鮮明民族風格和它們的節奏特點。

四、結合歌唱、欣賞活動,參與敲打節奏等創造性活動。

教學重、難點:

1、歌曲《拉庫卡拉查》後半拍開始的節奏特點是這首歌的重點和難點。

2、讓學生領會、體驗國標舞蹈的風格。

3、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紅河谷》。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競猜遊戲開課: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啊我要給大家猜個謎語,打一個國家的名字,給四個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個國家;2、它位於伽勒比海岸邊;3、他們國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瑪雅”文化就是他們的印第安人發明的。(墨西哥)

二、導入:那麼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樂,讓我們盡情的舞蹈吧。(放《拉庫卡拉查》錄音)

三、學習歌曲

1、聆聽錄音,讓學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庫卡拉查”是什麼意思?

2、老師簡介歌曲,並解釋“拉庫卡拉查”的含義。

3、再次聆聽錄音,感受歌譜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譜。

5、有感情朗讀歌詞。

6、學習歌曲。

7、糾錯。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讓學生創編自己的“拉庫卡拉查“。

第二課時

一、複習歌曲〈〈拉庫卡拉查〉〉。

二、欣賞樂曲〈〈化裝舞會〉〉

1、讓學生説説自己心目當中的化裝舞會是什麼樣子的。

2、初步聆聽樂曲,説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聽。

4、舉行化裝舞會

(1)化裝晚會將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學生開始分組討論,確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節。有的説要扮演童話故事的人物,有的説要扮演語文書中的故事,有的説要扮演動畫片中動物,有的説自己創編角色。説着説着有的學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表演,真讓人羨慕啊!

(2)、怎樣打扮自己呢?用什麼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學生用皺紋紙做衣服,把自己變成美人魚,有的學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裝扮成天使,有的做頭飾,有的做面具,各組分工合作製作,充分體現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們奇思妙想,真讓人高興呀!

(3)、紛紛上台表演。孩子們穿上各種表演的`服裝,帶上面具或頭飾,扮演成各種角色,然後開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態可鞠,有的表演繪聲繪色,有的組分配非常合理,行動統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歡聲、笑聲在教室裏迴盪,真讓人感慨啊!

三、結束新課

第三課時

一、導入: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來聆聽一首歌曲,如果聽過的同學可以舉手告訴老師,如果會唱的同學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學習歌曲《紅河谷》

1、教師用爵士樂的風格演繹全曲,伴隨豎笛吹奏激趣

2、復聽範唱,讓學對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讀歌詞

5、把歌詞帶入樂譜

6、糾錯

7、有感情演唱

8、視唱兩聲部樂譜――強調歌曲弱起處整齊的進入――引導學生解決呼吸、句法及音色問題

三、簡單跟着錄音學唱英文歌詞。

四、老師小結

第四課時

一、複習歌曲《紅河谷》

二、欣賞樂曲《平原,我的心》

1、初聽

2、講解歌曲的一些歷史,並引導學生去感受歌曲。

3、復聽。

4、可以根據歌曲的舞蹈特即興表演。

教學設計範文2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學問及內在聯繫,並能敏捷運用。

2、在學生對這些形體熟悉和理解的根底上,進一步培育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敏捷運用學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預備】牛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五一假期剛剛完畢,誰來談一談這七天你去哪兒旅遊了?

學生自由暢談。

教師也利用假期到國際大都市——上海旅遊了一趟,並有幸隨旅行團參觀了上海光明集團牛奶的整個生產流水線,時機特別難得,同學們想不想跟教師一塊去看一看呢?

2、課件播放生產過程

師:看了剛剛這些,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產牛奶的`整個過程中,工人們應當考慮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説:做一個盒子要用多少材料,一個牛奶盒可裝多少牛奶,一隻箱子可裝多少盒牛奶……)

3、師:同學們考慮得特別全面。在生產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就用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問。這節課我們就來進展整理和複習。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複習)

二、整理複習,形成網絡

1、自主回憶

師:應當複習哪些方面呢?(生説師寫:特徵、外表積和體積)

看着上面的表格回憶一下,可以一個人輕輕地説,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説。

2、溝通評價

誰先來説説你已經知道了哪些學問?

(指名説,指名寫)

名稱特 徵外表積體積

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稜,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S=2(ab+ah+bh)V=abh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積相等;有12條稜,稜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S=6a2V=a3

3、歸納總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聯繫?

(正方體是一種特別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師:剛剛我們對有關學問進展了系統的整理,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些學問幫忙工人叔叔來解決遇到的幾個問題。

三、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根底練習

(1)師:由於天氣太熱,牛奶簡單變質,假如有小包裝就好了。同學們,請你當回小設計師,為你們小組這6盒牛奶設計一個小箱子吧。

假設根據這樣的排列方式裝進一個紙箱(課件出示),請你算一算:製作這樣一個紙箱至少需要多少紙板?這個紙箱的體積是多少?

(2)在算之前,你必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小盒的長、寬、高)

那麼就動手量一量吧,最好保存整釐米數。

量好了就告知教師,我們統一長度。

(3)學生嘗試解答,彙報方法,集體評價。

你是怎麼求的?還有別的想法嗎?

(估量學生在求外表積時會消失錯誤)

(4)下面三幅圖,哪一幅折起來能成為一個牛奶盒?

2、開放練習

還有其他擺法嗎?6人小組動手擺一擺,登記長、寬、高,再算一算外表積與體積,填在表格裏。

學生活動,教師參加。(讓他們選擇一種擺放好,加以展現)

彙報溝通,生説師記。

方法長(釐米)寬(釐米)高(釐米)外表積(平方釐米)體積(立方厘米)

觀看錶格,你發覺了什麼?(從中可以得出結論:長、寬、高越接近,即越接近於正方體,外表積越大;體積不變。)

3、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假如給你許多牛奶盒連續擺,始終擺成一個正方體為止,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最小是多少立方厘米?

(稜長如何確定?取長寬高的最小公倍數)

至少需要多少個盒子?(一層擺幾個,擺幾層)

四、延長創新

師:剛剛我們為6盒牛奶又設計了5種包裝方法,回去請同學們試着畫一畫這個小盒子的綻開圖。

教學設計範文3

教材分析:

《我們的手》是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手為主題的組合單元。手是勞動的工具,是製造的憑藉,也是傳遞情感的介質。《我們的手》一課則是從友愛的角度選編的課文。全詩共4個小節。採納比方的手法,藉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妙生活的憧憬,把幸福、友好、真誠、歡樂等人性中美妙的情感傳遞給喜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的構造一樣,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根底,擔當了省級科研課題國小生閲讀心理的討論,我們四年級教研組成擔當了子課題之一的國小生閲讀情感的討論。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經過近兩年的探究,學生已能從已知閲歷、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動身,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熟悉並會寫本課生字和詞語。

(2)學習以是為比方詞的比方句,並能仿寫。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2、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2)培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力量。

(3)結合本單元金鑰匙默讀思索,學習作批註筆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切體會文中對手的比方,從而感知手也能傳遞人們美妙的情感,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麼?(楓葉、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麼?(剪紙、畫畫、寫字)看來同學們有的擁有靈活的手,有的擁有能幹的手,有的擁有才智的手。不過,我們的手還有神通廣闊的本事呢。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我們的手》,看看還發覺了手的哪些功能。(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你喜愛的方式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看看你讀懂了哪些。在書上做出簡潔的批註。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句子怎麼辦?(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還可以請教師和同學幫助;遇到難讀的句子就畫下來,多讀幾遍。)你們的方法都不錯!聰慧的孩子最會學習。開頭學習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三、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1、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其他同學思索:我們的手是什麼?(電線)

(2)現在,我們依靠集體的力氣,小組合作學習。爭論:為什麼説我們的手是電線?

每位同學説時,其他同學仔細聽,做出評價。小組彙報。

(3)(出示第一句)我們的手,是電線。齊讀這句話。誰能把加點的字換掉,句子意思不變?(像)由此看來,這也是比方句。(出示課後的金鑰匙。)

(4)這一小節,同學們學得真仔細。教師信任,通過有感情的讀,大家會體會得更好。指名讀,美讀。讓讀的學生自己或其他學生談談讀的怎麼樣?好在哪裏?

2、學習其次節。

(1)指名讀。思索:我們的手是什麼?(橋)

(2)為什麼這樣比方?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3)你們能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指名讀。競賽讀。

3、學習第三節、第四節。

(1)自由讀第三、四節。邊讀邊思索:我們的手是什麼?

(2)齊讀。

(3)有感情的朗讀。

四、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讀。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麼手的神通廣闊的本事究竟是什麼呢?(傳遞美妙的感情)

(2)男女生對讀。

(3)師生接讀。

(4)我們的手還會是什麼?師生互動。當你握住我的手,我們的手是什麼?學生仿寫。伸出你們的手,相互握一握吧,説説你們的手是什麼?

五、整體回憶,總結全文

同學們説得好極了。最美妙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人們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妙。願我們能將人們美妙的感情傳遞下去。

六、佈置作業手還會是什麼?仿照課文,再寫一段。

總評:

本詩清爽明朗、意境豐富、圖文並茂、富有想象空間。林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新課改理念所提倡的閲讀是學生的共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導入新課時首先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麼?用手做些什麼?在激發學生想象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導入。然後教師順着學情,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索,從中獲得感悟,讀得入情入境。在此根底上教師提出了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麼手的神通廣闊的本事究竟是什麼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充分爭論,同時綻開更深一層的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內涵。在此根底上教師提問:我們的手還會是什麼?先師生互動,再讓學生合作創編,接着又採納生生互動的方式進展溝通。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長,又是對學生情感的薰陶,也是對語言、思維力量的培育。

教學設計範文4

《利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百分數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瞭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性目標: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及口頭表達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實踐性目標:學生在調查實踐中瞭解儲蓄的意義、種類,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設計理念】:關注學生髮展,整合教學目標。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百分數中(p99——100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常用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利率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對於學生來説本節內容較為陌生,也更為專業化。教材在簡介了儲蓄的意義、存款的方式及相關概念後,編排了相應的例題,讓學生感受到利率與人們的生活、理財等實際應用息息相關。

教材這樣編寫的好處是知識要點明確,思路清晰,易於教師和學生把握。

【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的基本情況是:

◆知識基礎

①學生剛學過百分數知識,總體上掌握得較好,所以學生較容易接受。 ②學生對儲蓄、保險、納税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

◆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學生在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薄弱,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税後利息的計算。

【課前調查】

蒐集有關儲蓄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增強感知

◆預習課本P99~100

◆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蒐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向家長和長輩瞭解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如儲蓄的種類,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存款憑條如何填寫等。

【設計理念】: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學習新知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本,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閲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二、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關於納税的知識。那麼就先請同學們做一做這道題,看看同學們對上節課的知識掌握得怎麼樣。

(課件出示:小紅的爸爸上個月的收入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繳納個人所

得税,應繳納個人所得税多少元?)

師:好,請你説一説你是怎麼列式的?

生答師板書。

師:回答正確。做對的同學請舉手。

師:嗯,看來大家對上節課的知識掌握得還是不錯的。那如果,小紅的爸爸的收入暫時不用,可放在家裏又不安全,可以怎麼辦?

生(預設):存入銀行。

師:對,可以把它存入銀行,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利率。(師板書)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儲蓄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我們的個人財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此外我們還可以得到利息,增加一些收入。看來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那你們知道銀行存款的方式都有哪些嗎?

生(預設):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師:嗯,原來銀行存款還有這麼多方式。那什麼是本金呢?有誰知道? 生(預設):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

師:比如我存20xx元進銀行,那麼這20xx元就叫做

生(預設):本金。

師:什麼叫利息?

生(預設):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利息。

師:嗯,我存了20xx元,但到期取回了20xx元。那麼這多出來的20元就叫做什麼?

生(預設):利息。

師:最後什麼是利率?

生(預設):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師板書。

【設計理念】:在鞏固上節課知識的同時,自然地導入新課。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利息、本金及利率等概念,為接下來的解決問題做好鋪墊,而且讓學生感覺到親切,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於參與數學活動。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好。剛剛我們認識了本金、利息和利率,對它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就讓我們結合具體的題目,去加以理解運用。請同學們做一做這道題。 課件出示:20xx年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存款利率如下:

師:我們來看一下20xx年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存款利率。存期三個月對應的利率是3.33%,而存期半年的對應利率是3.78%,存期一年的呢,對應利率是4.00%。由此可見,利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存期不同,對應的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在計算時,我們要看清存期和對應的利率。

師:這不,王奶奶想存1000元進銀行,她想知道一年後,她可以取回多少錢。熱心的李阿姨告訴王奶奶,除了本金,還有一些利息。同學們,在這道題中,本金是多少?

課件出示:

生(預設):1000元。

師:那利息呢?

生(預設):不知道。

師:利息是要我們自己求的。誰知道利息該怎麼求呢?

生(預設):利息等於本金乘以利率再乘以時間。

師板書。

師:嗯,看來大家的預習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那麼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本金和時間,利率呢?是多少?去哪裏找?

生(預設):是4.00%,在表格裏找存期一年對應的利率。

師:好,現在本金、利率還有時間我們都知道了,那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計算一下,王奶奶存款能得到多少利息呢?

生列式計算,小組內交流。師巡視。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麼做的?

生答師板書。

教學設計範文5

1、教師通過謎語或詩歌導出“橋”。

1、出示“橋”的謎語或詩歌。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出一道謎語,謎面是這樣的“一道長虹跨兩岸,萬里天塹變通途。”

生:橋2、學生畫出心目中的橋師:對了,我們南京是長江之濱的歷史名城,這裏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長江大橋,同學們曾經無數次乘車坐船從橋上橋下通過,現在就請同學們在你們的畫紙上畫出你觀察到的長江大橋。(學生畫時教師播放音樂)

2、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學生的觀察角度從而3、介紹運用不同4、的觀察角度觀察橋。

1、出示學生的畫稿,2、請學生講出自己平時的觀察。

師:同學們都畫好了,現在我就請同學們來展示你所觀察的長江大橋。(將學生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師:你發現同學們觀察長江大橋的角度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嗎?

生:(答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他們所觀察的角度都是橋的側面。(教師可放映側面橋的課件)

2、教師由淺入深,展示不同角度的橋,引起學生的思考。

師:想一想,假如換個角度會不會看到不一樣的橋?(教師邊説邊展示課件——出示課題《假如換個角度》)

師:(教師逐一出示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橋)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然後説説你圖片都是從哪些角度觀察橋的。(教師放映完讓學生説出感受)

生:答從側面看橋,橋像一道彩虹卧在江面上。

從飛機上俯視橋,就好似一根綵帶系在江面上。

我們站在橋面上看橋,感覺人橋合一,與橋齊越,凌空飛架。

站在正面看橋,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已經是路的延伸,這條路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在想象我們坐着遊輪從橋洞下面過的時候,我們感覺到了橋像一座無比堅固的山,我們可以在山洞裏避風躲雨。

師:你知道為什麼同樣是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生:因為我的觀察角度產生了變化,所以我們有了不同感受。

3、教師小結剛才,通過對大橋不同角度的觀察,使我們對大橋有了不同的認識,我們感受到了橋像路,像山洞,像綵帶……

5、學會換個角度觀察大海1、請學生應用觀察橋的方法觀察另一個事物——大海師:同學們,世界上的事物何止橋一種,我們能不能用觀察橋的方法來觀察另一個事物——大海。同學們,你們可以八人小組進行討論。

師:能不能將你的討論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答師:教師根據學生所討論的結果出示課件。

(出示課件平靜的大海)人在海邊看大海感覺平靜、温馨、浪漫。

(出示人在海中游泳或在船上)人坐在輪船上看大海,感覺人溶入大海,真正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寬闊胸襟,可以包容世界上的萬事萬物。

出示空中看海)若是飛上藍天俯視大海,我們會看到蔚藍天空和碧藍的海水在海的盡頭相接,分不清哪裏是海哪裏是天,這時我們會有感於大海的優美和廣闊。

(出示海底景象)若是潛入海底,海底又是一個神祕的.世界。

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橋、海,使我們對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產生更深層次的感受。但是你們有沒有察覺到,剛才觀察時,被觀察的橋和大海都是靜止的,而觀察者人是運動的,不同觀察結果的產生是由於作為觀察者的人的角度在不斷變化而引起的。但是,世界上很多事物不僅有靜態,還有其動態,這時我們觀察的角度又要變化,就出現了被觀察者是動態的,而觀察者是靜態的。大海就有動和靜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同學們想一想,靜態的人去觀察動態的大海會有哪些不同角度,又會產生哪些不同的感受呢?

生:答師:(展示日出大海)火紅的太陽跳出海面,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朝氣蓬勃。

(展示波濤洶湧的大海)我們看到到波濤洶湧,巨浪排空的大海。我們感到可怕、恐懼、不可一世、感受到了人的渺小、不堪一擊。

(展示日落的大海)我們看到了日落的大海,大海有着落日熔金般詩情畫意。

當我們以靜止的狀態,觀察運動着的大海時,好象找到了嶄新的角度,有了一個全新的感受,他孕育着新的生命。

四:由換個角度觀察事物引申到換個角度看問題。

師:通過觀察橋和大海,我們知道觀察事物時不僅要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而且不同的事物還有其不同的狀態,在不同狀態下給我們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其實不僅觀察事物需要換個角度,考慮問題,看待一件事情也需要換個角度,這樣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前幾天,餘老師遇到一件這樣的事情,有一位五年級的同學因為在一次數學考試當中一連錯了三道應用題,為這件事情他一悶悶不樂,老是埋怨自己,吃不下,睡不着。餘老師想如果有我們五(一)班的同學在一定會告訴他假如換個角度,我們該怎麼想。

生:答師:同學們,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假如換個角度去想去看就會豁然開朗的事情嗎?請八人小組討論,然後和同學分享你的感受。

生:討論後回答。

6、小結師:同學們説的真好,通過我們今天的討論,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呢?請八人小組討論。

學生八人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師:其實古人早已對看待問題,觀察事物有了精闢的論斷,那就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的四句詩詞,讓我們一起來朗誦。

(教師放映課件)師生一起朗誦。

教學設計範文6

活動目標:

1、瞭解夏季帶來的變化,感受夏季的色彩。

2、嘗試運用冷色調,描繪自己對夏天景象的感受,理解與想象。

3、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夏天的圖片;彩砂紙;記號筆、蠟筆;

活動課時:

2課時

活動過程:

一、欣賞夏景,感受夏天的變化

1、師:夏爺爺來到人間,大自然的變化可大了,你們知道會哪些變化呢?

(教師出示夏天圖片,和孩子們一起欣賞。)

2、師小結:夏天,可真美啊,綠色的大地,綠色的樹、你是一個綠色的世界,是你給世界帶來了綠意於清新的空氣,我們愛你——夏天。

二、感受夏天的色彩,瞭解暖色調

1、師:你覺得夏天給你怎樣的感覺?(很熱)畫中主要運用了哪些顏色?

2、師:小朋友,你們説的很對,粉和紅色會給我們暖的感覺,它們是暖色調的,還有綠的、黑色的也屬於冷色調的,夏天主要是以暖色調為主來表現的,使用的面積比較大,冷色系為輔,可以不用,或者少用。)

三、學生畫夏天,教師指導

師:今天我們也來畫一畫美麗的夏天,你想畫什麼呢?

你準備選哪些顏色用到今天的'畫中呢?

1、鼓勵學生大膽畫出自己心中的夏天。

2、教師隨機指導,要求學生要注意畫面的工整以及佈局的合理。

3、提醒學生選用暖色調畫夏天。

4、塗色時,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的鮮豔的顏色,但塊面要小,那樣畫出的畫才會更漂亮。

四、欣賞作品,評價

讓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感受夏天的色彩,比一比誰的作品更能讓我們體驗到夏天的美麗。

教學設計範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闊綽、頹唐、間或、不屑、置辯”等詞語。

2、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3、體會小説精巧含蓄的佈局。

能力目標:

1、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2、品味小説辛辣深刻的語言,理解社會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説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義。

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對腐朽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和病態冷酷的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二、教學重點

1、把握小説主題。

2、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説多角度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深層領會小説的思想意義。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仔細揣摩魯迅小説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進而整體把握內容。

2、質疑探究法小説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説人物的性格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3、比較閲讀法將本文與《范進中舉》對照比較,瞭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孔乙己畫像“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梳理小説的情節結構。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環境。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大凡讀過魯迅小説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説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説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麼對《孔乙己》如此鍾愛,而孔乙己又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説——《孔乙己》,去體味它複雜的情感內藴。(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多媒體展示孔乙己畫像)

同學們,作為中華民族20世紀的文化偉人,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以文藝實現他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的啟蒙主義抱負。在他一生所創作的三十多篇小説中,他最喜歡的.是收在小説集《吶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説《孔乙己》寫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説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青年》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闊綽(chuò ) 羼(chàn)綻出(zhàn)拭(shì)

(2)釋義:

格局:佈置的格式。

闊綽:闊氣。

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綻出:文中是突露出來的意思。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於窮困。固,安守。

間或:偶然,有時候。

不屑置辯:不值得進行辯解。不屑,認為不值得。

頹唐: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2、學生自由誦讀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並揣摩其豐富含義。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結局。

學生精彩回答,教師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語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願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唯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點明孔乙己地位的語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説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淒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語句:“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裏,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3、請學生理清小説情節結構,並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活片斷。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六個生活片斷是:

(1)眾人取笑孔乙己臉上又添了新傷疤;

(2)眾人譏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為偷書作辯解;

(4)孔乙己教小夥計識字;

(5)孔乙己給小孩子們分茴香豆;

(6)側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斷腿。

4、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寫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現。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讀書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熱心教小夥計認字,給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個被人們譏諷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個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明確:

穿長衫好喝懶做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偶有偷竊從不拖欠酒錢屢遭冷遇想和人交流無人關心、可有可無

(2)深入探因

學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學生研討回答,教師歸納: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据,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櫃枱內坐着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願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已而為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為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為“萬般皆下品”,不願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為他受封建教育薰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賬”説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為傲”説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夥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願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為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3)師生共同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關鍵語句,理解人物刻畫方法

1、學生通讀全文,思考:

小説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

學生小組研討,教師點撥,歸結:

(1)概括介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種矛盾現象充分説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徵。

(2)肖像描寫:

①第一次出場:寫他“身材很高大”,説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説明他窮困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誌,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委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説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徵。

②第二次出場:“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着一件破夾襖”説明他衣食無着,窮途末路。“盤着兩腿,下面墊着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滿手是泥”説明他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

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3)語言神態描寫:

①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説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睜大眼睛説,“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説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説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説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亡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裏説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説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動作描寫:

①“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現他拮据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並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説明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瞭他悲慘的境地。

2、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課文老辣深刻的語言。

五、佈置作業

寫人物片斷練習。請觀察你周圍的一名同學。最好選擇一位有個性的同學,描寫他(她)的外貌、語言、神態。用生動的語言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設計範文8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

3、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進閲讀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小潔心靈的美好,培養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

教學難點:

朗讀中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配套課件

3、錄像:保護環境的廣告片

4、收集保護環境的標語或廣告詞。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插圖

2、提問:當我們盪舟湖上,看到這些美景,你的心情如何?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7課

4、板書課題,啟發思考:先板“湖水”,讓學生提示是什麼樣的湖水?再板“清澈的”

5、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哪個生字難讀的打上記號多讀幾遍。

2、你發現哪個字比較難讀呢?(學生彙報,師出示相對應的卡片,強調重點字音。如:“側”是平舌音,“卷”要讀圓脣,“演”要讀前鼻音,“扔”的後鼻音要讀到位等。)

3、小組學習: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在小組裏一起拿來學習,大家共同解決困難。

4、發船票(開展讀字詞遊戲):老師準備帶你們去欣賞這清澈的湖水以及那兒的美景,船已經停靠在岸邊了,小組長手裏有很多“船票”,上面有去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誰全都把生字娃娃的`名字叫出來了,小組長就會把“船票”給你。我們就可以去遊覽了。

5、檢查學習情況(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生認讀——打亂順序讀):要出發了我們再與生字娃娃道個別,記住它們的樣子。

三、細讀感受,賞讀體會

1、課件演示清澈的湖水以及周圍的美景

2、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這麼美的景物,書上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找出文中描寫景物優美的句子讀一讀。

4、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5、指名讀,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

6、誰來當小小導遊:配上音樂,指名朗讀寫美景的句子。

7、齊讀寫美景的句子。

8、嘗試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

9、這樣的景色給你怎樣的感受?小潔的感覺如何?

10、引發想象、換位體驗:如果你是湖面的遊船、水中的小魚或是岸邊的景物,你的感受會怎樣?

11、看到這些美景小潔也陶醉了,可她又在企盼,她會企盼什麼呢?

12、自己試着有感情朗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13、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組織學生進行評議。

14、配樂朗讀課文1----4自然段,比一比誰能把美麗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讀出來。

四、指導書寫,練習寫字

1、出示生字“失、覺”,引導學生觀察,説數自己是怎樣來記住這些字?

2、找一找哪個字最難寫,難寫在哪裏?

4、重點強調:“覺”字的下面不要寫成“貝”。

5、學習目字旁的寫法,請學生觀察並注意帶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寫得左窄右寬。

6、學生先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7、組織學生評議,把寫不好的多練習幾遍。

教學設計範文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學重點:1.2.3

 教學難點:2.3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故事畫面或掛圖及閲讀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東郭先生和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單元前幾篇課文,把我們引入了故事長廊。今天,我們再次閲讀精彩的神話故事,《漁夫的故事》,從中去獲得收穫。

齊讀課題

二、明確閲讀要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默讀連接語,用”--“句出閲讀要求,課件展示。

2.閲讀要求: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給家人聽,根據以往閲讀的方法,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1)獨立思考。

(2)四人小組討論。

(3)抽説(分意義段,讀懂每段重點內容。依次抓每段重點內容講述。)

三、自學生字詞、多音字

1.四人小組交流生字音形及詞義。

2.讀小黑板生字詞(齊讀、抽讀、去掉音節讀)。

3.讀多音字。

撒sā撒網塞sāi塞車

sǎ撒種sài塞北

四、自學解決,簡要講述故事

1.自讀課文,分意義段,並把段意寫在書上。(給一定時間讀書。教師巡視與生探討。)

第一意義段(1-4自然段)漁夫捕魚撈起了一個黃銅膽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錫封,一股青煙冒出變成魔鬼。

第二意義段(5-15自然段)魔鬼聽説所羅門已死,沒有懼怕,於是要殺死救他的漁夫,並講出了理由。

第三意義段(16-25自然段)漁夫引誘魔鬼再次進入瓶裏,並封住瓶口,戰勝了魔鬼,轉危為安。

2.生小聲簡述故事。

3.抽生講述,其餘認真聽,等會補充,修正。(多媒體展示故事或掛圖,圖書結合看,並板書。)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體閲讀要求:認真默讀課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為什麼這樣做?漁夫用什麼救了自己?

2.默讀思考(給一定讀書時間,教師與生探討)。

3.四人小組討論(要求:組長管理,從參與,教師參與。)

4.集體討論,充分發表意見。

漁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將仇報反而要殺漁夫。漁夫對魔鬼説:“我要問你一件事,你必須説實話。”“我沒親眼看見,絕對不能相信。”魔鬼要讓漁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裏,於是就鑽進瓶裏,漁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漁夫戰勝了魔鬼,救了自己。

漁夫設計引誘魔鬼進入瓶裏,就可救自己。漁夫假裝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裏,説:“我沒親眼看見,絕對不相信。”激將魔鬼,魔鬼要讓漁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裏,於是鑽入了瓶裏。

漁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戰勝了魔鬼。(板書)

5.讀第三意義段。

六、讀《東郭先生和狼》,認識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讀資料表。

2.讀《一千零一夜》。

板書設計

32*漁夫的故事

漁夫捕魚撈到黃銅膽瓶放出魔鬼

魔鬼要殺漁夫恩將仇報

漁夫引誘魔鬼入瓶用智慧戰勝魔鬼

教後記: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範文10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和感悟父母對自己的愛,體會父母為撫養我們而付出的辛勞。

2、能力:正確認識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3、知識: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

三、教學難點

當父母與自己發生矛盾與衝突時,換位思考,理解父母

四、教學方法

多媒體、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吉祥三寶》,創設氛圍,引出温馨家庭的氛圍

教師:聽到熟悉的《吉祥三寶》有何感受?

學生回答:(略)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這樣一個温暖温馨之家,在家中自己和父母和睦相處,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現實生活中有時卻不盡如意,請看幻燈:

幻燈:幾幅家庭悲劇的照片或報道

教師:出現這些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學生:(略)

教師:悲劇雖然痛心。但原因值得深思。不管這些悲劇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其中有一個因素在悲劇的形成中一定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那就是疏於溝通、缺少理解。為了家庭的幸福和諧,我們和父母之間應該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

教師:你理解你的父母嗎?

學生答:(略)

教師:瞭解是理解的最起碼的基礎,只有瞭解了父母,才能更深切地理解他,才能明白該怎樣和他們相處。下面我們就來測一測,你瞭解自己的父母嗎?

幻燈:測一測

1、父母的習慣動作是什麼?

2、父母最愛吃的菜是什麼?

3、父母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4、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5、父母有沒有長期困擾的疾病?

6、你知道父母的'經歷嗎?

7、你知道父母的收入是怎樣得來的嗎?

學生展示測試調查結果:(略)

教師點評:通過簡單的測試調查,可以看出每個人對父母的瞭解程度是不同的,不管怎樣只有瞭解父母,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理解他們對我們的愛,你注意到生活中父母給我們的愛了嗎?下面我們感受一下父母給我們的愛,請看書P98兩幅圖。

學生看書:P98兩幅圖“手套”和“藝考”

教師:看完了圖畫,現在我們準備更直觀地感受一下母愛。用幾分鐘時間準備一下,相臨兩位同學討論一下,設置一個形象的場景,添加一些對話,把此圖片內容表演出來,看誰更生動、更感人。

學生表演:(略)教師:同學們的表演很棒,除了書本上介紹的幾種父母對我們的愛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是否還隱藏着一些讓我們感動的父愛或母愛。請你説出來,讓大家分享。

學生講述:(略)

教師點評:剛才同學們講述了感人的父愛和母愛,這真是父愛如山,母愛如燈,然而與此同時,社會上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幻燈: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對1600多名國小五年級到高中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卷中:

45.8%的學生承認自己與父母吵過架或打過架

15.8%的學生在過去的一年中與父母發生了2到5次摩擦 11.8%的學生與父母吵架達5次以上

此外,在晚上12時後,有流連於街上及離家出走等行為的學生比例分別高達20.3%和5.4% 教師:父母給予了我們無私的愛,給予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由於父母和子女在年齡、經歷和思考問題等方面存有差異,產生衝突和摩擦是難免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在生活中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是盡善盡美的。當他們的方式欠妥時,我們怎樣理解父母呢?先看一個短片:

幻燈:父子矛盾的短片

教師:怎樣看待短片中的父子關係?你想過他爸爸為什麼會這樣做嗎?

學生討論:(略)

教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過與父母發生過不愉快的經歷呢?能否大膽講出來?最後結果如何?換個角度,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

學生講述分析:(略)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都生動地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親情故事,説得好不如做得到,在生活中,除了瞭解父母,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還應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以及寬容的心態理解父母的不足,並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做到真正懂得父母的愛,懂得父母的心。最後讓我們在《懂你》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教學設計範文1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兒。

2.體會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並在迷人的張家界一課運用這種寫作手法。

3.品讀描寫頤和園漂亮風光的句子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讀81頁單元導讀,思索:

本單元圍繞什麼主題來寫?

我國的世界遺產

師:今日我們來學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建築《頤和園》。

板書課題

介紹: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今日的頤和園已成中外遊客競相巡遊的一個漂亮的大公園。

二、朗讀感知學習前呼後應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索:

頤和園給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説一説。

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詞語是?——漂亮。翔這樣文章前後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就叫前呼後應,也叫首尾照應,前後照顧。前後照應,可以使文章更完整構造更嚴密,我們在寫遊記時就可以用上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讀文章

1.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頤和園》緊緊圍繞漂亮來寫,為了突出表現頤和園的漂亮,巡遊了頤和園內的哪些景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巡遊的景點。

2.在巡遊這些景點時是根據肯定的巡遊路線巡遊的,而且特別留意用詞和詞語的連接,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描寫巡遊挨次的句子。

學生彙報

總結方法:像這樣根據巡遊挨次邊走邊看,並且依次寫出所看到的景物的表達方式就叫移步換景(移動腳步,變換景物)。假如我們要寫一篇遊記,比方描寫我們的學校,就可以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3.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愛的景點,找出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好能説説一説美在哪裏。

彙報

小結:剛剛大家都很留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讀,來感受頤和園漂亮的風光。

四、拓展閲讀

師:我們領會了頤和園的美,下面我們走進另一處自然景觀張家界。

在頤和圓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開頭點出漂亮,結尾照應漂亮。現在我們來看《迷人的張家界》一文用到首尾照應嗎?

1.找出相關的句子。

2.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的讀課文,你覺得文章通過哪些景物寫出了張家界的風光如人間仙境?

3.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遺產名錄的景點——頤和園和張家界。觀賞了漂亮的風光,學習了首尾照應、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課下,同學們可以連續閲讀叢書上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

教學設計範文12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瞭解光在一些物體外表可以發生反射。

2.熟悉光反射的規律,瞭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瞭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試驗,觀看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受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擬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看,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育學生的科學態度。

2.親密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舞學生積極參加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裏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觀察太陽、電燈,是由於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為什麼又能觀察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由於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討論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界面時轉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看:牆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看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並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於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通過演示觀看到光的反射現象。那麼光反射時遵從什麼規律呢?

試驗一:

1.根據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看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並記錄下來。

2.不轉變入射點的位置,轉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複上面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對前折或向後折,還能觀察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看反射光的位置。

爭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敍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列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依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列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並答覆: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國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為什麼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討論這兩種狀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外表上時的狀況如圖:

國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餘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後“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局部的字,這是由於黑板上的反光局部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開這種狀況?讓“反光”局部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局部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晰字了。

教學設計範文13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瞭解詩句的內容。

2、感受詩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領悟詩人表達的心境和情趣。

3、會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的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教學的難點】

領悟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在這條悠久而豐厚的歷史長河中,唐詩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文學的星空上,剛才同學們已經背了幾首,今天老師和你們再來學習一首唐詩。

二、初讀古詩,瞭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你認為這是一首反映什麼時節的詩?

2、説説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三、欣賞圖片,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1、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片,你有什麼想説的'?

2、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外出旅遊的好時光,唐代詩人杜牧在外出觀賞美麗的秋景時,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動,文思湧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投影出示: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四、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説)

2、小結古詩學法:

(1)讀一讀:

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2)動一動:

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註解理解部分字詞

(3)想一想:

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麼?

3、自學古詩: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瞭解。

(2)合作學習,明確自學的任務。(完成表格)

(3)我會讀──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讀古詩

1、精講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1)寒山:

深秋時節的山,因為深秋時節,天氣轉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2)徑:小路。

(3)斜:彎彎曲曲。

(4)前半句句意:

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小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頂。

(5)後半句:

白雲深處指的是雲霧繚繞的地方。

(6)句意:

雲霧繚繞的地方隱約可見幾户人家。

(7)指導朗讀:

讀準字詞,讀出節奏。

2、小結學法:

理解詩中的字詞,進而理解句意。

3、師生一起學習、理解第二句:

(1)做:因為,古今異議字。

(2)愛:留戀,眷戀。

(3)晚:傍晚。

(4)紅於:比……更紅。

(5)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6)句意:

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美麗的景色而停下車來,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山花還要紅豔。

4、讀一讀第二句古詩。

六、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1)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

(2)配樂朗讀。(創設詩情畫意)

2、理解並領悟古詩:

(1)這首詩主要講什麼?

(2)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3)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讀一讀。

七、小結延伸

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雲、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八、向學生推薦兩本書

《唐詩三百首》、《國小生必讀70首古詩》。

【板書】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設計意圖】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因而,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説一説“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引導他們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加深對“秋”的認識──秋天是一個收穫是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由此,唐朝的詩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連忘返,文思湧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山行》。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古詩,因為學習方法就象打開知識門户的一把鑰匙。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最後,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唐詩三百首》、《國小生必讀70首古詩》,讓他們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

【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個教學的難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景,引學生“上路”:

在導入新課,學生初讀古詩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麼季節的詩,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根據生活的經驗,説一説秋天──欣賞美麗的秋色圖。得出: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適宜外出旅遊的黃金季節。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山行》做好了鋪墊。

2、教給方法,讓學生自己“上路”:

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户的鑰匙,在總結以往學習古詩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1)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2)動一動: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註解理解部分字詞。

(3)想一想: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麼。引導學生自學古詩。

3、指導朗讀,讓學生輕車熟“路”:

常言道:“書讀百遍,情義自現”,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遺憾的是由於課前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反饋理解詩意的時間稍長,最後不得不壓縮了指導朗讀的時間。因而導致了學生對古詩的節奏美、意境美領悟不深客。

教學設計範文14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説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裏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羣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三、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每份長米.

4.讀出 、 、 、 、 ,寫出這些分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板書設計

幾分之一

教案點評:

本教案是針對這部分內容設計的一個教案。主要教授分數的初步認識。

1.教師演示,初步感知平均分。

平均分是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是產生一個分數的前提,所以在教學開始,通過舊知,緊緊抓住平均分這一關鍵問題展開教學,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從整數引出分數。

2.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真正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把二分之一的教學做為教學重點,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通過電腦演示(或實物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的意義,然後通過學生看圖觀察,動腦筋想,小組討論,總結歸納等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從而突出對二分之一含義的真正理解。

3.個性化的練習。

練習基礎知識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以基礎知識為擴展,面向部分優等生,注意體現層次性,針對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設計範文15

(一)、節課我們通過讀課文你們誰來説説課文説了一個什麼故事?

板書:空木罐、銀木罐、金木罐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師:是在什麼狀況下發生的這個故事?

生:地球發生大爆炸,全部的的江河都枯槁了

3、師:想一想該怎麼讀才能表達出這景象?

4、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過渡):師激情描述:火紅火紅的太陽炙烤着大地,全部的水都沒有了,人和動物都由於缺水而死。活着的人大喊着:水啊!在這樣的狀況下,七顆鑽石的故事發生了。誰來讀讀下一個自然段。

(三)、學習其次自然段:

1、指名讀其次自然段。

2、引導學生讀好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指名讀(當學生有一個字沒有讀準音的時候,教師急躁幫忙學生把音發準)

齊讀這句話。

3、學生自由練習讀好這段後兩句話。

4、指名讀一、二自然段。

(過渡):木水罐怎麼變成了銀罐呢?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本段課文。

2、師:為什麼木水罐變成了銀水罐?

3、指導感情朗讀:小姑娘把高興起來。

指名讀

4、出示第一自然段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教師在音樂的背景下敍述課文故事片段。

2、師:水罐為什麼又變成了金的?

(六)、學習第五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是什麼使水罐里長出了鑽石?

3、指導朗讀: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指名讀、齊讀

4、引導學生讀好其他句子,方法同上。

(七)、配樂集體朗讀一~九自然段。

(八)、師總結:

那七顆鑽石飛到天上,變成了大熊星座。

(九)、拓展練習:

1、讓學生寫出自己最想説的一句話。

2、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師:愛是無法代替的,這是多好的.名言啊!

(十)、完畢全文

同學們説得多好啊,你們説的每句話都是詩啊!(音樂起)今後大家看到大熊星座的時候,都會想到這麼一個動人的故事。好,下課!

標籤: 範文 教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omm4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