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莊子心得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1

《莊子心得》這本書是我讀過這麼多書來,第一本讓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書。莊子之道,與儒家學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他乘物以遊天,他上窮碧落下黃泉,他嬉笑怒罵説盡天下。其實他的內心十分安靜。

在莊子書中,以他自己的説法就是謬悠之説,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但其中卻藴含着天大的奧義與智慧。莊子是一個非常善於講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陸離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貧困潦倒、等米下鍋。他沒有富裕的生活,温飽不定,這樣一個人,他憑什麼去逍遙遊呢?就憑他的.精神!莊子的心胸非常的寬廣,他曾經對他的弟子説過,“我死之後,將我扔到山溝裏。讓蒼天穹廬做我的棺蓋,讓廣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讓日月星辰、世界萬物給我陪葬。這是一種多麼豁達的境界呀,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開。

人,本來是無羈無絆的,本來是放縱自由的。但由於太多的選擇,太多的物質利益,束縛了我們的身心,迷失了我們本來的面貌。如果説儒家給了我們堅實厚重的一片大地,則道家給了我們一片未來自由的天空;如果説儒家讓我們學會了挑起擔子,負起重量,則道家讓我們學會了舉重若輕。莊子的精神就是,不為高官厚祿所動搖,不為名譽權力所掛念,讓心胸豁達一點,開朗一點。《莊子》中記敍了那麼多的寓言,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都是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2

從朋友處借得《莊子》心得一書,此書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通過莊子每一個不同的寓言故事來講述,偶爾看看這樣的書對淨化人的心靈有一定的幫助。 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在功名利祿的路上走得太遠,以至於都忘了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快樂,心靈的快樂,心靈的閒適放鬆。這些離我們太遠了! 如今媒介如此發達,資訊如此快速,科學給了我們無窮力量的時代,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每一個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許,我們在心智上的殘缺更多了。 人有肢體上的殘疾,也會產生心理上的`殘疾,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殘缺,那是因為心理上的殘缺,不像身體上的殘疾那麼容易被人看見。這種殘缺有可能是在某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自己犯的一個錯誤,也有可能是在某種時刻自己受到的一個打擊,從此不知不覺就積澱下一種毛病。

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的順應生命形態,就首先要把這些遺憾和殘缺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應該想的是怎麼樣去改良它,是自己更好。莊子在最後還講到,人生只要掌握好六個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人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只要你不怕任何磨難都能闖過去,而懊悔的事情往往都是過去式。 是啊!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其實人生無非是盡心盡力,僅此而已!!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3

這本書是媽媽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買的裏面又許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媽媽説看了後面的解釋,我就懂得了。

比如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意思是,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應該説,大家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和紛,應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經濟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也不例外。還是聽不懂……

不過,這裏面又有許多的故事。有些是現代寓言還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歡看這些故事,不過,我覺的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後面的道理。我把這本書翻來覆去,翻到最後幾頁是,我看到了《莊子》這本書原文,我幾乎全部都看不懂,就有幾個我能猜出來。《莊子》這本書是誰寫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論語一樣是被學生記載起來的還是莊子自己寫的?

我每天晚上都會想,人的一生太短暫了,如果人死了是什麼感覺呢?肯定回答:沒有知覺了。又問:沒有知覺是怎麼樣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遠都醒不過來的麻醉針那麼,打了麻醉針是什麼感覺呢?再這麼問下去,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書上説,莊子對於生命的態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絕不找死。莊子之所以能夠談笑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的變化。沒什麼好怕的。

弟子規裏面説:非聖書 屏勿視。我想,我這應該就是再看所謂的“勝書”吧。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4

喜歡這本書,在讀中感悟着莊子留給後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感受着于丹獨到現代的見解。品讀着那一個個詮釋着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坐在陽光房中,享受心靈的寧靜,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如此愜意的生活,真美。

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喜歡其中的一個故事:有一隻小鷹,他從小跟着雞羣長大,小鷹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一隻雞。所以,當主人真正要放飛這隻鷹的時候,怎麼誘惑、怎麼打罵,鷹就是飛不起來,因為它認為自己是一隻不會飛的小雞。最後主人失望了,説:“我白養了一隻雛鷹,一點用處也沒有。我把它扔了吧。”主人把這隻小鷹帶到了懸崖邊,像扔一隻雞崽一樣將小鷹扔下懸崖。小鷹垂直的從懸崖上掉下去,就在急速墜落的過程中,這隻小鷹撲稜撲稜翅膀,在墜地之前竟突然飛起來。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就在從懸崖下落的高空的落差中,鷹的天性被激活了,恢復了,它知道自己的翅膀是有用的。

其實我們有多少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某種潛能從來沒有被開發出來。確實是這樣的。教師,擔負着育人的重任,開發學生潛能的責任有很多是我們應該承擔起來的。那麼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創造某種激發學生潛能的情境,讓學生某個方面的潛能凸顯出來,並引導、誘導其成長為某一方面的“專才”,其實,這就是人才的培養和成長道路。

莊子心得的讀後感5

《莊子心得》這本書是我讀過這麼多書來,第一本讓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書。莊子之道,與儒家學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他乘物以遊天,他上窮碧落下黃泉,他嬉笑怒罵説盡天下。其實他的內心十分安靜。

在莊子書中,以他自己的説法就是謬悠之説,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但其中卻藴含着天大的奧義與智慧。莊子是一個非常善於講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陸離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貧困潦倒、等米下鍋。他沒有富裕的生活,温飽不定,這樣一個人,他憑什麼去逍遙遊呢?就憑他的精神!莊子的心胸非常的寬廣,他曾經對他的弟子説過,“我死之後,將我扔到山溝裏。讓蒼天穹廬做我的棺蓋,讓廣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讓日月星辰、世界萬物給我陪葬。這是一種多麼豁達的境界呀,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開。

人,本來是無羈無絆的,本來是放縱自由的。但由於太多的選擇,太多的物質利益,束縛了我們的身心,迷失了我們本來的面貌。如果説儒家給了我們堅實厚重的一片大地,則道家給了我們一片未來自由的天空;如果説儒家讓我們學會了挑起擔子,負起重量,則道家讓我們學會了舉重若輕。莊子的精神就是,不為高官厚祿所動搖,不為名譽權力所掛念,讓心胸豁達一點,開朗一點。《莊子》中記敍了那麼多的寓言,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都是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標籤: 讀後感 莊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53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