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聽講座有感(集錦15篇)

聽講座有感(集錦15篇)

聽講座有感1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有效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優質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已成為當前學校實現內涵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聽講座有感(集錦15篇)

帶着學校的重託,我參加了20xx年10月23日-10月24日在鄭州舉行的《中國小有效教學模式暨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研討會》。雖然只有兩天的學習時間,但洋思中學劉金玉校長詳細解讀了洋思中學的成功經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闡述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先進教學理念。他長達三個小時題為“探課堂真諦,尋高效之路”的專題報告使我收穫頗豐。

一、怎樣認識高效優質課堂。

高效的內涵就是變傳統低效課堂的少、慢、差、費為現在高效課堂的多、快、好、省。高效包含兩個層面:教師的高效和學生的高效,教師的高效,是學生高效的前提。教師的高效是指教師要注重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高效內涵包括四個方面:學業成績的高效(沒有分數,今天誰都過不了關;理直氣壯抓分數,不屈不撓求成績。)、學生素質的高效(只有分數,明天誰也過不了關)、每一位學生的高效(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和每一分鐘的高效(抓好每一分鐘)。

二、採用怎樣的教學策略使課堂真起來。

“先學”: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教師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學生學習的時候,教師要下達自學達成的目標,讓學生“以我為主,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為主,合作學習為輔,自主學習在合作學習之前。

“後教”:學生自學之後,解決問題,哪怕有一個學生能夠解決問題,教師都不要出場,教師要在真正沒有一個學生解決問題之後才最後出場。教師講學生不會的,學生會的不講。

“當堂訓練”:在課堂上及時反饋,這樣發現的問題才具有實效性和真實性。要做到“千忙萬忙,課堂訓練不慌不忙”,學生有為才是教師的`最大有為,自學是“培優輔差”的關鍵。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特點是:1、真實;2、有序;3、緊張。我想高效、緊張、有序可以使整個課堂動起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高效、緊張、有序的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只是參與者、指導者,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變講堂為學堂,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益。

三、採用怎樣的思想來實現課堂的高效。

首先要從實際出發。課堂上最大的實際是什麼?是學情。學情決定教情,學情大於天,學情緣於學生。其次要按規律辦事。劉校長講了學游泳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體現出我們的課堂要想高效就必須符合學生的實踐認識規律。最後他提出問題教學論,我們要把課堂打造成問題課堂。有這樣三句話如今我還記憶猶新:不發現學生的問題是老師的問題;不積極分析學生的問題是老師的問題;不有效利用學生的問題是老師的問題。

四、怎樣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記得蔡林森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好學生是個寶,差學生也是個寶”。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不可能不面對差生,如果不能轉化差生那是教育最大的遺憾和失誤。如何對待“培優補差”,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呢?洋思中學的做法讓我們深思,對優秀學生,教師要樹立“培尖不如自陪”,課堂是培養尖子生的主陣地,教師要相信學生,要解放思想,讓尖子生吃自助餐。對於差生,“補差不如防差”,差生是教師教出來的,差生的製造者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教師。要防差,就得關注差生,關注差生的問題,關注有問題的學生,教師要逼他們去學習,逼也要講究策略,要逼得學生心甘情願,策略是“三個不”即:不拋棄、不厭棄、不遺棄,要學會“粘住他、纏住他”,他們“死豬不怕開水燙”,教師“死馬當成活馬醫”。課堂上教師關注學困生,讓學困生先説、先做,表揚也向差生傾斜,差生在課堂上享有了許多優惠政策。我想這與其他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害怕差生、排擠差生、輕視差生、放棄差生的思想和做法有天壤之別。

聽了劉金玉校長的報告,我深深地感受到洋思的教學質量之所以高,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抓住了課堂教學改革這個中心環節。而反思我們的課堂,一節課就是幾個尖子生一直在表演,一些差生經常出現假學習、假聽課的現象,導致我們的課堂低效、無效、甚至出現負效。我想我們必須大膽去創造,創造出符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模式,展示我們自己的丰采!如果我們行動了,堅持了,我相信這一天一定不會太遠!

聽講座有感2

這是一個明媚的下午。我們都匆匆地來到階梯教室聽一個講座,在這一次的講座中我收穫了很多,很多!

成長中需要成功,但成功是在成長中才能做到的,而成長是比成功更重要的。成功只是某一次的結果,不能夠代表什麼。而成長是靠每一節課、每一天的積累,成長是一個過程。我們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在我們的成長路上有四個“更重要”。那就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們要有目標,為目標努力奮鬥。習慣比分數更重要,我們要和壞習慣告別,培養多一點好習慣。人説好習慣益終生。有了好習慣我們還需要真真正正地去行動。改進比止步更重要,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現在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有哪一些地方需要改進。我們還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對的。自律比他律更重要,我們應該管住自己,不能別人説,你才去做。在這基礎上還要多自勵,多鼓勵自己,要相信自己。

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四個“把握”。我們要把握現在,別錯失明天的機會。我們要珍惜每一節課的時間。把握住年齡特點。別讓年齡錯位了。要認識到自己現在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什麼。把握自主,別盲從。我們要有主見,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四個“尊重”。我們要尊重自己、尊重老師、尊重父母、尊重同學。不管對誰不尊重,那都是對自己不尊重的表現。尊重別人就等於尊重自己,對每個人的尊重都是必要的,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成長中既有悲傷也有快樂,但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後,我們要學會堅韌;在遭遇到誤解和委屈後,要學會寬容;在經歷了失落和失敗後,要懂得珍惜,懂得自立。這就是在我們成長路上獲得的`成功。

國小的畢業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條道路中有很多的挫折,我們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前方才會有無限的光明和美好。

聽講座有感3

現在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了,使學生們收穫了很多。而法律也不在是人們的肓點,人們懂得得怎樣去利用它。它呢?它也懂得了自己的職責,不停地打擊犯罪,使犯罪者望而生畏。我們懷着即將畢業的喜悦,認真地聽了這麼一堂法制課。

我們應來的是那位講師——法官,在學校階梯教室的講台上,娓娓動聽地為我們講訴着法律的知識,並適時的舉個實例,使例子給我們以教訓,令我們向崎途揮手道別。使我們明白了罪犯會犯罪的`原因——仇恨、慾望使他們失去理志,做什麼事都不去思考,只是一味的蠻幹去報復他人…….在不知不覺中法制課結束了。我依舊坐在位子上痴痴地想着人們為什麼去幹壞事?難道單單只是人們滿腦子的壞想法?不,有的只是被自己的生活環境給耍了而已,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慾望,有些人的慾望甚至比犯人的還要強烈些,可偏偏他們卻沒有犯罪,卻生活地自由自在。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他們都有一顆堅毅的恆心,並且他們都去努力改變自己,每時每刻都在尋找自我,力求改變。

突然,我腦中思考的事物一轉,竟想到了自己小時侯與夥伴玩耍,玩渴了。,正值夏季,面前有一個果園,於是我和夥伴們便偷偷地潛進果園,偷出了兩個可口的西瓜,並躲了起來,大傢伙集體銷髒。這個偷西瓜的惡性用法律來講不就是“偷竊”,想着想着,我不由地打了個冷戰,“原來偷西瓜也要坐牢,”我嘴裏説道:“下回我死也不偷了,不,沒有下回。”

現在,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以後我們一定要努力,使社會更和諧,儘量使“高級督察”——法律,可以在家中悠閒地休息。

聽講座有感4

這兩天參加了EE的講座。與其説是房地產專業講座,不如説是如何理解税收。他有個觀點我很贊同,我們學習和解讀税收,不是去死記條例,而是更多的要從立法背景,立法精神出發,這樣理解的税收才更準確。

企業的財務人員與税收籌劃沒有關係,其實説得很對。因為會計核算是事後的一種反映,而籌劃是事前,應該是管理者更準確地説應該是企業決策者所需要考慮的事。要籌劃,要先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先有經營框架,後有方案,再是經營的相關合同,最後才企業財務的賬務處理。方案就是籌劃方案,要怎麼經營,如果合作要怎麼合作才能更合理的納税(不是什麼讓你偷逃税款,而是不該繳的不繳)再根據方案要求律師簽訂合同。合同的簽訂也很有藝術性,因為經濟合同作為是否納税的重要依據,文字語言的描述一定要準確,不能違背當初制訂的方案,因此應該與税務籌劃參與者一起商定。當然籌劃即要符合税法的規定,再時也要考慮到税務機關的執行口徑。

現在很多企業都是存在一種心態就是税務局查到了再説,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有了現在絕大部份的會計核算以後才想到税務籌劃,其實這樣的籌劃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使現在幫你解決了,也不能保證以後不會出問題,也許第二天換了税務局的`領導問題又出來了。當然税收籌劃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他只是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符合當時的法規政策所做的一種方案。

聽EE的講課,我個人認為不是説他給你講幾個成功的案例,而是你要更準備地去分析他做案例的一種思維方式,學習税法的思維方式。在税務工作中應該怎樣去打開我們的思維。

聽講座有感5

“學校要舉行法制教育講座了!”聽了這件事我先是十分高興,後來便起了疑問:法律不是大人的事嗎?和我們小孩有什麼關係?這次舉行講座的目的又是什麼?在這一連串問題的驅動下,我決定明天好好的聽這一次的講座,解開這若干個問題。

很快,學校舉辦的講座就要開始了,天公也在作美,太陽被雲遮住了,一點都不熱。我和同學們高高興興的拿着自帶的小凳,和隨身的筆記本來到了操場上,講座也開始了!

主持講座的.是萬警官。在她的演講中,我知道了什麼是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怎麼通過法律保護自己。而開始的疑問也就就此化解了,原來法律是每一個公民都因該遵守的,就像我們平時所講的“規矩”,違反了“規矩”當然就要受到“懲罰”嘍。當然,我們國小生也不例外。學校舉行這次講座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懂“規矩”守“規矩”的好孩子。

知道了這些,我並沒有就此罷休,因為我想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萬警官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青少年犯罪不爭的事實,讓我瞭解到犯罪的不僅僅是成年人,未成年人也有犯罪,聽了這話,我決定不能向他們一樣誤入歧途,遵紀守法。

很快,講座就結束了,雖然只有短短的40多分鐘,但還是令我意猶未盡。聽完講座後,我受益匪淺,自己平時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增強判斷能力,這次講座還給了我許多的啟發,我會一直受用。

聽講座有感6

近期園長將自己在XX幼教峯會中學習的內容和光盤同我們分享,讓我倍受啟迪、收穫連連。印象最為深刻的講座之一就是華愛華教授“遊戲與教學”講座,帶着對遊戲活動的疑惑,我從遊戲這個永久的話題中,感悟了華愛華教授對遊戲的不同解讀……

一、感悟“教師要做孩子游戲的玩伴”

平日中,我們的教育活動看似很嚴密,從網絡圖到活動安排、區域活動和家長工作,可以説都在預設的計劃之中,我們的遊戲也是圍繞教育目標設置的,孩子們在老師的調控下完成指定的任務,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操作着老師準備好的一切,缺少了應有的快樂和自由。而華教授就教師怎樣將“遊戲與教學兩者融合、互為生成”這個問題,針對現在的幼兒園遊戲狀況及老師提出了其積極的主張。

首先教師要認同幼兒的興趣需要,即遊戲不能由老師安排,而應該來源於孩子們的興趣,教師關注孩子的興趣去向,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創設遊戲,從孩子的遊戲中捕捉教育契機。華教授舉例《運水》活動,就是老師根據孩子們在遊戲中利用布運水成功的事件,讓老師發現教育契機-所有的布都能運水嗎?從而設計開展了一節精彩《運水》活動。這讓我想起自己平日的工作,孩子們也運水玩過,有過很多類似的趣事發生,但是就沒有抓住教育契機,忽略了孩子,沒有真正的關注、觀察孩子,華教授的講述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放手的同時,要把眼睛和心留在孩子身上。同時華教授對教師在介入幼兒的遊戲時,應在觀察的基礎上確定介入的時機和方法,結合《搭杯子》的.活動給我們詳細的講述了老師正確的介入對孩子認知發展的重要性。回顧我們的教學活動,則像專家所説的“我們的孩子就像一個個童工或打工者,在操作着老師準備好的一切”,也許平時幼兒是通過遊戲來學的,教師是通過遊戲來教的,但同時需要我們給幼兒遊戲中的自由,讓主題學習遊戲化!遊戲應該成為教師解讀孩子的窗口,在遊戲中,我們要關注每個孩子、關注每個孩子的行為和需要,讓遊戲滿足幼兒的心理、情感和能力發展的需求……

二、精彩的案例,全新的遊戲詮釋。

華教授不僅幫大家把“遊戲與教學”相關的許多概念梳理清晰,同時還通過大量的源自幼兒中的精彩實例,讓我感受到了她理性的分析能力、執著的反思精神,生動地展現了自己在實踐中是怎樣把遊戲和教學整合起來的。精彩的片斷、機智的表述展現真正將“遊戲”歸屬兒童的嶄新的人本理念,也讓我深深地為她善於觀察、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行為折服,更為她的孩子們在遊戲中所表現出的大膽、聰明和自信而感動,是我努力學習的目標。

三、有感於“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遊戲中成長”

觀看講座視頻,華教授提出了這樣一段話“教師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一是準確解讀幼兒遊戲行為所藴含的發展水平;二是判斷課程目標與幼兒當前發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兒行為意願前提下的引導機智。如果教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教學與遊戲結合導致的結果是教師控制遊戲,即教師為集體教學進行情景化設計,成為幼兒在老師的直接控制下進行的集體學習,教師為活動區設計大量作業性操作材料,成為教師用道具來控制幼兒行為的個別化學習,幼兒園出現了許多虛假的遊戲,幼兒失去了遊戲的自主性,教師也為此苦不言堪。”讓我回味無窮,反思無數、更讓同樣作為幼兒教師的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今天的孩子需要什麼?我在其中能教什麼?今天的孩子應該學習什麼?我在其中該怎麼教?”

講座中華教授提到了《指南》裏“遊戲與教學的關係”,促使我再次翻看《指南》,細細品讀,我認識到《指南》的實施賦予我們教師“以幼兒發展為本”教育理念,要求我們真正轉變角色去關注、理解發展中的幼兒,瞭解孩子的現有水平,把握遊戲的價值目標取向,萌發其遊戲介入的願望,為孩子創設有意境的、豐富的遊戲環境。通過睿智的預設與思考,適時地因人而異的介入支持和指導來引導孩子不斷地積累經驗,產生遊戲的靈感,在快樂的遊戲中獲得經驗、獲得成長。總之,學習與遊戲的整合是在遊戲和學習相關因素的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的過程,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我要進一步引發幼兒自己確立主題,特別留意平日裏幼兒談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以便於每一個孩子在遊戲的互動中得到真正的發展。

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對遊戲有了新的認識和啟發。同時,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需要不斷的接受新理念、新信息,不斷使自己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步,追求新的發展。最後用華教授的一句話“幼兒通過遊戲來學,教師通過遊戲來教”,亦讓我們伴隨孩子們的遊戲成長吧!

聽講座有感7

今天,交通部門派賈警官來我校進行《交通知識講座》,講得可細緻了。

賈警官先講了過馬路的要點:不能離正在拐彎的車太近、不能在指示燈為紅燈的時候過馬路、在過沒有指示燈的`馬路時要看車等,然後講了文明乘車的要點,最後講了 12歲之後才能騎自行車、即使12之後,在騎自行車也要了解相關的規定才能騎等許多知識。

賈警官講完後,讓我深思起來,仔細想一想,爸爸、媽媽、舅舅以及當老師的舅媽都犯下了不少錯誤,如:沒交警的地方就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就拿幾年前來説吧,我和媽媽在七小附近的人行道上,只見媽媽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交警,然後就拉着我橫穿馬路,結果剛走出馬路就被罰款,但至今都沒有改。

他們還有不文明乘車的的現象,自己偶爾也不例外,如:有一次,一個老奶奶上了車,沒有座位了,我心想:讓吧,但又沒膽量,不讓吧,自己又是少先隊員,要不然下車,給老奶奶讓座?可離我要去的地方還很遠。最終,是一位小弟弟讓的座位,此刻,羞愧、內疚驟然湧上心頭,臉一下子漲得通紅通紅。

今後,為了我們一家的安全,我一定要先以身作則,再極力提醒爸爸、媽媽、舅舅、舅媽等人的習慣性違反交通規則的錯誤!

聽講座有感8

到長春聽了馮恩洪教授的專題講座,對他關於---經營班級文化、塑造班級靈魂的獨到見解印象很深。他説:“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學生不隨地吐痰,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還應該創造一種環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隨地吐痰。我可以叫學生勤奮學習,我還應創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身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這種教育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將他的做法總結如下,與各位共享。

班級文化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物質文化建設

屬於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佈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誌,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

2、制度文化建設。

主要表現為班級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定的好壞,是否科學、合理,是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它不僅反映了一個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

3、精神文化建設。

這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並具體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係等方面。

聽講座有感9

昨天,我們十分有幸地請到了著名的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先生來講座。在這次講座上,沈石溪先生給我們講了很多他在西雙版納經歷的各種趣事,大禮堂裏不時會傳出陣陣笑聲。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沈石溪先生強調,寫作文要寫自己親身經歷的。

一次,課外輔導班老師要我寫一篇作文。老師説:“這次寫作,只准寫以前沒寫過的內容!”我想:寫游泳吧,可很久沒去游泳了,寫不出新意來;寫打遊戲吧,又太難寫了。我冥思苦想着,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來一個辦法:可以編一個故事來寫。我胸有成竹地編了一個。

40分鐘後,我寫好了作文。老師一看,問我:“你這件事是不是編的?”“不是。”我回答。“那好,”老師説,“我問你幾個問題。”老師馬上問了我幾個關於這件事的細節問題,我一個也沒答上來,因為根本沒有打針這回事的。我真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算啦!”老師對我説,以後寫作文一定要寫自己經歷過的事,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來。

在這次講座上,沈石溪先生還告訴了我們許多寫作方法。如:人物心理可以想象,對我們很有用。

聽講座有感10

很有幸我聆聽了伍新春教授的講座《教師工作壓力管理與職業倦怠預防》,原本以為是個枯燥無味的講座,可當他用事例來闡述、來解答“認識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影響壓力管理與倦怠預防的因素”、“教師壓力管理與倦怠預防的對策”這三個問題的時候,我被感染了,他説的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嗎?社會壓力、職業壓力、組織壓力、自我壓力,這些都是工作壓力的來源,為此就會產生了職業的倦怠。這時我想到了曾經的`我,當出現焦慮、煩躁、憂鬱、不安等情緒時,往往不去排解自己的情緒、不去溝通、不去傾訴,就會感覺自己很壓抑,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能力去做能改變的事情。

伍教授對此提出了預防職業倦怠的措施,他説作為管理者,要預防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除了要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比如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的查體,經常講授一些健康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管理機制的改變,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創造機會搭建平台讓老師提高專業能力,展現才華,獲得個人價值的認同,獲得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如現在的我來到了這個實行民主開放管理模式的單位,領導人性化的管理,對教師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讓我找到了讓自己身心愉悦的途徑,不封閉自己,不把自己禁錮在世俗標準裏,做自己的主人。

人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保持一種純粹、一種純樸,無論處在怎樣困厄的環境,穩住自己,堅定信念,這就是陽光的、積極地、向上的。

聽講座有感11

聽了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李學紅老師的講座我被深深地觸動了.新課改有很多地方讓我茫然,正是李老師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中感悟中豁然開朗.

李老師很明確的指出了語文課的目標是什麼?語文教學應該交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首先是明確大目標,就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讓人活得更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幸福,教育必須面對現實、面向未來。所以教育要以現實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育要開發現實的智慧和潛能,教育的任務就是讓人變得更聰明,還要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那麼就需要注意以下四點: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課堂上要以學生為本 避免“無人”教育,不要把課堂與生活割裂開來,把課改與實際結合起來.

其次是中目標,也就是課程標準規定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在生活中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當然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關鍵是注重教給孩子終身受益的方法。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政治課

還有是小目標,即每節課要完成的具體目標。要根據課型特點,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如:朗讀欣賞法,語言品析鑑賞法,比較閲讀法等.關於讀有時太繁瑣、太沉重,以致學生不會常態讀了。所以內容都寓一種過於飽滿的感情在裏面,帶有的.、表演的性質。有許多名師的課貽害無窮,往往使老師們在刻意模仿中迷失了自我。所以我們教師要把心態沉下來,想怎樣實際交流,想給孩子什麼。

李學紅--這位身材不算高大卻充滿氣質與魅力的專家形象以及深深的印在我心裏對我以後的教學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將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摸索,並用於實踐。 。這一次,我真的不虛此行。

聽講座有感12

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小鳥的項鍊》的書,書中講述了許多牽牛花和一隻小鳥是好朋友,它們成天幸福快樂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牽牛花們將被城裏的人們拔掉,牽牛花們把它們的種子竄成一串項鍊,交給小鳥,讓它去播種。小鳥飛呀飛呀,努力地尋找着安全的地方來種牽花。它飛到一片碧綠的草坪,它剛想播種,小草們傷心地對它説:“你還是去別處播種吧,不久的將來,這片草坪將被改造成一個大型的停車場。”小鳥聽了只好失望地離開了。小鳥又飛到一片茂密的森林,那裏地土壤很肥沃,小鳥剛想播種,大樹們憂傷地對它説:“你還是去別處播種吧,你沒聽到那隆隆的鋸子聲嗎?不久的`將來,連我們這些粗壯的大樹都要被伐木工人砍掉,經過加工做成又細又長的筷子,更別説你剛種出來的小苗苗了。”小鳥聽了難過極了,只好不停地繼續尋找……我看了覺得這些植物真可憐。

前不久,我幸運地得到了一次機會,去聽了一個關於綠化的講座,做講座的老爺爺給我們講了許多新鮮事兒。他説成都有一個著名的公園,裏面有一個湖,那湖裏有許多魚,引來了很多遊客。但另人驚歎的是,這湖裏的水原來是骯髒的污水,後來是河岸兩邊的植物一層一層地淨化了污水,當這些淨化後的水流到湖裏後就變成了能夠養魚的清水。聽説上海張家浜裏的水也是被植物淨化的呢!浦東的空氣比較清新,是因為浦東幾乎每條道路兩旁都有一排樹木,和許多大片的綠地,樹木能淨化空氣。

樹木的本領真大,既能使空氣變得清新,又能淨化污水,看來做講座的老爺爺説的沒錯,愛護綠化就是珍愛生命。讓我們一起為牽牛花、為小草、為大樹、為小鳥……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綠色家園吧,它們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聽講座有感13

對於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國小生來説,“税務”是個被蒙上一層薄紗的朦朧字眼。“不清楚”、“大概”、“差不多”,是我們對它的第一形容詞。但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也不由對這個詞兒開始好奇起來。

恰好,學校舉行了一場税務講座,於是,帶着滿心的期待,我坐到了觀眾席上,聽一位來自蓴湖税務局的大姐姐為我們解答心中對税務的疑惑。

大姐姐用娓娓動聽的語調為我們講述了“税收的起源”“税收的運用”等等,我心中的謎團層層的剝開了……

原來,税收指的是國家與納税人在徵收、納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分配關係。它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為基本理念。

為什麼説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的學校。從老校園搬到新校區,學校的.變化有目共睹。但你有沒有想象過,我們造新校的的本金從哪來?募捐顯然是不現實的,從在校教師員工的工資中扣也不可能。這時候,税收制度就派上用場了。它將以前商業個體户每月所繳納的個人税聚合在一起,無數條溪流匯成大海,從而撥出建立我們學校的本金。這就是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體現所在。

按照這種邏輯,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利用税收,它就將會給我們的國家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給支援災區、建設公益性場所帶來可靠的基金。

想不到,小小“税收”二字,卻藴含着如此龐大的奧祕啊!

聽講座有感14

11月22日下午,我們東方紅四、五、六年級的同學來到二中聽湯素蘭教授的講座。

我們井然有序的走進二中的大禮堂,真是又高興又急切的盼望湯阿姨的出現。不一會兒她邁着輕快的腳步走上台。她對我們説:“有的同學為寫作而煩惱,要想擁有神奇的寫作魔法筆,就要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愛寫作的'人,充滿想象力的人。”湯素蘭阿姨還給我們講了許多故事。最有趣的是有一個小女巫叫“真美麗”,她去外婆家,看見大母鴨在池塘裏游泳,心想:游泳一定好玩。又看見大公雞在散步,又想:游泳既然好玩,大公雞為什麼不去呢?於是,她就把大公雞扔到池塘裏,大公雞變成了落湯雞。因為大公雞感冒了,不能鳴叫,害得爸爸媽媽都遲到。她又在遐想:大公雞不能鳴叫,那就母鴨來。母鴨想小女巫讓自己鳴叫,以後怎麼見人。但小女巫有魔法,老是折磨母鴨。過來幾天,鴨蛋全吃完了,沒鴨下蛋。小女巫又讓來下蛋。想:我下蛋,小女巫一定是瘋了。但小女巫用魔法也折磨。後來,大公雞、母鴨和率領全村的雞、鴨和狗,把小女巫趕走。小女巫被它們弄得疲憊不堪。只好騎着飛天掃帚離開,再也不敢來外婆家了。講到這裏,禮堂裏頓時沸騰起來,歡樂的笑聲此起彼伏。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看書有這麼多的快樂,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還可以提高想象力。我決定一週一定要看一本課外書,一生一定要多看書。

聽講座有感15

自我縣倡導學案課開始,我也一直積極思考到底在課堂上該怎樣用才符合學案精神,總是一直不得要領,覺得這也不合適,那也有問題。聽了各位骨幹教師的引領課後,我終於豁然開朗:學案是一種方向,不要被他束縛了手腳,我們要靈活機智的運用,要在課堂上踐行各種符合學生實情的方法,放手去幹,一定會有收穫。

經過多些日子的實踐:學案教學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沉悶,老師在講,看看下面,真正聽的沒幾個,課堂往往是老師和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錶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離,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並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慾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

小組學習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課堂上,學生知識的獲得是通過自己的探究得來的,這樣獲得的知識跟老師滿堂灌獲得的知識,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小組學習的`競爭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小組整體評價方式,有利於加強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互助,同時學生本身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小組的競爭可以督促他們更積極地學習。

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裏去。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麼內容,並且知道應該怎麼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課堂過關檢測,可以把好知識關,讓學生堂堂清,提高課堂效率。

一切新事物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方法中才能更完善,讓我們趁着又一輪新的課改,趕快揚帆起航,爭取早日找到自己的藍天。

標籤: 集錦 有感 講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lg6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