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熱]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熱]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熱]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

引:這是第三次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再一次看到了那些性格特點分明的人物。

介:《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寫了:元朝末年元順帝荒理朝政,引發了數起起義。在紅巾軍的起義中,在一個分部里加入了一個改變歷史的人,他就是——朱元璋。從小就喪失父母的他,對元朝充滿了厭惡,最後他起義成功,在一次北伐中,建立大明政權,滅了元朝,開使了長達276年的統治。

議:在開國這個名將眾多的時代中,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光芒和貢獻是在開國時不可缺少的。在同時期也有兩位極為厲害的人物——陳友諒和張士誠。

陳友諒是一個陰惡兇殘的人,極其善於厚黑學的使用。他不講仁義道德,只追求權力。雖在那個時期風頭超了張士誠,可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打敗。朱元璋説陳友諒最終失敗的原因是過於迷信武器的力量,而我卻覺得他是輸在人心。

在鄱陽湖之役前,他用極陰險的手法將他以前稱兄道弟的朋友抹殺,又把他的上司朋友引進廟裏殺害,自己當皇帝,因此另外兩個兄弟也投奔朱元璋了。可他卻覺得只要勝利就是慈善,只要比他們好就是仁義道德,不管是黑或白,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在鄱陽湖之役裏陳友諒再一次顯示出了他所謂的仁義,他説:“抓到朱元璋將領或士兵一律就地處決。”同時朱元璋發佈了一道軍令:“凡是抓到陳友諒將領或士兵一律好生招待,然後放走。”這兩條軍令徹底斷送了陳友諒軍的人心。左右金吾將領投奔朱元璋,當時陳友諒依然還堅信自己是對的,我真想走過去對他説:“你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人,殺了這麼多兄弟,你人性醜陋已經到了極點。”最後他輸掉了戰役,被冷箭射死。

聯:這樣的人在歷史長河中不是很少。在明朝初期的'朱元璋也算半個這樣的人,他把李善長、李文忠、藍玉、徐達等開國名勛都殺掉了,卻説是在為以後的江山社稷拔刺,這是多麼的愚蠢。在五公爵中只湯和活了下來。他的皇后馬皇后人性善良,她曾多次在朱元璋的刀口下救了那些人,連太子朱標都説這樣不好,可朱元璋卻不認黑白。之後發生的“靖難”不就是這錯誤的最好證明嗎?

結: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講仁義道德的人,不要與人性醜惡的人相處,你也不要做一個人性醜惡的人,否則你會喪失良知,遭到失敗的苦味。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當年明月,他以幽默風趣的寫法將明朝的故事生動地寫出。以史料為基礎,再加上一些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權貴等小人物的命運故事形象寫出。不會讓讀者感到無趣,也不會讓人提不起興趣,在他的筆下,所有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一樣,都帶有着自身的情感。它的第一部寫的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沒有任何身世背景和其它優勢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登上皇位,雖然這一路上註定不會平坦,但他也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成功。朱元最終璋能夠登上皇位,這其中肯定也不止有他部下的能力的一方面,這其中更多的一方面肯定還有他自身的聰明才智。

朱元璋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霸氣,但是還要有能力和資本説出這句話,在後來他也的確有了這個能力和資本。看完朱元璋的.故事後,也不禁引發了我的思考。既然朱元璋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登上皇位,贏得了天下,那麼我們現在在這麼安定的情況下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努力呢?

不得不説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如果説他沒有這份野心,也不一定能夠造就現在的他。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説,學習就像是奪取皇位一樣,皇位就是第一名,只有第一名才能登上那個寶座,其他人只能不甘心的看着,卻又無能為力。

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我們就要認真學習,這樣才能在考試的時候發揮出一個理想的成績,而現在我們也和朱元璋一樣,每個人都盯着那個寶座,稍有懈怠就會被人搶走。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也要掌握好學習方法,有效的學到有用的東西,不過現在我們卻不知道有什麼方法是適合我們自己的,但是如果你想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又能提高自己成績的方法話,就來我們思考樂吧,思考樂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3

今年暑假,我終於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家當年明月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説。全書共七冊,主要講述的是明朝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發生的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具體年代和風雲人物為主線,以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小人物的身平事蹟進行多方面的闡述,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鉅著。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冊是《萬國來朝》。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著名的忠臣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曾任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正一品),世稱於太保。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應奸臣王振限制蒙古肉質產品衝擊國內市場,瓦剌首領也先開始了對明朝的進攻。同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獲,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守北平(北京),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力挽狂瀾,列陣北京九門外,大破瓦剌之軍。後派遣楊善説服也先,成功帶回太上皇(朱祁鎮)。最終被石亨等人所殺,結束了自己多彩的一生。

縱觀于謙的身平事蹟,似乎也不是那麼的.突出,可他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人士。北京保衞戰中,他主動進攻,以二十二萬軍隊拼死保衞北京城門,斬敵數十萬,使瓦剌潰不成軍,毀於一旦。

于謙也是一位偉大的演説家,可是他也證實了“只説不做事沒有用的”這個道理。古代的雅典雄辯家們口才極好,擅長罵陣,指東喝西,十分威風,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長槍一指,便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四散奔逃。

辯論和演講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説話的。而於謙恰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成功了。

歷史是千百萬人的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利。《明朝那些事兒》是別開生面的,是一種創造。而我們也應該支持這種創造。

去發現更奇妙、更有趣的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4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這樣的好文章,多一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字又言猶未盡。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底氣,作者不露廬山真面目,沒有藉助任何名號,學歷光環效應,卻能僅以文字的魅力脱穎而出。不僅如此,有人説當年明月的文章以通俗的小説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機器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繼續講述至明末的276年曆史。以上幾點是很多很多寫歷史的'作家所做不到的。這就是我佩服當年明月的原因!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於亂世當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沒有背景,沒有依靠,沒有後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得來的。他歷經千辛萬苦,一次次的從死神的魔掌中掙脱,一次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後繼續戰鬥,一直堅持着。在當時,最優秀的統帥非朱元璋莫屬。駕崩後傳位於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後燕王朱棣以倩難之役的名義奪位。

在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

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帶領着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説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我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們做人不能太貪婪,雖然這是人的本性,但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本性,不要在生活中和朋友因一點小小的利益就吵架、或跟那人絕交等,而應該要寬容忍讓,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5

要説卷壹的主角,那就是朱元璋了:他生於窮苦家庭,父母兄弟都先後因旱災而引發的饑荒餓死,可那些原本可以保住他們性命的救濟糧卻被貪腐官員所佔,米商也變成了奸商,這使朱元璋恨透了貪腐官員和商人,也是他後來頒佈一些聳人聽聞規定的原因。總結朱元璋的一生來説,他是一個大公無私、善用人才、為了後代不惜屠殺功臣的人;從剛開始的皇覺寺中孤燈一盞,濠州城中奮發圖強,鄱陽湖上火光沖天!茫茫大漠劍舞黃沙!開創帝國,光耀後代!在朱元璋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那沖天的豪氣,也看到了一個朝着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毫無疑問,他的大公無私以及那驚人的判斷力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也告訴我們,人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再來説説朱允文,他是一個皇孫,後來當了皇帝,可他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中,直到他死去。給朱允文一個評價吧:他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善良的有些傻的人,一個不會知人善用的人,一個判斷力極低的人。人是要温柔善良些,這沒錯,但,不要忘了,有些東西過了頭,就會壞大事,就像朱允文,放虎歸山,終毀大事。

最後來説説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他出生在戰火中,從小就與戰爭為伍,並近乎狂熱的愛上了這種殘酷的美感,,最終還用戰爭坐上了皇位。我們可以説他殘暴不仁、冷酷至極,但我們也不得不説他確實是一位明君,一位英明非常的君主。結合他登上皇位後的種種,你會發現,他擁有長遠的遇見,會從各方面考慮問題,即使漏了哪一點,他的黑衣宰相也會及時的給予他提示,使他最終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我們也給朱棣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吧:他是一個無賴,是一個雙面人(對於敵人,他殘暴,對於百姓,他愛民如子),但他的好學、不恥下問(雖然只存於戰爭方面)、做事不拖泥帶水,還有他頑強的品格,這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元末明初,一個戰火不斷的年代,不過由朱元璋等人的事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童年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古人所説的“三歲看長,七歲看老”是有道理的。你看那些偉人,哪個不是在童年就立下了自己遠大的志向,長大後一步步實現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6

我一直都很喜歡中國歷史,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想知道我們中華民族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原因吧。於是,我翻開了《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這個爭議不休的朝代,有人説,它是昏君輩出的年代;也有人説,它是輝煌燦爛的朝代。而我,對於這個最後一個漢族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來説,只能稱“大明!

從朱元璋白手起家,消滅一個又一個的敵人,打下天下,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而亡,幾百年的風雲變幻,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與明君昏君,照射了一個時代的興盛與衰敗。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明成祖朱棣在國力強盛時期,派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本來的目的是去查找建文帝朱允炆,但出乎意料,雖然找朱允炆的事情落空了,但是大明國威早已讓亞洲甚至歐非都敬佩不已,奉大明王朝,也讓鄭和這個名字響徹世界。康有為説:“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這不就是代表了明王朝最強盛時期的表現嗎?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家軍作為明朝時期的抗倭機器,其領導人與開創者戚繼光也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不慕榮利,自主組件軍隊,訓練軍隊,在東南沿海打擊已經幾百年的日本倭寇,百戰無不大捷,稱他為民族英雄毫不為過。

千古唯此一人

明王朝是少有的幾個真正大權不在皇帝手裏的王朝,像後期的嘉靖皇帝,以及萬曆皇帝,他們不理政務,那又是什麼讓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重現曙光呢?是大臣,是偉大的政治家,靠這些人來維持大明王朝的壽命。若要給這些人排個名,那麼,第一肯定是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最有理想的高官——張居正。他如一顆明星照耀着這片神州大陸,讓已近秋末的明朝重現生機。他立志將萬曆皇帝培養成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人,立志將大明王朝走向繁榮昌盛,在他的領導下,推行了一條鞭法等許多改革,讓這個王朝立足了腳跟。

明朝還有許許多多令人生畏,動人心絃的故事與人物,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我只想説,不管是崇禎想努力改變亡國之君的稱呼,或是嚴嵩想包住自己的地位,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而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總會有無數的風雲人物湧現,或是奸臣,或是英雄,或是皇帝,或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7

最近,我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歷史是一個舞台,這個舞台上有無數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後,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台。億億萬萬個人都在台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着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台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大江東去浪淘盡。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

上面這些人,他們鬥爭,鬥爭,再鬥爭,最後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利的巔峯,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遊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變,統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樑,李如鬆,俞大猷,戚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眾。(排名不分先後)

這些人,都曾是權傾天下的人物,勾心鬥角,戰場廝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聖人,有些是內閣首輔,有些是貪財官巨惡,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最後的笑談,只能是對於英雄悲壯的無奈之笑,是對於英雄悲壯的感歎之聲!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8

昨天幾個同鄉會的負責人相約到劉陶叔叔家拜年,一走進劉叔叔家,就看到一茶几的書,最上面的一本就是《明朝那些事兒》,前幾天和網友牧野還聊到這本書,對它有一點點了解,劉叔叔看到我愛不釋手的樣子,他就送給我了,回到家,網也不上了,認真的拜讀,還真學了不少東西。

《明朝的那些事兒》説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説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閲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眾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眾喜歡並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説,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説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為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説説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説説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

如果是有這樣的書再出版,我一定要好好學一下中國的歷史,這個小夥子聽説是武漢人,才27歲,在廣州是一個公務員,如果有緣真想拜訪他,好好向他學習,不管人家怎樣向他拍磚,我在心中永遠支持他,後生可畏。佩服。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9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那些殘台斷瓦,古廟荒冢嗎?還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古板的文章?不是,絕對不是。歷史很精彩。每個朝代都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兒。明朝的故事尤其精彩紛呈。當時出了許多大人物,都是我的偶像。如王守仁、于謙、袁崇煥、戚繼光,他們都有着大智慧和一腔熱血。歷史不是史記裏記載的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文字,而是一出讓你欲罷不能的戲劇,因為這些主角都是“牛人”!

明朝有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可以與孔孟相比,是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更厲害的是,他還是統帥千軍平定戰亂的軍事家。奇才啊曠世奇才!他就是全能大儒——王守仁。他的智慧讓我仰慕,他的信念讓我深深地欽佩。官海沉浮中他在靜靜地思索着,最終開創了“心學”,成就了他偉大而傳奇的人生。我就是他幾百年後的粉絲,我要向偶像致敬,無論人生坎坷,還是仕途坦蕩,都要做個擁有大將之風的思想者。

你知道嗎?歷史上有少數人能改變歷史,而於謙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位“牛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就是他一生的寫照嗎?

打開歷史的層層包裝,穿過歷史的茫茫迷霧,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真相。翻開書,我彷彿聽到“一帝功成萬骨枯”的時候,路邊孤兒寡母的哭喊;彷彿看到能人智士的謀略,帝王的權利和無奈,還有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言官們。可是歲月的變遷、朝代的更替讓我發現,真正能名留青史的總是那些正義之士,陰謀家只能成為跳樑小醜,歷史終究會作出最公正的'評價,所以讓我們做一個正直而勇敢的人吧!

這套書我已經看了兩遍,媽媽剛給我的時候,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當年明月幽默詼諧的筆調吸引了,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迫不及待地將它看完。讀第二遍的時候,我細細品味,總是意猶未盡。嚴肅的歷史在作者的筆下比現在流行的校園文學還要有趣,那些文字像被施了魔法般讓我着迷。這本書讓我愛上了歷史,但願以後的歷史書也會像《明朝那些事兒》一樣好看、易懂,叫人愛不釋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夜晚又一次地降臨了,皎白的月光灑滿了大地,我站在陽台上遙想,當年的明月是否也如此美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0

在今年我過生日時,我的好朋友送我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兒》。毫無疑問,這是關於明朝歷史的書籍。説實話,關於歷史書籍,我興趣不太大。但這本書有種魔力,使我不由自主地走進明朝的那一段歷史,感受明朝建國時的不易和艱難險阻。

第壹部的題目是《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從一個出去要飯、每天撞鐘的和尚,朱元璋最終變成領導全國的皇帝,他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朱元璋從小家中貧窮,父母被土地豪剝削而死亡,由於對元朝政府的憎恨,朱元璋才決定組織了一羣”不怕死”的軍隊。與敵軍一次又一次做鬥爭,均以成功、勝利結尾。最終,他坐上了明朝皇帝的寶座。一手創建出一個強大的明朝。

朱元璋面對的敵人個個十分強大: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等都擁有強大先進的兵器。而朱元璋赤手空拳,打了一片屬於他的天下!他是農民家的孩子,他沒有靠山,沒有一切背景,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他領導的'軍隊的結果。

朱元璋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是多麼重要。只要擁有堅強的意志力,就可以戰勝一切的圖難。他經歷了千辛萬苦,不畏一切艱難險阻,正是因為這些鋼鐵般的意志和品質,才使朱元璋蜕變成一隻白天鵝。這是一篇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典型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從衣衫襤褸的和尚到頂天立地的皇帝的真實故事!

現在,我們生活好了,不再面對吃不飽穿不暖的煩惱,也不再面對被剝削的苦難,但是,我們扔需擁有堅強的意志力。面對生活上的不順心,面對學習上的困擾,我要秉承朱元璋的堅定的毅力,去戰勝所有的因難!

最近,我的作業狀況百出。我心裏十分清楚明白,這是自己不認真的惡果,想完美的心不堅定。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學習只有認真,心裏朝着完美作業前進,心中時刻銘記自己的目標,才能讓我的作業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朱元璋內心的強大: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意志。朱元璋用他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你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就能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1

一本書是作者精神的底藴;一本書是作者思維深處的體現;一本書是作者世界觀的表達。

我很喜歡讀一本書,書名叫做《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共七冊,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了倫道德的演繹。

當我的父親把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兒》買回來,我第一次接觸《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我就被它徹徹底底地迷住了。很久都沒有讀到這樣的歷史好書了,以往我讀過的歷史書幾乎都是流水帳,而《明朝那些事兒》則不同,除了歷史還有心理。在輕鬆幽默時,它讓我捧腹大笑:在嚴肅莊重時,它也同樣能夠震撼每一位讀者的心,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一本好看的歷史。

我對這本書能算是愛不釋手了,只要眼睛沒有重要任務,就得看此書。坐在車上認真看:曬太陽時仔細看:卷在被窩裏偷偷看。那段看“明朝那些事兒”那段時間,我的眼睛就得一天忙到晚,做夢時也得看這本書,除了做作業,看馬路,我的眼睛就得別無選擇——看《明朝那些事兒》。

而我們更應該注重的也許並非是《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而是它的作者——當年明月。當年明月喜歡歷史,併為自己的`愛好付出了努力,在網絡上開始編寫這本書並堅持不懈,而且將自己的理解與思想加入,這是其它歷史書不具備的,因為有興趣,有興趣而且還能深入大量歷史資料,能在紛亂的歷史資料里加入自己的理性分析且能將自己的理解滲入書中,《明朝那些事兒》就有了自己的獨特性,我想然後才有數百萬計的讀者捧場,編為書籍,銷量超過五百萬冊,成為三十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

我們也去試試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為自己的興趣努力,不要讓興趣浮於表面,深入的沉浸到興趣中,其中必然有寂寞和一般人認為的痛苦,但只要能做到他人做不到的,能做到那個在我們眼中遙不可及的夢想。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2

開始看這洋洋灑灑的八本鉅著的時候,心裏倒是忐忑,作為上班族不知何時能夠看完,擔心翻了幾面就索然無味,反反覆覆,停停走走間,聽+看,翻完了這本書所呈現的明朝光怪陸離的風景。

回想那些看書的聽書的時間,心情是起伏的,彷彿瞬間飛回幾百年前,心脈都和那個時代緊緊相貼,糾結、悱惻、釋然、肅敬……歷史本身的豐富性和厚重感給了講故事的人以發揮的空間,同時本着嚴謹的史學態度也覺得身上擔重千鈞,字裏行間,首先是對作者嚴謹考據學術精神的敬佩,在此表達作為普通讀者的敬意,畢竟胡説之書太多,在各種平台充斥的戲説架空之類的文字間,想尋得一點點踏實的文字是何等不易。

上次購得了心心念唸的王仲犖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精裝厚厚的一本,看了前言,已經被作者十幾年集書一本,俯首研著的.態度所感動,先生已故去,這本著作在很多讀者心中都佔據着沉甸甸的分量,我想,真正好的歷史類書籍還是要作者將自己研學的精神秉性融於這看起來鉛字冷硬的字裏行間,在看似不動聲色間看花飛花落花滿天,獨自憑欄,歷史是寂寞的,歷史書更是要一個人靜下心來讀。默默咀嚼這份細膩抑或粗粒的質感,像樹木在自然界去感受陽光雨露。

一個朝代的事情畢竟太龐雜,感覺真是説來話長。如果按照時間順序,難免是流水賬,無非是某年某月某日新皇帝登基,某年某月某日皇帝薨,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歷史大事,某年某月一個重要的人物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明朝那些事兒》裏,很多原先被教科書釘成釘子的人設被連根拔起,文人的風骨武將的膽怯,歷史的長袍過處到處都是塵土。

做一個合格的説故事的人,不是一開始就給這個故事定性,這是一個HE還是BE,而是忠實於故事本身,不越矩,不添油加醋,能錦上添花那是更好。當然還是能看出作者在寫故事時候的愛憎與情緒的,但不影響這本書本身的作為好看歷史書的本質吸引力,抖一抖雖然有灰塵,但瑕不掩瑜。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3

歷史的長河,悠久綿延,一個個朝代興盛了又衰落。明朝,276年曆史,興亡盛衰。

《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它以幽默的言語去講述嚴肅的歷史。

它不僅僅是一本史學讀物,它能從歷史中講述大道理,揭示人物醜美善,並站在現代的角度去評價。

它裏面有驚天地的大事,也有細緻入微的小事;有戰場烽火,有官場勾心鬥角;有刀光劍影,有運籌帷幄;有正,有惡。

有忠烈的義士,如楊繼盛、楊漪,有無恥的小人,如魏忠賢、嚴嵩;有救世的聖賢,如王守仁、于謙;有獨一無二的'天才,如徐文長、唐伯虎;有一代名將,如徐達、常遇春。

還有性格各異,有英有庸的皇帝:朱元璋開國皇帝,勞模勤政;朱祿造反打天下,一代英主,橫掃邊疆,萬國來朝;朱厚照並非無能,但太愛玩了;朱瞻基看似無為,實則開創太平盛世;朱熹聰明謀權,手段無所不通,只是被大臣看盡,成為利用品;朱由檢雖為亡國之君,但實則聰明勤政,亡國怪不了他。

大臣也是個個站在歷史的舞台上,大顯身手。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朱六設置內閣。內閣湧出一批風雲人物,張居正屬最強內閣首輔,同時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徐階隱忍多年鬥倒嚴嵩,楊士奇、楊榮、楊薄組成三楊內閣。

我最欣賞的人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是風光一時大臣們,而是這兩個人:于謙,王守仁。

于謙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他在野先大軍直逼北平,在眾臣慌亂議論放棄北平時,他挺身而出,説服皇帝排兵佈陣,堅守城池,打得野先乘興而來,失望而歸。

王守仁是一位對賢哲學家,開創了新學。他文武雙全,通曉兵法、為人和善,但用兵詭詐。寧王朱宸濠叛亂,他以微薄之力招兵擊退寧王並活捉之。

《明朝那些事兒》,着重寫實史中的人,並寫出心理,加上自己對幾百年前的英雄或奸賊的看法,並用風趣輕鬆的手法,使比較枯燥的歷史,能讓我們津津有味地讀下去。

這本書也讓我認識到了封建社會人性的善惡。

《明朝那些事兒》,將明朝歷史鮮活地展現在我們眼前。276年,明朝大帝國,一套書足以概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4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總會對過去的歷史心生好奇。比如當我第一次從某本扁上發現附錄上的“歷史大事表”時,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看了下去。看看我們中國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噢,我明白了,最早是三皇五帝,然後到夏商周、春秋秦漢……元、明、清。也明白了每個王朝的建立者與歷史上許多激烈的戰鬥與對外國侵略者的反抗。每個朝代的盛衰同時一目瞭然。

瞭解歷史的皮毛還不夠,興趣又促使我去了解每個朝代。之後我又去買了《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鑑》等書籍,但還覺得不夠細緻,於是,我的書櫃裏又多了一位給我講解歷史的老師《明朝那麼事》。

這一套書詳細講了明朝的.創立到終結這段歷史。尤其詳細講了每一場激烈的戰役,讓人總有身臨其境之感。且語言風趣幽默,並非單純枯燥地説書。並且將人物內心想法與人性鬥爭的複雜刻畫的更是精彩。再配上一場場酣暢淋漓的鬥爭,高潮迭起,令人慾罷不能!

於是,我就這麼帶着勁地讀了下去。讀着讀着,我不禁開始感慨。我感慨人性的狡詐,陳友諒殺徐壽輝之前,説了句“你在亂世是怎麼活下去的?”這就暗喻了在亂世上,只會出奸雄。他們無情無義,在關鍵時刻誰都敢殺。我又感慨人性之殘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對抵抗他的人痛下毒手,許多人被殺後還滅族?一個也不放過。我還感慨現實的無奈:朱元璋雖是一位起義領導者,但最終還是成了一名封建帝王。這是因為他領導人民打下一座城後,人民需要土地與糧食,而隊伍又需要經費,沒辦法,他只能把地“租”給農民們,自己來收租金。於是,他便成了一名實實在在的地主。再加上那時沒有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不可能去搞“土改”,更促進了這種現象。

唉,這就是被歷史車輪匆匆碾過的大明朝。環顧中國整個古代史,有兩個致命錯誤:一是把“公天下”就能成“家天下”,雖説有明君開國,但終究是毀於昏君手中。二是私有制的出現,破壞了原始的共產制度,繼而演變成了奴隸制、封建制與資本主義制度,成了個越變越大的瘤。同時還有一個規律,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再強盛的帝國終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就是時間的力量。回顧歷史,就是吸取前車之鑑,展望更好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15w4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