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4篇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4篇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4篇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1

作為教師,我一直在思考:何為教育的本質?我們到底該怎樣教育學生或者説我們到底要把學生教育成怎樣的人?讀了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之後,我所思考的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阿德勒説:“教育兒童的首要、也是核心問題,即為幫助兒童形成正確的、健康的人格”。我想這也就是教育的本質吧,我們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的人格。我們往往忘記了最初的本心,有時候努力的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得了100分,我們便自豪的認為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的追求過於狹隘。在這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我們把眼光只放在了考試成績上面,忽略了最根本的任務和責任。上班時間長了,或者説在某種狀態下工作的時間長了,便會忘記初心,忘記自己的責任,忘記了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我們需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正如阿德勒所説:“謹慎和審慎地對待兒童,切實瞭解他們及他們的世界,並且利用問卷調查調查瞭解到相關情況來對兒童進行矯正和改善,是每一位教師的義務”。説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的重要性,我想到了一個寓言故事: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説:“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每個兒童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愛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走進孩子的心靈,完善孩子的人格。

阿德勒説:“學校不僅是一個向孩子傳授書本知識的地方,還應該是一個向孩子傳授生活知識,表現生活藝術的場所,所以好的學校是家庭和現實世界兩者的中介”。“學校在家庭和社會教育之外,它起着橋樑的作用,既可以矯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也能避免孩子受到不良風氣的的影響,為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並確保他們能很好地融入社會之中”。那麼好的學校裏最關鍵的就是教師了。阿德勒説:“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掌握着學生的命運,也決定着孩子們的未來發展”。作為教師想要教育出具有正確的、健康的人格的人,我想唯有愛,方可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需要用充滿愛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我們需要用充滿愛的語言去鼓勵每一位學生,去引導他們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們需要用充滿愛的行動去幫助每一位學生,去扶正一個個偶爾歪斜的瞬間。阿德勒也説:“若老師能夠以温和、充滿關懷和理解的語氣和方法來教育這些孩子,他們會表現出一些令人吃驚的能力”。

阿德勒説:“教育者最為重要的任務,或者説是神聖的職責,就是確保每個學生不會喪失勇氣,並使那些已經喪失了勇氣的學生通過教育重新獲得信心。這就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只有兒童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勇氣,教育才可能成功。”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例如每個孩子身上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有原因的、有根源的。當我們發現某一個學生開始變壞,請不要隨即批評,給孩子一點時間,給自己一點時間,去了解其原因,從根源上去幫助學生。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會有閃光點,需要我們老師去發現、去鼓勵、去培養。考試成績真的不該成為孩子的一切。再例如讓我對學校教育的定位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們就是在幫助家長教育孩子,是把孩子所缺失的家庭教育給補回來。所以我們理應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無私奉獻。

老師就如同是一個藝術家,學生就是一件藝術品。我們總要投入更多的細心、耐心,去雕琢這件藝術品,使其獲得更高的價值。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我們手中這件藝術品的材質方可選擇相應的工具和方法進行雕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我們的責任就是讓他們擁有正確的、健康的人格。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2

如何引導孩子追求優越感

每一個孩子都在追求優越感,但是在孩子追求優越感的過程中,總會出現自己不滿意或者他人也不滿意的情況,也就是説,他所追尋的優越感不符合大眾的利益。阿德勒説,父母或教師要將孩子追求優越感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確保追求優越感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健康和幸福。這樣就必須區分有益和無益的優越感追求的基礎—追求優越感是否符合社會利益。兒童的教育實質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或增強孩子的社會團結意識。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沒有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的。學校裏唯成績論,學業成績差的同學感受不到老師的關愛,會覺得老師認為自己沒用。實際上,唯成績論的做法是給學生設置了人為的障礙,沒有將教育和社會的終極目標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社會不只需要能考高分的人,它需要才華橫溢的數學家,也需要在體育方面有特長的人,還需要繪畫能力比較強的人。我所在的班級裏,有許多藝考生,這些孩子成績相對比較落後,一次讓我非常震驚的是,有個學生找到我,希望我上課的'時候不要點這些同學提問,因為他們答不上來,希望我不要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我聽完非常震驚,覺得很有必要和同學們講清楚,這些藝考生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專長的人,他們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也發着光,也是社會需要、人民需要的力量。第二天班會課的時候,學生們都沒有想到我會就這個話題而延伸,課後,我還找到了一些藝考生,希望他們也能正確看到自己的價值,專注自己的特長,爭取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創作。在這裏也想提醒一些溺愛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教育孩子如果脱離了兒童教育的實質,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懶惰心理

我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太懶了。我們常聽到父母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老師也會這樣評價學生。實際上,這對孩子來説是有一種安慰,這個荒謬的條件句,減輕了他們的失敗感。他們聽到大人們這樣説之後,內心也會認可這個觀念,“如果我不偷懶,我有什麼做不到的呢?”,這種思想非常危險,尤其在他們稍稍勤奮了一點又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的時候,他們會賦予這些小小的成績特別的意義,非常直接地一個結論就是我果真是聰明呀,稍微用點力就行,大人們這個時候也會對他們進行讚揚。

人們為什麼對這樣的孩子這麼柔和呢?確實,指責一個孩子懶惰比指責他無能,對他造成的傷害會小一些,但是這樣無非是給他提供了一個保護屏,掩蓋了他們的不自信,也阻止了他試圖去解決面臨的問題。但並不是説我們就要去指責他無能或者粗暴地懲罰他,現實中有非常多比指責更好的辦法。

比如給懶惰的孩子信心。責怪孩子懶惰實際上是轉移了重心的做法,因為懶惰的行為是他們缺乏信心的表現之一,要究其根本,關注孩子對其自身能力的認可。他們不願意動腦經,可能是因為想了挺久的數學問題還是解不出來,知識有盲區,思維有漏洞;不完成作業,可能是因為他們時間分配不合理,或者他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拖拉、散漫、怕苦怕累,或許是他們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體驗中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總而言之,找到孩子的具體問題,給他指引方向,幫助他提升一些能力,才有可能讓他變得勤奮。

“我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太懶了”,請不要給懶惰的孩子傳遞這樣的安慰,也不要濫用表揚在他們取得的小小成績上

青春期問題

阿德勒説,青春期這個話題的確很重要,但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重要。青春期

問題並不是因為孩子正在經歷這一重要階段,只是過去形成的性格特徵顯現出來了,所以,當孩子出於青春期時,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生活方式,家長們這個階段會面臨很多難題,但是積極尋找原因,解決問題才是正道,而不是無謂地等待孩子自然地渡過青春期。孩子們這時候也覺得自己正面臨一個考驗,就是必須證明自己不再是一個孩子。作者阿德勒説,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感,因為每次當我們想證明什麼的時候,往往會過猶不及。孩子更是如此。其實這句話不僅僅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了解,成年人讀到也是一件幸事。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3

“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不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有半點泄氣,不能因為自己的付出沒有立即得到回報就心生絕望,不能因為看到孩子沒精打采、冷漠、消極、被動就覺得挫敗,更不能相信孩子有天賦或沒有天賦這類迷信的想法。”

這是我第二次翻開阿德勒《兒童人格教育》時與家長們共勉的一段話。很早就聽過這本書的名字,也有一位學過心理學的家長向我推薦過這本書,但我卻一直沒有閲讀。在與學校班主任工作室同仁的共同學習下,這一次我終於認真閲讀了這本為人父母、為人師長必讀的兒童心理寶典。

説實話,由於知識儲備淺薄,對這樣一本內容豐富而深刻的心理學理論著作,我的領悟是極為有限的。有的章節內容我的理解也比較淺顯。但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下面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收穫。

首先説説“人格”一詞,開始我通俗地理解為性格與道德品質,而在心理學上應為個性,是個體在物質活動和交往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系統。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阿德勒認為,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時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要從童年着手。顯然,對兒童進行良好的人格教育格外重要。“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他人。”作為班主任,要多讀一些教育著作,多讀一些心理學書籍,一定要讀阿德勒的《兒童人格教育》。

“兒童的心理生活非常奇特。無論我們接觸到他們生活的哪一點,都會十分着迷,都會感覺引人入勝。”“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碰到過特別愛笑的學生,也一定遇見過沉默寡言的'孩子;我們教過自覺、積極向上的學生,也碰見了調皮、消極頹喪的孩子……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他們某一特定行為,就必須瞭解他們完整的生活經歷。”兒童所參與的每一項活動都是他整體生活和完整人格的表達,不瞭解兒童行為中隱蔽的生活背景就無從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這就是兒童人格的統一性。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想我們班主任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絕對不能孤立地看待發生在學生身上的某一件事,不要輕易地懲罰學生的出錯,應儘量瞭解孩子的整體人格,探尋背後的原因,或許問題就能得到更輕鬆地解決,也會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帶來積極的影響。

本書的第三章到第六章談及了兩大重要內容,即自卑感與追求優越感。兒童對於希望圖景的追求,還源於另一個重要的心理事實,即人的自卑感。“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激勵他嘗試通過改善自己的處境來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優越感。”自卑感與優越感是同一基本事實的兩面,難以截然分開。閲讀完這幾章內容以及結合同仁們相關的閲讀感悟,我想到了愛的教育和賞識教育。我想,自卑感理論以及追求優越感的教育意義在某一層面上的具體衍生就是愛和賞識。

在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多一句讚美,可能就在他的心裏開出一朵花,給予他巨大的力量和勇氣。在《銀河補習班》裏,開設的最重要的一節課不就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嗎?奠定馬飛人格底色的是父親馬皓文對他真正的愛,即理解和欣賞。真正的愛讓馬飛超越了自卑而以正確的方式追求優越感,獲得人生的成功。當然,這裏需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每個兒童都會追求優越感,這是來自對自卑感的補償作用,健康的兒童通過正當的途徑追求優越感,問題兒童則用不正當的畸形的方式來追求優越感。我們在愛孩子,鼓勵孩子,發現他們閃光點,並給他們更正確的指引的同時,應努力做到從整體人格入手,幫助他們平衡自卑感和優越感,從而健康成長。

“教育者最神聖的職責,或者説最應該去做的,就是確保每個孩子不會喪失勇氣,並且讓那些已經喪失勇氣的學生通過正確的教育重新獲得自信心。”這應該是所有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讓我們不忘初心,給學生良好的教育,踏踏實實做老師,認認真真地努力做個好老師,做個幸福的班主任。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4

《兒童的人格教育》,作者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一開始覺得這是一本很枯燥的理論性書籍,慢慢讀來,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全書一共十三章,不單單是理論性的陳述,還有典型事例的分析,讓我們瞭解了自卑情結和追求優越的概念,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如何預防自卑情結,並通過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去闡述,在不同環境下,自卑情結的兒童表現形式以及如何預防矯正。

“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激勵他嘗試通過改善自己的處境來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優越感。”其實在每個人心裏都藏着自卑的種子,只是有些人能夠通過展示優越感,把它深深掩埋,而有的人卻讓它生根發芽,高高舉着自卑的旗幟,埋頭在自己的世界裏。只有通過成功地追求優越感,我們才能克服自卑感。“每個孩子都在追求優越感。父母或老師的任務就是要將這種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確保追求優越感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神經症和精神錯亂。”

阿德勒在書反覆地強調:一個被剝奪了對未來信心的孩子就會從現實中退縮,就會在生活中無益和無用的方面追求一種補償。教育者最為重要的任務,或者説神聖的職責,就是確保每一個學生不會喪失勇氣,並使那些已經喪失了勇氣的學生,通過教育重新獲得信心。這就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只有兒童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勇氣,教育才可能成功。我們的身邊有不少的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缺乏信心,總是給自己找藉口,“題目太難了”“要背的內容太多了”“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也不遲”……慢慢地堆積,堆積得越來越多,最後乾脆放棄吧!於是,就成為所謂的“問題學生”,上課無精打采,下課生龍活虎,作業次次要補,考試屢屢失敗……不僅讓老師和家長頭疼,他自己也會很沮喪。

身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走出自卑感,追求優越感,這讓我不由地想到了我們七年級上冊學習的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這樣寫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鬆、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達到了自己的目標,然後再回頭看時,不禁對自己走過的這段漫漫長路感到驚訝和自豪。”莫頓·亨特告訴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我們可以給孩子們制定一個小目標,等他完成之後,再製定下一個小目標,直到他完成大的目標。就像我們背誦一篇文言文,先背誦一段或者幾段,分次背誦,這樣就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地背誦完全篇。

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成功,把成功當作他們獲取更多知識的墊腳石。記得網課期間,早讀視頻會議檢查背誦,抽查時間比較短,不能及時檢查每一位同學,潘同學課下發了自己的背誦視頻給我,我接着在上課的時候表揚了她的做法,稱讚她學習積極主動,並且告訴大家可以隨時給我發背誦的視頻,如果有疑問也可以隨時給我發消息。之後,不少同學給我發來了背誦的視頻,還有同學針對上課學習的內容頻頻發問,我們在網絡上的互動也多了起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也高漲了起來。我們的學生需要的就是這一個個小小的墊腳石,幫助他們走向更大的成功。

要想清除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這個地方種上莊稼。要清除我們心靈的雜草,就必須追求優越感,樹立自信,我們作為一名園丁,就要在孩子的心田裏播撒一粒種子,讓他們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wpdw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