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通用]讀《愚公移山》有感

[通用]讀《愚公移山》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愚公移山》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用]讀《愚公移山》有感

讀《愚公移山》有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故事主要講了——古時候,有太行,王屋二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與家人們商量最後決定全家一起出動,一起來移開這二座大山。鄰居家寡婦和她的小兒子也一起來幫忙移山。過了一年又一年山依然沒有變化,有人就開始嘲笑愚公笨,警告他是無法把山給移完的。可愚公堅信自己子子孫孫沒有盡頭,肯定可以把山給移完。這件事被有心人告訴了天帝,天帝為愚公而感動,讓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給移走了!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被這位愚公的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愚公,要像愚公一樣,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輕言放棄,要讓自己能做到持之以恆,要讓自己成為像愚公一樣的人。

像愚公一樣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讓我來説一説徐特立的故事吧。1919年43歲的徐特立到法國學習法文,有許許多多的人讓他放棄,但是他卻沒被困難打到,而是繼續努力學習法文,因此只過了四五年他就能看懂法文科學了。當年徐特立曾説過一句話:對青年人來説,學習最重要的是“恆”字。青年人好學,但往往不肯下苦功。我們就應當學習這個“恆”字,讓自己下苦功夫,讓自己可以學習愚公和徐特立的精神,要和他們一樣有恆心。

除了愚公和徐特立他們有這樣的.精神,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也是如此愛上學習的。以前李白特別愛玩,天天早出晚歸的去玩耍,有一天李白又出門去玩耍,這時他看到了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棒,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老婆婆想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覺得很好笑,鐵棒怎麼可能會被磨成針呢,最後老婆婆反而嘲笑李白沒有恆心,只要功夫深鐵棒一定會被磨成針的。從此以後李白就開始奮發圖強,最後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

種種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學習愚公、徐特立、李白等人的精神,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就在我們眼前!

讀《愚公移山》有感2

愚公的精神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

我們來看移山前的謀劃:

“聚室而謀”

立即得到

“雜然相許”,

“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可見,

愚公先前只是考慮到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的好處,提出移山的設想,

而集體智慧的結晶則解決了

“焉置土石”

的問題。

看移山中的成員:

從愚公家中能

“荷擔者三夫”,

到鄰人孀妻之遺男,

都為移山不遺餘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與汝畢力平險”。而愚公已年近九十,

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

就算健康,

充其量也只能是個

“指揮”

看移山後的結果:

操蛇之神

“懼其不已”。其實是懼愚公沒有窮盡的子子孫孫,

“帝感其誠”,

其實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動,

才命誇娥氏二子揹走這兩座山的。

可見,移山一事,並非愚公一人的功績。認識這點,對我們做好平時的工作大有好處。

現在總有那麼稍有點能力的人,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飄飄然起來,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實,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

,而且是危險的。無論革命的成功或某項事業的完成,這其中固然離不開某些個人的努力,但又怎能離開眾人的齊心協力?記得中央電視台《人與自然》中講述過這樣的'故事:螞蟻,也許是動物王國中最講究集體協作的羣體了。非洲螞蟻在前進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剛燃過的木棒,一定會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螞蟻能暢通無阻為止。這種抗爭意識,這種協作精神,與愚公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個個模範和英雄。60年代的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雷鋒的旗幟在今天仍然閃耀着時代的光芒。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只有一個雷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徐虎同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國家的支持,才能最終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綜上所述,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

更要領悟到

“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則,

便會產生個人崇拜主義的心理,導致盲從;

落到自己身上,

又會產生個人英雄主義的言行,

導致冒進.因此,

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

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應兩者並舉,

攜手同進,

共創美好未來。

讀《愚公移山》有感3

以前我成天纏着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他們有時候會不耐煩。此刻我上了國小我會認字了,能夠自我讀故事了,真開心呀。

今日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翻山越嶺,很麻煩,於是決定把大山移走。有個叫智叟的老人,看見愚公一家在挖山,就嘲笑道:就憑你們幾人的力量,不明白什麼時候才能挖平兩座大山。“愚公不以為然地説:我死後有我兒子,我兒子死後有我孫子,而山不會增加,肯定能夠挖平的。”智叟聽了很慚愧。

經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堅持,只要下定決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我在這個故事中還學到了兩個成語“翻山越嶺”“不以為然”。

最終,媽媽説,做事情雖然要有決心,可是做事情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學習也一樣,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能使我們的學習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愚公移山》有感4

我今天閲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家被兩座大山擋住了到外面的去路,他決定讓家人都來搬這兩座山。有一位很聰明的老人覺得愚公一家人那麼小的力氣,想搬走兩座大山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所以他認為愚公做這種事情簡直是自找苦吃。可是愚公並沒有放棄,他説:“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會做下去,總有一天這兩座大山一定會被搬走的。”愚公這樣説了,也這樣做了,他每天的堅持和努力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來了兩位大力神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愚公雖然九十多歲了,但他沒有因為年齡大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在做好多事情,只有決定,沒有行動。比如我平時做作業,一遇到不會做的題,不想去思考,不想去練習,考試還想拿高分。上興趣班時看到很多同學展示優秀的才藝,我很羨慕,我一定也要回家多練習,但是,都沒堅持兩三天,就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而放棄。從《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即使你很聰明,要想成功,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什麼事情都會半途而廢,再美的夢想也無法實現。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卻不知什麼是愚公移山,直到國中才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記得小時候我會很不理解愚公的做法,還不時與老師爭辯,非常堅定的認為愚公的做法是錯誤的,是愚蠢的,我甚至我想到他為什麼不搬到山前去住呢?

當我上完《愚公移山》時,我有着深切的體會,我以前常常有着種思想,認為我只要學一點,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然而事情卻不是我所預料的.,考試完了,成績卻是出奇的差,這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愚公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改變現狀,去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致,最終“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由此看來,我深深的感受到愚公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如果愚公怕麻煩,想省事,安於現狀的話,完全可以搬到山前去住,就不必被當代人稱作“愚公”了。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將這兩座山搬走,子子孫孫將會受“出入之迂迴也”之苦。所以愚公帶着家中的男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去搬山,當智叟問到愚公怎麼可能搬得完時,愚公回答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我才體會到智叟不智,愚公不愚了。

相比之下,我的失敗就是因為想着不費力就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就跟故事中的智叟一樣,而我現在就要學習愚公搬山一樣,去挑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看來“愚公精神”並沒有過時,恰恰相反,它還能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

愚公移山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家門口有兩座大山,所以每次出門都要爬兩座大山,每次都很累,於是他動員全家一起搬山,許多人看見了,都笑愚公笨,説:“你年齡已經大了,力氣也小了,就這麼點力氣能把兩座山搬走嗎?”愚公卻不這麼認為,他説:“我力氣雖小,可我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搬下去,一定能把這兩座山搬走,旁人聽了,無話可説。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玉皇大帝便派神仙把山搬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大家也曉得,可又有幾個人像愚公那樣呢?我學英語也是這樣,雖然很枯燥乏味,但一想起愚公搬山時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又拿起英語書學習。這時,我時常把自己當做愚公,而單詞就是一塊石頭;句子就是幾塊石頭;一本英語書就是一座山,學會了一個單詞就是搬走了一塊石頭;學會了一個句子就是搬走了幾塊石頭;學會了一本英語書就是搬走了一座山。總有一天,我會像愚公移山那樣徹底攻下英語這座大山。

《愚公移山》告訴了我:只要堅持,就能成功。我今後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學習愚公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讀《愚公移山》有感5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學了這篇課文後,我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

《愚公移山》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給鄉親的進進出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他想把大山移走。於是他就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三個人挖山。有一個智叟知道了這件事就嘲笑愚公,可愚公仍然不放棄,最後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山神,山神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就派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大山都揹走了。

文章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説的話:“即使我死了,但我有我的兒子,還有我的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又會有孫子,子子孫孫幹下去,就不怕山會挖不平。”而且愚公的這種頑強的毅力,長期堅持不懈的奮鬥,堅定的信心,崇高的思想,明確的目標,用發展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學習啊!和愚公比起來,我差得遠了。在生活方面,我做事情不能堅持到底,總是一遇到什麼困難就退縮,不敢勇敢地面對困難。在學習方面,一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就放棄,不能動腦筋思考……所以我以後也要像愚公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要勇於面對,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不轉彎。

讀《愚公移山》有感6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閲讀了《愚公移山》的這樣一個成語故事。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教育。

全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快九十歲了,他們一家人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出門都要翻山越嶺,非常不方便。於是,愚公便想和他的家人一起移走這兩座大山,開出一條通道來。他便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夜以繼日地挖土、運石。一天,一個叫智叟的老人,覺得這實在是荒唐可笑,便勸阻愚公,但愚公依然堅持不懈。就是這種堅強的毅力把天帝都感動了,天帝便派大力神移走了這兩座大山。

愚公不但用自己剩下的光陰去挖這兩座大山,還讓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去挖。但是在古時候,被人們認為是可笑的“愚公精神”,卻成了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任何人都應該具有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奧數題時,因為想了很久,還沒有解出答案,沒有堅持把題目做完。

讀了《愚公移山》後,我深受啟發,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學習愚公的這種精神。

讀《愚公移山》有感7

耳邊不禁又浮起《愚公移山》的曲調。即使它的曲沒有鋼琴曲的優雅、宛轉,沒有搖滾音樂的動感、活力;即使它的詞沒有《黃河頌》那般氣魄萬千,沒有唐詩宋詞那般幽靜、婉約,卻也使我莫明的感動。

愚公移山——移出了自己的路讓時間的天輪倒轉。蔚藍的天空無限延伸,茫茫的大地無限蔓延,天與地的交界處,是此行的目的地嗎?誰也無法回答。只有愚公那支小隊伍慢慢向前移去,只有壓在肩上的扁擔嘎吱作響,在肩上留下它的印記,只有竹簍中的石頭磕磕絆絆,警示自己的存在。任憑旭日東昇,任憑夕陽西下,粗粗的喘息訴説願望,長長的腳印講述信念,欣慰的笑容展現信心。這就是愚公選擇的道路,它的名字叫“毅力”。

愚公的“愚”讓許多人不能理解,有人讚賞,有人嘲笑,有人疑惑。別人的看法有什麼關係,這是愚公自己選擇的道路。也許修路比移山更快,但只要有信念,自己感到了生命的意義,自己感到滿足,就夠了。如果移山真的做錯了,就讓美麗的錯誤延續。生活何嘗不是這樣?不必為了別人的.指指點點猶豫,大家選擇的道路不同,終點卻一樣。只要自己快樂,多繞點路又何妨?

愚公移山——移出大家的路有多少人望山興歎,如果每個人都只願當智叟,永遠都不會走出那座山。同樣,當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所有人都退縮,所有人都驚歎那困難的巨大,都不着眼於眼前的每一小步,對努力的人嗤之以鼻,社會也不會進步,愚公就勇於踏出了那一步。愚公為什麼移山而不搬家,你覺得他很傻吧?但是他移山,方便的是苦於大山阻擋的所有居民,又有多少人具有他這樣的奉獻精神?

愚公移山,移出的是大家的路,大家的榜樣。即然他為我們開闢了這條路,我們要義不容辭的朝前方走去,儘管前路無可預兆,儘管我們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同一片藍天下,我們要朝着目標努力。我要出發了,你呢?

後記: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讀《愚公移山》有感8

《愚公移山》記敍了愚公家門前的兩座大山讓交通受阻,他想要移走大山,愚公和家人們的堅持與不懼困難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命誇娥氏二子將山移走的故事。

能看得出,愚公是一位堅定替子孫後代鄰居們着想,有遠大志向的一位老者。俗話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愚公的打算是值得讚揚的,但是從現實可行性的角度來看,移山力量的渺小,工具的簡陋,人數少,山也會因為地質上的變化而增高等方面,想移動兩座大山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從這方面看,愚公確實是愚蠢的,智叟是明智的。

但換一個角度來説,從對待困難的精神上看,從對事物認識的角度來看,愚公是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而智叟的眼光只侷限在一人一世一生。愚公確是在智力上更勝智叟一籌。這則寓言用了這種反襯的手法,更加突出強調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的特點,並對世俗的看法加以諷刺。體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定毅力,告訴了我們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

《愚公移山》這則寓言同學們早已非常熟悉了,這次學習的是《列子》的古文原版,通過朗讀和背誦,同學們增強了對古文的語感,瞭解了更具體的細節,體會到言簡意賅的古文之美。尤其是二位主要人物愚公和智叟的思想對比分析,讓同學們對萬事萬物的變化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懂得了新時代的愚公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它會教我們更快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課後的三百字小感悟,讓我看到了同學們的思辨精神閃現出的火花。

讀《愚公移山》有感9

今天,我在台燈下閲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戰國時,有一位老人的名字叫愚公,當時在一條大路的前方,有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妨礙了人們的行走,使得人們都不得不繞道行走,於是,愚公決定要把這兩座大山挖走,有一位智叟知道了這事,來勸愚公,叫他不要做“蠢事”,説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愚公並沒有聽這位智叟的“勸説”,依然不停的挖,同時又叮囑自己的子孫要堅持不懈的挖下去,直到挖走為止!最後,那兩座在別人眼裏根本就不可能挖走的大山終於被挖走了。

這一件事告訴我們,不論做什麼事,只要有恆心,就一定可以做好,古人不是説過一句這樣的話嗎:日日行不怕千萬裏,日日做不怕千萬事。這就在敬告人們,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去做,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

這樣的事例也曾經驗證在我身上。

在五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我的英語不是很好,因為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背,所以英語落後了許多。但到了六年級時,我開始抓緊時間了,每次做完作業後,我總是要擠出一些時間來背英語,並且每兩天就默一次,所以現在我的英語已有了很大的進步!

同學們,學習是人生之本,請你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結合你聰明的大腦吧!讓你的學習再“更上一層樓”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10

我覺得楊紅櫻阿姨有一顆童真的心,看來她的童年回憶,很深刻呀?我都餓壞了啊。桌子上被畫得亂七八糟,個別課桌的堂板掉了,有時也會出現亂丟垃圾的現象。我都看花了眼;弟弟往旁邊一看,哇,這兩人有病啊。

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歲了,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層山,人們進進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説“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出門時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把這兩座大山移開,看怎麼樣?”

愚公的孫子、兒子都贊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對,説:“這麼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移一點,哪兒容得下這兩座大山呢?”這引起了全家的疑問。最後,他們認為把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開始搬山了。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鋤頭和揹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上千裏,一個月幹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什麼兩樣。

一名叫智叟的人,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了覺得十分可笑,説“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得掉兩座大山?”愚公回答“我雖然快死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這樣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總有一天會搬掉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説。

這樣,愚公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還不止呢。他們的所做所為感動了上帝,上帝派兩名視仙去人間,搬走了這兩座山,人們終於可以不用為進出不便而煩惱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有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敗打倒,就一定會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11

去年冬天,我們濟源市評選出了14位愚公家鄉好少年。今天,我們再次觀看了他們的光榮事蹟,心靈深處又一次被深深的觸動了。他們一個個都十分令我敬佩,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在媽媽的幫助下努力走出了無聲世界的大姐姐,範紫琳。

範紫琳姐姐在出生幾個月時,就被醫生確診為先天性耳聾。聽不見聲音,就意味着她有可能再也無法開口説話了。她的媽媽先是陷入了悲傷,而後又振作了起來,四處給紫琳求醫問藥,還在家裏教紫琳説話。

説起來簡單,可要讓一個聾兒學會説話又談何容易。媽媽讓小紫琳摸着她的喉嚨練,捏着她的喉嚨練,甚至讓紫琳用筷子挑着舌頭練。

媽媽這一教,就是五年多。紫琳常常是累得淚流滿面伴着劇烈的咳嗽,可她卻一直都這麼執着地練了下去,不怕苦,不怕累。媽媽卻是在背地裏不知心疼得哭了多少次。

現在,紫琳姐姐已經在媽媽的幫助下終於走出了無聲世界。她正向我們走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在學習上的優秀,卻殊不知她這一路走來,又經歷了太多太多。她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我們:命運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而只要努力,你一定能書寫新的命運篇章。

讀《愚公移山》有感12

今天,我無事可做,便打開語文書,翻到《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從前有個叫愚公的老人,有兩座大山攔住了他們的去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於是,他便帶領着子孫開始挖山。經過了重重困難,日復一日的辛苦勞動,最終感動了天神,把山揹走了。

愚公他這種為後代着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另外他雖然受到了嘲笑,但仍勇往直前,鍥而不捨,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讓我們做事情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還有不半途而廢。所以他的精神才流傳到今天。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沒有這種精神,機半途而廢也不持之以恆。拿朋友吳曉宇為例:一天,我和她一起練騎自行車,他剛開始總摔跤,可她不氣餒。但過了一會兒,她説:“我怎麼總摔倒啊!”“我看我今天學不會了……”“唉,以後再練吧!”説完他就想回家了,最終沒有學會自行車。根本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而我呢,也一樣遇到困難就退縮,更別説持之以恆了。知難而退就是形容我的!比如:媽媽在開學的`時候給我買了一本數學奧賽練習冊。我開始很願意做,以為很簡單。但發現這裏面第二頁的我就有些不會做了,我便把它先放在這往後找。但也都很難,我就對媽媽説要讀課文,然後就不做這題,而去讀課文,有一點難度就放棄,根本就沒有做到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學習了這篇課文篇課文讓我明白:只有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那就會為我們撿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難道不是嗎?

讀《愚公移山》有感13

以前我成天纏着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他們有時候會不耐煩。現在我上了國小我會認字了,可以自己讀故事了,真開心呀。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翻山越嶺,很麻煩,於是決定把大山移走。有個叫智叟的老人,看見愚公一家在挖山,就嘲笑道:就憑你們幾人的`力量,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挖平兩座大山。愚公不以為然地説:我死後有我兒子,我兒子死後有我孫子,而山不會增加,肯定可以挖平的。智叟聽了很慚愧。

讀《愚公移山》有感14

小時候曾聽大人講愚公移山,上了國中又在語文課中學習了《愚公移山》。記得當時對老愚公的作法很不理解,還同老師爭辯,固執的認為老愚公率領子孫‘叩石墾壤’。實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往。

上了九年級還像七年級那樣‘玩着學’甚至常常醉心於自己的‘聰明’之中,不可自拔,期會考試成績公佈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自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從新讀了《愚公移山》。

也許因為失敗的慘痛教訓吧,重讀使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透了。

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山,經誠所至,終於‘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付二山,使得’‘翼之難,漢之陽,無壟斷焉,。由此,我深深認識到,老愚公搬走的不僅是太行,王屋這兩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如果老愚公怕費事,圖省事,安於現狀,完全可以不‘不出入迂也’而輕鬆地搬到山前去往,也可能因此不被看成‘愚蠢’。但是,太行,王屋終將子孫遭受‘出入遷之苦’。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就在於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中的困難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學習中就像搬走兩座大山一樣,本來就是苦差事,我這次失敗,正因為潛意識中不自覺的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嗎

我還深深的認識到。小到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自今仍是我們必須發揚光明。如果安於現狀,不敢冒失的危險,就不會嘗試到勝利的喜悦,事業也不會有所發展。

由此看來,‘愚公移山’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讀《愚公移山》有感15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古代寓言,此寓言可以是在人們心中早已熟透了吧,當我學完這篇寓言,心中頗有一番感想。

文中的愚公雖年齡大,可只想很遠大。愚公居住在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山對面。苦於山的`北面交通堵塞,與家人商議後決定挖平這兩座山,雖“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但愚公依然克服困難,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無奈,愚公的決心卻被自作聰明的河曲智叟譏笑,而胸有成竹的愚公卻有理有據地反駁他,並使之“亡以應”。是啊,九十歲高齡的愚公親率子孫挖山不止,卻還是讓智叟認為“以殘念餘力”去移山是不明智的舉動,但此時我覺得愚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了。

此後,愚公所期待的終於出現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人把兩座山揹走了。

我真心佩服愚公與他的子孫們的那種堅持不懈的偉大氣魄和毅力。我知道,愚公移山的難度之大比起學習來説,好好學習只是微不足道罷了。學習嘛,關鍵在於努力,刻苦,態度要端正。多讀書,將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那離成功也就八九不離十了,甚至是一步之遙。

説實話,雖然我成績在班內還算個優等生,可與其他班的優勝來比,他們就更勝一籌了。我不能像愚公那般堅定不移的決心,我着實也不曾見過自己哪泛努力過。可是時間不饒人,九年級君邁着快速的步子向我發出挑戰,我只能下定決心:我一定學習專心致志,不拋棄,不放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kjn5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