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合集15篇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合集15篇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

(一)詩歌鑑賞答題方法點撥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以抒發離情為主。②懷古類。以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歎之情為主。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和平嚮往或對國家的忠勇之情為主。⑤閒適類。表達清閒恬淡心情或對田園、隱居生活嚮往之情為主。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為主。⑦託物言志類。託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⑧愛情類。⑨民生類。抒發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閲讀水平,在認真閲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鑑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作為一種詩歌鑑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比如説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懷遠;竹的氣節、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脱俗、隱逸;鬆的堅貞、傲雪鬥霜、有凌雲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淒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淒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山月》《梅花落》多指鄉思鄉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悦、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讚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閒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得好壞,與它所採用的表達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1.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敍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説明等五種。

2.修辭手法:誇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覆、重章疊唱等。

3.表現手法:象徵、烘托、對比、想象、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論。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鑑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

詩歌鑑賞的最後,或者説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悽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説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鑑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於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一、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題目要求,問什麼,答什麼。

基本規律:

1、如果問“寫了什麼”,則必答內容(可翻譯後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容(即用了什麼手法,寫了什麼內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麼作用、效果或好處,接着答用了什麼手法,寫了什麼內容。這樣才完整,不至於無謂失分)。

4、如果問“為什麼這樣寫”,則必答內容(即原因,可從詩句中概括,往往是對錶現詩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論世”),還要從結構上回答(即在結構上的作用)。

5、如果題目要你“簡析”,則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並分清古典詩歌的類別(從內容角度劃分)。熟悉以後,可以快速推斷出詩歌的內容,以及常用什麼手法。譬如:

1、寫景抒情類。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內容當然是寫所見所聞的自然景物,手法常從修辭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懷類。如送別、登高等,這類詩,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傷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樣。

3、詠物言志類。如詠物詩,則託物抒情、託物言志(總説),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於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容),象徵、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比興等等(表現手法)。

4、懷古詠史類。這類詩,則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説),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容)、用典、聯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表現手法)。

5、邊塞征戰類。這類詩,多着意於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情或表現將士浴血奮戰,保家衞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保家衞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悽苦、思鄉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苟且偷安、連年征戰、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諷刺等等(表現手法)。

三、明瞭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評價思想內容。

四、讀懂詩歌的主要途徑:從題目入手、從作者及時代入手(知人論世)、從試題提供的註解入手,然後結合詩歌的類別(見上文)、常見意象的文化內涵進行推斷。

五、常見題型的回答要點。

1、語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詩眼”的題目)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析:這種問題是就整首詩而言,因此記住常用術語就可無往而不勝。如:用語清新、雅緻,不落俗套;平淡質樸(樸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凝練簡潔,絢麗多彩;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雲流水;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注意:答題時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這首詩的“詩眼”,或找出用得最傳神的實詞(虛詞)並分析其好處。

解析:答題步驟——先找出此詞,肯定其用得好,然後結合詩句解釋其表面和深層含義(即這個詞描繪出了什麼景象或展現了什麼畫面或意境),最後答使用它產生了什麼效果以及表達了什麼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評價語可參見上文的解析,譬如:運用動詞、形容詞的作用或效果是準確、生動、貼切;數量詞、副詞往往是起強調或使文氣更貫通的作用;疊詞往往是增強語言韻律感或強調作用;顏色詞可以渲染氣氛,增加畫面感、色彩感,表達心情。

(3)詩中的某個字(句)為什麼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詩中的某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屬比較異同類題,同上,稍有區別,一定要答出“好在哪裏”或“不好”在哪裏)

(5)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一從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如開頭則統領全詩,結尾則總括全詩,貫穿全詩則是全詩情線物線。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客觀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藝術形象?請具體分析。(這是從整體上考)

解析:藝術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脱,憂國憂民、青衫淚濕,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隱士,愛惜人才,兒女情長,為國戍邊的徵人,四處漂泊的遊子,品行正直、高潔的志士等。回答時,第一步,從上挑選一個(如果找不到,請自己概括),這是概述;然後結合詩句挑出描寫形象的詞語具體解説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題時,先找出有關詩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再結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徵了什麼形象。

(2)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景物),構成了什麼意境?具體分析意境是怎樣構成的。

解析:第一問簡單,從詩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詩句。第二問,請積累意境常用詞——雄渾壯闊,高遠遼闊,雄渾壯麗,宏闊蒼涼;孤寂冷清,蕭瑟淒涼,冷寂荒涼,清冷寥落;恬靜優美,幽美寧謐,自然和諧,細膩朦朧;熱烈高亢,繁麗奇幻,絢麗熱烈等。

第三問的格式是此詩通過描寫哪些景物,渲染了什麼環境氣氛,映襯了什麼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寫作或者表達技巧(特色)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問:此詩或某兩句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有時問的委婉一點,如,此詩或某兩句是怎樣表現形象或感情的?此時,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類題請牢記常用術語: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誇張、反覆、設問、反問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議論;表現手法——襯托(正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有層次感)、白描等。

(3)答題步驟:先説運用了什麼手法,再結合詩句具體解説,接着説表達了什麼感情,產生了什麼效果。

4、思想內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詩歌描寫了什麼內容?揭示了什麼主旨?

解析:這是從整體問答的題目,內容可結合詩句具體回答,答案在詩中。只要記住常見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會有話可説。譬如: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窮兵黷武、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反對戰爭、追求和平),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的鬱悶、壯志難酬的感傷、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鄉懷人(羈旅行愁、思念親友、邊關思人、閨中懷人、宮中哀怨),生活雜感(對自然的熱愛、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閒、昔勝今衰的感慨、懷古傷今或懷古傷人的情懷、青春易逝的感傷、仕途失意的苦悶),長亭送別(依依惜別的深情、離別的惆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誠心志的告白等)。

(2)其他設問方式:此詩的內容(或主旨),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種説法,接着分析詩句具體寫了什麼,用了什麼手法,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抒發了什麼情感,產生了什麼效果。這樣回答,很完整,失分的機率小。

(3)分析詩中景物描寫對錶現作者情感的作用。

解析:先答寫了什麼景物,接着答怎樣寫的,再答表達了什麼情感,最後答有什麼效果。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2

1.思想內容方面,要藉助詩人寫的景、人、事,體會詩的意境、詩人的感情經歷、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準詩中所寫的形象,體會這些形象的經歷、心態或代表意義。

3.語言方面,耍認真體會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的動詞、形容詞和其他詞類,分析其如何體現意境的,如何表達詩人情感的。

4.表達技巧方面,要弄清詩歌的表達技巧,藉助原詩句進行分析。

5.明確題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嚴格按要求做題。

6.認真組織答案,如果是語段。則按總分結構表達,要用準有關詩歌創作的概念術語,即要説行話。比如,要用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題技巧:

古詩鑑賞重在字句的理解。要從詩中找答案,各種方法要學,但關鍵是對本詩的理解,特別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寫這首詩表現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揚、或沉鬱、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實到詞句中。

記住的關鍵一點就是:答案在詩歌內,在字句內在作者表達的情景內,如冷、清、寂、絕、暗、陰、鬧、箋、淚中。

詩歌鑑賞的表述,要緊貼詩句展開,可貼標籤,不可誇大或縮小,實實在在的表述為好。如20xx年折柳,20xx年冷、咽的詩眼,都是據本詩內容去分析,不可硬套。當然,表述應有技巧。就是分析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在此處的含義。這樣表述就清楚了。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3

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説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後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鑑賞表述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敍述、描寫、抒情、議論。(説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仔細閲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③分析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計今年詩歌鑑賞中修辭考察分量不輕。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鑑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4

1.閲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 酬孝峙①

[清]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稜,病容突兀怪於僧。霜侵雨打尋常事,彷彿終南石裏藤。

閒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薰風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 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薰風:東南風。

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麼手法?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詞作品中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詞人的自我形象,可深入分析詞的上片。這首詞上片共四句話,前兩句寫詞人頭髮很短,鬍鬚很長,眉毛高聳,面帶病容,顴骨凸起,比那光頭垂眉、閉目參禪的和尚還要奇怪。三、四句寫詞人的心卻彷彿終南山石縫中的一根青藤,一任嚴霜侵襲、暴雨擊打,自己卻等閒視之。由此不難看出詞人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卻堅韌不拔的形象。分析上片可知,詞人刻畫自我的外在形象時,運用了描寫的手法;刻畫自我的內在性格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答案: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韌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塞下曲

戎 昱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駸駸①。

夜後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②,煙塵飛至今。

【注】 ①駸駸(qīnqīn):馬跑得很快。②盧龍塞:古地名。

請概括首聯描寫的“塞下”環境的特點,並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題分析景物描寫所渲染的環境特別要注意“北風”“白草”和“胡馬駸駸”等意象。

答案:特點:自然環境險惡,軍情緊急。作用:營造了肅殺的氛圍,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爭氣氛,為邊將的出場勾勒背景(答“是為邊將出場作鋪墊”也可)。

3.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滿江紅①

柳 永

暮雨初收,長川②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

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

遊宦區區成底事③?平生況有云泉約④。歸去來,一曲仲宣⑤吟,從軍樂。

【注】①詞人中進士後,被授予睦州團練推官,此詞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長川,即下片詞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無成。

④雲泉約:指退隱山水之間的約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從軍行》五首。《樂府解題》曰:“《從軍行》皆軍旅苦辛之辭。”

這首詞的上片寫景很有特色,請簡要賞析。

解析:賞析寫景的特色當然要先明確景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再據此分析作者是如何寫景的。

答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特色。靜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靜,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煙等;動景是江上漁船飛、燈火閃爍等,這些動景更加襯托出環境的靜寂。

課案訓練

1.閲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碧 瓦

范成大

碧瓦樓前繡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這首小詩寫的是春日即景,寫得井然有序,詩人依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

解析:這首詩通篇寫景。第一、二句中的“碧瓦樓”“繡幕”“赤欄橋”是人文景物,以下“綠溪”“楊柳”“棠梨滿地花”是自然景物。四句詩就是四幅畫:繡幕遮掩的碧瓦樓,橋外斜橫的綠溪,漫天飛絮的楊柳,落花滿地的棠梨。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花香水氣,彷彿從畫中溢出,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問中含有“怎樣”“哪些”兩個答題點。

答案:詩人是依照由近及遠、由上到下的空間順序寫景的。近景有繡幕垂掛的碧瓦樓,遠景有赤欄橋外橫斜的清溪,空中有煙柳飛絮,地上則是棠梨落花。

2.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絕 句

道 潛

高巖有鳥不知名,欸語春風入户庭。

百舌黃鸝方用事,汝音雖好復誰聽?

這首詩主要塑造了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的突破口是抓住鳥的生存環境和叫聲,尤其是詩句的後兩句,是鳥這個意象人格化及其所藴涵的意義所在。“百舌黃鸝”善鳴“方用事”,在朝中受寵,專權用事,而“高巖有鳥”“復誰聽”,受到排擠,無人欣賞。

答案:詩中主要塑造了一個不知名的高巖鳥形象。此鳥生活在高巖之中,鮮為人知,品種珍奇,叫聲親切誠摯,但飛入庭院之中,卻不被人容納,無人欣賞。

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

嚴 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 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解析: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治武裝,常於秋高馬肥的季節向內地進犯。“秋風入漢關”就意味着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瞭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應,這個反應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注的具體內容。西山怎樣呢?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

答案:詩的前兩句藉助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繪出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4.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江城子

秦 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這首詞的上闋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解析:這首詞的上闋借景抒情,情與景緊密相連,分析時抓住景物意象和抒情語句就可以。

答案:這首詞的上闋描述了往昔送別的場景,暮春時節,楊柳依依,行舟遠去,江水空流,表達出作者送別時依依不捨、無限惆悵的情感。

5.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西 樓

曾 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鈎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來。

【注】 ①鈎疏箔:把簾子掛起。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分別是從什麼角度來渲染這種景象的?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景物形象的鑑賞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看前兩句所描寫的意象及意象特徵。“海浪如雲去卻回”,由此見浪捲雲湧之勢;“北風吹起數聲雷”,由此聞海風呼嘯,悶雷滾滾之聲,景象壯美。

答案: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之際,浪起雲湧,風號雷鳴的壯美景象。一二兩句分別從視覺、聽覺的角度來渲染這種景象,展現了雄偉的氣勢。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5

之一:整體理解詩歌

1、從詩題入手:20xx年全國卷I:《題竹石牧牛》並引,從題目,你可以初步判斷出這是一首題畫詩。“竹石牧牛”是畫名,也應該是畫面內容的概括。

2、從詩人入手:近年來,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詩”較普遍,解讀時既要從詩人入手,也要考慮特殊情況。

3、從註釋入手:藉助註釋,對詩歌的理解就輕鬆多了。

4、從詩句入手:這是關鍵,前面的三項,都是為此服務的。

之二:瞭解手法風格詩歌常見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詩歌常見的風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飄遠閒逸、沉鬱頓挫等。知道這些術語有助於在進行文字表達時達到“雅”的要求,但就大學聯考而言,整體理解詩歌,做到“信”和“達”才是關鍵。

之三:掌握常見意象詩歌常見的意象,表現離別和遊子情感的有楊柳、長亭、孤帆、驛路、浮雲等;表現思鄉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現田園風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煙等;表現淒涼悲愁主題的有大風、長雲、寒霜、飛雪、苦雨等。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6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説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閲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閲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儘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

①先答這個字 詞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題的空很長還要描繪畫面)

②運用了什麼手法

③達到了什麼表達效果(有什麼好處)

④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麼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貴、豪放灑脱、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時複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

(2)結合詩句中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徵,概括時應忠於原文,不可臆造。

(3)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或詩歌的創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現手法 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借古諷今、運用典故、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藴藉等。

總論情與景關係:

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比擬、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對比、象徵、通感、雙關、修辭手法: 手法用典、疊詞、互文、列錦等。

1、鑑賞古詩,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創造形象的特點。

2、理解詩意,藉助想象和聯想再現形象。

3、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詩中賞畫 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6、畫中品詩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7

一、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第一、詩歌的形象

1、詩歌的形象表現為對意象、意境、象徵和隱喻等的解讀。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詩中表現詩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對象----構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詩人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完美融合的產物。

第二、詩歌的語言

1、語音上:音樂之美。

2、語義上:精煉、形象、情意之美。

3、語法上:語序顛倒,詞語錯位,語句跳躍、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藝術效果。

4、語言風格和意義性:清新自然、明白曉暢、深沉委婉、熱情奔放、直樸清純、典雅文麗、輕靈飄逸;表層義、深層義(語境義、特殊義)

第三、詩歌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

1、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揚先抑、照應、象徵、襯托、比興、聯想和想象。

2、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修辭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

4、間接抒情: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懷古詠史、即事感懷。

二、分析法

第一、形象分析法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詩中選取的熔鑄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應注意詩中選取的事物。

第二、語言分析法

重點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徵意義的詞、用典等。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間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

感情語言:獨、飄渺、恨、寂寞、冷

象徵語言:揀盡寒枝不肯棲

意境:孤獨、淒涼但又有堅定的信念。

第三、表現手法分析法

修辭、襯托、情景關係、對仗等。

第四、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風格有關。

三、表述題解答技巧

第一、類別方面

詩詞曲;古體詩和近體詩;絕句和律詩;詠史詩、山水田園詩、詠物詩、邊塞詩、抒懷詩等。

第二、風格方面

豪放:恢宏闊遠、博大新奇

雄奇:雄偉勁健、奇絕峭拔

沉鬱:深沉藴積

直率:奔肆率直

婉約:曲柔細密、情調纏綿

含蓄:藏而不露

清新:清秀奇麗

風趣:幽默詼諧

第三、技巧方面

對比比較;映襯比較;虛擬寫實;象徵暗示、託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説今;靜景動寫、以動寫靜;渲染烘托、直抒胸臆;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白描勾勒、濃墨重彩。

第四、修辭方面

辭格的運用:比喻、比擬、借代、誇張、雙關、對偶

句式的特點:倒裝、省略等

第五、情感方面

喜悦、甜蜜、愉悦、淡泊、憂鬱、激昂、恬淡、閒逸、失望、寂寞、幽怨、曠達、高雅、憤懣、焦灼、纏綿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8

1、提問方法:

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説,然後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説。

2、解答分析:

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

3、答題模式:

①概括詩句的內容。

②説明與上句的關係。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後一句(聯)的解説,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

③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

4、答題示例

閲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6分)

薛寶釵詠白海棠 林黛玉詠白海棠

珍薰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採露砌魂。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着眼於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後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緻: “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9

一、明確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徵、冷暖色調、季節色彩、虛實動靜等存在狀態

古典詩詞中,不同季節的景物往往帶有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榮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則是感傷、惋惜和留戀,秋冬則是悽清、肅殺和悲涼。同時,把握作品的基調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徵,找到景與情的結合點,有助於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歌描繪的是初春季節的景物。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春風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濃郁:春光明媚。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生機勃勃、春意盎然。青日和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邊沙洲上靜睡不動。整個畫面和諧統一,色彩鮮明,生意勃發,流露出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的歡悦情懷。

而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寫的是暮春之景。前兩句一稀、一盡、一飛,三字一氣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凋零空寂的氣氛。

又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無言而又獨上,見出了斯人獨憔悴的孤獨身影;月如鈎,缺月象徵着人事的缺憾。無言獨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鎖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悽清的色彩,抒發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嶠《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描寫邊塞風物。下闋月夜望鄉,殘夜行將消逝,望中只見高天遼闊,殘星暗淡,漫漫飛雪中鄉關迷茫,戍樓之間迴盪的畫角數聲,嗚咽沉鬱,愁人聽來,真是如泣如訴。景物的色調悲涼、淒冷,表現了徵人的鄉愁。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則快船快意,彩雲輕舟,色調明朗清新,正烘托出詩人突然遇赦的喜悦暢快。

二、解讀比喻、擬人、借代、雙關、襯托等修辭手法及託物言志等表達技巧,把握詩歌形象。

詩歌的傳情達意,往往還要藉助一定的藝術手法。瞭解詩歌這方面的特色,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對妙處的品味。

比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詩歌中運用襯托手法,以冰雪林襯托梅之堅毅;還運用對比手法,拿梅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其清高守志,表達了作者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與世俗合流的高格。

再如《觀祈雨》(李約)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突出運用對比手法,對百姓苦難的深刻同情,對貴族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生活的諷刺,全包含在對比之中。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0

會考時的詩歌鑑賞題,大多選用課外短小精悍、寫景抒情的絕句,而考查的內容則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一是詩歌語言的賞析;二是藝術形象的賞析;三是思想內容和情感態度的賞析;四是表達技巧和藝術手法的賞析。它一般採用填空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重在檢測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與鑑賞能力。

一、捕捉詩歌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被稱為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欣賞詩歌時,要善於藉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捕捉到詩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將詩的語言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進而喚起自己的情感。這樣將畫與情融為一體,詩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淡泊寧靜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裏形容琵琶女彈奏一段,描寫細微生動,比喻新穎精妙,使飄忽易逝的聲音如在讀者耳際縈繞,這一段的末尾用東船西舫俏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描寫聽者如夢初醒的意態,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絕入神。成功的音樂描繪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對讀者的感染。

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看來明白如話,似乎沒有什麼難懂之處,但我們若用心體味一下,便覺得這是千古絕調,其中感情濃烈真摯,詩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寫送別的環境,點明瞭地點、時間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們可以想一想,面對着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別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春雨沾濕了地上的塵土,也沾濕了作者的心。客舍和楊柳都代表離別的意象,何況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將之折斷贈別此中含蓄之處在於不點別而不盡別意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過是勸友喝酒之辭,其實也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深情。樸素的語言飽含深摯的情意。兩人對飲,舉杯澆愁。要是你出了陽關,就沒有朋友像今天這樣與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捨,表現出對友人的關心,既是勸慰又是白描。只有體會詩歌字裏行間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詩歌的意境韻味。

二、賞析詩歌語言

古詩鑑賞的首要環節是賞析詩歌語言。我們可先從關鍵詞語入手,體會詩歌語言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如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體會數量詞的運用等,去品味關鍵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上下片分別以望字和惜字統領七個短句,一筆貫通,氣勢恢弘。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羣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為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羣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

三、賞析作品形象與表達技巧

其次,是鑑賞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過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來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尤其是要學會體味詩歌中的意象(意境),藉助想象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詩中所謂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

再則,要注重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擬人、借代、誇張、雙關、襯托、對比等修辭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寫作手法,以及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現技巧,以此採分析含義,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就是以誇張的手法來襯托詩人內心的孤寂、高潔。

四、評價作品思想內容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思想意義。在賞析時,我們可以從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人生哲理;可以從詩歌的具體內容、詩歌類別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從詩人或豪放或婉約的語言風格入手,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在賞析時,我們還要注意分析試題的具體要求,把握解答時的切入點和側重點;同時要藉助註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仔細誦讀,品味詩句,尋找到答題的最佳角度,推斷出理想的答案。我們在答題時,一般可以從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分析寫作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個方面來進行回答。如鑑賞王維的《鹿柴》,我們可先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摹出詩歌所營造的意境;然後簡潔地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情境的氛圍特點幽靜,分析其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及作用以聲襯靜,以人語響襯空山之靜;再根據詩歌的形象和語言,來理解詩人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1

古代詩歌鑑賞快速規範答題技巧

參考答案

1.在詩中作者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煉字寄寓感情。一個“撲”字和一個“護”字,把“風”和“柳綿”寫得很有人意。花落時,讓風去撲救它,表現出了詩人對春色的挽留;讓柳棉去護春寒,而柳綿又無力,寄寓了詩人悵惘而無可奈何的感情。(這首詩一開始就緊扣春雨的特點寫出了一個蒼茫的空間,暗示了詩人悠閒自在的生活。下文通過擬人手法寫出了詩人的惜春之情。本詩構思新穎,用語精當,借景抒情)

2.(1)表達了詩人因飽受離亂之苦而產生的客居他鄉的愁思。

(2)這是一道開放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説都應給分。如説相同,都是用了”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更加倍寫出了詩人煩惱憂愁;或説不同,《春》詩中“花鳥”與詩人情感已一同“濺淚”、“驚心”,情景融為一體, 而《絕》詩中以“花鳥”無情反襯詩人的“客愁”,以景襯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説出同中有異。

3。①風不捨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濟的美德,詩人風喻以人,託物言其“青雲之志”,着意讚美了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②寫風的活動,是抓住“驅煙”、“卷霧”、“起鬆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她出入山澗,驅煙捲霧,送來清爽,並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風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繪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

最後一句寫出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

5.①“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劃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觸景生情”),對比(或“對照”、“呼應”)。

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恆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意思對即可)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2

詩歌鑑賞:

(8-9題,11分,力爭6分以上)[約10分鐘]

(一)強調四看(看題目、看詩歌、看註釋、看要求)到位。

(二)整體把握類別與抒情基調。

詩歌類別有山水田園、邊塞、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等;抒情基調有哀婉悲傷、激昂愉悦、痛苦、快樂、離恨愁緒等,風格可參照書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達方式和技巧:看《大學聯考一輪》和學案上的相關解説。

1.古詩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借代、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用典、頂真、通感

2.表達方式:記敍、議論、抒情、描寫

3.表現手法有:

描寫技巧:渲染與烘托、襯托與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多角度描寫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等。

文藝表現方法 :賦、比、興;鋪陳描寫、用典、象徵聯想等。

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抑揚變化、以景結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歸納。

表達要運用術語,答題要謹記“大處着眼,小處入手”,要結合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考慮,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步驟,語言要簡煉通順。

(五)重點複習唐詩、宋詞和元曲,弄清相關文體常識和文學常識。

【友情提醒】

古典詩詞鑑賞之規範答題:

1.先觀點後理由

2.先總後分式

3.分點作答式

答題的一般格式可簡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義)(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組合);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運用什麼手法+抓住哪些意象+營造怎樣意境(兩個雙音節詞概括)+抒發什麼情感;

5.品味關鍵詞句:釋義+還原意境+運用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達方式:怎樣敍(描寫)+敍(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 (+塑造了什麼形象)+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3

第一種類型鑑賞形象型

1、提問方式:你從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形象?寓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提問變體:詩中的某某某有何比喻或象徵意義?抒發了詩人怎樣一種情懷?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象?它們有什麼特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理想?

3、解答分析:詩詞形象是指詩人藉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景。所以,詩詞形象包括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景或物。

4、答題步驟:

(1)指出詩中描繪了什麼樣的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點。

(3)形象的意義。

5、答題示例: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①封候,匹馬戍梁州②關河③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④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⑤!

【註解】

①覓:尋求。

②梁州:古陝西地,此指漢中前線。

③關河:此指大散關、渭河一帶。何處:不知何處。無蹤跡可尋之意。

④“胡未滅”三句:胡未滅:用《漢書?霍去病傳》“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語意。鬢先秋:鬢髮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這裏代指西北邊境前線。滄洲:水邊陸地,常指隱士居住之地。這裏指陸游退隱所住的鏡湖之濱。

題: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答:詩詞描寫了一個被閒置不用的壯志未酬的抗金英雄形象。/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英雄。現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鏈接:常見藝術形象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脱、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於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並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

重要詞語:不慕權貴、豪放灑脱、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矢志報國、慷慨憤世、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建功立業、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歎昔盛今衰。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4

1、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誇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15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説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閲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説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瞭,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説是“一粒沙裏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繫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説人情”。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着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説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總結】

“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鑑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解析(7)”一文這裏就全部結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間好好複習,為大學聯考做準備,大家加油。

標籤: 答題 鑑賞 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reg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