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聽朱文君老師《兩小兒辯日》有感

聽朱文君老師《兩小兒辯日》有感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聽朱文君老師《兩小兒辯日》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聽朱文君老師《兩小兒辯日》有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聆聽了來自《國小語文教師》編輯部朱文君老師執教的《兩小兒辯日》,受益匪淺。“書讀千遍,其義自見”語文是讀出來的,讓朗讀成為師生與文字背後的作者實現真正的對話,發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是我聽課最大的感受。

首先,朱老師善於範讀。因為語文是靠語言文字來表達感情的,作者火熱、豐富的感情寓於生動優美的語句中。朱老師先範讀一遍全文,範讀時全身心地投入,把自身融入作品之中,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訴音弦,做到聲情並茂,同學聽得如痴如醉,感情就會很快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來。同學又特別崇敬老師,加上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聽到老師讀得那麼有滋有味,就會躍躍欲試,模仿着讀,摹仿是兒童的天性,在模仿教師的範讀中同學就有了朗讀興趣。《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六下的課文,説的是:孔子東遊,路遇兩個兒童在為太陽何時近何時遠而爭論不下,於是問孔子,孔子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的事。本文在教參中的立意在於表示兩個小朋友的天真可愛以和孔子的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同學雖然開始不太懂,但我覺得同學讀着讀着就懂了。

其次,我認為朱老師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小古文教學中,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範圍看,有指名朗讀,有小組朗讀,有班級朗讀;從數量看,有個別朗讀,有整體朗讀;從效果目的'看,有檢查性的朗讀,有理解性的朗讀,有鞏固性的朗讀等等形式不一,要求不一,但目的一個,即通過朗讀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增強對文本意義的領悟。而在其中最能激勵同學朗讀積極性的就是朱老師善於調動同學的朗讀積極性。特別是朗讀競賽,是同學感受語言、體會內容的有效形式,她既能激發同學對朗讀的興趣,又能促進同學對語言文字的領悟的內心體驗。朱老師將文中兩個兒童爭辯的局部提出來,讓同學之間相互爭辯,同學在經歷了前面一系列的誦讀之後,儘管是同樣的內容,但由於換了一種形式來誦讀,同學的興趣又高漲起來,於是,課堂內爭辯聲此起彼伏,同學們爭得不亦樂乎,有些同學甚至相互爭得面紅耳赤。在這次爭辯中,其實老師只是搭建了一個平台,為同學創設了一個情境,引導同學進入情境再反覆地有感情地誦讀這局部內容,使得同學對兩個兒童爭論的局部印象深刻。繼而,朱老師又讓同學推薦班上爭辯好的同學起來和老師爭論,而這次的師生爭論也正是老師精心設計的理解古文內容的方法。

總之,“書讀千遍,其義自見”語文是讀出來的,讓朗讀成為師生與文字背後的作者實現真正的對話,發生情感上的共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rel0wk.html