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實用的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用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1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術是生物科學、醫學等領域最基本的實驗技術,也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實驗操作技術。因此,“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高中選修教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本文從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和實驗結果評價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選修1的專題2“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中的第1個課題,旨在為學生實踐其他的生物技術實驗做好鋪墊,又由於本節內容位於傳統的發酵技術之後,所以它是在傳統的生物實踐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又為微生物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因此,可用“承前啟後”這個詞語來概括本課題的地位。

2.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確立本課題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列舉培養基的種類等基礎知識,説明培養基配方及作用;概述無菌技術。

(2)能力目標:嘗試培養基的製備、高壓蒸汽滅菌和平板劃線法等基本操作技術。熟練規範地進行無菌操作,成功地培養微生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驗製作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培養純化大腸桿菌的方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領悟實驗原理,交流實驗體會;形成勇於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教學重難點:無菌技術的操作。由於微生物在自然界分佈廣泛,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除了要為微生物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外,還需要確保其他微生物無法混入。因此,實驗時針對培養基、操作者、用於培養的器皿、接種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和培養,獲得純淨培養物,才能成功培養微生物。可見無菌技術是微生物培養過程的關鍵。教學中可聯繫醫療和生活實際深入理解無菌技術。

二、教學建議

1.設置適當情境----有效導入

雖然微生物無處不在,但由於其一般個體微小,肉眼不可見,須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才可看見,所以學生對微生物的相關知識總體比較陌生。我們可以嘗試以如下情境導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紅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塊腐乳、一盒酸奶,讓學生思考這些食品分別主要是由何種微生物發酵而產生的。情境二通過投影儀展示水華和赤潮等與日常生活關係比較密切的生物。

通過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討論,學生可以對微生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激發起學生學習本專題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在微生物培養中保持培養過程純淨的重要性。

2.重視基礎知識---夯實理論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這一課題,就當前普通高中學生學情和各學校實驗條件而言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要保證該課題的有效展開,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探究學習。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個概念:培養基、菌落和無菌技術。

關於培養基,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先製備一個常用的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在課上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對培養基有個初步的形象認識,同時還可以結合多媒體簡單介紹一下其他培養基的類型及分類依據,在師生共同討論的基礎上概括出培養基分類的基本知識。然後再設置一些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①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基是什麼?②瓊脂在培養基中主要起什麼作用?③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與其培養基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一定相同嗎?④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按物理狀態、化學成分、用途等分類依據分別應屬於何種培養基?⑤硝化細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養生物的碳源、異養生物的碳源分別是什麼?

而菌落是實驗室培養和分離微生物的主要依據,教師可實物展示或投影展示大腸桿菌的菌落、分解尿素細菌的菌落、纖維素分解菌的菌落,並讓學生比較菌落形態、顏色、光澤等方面的不同,然後討論以下問題:①科學研究為什麼常用菌落作為培養和分離微生物的主要依據?②菌落形成常在什麼培養基表面?液體培養基可以產生菌落嗎?③為什麼説獲得單個菌落就表示微生物得到了“純化”?④菌落的觀察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至於無菌技術,是本課題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操作要領,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閲讀教材P15小字部分“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以及教材P85的附錄4,然後歸納出消毒滅菌的適用對象,並以表格的形式比較消毒和滅菌的區別:

3.實驗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體會無菌技術

(1)製備牛肉膏蛋白腖固體培養基

該培養基的配置細節較多,但是並不是完全要記住的,只要抓住關鍵的環節(牛肉膏和蛋白腖的稱量與熔化方法、先調pH後滅菌等),然後建立以下簡單的流程圖即可:

計算→稱量→融化→調pH→滅菌→倒平板

上述流程圖還可簡化為六個字:“算、稱、融、調、滅、倒”。為了更好的掌握培養基的配置,還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供學生討論:①皿底和皿蓋的大小關係?培養基是倒在那個上面?②“倒平板”中的“倒”字該如何理解?③培養基和培養皿的滅菌方法有何不同?為什麼?④“倒平板”指的是接種前還是接種後,還是都要?

(2)純化大腸桿菌的兩種方法

微生物的純化方法很多,教材着重介紹了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但是原理大

致是相同的:通過連續劃線或系列稀釋,降低大腸桿菌濃度,得到單個細菌繁殖成的菌落。以平板劃線法為例,可嘗試建立如下基本流程:

教材中關於兩種接種方法有詳細的示意圖,可先讓學生自己看,然後由學生談談哪些

細節體現了無菌操作的要求,哪些操作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們在實驗室應從哪幾大方面確保無菌操作的實現。(3

)實驗室操作

本課題大體可按以下實驗流程操作:

本課題的具體流程可由學生結合書本中的提示自行設計,鼓勵創新,但必須以遵循接種的基本原理和無菌操作為前提,以獲得純化的大腸桿菌菌落為目標,以安全為第一保障。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提醒和幫助。

下面結合實際操作提出幾個注意點或建議:①以安全為第一要務。本實驗最好選擇非致病菌種,如本課題教材中的大腸桿菌等,這樣可避免操作者被感染的可能。本實驗用到的乾熱滅菌箱、高壓蒸汽滅菌鍋、酒精燈、紫外燈等儀器設備都要先培訓、後使用,並填好使用記錄,強化安全意識。②以無菌操為關鍵要領。由於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該實驗稍不留意就會失敗,所以無菌操作顯得尤為重要,且細節很多,我們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在制定實驗計劃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可行性,然後將每一個應該注意的無菌操作環節都做好標

注;在具體實驗操作時,每組至少要安排兩位同學監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嚴格的無菌,並做好記錄,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便於查找實驗失敗的具體環節和原因。③體現對照原則和重複原則。將接種後的培養基和一個未接種的培養基都放入37℃的恆温箱培養,未接種的作為空白對照,只有上面培養基完好且無菌落產生,才能説明培養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腸桿菌單菌落,否則實驗只有重做。為了確保實驗成功的概率,可以適當增加實驗組和對照組培養基的數目,避免由於偶然原因導致實驗失敗,延長了實驗週期。④以獲得標準的大腸桿菌單菌落為主要目標。由於學生不清楚大腸桿菌菌落特徵,教師最好事先提供一個參照,這個參照可以是培養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圖片。引導學生從菌落顏色、形狀、大小、光澤等方面來描述大腸桿菌菌落的特徵。一般選擇12h和24h為觀察基點比較合適,因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點,如果培養時間太長,菌落也會連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單個菌落了。

三、教後反思

本節課可以通過生產實例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在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保持培養物純淨的重要性。在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多練習相應操作,從中體會純淨培養過程中“無菌”操作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熟悉實驗原理再進行操作實驗,利用培養結果指導學生回顧實驗中的成敗並相互討論總結,深入理解知識。當然由於微生物的微觀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實用的教學設計2

(1)課時:一課時(40分鐘)

(2)課型:新授課

(3)教學對象:國中八年級

(4)按照教材教法要求撰寫,條理清晰,書寫工整,內容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要求及板書設計等,力求體現教學形象性,直觀性和實踐性。

課題:美觀又實用的日用產品

課時: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日用產品設計的基礎知識,知道從日用產品的造型、色彩、材質、功能四個方面加以分析,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過程與方法:欣賞優秀的日用產品設計作品,瞭解產品設計的主要特徵,嘗試用語言或文字從設計的角度進行評述,分析產品設計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設計和製作練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有學習願望,能積極思考,具有求新求變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學會從功能、材質、造型、色彩四個方面欣賞、評述日用產品。

三、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審美能力。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科書,新穎奇特的日用品;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切蘋果的神器,讓學生猜這有什麼好處?學生猜,討論。從而引指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設計,引出今天的課題《美觀又實用的日用產品》

活動二:直觀感知,具體分析

生活中處處有設計,處處有奇思妙想,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德國廚房裏工具的巧妙設計的圖片。

提問:這樣的設計有哪些優點?哪些不足?你覺得怎樣設計才能更完美。並要求學生欣賞圖片並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選出一名代表進行發言。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予以肯定(例如:德國廚房中的廚具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注重實用的同時,更人性化,用起來更貼心。青花瓷盤在考慮到實用的基礎上,把全世界聞名的青花瓷以最美的感受展示給大家,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師: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在當時是世界領先的,看看古代哪些生活用品中充滿了無窮的智慧。例如:紅漆花形洗子,你能看出它造型上的優美和實用性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予以肯定(漆型洗子是利用自然界的花瓣的形狀作為創作的原型,利用中國紅在色彩上很鮮豔,非常美觀。)

教師提問: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優秀的生活用品,設想一下,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考慮哪幾方面進行設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首先要有實用性,其次要有藝術性,二者相結合就是最佳設計)

活動三:示範操作,實踐練習

(一)教師演示

教師通過播放多媒體視屏的方式讓同學感受舊物改造的好處以及方式方法。並講解注意事項。

(二)課堂練習

佈置任務:設計作品可以在造型、色彩、及實用性上多加考慮,設計體現個性的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用我們學過的或自己喜歡的方法創作。

(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創意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

活動四:交流評議,拓展提高

(一)學生展示交流

教師讓同學做小小鑑賞員選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同學們一小組的形式派出代表發言,評價主要圍繞着造型色彩和實用性展開。

教師請作者談一下自己設計或改造的舊物的創作靈感

最後教師總結評議,指出作品中的亮點和問題,語言多以鼓勵為主

活動五,小結,作業

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下中央二台的《交換空間》這個欄目,裏面有許多設計師將他們優秀的設計,展示給我們,有時間的時候大家可以借鑑學習一下,你會變得更加智慧。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創意設計,我們離不開設計,同學們讓我們都打開腦洞,把身邊已經過時的生活用品來一次大改造,或者作為設計者,有更多更好的發明設計出現在我們班的同學中,為生活服務、裝點生活。

六、板書設計

美觀又實用的日用產品

設計特點:實用性,藝術性,

設計要素:造型、色彩、實用性

七、課後反思

實用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情感:通過對常見生活用品的欣賞評述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知識: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生活用品的設計,掌握實用和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3)能力:能自覺地以藝術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常見的生活用品,並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評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活用品實物數件。

課堂教學

一、遊戲導入

課件展示幾組質地不同(不鏽鋼、塑料、再生紙、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遊戲規則:同學都是採購員,根據特定的對象,選擇合適的餐具並説出理由。二、欣賞評述

(課件展示幾組生活用品,引導學生欣賞,師生共同分析)

1、果盤:枝條交纏,雞冠花紋,構圖大方簡潔,紅、藍、白三色搭配古樸典雅,放置水果時,與水果的鮮豔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枝、葉、花、果實在內容上形成一種統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體的結合。

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給人穩固、安全的感覺,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紋和色彩繽紛的椅墊形成對比,似乎暗示了現代人與大自然的融合。

B、摺椅:鋁合金的椅架,造型簡潔大方,可以摺疊打包,攜帶方便。帆布面料比較耐磨,深藍的色彩又較耐髒,真不失為現代人旅遊的好夥伴。

C、椅子一組:單純的顏色,簡潔的造型,給人舒適的感覺,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時,不用時要儘可能節省空間的問題設計者也為你想到了,看,幾把椅子疊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體構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現代雕塑,不也覺得很美嗎?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談一談

1、購買某種生活用品時你應如何進行選擇?

2、生活用品的設計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3、 通常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

(課件逐一展示問題,分別請同學發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機:(分組訓練,相互講解)

A款:外形方正規整,藍色的屏幕和銀色的機殼形成色彩的差異,喜歡它的人應該是工作嚴謹,一絲不苟的人。

B款:精緻小巧的外形,機蓋上鑲嵌着璀璨的寶石,更顯得高雅尊貴,是很多女士的掌中愛物。

C款:流線外形和金屬質感,傳達出獨特的信息,機蓋合起後呈簡潔的弧形造型,活潑的式樣加上多種富有青春氣息的色彩,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拿在手中,置於衣袋,都會使人感到很舒適。(錄音講解,學生對照。)

(三)寫一寫、講一講

1、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種生活用品,根據自己的感受在紙上用幾句話寫出這件生活用品的設計好在哪裏?你對於這件生活用品的設計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2、小組交流。

3、請勇於展示的同學上講台展示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並談談自己的欣賞感受。

(四)試一試、擺一擺

四、課外拓展

課件展示幾組日常生活用品,在學生瀏覽欣賞的過程中提出要求:

1、做個有心人。在平常能針對各種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的建議。

2、人小點子多。在父母、親友購買生活用品時,能運用所學知識,為他們提供參考意見。

實用的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文是由日本作家星新一所寫的一篇科幻小説,文章想象新奇,構思獨特,結尾留有懸念,對學生有比較大的吸引力。考慮本文是一篇想象作品,文中留有較多的想象和推理空間,教師處理教材時將推理和想象列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的。同時本文所涉及的環保話題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處理教材時將課堂內外溝通,培養學生的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的】

1、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3、感受環保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推理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對本文事情原因的深入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七年級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了一篇課文,叫《斑羚飛渡》,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動於斑羚的獻身精神,而且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確,面對大自然,我們人類應該思考的更多。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説《喂出來》,也許我們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二、説説你的準備工作

檢查學生的預習:

1、老師昨天已經佈置了預習這篇課文,那麼現在讓大家來説説你們的預習準備情況。請大家看看這些生詞,大家都注意到了嗎?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認讀一下。(教師指定學生認讀,可以糾正,也可以自己解決)然後讓其他學生提醒需要注意的詞語。(教師用多媒體打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詞語)

2、文學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大家課外可能已經找到了有關他的資料,哪位學生來簡單介紹一下,請注意要抓住他的主要內容。(教師指定學生介紹)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示課件)

三、試試你的概括能力

1、概括課文:

大家預習過本文,對課文的情節有一些瞭解,下面,同學們能否根據老師提供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課文呢?注意:概括課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教師出示課件,提出幾點概括文章的要求)

(本環節要分兩步)

教師要靈活指定學生回答。

(可以根據文章的的結構請幾位學生分別回答,然後加以指點)

四、看看你的推理想象能力

1、推理:

課文結尾部分的石頭和聲音是從何而來?請大家從文中找找可以證明你的想法的句子或者段落。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證據。

2、想象:

你認為在本文結束後還有可能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你能根據文章的內容想象一下嗎?

3、教師適當指導推理和想象技巧。

(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歸納)

五、考考你的探究能力

1、探究造成後果的原因?教師力求從課文入手,加以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2、探究主題:力求多樣化。

六、露露你的拓展延伸能力

教師要求3、4組學生上台展示課外收集到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和圖片,教師適當點評。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學生可以配上適當的講解)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控制時間,合理安排順序。

七、顯顯你的公民素質

教師在他們展示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當場寫出一句宣傳語,用來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自己示範兩句。

八、師生小結

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自己也可以要學生總結本課所得。

九、佈置作業

1、以環保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2、課後將收集到的環境保護的資料和圖片展覽出來,供同學們欣賞,最好以這個為主題舉行一次主題班會。

實用的教學設計5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個數數比賽,從1到10看誰數得準。

[設計意圖:瞭解十個數字的發音情況,重在發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字字樣]

這裏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

[設計意圖:建立數字與漢字的聯繫,瞭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裏,知道他是怎麼寫的嗎?

(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範讀,學生聽,説説老師在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瞭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2)村裏有四五户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繫,並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裏”時,指圖的學生該怎麼指,即“一去二三裏”該怎麼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裏”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並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三)配樂誦讀全詩

1.給詩加上題目,並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並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麼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這節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

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麼不一樣。

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並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

4.你是怎麼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髮現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裏面有個人就鬧了這麼個笑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實用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讀課文,瞭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結合課外資料和同學交流世界上還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學重點:

瞭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學難點:

通過閲讀思考,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吃到蟲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清課文的層次。

教學難點:

用"竭力"造句。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會吃蟲的植物你們見過嗎?今天我們就來見一見會吃蟲的植物。板書:

二、初讀課文

課前同學們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檢查自己的預習成果,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訂正字音。

認讀詞語,相機理解:

(1)茅膏菜,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吃蟲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樣子。

(3)粘住,讀準字音,粘住誰了認讀蒼蠅。

(4)跌進,半截,腐爛。

(5)本課還有兩個多音字,出示"扎","盛",説説這兩個字的不同讀音,分別組詞語。

(6)竭力是什麼意思?讀句子"一條蜈蚣跌進豬籠草的袋子裏,半截身體露在袋外,正竭力掙扎着想爬出袋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進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説句子嗎?

自學生字,反饋練習。

(1)加偏旁成本課生字並組詞。

矛,高,夜,佔,失

(2)比一比,組詞語。

蠅() 截() 竭()

繩() 裁() 喝()

三、瞭解內容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都寫了什麼?

學生髮言,師生共同歸納:寫了茅膏菜和豬籠草的樣子,以及它們是怎樣吃蟲的

四、理清層次

根據剛才我們歸納的內容,你能給課文分段嗎

學生分段,訂正結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讀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紹茅膏菜是先介紹什麼,再説什麼,

又是怎樣介紹豬籠草的?

瞭解課文在介紹這兩種吃蟲的植物時,都是先介紹它們的樣子和怎樣吃蟲的,再舉例説明。

五、小結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兩種吃蟲的植物,茅膏菜和豬籠草,我們根據課文內容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那麼它們又是怎樣吃蟲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瞭解瞭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結合課外資料和同學交流世界上還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學難點:

通過閲讀思考,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吃到蟲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段。

默讀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吃蟲的?它為什麼能吃到蟲子?可以用不同的符號畫一畫。

學生按要求默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彙報填表:

植物名稱

外形特點

怎樣吃蟲

能吃到蟲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師生共填)

葉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綠。葉子上長滿柔毛,還帶着黏液。

粘住小蟲,葉子緊緊地捲起來。

半月形的葉子更容易捲起,嫩綠的顏色吸引小蟲,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蟲。

豬籠草

(小組合作)

全身紅紅綠綠,葉子長,寬大,掛着一個袋子,細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內壁很滑,袋底有“積水”,蟲子掉進袋子後被“積水”腐蝕。

顏色和蜜汁吸引蟲子,袋口和內壁很滑使蟲子容易掉進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蝕作用很強。

(學生在填寫過程中,只用簡單的詞語即可)

(1)説茅膏菜的樣子時,播放課件,直觀瞭解茅膏菜的樣子。知道“積水”是什麼(消化液)

(2)邊讀文邊説茅膏菜這樣的外形特點對捉蟲有怎樣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葉片緊緊捲起,小蟲怎麼也逃脱不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給我們講的事例。

(5)補充資料,茅膏菜並不大,直徑長約1釐米,最後把蒼蠅消化得只剩下兩片翅膀和六條細腿,真是吃蟲的能手。

誰能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的主要內容。

學習第二段"豬籠草".

小組學習第二段內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學生自學成果,規範語言。

課件出示,直觀瞭解豬籠草的外形。

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半截身體露在袋外,正竭力掙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裏的半截身體,已經腐爛的不成樣子了。"説説感受,感受豬籠草真是吃蟲的能手。

小結:正因為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使它們成了自然界的吃蟲能手。

課外閲讀:

1、在世界上的眾多植物中還有許多像茅膏菜和豬籠草這樣的吃蟲高手,你還知道有誰嗎

2、結合課外閲讀説一説:例如"捕蠅草""瓶子草""毛氈苔"

3、除了這些吃蟲的奇特植物,你還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們的奇特本領,可以仿照書上的方法,先説説它們的樣子,能舉個例子。

小結:在我們的世界上有許多奇妙的植物,動物和事情,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着人們去探索和發現。

有一種吃蟲的植物叫豬籠草。它的枝條上有一個“瓶子”。豬籠草上面有蜜,蟲子飛來吃蜜就馬上掉進“瓶子”裏,一會兒就化了。我自從知道了豬籠草,我就不盡地讚歎:大自然真神奇!

思維拓展:

通過課文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吃蟲的植物是怎樣吃蟲的,那麼你還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總結:

今天學習的收穫。

板書設計:

吃蟲的植物

茅膏菜豬籠草先畫一畫句子

再找一找聯繫

最後想一想作用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y2mn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