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優秀,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特點

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二、重難點: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三、板書設計

一、認識原核細胞的和真核細胞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特徵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3、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四、教學過程:

導入:上一節我們學習了有關細胞的主要特徵,以及細胞的基本結構,今天我們就把細胞進行分類,學習一下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

學生閲讀【探究活動】認識一下有關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教師提問:

1、原核細胞包括的細胞的種類?

2、真核細胞包括的種類?

教師總結: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等生物。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人類。

教師小提示:

區分細菌與真菌?

細菌和真菌都是個體微小的`生物,細菌一般是桿菌、球菌等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放線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學生閲讀課本,教師總結原核細胞的特點:

1.原核細胞的最主要特點:細胞內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2.原核細胞的結構:

(l)細胞壁和細胞膜: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的細胞器。

(3)核區:由DNA分子組成。

區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據構成該生物的細胞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説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不等於原核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中最低等的類羣,但它們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和放線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等)是真核生物。

細菌常根據形狀分為:桿菌、球菌和螺旋菌,細菌常根據形狀來命名,如大腸桿菌。也有的根據功能來命名,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

學生閲讀課本,總結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有較大區別,兩者的區別如下表所示:

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細胞大小較小(1-10μm)較大(10-100μm)

染色體一個細胞只有一條環狀DNA,DNA裸露,不與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一個細胞有多條染色體,DNA、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細胞核無核膜、無核仁有核膜、有核仁

細胞器僅有分散的核糖體,其結構與真核細胞不同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

細胞壁主要由胞壁質組成植物細胞有,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內膜系統簡單複雜

微樑系統無有微管和微絲

細胞分裂二分體、出芽、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只有無絲分裂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轉錄與翻譯出現在同一時間與地點轉錄在核內,翻譯在細胞質內

五、小結:

本節主要敍述了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以及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氨基酸脱水縮合的過程。

2、通過學習氨基酸脱水縮合的過程,提高有關蛋白質相關計算的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脱水縮合的過程。

難點:氨基酸脱水縮合的過程及相關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提問:

之前我們學習過了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話,那麼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兒,成為“珍珠項鍊”蛋白質的呢?如果告訴你氨基是具有鹼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麼大膽猜測一下會發生什麼?(酸鹼中和。)帶着這樣的思考,接下來共同學習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二)新課講授

1、蛋白質的結構層次

過渡: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所謂大分子就是相較無機物來説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島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700,人的血紅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64500等。

提問:那麼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組成那麼大的蛋白質的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説一説從氨基酸到蛋白質大致有哪些結構層次。(經歷了二肽→三肽→多肽,通過盤曲、摺疊形成了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過渡:這種氨基酸和氨基酸的連接方式稱為脱水縮合。

2、脱水縮合過程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説出脱水縮合的含義: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脱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脱水縮合。此時重點強調肽鍵的含義及寫法。

活動(角色扮演):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一種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後站成一排,相鄰的同學手牽手,牽手的部分可以稱作什麼?(肽鍵。)

問題:

怎樣才能更高地還原脱水縮合過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左右手相連的時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學觀察,4位同學站成一排,會形成幾個肽鍵?脱去幾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學呢?(4;4)6位同學呢?(5;5。)

繼續提問:那麼n個氨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脱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n-1;n-1;n-m;n-m。)

(三)鞏固提高

提出啟發性問題:如果4位同學站的不是一排,是一個圈,結果跟之前的有什麼區別?(形成環肽,形成4個肽鍵,脱去4個水。)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點評,總結結論。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如果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改變站位、人數、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質是一樣的麼?請同學們課下進行活動,並且探究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下節課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3

知識目標:

1、細胞增殖的方式和意義。

2、細胞週期的概念,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3、分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

1、養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2、能夠利用多種媒體獲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標:

1、形成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生物學思想。

2、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細胞週期及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DNA、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探究、講述和討論的方法

所需設備: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形成的,而一個成年人的體內大約有1014個細胞,那麼這一個受精卵是怎樣形成1014個細胞的呢?這就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細胞增殖問題。

究竟細胞是如何增殖的`呢?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以及細胞增殖對生物體而言有什麼樣的意思呢?大家帶着這幾個問題閲讀教材P112頁。

教師點評: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兩個階段

3、真核生物細胞分裂的方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有絲分裂。要學習有絲分裂我們首先必須來了解下細胞週期的概念,那麼什麼叫細胞週期呢?

我們把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從這樣的一個概念當中大家能發現一些什麼問題呢?如: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週期呢?細胞週期又分為這樣的階段呢?

兩個階段:

下面大家閲讀這個關於細胞週期的資料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

教師點評:

結論:

1、不同類型的細胞細胞週期持續時間不同;

2、一個細胞週期中分裂間期時間長分裂期時間短。

如果我們把細胞週期用一個圓餅狀的圖形把它表示出來會是這樣的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題。

現在我們就以植物細胞為例來學習下有絲分裂的過程。

那麼大家是否還記得植物細胞的結構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下。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一些細胞中的重要結構會發生某些變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下分裂間期過程當中細胞內發生的變化。

特點:DNA的複製和蛋白質的合成(染色體的複製)

染色體複製的結果是形成姐妹了姐妹染色單體。但依然是呈現染色質的形態。大家思索一下這個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有什麼特點沒有呢?

這就是分裂間期的生命活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分裂期。

(2)分裂期

前期:大家同樣先看下前期的圖像,然後總結下前期有什麼樣的特點?

提示:

1、在前期染色質的形態出現了什麼變化?

2、兩極有什麼樣的變化?

3、染色體怎樣分佈?

4、核膜核仁有什麼變化?

教師點評:

①染色質高度螺旋、縮短變粗形成了染色體。染色體散亂分佈

②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出現紡錘體

③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膜仁消失現兩體

中期

問題:大家來嘗試描述下中期的主要變化?

我們把細胞中央這個與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於地球上赤道的位置,這個平面稱之為赤道板。其實它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結構。

教師點評:

①所有染色體的着絲點都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體的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最利於觀察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

提問:

1、染色體的着絲點發生什麼變化?

2、染色體的位置發生什麼變化?

教師點評:

①着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

②紡錘絲牽引着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大家比較一下中後期細胞內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

後期:點裂數加均兩極

末期

1、染色體、紡錘體、核膜、核仁有什麼變化?

2、一個細胞最終如何分為兩個細胞?

教師點評:

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並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末期:兩消兩現質分離

我們已經瞭解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過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連續的過程。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以細胞膜分子結構的探究歷程為主線,動腦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並構建模型,體驗科學的實驗思想和實驗方法。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

情感態度方面

探討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二。教材分析

本節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並安排了兩個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在認識細胞膜結構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認識到可以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説,假説仍然需要觀察和實驗來驗證。隨着技術手段的改進不斷髮現新的證據,原有的觀點或理論還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並歸納總結出生物膜模型建構的基本方法。此外,還應重點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學會運用該模型解釋相應的生理現象。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但是對問題探索的動力主要來自對相關問題的好奇與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確。所以教師的思維導向就顯得十分重要。本節課利用科學史實驗資料,設計學生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進行基於資料和問題的課堂探究活動。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按照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達到一定深度,使學生順利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難點: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引入新課

2、講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電鏡照片

4、演示實驗過程

5、引導構建模型

6、總結內容

教師活動

介紹19世紀末,歐文頓的實驗,“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並提出問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中有什麼物質?你作出推論的依據是什麼”引導學生分析回答。

“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組成的分子,頭部是親水的,尾部是疏水的。並逐步提出問題:磷脂分子在水錶面(空氣-水界面)上將怎樣排布?磷脂分子在水中"呈球狀"又是怎樣排布的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哪一種最可能是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

1925年荷蘭科學家用有機溶劑提取了人類紅細胞細胞膜的脂類成分,“將其鋪展在水面”,測出膜脂展開的面積二倍於細胞表面積。這是為什麼?讓學生分析,得到答案。

“若將資料中的紅細胞改為口腔上皮細胞進行實驗,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仍然恰為口腔上皮細胞表面積的2倍嗎?若將資料中的人紅細胞改為雞或去壁的原核細胞,進行實驗,結果又將怎樣呢?為什麼?

投影了羅伯特森電鏡下的發現及其提出的假説(見教材),然後啟發:根據不同生物之間的差異,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你能對這一模型提出質疑嗎?

隨後的一些實驗技術顯示了雙層膜脂中存在蛋白質顆粒。為此,是否驗證了你剛才的質疑?真棒!你還能推想出膜中蛋白質分子還可能有哪種分佈狀態?能否將你所想的圖示出來?

播放“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課件,然後追問:這一實驗顯示了膜中的蛋白質分子處於一定的運動狀態,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質分子都處於運動狀態?脂質分子呢?據此,人們將膜的結構特點並沒有概括為“運動性”,而是“流動性”,你能探知其中的緣由嗎?能否舉些實例證明膜具有流動性?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於聯想和周密思維的好習慣,激發深入探究,幫助理解“膜的流動性”。

桑格和尼克森通過對已有的模型進行修正,於1972年提出了流動鑲嵌模型,這一模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至此,同學們也能想象出這一模型的“相貌”了,先自主想象一下,再掀起它的神祕面紗。

總結歸納,隨堂練習。

學生活動

探究膜的主要成分

體驗實驗過程

思考實驗結果

觀看動畫

體驗發現過程

自主構建模型

六、板書設計

4.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究歷程

1、現象:脂溶性物質易進入細胞膜

結論:成分是脂質、蛋白質

2、現象:單分子層面積是膜面積的2倍結論:磷脂雙分子層

3、現象:暗亮暗結構

結論:三層結構,靜態統一

4、現象:雜交細胞膜蛋白流動

結論:膜上分子有流動性

二。流動鑲嵌模型(圖)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5

教學目標

1.理解葉綠體內光能轉換成電能的過程。

2、理解葉綠體內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的過程。

教學重點:光能如何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教學難點: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的轉換過程

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從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危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影響以及我國耕地減少與人口數量大引發的糧食需求的突出矛盾;從提高糧食產量的緊迫性和巨大潛力,引出進一步對光合作用中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進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從而導入本節的研究內容——光合作用。

二、學生觀察,教師引導發現問題

1、光能轉換成電能

觀察探索通過複習高二所學的光合作用有關知識引入高三學習的重點------對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進行深入研究。

圍繞光能轉換成電能,複習回憶葉綠體的結構,與光能的吸收、傳遞和轉換有關的色素,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1)A、B表示色素,請問它們分別代表什麼色素?以及各自有何作用?

(2)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3)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是怎麼失去電子的?

(4)失去電子的葉綠素a是什麼性質?怎樣才能恢復穩態?

(5)失去電子的葉綠體a從哪裏奪取電子?

(6)試寫出水光解的反應式?

(7)脱離葉綠素a的電子去哪裏了?

(8)最初的電子供體和最終電子受體分別是什麼?

(9)能量轉換的場所是什麼?

思維發散與開拓綠色植物這種獨有的'現象在哪些領域有廣闊應用和研究前景

同時提出水的光解中電子的傳遞和氫離子的去路的問題,以此進入第二個研究主題,即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

2、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

在葉綠體的囊狀結構的薄膜上發生的能量轉換的兩個步驟,由光能轉換成電能,由電能進一步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是連續不可分割的過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與電子傳遞是偶聯的。觀察多媒體,引導學生分析。

(1)2H2O→O2+4H++4e-,水的光解產生的電子和氫離子最終傳遞給什麼物質,並生成了什麼物質?嘗試寫出物質變化的反應式。

(2)在電子傳遞過程中還形成了什麼物質?寫出其反應式。

(3)電能轉換成的活躍的化學能,儲存在什麼物質中?

(4)活躍的化學能意味着什麼?

(5)NADPH除了攜帶一定能量的物質外,還具有什麼性質?

(6)NADPH用來還原什麼?

3、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在暗反應階段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高二階段已經學到的知識,教師需要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思考回憶以下問題:

(1)ATP和NADPH參與暗反應階段的什麼過程的反應?

(2)在此過程中能量形式發生了什麼變化以及場所在哪裏?

歸納總結在分別學習探索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的三個步驟後,依據教材中圖2-2,要求學生完整敍述在光合作用中能量轉換的全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前後知識比較,發現光合作用中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的相互聯繫、不可分割、同時進行的關係,以運動變化和聯繫的觀點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即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過程,從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並形成能力。

知識遷移深化

甲、乙兩個密閉的玻璃鐘罩內,分別餵養同樣小鼠各一隻,和長勢良好的同樣綠色植物各一盆。與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內多了一杯氫氧化鈣溶液。兩玻璃罩同在陽光下培養一段時間後,甲、乙兩個鐘罩內的小鼠和植物各發生了什麼變化?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教師需要特別指導分析乙罩內的小鼠死亡的原因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應的聯繫,深入體會和總結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關係。

總結:(略)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6

一、細胞核

1.細胞核的存在

除了維管植物的篩管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外,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

2.細胞核的結構

(1)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2)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3)核仁:由染色體片段構成,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基質。

3.染色質和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染色質是粗或細的絲狀物,細胞分裂時,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兩者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形式。

4.細胞核的功能

細胞核控制着細胞的代謝和遺傳,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趣味思考:把變形蟲的細胞核和細胞質分離,然後單獨培養,結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種變形蟲的細胞核移植到該變形蟲的去核的細胞質中,繼續培養,變形蟲能夠分裂增殖,説明了什麼?

提示:説明細胞必須保持完整性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也説明了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原核細胞

1、原核細胞結構

(1)擬核: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狀DNA分子,位於無明顯邊界的區域——擬核。

(2)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沒有真核細胞中的其他複雜細胞器。

(3)細胞壁:由肽聚糖組成,起着保護並維持細胞形狀的作用。

(4)其他:莢膜、鞭毛。

2、種類:細菌、藍藻(藍細菌)等。

3、生理:能進行細胞呼吸,細胞膜是細胞呼吸的場所;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場所是細胞膜內摺疊,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讀

1、分析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係

染色質是細胞核中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不同時期”指細胞分裂間期、細胞分裂期或不再進行分裂的細胞所處的時期。其關係可歸納如下:

特別提醒

染色質是遺傳物質DNA的主要載體,它只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在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線粒體、葉綠體內)遺傳物質僅單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沒有蛋白質與它結合形成染色質(體)。在原核細胞內遺傳物質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説,原核細胞內沒有染色體。

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判別

特別提醒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本質區別是核膜的有無;原核細胞的唯一細胞器是核糖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v9r1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